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芮城县大禹小学集体备课预案三年级语文学科下册第二单元课题5.守株待兔时间2022年2月22日主备人高宇参备人高宇教材分析从整个小学阶段语文学习过程来看,本册学习属于进入中年级的第一学期,是低年级进入中年级的衔接过渡学期,有必要重温一下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的教学要求,深入了解中年级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通过前两组的教学,逐步完成有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学情分析班风积极健康向上,学生思维活跃,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仍不排除少数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教学目标会认“宋、耕”等四个字,会写“守、株”等9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妇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背诵课文。能说出“阅读链接”《南辕北辙》中乘车人所犯的错误。教学重点结合注释、插图,想象、理解寓言内容。教学难点感悟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带来的后果,找到守株待兔的生活立足点。教学方法讲授法学习方法自学教学准备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修改建议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另一则寓言,出示图片,指图示意生读课题。板书课题,理解"株"和题目的意思。理解词义及题目:"株"什么意思?没错,就是树桩子,树被砍去后留在地面的部分。守株待兔什么意思?大声朗读课题。2.了解作者《守株待兔》是谁写的?(韩非子,姓韩名非,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战国末期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3.了解学生对故事的掌握情况。在此之前,谁听过、看过这个故事?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吗?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1.今天啊,我们学习的是文言文。请你回忆一下,文言文学习哪四步曲?读好课文明白文意复述故事明白道理2.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出韵味。会读了吗?考考大家。强调:(1)折颈而死(指名读,评价"颈"字读得很规范,再指名读,齐读。)(2)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出示: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3)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为"(二声)有这些意思,为(四声)有这些意思。过渡:把这则寓言再好好地读一读。三、理解句意,感悟道理1.课文会读了,下面咱们就来好好读读这个小故事,请你轻声地读课文,要求:借助注释来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轻声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句意2.交流理解3.感悟道理读了这则寓言,你懂了什么道理?其一做人做事时不能有不努力就希望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正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其二不能把偶然的现象当成经常发生的事。四、背诵课文,活学活用.指导背诵:懂得这么深刻的道理,我们能背诵下来吗?自由背,齐背(提醒,别把韵味丢了)作业设计1.回家把《守株待兔》这个小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你的家人听。2.思考: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守株待兔”的事?讲给同学们听。板书设计偶然得兔一→守株待兔一→一无所获,为人所笑白日做梦坐享其成不劳而获一份耕耘一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加盟商铺合同范例
- 出售鸟笼配件合同标准文本
- 仓库配货合同样本
- 出租车收购合同标准文本
- 个体法人转让合同样本
- 公司合同样本评审
- 加盟校区合同样本
- 不锈钢器材采购合同
- 儿童乐园实施合同标准文本
- 热点科技贷款合同
- 医保业务培训大纲
- 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陕西办事处招聘考试真题2024
- 商铺施工方案
- 北师大版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期中检测(含答案)
- 第10课 养成遵纪守法好习惯
- 2025修订版《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解读学习课件
- 2025年水质化验工题库 - 副本
- 2025年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必考题
- 光伏发电项目施工的应急预案与措施
- 毕业设计(论文)-护栏清洗机设计
- 2025年春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Unit 7 A Day to Remember(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