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大中型公司面向公共服务和智慧城市管理的物联网云平台项目资金申请报告_第1页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大中型公司面向公共服务和智慧城市管理的物联网云平台项目资金申请报告_第2页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大中型公司面向公共服务和智慧城市管理的物联网云平台项目资金申请报告_第3页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大中型公司面向公共服务和智慧城市管理的物联网云平台项目资金申请报告_第4页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大中型公司面向公共服务和智慧城市管理的物联网云平台项目资金申请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70目录一、 项目概述 4二、 项目的背景和必要性 82.1 国外发展现状 82.1.1 发达国家加强物联网战略统筹和资金支持 82.1.2 国际物联网产业生态的布局全面展开 102.1.3 智慧城市成为物联网集成应用的综合平台 122.1.4 物联网标准化持续推进,开放式架构成为重点 132.1.5 国外各大科技公司积极部署物联网云平台 142.2 国内发展现状 152.2.1 政策持续出台推动物联网发展 152.2.2 传统行业借助物联网应用提振效能愈发明显 162.2.3 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以物联网技术为首要特征 172.2.4 基于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融合的消费性应用创新活跃 192.2.5 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形成多样化发展模式 192.3 技术发展趋势 212.3.1 物联网总体技术发展趋势 212.3.2 物联网云平台技术发展趋势 222.4 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232.4.1 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232.4.2 促进公共消费产业发展 242.4.3 促进城市管理产业发展 272.5 产业关联度分析 282.6 市场分析 302.6.1 物联网整体市场分析 302.6.2 公共消费市场分析 322.6.3 城市管理市场分析 332.6.4 主要用户 36三、 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363.1 公司所有制性质 363.2 主营业务 383.3 经营状况 383.4 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 383.5 企业股份构成及主要股东概况 39四、 项目的技术基础 404.1 成果来源与技术产权 404.2 已完成的研究开发工作 454.2.1 网络架构 454.2.2 云平台 464.2.3 控制器 524.2.4 网关 534.2.5 终端 544.2.6 第三方应用接入 584.3 技术特点 594.3.1 WebServer 594.3.2 微服务架构 604.3.3 物联网接入技术 604.4 所突破的关键技术对行业技术进步的意义和作用 634.5 项目建设目标与后续工作 644.5.1 云平台目标架构 644.5.2 云平台功能和性能指标 664.5.3 现有工作与后续工作 68五、 建设方案 695.1 项目建设目标 695.2 项目建设商业模式 705.3 项目建设内容 725.3.1 物联网云平台 725.3.2 物联网控制器 765.3.3 物联网网关 775.3.4 物联网终端 775.3.5 物联网云平台管理功能 785.3.6 物联网云平台能力开放 805.3.7 物联网多操作系统支持 815.3.8 物联网技术验证服务 825.3.9 物联网示范应用 825.3.10 公司运维服务体系 855.4 项目建设规模 885.5 项目采用的技术路线与技术特点 895.5.1 项目采用的技术路线 895.5.2 项目技术特点 975.6 项目设备选型 985.6.1 终端 985.6.2 网关 995.6.3 控制器 1015.7 项目市场预测 1025.7.1 城市管理市场预测 1035.7.2 教育市场预测 1045.7.3 医疗市场预测 1055.8 项目建设地点工期以及进度安排、建设期管理 1065.8.1 项目建设地点 1065.8.2 项目建设工期 1065.8.3 项目进度安排及建设期管理 106六、 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 1106.1 环境保护 1106.1.1 无铅 1106.1.2 废水 1116.1.3 废气 1116.1.4 噪声 1116.1.5 废渣 1116.2 资源综合利用 1126.3 节能措施 1126.4 安全 1126.4.1 消防安全 1126.4.2 职业安全卫生 1136.5 设备及配套情况 113七、 投资估算及筹措 1147.1 项目总投资规模 1147.2 投资使用方案 1147.3 资金筹措方案 1217.4 贷款偿还计划 121八、 项目财务分析、经济分析及主要指标 1228.1 项目财务分析 1228.2 项目风险分析与控制 1238.3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123九、 资金申报报告附件 1249.1 自有资金证明及企业经营状况 1249.1.1 自有资金证明 1249.1.2 损益表 1269.1.3 资产负债表 1279.1.4 现金流量表 1299.2 技术来源及技术先进性的有关证明文件 1319.3 项目核准或备案文件 1329.3.1 项目基本情况表 1339.3.2 项目汇总表 1369.3.3 项目备案通知书 1379.3.4 项目变更备案申请表 1389.3.5 工商营业执照(五证合一)、公司股权证明 1409.3.6 董事会决议(研发立项决议) 1439.3.7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登记表 1449.3.8 招标事项核准意见 1469.3.9 环评报告 1479.3.10 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1499.3.11 土地证明材料 1539.4 项目单位对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内容和附属文件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1679.5 战略合作城市列表 1689.5.1 苏州 1689.5.2 沈阳 175项目概述项目名称:面向公共服务和智慧城市管理的物联网云平台对应公告的项目内容:支持数据开放服务的物联网管理平台。重点支持面向公共消费和城市管理领域的物联网数据开放平台的研制,形成基于WEB的物联网数据开放服务、物联网设备能力开放共享、基于语义的数据互通和海量终端连接管理能力,为接入云平台的应用开发企业提供关键技术验证服务。指标要求:(1)公共消费类平台的终端数量不少于1000万;城市管理类平台的终端接入数量不低于100万。(2)基于平台进行物联网应用开发的企业数量不低于50个;(3)支持主流物联网操作系统接入。承担单位及合作单位: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建设目标、建设内容:本项目主要建设一个支持数据开放服务的公共消费和城市管理物联网云平台,支持主流物联网操作系统的接入,提供基于WEB的物联网数据开放服务,实现物联设备能力开放共享,将多种格式的物联网数据进行归一化,实现对海量物联网设备和信息的统一管理,为接入云平台应用开发企业提供关键技术验证服务,同时面向智慧城市、教育、医疗等价值行业提供物联网私有云、专有云、混合云服务,并在云平台上建立数据开放与交换系统,支持第三方私有云、公有云的连接,提供数据资源的共享与交换,最后按具体的场景在多个城市采用PPP模式建设和部署,最终形成公共消费类1200万、城市管理类150万终端接入这样的规模;同时本平台支持数据开放,建设良好的开发生态,可以向第三方提供丰富的应用开发接口,为不低于60个物联网应用开发企业进行服务。在教育行业拟形成以学生健康、安全管理为主要特点的物联校园,在智慧城市管理领域拟形成2到3个健康养老应用样板点。物联网云平台接入终端数目列表(按城市):城市预计公共消费接入终端预计城市管理接入终端预计接入终端总数北京150万15万165万上海150万15万165万广州150万15万165万深圳120万10万130万苏州100万12万112万杭州100万12万112万成都90万18万108万南京100万8万108万沈阳50万10万60万无锡50万10万60万贵阳50万8万58万合肥50万8万58万宁波50万6万56万台州30万5万35万嘉兴30万3万33万绍兴30万3万33万物联网云平台接入第三方应用开发企业列表:应用开发企业是否接入天波教育已接入大华股份已接入华米科技已接入浙江万鹏具有合作意向深圳智和已接入金鲲软件已接入浙江正元已接入成都蓝图已接入微网小记已接入已接入已接入北京迪科具有合作意向郑州新开普具有合作意向中国中车具有合作意向金风科技已接入沃特沃德已接入奋达科技已接入卓翼具有合作意向凌拓具有合作意向物联网云平台支持主流操作系统列表:物联网操作系统是否支持Android/androidthings支持Linux支持Windows/windowsiot支持IOS支持Unix支持ubuntu/centos/debian/redhat支持Mbed支持Freertos支持Ucos支持Vxworks支持Contiki支持Liteos支持建设地点、总投资:项目建设于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长河路466号,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总部,项目总投资规模10000万元。项目的背景和必要性国外发展现状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和探索,全球物联网正从碎片化、孤立化应用为主的起步阶段迈入“重点聚焦、跨界融合、集成创新”的新阶段,市场快速启动,在诸多领域加速渗透,物联网正处于大规模爆发式增长的前夜。发达国家加强物联网战略统筹和资金支持美国全面推进物联网发展。一方面,政府以大量资金持续支持物联网相关技术产业发展,2015年宣布投入1.6亿美元推动智慧城市计划,将物联网应用试验平台的建设作为首要任务。美国能源部组建“智能制造创新机构”,投入多达7000万美元推动先进传感器、控制器、平台和制造建模技术的研发。另一方面,为推动技术应用发展,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2014年7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发布了电子标签新指南,建议带屏幕的消费电子设备可在屏幕上显示数字标签,从而取代原来的固定铭牌或蚀刻标签;美国加州发放无人驾驶汽车许可,谷歌、奥迪和奔驰成为了首批获得许可的企业;智能物流领域,美国邮政局采用物联网技术改善邮政营运、基础设施以及产品与服务;工业制造领域,美国政府将以物联网技术为根基的网络物理系统(CPS)列为扶持重点,并加快以CPS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IndustrialInternet)"战略布局。欧盟重构物联网创新生态体系。欧盟在2015年成立了横跨欧盟及产业界的物联网创新联盟(AIOTI),并投入5000万欧元,通过咨询委员会和推进委员会统领新的“四横七纵”体系架构,将包括原有IERC、地平线2020在内的11个工作组纳入旗下,统筹原本散落在不同部门和组织的能力资源,协同推进欧盟物联网整体跨越式创新发展。其中四横指项目设置、价值链重塑、标准化、政策导向四大横向基础支撑,七纵指家居、农业、可穿戴、智慧城市、交通、环保和制造七大行业纵深领域。创新联盟的建立是欧盟落实物联网发展战略的又一重要举措,将对欧盟物联网发展和创新起到强有力的驱动作用。此外,欧盟及其成员国还加大物联网投资力度,欧盟计划2016年投入超过1亿欧元以支持其物联网大范围示范和未来物联网重点领域,英国政府追加投资4500万英镑,并向由英国电信、劳斯莱斯、处理器厂商ARM和军用品厂商BAE等40余家公司组成的HyperCat联盟注资,用于研发HyperCat标准,为物联网开发通用规范;德国政府投资2亿欧元支持工业4.0,并投入800万欧元加强物联网信息安全领域的研发。亚洲国家不断加大研发和应用的投入及推进力度。以日韩为首,亚洲发达国家对于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一直非常重视,投入巨资支持发展。2015年起,韩国未来科学创造部和产业通商资源部将投资370亿韩元用于物联网核心技术以及MEMS传感器芯片、宽带传感设备的研发,另外123亿韩元来自韩国的私营企业。日本大力推进农业物联网,计划十年内普及农用机器人,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日元。新加坡政府推出传感器网络以及特定领域产品的标准,采用统一沟通方法和指导原则开发新科技和智能方案,为迈向“智慧国”的目标做准备。国际物联网产业生态的布局全面展开依托核心能力抢占物联网生态关键环节。芯片巨头、设备制造商、IT厂商、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从各自优势出发,积极进行物联网生态布局,芯片、云平台和操作系统成为布局的关键点。英特尔继2014年发布爱迪生(Edison)适应可穿戴及物联网设备的微型系统级芯片之后,2015年继续发布居里(Curie)芯片,为开发者提供底层芯片及开发工具。平台化服务方面,IBM等IT巨头将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作为构建生态的重点,主要电信运营企业着力打造M2M网络和平台,互联网企业则依托其平台优势和数据处理能力,将服务拓展到物联网。操作系统方面,谷歌推出基于Android内核的物联网底层操作系统Brillo,同时发布了一个跨平台、支持开发者API的通信协议Weave,能够让不同的智能家居设备、手机和乃至云端设备实现数据交换;微软推出物联网版Win10IoTCore操作系统和物联网套件,以协助企业简化IoT在云端的应用部署及管理;我国华为公司发布轻量级物联网操作系统LiteOS,百度推出物联网操作系统、车联网平台和可穿戴智能手表系统DuWear。目前,物联网产业生态正快速成长,物联网企业数量近年来成倍增长,国际机构预计到2017年,超过一半的物联网企业是新成立的企业。构建产业联盟打造物联网产业生态体系。除了以技术手段争夺生态主导权,巨头还加快构建产业联盟以打造物联网产业生态,构建竞争优势,其中工业、车联网、智能家居等领域成为布局热点。工业领域,通用电气与英特尔、思科、AT&T、IBM牵头工业互联网联盟(IIC),目前已有超过220家成员。车联网领域,谷歌与奥迪、通用电气、本田、现代等以及芯片制造商Nvidia组建开放汽车联盟(OAA)。智能家居领域,已形成高通牵头的AllSeen联盟、英特尔牵头的OIC联盟,谷歌、三星牵头Thread联盟以及苹果HomeKit等多个阵营,积极在互联标准、云平台及开发组件上寻求突破。M2M物联网应用高速增长。代表物联网行业应用风向标的M2M连接数增长迅猛。截止2014年底,全球M2M连接数达到2.43亿,同比增长29%,而基于智能终端的移动连接数同比增长率只有4.7%。M2M连接数占移动连接数的比例从2013年的2.8%提高到2014年的3.3%,预计2015年底全球M2M连接数将达到3.2亿M2M数据引自M2M数据引自GSMA_Global_Mobile_Economy_Report_2015智慧城市成为物联网集成应用的综合平台物联网成为各国智慧城市发展的核心基础要素,在城市管理、节能减排、能源管理、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端设备智能化+后端服务平台化+大数据分析”成为通用模式。智慧城市中物联网应用呈现两大特点:智慧城市通过物联网应用汇集海量感知数据,依托城市综合管理运营平台和大数据分析,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精确把握和智能管理。国际智慧城市建设重点方向之一是构建多种应用互联互通、海量数据汇集共享的智慧城市综合性管理平台,打破传统物联网应用规模小、分散化的模式。西班牙巴塞罗那智慧城市平台,可将环境和能源、交通、水资源管理、生活质量等不同领域的传感数据进行整合并分析处理;桑坦德“城市脉搏”项目致力于建立智慧城市平台,汇聚遍布全城的传感器和“人体传感器”数据,各类应用通过API调用平台的大数据处理能力,并通过移动APP提供城市管理和生活服务。国际智慧城市建设重视物联网技术在城市重要基础设施管理方面的应用,希望增强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服务能力,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在电力领域,物联网感知与电网、分布式电源等设施深度融合,实现能源生产消费全流程实时监测和预测预警,如英国布里斯托的3e3E-houses:EnergyEfficiente-Houses住宅项目集成了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通过对家庭能源消耗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实现节省能源、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在交通领域,通过物联网建设“人-车-路”3E-houses:EnergyEfficiente-Houses物联网标准化持续推进,开放式架构成为重点物联网标准包含体系架构、网络、应用等各个方面,涉及ITU、ISO/IEC、oneM2M、3GPP、IEEE及各行业标准化组织,各标准化组织在标准制定方面各有侧重,又相互合作。目前,物联网标准化工作在持续推进,物联网架构标准的研究成为热点和重点。业界试图打造开放式物联网架构。开放统一的物联网架构是物联网爆发式增长的基石,各标准组织都在加紧研究。欧盟持续推进IoT-A相关研究,已经发布IoTARM1.0(架构参考模型),涉及域模型、信息模型、功能模型、通信模型、安全模型,目前正在推进IoTARM2.0研究。ISO/IECJTC1启动物联网参考架构研制,提出六域模型。IEEE在2014年底启动P2413物联网体系架构(SAIoT)研究,旨在尽快形成国际统一的物联网体系架构。ITU-T今年新成立的SG20,专门设立了物联网架构和协议的研究课题。oneM2M标准化组织在2015年1月发布M2M业务层R1标准,涉及需求、功能架构、安全、协议、终端管理等,预计在2016年中发布R2标准。物联网架构标准的复杂性和高难度,使其至今未取得实质突破,标准的成熟和推广有待时日。互联网Web理念渗透到物联网领域,语义研究成为热点。互联网Web理念不断向物联网渗透,ITU-T已经发布了基于Web的物联网架构标准即Y.2063;oneM2M架构基于Web化理念,将一切可访问的数据、对象、实体均抽象为资源(resource),由统一的URI进行标识;IETF制定的资源受限物体应用层协议(CoAP),是REST风格面向资源受限网络的Web协议。语义技术有利于实现物联网各种信息的开放共享以及对信息的自动处理,解决物联网中由于资源异构及跨系统分布引起的资源互操作性问题。W3CSSN-XG、oneM2M、欧盟IoT.est项目等均在开展语义方面的相关研究。国外各大科技公司积极部署物联网云平台在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外各大科技公司积极部署物联网云平台产品,投入了巨大精力和财力。2015年微软推出了免费的Windows10IoT系统,打通了云平台WindowsAzure和嵌入式微平台.NETMicroFramework,并宣布.NET框架开发平台开源,意味着.NET真正开始走向跨平台化。微软Azure物联网平台是一项完全托管的服务,可在数百万个IoT设备和一个解决方案后端之间实现安全可靠的双向通信,提供可靠的设备到云和云到设备的大规模消息传送,使用每个设备的安全凭据和访问控制来实现安全通信,可广泛监视设备连接性和设备标识管理事件,并包含最流行语言和平台的设备库。亚马逊AWS物联网平台是一款托管的云平台,使互联设备可以轻松安全地与云应用程序及其他设备交互。它可支持数十亿台设备和数万亿条消息,并且可以对这些消息进行处理并将其安全可靠地路由至AWS终端节点和其他设备。IBMWatson物联网平台可提供对IoT设备和数据的强大应用程序访问,可快速编写分析应用程序、可视化仪表板和移动IoT应用程序。它可以执行强大的设备管理操作,并存储和访问设备数据,连接各种设备和网关设备。WatsonIoTPlatform通过使用MQTT和TLS,提供与设备之间的安全通信。使应用程序与已连接的设备、传感器和网关进行通信并使用由它们收集的数据。应用程序可以使用实时API和RESTAPI来与设备进行通信。国内发展现状在近几年国家有力政策环境和产业技术创新的推动下,物联网呈现强劲发展势头,以北京-天津、上海-无锡、深圳-广州、重庆-成都为核心的四大产业集聚区各具特色,交通、安全、医疗健康、车联网、节能等领域涌现一批龙头企业,物联网第三方运营服务平台崛起,产业发展模式逐渐清晰。政策持续出台推动物联网发展国务院和各部委持续推进物联网相关工作,从顶层设计、组织机制、智库支撑等多个方面持续完善政策环境。继制定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之后,国家建立物联网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和物联网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以加强统筹协调和决策支撑,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推出十个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落实具体任务。在国家其它有关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政策文件中也提出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关于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提出增强电子基础产业创新能力,重点支持智能传感器等三大产业发展。《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则高度重视和突出物联网在智慧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家出台的多项政策对于提振产业信心、推动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地方政府积极营造物联网产业发展环境,以土地优惠、税收优惠、人才优待、专项资金扶持、产业联盟协调、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政策措施推动产业发展。如上海近年来仅市级财政支持物联网技术研发、产业化、应用示范和公共服务平台类项目超过150个,支持金额超过3亿元,通过政策引导,带动社会资金投入50亿元。重庆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出台多项政策举措力图将重庆打造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高地。传统行业借助物联网应用提振效能愈发明显当前,物联网以泛在感知、精益控制、数据决策等能力要素集的形式向传统行业的上下游各个环节加速渗透、多维融合,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推动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在工业制造领域,物联网在装备故障精准定位、设备智能管理、环境实时监控、物料/产品追踪溯源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统计数据显示,可使企业效率提升20%、成本下降20%、节能减排10%2GE,2013年关于工业互联网对美国的经济贡献分析。快速消费品上市时间缩短10%,质量缺陷减少35%。汽车企业成功应用基于物联网的汽车制造执行系统后,将平均减少45%的制造周期。在农业领域,从田间地头的测土配方施肥、智能节水灌溉和农机定位耕种,再到农产品的收割、晾晒、储备各个环节,物联网支撑着新型农业生产手段的应用,推动大田耕种精准化、园艺种植智能化、畜禽养殖高效化,促进形成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态。根据部分省市的统计测算,有效应用物联网系统后可使作物种植人员成本减少约50%,总体经济效益提高约10%;借助传感自调节实现设施内高精度环境控制,培育面向高端人群的高品质农产品,可使单位产品增值近10倍2014年第二届无锡物联网十大应用案例,农业部分。在能源领域,借由能源管理虚拟化,以大数据建立动态能效模型,对峰谷电力消耗精确定位,实现错峰调谷,对大型工业园区,仅照明能耗优化一项即可下降30%中国信通院2014物联网产业调研报告2GE,2013年关于工业互联网对美国的经济贡献分析2014年第二届无锡物联网十大应用案例,农业部分中国信通院2014物联网产业调研报告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以物联网技术为首要特征《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我国一半以上在建的智慧城市,其主要应用项目依次为公共安全、交通、医疗、社区、环保、地下管网监测、水务、教育等,这些应用均以自动感知为基础、数据采集为手段、智能控制为核心、精细管理和服务提升为目的,实现了物联网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物联网广泛应用于医疗、社区、公共安全等领域,使民生服务实现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极大提升服务便捷性。在医疗方面,物联网疏通信息脉络、活化医卫资源,打造惠民可及的健康服务,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通过智能联网医疗设备、任何通信渠道方便快捷获得各种医疗健康服务;在智慧社区建设方面,物联网助力基层服务模式创新,各地出现“智慧民安”养老社区、“服务零距离”社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有效提高了社区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在公共安全方面,物联网实现实时动态监测、监控和预警,时刻保障民众生活环境的安全,“电梯运行安全监测信息平台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利用感知技术将电梯监察、维保管理、安全预警、应急处置有机整合,重塑了电梯安全管理理念。物联网在城市管理、管网监测、智慧交通领域的应用极大丰富了城市管理手段、增强了城市管理能力。在城市管理方面,规模化部署的物联网设备大幅提升城市运行监测能力;如北京市实现了对水、电、燃气消耗等12个方面316项城市运营日常信息的监测和数据分析数据来源: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在设施管理方面,物联网感知采集城市部件的运行状态,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如太原全面整合给水、排水、煤气、通信、路灯等地下管线资源,利用传感器监测管线的物理量、化学量,确保城市安全减少事故。在交通领域,物联网实现对运营车辆全程定位跟踪,有力支撑路况实时播报、拥堵预测预警和交通指挥调度;北京市65%的公交车、近7万辆出租车、客运车以及危化品运输车全部安装了卫星定位设备,实现了各类交通运营车辆的智能管理。数据来源: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基于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融合的消费性应用创新活跃移动互联网应用通过开放接口方式连接物联网设备,使物联网能够依托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入口优势和用户优势,打造国民级物联网应用。融合应用广泛涉足家居、安全、医疗健康、养老等民生领域。在家居方面,移动APP发挥数据汇聚中心和控制中心作用,一方面获取温度、湿度等各类传感设备监测信息,一方面作为遥控器反向控制照明灯、洗碗机、落地灯等家用电器。在安全方面,儿童防丢设备具有蓝牙防走散、安全区域报警、四重定位等功能,孩子佩戴后,家长在手机上即可随时查看孩子位置了解孩子动态。在养老方面,移动APP具备老人定位、报警、日常健康检测及大数据分析功能,帮助养老机构解决找人难、老人遇险报警难、遇到问题追溯难等问题,目前已在部分养老机构开展示范。此外,基于可穿戴设备的个人健康管理、运动统计等融合应用引发的流量占比越来越大。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形成多样化发展模式我国物联网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据统计估算,2014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突破6200亿元,同比增长24%中国信通院根据产业发展数据及相关报告整理而得。我国M2M连接数突破7300万,同比增长46%,占全球M2M连接数的30%,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大市场地位,未来中国M2M规模将继续扩大,2020年预计达到3.5亿,全球占比将达36%M2M数据引自GSMA_Global_Mobile_Economy_Report_2015。当前,各类企业加快物联网发展中国信通院根据产业发展数据及相关报告整理而得M2M数据引自GSMA_Global_Mobile_Economy_Report_2015第三方运营平台崭露头角,物联网即服务渐成主流。经过多年的发展,物联网第三方运营平台不断整合各种要素形成有序发展局面,平台化、服务化的发展模式逐渐明朗,初步形成“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增值服务”的可持续运营模式。交通、安全、节能、健康等领域的运营平台发展尤为迅速,平台的建设者和运营者也因市场不断扩张成长为龙头企业。如H3C的绿洲云平台目前已经接入了265个局点,10万在线网关,20万在线终端,覆盖医疗、教育、智慧城市等行业,服务国内26个省、市、自治区,并已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其中东城教委、大光路小学的解决方案已作为样板点,复制推广到多个局点。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载体开始发挥支撑作用。平台由科研机构、产业联盟或者骨干企业承建,面向产业提供标识管理、设备管理、共性技术研发等公共服务。由国内四家单位联合建设的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已经为交通、家居、食品溯源、农业、林业等多个重点行业的上百家企业提供了服务。上海物联网中心初步建成一批物联网共性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微机电系统(MEMS)集成制造、短距离无线通信关键技术测试、无线通信节点极低功耗共性技术开发等。中国移动自主开发了物联网设备云(OneNet)和业务管理平台,提供设备管理和客户卡管理等能力并开放接口。OneNET中移物联网开放平台支持设备云端管理,实时监控管理接入设备的状态与运行情况,并对设备进行远程操作,支持多种网络接入协议,可接入各种物联网设备、智能家居、汽车、穿戴设备、行业终端等。国内公有云提供商阿里云推出了阿里智能开放平台,提供智能硬件模组、阿里智能云、阿里智能APP等设备智能化解决方案,包括智能空气解决方案、智能厨房解决方案、智能娱乐解决方案和智能监控解决方案,实现了用户与设备,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互联互动。阿里智能开放平台整合设备用户、用户数据、行为数据、行业数据及周边数据,并以此为基础,支持多维度的设备使用和用户行为数据分析。技术发展趋势物联网总体技术发展趋势物联网技术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有能力使得数百万个或者上亿个介入设备,实现物体和互联网的连接,实现长距离和短距离通信,那么,有两个指标将会对物联网发展构成影响:低成本和低功耗的硬件、无处不在的连接和在线服务。近年来微电子成本的下降带来了关键组件的成本下降,从而带动整体硬件成本大幅下降,这一点成为物联网生态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包括传感器、RFID电子标签、云存储、网络传输等,并且计算、存储、传感等硬件越来越微型化,给物联网的产品部署带来极大便利,能耗显著降低。据预测,2020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超过40ZB(4万亿GB),其中,物联网产生的数据量将超过10ZB。一些物联网行业应用,如车联网、智能电网、设备联网监测等,将会有海量的终端和数据,而且大部分数据是非结构化、多样性和存在噪声的。传统IT解决方案已无法满足物联网快速发展催生的数据处理需求,因此,物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的结合变得水到渠成。物联网PaaS平台对能力开放要求会更高,需要提供一些类似智能硬件自助开发的平台,比如中国移动的OneNet物联网开放平台,以及BAT等互联网巨头的物联网平台。按照国际电信联盟的时间表,预计2020年后5G将全面投入商用,在MWC2016(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美国Verizon宣布起已经开始在TexasOregon以及NewJersey两地开始进行5G测试。万物互联的基础是要有无处不在的网络连接,未来寄予万物互联的连接方式将呈现多样化。据预测,未来60%的连接将通过广域低功耗蜂窝移动技术实现。物联网云平台技术发展趋势物联网云平台处于产业链核心,云平台向下可承载设备、管理网络、收集数据,向上可为行业应用提供计费、支撑、开放接口、数据分析等服务,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核心位置。物联网云平台有望整合资源、打造生态、参与数据共享。物联网在2020年将形成千亿级终端数量、ZB级数据存储量,因此,整个物联网云平台的空间将无比巨大,预测未来五年,国内物联网云平台的市场在百亿以上。为了支持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云平台具有以下发展趋势:向绿色节能方向发展。云平台具有弹性扩展的能力,高利用率、一体化、低功耗、自动化管理将成为平台建设的关注点。向虚拟化技术发展。可以高效利用资源,节约成本,简化运维管理,提高平台可靠性和网络资源利用率。向大规模分布式存储技术发展。随着物联网设备的增加,传统存储技术很难支撑海量的数据存储,分布式存储技术将主要向安全性、高可靠及数据高效访问等方向发展。向数据安全和隐私方向发展。需要解决包括云平台基础设施安全、数据安全、认证和访问管理安全以及审计合规性等诸多问题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物联网云平台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公共消费和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物联网和“互联网+”联合,将在促进我国产业之间相互渗透、交叉和重组,激发产业链、价值链的分解、重构和功能升级,引发产业功能、形态、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的重大变化、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物联网与消费品行业、现代服务业跨界融合,将有效刺激信息消费,带动社会消费快速增长。物联网技术与理念重构传统行业的运营范式,将大幅拓展行业价值空间;在工业领域,生产线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动态地根据多样化的订单去供料、加工以满足大规模个性化的制造需求,并将倒逼技术研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带来整个工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在农业领域,物联网将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农村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重组,加快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现代化,并大幅提升农业相关的生态休闲、旅游观光等服务能力,从而实现农业增质增效和农民增收。物联网在污染源监测、危化品定位、产品追溯、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如在工业领域,随着高能耗、高污染行业逐步推广基于工业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工厂应用,产品全生命周期内的能效利用将得以优化。又如在交通领域,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大幅优化交通线路,提高道路网的通行能力、设施效率,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和汽车排放。促进公共消费产业发展教育学生健康学生的生理健康是家长和学校重点关心的,近年来,在校园中出现的一些学生生理健康问题通过常规手段难以解决。实际抽查发现,基层学校体育课上课情况仍然不理想,学生身体素质相比国外发达国家差距在拉大,缺少一个方便可行的手段获得量化数据进行考核;低龄学生身体处于快速的生长阶段,同时也普遍出现了肥胖问题,对于学生的身高、体重等指标的测试目前还没有比较方便的手段。物联网云平台可以通过物联网终端设备收集学生健康运动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与统计,实时向学校与家长反馈学生健康状态,方便健康数据的量化与考核。校园安全校园人身安全是校园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学生家长关心的头等大事,现有的依赖于人工的管理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每天出入校的精确时间学校难以全部统计;学生迟到,逃课后位置难确定;学生遇到紧急情况求助难,如遇到校外挟持,身体突发不适等难以及时通知老师和家长;校园内出现异常聚集,危险区域出现异常人员等情况不能及时的发现。物联网云平台可以通过物联网终端设备收集学生位置信息,并且可以通过与其他辅助设备如摄像头进行联动处理,在出现安全问题时能够进行告警与抓拍,确保出现安全问题时能够尽快解决。教学辅助课堂教学质量检测,教学方法改进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目前的教学改进工作以人的主观判断为主,缺少量化数据和技术手段辅助。物联网云平台可以通过物联网终端设备进行学生上课情况分析,如举手信息收集,图像收集等,并在前端进行课堂举手活跃度分析展示,辅助教学分析。医疗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老龄化问题已日渐凸显,逐步上升成为制约我们社会民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目前全国已存在不少养老机构,基本每个社区都存在养老服务中心,帮助老年人日常养老需求。但是根据市场调研,养老服务机构或养老服务中心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下所示:服务形式化严重服务内容过于单一,致使许多的老年人服务中心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工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工作人员缺乏专业培训,一般在观念上认为这类工作本身就无需多少学问或技能,因此,当老年人有健康求助或咨询时,无法及时应对。基础设施不完全很多老年人服务中心设施简陋,无法满足老年人健康保健需求。由于高龄老年人口不断增多,患病率上升,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老年人口对医疗保健、家庭护理和生活照料的需求大大增加。但是根据市场调研反馈,现有很多养老机构与养老服务中心并不能很好的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的需求,特别是针对独居老人,失能老人等,在出现意外时,服务中心无法快速应对并及时解决问题。物联网云平台涵盖社区、家庭的智慧养老产品体系,能与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实现对接,数据和服务内容的传递做到实时、远程、智能化管理。实现家庭、社区和公共医疗和养老机构之间健康养老数据和服务信息的互联互通,提供健康指导、远程诊疗、老年监护等居家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促进城市管理产业发展我国中型以上的城市有500多个,新型城镇化和智慧城市建设正在深层次推进,虽然物联网在支撑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无论从应用层次还是应用范围都还处于初级阶段;针对我国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普遍存在的能力不足、手段落后等问题,通过物联网自动感知、快速反应、科学决策,从而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这也将给物联网技术应用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物联网在相当长时期内仍是智慧城市的首要支撑技术。城市环保管理城市环境日益恶化:Pm2.5和灰尘空气污染,污水直排,汽车噪音等。管理者无法及时收集和监测,导致无法定位源头和采取有效措施。物联网云平台帮助管理者广泛实时监测环境数据,如水质、空气质量、噪音、土壤和垃圾桶等,同时将监测数据实时上传云。通过数据分析,帮助政府更好地管理和改善城市环境,打造更加宜居的城市。城市安全管理城市安全不足,意外时有发生。窨井盖被移位或者破坏后没有及时修复,小孩进入河道或高压电危险区域发生意外,老人走失等安全情况缺少好的管理方法。物联网云平台通过对窨井盖、危险区域、积水和房屋进行实时监测,在危险发生之前进行预警,减少意外伤害,提高城市安全系数。对老人小孩实时定位,老人小孩在走失和遇险时能及时得到救助。对电动车、公共绿化等价值设备实时定位,进行防盗。地下综合管廊监测:火灾、气体、沉降等监测和报警,人员进入监测与报警,定期智能巡检,摄像监控等。城市能源管理水电和燃气不能频繁定时抄表,无法实时了解损耗或者使用量,进行及时处理。公共如路灯耗能高,无法智能控制。通过水、电和燃气表联网,实现智能抄表,及时发现漏水等损耗,并进行使用量监测,实现资源高效安全利用。智能控制公共耗电设备如路灯,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营造节能高效的城市氛围。城市交通管理道路拥堵,停车困难给市民带来很多不便和烦恼。物联网云平台将汽车和公交车联网管理,实时监测道路车辆状况指导车辆行驶,分流车辆,减少道路拥堵,给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行车环境。物联网云平台将停车位联网管理,实时监测和分配车位,省去车主到处寻车位的麻烦。物联网云平台将公共自行车联网管理,可以防盗,也方便市民借还和使用。产业关联度分析本项目产业关联度非常广泛,尤其是教育,医疗以及城市管理等行业将产生重大促进重要,从而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推动消费领域应用创新。在智能家居、健康医疗、车联网、可穿戴设备与智能硬件等方向开展多种形式的应用和模式创新。在智慧医疗领域,可联合疾病预防、医疗、保险、体育等机构,基于可穿戴设备和医疗健康大数据共享创造出新的应用和服务。在智能家居领域,以居家养老、家庭安防、节能控制等方向为重点,推动对底层通信技术、设备互联及应用交互等方面进行规范,鼓励各种应用创新并对成功案例加强推广。深化物联网在城市管理方面的应用。在城市用电平衡管理、水资源管理、消防设施管理、地下管网监测、危化品管理、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自动感知和精细管理。通过建立统一的物联网接入管理与数据汇聚平台,实现物联网设施在智慧城市的集约部署和信息共享。总结最佳实践,加快推广部署。本项目作为先进的物联网云平台,将极大支持物联网的发展,从而关联着"十三五"物联网十大应用领域行业的发展。关联产业具体如下表所示:行业关联度公共消费教育保障学校学生安全,提升学生健康水平,通过辅助教育提升教学质量医疗帮助医院资产关联,病人病情分析,母婴管理养老提升养老服务,打造智慧养老社区公共文化通过图书电子标签,电子图书,打造智慧图书馆等公共娱乐数字歌剧院,智慧公园城市管理环保环境数据采集和分析,改善城市环境交通智慧停车,智慧交通,改善交通状况能源智能抄表,智慧路灯,降低城市能耗安全智慧井盖,智能报警,地下管网监测,保障城市安全农业农业智慧农业,通过物联网和云平台,提高产量,合理种植共享单车共享单车单车共享联网平台工业工业工业数据采集,工业生产自动化,业务智能化金融金融智慧金融服务业服务业服务业信息化总结,本项目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应用于各行各业,产业关联度非常广泛,能够促进行业发展。市场分析物联网整体市场分析物联网作为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已被国家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市场规模高速增长,预计2015年到2019年复合增长率将达21%,市场非常巨大。近年来,随着芯片、传感器等硬件价格的不断下降,通信网络、云计算和智能处理技术的革新和进步,物联网迎来了快速发展期。据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物联网被视作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2009年美国、欧盟、中国等纷纷提出物联网发展政策到如今,物联网经历了高速发展的阶段。传统企业和IT巨头纷纷布局物联网,物联网在制造业、零售业、服务业、公共事业等多个领域加速渗透,物联网正处于大规模爆发式增长的前夜。2015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624亿美元,同比增长29%。到2018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36亿美元,2013年至2018年复合成长率将达21%,2019年新增的物联网设备接入量将2015年的16.91亿台增长到30.54亿台,见图1所示。2013-2018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及增速同时,越来越多的物品和设备正在接入物联网。目前物联网设备数量已经达到49亿,这一数字在2016年还将增长30%,年底全球物联网累积设备数目将可达63.92亿个,到了2020年,全球所使用的物联网设备数量将成长至208亿个。预计到2018年物联网设备数量将超过PC、平板电脑与智能手机存量的总和。其中,消费型可穿戴设备仍将独领风骚,用于运动健身、休闲娱乐、智能开关、医疗健康、远程控制、身份认证,眼镜、跑鞋、手表、手环、戒指等不同形态的可穿戴设备渗透人们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同样如火如荼。根据工信部的数据,2014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了6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6%,2015年产业规模达到75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3%。我们预测到2020年,中国物联网的整体规模将超过1.8万亿元,见图2所示。物联网作为通信行业新兴应用,在万物互联的大趋势下,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随着行业标准完善、技术不断进步、国家政策扶持,中国的物联网产业将延续良好的发展势头,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供新的动力。移动互联向万物互联的扩展浪潮,将使我国创造出相比于互联网更大的市场空间和产业机遇。2011-2020年中国物联网整体规模及增长预测(亿元)公共消费市场分析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深刻改变着大众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公共消费如教育、医疗等领域掀起了一股新风潮。围绕着全新的技术,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教育、智慧医疗开始成为教育、医疗方面的新方向,由此衍生出一个庞大的产业。在教育方面,按照教育部《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政策指引,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的发展,教育行业信息化也将呈现出与之相匹配的新业态,随着无线局域网成为教育行业网络建设的新重点,智慧教育,数字化校园等项目的重要性也会进一步凸显。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规模已超过2000亿元,规模庞大并且发展较为迅速,其中互联网接入与无线应用占比15%。在“互联网+物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机遇和条件,也不断暴露出很多问题,如信息孤岛、信息安全等导致用户使用不方便、系统应用推广难等。随着应用系统的增多,经常需要牵扯到其他应用和流程的改造,以便进行数据共享、交换和更新。这就需要建设一个统一的信息访问平台。目前,国内物联教育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层次性。发达地区的物联教育建设程度好于欠发达地区、高教、普教、职教、幼教、成教等各种教育层次,由于业务特性、管理体制和信息化普及程度存在差异,对物联教育的需求合体会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可以从差异中总结共性,针对个性化的需求模式提供定制化的校园建设方案,将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建立一套数字化物联教育平台,保证学习的投资最大化、业务个性化、管理职能整合化、老师学生家长沟通便利化。城市管理市场分析物联网在城市管理领域市场主要包括环保、安全、能源和交通等,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见图3所示。城市管理物联网市场自2015年全国两会上提出了“互联网+”概念开始,智慧城市产业的搭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风口。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支持报告》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有超过500个城市在进行智慧城市试点。例如上海、北京、广州、武汉等城市。中国在智慧城市上的投入早已超过5000亿元,预计未来投资会上升到1.1万亿元,智慧城市的建设将迈入高速发展期。目前中国有近两千个市镇提出打造智慧城市,并且有近500座城市已开展智慧城市相关建设工作,范围遍及中东西部各地区、涵盖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其中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所占数量比重较高。国家住建部已完成从中选取了193个城市进行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完成首批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68个)的遴选工作,建设工作逐步拉开帷幕,与此同时,开启第二批试点城市的遴选,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信息消费试点建设工作。目前,我国多地也启动了智慧城市的项目,如佛山电子政务,统一规划和标准,实现多部门协同;也包括乌海实施的智慧安全项目、辽源实施的智慧医疗项目、上海实施的智慧城管等等。2014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容量达到108亿美元,较去年增长18.5%。庞大的市场吸引众多企业加入。从投融资角度来看,一个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80到100亿元。相关预测,2015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150亿美元,未来10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相关投资将超过2万亿元。伴随着智慧城市从概念规划阶段逐步进入落地实施阶段,2013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实现4896亿元。与此同时,物联网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从智能安防到智能电网,从二维码普及到智慧城市落地,作为被寄予厚望的新兴产业,物联网正四处开花,悄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预计到2017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30%,市场前景巨大,有望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传统IT领域。作为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其理念也日趋成熟,可寻址、可通信、可控制、泛在化与开放模式正逐渐成为物联网发展的演进目标。而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而言,物联网将信息交换延伸到物与物的范畴,价值信息极大丰富和无处不在的智能处理将成为城市管理者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主要用户本项目主要应用于公共消费和城市管理领域,用户包括政府、公共机构、城市管理者、物联网应用开发企业和市民。政府包括环保、交通、能源、公安、城管等部门。医疗领域,用户包括医院、医生、护士以及病人等。养老领域,用户包括养老机构、养护人以及老年人等。能源领域,用户包括自来水公司、国家电网、燃气公司以及热力公司等。教育领域,用户包括教育局、学校、老师、家长以及学生等。物联网应用开发企业:提供物联网行业应用的企业。广大市民则是最庞大的用户群。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公司所有制性质项目法人所有制性质:有限责任公司(港澳台法人独资)。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股东列表:企业名称股东名称股东持股比例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新华三集团有限公司100%新华三集团有限公司紫光股份有限公司51%惠普公司49%(说明: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原控股公司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现已更名为新华三集团有限公司)主营业务软件开发生产、高端路由器、中低端路由器、千兆比以上网络交换机、百兆以太网交换机、宽带接入网通信系统设备(XDSL数字用户线路、CABLE有线电缆、FTTH光纤到户和多媒体视讯接入设备)、IP数据通信系统设备(IP网络防火墙等安全设备、IP网关等媒体通信设备)、网关、网管系统及配套设备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提供相关的技术咨询和售后服务等等。经营状况近三年来的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固定资产、资产负债率:销售收入(万元)利润(万元)税收(万元)固定资产(万元)资产负债率20131081810477569921141482829.86%20141246694503614974262000424.64%20151155555363643805601946539.12%银行信用等级:3A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姓名汪昊性别男出生年月1981.08.02学历研究生学位硕士获得最终学位院校西安交通大学所学专业系统工程现从事专业物联网工程所在单位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职称高级通信工程师职务物联网首席架构师研发副总裁与投标人的任用关系□股东√聘用□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