专题六+救亡图存-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抗争探索【核心素养提升+备课精讲精研】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1页
专题六+救亡图存-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抗争探索【核心素养提升+备课精讲精研】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2页
专题六+救亡图存-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抗争探索【核心素养提升+备课精讲精研】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3页
专题六+救亡图存-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抗争探索【核心素养提升+备课精讲精研】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4页
专题六+救亡图存-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抗争探索【核心素养提升+备课精讲精研】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板块中国近代史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六救亡图存——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抗争探索01抓主干·宏观把握·微观突破02研高考·命题探究·多维讲练

主题:鸦片战争中,英国用大炮轰开了中国大门,随后,西方列强又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灾难。面对强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积极探索复兴之路。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浪高过一浪,中国人民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线索一列强侵华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经历了从蚕食边疆、间接控制到全面侵略的过程,两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势力遍布东部沿海并开始深入内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通过清政府间接控制了中国;日本由局部侵华走向全面侵华战争。

线索二中国人民的抗争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经历了由单阶级独斗、多阶级联合到全民族抗争的过程,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多个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五四运动、国民革命,到后来的全民族抗争。

线索三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真正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中国近代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国运沉沦——中华民族备受欺凌的战争1.侵华历程(P91-93)时间国际背景阶段特征侵略战争结果与影响19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两次鸦片战争以发动战争为打开国门的主要手段;以商品输出作为主要侵略方式;侵略过程中,列强之间的关系以相互勾结为主;侵华主要国家是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和相对落后但侵略成性的沙皇俄国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国运沉沦——中华民族备受欺凌的战争1.侵华历程(P97-100)时间国际背景阶段特征侵略战争结果与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侵华方式:政治上,由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到实行“以华制华”;经济上,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主要格局: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国运沉沦——中华民族备受欺凌的战争1.侵华历程(23.24课P133-145)时间国际背景阶段特征侵略战争结果与影响20世纪三四十年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侵华方式:从“以华制华”到独占中国。侵华主要国家是美、日两国,它们在中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主要格局:先是由列强共同支配,后由日本独霸中国日本侵华战争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百年反侵略斗争首次取得完全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中日《马关条约》签字仪式◎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国运沉沦——中华民族备受欺凌的战争2.侵华方式方式表现举例军事侵略政治侵略割占土地获取特权以华治华(1)清末至民国初年,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主要发动了四次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镇压革命,如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破坏辛亥革命(1)《南京条约》:英国割占香港岛;(2)《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3)《瑷珲条约》:俄国强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4)《马关条约》:日本割占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等(1)《南京条约》附件的“领事裁判权”的规定;(2)《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3)《辛丑条约》规定的驻兵权等从瓜分中国到扶植代理人:如慈禧太后、袁世凯等国运沉沦——中华民族备受欺凌的战争2.侵华方式方式表现举例经济侵略开埠通商获取特权战争赔款思想(1)《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2)《天津条约》:南京、汉口等十处;(3)《北京条约》:天津;(4)《马关条约》: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处(1)《南京条约》:中英两国议定关税;(2)《天津条约》: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3)《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列强攫取海关权、筑路权等(1)《南京条约》: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2)《北京条约》:赔款英法各800万两白银;(3)《马关条约》:赔款白银2亿两;(4)《辛丑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利用传教士的传教特权,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拓展:近代列强侵华史和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命题要点1)1.从社会转型视角认识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的五大变化视角变化生产模式经济结构生产力国内外市场经济政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纺”与“织”分离、“耕”与“织”分离引发了中国经济的深层次变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自然经济逐渐瓦解,但仍占主导地位;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是近代中国三种主要的工业资本形式。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先后诞生,共同特点是使用机器生产,这大大提高了近代中国的生产力水平。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打开国门,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虽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掠夺,但也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瓦解,清政府的商业政策经历了从抑制商业到放宽限制,再到鼓励商业的演变。拓展:近代列强侵华史和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命题要点1)2.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华的变化拓展:近代列强侵华史和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命题要点1)3.对近代西方列强侵华的认识(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2)从目的看: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3)从结果看:清末至民国初年的四次侵略战争均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说明了只有全民族联合起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4)双重影响:一方面使中国政治上不独立、经济上受掠夺,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另一方面,冲击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近代化生产方式、思想观念冲击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国在沉沦中缓慢进步。【知识归纳】列强侵华战争时间侵华战争、条约影响侵华方式政治经济军事1840-1842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军事侵略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加深-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瓜分中国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以华治华武装控制侵华方式:以经济侵略为主,政治、文化侵略为经济侵略服务;(文化侵略手段:通过教会、学校、报刊书籍等途径进行渗透。)特点:(1)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密切相连;

(2)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维护和扩大在华权益,为本国资本主义服务;影响的逐步加深:(1)参与国家数量从一国到多国,从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美日为主,反映近代国际关系以欧洲为中心向两侧转移的趋势(2)主权沦丧增多(领土、司法主权、关税自主权等)(3)赔款增多(4)侵略范围广侵华实质: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对中国而言:列强侵华的影响表现为双重性——破坏性和建设性。抗争探索——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挽救危局的努力1.清王朝(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P93-94)(1)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以林则徐、魏源(《海国图志》)等为代表,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人物代表作主要内容林则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徐继畬《瀛寰志略》“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供对外交涉时参考。收集外国史地知识,近代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师夷长技以制夷”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美各国考察和介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抗争探索——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挽救危局的努力1.清王朝(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P97)(2)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领域内容创办近代工业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办近代教育筹划海防“自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求富”: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开办了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京师同文馆等,留美幼童建成了以北洋、南洋、福建三支为代表的新式海军中体西用①经济上:为近代化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民用工业对外国经济扩张起到一定抵制作用,经济近代化迈出了第一步③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加快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④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②政治上:促进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使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长起来。抗争探索——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挽救危局的努力1.清王朝(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3)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P108+选必1第7课)领域措施作用官制教育商业军事官制改革:设置外务部、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机构①1905年奏准废除科举,1906年停止乡试、会试②兴办学堂:将育人、取才合于一途①瓦解六部建制②推动选官制度更新:学堂选官制度、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③培养新式知识分子,西方自由平等和民主革命进一步传播倡导创办工商企业,颁布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的办法壮大资本主义及资产阶级力量编练新军“清朝掘墓人”,革命新军成为推翻清政府的主力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与戊戌变法相似,但更广更深,涉及了科举制度)抗争探索——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挽救危局的努力2.农民阶级的探索(P95-96103)革命纲领(1)前期:《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冬)(2)后期:《资政新篇》1859内容评价土地分配原则:“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四有二无)产品分配原则:“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圣库制)革命性: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极大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空想性: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但绝对平均主义脱离实际落后性:固化分散的小农经济,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目标不符合社会潮流绝对平均主义实质: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内容实质评价地位:进步性:局限性:提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发展资本主义,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未反映农民最迫切的土地愿望和要求;缺乏付诸实现的社会条件。抗争探索——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挽救危局的努力3.资产阶级的探索•戊戌变法(P102-103)补充.早期维新思想(19C70-80s)(1)代表人物:王韬(清末学者)、郑观应(清末实业家)、马建忠、薛福成等。(2)主张:①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②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③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自然科学知识。(3)评价:①积极:反映了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束缚,使“西学东渐”的内涵从器物方面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②局限:无完整、系统的理论;无实践活动洋务运动期间就有出现,如郑观应就曾入轮船招商局任会办维新思想的标志就是学西方制度①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借传统文化外衣托古改制。②梁启超:《变法通议》;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制;提出“新民”主张;近代著名史学家,《饮冰室文集》。③谭嗣同:著有《仁学》;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观念,批判封建纲常礼教和专制君权。④严复:系统介绍西方文化的第一人;翻译《天演论》,用进化论原理阐明中国必须变法。核心特点:儒表西里抗争探索——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挽救危局的努力3.资产阶级的探索•戊戌变法(P102-103)高潮——百日维新(1)时间:(2)标志:(3)内容: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光绪帝在维新派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类别颁布的新法4.意义P103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文化教育军事方面运动性质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旧式官僚体制;利于资产阶级参政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利于增强军事实力具有爱国性、进步性、启蒙性(器物→制度)除旧布新抗争探索——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挽救危局的努力3.资产阶级的探索•戊戌变法(P102-103)抗争探索——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挽救危局的努力3.资产阶级的探索(19.20课P108-112113-115)辛亥革命(1911-1912年)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反对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的斗争

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为维护辛亥革命建立的民主共和国的成果,先后进行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重要斗争。拓展:晚清政府顺应近代化的努力和政局变动(命题要点2)2.晚清政府的三次近代化改革(1)三次新政:洋务新政、戊戌新政、清末新政。(2)涉及领域①经济领域:洋务新政创办新式企业;戊戌新政保护农工商业发展;清末新政奖励实业。②政治领域:洋务新政设立总理衙门;戊戌新政对旧制度进行改革;清末新政增设新机构,裁撤冗官、冗衙。③军事领域:洋务新政创办军事工业、近代海军;戊戌新政实行征兵制;清末新政编练新军。④文教领域:洋务新政创办新式学堂;戊戌新政创办京师大学堂,设立中小学堂;清末新政废科举、颁行新学制等拓展:晚清政府顺应近代化的努力和政局变动(命题要点2)2.晚清政府的三次近代化改革(3)三次新政的相同点:都是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发生的;涉及经济、军事、文教等领域;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结果都归于失败;对中国近代化进程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4)从三次新政看晚清近代化的特点:缺乏主动性,是被迫的;行动是迟缓的。(5)晚清近代化行动的评价①晚清政府的近代化行动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这是由其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改革决定的。②尽管其根本目的是克服危机,巩固统治,但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拓展:晚清政府顺应近代化的努力和政局变动(命题要点2)2.晚清中央集权的式微拓展:晚清政府顺应近代化的努力和政局变动(命题要点2)3.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巨变的表现政治上:

(1)社会性质:中国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权力结构:满洲贵族势力下降,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汉族官僚地主势力增强。

(3)斗争性质:进入反封建反侵略的旧民主主义时期,太平天国是民主革命的先声。

(4)社会阶层:买办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兴起;甲午战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经济上:

列强凭借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经济特权加紧侵略,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洋务派兴办洋务运动,经济近代化艰难起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艰难发展。拓展:晚清政府顺应近代化的努力和政局变动(命题要点2)3.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巨变的表现对外关系上:

闭关自守政策破产,被迫开放;宗藩关系被冲击,朝贡贸易体制被打破;中外反动势力逐渐由对抗到勾结。思想上:

传统的“夷夏”观念开始转变,“天朝上国”的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发展阶段。社会生活上:

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习俗等发生重大变化,也产生了相应的社会问题。拓展: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命题要点3)1.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的特点(1)斗争阶层多样性。既有政府组织的军事斗争,如黄海海战、左宗棠收复新疆等;又有人民自发组织的斗争,如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及义和团运动等。(2)救亡道路多样性。旧式农民起义、地主阶级自救运动、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3)反侵略斗争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由附属于政府逐步走向独立。(4)斗争英勇顽强,留下宝贵精神财富。(5)大多以失败告终。除左宗棠收复新疆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外,其余都以失败告终。拓展: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命题要点3)2.近代前期社会各阶层探索的特点(1)广泛性:近代前期的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派别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活动。(2)一致性: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出发点都是实现民族独立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相连。(3)一定的层次性:在学习西方的内容上具有不同的层次:从学器物到学政治制度。(4)继承性:各政治派别提出的救国方案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量变,又有质的飞跃。(5)曲折性: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探索具有曲折性。一方面是由于各阶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反动势力的强大。觉醒新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五四运动P120

觉醒新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P121-123)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在何处?(1)新的领导阶级:全国统一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2)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3)新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4)新的革命道路: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觉醒新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3)国民革命(P123-125)

1924年,国共合作发动了国民革命,1926年,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1927年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失败。1924.1国民党一大1925成立国民政府1926国共合作北伐19274.12蒋介石反革命政变19277.15汪精卫分共珠江流域广州长江流域上海武汉由南向北觉醒新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形成(P127-129)(1)武装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

为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2)“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①1927年,毛泽东组织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受挫,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②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③各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展土地革命,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觉醒新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形成(P129-131)3.红军长征(1)遵义会议: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途中召开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2)长征意义:1936年10月,长征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拓展: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和走向成熟的历程1.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成长(1)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得到发展,对若干重大问题,如对革命的性质、中国阶级成分、领导权、武装斗争等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刻。(2)党的基层组织不断壮大,党员数量大幅度增加。党领导下的工运、农运组织以及其他外围组织发展壮大,扩大了党的影响力。(3)国民革命为中国共产党培养和锻炼人才创造了良好的历史条件,一批政治、军事人才涌现出来,为党领导中国革命奠定了人才基础。觉醒新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拓展: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和走向成熟的历程2.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历程(1)革命纲领:1921年中共一大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2)革命力量:从工人运动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必须建立统一战线,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等,1924年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始国民革命运动。(3)革命领导: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掌握武装力量,独立领导革命。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军队和革命的开始。(4)革命道路:1927年,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照搬俄国革命“城市中心论”的局限性,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5)处理矛盾: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协调国内阶级矛盾,抓住主要矛盾一致对外,初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治上不断走向成熟。觉醒新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觉醒新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4.抗日战争(2324课P133-145)(1)局部抗战(1931-1937年)觉醒新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4.抗日战争(2324课P133-145)(2)全面抗战(1937-1945年)觉醒新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4.抗日战争(2324课P133-145)(3)中国抗战的胜利①全民族抗战

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海外华侨等共同抗敌,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②中国共产党

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抗战,发表《论持久战》,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③反法西斯同盟

德国投降后,苏联对日宣战,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最终,日本被迫投降。觉醒新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5.抗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1)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陷入困境、建立起来的战时体制使国民党一党独裁专制日趋加强。(2)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政治民主化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政治派别先后发出了开放民主的声音,中国共产党基层政权的普遍选举制和抗日民主政权中的“三三制”原则,为中国的政治民主化积累了经验国家统一各民族、各阶层团结抗日成为国内统一的基础经济国民政府在战时建立起了战时体制,在工业结构的调整等方面都表现出了现代化因素。尤其是沿海工业的内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西部工业落后的状况;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等政策,为后来的土地改革准备了条件民族精神促进了全体中国人民的觉醒。在爱国主义旗帜的召唤下,中华民族焕发出强大的民族精神,支撑抗战取得最终胜利国家主权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地位和大国声望,收回并明确了台湾的领土主权,赢得了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应有的尊严觉醒新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6.人民解放战争(25课P147-152)政治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通过重庆谈判和重庆政协会议,中国共产党揭露了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的真面目,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军事斗争1946—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主要军事力量人心之争国民党坚持内战、独裁、掠夺的政策,失去了人民的支持。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和平,掀起土地改革和群众运动,得到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支持思想斗争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觉醒新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7.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及影响因素合作→对抗→再合作

再合作→再对抗(1)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2)社会矛盾。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3)国际环境。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有利的国际环境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插手,就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觉醒新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8.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拓展: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命题要点4)1.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探索的趋势和特点拓展: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命题要点4)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时期政策作用变化及依据土地革命时期全面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开展土地革命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农民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翻了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利于团结农民、地主一致抗日使解放区农民获得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变化:由消灭封建剥削变为限制封建剥削,再到消灭封建剥削依据: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首要任务的变化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依靠贫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2022·湖南选择性考试)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扫盲,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觉悟,不少积极分子加入了共产党。1941年,农民出身的党员占边区党员总数的96.17%,各级党组织广泛建立,乡村士绅不再是社会权威。这一状况()A.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工农苏维埃政权B.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贯彻落实C.改变了陕甘宁边区旧有的生产关系D.不利于统一战线的继续巩固和发展02研高考命题探究·多维讲练B1.命题点: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2022·山东等级性考试)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创办一批近代企业;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积极振兴商务,奖励实业。这些举措表明两次“新政”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是()A.求富救国 B.实业救国C.以商救国 D.富民救国2.命题点:抗日战争时期的全民抗战(2022·湖北选择性考试)1937年冬至1938年春,周立波以记者身份访问晋察冀边区。他在通讯报告中写道:“现在,这里的每座城镇,每个村庄都有自卫队。”“扶着长戈,他们是英武庄严的卫国的战士,但一回到田里,重新扶起犁耙的时候,他们依旧是朴素的农民。”“壮丁不够的乡村,在路上放哨的,都是小孩子。”由此可见()A.国共合作推动全民族抗战 B.群众是敌后抗战的中坚C.中共坚持“工农武装割据” D.边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DA3.命题点:中国共产党争取民主和平的斗争(2022·广东选择性考试)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电各军区负责人说:“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因此中共中央向解放区军民发出的号召是()A.“武装自卫” B.“向敌后发展”C.“救亡图存” D.“解放全中国”4.命题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022·湖南选择性考试)1949年3月,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在全市职工积极分子大会上强调,“私营工厂的工人又是主人,又不是主人,从国家方面讲他们是主人,在工厂又要受资本家指挥,这又不是主人”。这表明北京市()A.对民族资本家妥协退让 B.贯彻新民主主义政策C.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已准备接管私营企业AB5.命题点:抗日战争时期的边区政府(2022·全国甲卷)1939年,朱德指出:“在中国,由议会选举政府,决定施政方针,边区是第一个。”1940年,毛泽东再次强调,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这说明,边区政府()A.具备了新民主主义的特征B.脱离了国民政府管辖C.代表根据地社会全体意志D.仿行苏联的政治制度6.命题点: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政策调整(2022·全国乙卷)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上述调整()A.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B.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C.表明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D.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