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教学_第1页
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教学_第2页
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教学_第3页
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教学_第4页
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教学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教学浅谈悬念设置数学

中国古代的章回小说往往在读者最冲动、最关注的地方来一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种卖关子、吊胃口的方法迫使读者非得读下去不成;大量讲评书的人,在听众正津津有味,听得如痴如醉的时候,戛然而止,逼着你非持续听下去不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悬念。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不解不解而又想解决它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对大脑皮层有猛烈而持续的刺激作用,使你一时既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所以悬念的设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学生思维活跃、丰富想象、加强记忆,并有利于培养学生抑制学习困难的意志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擅长抓获时机,恰当设置悬念,以拨动学生探索新学识的心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课始设悬念,学习添情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告成的一半。讲授新课之前,先设置悬念,可以触发学生的求知动机,产生一种非知不成的紧迫心情,形成认知“冲突”。“冲突”一旦形成,学生的留神力最集中,思维处于最积极的状态。正如托尔斯泰说的:告成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案例1:对初中未学过对数的高中学生来说,对数概念及运用,显得枯燥乏味。为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介绍对数之前,我出了一道趣味问题:“某城市有800万人口。现在有一人带来一个好消息,在该城市传播。若每隔一小时,每个知道此消息的人都传播给另外两人。问一昼夜间这个消息能传遍全城每位居民吗?”一开头,学生们皆认为不大可能。这时,我引导学生计算:1小时后,有1+2=3人(3=31)知道好消息;2小时后,有1+2+6=9人(9=32)知道好消息;3小时后,有“1+2+6+18=27人(27=33)知道好消息。揣摩,n小时后,有1+2+6+…=3n人知道好消息;那么当n≤24时,能有3n>8000000成立吗?学生答不出来。我说:“学习了对数之后,你们能用最简朴的方法解决此问题。”于是,学生们带着这个悬念,开头津津有味地进入对数课的学习。

二、课中设悬念,学习见深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顺理成章地举行新课讲授外,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设置悬念,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得”,以达成“举一反三”的效果。

案例2:求函数f(x)=的周期。不少学生将会由

f(x)==tan2x而得出T=。可设置悬念:f(0)=f()吗?由于tan没有意义,学生处于质疑状态。引导学生斟酌:(1)研究f(x)=与f(x)=tan2x的定义域;(2)画图加以解释说明;(3)根据定义域的变化规律来判断;(4)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通过教师用心设置悬念,引导学生释疑,学生真正领会定义域对周期的制约作用。

以悬念为导火线点燃思维火花,促使思维的灵感相互触碰,开拓思路,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

三、课末设悬念,学习泛余波

教师在课堂收尾时,提出一些富于启发、斟酌的问题,但不作答复,造成悬念,那么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使学生感到余味无穷,从而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的热心。

案例3:讲完等差数列后,下节课要讲等比数列,在终止时提出:假设我有很大一笔资金要贷出去,而且贷出去,这钱就给你了,不过每次给你钱,你得返还我确定数额的钱。第一天贷给你100万元,你得返还我1元;其次天贷给你200万元,你得返还我2元;第三天贷给你300万元,你得返还我4元,依此类推,每次返还的钱是上次的两倍,一向到30天,交易终止。你敢签这份贷款协议吗?这时学生连忙活跃起来,有的在一天一天地算下去,有的企图探索什么规律,这时我就抓住此时学生的心理说:其实是很轻易计算的。等下一节课你们就知道了。这样,学生确定很想知道这里的奥秘,急忙地等着下一节课,并为上好下节课做好铺垫。

案例4:讲授完y=ax+(a>0,b>0)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后,教师提出:若我们变更a,b的条件。如(1)a>0,b<0;(2)a<0,b>0;(3)a<0,b<0。此时y=ax+的性质又将如何呢?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并且通过三个问题的探讨,一方面加深稳定了原有学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对y=ax+的性质有更加完备的认知布局,也有利于学生探究才能的提高,学习兴趣的激发。

总之,悬念的设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技巧,它可以吸引学生的留神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巩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当然,悬念的设置务必别致、实际、简捷,恰到好处。不悬,学生不思而解,达不到启发思维的目的;太悬,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又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设置的悬念是以学生易于了解的实际事例,又能启发大多数学生积极思维,经过努力能够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