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史全部课件_第1页
近现代史全部课件_第2页
近现代史全部课件_第3页
近现代史全部课件_第4页
近现代史全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张路园邮箱: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要通过研究历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亡;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唐太宗★龚自珍:

欲知大道,必先明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才,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读历史是智慧的事“要懂得些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我的理由:1、所有的历史都是现代史;2、中国人历来重史;3、近现代史尤其是近代史对中华民族的意义上篇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加深对近代中国社会基本国情和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认识。2、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学习目的和要求主要内容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二、西方列强个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实际是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这样一个历史时段。综述是从指导思想和理论原则方面给大家提供一个认识这段历史的一个基本线索。关于近代中国的起点,学者有分歧:一种观点坚持把鸦片战争看作近代中国的起点。一种观点认为,以明清两代交替时期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来华那段时期作为近代中国的起点会来得恰当。你怎么看?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应把中国近代社会放到纵向的和横向的历史联系中去认识和贯彻。总结提升(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的国家。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著名科技史学者李约瑟说:“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往往是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以前更是如此,这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在3—13世纪,中国保持一个让西方人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落后?问题点睛中国地处世界东方,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其古老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直处在世界前列。16—18世纪欧洲人普遍认为,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繁荣富庶,拥有古老文化优雅艺术的美好国家。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活字印刷造纸指南针火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马克思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是这样评价中国的“四大发明”:“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是“资产阶级发展得必要前提”。发达的建筑艺术精美的青铜艺术誉满天下的瓷器工艺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经济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地位政治特征: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文化特征: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社会结构:以士绅阶层为核心经济形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自然经济)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郑和的远行没有内在的经济动力。汉代农耕图砖东汉地主收租画像砖宋代纳税图吴县苏经缫丝厂政治制度:高度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

(独立统一的主权国家)秦朝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僵化的封建和君主专制统治扼杀了人们的创造精神,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中国无力解决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文化思想: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文化

儒学创始人孔子道家创始人老子社会结构: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逐渐完备。周王自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称天下的大宗,是同姓贵族的最高家长,也是政治上的共主,掌握国家的军权和政权。天子的庶子有的分封为诸侯,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职位亦由嫡长子继承,并以国名为氏。之外从诸侯、卿大夫到士,其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与上同。后来地主阶级长期利用这种制度,以巩固政权、族权、神权、夫权。

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相关链接

总之,中国封建制度在给中国带来强大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隐患,潜伏着不少危机。当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兴起以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日渐拉大,最终导致近代中国的屈辱。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写道:“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中国?那里躺着一个酣睡的巨人。让他睡着吧。因为他若是醒来,将会改变世界。

——拿破仑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主流是朝着相互分离的方向发展的。西方文明起源于希腊,向西发展到罗马,随后又散布到整个西欧并传入美洲;而中华文明则孕育于黄河流域,向南扩展到长江流域,并随后传播到中国的其他地区。(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16世纪至19世纪初,正当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兴衰更替之时,西方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发展,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也随之向外扩张。东西方的历史走向出现巨大的反差。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资本原始积累和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西方资产阶级驾着炮舰,在全球各地掀起殖民掠夺的凶涛恶浪。

如何正确理解殖民主义对被侵略国家造成的后果和产生的影响?二、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互动参与(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第一次鸦片战争海战图辨析:英国为什么要发动鸦片战争?观点之一:战争是由“叩头”引起(美国马士)观点之二:是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引起的(美国费正清)观点之三:以武力打开中国国门,扩大对华贸易。1535年,葡萄牙人用行贿的手段,获取中国人正式同意他们在澳门晒晾货物,从而获得了在那里居住贸易的法定认可。葡萄牙人同意每年为其船货交2万两关税,并支付每年1000两的租金。1557年,葡萄牙人自行委任了官员来管辖澳门。明廷没有提出抗议,相反在1573年沿狭窄的澳门地峡修筑了一道城墙,派兵丁守御,表面上是为了制止绑劫中国苦力的的情况,但实际上是为了监视葡萄人和限制他们扩展地盘。这个举动实际上承认了葡萄人盘踞澳门。随着葡萄人稳稳地占据澳门,他们垄断了中国在广州的对外贸易,且努力排斥其他外国人从中分享利益。清廷受郑成功对沿海地区侵袭的困扰,在1662年下令所有口岸禁绝对外贸易,将沿海30-50里范围内的居民迁往内地,禁止大陆的渔船和商船出海,以此切断郑成功的资源供应。随着1683年成功地统一台湾,清廷取消了海禁,并于1685年在广州、漳州(在福建)、宁波和云台山开设了海关。外国兵船需停江外,不得进入虎门。妇人不得混入商馆,枪炮及其他武器均不得持入。所有航路引水人及买办等,概须我国澳门之特许登录;非受买办之直接监视,不许外国船舶与其他商民之交通。各外国商馆不得使用八人以上之华人,并不得雇佣妇仆。外人不得与我国官吏直接交涉,除非经过公行之手续。外人不许泛舟江上,惟每月初八、十八及二十八三日,得饱览花地海幢寺一次,每次不得超过十人。不准赴别处村落墟市游荡。外国人不准用轿,不得用插旗三板船舶,只准用无蓬小船。外人买卖,须经公行之手,即居住商馆者,亦不许随意出入,防其与奸商有秘密交易之行为。通商期已过,外人不得在广州居住。即在通商期内,货物购齐,亦须装载而归,否则,可往澳门。外国船舶,得直接航行黄埔,徘徊河外,不得寄泊他所。不准购买中国书籍、学习中国语言文学。公行行商不准有负欠外人之债务。马戛尔尼使团,1793年“据刚刚获悉的报道称,特使得到了极其礼貌的接待、极其殷勤的款待、极其警觉的注视以及极其文雅的打发。”罂粟花鸦片罂粟果《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条约签定场景

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近代中国社会由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社会,既不同于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也有别于一般的资本主义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速了中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圆明园遗址3、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1895年《马关条约》原件(局部)4、八国联军侵略北京《辛丑条约》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签订《辛丑条约》场景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半殖民地”

“半殖民地”概念首先是列宁提出的。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指的是,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司法主权等遭到了破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但是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与完全由宗主国直接统治的殖民地尚有区别,因而被称为半殖民地。相关链接“半封建”

“半封建”这一概念最早见于恩格斯《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就我们中国的半封建社会来说,指的是中国已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故称为“半封建”。

半殖民地+半封建

在经典作家那里,半殖民地和半封建是作为两个独立概念来使用的。在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一场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大讨论,谈论中有人开始将两半合并起来概括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一直沿用至今天。(三)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地主阶级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仍然占有大量土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不过,地主阶级本身也发生了某些变化。一部分地主将土地剥削获得的货币投资于资本主义工商业。不过,大多数地主仍主要依靠地租剥削生活,一些城居地主也往往是兼营土地、高利贷和工商业。农民阶级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由于土地兼并的加剧,不少自耕农失去土地,向贫农或雇农转化。河南难民上海乞丐

工人阶级

19世纪40、50年代,已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工人阶级。他们主要是外国轮船上的船员、香港及沿海通商口岸的船坞工人、码头工人以及其他少数的工厂的工人。工人阶级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它身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革命性最强。同时,它还具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以及与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等优点,因此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胶济铁路工人庆祝罢工胜利资产阶级

中国的资产阶级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下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其组成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大官僚与大买办的结合;另一部分是民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之官僚资产阶级:具有封建性、垄断性、腐朽性、反动性。

资产阶级之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性与妥协性19世纪60、70年代,在通商口岸,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于是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出现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规模较小,并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及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压迫,发展缓慢,始终不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表现出革命性与妥协性的两面性特点,不可能引导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三、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一)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一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一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大主要矛盾交织到一起,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最主要的矛盾。两对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报道了日军“片桐部队”的两名军官在南京紫金山一带进行杀人比赛的消息。日军残杀中国老百姓图为人头落地的一瞬间。

日军把被捕的中国青年作为新兵训练刺杀的活靶子。日军正在刺杀无辜的中国青年。俄军正在砍杀中国老百姓。以杀人为乐的日军军官。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这两对矛盾互相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在近代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这两对矛盾的地位也有不同。当帝国主义直接发动侵略战争时,民族矛盾将特别尖锐,阶级矛盾则会降到次要和服从地位。而当帝国主义和中国反动势力结盟并以战争以外的形式共同压迫中国人民时,中国人民斗争的矛头将指向中国的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矛盾则退居次要地位。两者关系研究近代历史,要研究主要矛盾,但对非主要矛盾也不能忽视,忽视了非主要矛盾,历史的丰富性,生动性就会受到削弱,变成干巴巴的东西。但必须看到,非主要矛盾是受主要矛盾支配的,决不能忽略了主要矛盾去讲次要矛盾,更不能主次颠倒,否则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总结提升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民族民主革命)解决生产关系问题。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建设现代化)解决生产力问题。

(二)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

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选自《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页。原著导读

帝国主义侵略使中华民族丧失了民族独立的地位,帝国主义勾结中国的封建势力实行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毫无政治权利。所以,要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又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不会自动地退出历史舞台,因此,只能通过人民革命才能完成。只有完成第一个任务,第二个任务才有完成的可能。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

两大任务实际上讲的也是中国近代社会的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魂牵梦饶的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