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化风机检修工艺规程_第1页
气化风机检修工艺规程_第2页
气化风机检修工艺规程_第3页
气化风机检修工艺规程_第4页
气化风机检修工艺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备概况及参数3R系列罗茨风机为四川鼓风机厂生产的,属容积回转式鼓风机。其最大的特点是使用时当压力在允许范围内加以调节时,流量之变动甚微,压力的选择范围很宽,具有强制输气之特征。输送介质不含油,结构简单、维修方便,使用寿命长,整机振动小,它的工作原理为电机通过联轴器或V型带带动风机,使风机从大气中吸入空气,通过一对三叶型叶轮的转动从排气口排出。由端轴承座、主副油箱、迷宫密封等部件组成。热元件、筒体、导流板等几部分组成,发热元件采用1Cr18Ni9Ti不锈钢无缝管作保护套管,OCr27A17MO高温电阻合金丝、结晶氧化镁粉,经工艺压缩成型。2序名称参数号一、电除尘气化风机1型号:MJ3R42WD(罗茨鼓风机)1450r/min3流量:Q=15m3/min5出口温度:92℃60kpa7轴承润滑油方式:飞溅87%16噪声:不大于隔声罩(长*宽*高)80±2dB(A)2800×1570×1950mm17材质:转子HT250轴承40Cr机壳、墙HT250大于30年GB/型寿命大于E级(222210/NU2210CE)45000h齿轮材质(渗碳淬火)齿轮毂寿命大于硬度(HRC)20CrMoQT600-345000h56~62二、电机1型号Y200L-42功率30KW3额定电压380V4防护等级IP555绝缘等级F级(温升按B级考核)三、除尘器电加热器1电加热器型号DYK-602加热元件型号DJ20-15003功率60KW4输入电压380V5额定电流90A6最高工作温度300℃7材质加热元件Q235A1Cr18Ni9Ti四、灰库气化风机1型号MJ3R52WD2转速1450r/min3流量22m3/min4进口温度平均约28.6℃5出口温度112℃6出口压力90kpa7轴承润滑油方式飞溅8冷却方式水冷9容积效率84%10转动惯量(GD2)11最大振幅≤0.08mm/s12轴功率13轴承温度≤95℃14油箱温度≤65℃15出口法兰尺寸200×280×320mm16噪声≤80±2dB(A)17隔声罩(长*宽*高)3435×1780×2250mm材质转子轴承机壳、墙主体寿命HT25040CrHT250轴承GB/型轴承寿命E级(222213/NU2213CE)轮齿轮材质(渗碳淬火)齿轮毂寿命硬度(HRC)20CrMoQT600-345000h56~62五、电机型号Y280S-4功率75KW额定电压380V防护等级IP55绝缘等绝缘等级F级(温升按B级考核)六、灰库电加热器1型号DYK-802加热元件型号DJ20-15003功率80KW4输入电压380V5额定电流110A6最高工作温度300℃7材质加热元件Q235A1Cr18Ni9Ti检修类别、周期及工期检检修周期检修工期检修类别检修项目6.3.1.1油质检查化验4风机各部位间隙检查6.3.2.1解体检查转子、墙板磨损量,记录各部位间隙查更换调整查更换查更换检修工艺6.4.1解体(解体前转子与转子机壳、墙板等各部位间隙应测量好并做记录)。6.4.1.1拆卸对轮对轮防护罩和对轮联接螺柱。6.4.1.3拆卸进口消声器和出口短节。.1.4拆卸前后油箱油堵,付油箱内油放掉。6.4.1.5拆卸齿轮箱与后墙板的联接螺柱,取下齿轮箱盖。6.4.1.6拆卸主从动轴齿端锁紧螺母和出退垫片,将同步齿轮取下,必要时采用专用工具,注意拆卸前应将所有联接件和嵌合件刻上配合标记。6.4.1.7拧下后墙板上主从动轴承组件取下,同时取下“V”形密封圈和密封衬套。6.4.1.8同齿端拆卸方法,逐一拆下联端付油箱盖,甩油盘及轴承组件和轴封装置等6.4.1.9拆卸两端墙板与机壳联接螺栓,取下两侧墙板,将主从动轴(包括叶轮)从机壳内取出。6.4.1.10分别解体四轴承座组件,取出骨架油封和轴承。6.4.1.11拆卸齿轮圈上的压紧螺栓和定位销,将齿轮圈和轮拆开。6.4.1.12拆下侧板与墙板联接螺柱,取下侧板。。6.4.1.14将配合部位的灰尘彻底清除,然后涂上油。6.4.2.2检查机壳、墙板内处表面,特别是内表面有无摩擦痕迹和裂纹,必要时对可疑之处进一步,用着色渗透液检查。6.4.2.3对于裂纹可采用电焊补焊,焊接工艺按标准工艺规程要求进行,并进行打磨达到所需尺寸及光洁度要求。6.4.2.4对于磨擦痕迹应查出产生的原因,并作相应的喷涂处理。6.4.2.5检查并测量侧板与墙板的配合间隙,同时测量侧板孔与密封衬套的配合间隙,若孔径磨损变大需作相应的喷涂处理。6.4.2.7检查转子风带及两侧面是否磨损,同时根据检修前各部位间隙确定是否进行转子的修复,必要时可对风带及两侧面进行喷涂。6.4.2.8测量轴的各部位尺寸及与其配合部件的配合间隙,检查轴的表面粗糙度,对磨损大的部位进行喷涂处理。6.4.2.9检查测量轴的弯曲度及轴颈的椭圆度、圆锥度。6.4.2.10检查测量转子的晃动度。6.4.2.11检查转子是否有裂纹,常用敲打法,放大镜观察,涂色法,着色渗透液等方法进行检查,对轻微裂纹可采用焊补方法修复,对于严重裂纹则应更换新转子。6.4.2.12修复或更换的新转子应做静动平衡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6.4.2.13检查测量对轮与轴的配合间隙并记录。6.4.2.15检查轴承内外套及滚珠或滚柱的磨损情况。6.4.2.16测量轴承游隙及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间隙并记录。6.4.2.17测量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孔的配合间隙并检查轴承座内孔轴承位的磨损情况。6.4.2.18测量轴承座内密封环与密封衬套的配合间隙并记录。6.4.2.19检查轴承座内孔迷宫密封处磨损情况,若磨损过大需更换。6.4.3.1检查密封衬套的磨损情况,若过大需更换。6.4.3.2测量密封衬与轴的配合间隙。6.4.3.3检查并测量密封衬套两端的不平行度记录。6.4.3.5检查“V”形密封圈是否老化,否则应予以更换。6.4.3.7检查同步齿轮是否有毛刺、裂纹、断齿等缺陷。录。6.4.3.10对带毛刺的齿轮可由锉刀修复,存在裂纹或断齿一般应采取更换齿轮或进行齿来修复。6.4.3.11检查轮毂及齿轮圈紧固螺纹是否完好无损坏。6.4.3.12检查同步齿轮内径及键槽磨损,变形情况。6.4.3.14检查油面镜是否处在正常工作位,有无油垢堵塞,清理并校正油位。6.4.3.15检查油箱冷却水管路是否堵塞,冷却是否正常。6.4.4.2将密封衬套装在主从转子原部位,并测与轴的配合间隙。合间隙并保证圆周均匀。6.4.4.4将驱动端墙板安装在机壳上。套和墙板轴孔的间隙。或太小,则调整机壳密封垫厚,使总间隙达到要求。6.4.4.7将四个“V”形密封圈装于密封衬套的正确部位。6.4.4.8.1测量轴承座与墙板座孔的配合间隙,并将四个轴承座按标记回装至原墙板部位,同时测量轴承座与轴密封衬套间隙。6.4.4.8.2测量轴承与轴、轴承外圈与轴承座的配合间隙及轴承径向间隙。6.4.4.8.3采用冷装法直接将轴承压入轴承座内并至轴上的轴承位。6.4.4.8.4将齿端轴承座因定在墙板上并上好轴承盖板,紧固螺栓。位轴承径向间隙。6.4.4.8.6回装联端主从动轴承压紧盖,紧固螺栓和甩油盘。6.4.4.9.1将齿轮垫圈装在齿端主从转子轴上,将可调齿轮齿轮圈和轮毂按原标记装配,紧固螺栓暂不紧固。o注意在键的侧面涂上二硫化钼。6.4.4.9.3用锁紧螺母将两齿轮锁紧固定在轴上,并用止退垫片防松动。6.4.4.9.5转子两侧墙板的间隙可通过联端轴承座增减垫片厚的方法来调整至标准范6.4.4.9.6叶轮与机壳之间径向间隙是通过机壳与侧板精密配合定位保证的,因而在拆卸时一定不能损伤侧板外径和机壳内径。6.4.4.9.7叶轮与转子的间隙是通过从动齿轮的可调性进行调整来保证的,利用从动齿轮可转动的余量调节转子与转子间隙在标准值,即可将从动齿轮毂紧固螺栓紧固,并进行铰锥销孔打入销钉,予以定位。6.4.4.10主付油箱和对轮的组装6.4.4.10.1清洗主付油箱内污垢,校正并清理干净油面镜。1疏通并清洗油箱冷却水管路。6.4.4.10.12更换付油箱骨架没封,并将主、付油箱盖装在前后墙板上,紧固联接螺6.4.4.10.14采用热装法待对轮内径膨胀量大于㎜以上时将其一次到位装在主动转子6.4.4.10.16恢复进口消声器装置和出口短节。6.4.4.11.1联系电气人员将电机就位进行空转试验,检查转动方向是否正确,然后再切断电源。6.4.4.11.3穿好对轮螺栓,上好防护罩。6.4.4.12.1设备试转应由检修负责人或班长在场主持。6.4.4.12.3由运行人员联系电气送电,按运行规程起运。6.4.4.12.5无渣留缺陷按验收制度办理设备移交手续,终结工作票。质量标准6.5.1.1机壳与墙板内外表面无裂纹,尤其内表面无显着磨擦痕迹。6.5.1.2裂纹的补焊工艺符合焊接工艺规程要求。6.5.1.3机壳内表面和墙板的侧面板光洁度不大于。6.5.1.4侧板轴台与墙板座孔配合为基轴制,配合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6.5.1.5墙板座孔与侧板轴孔同心度偏差不大于㎜。6.5.2主从动转子部检修时质量标准:6.5.2.1转子轴表面无严重磨损,键槽完好,键与键槽不得有剪切、扭曲变形和裂纹,各锁紧部位螺纹完好。6.5.2.2轴各部位配合表面粗糙度应在以下。6.5.2.4轴颈的椭圆度和圆锥度允许误差为㎜。复,对于严重裂纹则应更换新转子,注意修复或更换后的新转子应作静动平衡试验,合格后才能继续使用。2.6转子的晃动度偏差一般应小于㎜。6.5.2.7转子两侧面平行度偏差应小于~㎜。6.5.2.9轴承、轴承座检修时质量标准:6.5.2.10轴承外观检查无脱皮、磨损、锈蚀、凹坑、裂纹和过热变色等缺陷,否则应6.5.2.11轴承滑道与滚动体应光滑,保持架应完好无损,否则应更换。6.5.2.12轴承内圈与轴配合符合基孔制配合设计要求,轴承外圈与轴承座配合符合基轴制配合设计要求。6.5.2.14轴承与轴配合承力侧紧力小于㎜,推力侧间隙小于㎜。6.5.2.15轴承压紧盖平整无变形,轴承座内处表面无裂纹,否则应更换。6.5.2.17轴承座低频圆与墙板内孔配合同心度误差小于㎜。承外圈与轴承座配合紧力为㎜。6.5.2.20迷宫式密封轴套(轴封)表面无裂纹,密封槽无明显磨损。6.5.2.21轴封与轴配合间隙为㎜~㎜。6.5.2.22轴封两端的不平行度一般应不大于㎜。6.5.2.23轴封与密封环座间隙为㎜~㎜。制在㎜以下。6.5.2.27同步齿轮无毛刺、断齿、裂纹,否则应修复或更换新齿轮。6.5.2.29齿轮轮毂与齿轮圈紧固螺纹完好,紧固螺栓无松动。6.5.2.30齿轮啮合接触面积符合上表规定,若超过许范围应进行修复或更换。齿轮啮合接触面积精精度等级齿形类别测量部位3456789接触面积不小于%渐开线6.5.2.31齿轮键槽与键不得有剪切,扭曲变形和裂纹。箱及冷却系统检修时质量标准。6.5.2.33油箱与冷却水管路联接严密不漏,且水压试验符合KL612-1996规程规定。6.5.2.33冷却水压力保持在~,冷却水进口温度不宜超过30℃。6.5.2.34油箱内最低油位标志不得低于轴承下部滚柱中心向下3~5㎜,最高油位标志不得高于轴承中部滚柱中心向上5~10㎜。6.5.3.1轴承与轴配合紧力为~,未装于轴前自由状态径向间隙为~㎜,装配。6.5.3.2组装时转子两端轴颈的不平行度应不大于㎜,轴颈两端面与墙板的不轮键心线偏斜允许误差不大于㎜。6.5.3.6对轮轴与键配合两侧严密,顶部间隙一般为~㎜,键槽中心线与轴中心线偏移允许误差不大于㎜。6.5.3.7对轮中心轴向偏差允许为㎜,径向偏差允许为㎜。6.5.3.8两对轮面间隙在2~4㎜之间。6.5.3.9电机每地脚螺栓加垫数量尽量不超过三片,对轮橡胶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