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学科药物化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兰州大学药学院_第1页
药学学科药物化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兰州大学药学院_第2页
药学学科药物化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兰州大学药学院_第3页
药学学科药物化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兰州大学药学院_第4页
药学学科药物化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兰州大学药学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学学科药物化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100701:药物化学一、学科概况药物化学是应用化学和生命科学原理研究药物和创制新药的学科。研究任务主要包括通过药物分子设计或对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分离、鉴定或结构改造,总结构效关系,创制可用于临床的新药;通过研究药物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的关系和化学稳定性,为药物的生产、剂型设计、贮存流通、质量控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通过研究药物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间的关系,在分子水平上讨论药物在体内的化学过程和化学作用原理,深入的阐明药物的作用机理、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以及产生毒副作用的本质,为其它学科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对药物合成路线的设计和改进,为药物生产提供先进、合理的方法及工艺。药物化学以化学合成药物、无机药物和天然药物为研究对象,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理作用之间关系;各类药物的作用和作用机制;药物的体内代谢及其产生毒副作用的本质;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与化学结构之间的关系;影响药物的药效、毒性、质量以及研究最佳剂型和药物制剂分析方法等的主要性质;药物的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和在体内的化学过程与合理用药之间的关系;药物结构修饰的原理和方法;新药创制的基本方法与理论;药物合成工艺路线和制备过程可能带来的特殊杂质。二、培养目标毕业生要能够掌握化学、生命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等的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至少掌握英语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英文资料,具有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熟悉新药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现代新药研究的发展方向;具有基本的独立从事新药创制科学研究和科研管理能力。学位获得者能在高等院校、药物研发机构、药厂、医院等单位从事教学、新药研发、药品生产与质量控制等工作。三、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为三年、最长在校年限(含休学)四年。四、研究方向.新药设计与合成.化学生物学与药物设计.天然药物分离、修饰及全合成.新药评价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安排总学分不低于32.0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8门;公共课计入总学分;学科通开课总学分不低于6.0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2门,计入总学分;专业基础课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门,计入总学分;方向选修课计入总学分;专业外语计入总学分;人文与科学素养选修课计入总学分;必修环节计入总学分;补本课不计入总学分;

栏目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公共课064112000硕士政治理论1.018.00651120001硕士第一外国语(1)2.036.00651120002硕士第一外国语(2)2.036.0065113001高级英语(托福)2.036.0065113002高级英语(雅思)2.036.0065113003英语口语3.054.0065113004学术论文写作2.036.0065113005西方社会文化概览2.036.0065113006英语演讲训练2.036.00731120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36.0073112004学术道德规范与形势政策1.018.0学科通开课035212009药学实验设计与统计3.054.0035212010分子生物学与生化技术3.054.0035212011药物研发概论3.054.0035212012现代药物分析3.054.0

栏目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035212013实验动物学3.054.0专业基础课035312009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3.054.0035312010药物作用的化学原理3.054.0035312011天然药物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2.036.0035312012现代药物化学2.036.0035312013药物合成新技术3.054.0方向选修课035502021药物化学进展3.054.0035502022抗肿瘤药物新型设计方法2.036.0035502023药物代谢2.036.0035502035有机合成设计导论2.036.0专业外语035402001专业外语(药学)1.018.0必修环节SS702001SS学术研讨和学术活动2.0SS702002SS开题报告1.0SS702003SS实践环节2.0六、必修环节1、开题报告:必修,最晚于第三学期末完成。2、学术研讨和学术活动:必修,每学年作报告1次,在学期间作报告不少于2次,参加学术活动不少于9次。3、实践环节:必修,含科研实践、医疗实践、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七、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035312009开课学期□春季学期■秋季学期学分3课程名称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中文)Computer-AidedDrugDesign(英文)课程类型□公共课 □学科卜通开课 ■专业基础课 □方向选修课课程学时分配课程学时学时分配54课堂讲课27课堂讨论18自学交流9课程负责人刘焕香赵春燕课程团队刘焕香赵春燕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专题讨论考核方式□考试■考查适用专业及层次药学专业研究生先修课程药物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教材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徐筱杰等编著参考书目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陈凯先等编著二、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常用的药物设计技术和方法,并选用一些典型的实例,介绍最近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让研究生了解现在学科的发展趋势,同时介绍常用软件,使本课程兼具理论性、前沿性、实用性。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3学时)主要内容:讲述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出现的背景、历史以及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学科发展的前沿和趋势。第二章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6学时)第一节药物与靶点相互作用理论药物与靶点相互作用类型药物与靶点分子的计算机图形显示主要内容:药物的主要作用靶点类型,药物与靶点相互作用的类型及其相互作用理论,药物与靶点的计算机图形显示。第三章理论计算基础(6学时)第一节能量优化构象搜索分子力学方法量子力学方法主要内容:分子结构的能量优化、构象搜索以及分子力学和量子力学方法。第四章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方法学(15学时)第一节定量构效关系第二节药效团模型第三节分子对接第四节虚拟筛选主要内容:基于配体的药物设计方法包括定量构效关系、药效团模型以及基于受体的药物设计方法分子对接以及这些方法的主要应用虚拟筛选。第五章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应用实例(12学时)第一节HIV-1蛋白酶抑制剂的设计第二节抗感冒药的设计第三节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最新应用进展、成果主要内容:以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在HIV-1蛋白酶抑制剂设计及抗感冒药设计中的成功应用为例使得学生了解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实际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报告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最新应用成果。第六章上机实际操作相关软件(12学时)主要内容:介绍并练习使用常用的大型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主要包括SYBYL、DiscoveryStudio等。四、参考文献.徐筱杰,侯廷军,乔学斌,章威;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陈凯先,蒋华良,嵇汝运;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原理、方法及运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A.R.LeachMolecularModelling:PrinciplesandApplications(2ndEdition)世界图书 出 版 公 司 2003.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药物作用的化学原理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035312010开课学期□春季学期■秋季学期学分3课程名称药物作用的化学原理Theorganicchemistryofdrugdesignandaction课程类型□公共课口学科卜通开课 ■专业基础课 口方向选修课课程学时分配课程学时学时分配54课堂讲课42课堂讨论6自学交流6课程负责人贺殿课程团队贺殿、李冲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口专题讨论考核方式■考试口考查适用专业及层次药学专业研究生先修课程化学类: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量子化学和物理有机化学等。生物类: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毒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分子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基因学和生物工程学等。其它学科:x-射线结晶学、计算化学、计算机图形学、数学和物理学等。教材自编参考书目C.J.Coulson,MolecularMechanismsofDrugAction,1988.Silverman,R.B.,Theorganicchemistryofdrugdesignandaction,2ndEdition,2004.二、课程内容简介药物作用的化学原理是研究化学药物及其靶分子的化学结构以及药物理化性质、生物学性质(如吸收、分布、排泄、代谢)、药物作用(包括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的化学机理和构效关系而寻找新药的途径和方法的一门学科,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回答的问题是怎样发现一个安全有效的药物和怎么用好药,使学生为如何发现新药和有效、合理使用现有的化学药物提供理论依据,为从事新药研究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等工作奠定理论基础。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6学时)药物作用的化学原理的研究内容药物作用的化学原理的任务药物作用的化学原理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新药创制的发展史回顾我国新药创制的发展情况药物研究与开发新药研究与开发的四个阶段药物的名称第二章受体(6学时)受体的含义激动作用与拮抗作用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递质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物化学肾上腺素受体胆碱受体多巴胺受体第三章第二信使(3学时)环磷酸腺昔和环磷酸乌甘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前列腺素第四章 酶反应与酶抑制剂(6学时)酶反应青霉素抗艾滋病毒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酶蛋白的结构与作用酶催化反应的化学过程药物与酶的结合力第五章电荷密度分布(4学时)正电中心与负电中心共轭效应氢键电荷转移复合电荷密度的计算电子等排体软硬酸碱第六章立体效应(6学时)旋光异构体几何异构体药效基团构象第七章 理化性质(5学时)电离度与吸收油水分配系数亲脂性亲水性定量构效关系第八章代谢转化(6学时)羟化反应脱烷基反应醇的氧化氮化合物的氧化硫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乙酰化反应甲基化反应缩合反应结构修饰改变代谢转化的速率第九章药物潜优化(6学时)增加水溶性增加脂溶性改变酸碱性增高选择性第十章抗癌药物的新型设计方法(6学时)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目前应用或试验的抗癌药物癌基因及其致癌机理肿瘤抑制基因致癌因素抗癌药物的新型设计方法四、参考文献WilliamO.Foye.Foye,sPrinciplesofMedicinalChemistry,6thed.,2007,Editor:LemkeandWilliamsBurger,sMedicinalChemistryandDrugDiscovery,Abraham,D.J.,Ed.6thEd.,2003.J.Am.Chem.Soc.,J.Med.Chem.Bioorg.Med.Chem.,Bioorg.Med.Chem.Lett.Curr.Med.Chem.,Euro.J.Med.Chem.,Wikipedia(free):

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天然药物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035312011开课学期■春季学期□秋季学期学分2课程名称天然药物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TheextractionandseoarationofNaturalmedicineandthestructureidentification课程类型□公共课 口学科通开课 ■专业基础课 口方向选修课课程学时学时分配课程学时课堂讲课28分配36课堂讨论6自学交流2课程负责人课程团队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专题讨论考核方式□考试■考查适用专业及层次药学专业学术型、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先修课程药物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天然药化、用植物学波谱解析、药教材《天然药物化学》吴立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波谱解析法》潘铁英主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目《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卢艳花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天然药物化学》徐任生主编,科学出版社。二、课程内容简介天然药物化学是一门运用现代化科学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内容包括各类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等,此外还涉及到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本门课程是在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用植物及波谱学课程的基础上,在本科生通过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学习已熟悉天然药物中有效成分的结构特点与类型;掌握各类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了解典型有效成分的结构测定方法以及生物合成途径之后,着重讲授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研究的途径和方法,提取分离有效成分的各种方法及应用范围、应用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质谱(MS)、氢核磁共振(1HNMR)、碳核磁共振(13CNMR)等光谱检测手段鉴定糖甘、黄酮、醍类、萜类、皂昔等有效成分的结构。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天然药物的提取技术(讲授8学时、课堂讨论2学时)第一节:天然药物的提取总论第二节:天然产物提取的传统方法第三节:现代提取技术原理及应用主要内容:天然药物所含成分,预实验的概念及分类,提取分离的工作;传统提取方法(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热回流提取法);现代提取技术(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超声辅助提取技术、微波辅助提取技术、生物酶解技术、仿生、半仿生提取技术、强制上行循环提取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应用)。第二章天然药物的分离技术(讲授12学时、课堂讨论2学时)第一节:薄层色谱第二节:常压柱色谱第三节:特殊柱色谱第四节:制备型与分析型色谱主要内容:薄层色谱的分类、应用及优缺点;常用柱层析(吸附性柱色谱、分配性柱色谱、离子交换柱色谱、凝胶过滤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大孔吸附树脂)的原理、装填使用方法、应用及特点;特殊柱层析(干柱柱层析、减压柱层析、短柱柱色析、棒色谱、闪式柱层析)的原理、装填使用方法、应用及特点;制备型与分析型色谱应用及特点。第三章天然药物波普学特征及结构鉴定(讲授10学时、自学交流2学时)第一节:糖和糖链结构的波谱特征及结构鉴定第二节: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波谱特性及结构鉴定第三节:蒽醍类化合物的波谱特性及结构鉴定第四节:黄酮类化合物的波谱特征及结构鉴定第五节:萜类化合物的波谱特征及结构鉴定主要内容:1H-NMR判断糖背键的相对构型、K-NMR在糖链结构测定中的应用、昔化位移;香豆素类、蒽醍类、黄酮类、萜类化合物(单萜、倍半萜、五环三萜等)的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1H-NMR、13C-NMR。四、参考文献TOC\o"1-5"\h\z.天然药物化学 吴立军主编 2011年.波谱解析法 潘铁英主编 2009年.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卢艳花主编 2005年.天然药物化学 徐任生主编 2005年

课程简现彳一、课程基本情况介及教学大纲弋药物化学课程编号035312012开课学期■春季学期□秋季学期学分2课程名称(中文)现代药物化学(英文)Modelmedicinalchemistry课程类型□公共课 □学科通开课 ■专业基础课 □方向选修课课程学时分配课程学时学时分配36课堂讲课18课堂讨论6自学交流12课程负责人赵全义课程团队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专题讨论考核方式■考试□考查适用专业及层次药学专业研究生先修课程药物化学及其相关课程教材Medicinalchemistry(byG.Patrick)参考书目郑虎或郭宗儒等主编的《药物化学》二、课程内容简介现代药物化学主要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和手段研究药物的物理性质和构效关系,阐明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鉴定药物在体内吸收、转运、分布的情况及代谢产物,并通过药物分子结构设计或对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修饰获得新一代创新药。本课程以药物研发为主线,沿用G.Patrick主编的药物化学风格,从药物发现、靶点、构效关系、合成、设计、药动学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对每一部分内容的研究方法、手段技术和思维理念尽可能的诠释,希望对药物化学研究生的课题设计和实验设计有所启迪。三、课程教学内容Thescienceofmedicinalchemistry(3学时)IntroductionFromconcepttomarket-Drugtarget(3学时)EnzymesReceptorsCarrierproteinsStructuralproteinsNucleicacidsLipidsCarbohydratesSection3-Pharmacokinetics(3学时)PharmacokineticsDrugabsorptionDrugdistributionDrugmetabolismDrugexcretionDrugadministrationDrugdosingSection4-Biologicaltestingandbioassays(3学时)TestingdrugsTestingdrugsinvitroTestingdrugsinvivoSection5-Drugdiscovery(3学时).TheleadcompoundNaturalsourceofleadcompoundsSyntheticsourceofleadcompoundsSection6-Synthesis(3学时)SyntheticconsiderationsStereochemistryCombinatorialsynthesisSection7-SAR3学时DefinitionofSARBindinginteractionsFunctionalgroupsasbindinggroupsThepharmacophore.QSARSection8-Targetorientateddrugdesign(3学时)AimsofdrugdesignCADDSimplificationofcomplexmoleculesConformationalrestraintExtrabindinginteractionsEnhancingexistingbindinginteractionsSection9-Pharmacokineticorientateddrugdesign(3学时)DrugsolubilityDrugstabilitySection10-Patentingandmanufacture(3学时)PatentingandchemicaldevelopmentOptimizationofreactionsScale-upissuesProcessdevelopmentSpecificationsSection-11Preclinicaltestingandclinicaltrials(3学时)ToxicologyPharmacologyandpharmaceuticalchemistryDrugmetabolismstudiesClinicaltrialsRegulatoryaffairsSection12-CasestudyinhibitorsofEGF-receptorkinase(1学时)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TestingproceduresFromleadcompoundtodianilino-phthalimidesModelingstudies4-(phenylamino)pyrrolopyrimidinesPyrazolopyrimidinesSection13-Historyofmedicinalchemistry(2学时)Theageofherbs,potionsandmagicThenineteenthcenturyAfledglingscience(1900-1930)Thedawnoftheantibacterialage(1930-1945)Theantibioticage(1945-1970s)Theageofreason(1970stopresent)四、参考文献1、MedicinalchemistryG.Patrick主编。2、有机化学中的光谱方法DudleH.WilliamsLanFlemingz主编3、药物合成反应闻韧主编4、药物化学进展(1-4)彭司勋等主编。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药物合成新技术》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035312013开课学期■春季学期□秋季学期学分3课程名称药物合成新技术NewMethodologyforDrugSynthesis课程类型□公共课 □学科通开课 ■专业基础课 □方向选修课课程学时分配课程学时学时分配54课堂讲课45课堂讨论9自学交流课程负责人陈世武课程团队陈世武、刘映前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专题讨论考核方式■考试□考查适用专业及层次药学专业研究生先修课程《药物合成反应》教材《药物合成新方法》(张三奇,化学工业出版社)参考书目《现代有机合成化学进展》、《现代有机反应》二、课程内容简介《药物合成新技术》以现代有机合成新方法的发展为主线,详细、系统地讲述药物合成路线的设计、过渡金属配合物、不对称合成法、固相合成法、组合化学法、绿色合成法、电化学合成法、光化学合成法、超声合成法、微波化学合成法、仿生合成法、酶催化的合成法、无溶剂合成法及有机合成中分离纯化的新策略等内容。三、课程教学内容第1章绪论(3学时)介绍合成药物的发展、药物合成的新方法、新技术及药物合成的发展趋势。第2章药物合成路线的设计(6学时)介绍药物的逆合成分析法、合成中的选择性及优化,并举例介绍几种典型药物合成路线的设计。第3章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应用(6学时)介绍过渡金属配合物的成键性质及基元反应的基础上,对金属配合物催化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异构化反应、碳碳键的形成反应等分别进行简述,最后介绍这类反应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第4章不对称合成法及其应用(9学时)首先介绍不对称合成中的基本概念,再分述不对称氧化反应、还原反应、Diels-Alder反应和碳-碳键的不对称反应及其应用。第5章固相合成法(3学时)概要介绍固相合成法,重点介绍linker化学及固相合成法的应用。第6章组合化学法(3学时)介绍化合物库的合成法,并重点讲授组合化学在药物合成与新药研究中的应用。第7章绿色化学法(6学时)介绍绿色化学原理和化学反应原子经济性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环境友好介质中的合成及新型催化剂的开发与应用。第8章其他合成方法(6学时)介绍有机电化学合成、有机光化学合成、超声化学合成、微波促进的有机合成、仿生合成法、酶催化的合成、无溶剂合成法等新方法。第9章分离纯化的新策略(3学时)

有机合成中的产物纯化、相转化和相标记及标签法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课堂讨论(9学时)通过学生查阅文献,对最新文献中的合成新方法的应用进行综合分析经讨论。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药物化学进展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035502021开课学期■春季学期□秋季学期学分3课程名称药物化学进展AdvancesinMedicinalChemistry课程类型□公共课 □学科通开课 □专业基础课 ■方向选修课课程学时分配课程学时学时分配54课堂讲课36课堂讨论9自学交流9课程负责人陈世武课程团队陈世武、贺殿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专题讨论考核方式□考试■考查适用专业及层次药学研究型硕士、药学专业硕士先修课程教材参考书目《药学化学总论》(郭宗儒)、《药物化学进展》(彭司勋主编系列)二、课程内容简介药物化学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化学与医学、药理学、生物化学、生物信息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相互结合的交叉学科。本课程主要先导化合物的发现策略、药物作用新靶点、不同类型药物研发的新成果和发展动向。三、课程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采用专题讲座、资料查阅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拟开展的讲座题目如下:第一讲药物化学发展史(3学时)第二讲先导化合物的发现策略(3学时)第三讲药物作用新靶点(3学时)第四讲植物来源抗癌药物研究进展(3学时)第五讲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3学时)第六讲抗肿瘤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3学时)第七讲一氧化氮供体与新药研究(3学时)第八讲血管新生抑制剂的研究进展(3学时)第九讲以糖为基础的新药研究(3学时)第十讲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研究进展(3学时)第十一讲抗艾滋病药物研究进展(3学时)第十二讲离子通道与脑缺血(3学时)讲座结束后,安排学生就某一专题查阅文献,进行总结(9学时),然后就查阅的文献进行PPT汇报和讨论(9学时)。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抗肿瘤药的新型设计方法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035502022开课学期□春季学期■秋季学期学分3课程名称(中文)抗肿瘤药的新型设计方法(英文)noveldrugdesignofanticanceragents课程类型□公共课 □学科通开课 □专业基础课 ■方向选修课课程学时分配课程学时学时分配54课堂讲课40课堂讨论8自学交流6课程负责人贺殿课程团队贺殿、李冲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专题讨论考核方式■考试□考查适用专业及层次药学专业研究生先修课程化学类: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量子化学和物理有机化学等。生物类: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毒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分子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基因学和生物工程学等。其它学科:X-射线结晶学、计算化学、计算机图形学、数学和物理学等。教材自编参考书目WilliamO.Foye.Foye’sPrinciplesofMedicinalChemistry,6thed.,2007,Editor:LemkeandWilliamsBurger’sMedicinalChemistryandDrugDiscovery,Abraham,D.J.,Ed.6thEd.,2003..二、课程内容简介抗肿瘤药的新型设计方法通过掌握肿瘤发病机制和肿瘤的生物化学特性,熟悉和探索各种抗肿瘤药的新型设计方法,设计和开发高选择性、毒性小而有效的新型抗肿瘤药的一门学科,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现有抗肿瘤药化疗毒性大和如何发现一个安全有效的抗肿瘤新药,为从事抗肿瘤新药研究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等工作奠定理论基础。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肿瘤发病机制 (2学时)发现分类发生机制第二章肿瘤治疗现状 (2学时)化疗药经典抗肿瘤药的缺陷治疗新靶点治疗现状第三章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6学时)表型标记药物外排或细胞毒素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6(6学时)化学治疗种属差异常规化学治疗药与化学治疗抗肿瘤化学治疗药的特殊性抗肿瘤药的抗癌作用与致毒机理第五章抗肿瘤药的主要设计方法(12学时)topoisomeraseinhibitoryCDKinhibitoryIKKinhibitory基于KSPEG5蛋白的抗肿瘤药设计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基于BCL-2的抗肿瘤药设计DNA嵌入剂干扰DNA合成的抗肿瘤药设计细胞毒烷化剂的抗肿瘤药设计MK2抑制剂基于pLK1的抗肿瘤药设计第六章多因素种属差异整合设计新型抗肿瘤药设计(12学时)肿瘤细胞虚拟专一性生化代谢设计多因素种属差异整合药物设计倍增种属差异性,提高抗肿瘤药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区别能力多因素种属差异整合药物设计倍增种属差异性,降低抗肿瘤药在正常细胞中毒化能力因素种属差异整合设计新型抗肿瘤药设计第七章抗肿瘤新药评价(14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