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教学课件:治则与治法1_第1页
中医学教学课件:治则与治法1_第2页
中医学教学课件:治则与治法1_第3页
中医学教学课件:治则与治法1_第4页
中医学教学课件:治则与治法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治则与治法3/18/20231你想到什么?

你生活中接触中医药吗?

你对中医学治则治法如何看待?

你对养生节目或保健品如何评价?3/18/20232治则,中医学治疗疾病的总原则。治法,是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即是治则的具体化。

汗、吐、下、和、温、清、补、消3/18/20233

第一节治则

治则

治未病治病求本调整阴阳扶正祛邪三因制宜病治异同3/18/20234

一、治未病(“预防为主”、养生)

概念

采取积极措施,来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内容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

3/18/20235

1.未病先防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预防工作,调养身体,提高抗病能力邪气入侵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3/18/20236

通过各种方法来增强正气,预防疾病,延年益寿。调养情志坚持锻炼顺应自然注意饮食起居药物预防及人工免疫防止病邪的侵害3/18/202372.既病防变

指疾病已经发生,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既病防变早期诊治先安未受邪之地注重疾病传变规律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会得受肝之邪。《难经•七十七难》3/18/20238既病防变卫“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气血营例:肝木乘脾土(表里、轻重)3/18/20239二、治病求本概念

寻求并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治病必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3/18/202310标:疾病的现象,次要矛盾本:疾病的本质,主要矛盾以正邪而言,正气为本,邪气为标以病因和症状论,病因为本,症状为标以病变部位来分,内脏为本,体表为标以发病先后来说,旧病为本,新病为标3/18/2023111.正治与反治(1)正治(逆治)采用与疾病证候性质相反的方法进行治疗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一致的病证“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3/18/202312(2)反治(从治)顺从疾病外在表现的假象而进行治疗,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不一致的病证“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3/18/202313热因热用用温热性质的药物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病证适用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反见热象的真寒假热证如:内脏虚寒阴邪太盛阳气上浮泄利不止手足厥冷面赤3/18/202314寒因寒用用寒凉性质的药物治疗具有假寒征象的病证适用于里热盛极,阳盛格阴,反见寒象的真热假寒证。如:内热过盛阳气被郁不能外达急性热病高热不退四肢厥冷3/18/202315塞因塞用用补益药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的病证。适用于因虚而闭阻的真虚假实证。“至虚有盛候”如:脾虚不运脘腹胀满(健脾益气)气虚血亏闭经(补气益血)3/18/202316通因通用用通利的药物治疗具有通泄症状的实证“大实有羸状”如:食积腹痛,泻下不畅,热结旁流(泻法) 瘀血所致的崩漏(活血化瘀法) 膀胱湿热所致的尿频、尿急、尿痛(清利湿热法)

3/18/202317

征象本质治法高热大汗、口干脉数、舌红苔黄(热象)实热壅盛正治(逆治)四肢厥冷,脉沉,但壮热心烦,渴喜冷饮,小便赤(假寒象)里热盛极阳盛格阴反治(从治)寒凉药寒凉药热则寒之寒因寒用3/18/2023182.标本缓急标,指疾病的现象,是次要矛盾本,指疾病的本质,是主要矛盾标本缓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3/18/202319急则治标在“标”病危急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暂时的治疗措施。如:腹水的病人,先逐水利水,后再调理肝脾各种原因所致的大出血首先止血3/18/202320缓则治本在病情不急的情况下,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如:慢性气管炎缓解期,可“补脾土生肺金”3/18/202321标本同治标病本病俱急,在时间和条件上不允许单治本或单治标所采用的一种治则如:素来脾肺气虚的人,新近复感外邪,治宜益气解表。3/18/202322(一)损其偏盛损其偏盛,主要是对阴阳偏盛,即阴或阳的一方过盛有余的病证,采用“损其有余”的治法。(二)补其偏衰补其偏衰,主要针对阴或阳的一方甚至双方虚损不足的病证,采用“补其不足”的治法。

由于阴阳双方具有互根互用的关系,故阴阳偏衰亦可互损。为此,在治疗此证时,还应注意“阳中求阴”或“阴中求阳”,即在补阴时适当配用补阳药;补阳时适当配用补阴药。三、调整阴阳3/18/202323四、扶正祛邪疾病发生正气虚邪气实扶正祛邪阴阳偏衰阴阳偏盛扶正,即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扶正多用补虚方法,包括用药,针灸,气功,身体锻炼,精神调摄,饮食调养等。祛邪,即是祛除病邪,减轻或消除邪气的毒害作用,使邪去正安。祛邪多用泻实方法,由于邪气不同,部位有异,其治法亦不一样。3/18/202324五、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由于病情的发展和病机的变化,以及邪正消长的差异,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治疗上应根据其具体情况,运用不同的治法加以治疗。

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其病情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相同的病机变化或同一性质的证候,可以采用相同的治法治疗。3/18/202325感冒发散风寒疏散风热清热解暑补气解表久泄脱肛崩漏出血子宫脱垂胃下垂补中益气疾病病因病机治疗风寒束肺风热袭肺暑热郁表气虚邪侵中气下陷3/18/202326六、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因时:根据气候季节特点考虑治疗方法和用药原则因地:根据地理环境特点,选择治疗方法和用药原则因人: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的不同特点,进行适当的治疗3/18/202327治法,即治疗疾病的方法治则指导治法,治法体现治则治法包括治疗大法和具体治法第二节治法3/18/202328内治八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3/18/202329汗法

概念:又称解表法,用解表发汗的方药,透邪于表,解除表证的治疗方法。适应症:外感表证、麻疹初期透发不畅、腰以上水肿、疮疡初起。注意事项:不要过汗3/18/202330吐法概念:引导病邪或毒物从口吐出的一种治疗方法。

《内经》“其高者因而越之是已”适应症: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毒物或痰厥、癫痫。内容:主要包括峻吐法、缓吐法与外探法三种。3/18/202331吐法注意事项1.吐法用于急剧之证,收效迅速,但易伤胃气,故虚人、妊娠、产后一般不宜使用。2.催吐之后,要注意调理胃气,糜粥自养,不可恣进油腻煎炸等不易消化食物,以免更伤胃气。3/18/202332下法概念:运用具有泻下作用的方法,泻下通便或积水,治疗疾病一种方法。 “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适应症:主要用于里实证。胃肠积滞,实热内结,胸腹积水,瘀血内停。内容:有寒下、温下、润下及逐水通瘀之别。

3/18/202333下法温下:适用于里寒实证。寒下:适用于里实热证。逐水:适用于水饮停蓄胸胁,以及水肿、鼓胀等病症。润下:适用于热盛伤津,或病后津亏,或年老津涸,或产后血虚而便秘,或长期便结而无明显兼证者。3/18/202334和法概念:是运用和解疏泄作用的方药,以驱除病邪,调理脏腑气血等。适用范围:

1.和解少阳:适用于邪在半表半里的少阳证。

2.调和肝脾:适用于肝脾失调,胸闷不舒等病症。

3.调和胃肠:3/18/202335温法概念:又称温里法、祛寒法,是运用温热性质的方药,达到补益阳气,驱除寒邪以治疗里寒症的一种治疗方法。内容:主要包括温中散寒、温经散寒、回阳救逆等。3/18/202336清法

概念:又称清热法,运用寒凉性质的方药,以清除热邪的一种治法。适用范围:

1.清热凉血2.清热解毒3.清泻脏腑注意:不宜久用。苦寒清热药多属寒凉之品,有损伤脾胃阳气之弊。

3/18/202337消法

概念:又称消散法,是运用消导、消散、软坚、化积等作用的方药,消除体内积滞、癥瘕、痞块等病症的治疗大法。适用范围:1.消食导滞2.软坚散结3.行气化瘀内容:包括消食导滞、软坚散结、行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