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古代军旅诗中体现的中华传统战争观,古代文学论文_第1页
论述古代军旅诗中体现的中华传统战争观,古代文学论文_第2页
论述古代军旅诗中体现的中华传统战争观,古代文学论文_第3页
论述古代军旅诗中体现的中华传统战争观,古代文学论文_第4页
论述古代军旅诗中体现的中华传统战争观,古代文学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述古代军旅诗中体现的中华传统战争观,古代文学论文战争观是军事思想的总纲,是人们从事军事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本宗旨,它包括人们对待战争的态度,对战争目的和性质的分析,对战争与政治、经济关系的认识,对战争与民众关系的理解,对战争与天时、地利以及主观指导的考察等众多方面。中国是诗的国度,很多名篇佳作至今仍为国人所传诵。对军校学员来讲,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军旅诗更值得研读,这些经典的军旅诗篇,不仅有持久的艺术魅力,也包含了古人对战争的看法和考虑。诵读、研析中国古代军旅诗,有助于学员更好地体悟中华传统战争观,并汲取华而不实的先进内容以提高学员的文化素养,助其树立现代的武德。本文拟从下面四个方面阐述古代军旅诗中具体表现出的中华传统战争观。一、热爱和平,慎战非战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是以农业立国,以农民为主体的国家,人们在土地上繁衍生息,构成了安土重迁、叶落归根的思想。另外,离开家乡去打仗,面临着客死异乡的危险,对先民们来讲是很难接受的,加之中原地区固然文明程度较高,但过着农耕生活的中原人的战斗力在冷兵器时代远远逊色于在马上生活的游牧民族,国人在双方的交锋中也是负多胜少。在这双重背景下,国人构成了热爱和平、慎战非战的战争观。军事家孙子就以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假如战争无法避免,也要把毁坏性降到最低,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墨子则提出了非攻的观点,他以为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进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他以为战争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毁坏人们的家园,这是至大的不义,因此他从根本上反对战争。这些思想也具体表现出在军旅诗里,如(小雅采薇〕(十五参军征〕、曹松(己亥岁二首〕〔其一〕等。(采薇〕里的战士由于猃狁进犯不得不予以还击,在非战不可的情况下,战士们还是发出了曰归曰归,心亦忧止的呼声。尽管诗歌主人公战后平安返家,途中仍然发出了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的悲叹。古诗(十五参军征〕则用朴素的文字、夸大的手法叙述了战争给人带来的伤害。十五参军征,八十始得归,极言服役时间之长,经过了漫长的战争,主人公幸运地活着回到了家乡。然而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家里亲人都已不在,田园一片荒芜,老人的凄凉晚景可想而知。诗中对战争的厌倦和谴责是显而易见的。曹松在唐代并不知名,但其诗句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却一语道出了战争血腥而残酷的本质。二、进行义战,以战止战国人一直奉行义战思想,固然战争是流血的政治,会使国家和人民付出沉重的代价,但正义的战争却是古代思想家和军事家们坚决支持的。孟子就有过这样的言论: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齐国伐燕,是由于燕王暴虐无道,这场战争就属于义战,不仅能得到百姓的支持,而且一定会获得胜利。着名兵法(司马法〕中也有言: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这种思想也反映在了军旅诗的创作中,正义的战争使人们同仇敌忾,而不义的侵略战争则引发了诗人的愤慨和批判,代表作品有岳飞的(满江红〕、李颀的(古参军行〕等。(满江红〕展现了将士们高扬的战斗精神,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拾掇旧山河,朝天阙!正由于战争的目的是收复失地、赶走异族侵略者,将士们才发出了战斗的最强音。抵御外来侵略只能以战战止战,身为的岳飞深深懂得一味苟安、妥协,并不能换来真正的和平。但假如是统治者好大喜功,为一己私利发动战争,这样的不义之战就只能给百姓带来痛苦,拓来诗人的批判。李颀的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就是对汉武帝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批评。三、厌恶朝政、军政腐败,渴望忠臣良将的出现国家一旦进入战争状态,所有的人都不得不面对生死存亡的重大抉择。在危急关头,朝政、军政的腐败,将帅的无能就格外令人无法容忍。中国古代军旅诗中,有相当数量的作品就对军政的腐化、将帅的无能做了辛辣、无情的嘲讽,对历史上的名将、英雄则予以热烈的表扬,代表作品有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高适的(燕歌行〕等。李清照就写下了大气磅礴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既是对悲剧英雄项羽的礼赞,更是对南宋苟安、怯懦的朝廷和军事将领的挖苦。高适则写道: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君不见疆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用触目惊心的比照刻画了军中的苦乐不均和将领的狂妄自大、玩忽职守。正是将帅的腐化堕落、怯懦无能,屡屡导致了战事失利,所以诗人们才格外渴望出现李广、吴起那样体恤士卒、英勇善战的将领。四、歌颂英勇杀敌、以身许国的英雄主义精神中国人固然并不好战,但也从不怯战,历史上更是曾涌现出无数战争英雄。在古代军旅诗歌中,塑造英雄形象、赞美爱国精神的诗篇比比皆是,代表作有屈原的(国殇〕、曹植的(白马篇〕等。屈原的(国殇〕颂扬了楚国的英雄,他们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国殇〕里还展现了楚国将士的英勇,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这是多么惨烈的场景,又是多么高贵的英雄!曹植的(白马篇〕则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的形象,他骑着白马,冲锋陷阵,奋勇杀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显示出少年英雄的无畏勇气。中国古代军旅诗无论是从作品数量还是质量来看,都是他国难以媲美的,华而不实所蕴含的军事思想也极为丰富。我们国家最早的军旅诗出自(诗经〕,(诗经〕里的军旅诗表示出了国人对战争自发的、直觉的体会,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战争观的情感基调。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的理性共鸣,则推动了成熟的战争观的构成。后世的诗人将这二者融合,创作出了大量情理兼胜的军旅诗,为我们国家的诗歌宝库增添了一笔新的财富。本文仅扼要分析了我们国家古代军旅诗歌的极小一部分及其所反映出的部分军事思想,假如读者从中能够了解到祖先战争观的部分内容,那么本文的撰写目的也就到达了。以下为参考文献:[1]曾德明.先秦时期战争观念述论[J].求索,2000,〔4〕.[2]熊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