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江苏省镇江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3分)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他在大学期间最早确立的诗歌感觉,是靠轻逸、收放有度的语言韵律感、呼吸感,.的转喻和带
着沉思特征的抒情。这使他的作品获得了一种魅力,感性与智性缠绕在的语言的肌理中,形成
微妙的共振和声音的高纯度。这种写作方式,非常仰赖洞察力的精进及其与感受力的合拍,如
黑暗中很可能踩空。从他的一批近作中,可以感受到.的分寸感。
A.浮光掠影侃侃而谈牛刀小试少年老成
B.蜻蜓点水式娓娓道来投石问路日臻成熟
C.浮光掠影娓娓道来牛刀小试日臻成熟
D.蜻蜓点水式侃侃而谈投石问路少年老成
2.(3分)下列语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中国是报纸文艺副刊的大国,副刊一开始就起着文艺摇篮的作用,发掘新人和新作一直是副刊的优
良传统
B.硅谷正处于互联网第一轮经济泡沫期,常有公司上市后人们一夜暴富的传说
C.拉辛汗在最后留给阿米尔的信中说,“你父亲是一个被拉扯成两半的男人,亲爱的阿米尔,被你和
哈桑。”
D.“五四”女性在时代浪潮中,勇敢地走出闺门,冲决藩篱,以青春的激情踏上寻求自我解放、追求
女性独立的漫漫旅程
3.(3分)下面都是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诗句,以时间为序,从前到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②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③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④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⑤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⑥霜降潴池浅,秋深太白明。
A.④⑤①③⑥②B.⑤④⑥③①②C.④⑤①⑥③②D.⑤④①③⑥②
4.(3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傅国涌在其演讲《民国教育的花开花落》中说:我觉得民国的教育是成功的,
,让我们在这块土地上不仅享受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最优秀的文化,同时能享受来自全
球的最优质的那些资源,这就是民国时代曾经做到的。
①民国,是中国的乱世,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
②一个时代不能因为它是乱世,就说它是失败的
③但是在教育上走出了一条真正融合中西的道路
④将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本土化
⑤“诸子百家”不是产生在秦始皇大一统的中国,而是产生在春秋时代
A.⑤②①③④B.②⑤①③④C.⑤①②④③D.②①③④⑤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5.(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抗字幼节,孙策外孙也。(陆)逊卒时,年二十,拜建武校尉。
永安三年,假节,孙皓即位,加镇军大将军,领益州牧。
抗闻都下政令多阙,忧深虑远。乃上疏日:“臣闻德均则众者胜寡,力俘则安者制危,盖六国所
以兼并于强秦,西楚所以北面于汉高也。今敌跨制九眼,非徒关右之地。割据九州,岂但渭沟以西而已。
国家外无连国之援,内非西楚之强,庶政陵迟,黎民未乂。而议者所恃,徒以长川峻山,此乃守国之末
事,非智者之所先也。臣每虑此,常中夜抚枕,临餐忘食。”
凤皇元年,西陵督步阐据城以叛,遣使降晋。抗闻之,令将军左奕等径赴西陵。眼军营更筑严
围,自赤谿至故市,内以围阐,外以御寇,昼夜催切,众甚苦之。诸将咸谏曰:“今及三军之锐,亟以
攻阐,比晋救至,阐必可拔。何事于围,而以弊士民之力乎?”抗日:“此城处势既固,粮谷又足,且
所缮修备御之具,皆抗所宿规。今反身攻之,既非可卒克,且北救必至,至而无备,表里受难,何以御
之?”诸将咸欲攻阐,抗每不许。宜都太守雷谭言至恳切,抗欲服众,听令一攻。攻果无利,围备始合。
晋车骑将军羊祜率师向江陵,诸将咸以抗不宜上。抗日:"江陵城固兵足,无所忧患。如使西陵
盘结,则南山群夷皆当扰动,则所忧虑,难可而竟也。吾宁弃江陵而赴西陵,况江陵牢固乎?”
初,江陵平衍,道路通利,抗敕江陵督张咸作大堰遏水,以绝寇叛。祜欲因所遏水,浮船运粮,
扬声将破堰以通步军。抗闻,使咸亟破之。祜至当阳。闻堰败,乃改船以车运,大费损功力。
晋巴东监军徐胤率水军诣建平,荆州刺史杨肇至西陵。抗令张咸固守其城;公安督孙遵巡南岸
御祜;水军督留虑、镇西将军朱琬拒胤;身率三军,凭围对肇。将军朱乔、营都督俞赞亡诣肇。抗日:
“赞军中旧吏,知吾虚实者,吾常虑夷兵素不简练,若敌攻围,必先此处。”即夜易夷民,皆以旧将充
之。明日,肇果攻故夷兵处,抗命旋军击之,矢石雨下,肇众伤死者相属。肇计屈夜遁。抗欲追之,而
虑阐畜力伺间,兵不足分,于是但鸣鼓戒众,若将追者。肇众凶惧,悉解甲挺走,抗使轻兵蹑之,肇大
破败,祜等皆引军还。抗遂陷西陵城,诛夷阐族及其大将吏,自此以下,所请赦者数万口。修治城围,
东还乐乡,貌无个色,谦冲如常,故得将士欢心。
评日: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舂秋方壮,威名未着,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
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抗贞亮筹干,咸
有父风,奕世教美,具体而微,可谓克构者哉!
(选自《三国志•陆抗》,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力伴则安者制危侔:相等
B.股军营更筑严围敕:命令、告诫
C.抗欲服众,听令一攻听:听从
D.貌无冷色矜:骄傲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节:假(同“借”)以符节,持节。是皇帝将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汉末与魏晋南北
朝时,“假节”是一种掌地方军政的官获得的称号,“假节”者可杀犯军令者。
B.九服:原指京畿以外的九等地区,即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夷服、镇服、藩服;
后泛指全国各地区。
C.鸿沟:古运河名。楚汉项刘相争时曾划鸿沟为界。后就把两国疆土的分界称为鸿沟。
D.春秋: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此处是说陆逊饱读诗书,所以才有“书
生拜大将”之说。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国家外无连国之援,内非西楚之强,庶政陵迟,黎民未乂。
②祜欲因所遏水,浮船运粮,扬声将破堰以通步军。抗闻,使咸亟破之。
(4)史家评陆抗“贞亮筹干”,“西陵破晋”一战如何体现他的“筹干”的?请简要概括。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6.(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绝句
杜甫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注:此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761年),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1)《绝句》中写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
(2)诗中柳絮、桃花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7.(8分)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彼于致福者,o(庄子《逍遥游》)
(2)皇览揆余初度兮,。(屈原《离骚》)
(3),隐天蔽日。(郦道元《三峡》)
(4),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5),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焚椒兰也。(杜牧《阿房宫赋》)
(7)角声满天秋色里,。(李贺《雁门太守行》)
(8)大学之道,。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8.(1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款①
周海亮
队伍打到河的南岸,他开始想家。正是收获庄稼的季节,他却手持锋利的大刀。离家越来越远,
以前,只隔了麦场般平坦的平原,现在,平原与平原之间,又多出一条河。很小的河,河水及踝,及膝,
粼波闪烁。河水里还有家,有母亲粗糙的脸,小妹的冲天小辫,父亲佝偻的腰身。再往南,隔一座低矮
的秃山包,敌军的帐篷如同繁华的村落。他们距离如此之近,他甚至能够清晰地听见对方士兵的嬉笑声
和咳嗽声。每当黄昏,便有香气从山包那边涌来。米香,菜香,酒香,或者肉香。排山倒海,直冲他的
鼻子,让他更加想家。
他的腰间总是拴着三个袋子,即使睡觉,也不肯摘下。一个粗布粮袋,结实耐磨,装了白花花
的大米;一个水袋,皮革缝制而成,当走路时,就会哓胱当当地响;再一个,就是械袋。脑袋很小,精
致,温婉,垂着流苏,绣了牡丹和平安草,却干干瘪瘪,在腰间无精打采地晃。解下,凑近鼻子,恶臭
阵阵袭来。
首或袋里,装了耳朵。孤零零的耳朵。左耳。敌方士兵的左耳。被杀死的敌方士兵的左耳。
他清晰地记得每一只耳朵的来历。他清晰地记得当他的大刀砍进对方头骨时那一双双惊悚并且
绝望的眼睛。那些眼睛如同清澈的宝石,那些躯体如同初生的幼虎。还有耳朵。年轻并且英俊的耳朵。
柔软并且灵敏的耳朵。现在那些耳朵变得紫黑或者灰白,拥挤着,萎缩着,腐烂着,代表着一条条死去
的生命。
红髯将军对他们说,只要杀敌十人,便可得到一笔银钱和一个回家的机会。他需要钱,他更想
回家。夜里躺在帐中,他把耳朵抖出来,排在地上,翻来覆去地数。从左边数到右边,是六只;从右边
数到左边,还是六只。耳朵们贴紧地面,仍然警醒的模样,可是它们再也听不到世间的声音。
天色微明,他再一次冲上战场。他的盾牌如同移动的铜墙铁壁,他的大刀斜斜闪出,血花四溅。
战斗极其短暂,敌方溃不成军。这一次他们撤到很远,他的视野里只剩下零零落落的尸体和烟尘四起的
平原。打扫战场的时候,将军说,下一场战斗,就在二百里以外了。他听了,蓦然变了表情,手却不停,
刀尖轻旋,一只耳朵落进班袋。
他杀敌三人。现在他有九只耳朵。九只耳朵和一只耳朵没有任何区别。而当队伍继续往南开进,
他想,也许这一辈子,他再无可能回到家中。
他需要一只耳朵,敌方士兵的耳朵。左耳,耳朵是奖励,是赦免,是回家之路;是家,是母亲、
父亲、小妹、情人;是炊烟、田野、土狗、锄头;是结束,是开始,是逃亡,是安稳并且弛然的生活。
夜里他们得到犒劳,军帐外燃起炭火,炭火上架起牛羊。官兵们开怀畅饮,夜色中飘散着女儿
红和烧刀子的浓香。半坛酒喝光,他偷偷潜回帐中,解开饿袋,抖出耳朵,排成一列。他伸出手指,从
左边数,九只;再从右边数,还是九只。他开始抹泪,开始抽泣,开始号啕。他的五官扭曲,表情狰狞。
他看看帐外,官兵们东倒西歪,遍地滚动的酒坛如同光溜溜的被割去耳朵的脑袋。他拾起大刀,举起,
低吼一声,牙关紧咬……
觎袋送到督战官手中,督战官一只一只地数,认真并且虔诚。数完,抬起头,看他,就愣了。他问你受
伤了?他说,小伤。他问伤了耳朵?他说,是。血花渗出绑带,宛若给他画上一只血耳。督战官叹一口
气,说好吧。好吧!明天早晨,你就可以跟随粮草车回家……战场上最怕想家,你知道吗?手腕轻抖,
十只耳朵飞落火堆。火变得更旺,像伸向天空的手。火光中传出嘴僻啪啪的炸响,伴随了诡异并且浓烈
的香气。
可是没有明天。黎明时分他们受到致命的袭击。
他是最后一名倒下的士兵。他们全军覆没。
他看到拴在腰间的三个摇摇摆摆的袋子。他看到肌肉凸起的胸膛和宽阔坚实的肩膀。他看到一
张年轻并且英俊的脸。他看到一把锋利并且血迹斑斑的大刀。士兵盯住他的脸,说,你还没死?
他笑。
士兵说那补你一刀吧。冲他做一个鬼脸,抬手,刀尖刺进胸膛。
士兵将刀拔出,急切地盯住他的脑袋。士兵表情微变,疯狂地撕开他的绑带。士兵表情巨变,
身体匍然跌倒。士兵开始抹泪,开始抽泣,开始号陶。士兵五官扭曲,表情狰狞。士兵站起来,大刀高
高举起……
士兵叫一声娘啊!左耳跌落或袋,蹦跳不止,当当有声。
注:①域(guo):古代战争割取敌人的左耳,用以计数报功。
(1)文中哪些地方表明“他”很“想家”,请简要概括。
(2)鉴赏文中画线语段的表达效果。
(3)小说以“减”为题,有哪些作用?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2分)
9.(1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文化两层皮
蒋子龙
现代文化的种种扭结与怪异,集中体现为两层皮:下面一层的大众文化,以铺天盖地的段子和
商业娱乐节目为代表,锋锐大胆,全无禁忌,嘲讽怒骂,妙趣乃至恶趣横生;甚至走鄙俗路线,越俗越
红,如“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之俗到极致却连播十年的广告,创造了百亿以上的销售额,
至今无人能及。其策划者向媒体公开了他的诀窍:“在中秋、春节期间大量地投,让你烦,你就记住了!”
举一反三,有些娱乐明星不惜炒作丑闻,以赚取票房,其伴生物,是娱乐文化圈里产生了极尽尖酸刻薄
的“毒舌评委”。
而上面一层的官场文化,却以枯燥僵硬、滔滔不绝又令人昏昏欲睡的空话、套话为代表。比较
典型的是前不久榆林市所属的子洲县政协主席王玉朴,在市政协闭幕大会上仰头大睡,其睡相被记者拍
下来,迅速红遍网络,网友还为他们设计了对白:市领导批评他:你到这儿来不是睡觉的!他反唇相讥:
你到这儿来也不是催眠的!什么样的话语能具有如此巨大的催眠魔力?自然是穿鞋戴帽,用在哪儿都行,
说一千遍也不会被挑出毛病的车粘辘话。
现代人最不爱听的一句话就是被人说没文化,却又不认真学文化,尊重文化。“下面”什么都
敢说,全不正经,“上面”废话连篇是假正经,假正经也是大不正经。他们常常离开满纸假大空的稿子
就不会说话,硬说便要说漏了,诸如迅速传遍全国的一些著名“官话”,向公众解释饮用水变质:“水发
红不等于不合格!”呵斥记者:,,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叱责群众:“你知道什么叫
恶吧?跟政府作对就是恶!”这些官员只有霸气,缺少文气,到关键的时候硬气有余,底气不足,乃至
激化矛盾,引发事端。
官场文化“化”不了大众,大众文化也“化”不了官场,这就是当下文化上的两层皮。当然也
是文化的尴尬。文化的两层皮带来的结果是人的两层皮,表里不一,心口不一,言行不一,前后不一。
桥垮了,专家说和质量没有关系!房价高了,专家说和地价没有关系!泥石流了,专家说和植被没有关
系!发育早了,专家说和奶粉没有关系!两层皮的人丢掉了做人最基本的诚信,遇事先怀疑,除去自己
谁也不信,有时连自己也不信。比如谁敢相信自己每天吃的东西是没有毒的?“横竖都是笑话,反正都
是不对",而诚信恰恰是中国文化的内核,是灵魂。
人的两层皮,又造成社会的两层皮,文化与现实脱节,网络与生活脱节,“只要是路人,百分
之百都是见死不救的;只要是网友,百分之百都是义愤填膺的:这是因为“网友基本不上街,上街的
人基本不上网”。网上一个世界,现实中又一个世界。两层皮容易使人走极端,造成感觉上的两极分化,
不可避免地会扩大和加剧社会上的两极分化。
为什么这样的“文化两层皮”会形成普遍的社会现象?有个口号流传了许多年,“文化搭台,经
济唱戏”。明目张胆地打文化的旗号,行招商集资之实,不过是用文化给自己贴金。我们热闹了好多年
的所谓“文化热”“国学热”,并没有热到根上,还需从文化的本意、文化的核心价值上开始预热、升温,
而不是只用来表面贴金。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
(2)根据文本,文化的两层皮有什么危害?
(3)请分析文化两层皮的形成的根源是什么?
七、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10.(1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现代舞之母--伊莎多拉•邓肯
伊莎多拉•邓肯,1878年出生在美国旧金山。从小父母离异,家境贫寒,她母亲白天上课,晚
上给他们弹奏贝多芬、肖邦的乐曲,或者朗读莎士比亚、拜伦的作品,因此,邓肯的早年生活是在音乐
和诗歌的熏陶中度过的,这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艺术的种子。
邓肯自幼聪明过人,人称‘'奇女子"。她尤其擅长舞蹈。6岁时,她就为邻居小朋友召办起了舞
蹈“学校”。10岁时,许多有钱人的孩子都请她去教跳舞。11岁时,贫穷的家庭生活使她无法再去上学
了。她就整天到公共图书院去,贪婪地读着各种书籍,有时她把书借回来,通宵阅读。
博览群书扩大了邓肯的视野,也让她认识了更广阔的世界。她认为,当时流行的“芭蕾舞”一
拍一跳,死板拘束,足尖踏地旋转的舞姿不美观。她决心创造出一种舞蹈,通过舞姿和动作来表现自由,
表现真实生活,反映人的灵魂的自由舞蹈。为了这一目的,她进行了刻苦的钻研和训练。往往一个舞姿
要进行无数次的训练和探索,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她终于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新型舞蹈--身穿薄衣,
肩披轻纱,赤着脚,完全顺乎自然的既庄严而又活泼的现代自由舞蹈。
然而这种舞艺在当时的美国无人赏识。从旧金山、芝加哥又到纽约,邓肯竟然没有找到一个知
音。迫于生计,邓肯改穿短裙跳“刺激性”的舞蹈,挣了一些钱。但到续约时,邓肯拒绝了,她不想违
背自己的理想,只做取悦于观众的事。
后来邓肯全家到了伦敦,却因穷困潦倒而只能四处游荡。就在她们走投无路的时候,一位与她
有过一面之缘的阔太太请邓肯在她的宴会厅上献艺。邓肯美丽迷人的面庞,娴熟不俗套的舞姿使与会者
赞不绝口。众人喊着喊着:“她跳得真妙!”从此邓肯一鸣惊人,解决了生计问题,也博得了极大的声誉。
以后,她们又到奥地利、匈牙利、俄国等许多国家献艺,每到一处,都引起了观众们热烈的
欢呼和赞扬,邓肯成了传奇式的人物,成了名震世界的舞蹈家。
伟大的成就没有使邓肯陶醉,当她红极一时的时候,她没有忘记生她养她的土地,她重返美国,
在纽约,她免费为贫民窟的父老兄弟们进行演出。有人说,邓肯的舞蹈,贫民区的人根本看不懂,但邓
肯发现“人们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泪珠顺着面颊往下流”,邓肯的舞蹈感动了每一个人。
邓肯为了传授技艺,在德国、法国、俄国、美国创办过多所舞蹈学校。在巴黎的舞蹈学校,40
名学生的生活费用全由她负担,花去了她相当一部分存款,所以邓肯一家的生活一直都不富裕。1921
年,邓肯收到了苏俄政府发给她的一封电报,电文如下:“只有苏俄政府能了解您,欢迎速来,将为您
建立学校。”邓肯兴奋极了,立即应邀前往。
邓肯在苏联获得了高尚的荣誉。她跳舞、办学,心情极为舒畅。她给世人留下的《邓肯自传》,
使人受到启迪,受到鼓舞,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名著之一。她所创造的现代舞,使她成为舞蹈世界中一
颗夺目的明星。
(1)下列关于现代舞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舞是对传统的一拍一跳,死板拘束,舞姿不美观的芭蕾舞的改变与创新。
B.现代舞是通过舞姿和动作来表现自由,表现真实生活,反映人的灵魂的自由舞蹈。
C.现代舞的动作虽然自由,但也需要演员进行无数次的训练和探索,反复探索。
D.现代舞演出时要身穿薄衣,肩披轻纱,赤着脚,才能演绎出那种顺乎自然的既庄严而又活泼的自由
感。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年博览群书,扩大了邓肯的视野,也让她认识了更广阔的世界,也为她后来能创作出《邓肯自传》
打下了文字基础。
B.邓肯在伦敦的演出获得成功,解决了生计问题,也博得了极大的声誉,这也说明获得物质保障是一
项事业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
C.邓肯到美国贫民窟演出,“人们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泪珠顺着面颊往下流”,说明任何阶层的人都
有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D.邓肯一生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和追求新舞蹈的理想等等内容,使《邓肯自传》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
的名著之一,让人受到启迪,受到鼓舞。
(3)从文章看,伊莎多拉•邓肯"成为舞蹈世界中一颗夺目的明星”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八、作文(70分)
11.(70分)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多幸福的小石头啊、独自在路上漫步、匆匆而过的宇宙'也得披上它自然褐色的外衣、它独立不羁如太阳'与
众同辉,或独自闪光。
2021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二)语文附加题一、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10分)
12.(10分)含情而能达,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则自有灵通之句参化工之妙若景于句求巧则性情先
为外荡生意索然矣松陵体永堕小乘者,以无句不巧也。然皮、陆二子差有兴会,犹堪讽咏。若韩退之以
险韵、奇字、古句、方言矜其馆榛之巧,巧诚巧矣,而于心情兴会一无所涉,适可为酒令而已。黄鲁直、
米元章益堕此障中。近则王谑庵承其下游,不恤才情,别寻蹊径,良可惜也。
(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节选)
(1)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2)文中提及的皮、陆、元章分别是谁?
(3)这段文字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13.(5分)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老葛朗台在骗葛朗台太太的继承权并要她签字时,“眼光从文书转向夫人,又从夫人转向文书,紧
张得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也不停地抹着。”这里的“转”和“抹”深刻揭示出老葛朗台贪婪自私的心理和
爱财如命的个性
B.《风波》塑造的人物各具特色。七斤愚昧麻木驯服盲从无知,是当时中国农民的典型.赵七爷无政
治主见,报复心重,是一个陈腐守旧的老顽固。还有七斤嫂的精明泼辣,九斤老太的固执保守等,真实体
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C.巴金的《家》细致地刻画了鸣凤临死前的矛盾心理和求助无门的痛苦,既表现了鸣凤对罪恶世界的
不满又表现了她对觉慧的真挚的爱
D.哈姆莱特在改编了《贡扎古之死》,试探了克劳狄斯的反应后,觉得叔父就是杀死父亲的元凶,于
是决定要复仇。在进行了“生存还是死亡,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的一番心理独白后决定去杀死叔父,但
由于克劳狄斯正在祷告,他又放弃了。
E.桑地亚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坚强、宽厚、英勇无畏、渴望胜利,即使在人生的角
斗场上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仍是精神上的强者,是“硬汉子”
十一、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0分)
14.(10分)简答题
(1)请简要概括“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这个情节。
(2)《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五丈原病逝后,蜀军如何依计撤回汉中的?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15.(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你喜欢“乌青体”吗?
“天上的白云真白啊/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非常非常十分白/特别白特白/极其白/贼白/简直白死了/啊
--”这首《对白云的赞美》,是诗人乌青的一首“乌青体”典型之作。这首被网友们称之为“废话连
篇”的诗歌,引得网友竞相模仿。有评论说,乌青诗不是真正的诗,只是以诗的名义炮制的一个网络笑
点,是无关文化的娱乐符号。
乌青的“乌青体”,与传统的诗歌理念及审美观念都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具有颠覆性。所以,这
样的诗歌,其价值仅仅体现为一种诗歌的实验性质、探索性质,是乌青诗歌写作的一种自我追求,没有
必要把这样的诗歌上升到所谓“看不懂就看不懂,因为它被写出来,也不是为了被看懂的”这样玄妙高
深的境界。更没必要故作惊人之语把诗人捧为诗歌“天才”。对于乌青的“乌青体”诗,抱着萝卜青菜
各有所爱的平静淡然心态最好。
言及此,想到雨果论述诗歌历史发展延续的话:“‘复兴''衰落’这些字眼常被运用,甚至被文
人学士们运用,但它们恰恰证明了艺术的本质已被误解到了什么程度。那些浅薄因而自然容易变得迂腐
的人,往往把平行的后果、海市蜃楼的假象、言语的变化、思潮的涨落,把所有这些使得一般艺术得以
产生的创造和思想的广泛运动,都当成复兴或衰落了。有些现象只能从最高点来予以看待;而从最高点
来看,诗歌是永恒不变的。”人类的诗歌艺术中有些东西是永恒不变的,是不朽的,这种永恒不变的、
不朽的东西,就是人类对于诗歌美学、诗歌信仰和诗歌本质的理解,并且,它们已经作为一种纯粹精神
的形式保存下来。透过它,我们可以识别一切“海市蜃楼”般的诗歌假象。
在商业文化放纵狂欢而诗坛冷清、萧条的状况下,人们因为“乌青体”、因为“废话体”诗,
忽然一下子谈起诗艺,关心起诗歌的生存和命运,这不是因为当下我们这个时代出现了真正伟大的诗歌
作品,而是因为一个诗人的还存有争议的探索、试验性质的诗作,并由娱乐化方式引发,这多少有一些
反讽的意味。
(1)文章中网友和本文作者对乌青诗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2)为什么说“但它们恰恰证明了艺术的本质已被误解到了什么程度”?
(3)为什么作者认为“如今因为‘乌青体‘‘废话体’诗,忽然谈起诗歌,这多少有些反讽的意味”?
2021年江苏省镇江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3分)(2021•镇江一模)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他在大学期间最早确立的诗歌感觉,是靠轻逸、收放有度的语言韵律感、呼吸感,.的转喻和带
着沉思特征的抒情。这使他的作品获得了一种魅力,感性与智性缠绕在.的语言的肌理中,形成
微妙的共振和声音的高纯度。这种写作方式,非常仰赖洞察力的精进及其与感受力的合拍,如.
黑暗中很可能踩空。从他的一批近作中,可以感受到的分寸感。
A.浮光掠影侃侃而谈牛刀小试少年老成
B.蜻蜓点水式娓娓道来投石问路日臻成熟
C.浮光掠影娓娓道来牛刀小试日臻成熟
D.蜻蜓点水式侃侃而谈投石问路少年老成
【考点】18:成语.
【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同义成语的选择、成
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
【解答】第一空,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
就过去了。蜻蜓点水式:只轻微地触及事物的表面,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也形容动作轻微。形容“转
喻”应用“蜻蜓点水式”。
第二空,侃侃而谈:指人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古时候用来形容人善于交谈,有风度;娓娓道来:
连续不断不停地说、生动地谈论。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形容说话动听应用“娓娓道来”。
第三空,牛刀小试:牛刀,宰牛的刀;小试,稍微用一下,初显身手。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
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刚开始工作就表现出才能。投石问路: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
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它比喻进行试探。根据后面的“黑暗中很可能踩空”,应选“投石
问路”。
第四空,少年老成:指年纪轻的人成熟稳重,显得像阅历深的长者。现在也指年轻人缺乏朝气。日臻成
熟:指逐渐成熟,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事物。形容作品逐渐成熟应用“日臻成熟”。
故选:Bo
【点评】成语辨析题的设错角度:
一、望文生义。有些成语可以直接从字面去理解;而绝大部分成语需要透过字面意义去深刻地理解,如
果对成语意义不加认真推敲,仅从字面去简单、肤浅地理解,就会造成望文生义的毛病。
二、断词取义。成语的意义具有完整性。如果只注意某些语素,而忽视其他语素,就会破坏整个成语的
意义。
三、轻重失度。有些成语词义有轻重之别,切不可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四、语义重复。成语的意义比较精练,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但如果不注意成语意义和
整个句子语义的比照,就可能造成成语意义和句子语义的重复。
五、自相矛盾。如果不注意成语的意义和整个句子语义的比照,也极有可能使成语的意义和句子的语义
矛盾。
六、形近混淆。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上极可能混淆。
七、不合对象。有些成语的使用有其特定的对象和范围,不能随意搬用。
八、褒贬颠倒。成语往往含有不同的感情色彩,一般说来,褒词不能贬用,贬词不能褒用,否则会影响
感情的正确表达。
九、谦敬错位。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用于己方,不能用于对方;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用于对方,不
能用于己方。如果辨别不清,就会造成谦敬错位。
十、语法不通。各个成语的词性是不同的,所以其语法功能也不同0如果对成语的词性把握不清,就会
造成句子的语法错误。
十一、性别色彩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或只能用于男性,或只能用于女性,或共用于两性。如
果把握不准,就会造成误用。
十二、数量色彩在表数量的成语中,有的只能用于多数,用在表单数的句子中就成了误用。
2.(3分)(2021•镇江一模)下列语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中国是报纸文艺副刊的大国,副刊一开始就起着文艺摇篮的作用,发掘新人和新作一直是副刊的优
良传统
B.硅谷正处于互联网第一轮经济泡沫期,常有公司上市后人们一夜暴富的传说
C.拉辛汗在最后留给阿米尔的信中说,“你父亲是一个被拉扯成两半的男人,亲爱的阿米尔,被你和
哈桑
D.“五四”女性在时代浪潮中,勇敢地走出闺门,冲决藩篱,以青春的激情踏上寻求自我解放、追求
女性独立的漫漫旅程
【考点】24:修辞方法.
【分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
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抓住两种不同
性质事物的相同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构成比喻的关键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夸张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
的修辞方式。
【解答】A.比喻,把“副刊”比作“摇篮”;
B.比喻,把“硅谷的经济”比作“泡沫”;
C.夸张,“被拉扯成两半”夸张地写出了父亲的处境;
D.比喻,把“女性的束缚”比作“藩篱”。
故选:Co
【点评】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明喻是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
好似、如、如同等,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等连接。借喻是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运用
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烘托气氛,
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夸张可以分为:(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
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3)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3.(3分)(2021•镇江一模)下面都是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诗句,以时间为序,从前到后排列正确的一项
是()
①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②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③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④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⑤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⑥霜降澎池浅,秋深太白明。
A.④⑤①③⑥②B.⑤④⑥③①②C.④⑤①⑥③②D.⑤④①③⑥②
【考点】2E:文学常识.
【分析】考查文学常识,要广泛阅读积累,加强记忆。
【解答】①“处暑”提示是处暑;
②“逢冬至”提示是冬至;
③“白露晞”提示是白露;
(4)“正好清明连谷雨”提示是清明;
⑤“交春半”提示是春分;
⑥“霜降滤池浅”提示是霜降。
按照春分、清明、处暑、白露、霜降、冬至的顺序排序,排除ABC。
故选:D。
【点评】解答文学常识题的技巧:
积累法。所谓积累法就是要平时积累大量的文化常识,这需要学生平时学习时多用心,也需要老师老师
多提醒多总结,更主要的需要学生平时读书时要多留心。平时学习时多刷题,形成大量知识积累。到考
试时,调动平时积累的大量文化常识,对试题中涉及的文化常识初步做出正误判断。
联想法。当试题中的文化常识自己平时没有见过时,可以采用联想法。回忆课本中学过的相关内容,回
忆自己读多的相关书中是怎样说的。回忆看过的电影,旅游参观时导游的相关讲解,以及古代的风俗习
惯等进行联想从而做出相应的辅助的正误判断。
语境法。有些文化常识生疏,但既然出自这篇文章中,与文章的语境应该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把
所给文化重新放到语境中,根据文章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断所给的所发是否符合语境即是否前后文意思贯
通,与全文所讲的意思有无互相矛盾的地方。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4.(3分)(2021•镇江一模)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傅国涌在其演讲《民国教育的花开花落》中说:我觉得民国的教育是成功的,,,,
,,让我们在这块土地上不仅享受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最优秀的文化,同时能享受来自全
球的最优质的那些资源,这就是民国时代曾经做到的。
①民国,是中国的乱世,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
②一个时代不能因为它是乱世,就说它是失败的
③但是在教育上走出了一条真正融合中西的道路
④将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本土化
⑤“诸子百家”不是产生在秦始皇大一统的中国,而是产生在春秋时代
A.⑤②①③④B.②⑤①③④C.⑤①②④③D.②①③④⑤
【考点】26:排列句子顺序.
【分析】该题考查排序,高考能力层级为:E.排序题可以先把握基本内容,然后初步分层归类,再进
行连缀排序,最后检查调整,确定顺序,排除法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办法。
【解答】该段文字重在描写傅国涌在其演讲中对民国教育的看法。其中②是概括,应该放在前面,⑤
是举例,应该放在概括的后面。③是对①的转折,所以放在①的后面。④与后面的文字相连。
故选:Bo
【点评】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一般通过抓
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
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其
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5.(20分)(2021•镇江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抗字幼节,孙策外孙也。(陆)逊卒时,年二十,拜建武校尉。
永安三年,假节,孙皓即位,加镇军大将军,领益州牧。
抗闻都下政令多阙,忧深虑远。乃上疏日:“臣闻德均则众者胜寡,力俘则安者制危,盖六国所
以兼并于强秦,西楚所以北面于汉高也。今敌跨制九眼,非徒关右之地。割据九州,岂但渭沟以西而已。
国家外无连国之援,内非西楚之强,庶政陵迟,黎民未乂。而议者所恃,徒以长川峻山,此乃守国之末
事,非智者之所先也。臣每虑此,常中夜抚枕,临餐忘食。”
凤皇元年,西陵督步阐据城以叛,遣使降晋。抗闻之,令将军左奕等径赴西陵。眼军营更筑严
围,自赤谿至故市,内以围阐,外以御寇,昼夜催切,众甚苦之。诸将咸谏曰:“今及三军之锐,亟以
攻阐,比晋救至,阐必可拔。何事于围,而以弊士民之力乎?”抗日:“此城处势既固,粮谷又足,且
所缮修备御之具,皆抗所宿规。今反身攻之,既非可卒克,且北救必至,至而无备,表里受难,何以御
之?”诸将咸欲攻阐,抗每不许。宜都太守雷谭言至恳切,抗欲服众,听令一攻。攻果无利,围备始合。
晋车骑将军羊祜率师向江陵,诸将咸以抗不宜上。抗日:"江陵城固兵足,无所忧患。如使西陵
盘结,则南山群夷皆当扰动,则所忧虑,难可而竟也。吾宁弃江陵而赴西陵,况江陵牢固乎?”
初,江陵平衍,道路通利,抗敕江陵督张咸作大堰遏水,以绝寇叛。祜欲因所遏水,浮船运粮,
扬声将破堰以通步军。抗闻,使咸亟破之。祜至当阳。闻堰败,乃改船以车运,大费损功力。
晋巴东监军徐胤率水军诣建平,荆州刺史杨肇至西陵。抗令张咸固守其城;公安督孙遵巡南岸
御祜;水军督留虑、镇西将军朱琬拒胤;身率三军,凭围对肇。将军朱乔、营都督俞赞亡诣肇。抗日:
“赞军中旧吏,知吾虚实者,吾常虑夷兵素不简练,若敌攻围,必先此处。”即夜易夷民,皆以旧将充
之。明日,肇果攻故夷兵处,抗命旋军击之,矢石雨下,肇众伤死者相属。肇计屈夜遁。抗欲追之,而
虑阐畜力伺间,兵不足分,于是但鸣鼓戒众,若将追者。肇众凶惧,悉解甲挺走,抗使轻兵蹑之,肇大
破败,祜等皆引军还。抗遂陷西陵城,诛夷阐族及其大将吏,自此以下,所请赦者数万口。修治城围,
东还乐乡,貌无个色,谦冲如常,故得将士欢心。
评日: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辞秋方壮,威名未着,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
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抗贞亮筹干,咸
有父风,奕世教美,具体而微,可谓克构者哉!
(选自《三国志•陆抗》,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力伴则安者制危侔:相等
B.股军营更筑严围敕:命令、告诫
C.抗欲服众,听令一攻听:听从
D.貌无净色矜:骄傲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假节:假(同“借”)以符节,持节。是皇帝将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汉末与魏晋南北
朝时,“假节”是一种掌地方军政的官获得的称号,“假节”者可杀犯军令者。
B.九服:原指京畿以外的九等地区,即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夷服、镇服、藩服;
后泛指全国各地区。
C.鸿沟:古运河名。楚汉项刘相争时曾划鸿沟为界。后就把两国疆土的分界称为鸿沟。
D.春秋: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此处是说陆逊饱读诗书,所以才有“书
生拜大将”之说。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国家外无连国之援,内非西楚之强,庶政陵迟,黎民未乂。
②祜欲因所遏水,浮船运粮,扬声将破堰以通步军。抗闻,使咸亟破之。
(4)史家评陆抗“贞亮筹干”,“西陵破晋”一战如何体现他的“筹干”的?请简要概括。
【考点】51:文言文阅读.
【分析】(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
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2)考查准确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的天文、历法、乐律、地理、
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相关知识,识记这些古代文化常识的时候,要注意相近内容之间的区别,可
以分类辨析识记。
(3)考查文言翻译,要掌握文言文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等考点,此类题目在翻
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
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4)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和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要求我们在阅读时注意及时总结每一段所讲的内容,
关注具体的事件点等,结合内容概括分析。
【解答】(DA.译:国力相等,则安定之国制服混乱之国;B.译:下令各军军营再加修坚固的围墙;
C.听:任凭、允许,译:陆抗想要众人信服,便听任他们去攻打一次;D.译:脸上毫无骄矜之色。
(2)D.“此处是说陆逊饱读诗书,所以才有'书生拜大将’之说”错,原文“陆逊春秋方壮”,是指
陆逊正值壮年,春秋:在文中指年龄。
(3)①重点:外、内,在外、在内;“陵迟”,废弛;"乂”,安定。
译:我们国家在外无盟国的援助,在内不像西楚那样强大,各种政务废弛,百姓没有安定。
②重点:“因”,凭借;“遏”,阻挡;“通”,让通过;“亟”,立刻。
译:祜想凭借所阻拦的水运粮食,扬言要破坏堤坝来让步兵通过,陆抗听说后,就让张咸立刻破坏掉了
堤坝。
(4)“晋车骑将军羊祜率师向江陵,诸将咸以抗不宜上”,而陆抗认为“江陵城固兵足,无所忧患。如
使西陵盘结,则南山群夷皆当扰动,则所忧虑,难可而竟也。吾宁弃江陵而赴西陵”,能够审时度势,
放弃江陵,奔赴西陵;“抗闻之,令将军左奕等径赴西陵。敕军营更筑严围”,陆抗认为“此城处势既固,
粮谷又足,且所缮修备御之具,皆抗所宿规。今反身攻之,既非可卒克,且北救必至,至而无备,表里
受难,何以御之”,为避免腹背受敌,不急于攻打西陵城,而构筑高墙;命令张咸毁坏堰坝,延迟羊祜
运粮进度,众将领不听劝阻出战的失败,也证明了陆抗计策的正确;“'赞军中旧吏,知吾虚实者,吾常
虑夷兵素不简练,若敌攻围,必先此处。'即夜易夷民,皆以旧将充之。”,陆抗为对付了解自己虚实的
叛将,连夜换下素不精练的夷兵;“抗欲追之,而虑阐畜力伺间,兵不足分,于是但鸣鼓戒众,若将追
者\肇众凶惧,悉解甲挺走,抗使轻兵蹑之,肇大破败,祜等皆引军还”,陆抗欲追杨肇败兵,又恐步
阐袭击,便擂鼓假装追击。
答案:(1)C。
(2)D。
(3)①我们国家在外无盟国的援助,在内不像西楚那样强大,各种政务废弛,百姓没有安定。
②祜想凭借所阻拦的水运粮食,扬言要破坏堤坝来让步兵通过,陆抗听说后,就让张咸立刻破坏掉了
堤坝。
(4)审时度势,放弃江陵,奔赴西陵;为避免腹背受敌,不急于攻打西陵城,而构筑高墙;命令张咸
毁坏堰坝,延迟羊祜运粮进度;为对付了解自己虚实的叛将,连夜换下素不精练的夷兵;欲追杨肇败兵,
又恐步阐袭击,便擂鼓假装追击。
【点评】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正确理解额
把握的基础上,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做出恰当的评价。分析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文章的思
想内容是否准确、深刻、全面、客观或偏激、浮浅、片面、主观臆断等。考点所说的“评价”与辨别筛
选文中重要信息、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分析概括作
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阅读要求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对文中体现的内容进行主观的评价。得出的结论不
是文章本来的,是在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赏析基础上进行的主观的理解,突破了单纯的文字理解,进入高
层次的要求,体现出“这一个”特点,更具有主观能动性、思辨能力、创造力等。可采用假设法与代入
法,把句子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与选项所在相应段落进行比较。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6.(11分)(2021•镇江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绝句
杜甫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注:此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761年),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1)《绝句》中写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
(2)诗中柳絮、桃花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考点】52:古诗词阅读.
【分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诗人形象的能力。学生赏析诗歌时,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
识,要能知人论世。
(2)此题考查了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答题模式:明物象;指特征;析感情。
【解答】(1)杜甫是一个忧国忧民之人,杜甫草堂周围的景色很秀丽,他在那儿的生活也比较安定。然
而饱尝乱离之苦的诗人并没有忘记国难未除,故园难归;尽管眼前繁花簇簇,家国的愁思还时时萦绕在
心头。
(2)柳絮"、“桃花”都是景物,写景的目的就是为的抒情。二者都是典型的暮春景象,寄托了作者的
伤春惜春之情。作者又用景物喻人,表达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忧国忧民之情。
答案:
(1)忧国忧民,忧春去(感到时光飞逝);无所适从,徘徊立于芳洲上。
(2)
①柳絮、桃花为暮春典型意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春尽之时的伤心断肠之情。
②以拟人手法,以柳絮随风、桃花逐水而去,以二者的无情反衬诗人的有情,多情。
③以物喻人,以颠狂柳絮和轻薄桃花比喻势利小人,随波逐流,表达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忧国忧
民之情。
译文:
都说春江景物芳妍,而三春欲尽,怎么会不感到伤感呢?拄着拐杖漫步江头,站在芳洲上。只看见柳絮
如颠似狂,肆无忌惮地随风飞舞,轻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
赏析:
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代宗上元二年(761)。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
手写出之意。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同一时成之。从九首诗的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
亦有次第可寻。
杜甫草堂周围的景色很秀丽,他在那儿的生活也比较安定。然而饱尝乱离之苦的诗人并没有忘记国
难未除,故园难归;尽管眼前繁花簇簇,家国的愁思还时时萦绕在心头。其本意是写景抒情,并未有批
判女子作风的意思,但因为其中两句所用意象“柳”“桃花”也用来形容女子,所谓残花败柳,面若桃
花等。且诗中极尽其轻浮的状态,所以常被后人用来暗指女子作风的轻佻,不羁。
【点评】诗中人物试题解题思路:
①人物身份是什么?
②人物所处的环境是什么?表现出人物哪些特点?
③写了人物哪些行为、神态、心理等内容?表现出人物哪些特点?
④哪些意象与人物密切相关?表现出什么?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7.(8分)(2021•镇江一模)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庄子《逍遥游》)
(2)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屈原《离骚》)
(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郦道元《三峡》)
(4)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5)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烟斜雾横,焚椒兰也。(杜牧《阿房宫赋》)
(7)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8)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考点】39: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
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
【解答】故答案为:
(1)未数数然也(重点字:数)
(2)肇锡余以嘉名(重点字:肇)
(3)重岩叠嶂(重点字:嶂)
(4)蝉噪林逾静(重点字:噪、逾)
(5)荡胸生曾云(重点字:胸)
(6)烟斜雾横(重点字:雾)
(7)塞上燕脂凝夜紫(重点字:凝)
(8)在明明德(重点字:德)
【点评】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
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本题考查学生
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
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8.(15分)(2021•镇江一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就①
周海亮
队伍打到河的南岸,他开始想家。正是收获庄稼的季节,他却手持锋利的大刀。离家越来越远,
以前,只隔了麦场般平坦的平原,现在,平原与平原之间,又多出一条河。很小的河,河水及踝,及膝,
粼波闪烁。河水里还有家,有母亲粗糙的脸,小妹的冲天小辫,父亲佝偻的腰身。再往南,隔一座低矮
的秃山包,敌军的帐篷如同繁华的村落。他们距离如此之近,他甚至能够清晰地听见对方士兵的嬉笑声
和咳嗽声。每当黄昏,便有香气从山包那边涌来。米香,菜香,酒香,或者肉香。排山倒海,直冲他的
鼻子,让他更加想家。
他的腰间总是拴着三个袋子,即使睡觉,也不肯摘下。一个粗布粮袋,结实耐磨,装了白花花
的大米:一个水袋,皮革缝制而成,当走路时,就会院口光当当地响;再一个,就是就袋。就袋很小,精
致,温婉,垂着流苏,绣了牡丹和平安草,却干干瘪瘪,在腰间无精打采地晃。解下,凑近鼻子,恶臭
阵阵袭来。
班袋里,装了耳朵。孤零零的耳朵。左耳。敌方士兵的左耳。被杀死的敌方士兵的左耳。
他清晰地记得每一只耳朵的来历。他清晰地记得当他的大刀砍进对方头骨时那一双双惊悚并且
绝望的眼睛。那些眼睛如同清澈的宝石,那些躯体如同初生的幼虎。还有耳朵。年轻并且英俊的耳朵。
柔软并且灵敏的耳朵。现在那些耳朵变得紫黑或者灰白,拥挤着,萎缩着,腐烂着,代表着一条条死去
的生命。
红髯将军对他们说,只要杀敌十人,便可得到一笔银钱和一个回家的机会。他需要钱,他更想
回家。夜里躺在帐中,他把耳朵抖出来,排在地上,翻来覆去地数。从左边数到右边,是六只;从右边
数到左边,还是六只。耳朵们贴紧地面,仍然警醒的模样,可是它们再也听不到世间的声音。
天色微明,他再一次冲上战场。他的盾牌如同移动的铜墙铁壁,他的大刀斜斜闪出,血花四溅。
战斗极其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工建筑劳务合同范本
- 入园合同范例
- 个人陶瓷采购合同范本
- 劳务派遣补充合同范本
- 切砖清工合同范本
- 光明果蔬配送合同范本
- 借款合同范本网上查询
- 转租饭店合同范本
- 净化车间改造工程合同范本
- 会所会籍合同范本
- 少儿美术课件- 9-12岁 素描班《场景素描》
- 九年级化学学情分析
- 金融工程.郑振龙(全套课件560P)
- 国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医疗质量相关指标解读
- 血液透析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 GA/T 2073-2023法庭科学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检验分光光度法
- 学前教育钢琴基础介绍课件
- 直播电商可行性分析
- 桥式起重机日常检查保养记录表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体育与健康》全册教案
- 法律文书写作(第五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