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优质课教学设计_第1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优质课教学设计_第2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优质课教学设计_第3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优质课教学设计_第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优质课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小科学三年级册优质课教设计1.种子发芽了【教材析】《种子发芽了》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课程内容属于“生命科学领域”中年段要求。四课内容按照自然顺序编:从播种到收获,从发芽到结果,依次展开对植物生命过程的观察与记录,对植物各部分形态和功能进行观察与探究。本课首先介绍种子的多样性;然后共同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时间关系,本课将种子发芽的过程研究放在课外,使学生可以将课堂继续下去,在生活中继续进行科学探究。【学情析】学生已经种下了西红柿和黄瓜种子,观察一周后有的发芽、有的没发芽的情况会自然而然引起学生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兴趣。在学生的前概念里很多人认为阳光也是种子萌发必备条件。由此可见,学生对种子萌发的条件也会有前概念的模糊,学生的判断容易出错,需要继续探究。【教学标】科学知识:1.能够收集不同植物的种子,了解到种子形态的多样性。2.知道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是种子能否萌发的基本条件。科学探究:1.能够理解种子萌发实验的设计,并初步认识种子萌发的条件。科学态度:1.珍爱生命,意识到植物种子的价值,种子萌发的意义。【教学点】能够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教学点】做好探究种子萌发条件探究的实验。【教学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学生材料:蚕豆种子、苹果种子、松子、冬瓜、红枣种子、广口带盖的瓶子(个)、水、纸巾。【教学间】第1页共114页

苏教版小科学三年级册优质课教设计1课时【教学程设计】一、导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种下了西红柿和黄瓜种子,几天过去了,你们的种子发芽了吗?生:交流种植后的现象。师:黄瓜种子很多都发芽了,很棒,发芽后隔断时间要记得浇水哦。西红柿的种子还没发芽,不要着急哦,过几天可能就发芽了呢!孩子们每天都要观察哦。二、认种子多样性1.师:老师之前让大家带来一些其他的种子,你们带来了哪些种子呢?生:介绍带的种子。师:看来种子有很多种哦,老师也带来一种种子,你们猜猜看?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这个白胖子。生:猜测,花生。师:你真聪明!找一找,花生的种子在哪里?生:捏开,花生米是种子。师:你们说的很对。2.师:这有很多不同的植物,你认识它们吗?生:蚕豆,苹果,红松,冬瓜,红枣。师:它们的种子在哪里?生:蚕豆:拨开豆荚里面的豆子就是蚕豆种子;苹果:吃掉苹果,里面的黑色的籽儿就是苹果种子;红松:松塔里面的松子就是红松的种子;冬瓜:去掉冬瓜瓤,里面的就是冬瓜的种子;红枣:吃掉枣,里面的枣核就是种子。师:你们找的很准确,一般我们把籽儿、核儿、仁儿、豆儿等叫它的种子。3师植物的种子有很多种它们各有各的特点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研究种子的特点呢?生:大小、颜色、软硬、表面.师:从这些方面观察,蚕豆,苹果,红松,冬瓜,红枣种子都具备什么特点呢?生:蚕豆:类似人脚的扁平状、表面平整、前端有小黑点;苹果:扁水滴形、前端尖细、黑褐色、表面平整;红松:一头大一头小、种皮坚硬;冬瓜:卵形、白色或淡黄色、扁平;红枣种子:两头尖、中间大、黄色、种皮坚硬、凹凸起伏大。4师出示玉米你们已经认识了这些种子的特点接下来请找一找玉米的种子在哪里?第2页共114页

苏教版小科学三年级册优质课教设计生:猜测玉米粒是种子。师:玉米豆可不是玉米的种子哟!它是玉米的果实,玉米豆外皮剥掉,里面才是它的种子哦!师:(出示草莓)你知道它的种子在哪里吗?生:草莓上面的小点点是种子。师: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草莓的种子不在草莓里面,而是长在草莓的外面!师:(出示香蕉)香蕉有种子吗?生:猜测没有种子。师:香蕉的种子就在香蕉内部黑色的地方,只是香蕉可以用其他方式繁殖,久而久之,香蕉的种子就退化了。[设计图:通过观各种各的种子,使生了解子多样性。过特殊子的举例,学生会种子。]三、探种子萌发的件1.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种子,你知道种下去的种子,想要萌发时必须需要哪些条件吗?生:大胆猜测:需要阳光、水、空气、适合的温度.师:要想知道种子萌发到底需要什么条件咱们就这样猜测可不行,还得亲自试试呢!看,这是什么?生:豆芽。师:老师今天就给大家准备了泡好的绿豆种子、有盖的瓶子个、水、纸巾等材料,和大家一起利用绿豆来研究一下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要想确定这些条件是否是种子萌发必须的条件,那么咱们还是得用实验来进一步的验证。你们想如何设计呢?生:设计对比试验。在6个瓶子里各放2张纸巾。(出示图片)在1号瓶子里放5粒种子、放一些水、不盖盖子、放在窗台,温度是室温、有充足的阳光。师:如果设计对比实验,接下来的几组你想如何设计?生:交流。在2号瓶子里放5粒种子、不放水、不盖盖子、放在窗台,温度是室温、有充足的阳光。在3号瓶子里放5粒种子、放很多水、不盖盖子、放在窗台,温度是室温、有充足的阳光。4号瓶子和1号一样,但是放在冰箱里,制作低温环境。在1号瓶子里放5粒种子、放一些水、盖紧盖子、放在窗台,温度是室温、有充足的阳光。第3页共11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优质课教学设计6号瓶子和1号一样,但是瓶外用黑布遮挡,制作无光环境。师:仔细观察6组种子种植的条件是什么?生:分析条件、完成表格。序号1号2号3号4号5号6号

水√×√√√√√

空气√√√√×√

温度常温常温常温寒冷常温常温

阳光√√√√√×

预测发芽情况

发芽情况2.师:五六天后观察瓶子里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了1号瓶、6号瓶的种子萌发了。师:2号瓶的种子为什么没有萌发呀?生:2号瓶的种子没有水。师:3号瓶的种子为什么没有萌发呀?生:3号瓶的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啦。师:为什么4号瓶也没有萌发呢?生:4号瓶放在冰箱里温度太低了。师:为什么5号瓶的种子没有萌发呢?生:因为5号瓶瓶盖拧紧了,没有新鲜的空气。师:那我们看一看1号瓶它为什么可以萌发呢?谁来总结一下?生:1号瓶和6号瓶有空气、温度合适、没有完全浸泡在水里。3.师:通过实验,谁能总结一下植物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生:种子萌发需要新鲜的空气、充足的水、适宜的温度,不一定需要阳光。师:看来你们真的会了,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将知识再巩固一下。生:观看视频。4.师:我们一起完成活动手册吧!第4页共114页

苏教版小科学三年级册优质课教设计生:完成活动手册。师:核对活动手册。[设计图通过探种子发的条,学生认到种子萌发备的三条件空气、水、适宜的度。]六、拓应用1.师:特别热的环境种子能发芽吗?生:不能。师:煮熟的种子能发芽吗?生:不能。2.师:种子发芽虽然与充足的空气、水、适宜的温度有关,但是种子本身得是健康的种子才有机会发芽哦![设计图:通过追种子萌的条件,使生认识只有活的种才可以发。]【板书计】.种第5页共114页

苏教版小科学三年级册优质课教设计2幼苗长大了【教材析】《幼苗长大了》是最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第二课的内容。本节课通过观察并描述西红柿的幼苗,了解其形态特征。过回顾二年级下册《载小葱》一课中“小葱喝水”实验探究根有吸水的作用,通过玉米不定根的认识了解根有固定等作用。【学情析】三年级学生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实验感兴趣,经过两年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幼苗长大了》这一课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学生通过《多姿多彩的植物》一课经历了对植物形态特征的初步认识,通过《载小葱》一课对植物生命需求有了初步探究。学生周围植物普遍存在且种类繁多,更容易展开对植物构造、功能、生命过程的学习。但是他们主获取知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强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需要老师加以引导。【教学标】科学知识:1.观察、描述西红柿幼苗的形态特征,了解幼苗成长的过程。2.知道植物的根一般生活在地下,具有吸收水分和固定植物等的作用。科学探究:2.能运用感官和工具观察并描述植物幼苗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3.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记录整理幼苗生长过程中每部分的样子。4.能依据证据运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根的作用。科学态度:1.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加观察植物幼苗、研究根的作用等科学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克服困难,完成预定的任务。2.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珍爱生命,意识到植物的价值【教学点】通过回顾、观察并结合生活经验研究根的作用。【教学点】第6页共114页

苏教版小科学三年级册优质课教设计通过回顾、观察并结合生活经验研究根的作用。【教学备】教师材料:课件,常见的盆栽绿植。学生材料:番茄或黄瓜幼苗生长记录,自己种植的番茄幼苗。【教学间】1课时【教学程设计】一、导新课1.师:呱呱坠地的婴儿经过幼儿、儿童时期会长成一位翩翩少年。种下一粒种子它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将通幼苗长大了来学习一下植物幼苗成长的过程及根的作用。[设计图:通过生熟悉人的一生中期的成过程,抛出题引发考,点明主。]二、认幼苗1.师:寒假中,老师指导同学们种植西红柿种子,要求同学们观察记录西红柿幼苗的形态、高度等变化,同学们做的怎么样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家的成果吧。(展示学生记录的番茄成长的数据和照片)2.师:你能说一下这些幼苗有什么变化吗?3.生:幼苗长出了叶,叶子变大了,幼苗长高了,变得健壮了…4.师:是的,幼苗长出了茎和叶,幼苗长高变大了。同学们认真观察一周龄幼苗和两周龄幼苗新长出的叶子形态,你有什么发现?5.生:幼苗刚开始长出的两片叶子的边缘是平滑的,后来长出的叶子边缘不平滑。6位同学观察的非常认真茄幼苗最初的两片叶子是子叶后长出的叶子是真叶,我们生活中所见所说的都是真叶。观察一下你种的番茄幼叶长大后的形状像什么呢?7.生:像一片片羽毛。(这些语言的意义何在?)8.师:非常棒,番茄的像羽毛一样的叶称为羽状叶,杨树的叶像心形,枫树的叶像手掌,每种植物的叶都有特定的形状,叶的形状是植物的重要特征。幼苗长大过程中,地上部分枝和叶生长的同时,根也在努力的生长。根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起什么作用呢[设计图:通过观植株生过程的照片幼苗生记录表,让生直观知幼苗长大过程。导学生观察对比,现番茄叶的征。设问引出根的用。]三、根作用1.师: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栽小葱》,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葱的生长需要一些第7页共114页

苏教版小科学三年级册优质课教设计基本条件,如土壤、水分、阳光等。同时我们还做过一个“小葱喝水的实验”,每天记录小葱喝多少水。同学们你还记得这个实验的注意事项吗?(这个有何意义?)2.生:小葱的根要发达,水要没过根……3.师:不难发现“小葱喝水”与植物的哪个器官息息相关呢?4.生:“小葱喝水”与根有关。5.师:没错,“小葱喝水”靠的是根,这个实验说明根有什么作用呢?6.生:“小葱喝水的实验”说明根能吸收水分。7.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小葱喝水的实验”说明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同时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被根一起吸收。所以说根有吸收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养分的作用。根吸收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养分能够维持植物的生命,使幼苗不断长大,根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8.师:你印象中植物的根通常生长在哪里?9.生:植物的根通常生长在地下的土壤中。10.师:这是玉米的不定根,不定根属于根的一种类型,同学们观察一下玉米的不定根生长部位和特点什么?11.生:玉米的不定根从茎的下部长出,数量很多,像一个个铁钉将玉米的茎牢牢的固定在土壤里。12.师:小组内讨论一下这样的根会有什么作用?13.生:根具有稳固茎干的支持作用。14.师:有一种食物物美价廉被称为“小人参”,你知道是谁吗?不错,它就是萝卜。我们常吃的萝卜、胡萝卜、甘薯都属于根。有句俗语说的好:烟台苹果莱阳梨,比不上潍坊的萝卜皮。潍坊萝卜脆甜爽口、美味多汁。同学们想一想这说明根有什么作用呢?15.生:储存营养物质的作用。16.师:谁能总结一下根的主要作用?[设计图:通过回、观察结合生活经的思考让学生感知物的根吸收水分和解在水的养分的作,有固植物和储存养物质作用]四、总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跟大家分享一下吧!2.生1:我知道了幼苗的生长过程,观察到西红柿的叶是羽状叶,不同植物的叶形态上有稳定的差异。第8页共114页

苏教版小科学三年级册优质课教设计生2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养分的作用,有固定植物和储存营养物质的作用。生3植物的根通常生长在地下的土壤里。根是植物的营养器官,能维持植物的生命。【板书计】2.【教材析】

2.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衔接上节课种子发芽了学生在继续观察长出根的小苗后发现有根、茎、叶的变化,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聚焦学生的思维。其中,根与茎是构成了植物的主干部分,是植物形态结构上作重要的部分。本课主要内容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观察并描述西红柿或黄瓜的幼苗,了解其形态特征。第二部分:探究根的作用,了解根有吸水和固定等作用。第三部分:观察茎的位置,探究茎的作用,知道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树枝树干都是茎。第四部分:观察叶的构造,研究叶的作用,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植物没有叶子不能成活。【学情析】三年级学生在低年段过程中有过初步认识多姿多彩的植物,有栽小葱的经历,因此对于植物以及根、茎、叶的名称并不陌生,但是对于植物各个部分的作用和功能还不完全理解,特别是根、茎的作用以及叶的基本构造和作用,学生还不太了解或者了解不够全面。对于常见植物的研究,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植物的根、茎、叶。【教学标】科学知识:1.说出茎的作用。第9页共114页

苏教版小科学三年级册优质课教设计2.说出叶的构造和作用。科学探究:5.通过实验,发现茎的作用是输送养料。6.通过观察、讨论,发现叶有制造养料的作用。科学态度:1.乐于实验探究,认真进行观察记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植物是人类耐以生存的资源,要认识和保护植物。【教学点】说出茎的作用,及叶的构造和作用。【教学点】试验横切和纵切芹菜的茎。【教学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学生材料:芹菜茎、刀、刀板放大镜。【教学间】2课时【教学程设计】第二课一、双花导入,激兴趣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上拿了一朵漂亮的康乃馨?仔细瞧瞧,它和你平常看到的康乃馨有什么不同?生:平常的康乃馨是一种颜色,这是两种颜色。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左手白色康乃馨,右手双色花)老师变了一个魔术,就把白色的康乃馨变成了双色的康乃馨,神奇吗?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变魔术的吗?我们一起先来认识植物的茎。[设计图:双色花术的导,激发学生究的兴,从而引导生设计验,探究茎作用]二、设实验,探究的作用1.师(出示学生种植的西红柿幼苗和黄瓜幼苗),在植物中间这个部位,我们称之为植物第页114页

的茎,(出示不同植物的图片),你能找到这些植物的茎吗?2.师:虽然不同植物的茎不同的形态,但是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作用,你知道茎的作用是什么吗?2.学生猜测:可能有输送水分的作用。3.师:如何证明你的猜测是否正确?4.:实验5.:你会怎么设计这个实验?先看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这样一些实验材料:插入红水杯子中的芹菜茎、刀、刀板。小组讨论一下。4.生讨论、设计实验:把芹菜的茎切开,看看里面有没有变化。5.问:你觉得可能芹菜茎里面有什么变化?6.1芹菜的茎会变红;生2芹菜的茎内部会有红水;生3芹菜的茎可能被红水染红7.:同学们猜测的对不对?我们需要眼见为实。请同学们先观察放置一段时间的芹菜有什么现象,再像老师这样用刀分别横向切芹菜的茎和纵向切芹菜的茎(教师演示),观察茎的变化。清楚了吗?8.:为了同学们更好的实验,有以下几个友情小建议:()小组分工合作。2)注意用刀安全。(3仔细观察,做好实验记录。9.生操作观察,完成记录表格,教师巡视指导实验名称

茎的作用第

记录人:实验假设实验用品实验步骤、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植物的茎有()的作用烧杯、红墨水、小刀、一株有茎和叶的芹菜1.把植物茎放在有红水的烧杯里,放置一段时间,观察有什么现象?2.取出枝条,用小刀横切或纵切,观察切面的情况放置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植物的茎变()了;横切发现在切面上有一圈();纵切发现切面上有()。说明植物的茎具有()的作用10.小组汇报:生1:泡过红水的芹菜切断后,看到芹菜的茎变红了。第页114页

苏教版小科学三年级册优质课教设计生2:浸泡过红水的芹菜,红水被芹菜引到上面了,芹菜茎里红丝。11.师:同学们观察的都非常仔细,其实染红的部位就是茎的导管,它能帮助植物运输水分。茎除了运输植物所需的水分,还能输送各种养料,是植物重要的器官之一。[设计图:通过观西红柿者黄瓜的茎学生经猜想思考—引导设实验——实——图或实物验证过程,现茎有输送分的作。]三、拓延伸,解释色花1.师:学到这里,你知道老师是怎样变的魔术了吗?(出示双色康乃馨)2.学生同桌讨论并交流:老师的双色花是把白色康乃馨的茎切成两半,一半插入红水中,一半插入蓝水中。3.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双色花确实是这样做的,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试一试。3.师:其实,在生活,还有许多特殊的茎,老师想介绍给同学们,想和他们交朋友吗?一起来看看他们是谁:土豆、洋葱.....这些是变态的茎,有的可以供我们人类实用。[设计图:承接开的双色魔术,运用的知识解释背后的因,巩对茎的认识并拓展物界千姿百的茎,起学生探索然的求欲。]四、认叶的结构和用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植物的根和茎,接下来继续研究植物的叶。2.师:请你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西红柿幼苗的叶正面和反面,发现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颜色深浅不同、光滑度不同等。3.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细致,等会儿请你们拿出自己带的一片树叶,仔细观察,小组内介绍叶片。可以从颜色、形状、大小、轻重、软硬等角度进行描述。学生小组内互相描述自己的叶片。4.师:1、23坐坐好。哪个小组展示你们的叶片?学生展示的有梧桐叶、银杏叶、从不同角度描述。5.师:表扬观察仔细和表达清晰的小组,下面老师考考你们:你有没有观察到这些不同的叶子有哪些相同之处?生:叶子表面有很多纹路、有长长的柄。6.师:是的,像叶子表面的纹路称为叶脉;长长的柄称为叶柄,从叶子顶端到下端,不包括叶柄,称为叶片。请小朋友们像老师这样画出一片叶子,将叶脉、叶片、叶柄分别标注在叶片结构图的旁边,这是叶的基本机构。4.师:如果老师把这颗西红柿幼苗的叶子全部摘除,幼苗还能活吗?为什么?第页114页

苏教版小科学三年级册优质课教设计同桌之间讨论。5.师:统计认为能活的同学人数,认为不能存活的同学人数,一切猜想需要实验验证。老师准备了一段实验视频资料,一起来了解一下。学生观看视频6.师:现在告诉我,幼苗没有树叶能活吗?为什么?学生:叶有制造养料的作用7.师:是的绿叶有制造养料的作用绿叶中的叶脉有传输养料的作用和维持了叶子的基本形状,叶柄有疏导和支持的作用。关于植物的叶的作用,我们将会在高年级中继续去研究。[设计图:通过观、交流画图、交流实验,步深入认识的结构作用。]五、巩总结1.师: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植物的根、茎、叶分别负责吸收、输送、制造养料。它们都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设计图:通过说说,巩加深对根、、叶的用。]【板书计】.幼第页114页

苏教版小科学三年级册优质课教设计3植物开花了【教材析】植物是生命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重要内容。对植物一生的了解,是认识植物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以及价值的基础条件,是认识生命世界的重要一环。在第3课中,《植物开花了》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第。本单元按照植物生长的过程,按顺序开展每一课的学习。在本课,种植的西红柿和黄瓜终于开花了。首先通过观察、解剖西红柿的花,认识一朵西红柿花具有的四个部分。接着再解剖黄瓜的花,能发现黄瓜花不是四个部分都俱全的。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对比西红柿与黄瓜的花,学生形成对花的认知有两性花和单性花。紧接着,学生观察黄瓜的雄花与雌花,学会区分黄瓜的雌花和雄花。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认识到雌花后面跟着“未来的小黄瓜”。在认识完两种植物的花后引导学生认识到花有着繁衍后代的任务而了解花粉的传播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最后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为种植的黄瓜花人工授粉,体验并了解到科研工作者的不易。【学情析】对于儿童来说,植物是熟悉而陌生的,他们知道植物无处不在,却很少有目的地去观察和研究过它们,也很少有种植经验,对植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作用缺乏了解。【教学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科学知识:1.认识花的构造,知道西红柿花有雌蕊和雄蕊,黄瓜花有分雌花和雄花。2.知道西红柿和黄瓜花的种类不同,学习区分完全花与不完全花。3.认识到花为植物繁殖起到了重要作用。科学探究: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选择恰当的工具解剖并观察西红柿花和黄瓜花的结构。2.了解植物的传份方式,并尝试给黄瓜花人工辅助授粉。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花的组成结构。第页114页

苏教版小科学三年级册优质课教设计2.乐于尝试对自己种植的黄瓜进行人工授粉。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花是植物的一个重要部分,要爱护花朵。【教学点】认识花的结构。【教学点】观察并解剖西红柿花和黄瓜花。【教学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学生材料:开花的西红柿、黄瓜两种植物,放大镜、镊子、实验记录单。【教学间】2课时【教学程设计】第一课一、导新课1我们栽种的西红柿和黄瓜已经开花了学们想看看它们开出的花是什么样的吗?生:想。2.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观察西红柿花和黄瓜花。【板书:植物开花了】[设计图:直接导本课主的两种植物吸引学的兴趣。]二、花组成1.师:你们见过西红柿的花吗?让咱们一起来观察西红柿的花。2.师:在这张西红柿花的图片中,你观察到西红柿的花有几个部分3.生:花瓣,花蕊。4.师:我们如果把西红柿花一层一层的打开,是不是可以观察的更仔细呢?5.生:是。6.师:这里我们需要用到一样工具,它叫做镊子。我们用镊子从外向内,依次摘下花萼、花瓣、雄蕊、雌蕊。这种方法叫做解剖。接下来,老师给大家示范如何解剖一朵西红柿的花。(需要将花的每一个部分黏在记录单的对应栏)首先,在花的最外层围绕着一圈绿色叶片状的是花萼,它具有保护花蕾的作用;第页114页

苏教版小科学三年级册优质课教设计接着,向内一层是花瓣,这朵西红柿花有片花瓣;在中间的这一部分是花蕊。西红柿的花蕊是雄蕊把雌蕊包在了中间,我们需要先将雄蕊这一层打开,取下来。最中心的这一部分就是雌蕊了。我们可以观察到西红柿的雄蕊,它产生花粉的位置就在内部,所以西红柿的花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自花传粉的形式。也就是说,这朵西红柿花的花粉成熟之后,花粉会自动落到雌蕊的柱头上。7.师:通过观察西红柿花的各个部分,我们了解到,一朵完整的花具有四个部分:花萼、花瓣、雄蕊、雌蕊。[设计图:通过观、解剖红柿的花,领学生识花,对花结构形完整认识。学习如使用镊子。三、观黄瓜的雌花雄花1.师:那黄瓜的花也有这些结构吗?2.师:请同学们像老师刚才那样,解剖黄瓜的花。3.实验一:学生动手解剖并观察黄瓜花。4.收集并展示小组的记录单。师:观察过黄瓜的花,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吗?5.生:黄瓜的花里没有雄蕊(雌蕊)。7.师:有的黄瓜花中只有雄蕊,有的黄瓜花中只有雌蕊。8.师:让我们对比西红柿的花和黄瓜的花,你有什么想说的?9.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对比发现西红柿的花里既有雌蕊也有雄蕊,而黄瓜花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一朵花内萼片、花瓣、雄蕊、雌蕊这四个部分都具全的,叫做完全花。西红柿的花就是一朵完全花。一朵花内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多部分的,叫做不完全花。黄瓜的花就是一朵不完全花。10.师:我们观察发现黄瓜花里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像这样只有雄蕊的叫做雄花,只有雌蕊的叫做雌花?11.师:请大家再一次观察黄瓜的花,并找一找,黄瓜的雄花与雌花有什么显著的区别?12.生:黄瓜的雌花后面有一个“未来的小黄瓜”。[设计图:通过再观察、剖黄瓜的花让学生深对花结构认识。能注重到雌与雄花本质区别。第二课一、阅资料,了解物的传方式1.师:为什么黄瓜的雌花后面会跟着一个“未来的小黄瓜”呢?花里的雌蕊和雄蕊是什么作第页114页

苏教版小科学三年级册优质课教设计用呢?2.生:这个小黄瓜会慢慢长大。3.师:我们见过许多的开花植物你们有见过我们的主要粮食——水稻的花吗?我们来了解下水稻的雄蕊和雌蕊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传递花粉的。(视频水稻花)4.师:你们知道花粉还可以怎样传播吗?5.生:蜜蜂帮忙传递花粉,像西红柿的花可以自花传粉。6.师:植物的花朵为了能够传递花粉,想出了很多方式。像桃、油菜的花就是依靠昆虫来传粉。再如,水稻、玉米的花是依靠风力来传粉。还有像西红柿、豌豆、小麦是自己给自己传粉。[设计图:通过视,让学直观感知一植物的份方式,再过交流讨论发现花的传播式是很多种。并了花的共同作,植物衍的一种手。]二、拓:为黄瓜进辅助人授粉,实践工授粉方法1.过渡,在自然状态下,有些植物可能出现传粉不足的问题,这时人们常常会对植物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比如黄瓜、丝瓜。2.师:如何给黄瓜的花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呢?是的,将雄花的花粉用毛笔粘在雌花的雌蕊上。如果只开了雄花,雌花还没开放时,我们就需要留下雄花,用塑料袋封好放在冰箱冷藏室里保存,待到雌花开放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设计图:通过拓活动,学生主动参到给花粉这个过程,体会物开花结果中间历。]【板书计】

【课后思】第共114页

()花的结构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实验记录单:(请在下表粘贴花的各部分)第页114页

苏教版小科学三年级册优质课教设计4

.植物结果了【教材析】《植物的一生》一单元四课按照自然顺序编排,从播种到收获,从发芽到结果,依次展开对植物生命过程的观察与记录,对植物各部分形态和功能进行观察与探究。本课《植物结果了》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学生在经历了前面较长时间种植后,交流分享的一课,在这一课学生要学会自己整理前期记录的种植记录表,再来课堂上做交流。通过交流与比较西红柿和黄瓜的生长过程,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特征。紧接着通过找西红柿和黄瓜的种子,初步认识果实的构造,懂得辨别果实,辨认植物的可食部分,巩固对植物各部分的认识,最后要让学生了解到人们对植物的利用情况,认识植物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价值。【学情析】本课是三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容,学生在经历了一年级《多姿多彩的植物》这样一课对植物形态特征的初步认识和二年级《栽小葱》这一课对植物生命需求的初步探究后,对探究植物已有一定的基础和热情,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让学生对植物构造、功能、生命过程、植物资源的利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本课《植物结果了》更是带领学会认识了植物完整的生长过程,学生在这一课会很有成就感。【教学标】科学知识:1.知道植物生长过程的共同特征有发芽、生长、开花、结果。2.知道果实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花、果实、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3.知道我们通常食用植物的哪个器官。4.认识植物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科学探究:7.通过回顾植物的生长过程,找出西红柿和黄瓜生长过程的共同点。8.能利用果实的特征辨别果实和非果实。第页114页

苏教版小科学三年级册优质课教设计科学态度:1.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调查身边特殊的植物资源。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周围的植物资源,认识到植物的价值。【教学点】通过比较找出西红柿和黄瓜生长过程的共同特征。【教学点】知道植物可使用部分是哪个器官。【教学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学生材料:各种植物的部位。【教学间】2课时【教学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新课1.师:今天同学们都把自己种植的果子和种植记录带到了班级来,老师看到很多同学也利用课间的时间参观了,通过参观别人的成果,相信很多同学有了不一样的收获。现在老师宣布三年一班”我们的丰收节”活动开始。二、种成果汇报2.师:“我们的丰收节”第一环节为:成果汇报我最行。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它们的种植记录。生1:(以展板汇报)我们小组种植的是黄/西红柿,在种植的第几天种子发芽了.......第几天开花了...结果了.......师:其他同学呢?你们的种植记录和他们小组的一样吗?生2:(以PPT汇报)........生3:(以种植手册汇报)生4:没有种植成功的汇报3.师在黑板上列出表格,在学生汇报时师适当板书板画第页共页

苏教版小科学三年级册优质课教设计三、寻植物生长过的共同征1.师:同学们都汇报得很不错,接下来到了“我们的丰收节”活动第二个环节:寻找植物生长的共同足迹。请同学们以小组形式讨论对比一下番茄和黄瓜的种植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点。生汇报相同点,师适当帮忙概括。2.师:接下来我们再通过两个视频回顾一下番茄和黄瓜的种植过程。生观看视频。3.师:通过观看视频你们能准确的总结出植物生长过程的共同特征了吗?生汇报。4.师总结:对比西红柿和黄瓜的植株,我们发现它们身上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看来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都有生根、发芽、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过程。四、总收获1.师:经过今天“我们的丰收节”活动的开展,相信同学们不仅收获了自己亲自种植出来的果实,也收获了植物生长的相关知识,但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同学都有丰收的果实,对此,你们能谈谈你们的感受吗?生:植物生长过程并不是都是一帆风顺的。生:.......2.师总结:是的,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成功,也有失败的,但是失败并不刻皮,关键在于失败后怎么做,如果我们能从失败中获取经验,失败也会变成另一收获。【板书计】4

.植物结果了之“我们的丰收节”

【课后思】第页114页

苏教版小科学三年级册优质课教设计第二课一、复导入1.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植物的一生都经历了哪些过程吗?能不能按顺序说一说?学生发言2.揭题:是的,植物的一生开始于一颗种子,发芽,生长,开花,最后结果,那么你们种下的西红柿和黄瓜结果了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观察《植物结果了》。二、成展示1.谈话:同学们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种植和记录,一定有不少丰硕的成果想要跟大家分享,下面我们请小组来展示一下他们的成果小组展示种植记录2.谈话:同学们的种植记录都非常的精彩呢!下面我们选取了两组种植记录,请大家认真再看一看,小组讨论一下,西红柿和黄瓜的生长过程有没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小组讨论汇报三、探植物的果实1.谈话:西红柿和黄瓜都经历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这样一系列的过程,之前我们已经研究过了他们的种子、根、茎、叶,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观察他们的果实。出示西红柿和黄瓜2.活动一:观察果实的内部结构谈话:同学们从中间切开果实,认真观察,说一说,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小组实验汇报3.教师补充:切开西红柿和黄瓜我们会发现种子就包裹在果实中间,而包裹在种子外面的,生活中我们叫做皮和肉的部分,科学上我们统称果皮,所以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两个部分组成的。4.提问:那么如果西红柿和黄瓜要繁殖后代,你们觉得那些部分是必不可少的呢?学生讨论发言第页114页

苏教版小科学三年级册优质课教设计5.小结: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花、果实、种子属于植物的繁殖器官。四、应1提问你们是不是都掌握了果实的特点了呢?你能不能从下列食物中找出哪些属于植物的果实?多媒体展示甘蔗,胡萝卜,花生,苹果,香蕉,蚕豆,豌豆荚等小组讨论分类2.谈话:看来呀,植物身上并不一定只有果实才能作为我们的食物,你们能说说,多媒体上的这些食物它们分别是植物的哪个部分吗?小组讨论发言五、拓1.谈话:植物除了能为人类提供食物之外,还未人类做出了不少的贡献,你们知道人们都利用植物做了些什么吗?学生发言2.小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类离不开植物,希望同学们回去能继续观察,发现植物身上更多的奥秘。【板书计】4

.植物结果了第页114页

苏教版小科学三年级册优质课教设计5

.不同环境里的植物【教材析】本课围绕植物形态与环境的关系,分两个部分展开教学内容。第一部分,整体了解不同形态的植物适合生存的环境,包括两个连贯的活动。活动一,教材用图片呈现五种不同形态的植物组织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认识它们各自的形态特征。活动二,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四种典型的环境,调用学生的前概念,分析活动一呈现的植物适合生活在这里的哪种环境中,将植物的形态与植物适合生存的环境建立联系,从而引出本课的核心内容: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二部分,具体认识两种植物(大叶黄杨和杨树)适应环境的形态特征,包括两个递进的活动。活动一,观察活动,包括即刻观察和延后观察。在即刻观察中,要求学生比较两种树叶的表面光滑程度和厚度,发现大叶黄杨树叶厚且具有蜡质覆盖物,而杨树树叶薄且没有蜡质覆盖物。在延后观察中,要求学生观察这两种植物在秋、冬季的落叶情况,发现大叶黄杨能安然度过严冬,而杨树则落叶过冬。活动二,启发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联系起来考虑,即:长有厚且具有蜡质覆盖物叶子的大叶黄杨能保持绿色,而长有薄且没有蜡质覆盖物叶子的杨树则在秋、冬季出现树叶变黄、脱落的现象,从而发现大叶黄杨与杨树适应寒冷环境的秘密。教材还进一步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常青树是否落叶的研究方案,鼓励学生获得植物适应寒冷环境的更多知识。举例说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学情析】本课内容在学生初步认识植物的形态特征道了土壤能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后,以学生对植物的了解,对各种环境中典型植物的形态、特征的思考中,逐步引导学生将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环境特点建立联系和感知,帮助学生建立植物有适应不同环境的本领的认知。第页114页

苏教版小科学三年级册优质课教设计【教学标】科学知:1.在观察和交流中,知道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物的不同形态适应不同的环境。2.知道一些植物离开特定的环境会无法生存或无法很好地生长。3.知道植物适应环境会形成一些形态变化或生长习性变化。科学探:1.通过比较、观察活动,发现大叶黄杨和杨树应对严寒的本领。2.能够设计一个常青树是否落叶的研究方案。科学态:1.能在本课的学习中,激发好奇心,主动观察身边植物适应环境的特征及习性。2.从生活中找实例,概括不同植物形成的适应环境的本领。科学、术、社会与境:1.能关注身边的环境中的植物,爱护环境中的植物,保护植物。【教学点】知道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存在关联性。【教学点】将观察到的现象联系起来思考。【教学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学生材料:水瓶树、仙人柱、椰树、芭蕉树、松树的图文资料,不同环境的视频资料及图文资料、大叶黄杨叶、杨树叶、香樟树叶、桂花树叶、桑树叶、构树叶、观察记录表。【教学间】1课时【教学程设计】一、了一些植物的态特征感知形态是更好适环境。1.师:地球上的植物多姿多彩,是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的依靠。同学们,你能介绍你熟悉的一种植物,说说它长什么样?2.师:那你们认识这些植物吗?3.师:刚才的水瓶树、仙人柱、椰树、芭蕉树,松树。它们长什么样的?老师这里为大家准第页共页

苏教版小科学三年级册优质课教设计备了这些植物的一些细节放大图,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4.学生交流:水瓶树、仙人柱、椰树、芭蕉树,松树的形态特征,茎长什么样子?叶长什么样子?学生交流时,放大矢量图,帮助学生观察细节。[设计图:通过身植物的绍,让学生在回忆关注植物的显的根茎、叶、花种子等态特征,并在图片察时,能重关注到物的茎、叶形态特,并进行信解读,注到植物的态特征为了更好地应环境]二、了不同环境特,发现物形态是为适应环。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不同的植物生长在不同的环境里。刚才的几种植物,就生活在这几种环境中:沙漠、高山、热带草原、热带沿海。2.师:这些环境都是什么样的?(学生交流,不了解的组织学生阅读书P13页的内容)3.师:水瓶树最适宜生长在哪种环境中?你为什么这样认为?注意及时追问:水瓶树是怎样适应去适应这样旱季雨季极其分明的环境的?它的茎又粗又壮,对水瓶树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中有什么帮助?水瓶树的叶特别少,对它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中有什么帮助?水瓶树在我们这边能生存吗?水瓶树还能生存在什么样的环境中?4.师:仙人柱最适宜生长在哪种环境中?你为什么这样认为?注意及时追问:仙人柱的叶都退化成了刺,对仙人柱生活在沙漠中有什么帮助?仙人柱的茎表面有厚厚的蜡质膜,对仙人柱生活在沙漠有什么帮助?仙人柱在我们这边能生存吗?仙人柱还能生存在什么样的环境中?5.师:椰树最适宜生长在哪种环境中?你为什么这样认为?注意及时追问:椰树的叶像羽毛一样,对椰树生活在热带沿海这样经常有大风大雨的环境中有什么帮助?椰树的茎坚韧牢固,对椰树生活在热带沿海有什么帮助?椰树在我们这边能生存吗?椰树还能生存在什么样的环境中?6.师:芭蕉树最适宜生长在哪种环境中?你为什么这样认为?注意及时追问:芭蕉树的叶都向两边垂坠下来,对椰树生活在热带沿海这样经常有大风大雨的环境中有什么帮助?芭蕉树的茎分生快,对芭蕉树生活在热带沿海有什么帮助?芭蕉树的树叶呈螺旋有序生长在茎上,对芭蕉的生长有什么帮助?第页共页

苏教版小科学三年级册优质课教设计芭蕉树在我们这边能生存吗?芭蕉树还能生存在什么样的环境中?7.师:松树最适宜生长在哪种环境中?你为什么这样认为?注意及时追问:松树的叶都变成了有蜡质膜包裹的针状,对松树生活在高山这样寒冷、降雪多的环境中有什么帮助?松树的树形呈三角形,对松树生活在降雪多的高山有什么帮助?松树的茎又粗又壮,笔直向上,对松树生活在降雪多的高山有什么帮助?松树在我们这边能生存吗?松树还能生存在什么样的环境中?8.将植物和它适应生存的环境连一连,你有什么发现?(发现:植物的形态特征是适应环境的。)[设计图:通过分、思考种植物适宜长的环,让学生将物的形特征与生长境联系来,并在对同的生环境的了解,帮助生进一步认到植物形态与其生的环境相对应的,物在进历程中,已形成了应环境的形特征。三、比大叶黄杨和树的叶,将植物的部特征适应环境变建立联。1师物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瞧这是大叶黄杨的树叶和杨树树叶它们有什么不同?2.老师为每一位同学准备了大叶黄杨的叶子和杨树的叶子,摸一摸叶片的光滑程度和叶片的厚度,你有什么发现?再仔细观察,看看你还有什么发现?3.学生拿出树叶观察、记录、交流。4.学生汇报交流,注意引导观察叶的薄厚、叶正反面的叶片表皮,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叶表有蜡纸对大叶黄杨保存水分、抗低温有什么帮助?叶片变厚对大叶黄杨保存水分和营养、抗低温有什么帮助?[设计图:通过实的对比观察,帮助生从局的观察和思中,发植物形态对适应环能力的影响]5.师:这两种植物在秋天、冬天是什么样的呢?6.师:为什么到了冬天,大叶黄杨还是绿绿的枝繁叶茂,但是杨树会树叶变黄、脱落、最终落光叶子呢?[设计图:通过对际生活的场景,引学生对两种植物的有认知引导学生关日常生中植物适应境的特。]7师看来千姿百态的植物为了更好地生存都有自己独特的本领大叶黄杨的叶子变厚、表面有蜡质的表皮,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帮助大叶黄杨顺利地过冬;杨树把自己的叶子都掉光,减少营养的消耗和水分的流失,来让自己顺利度过寒冷的冬天。第页共页

苏教版小科学三年级册优质课教设计8.师:寒冷的冬天过去,春暖花开时,大叶黄杨和杨树又会有什么变化呢?9.师:看动图杨树的四季、大叶黄杨的四季。10.在你的身边,还有哪些像大叶黄杨这样冬天也能常绿的植物?还有哪些像杨树一样冬天会落叶的植物?[设计图:通过对叶黄杨和杨树叶的致观察对比,发现叶黄杨和杨树叶的征,并从特征上思植物适环境的方式]11.师:大叶黄杨的叶子变厚、表面有蜡质的表皮,帮助它们顺利地过冬,那么大叶黄杨就不会掉叶子了,是吗?它们是一片叶子都不会掉,还是会掉叶,只不过不会一下子全部掉光叶子?12.师:你设计研究大叶黄杨是否会落叶的研究方案吗?13.学生小组讨论。14.学生交流。[设计图:在认识绿植物落叶植物的的特征,进一步通实验设,了解常绿物的落规律和落叶物的落规律,对植对环境适应有更为面的认。]四、拓了解不同环中的植都有自己独的适应境的形态特。1.师:今天,我们了解的是我们身边的两种常见的植物适应环境的情况,其实在自然界中,植物的各个部位都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看一看,植物的根是怎样适应环境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2.师: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植物适应环境的特征?3.师:课后,同学们到校园里,选择一颗大叶黄杨,或者是香樟树进行观察,有发现落叶及时记录,并将观察、发现、记录拍照上传到班级群“研究常绿植物是否掉叶”的相册夹中。4.师:你还可以留心生活中还有哪些植物有怎样的适应环境的特征,分享给同学。[设计图:通过对多环境的植物形态应环境实例中,体植物适环境现象的遍性,鼓励学生关生活、与探究活动体会植的多样性。【板书计】.不

第页114页

苏教版小科学三年级册优质课教设计

6.沙漠中的植物【教材析】《沙漠中的植物》是本单元的第二课。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中明确指出“举例说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鉴于此,本课探究学习的重点为“沙漠中的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结构是为其功能而服务的。在教学时,聚焦沙漠的环境条件,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从观察、研究、查看资料三个部分依次展开:(1观察——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呈现沙漠中生长的植物。2研究——本部分通过“找仙人掌的茎和叶”“挤压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探究仙人掌储水的秘密”三个有层次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沙漠植物生存的本领(3)阅读——补充沙漠植物根的资料,深化学生对沙漠植物生存本领的认识,引导学生意识到“沙漠植物这种独特的形态特点是为适应沙漠环境而服务的”。初步感受“结构决定功能”。【学情析】学生对于沙漠的认识往往只限于资料,亲身体会沙漠环境的是少之又少。而对于沙漠中的植物的认识,学生也仅限于认识仙人掌、仙人球,对其他的沙漠植物知之甚少。鉴于此,可以安排学生课前搜集沙漠和沙漠植物的相关资料,给学生以初步认识,为后面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另外,在这里教师应和学生简单普及一下沙漠中的极度干旱地区是几乎没有植物生存的,大部分的沙漠植物只能生活在半沙漠地区。仙人掌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通过观察,基本能说出仙人掌的外形特征,但对其内部结构知道得不多,需要教师做好引导。本课安排的“探究仙人掌储水的秘密”这个实验既是模拟实验又是对比实验,对于刚接触科学不久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第页114页

苏教版小科学三年级册优质课教设计【教学标】科学知识:1.能举例说出沙漠中的植物。2.能概括地说出沙漠中植物的形态特征。3.初步了解沙漠植物的特征是为适应沙漠环境而服务的。科学探究:1.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仙人掌和芦荟通过减少水分蒸发和储水来适应沙漠环境的形态、结构特点。2.初步了解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变量;明确模拟实验所揭示的现象,并与实际事物建立联系。3.通过提取阅读资料中的信息,知道骆驼刺和梭梭草具有的适应环境的结构特点:发达的根系。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搜集有关沙漠和沙漠植物的其他信息。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与同学合作讨论设计有利于沙漠植物生存的其他方面的本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目前土地沙漠化已成为世界性难题,培育优良抗旱植被对于沙漠的绿化有划时代的意义。2.沙漠植物是人类社会的保护伞,要保护沙漠植物。【教学点】探究沙漠植物的生存本领。【教学点】在将观察、操作的结果与模拟实验的现象建立联系的过程中,发现仙人掌和芦荟通过减少水分蒸发和储水来适应沙漠环境的形态、结构特点。【教学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学生材料:仙人掌、芦荟、放大镜、小勺、塑料布、蜡纸、纸巾。【教学间】1课时【教学程设计】一、初认识沙漠中物的特。第页114页

苏教版小科学三年级册优质课教设计1.课堂导入。师:孩子们,这是什么地方?(沙漠)(幻灯片。看到沙漠,你想到了什么?【预设1生:黄沙满天。师:是的,沙漠中,一眼望去都是单调的黄色。【预设2生:我想到一首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云”。师: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宏伟壮观。【预设3生:骆驼能在沙漠中生存。

师:骆驼素有“沙漠之舟”的美称。【预设4生:沙漠中也有植物生存,如仙人掌等。师:是的,尽管这里绵绵黄沙与天际相接(幻灯3),但依然有植物生存(幻灯4),它们给原本沉寂的沙海注入了生命的活力今天让我们一起走沙漠中的植物幻灯片5。(板书课题:沙漠中的植物)2.认识沙漠中的植物。师: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生活在沙漠中呢?生:仙人掌、仙人球、芦荟、宝石花。师:不错的。看!这几种植物也是沙漠的主人——骆驼刺、梭梭草、沙棘。(幻灯片)3.观察沙漠中植物的特点。4.师:仔细观察这几种植物,说说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生:叶子都很小。师:这是为什么呢?生:减少蒸发。[设计图:学生对沙漠的识往往只限资料,身体会沙漠境的是之又少。而于沙漠植物的认识学生也限于认识仙掌、仙球,对其他沙漠植知之甚少。此呈现关沙漠和沙植物的片,给学生初步认。另外,引学生观骆驼刺、梭草、沙的叶子,学很容易能发现“这植物的子都很小”进而启学生思维“什么沙中的植物叶会如此呢?”为后研究仙掌的叶子做铺垫。二、观仙人掌1.寻找仙人掌的叶。师:是的。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有的沙漠植物会将叶子变小。甚至发生一些变异,像仙人掌的叶子。找找看,仙人掌的叶子在哪里?(幻灯片【预设1生:变成了刺。【预设2生:没有了。第页114页

苏教版小科学三年级册优质课教设计【预设1生:变得厚厚的。师:实际上呀,仙人掌的的叶退化成了刺。仙人掌为了能在沙漠中生存下去,把宽大的叶子退化成了浑身的刺,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同时,仙人掌身上的刺还有了不起的本领,能从空气中慢慢地吸收水分。因此,仙人掌的刺状叶子正是它适应生存环境的一种体现。2.观察仙人掌的茎和叶。师: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仙人掌的表面和刺。说说看你发现了什么?生:仙人掌表面比较平滑,有毛,叶刺很尖。[设计图:本环节导学生肉眼观察,出仙人的茎和叶。此基础进一步引导生利用大镜进行精观察,现了教学的次性。三、探沙漠植物的水本领1.实验一:挤压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1)确定实验方法。师:仙人掌的表面,有毛,有叶刺,茎的表面光滑,有蜡质层。它的内部特征又是什么样的呢?(幻灯片8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法进行探究呢?生:挤压。师:如果我们挤压它们会发生什么现象呢?生:里面的汁会溅出来。师:是不是这样的呢?需要我们亲自去验证。(2)要领解读。师:(幻灯片9)将大拇指扣在勺内,用勺子的背面按压仙人掌的茎。慢慢施加压力,直至将里面的包浆压出来。(3)学生实验并观察。师:(幻灯片)用同样的方法依次挤压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由同一个人操作,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可多次操作。(学生分组实验)师:(幻灯片11)说说看,你发现了什么?生:汁液很多;表皮没有破损;摸起来很厚。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生:仙人掌将水分储存在茎中;芦荟将水分储存在叶中;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的表皮都有一层蜡质层。第页114页

苏教版小科学三年级册优质课教设计师:是的,沙漠植物储水功能强大。不管沙漠植物把水分储存在什么地方,它的表面都包有一层厚厚的蜡质层。[设计图:学生通动手实,发现仙人和芦荟面包有厚厚蜡质层为下文研究质层的用打下基础]2.探究仙人掌储水的秘密。师:(幻灯片12)那这层厚厚的蜡质层有什么作用呢?生:保护水分不流失。师:是不是这样呢?需要用实验说话。之前,我们班的和同学针对这个问题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请他们来讲!生:(幻灯片)我们将三张一样的湿巾,一张平铺,模拟大叶片;一张卷起来,模拟退化了的叶刺;一张用蜡纸卷包起来,模拟包有蜡质层的仙人掌,都放在塑料布上。师:请回!这是他们一小时之前做的实验。哪位同学来感受一下它们现在的干湿程度?生:平铺的的纸快干了,卷起来的纸比较湿,用蜡纸卷包起来的纸完全是湿的。师:由此,我们发现沙漠植物表面的蜡质层有什么作用呢?生:减少水分流失。3.小结。师:仙人掌的茎可以储存大量的水分,而表面覆盖的蜡质层可以隔绝水分,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水分的流失,增强仙人掌的抗旱能力。[设计图:本实验取部分学先完成的式进行这样一方面约了课时间,另一面又给生一个直观感受——植蜡质层保护作用。四、了沙漠植物的水本领1.师:其实,沙漠里的植物不仅储水本领强,吸水本领更强。(幻灯片14请同学们自由阅读17页的阅读材料,说说骆驼刺和梭梭草的本领是什么?生:它们有发达的根系。2.师:这么发达的根系有什么作用呢?生:吸收地底深处的水分。3驼刺和梭梭草的根系发达以吸收地底深处的水分人掌的根系又有何本领呢?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了解一下。(幻灯片15)4.师:总之,沙漠中的植物之所以有如此发达的根系就是为了适应炎热干旱的沙漠环境。[设计图:先引导生阅读本再呈现视,这样一方面引导生进行读活动,锻第页114页

苏教版小科学三年级册优质课教设计了学生取文本信息能力;一方面避免早呈现频固化学生维,将频放在后面到一个充、拓展的用。]五、沙植物的共同征1.师:今天我们一起观察了仙人掌的茎和叶,探究了仙人掌、芦荟的储水功能,阅读了骆驼刺和梭梭草的吸水功能幻灯片同学们思考一下沙漠中的植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呢?生:储水功能强大;在叶子或茎的表面包有蜡质层,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根系发达。2.师:(幻灯片17)孩子们,沙漠植物正是具有了这样的结构,才能在干旱的沙漠中生存下去。它们是防止沙漠化,保护我们家园的绿色屏障。请大家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大家一起来保护沙漠植物。[设计图:以课堂结形式顾课堂所学以综合问题测评学的课堂习效果。]【板书计】6.

第页114页

苏教版小科学三年级册优质课教设计7水里的植物【教材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中的第三课《水里的植物》。本课从学生讨论池塘里生长的植物,其形态、生长位置的不同,到对水族箱里的植物提出自己的疑问。在学生的各种问题下,展开本课的教学。经历探究水葫芦漂浮的秘密、观察金鱼藻的特点、切开莲的叶柄和地下茎(莲藕)观察它们的特点这一系列探究过程,发现水里的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从淡水延伸到海水,通过扩展性阅读了解红树有哪些适应环境的本领。最后,将课堂带到课外,通过栽种碗莲活动,了解碗莲的特点。经过本课的学习落实课程标准中植物能够适应其所在的环境。举例说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学情析】三年级学生对植物有一定的认识,在学习了第一单元之后对植物充满了探究的兴趣。他们对水里的植物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水里的植物为什么有些可以浮在水面上,它们有什么在水中生活的特殊本领并不了解。【教学标】科学知识:1.能发现图片中植物的形态特征,识得一些在池塘中生活的水生植物。2.通过提取阅读资料中的信息知道红树适应海水环境的结构特点长有许多支持根和呼吸根。科学探究:第页114页

苏教版小科学三年级册优质课教设计9.结合讨论、观察、探究实验的结果,在分析现象中发现水葫芦、金鱼藻、莲适应水环境的结构特征。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水葫芦漂浮的秘密,观察金鱼藻的特点,观察莲的地下茎。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与同学合作讨论水里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形成热爱自然的感情,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教学点】了解一些水生植物的结构特征。【教学点】准确描述池塘水生植物的形态和生长位置。【教学备】教师材料:水族箱,课件,视频。学生材料:水葫芦、塑料水桶、金鱼藻、莲的地下茎(莲藕)、碗莲种子。【教学间】1课时【教学程设计】一、导新课1.谈话: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科学课堂,今天要带大家进入植物的世界,你们知道植物一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吗?生:土壤里、水里、沙漠里......图片:不同环境里的植物,沙漠、水里、土壤、高山上)10.谈话:是的,植物可以在不同环境里生存下来,(图片:荷花、水芙蓉、金鱼藻)那这些植物它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生:水里。3.那这节课就要来一起学习《7.里的植物》(板书课题)。[设计图:通过植世界引孩子们的兴,从植生长的环境水里的物层层渗透开本课课题。]二、初感知水里的物1(出示池塘图片)提问:池塘里生长着各种植物,它们的形态有什么不同?生长的位置有什么不同?第页114页

苏教版小科学三年级册优质课教设计2.学生讨论回答。生:有的生活在水面上、有的生活在水里、有的生活在岸边。追问:叶子的大小,茎的粗细、长短,花的形态等有什么不同。11.(呈现水族箱图片和实物)江老师今天,把我们的池塘里的植物请到了课堂里,就在我们的水族箱。提问:对水族箱里的植物,你有什么疑问?4.学生提出疑问:水葫芦是怎么漂在水面上的,水里的植物怎样获得空气呢?(让学生畅所欲言)5谈话同学们那接下来我们挑选了几种水里的植物一起来研究它们漂浮和在水里生存的秘密。[设计图:通过观,让学直观感知水的植物不一样的特。]三、探水里植物适环境的领(一)探究水葫芦漂浮的秘密1.谈话:水葫芦它为什么能够漂浮在水面上,它有什么特殊本领呢?你想怎么研究?学生交流:把它放到水里试试看,把它掰开来看一下。3.谈话:那我们一起来试试看,提出观察要求:请同学们把水葫芦压入水中松开手,仔细观察会发现什么。再掰一块水葫芦用手挤一下你又发现了什么?最后将水葫芦掰开,你看到了什么?4.实验注意事项:(1爱护植物,掰1~2片水葫芦研究。(2及时在记录单上记录你的发现。(3注意保持桌面整洁,有水用抹布擦干。3.学生实验。4.提问:你发现了水葫芦的什么秘密?5.小结:水葫芦体内有大量的气体,比较轻,容易漂浮在水面上。(二)观察金鱼藻的特点1.谈话:金鱼藻它有什么特殊本领呢?你想怎么研究?2.提出观察要求:请同学们用手摸摸金鱼藻,仔细观察金鱼藻的茎有什么不一样。观察结束后,把它放到水里,你又发现了什么?3.学生实验。4.提问:你发现了金鱼藻它有什么特殊本领呢?第页共页

苏教版小科学三年级册优质课教设计5.小结:金鱼藻能够漂浮,它的茎比较柔软,适合在水里生活。(三)观察莲的叶柄和地下茎1.谈话:刚才我们观察到的水里的植物,水葫芦它生活在水面上,金鱼藻生活在水底,有一种植物它有的部分在水里,有的部分可以伸出水面上,它是?生:荷花。2.谈话:莲的这一部分是它的叶柄,莲藕是它的茎。你猜猜看看它的茎可能是什么样子的。3.学生讨论。4.谈话:江老师已经帮你们把莲藕切好了,仔细观察莲的茎什么样的,把它画下来。试着画一画它的叶柄可能是什么样的。4.提问:你发现了莲的地下茎它有什么特点。它为什么要长成这样呢?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一下它的秘密。(播放视频:芦苇、莲的叶柄、茎)5.小结:它的叶柄很长可以帮助叶子伸出水面,它的叶柄和茎上都有小洞,可以帮助它储存空气。6.问:那水生植物能适应水中生长,它们的特殊本领在哪里呢?7.小结:水里的植物能适应水中的生长,是因为有的柔软,有的体内有孔洞,有的体内含有大量的气体,比较轻可以浮在水面上。[设计图:通过一列的观活动,让孩们在做学,更加直的了解水里植物生的秘密他们适应环的本领]四、红在海水中生的秘密1.谈话:前面,我们研究的淡水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接下来,我们来了解咸水植物的生存本领。仔细阅读以下材料,红树有什么特殊本领。2.放红树视频。[设计图:从淡水物延伸海水中生长植物,过红树的介,在这过程中渗透护红树情感。]五、总拓展1.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水里植物的秘密知道了水里的植物为了适应环境都有自己特殊的本领,有的体内有大量气体,比较轻、有的茎比较柔软,有的体内有孔洞,下课之后我们一起来种碗莲,在种碗莲的过程中一起来发现更多水里植物的秘密。[设计图:通过栽碗莲活,将课堂延到课外培养学生长观察的力。]【板书计】第页114页

苏教版小科学三年级册优质课教设计7

8石头上的植物【教材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中的第四课《石头上的植物》。本课从聚焦石头周边的环境条件,遵循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以指认和研究为核心依次展开四个部分的教学内容:首先引导学生交流观察一些植物的生长环境,从而聚焦了解一些长在石头周边的植物,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然后观察石头上的青苔,知道它是否具有根、茎、叶,知道青苔的表面能直接吸收水分和养分;其次通过阅读资料,知道卷柏的耐旱力极强;再者引导学生做实验,了解干燥程度不同的卷柏复苏需要的时间不等;最后进一步拓展研究,观察其他石头上的植物,了解它们特殊的生存本领。经过本课的学习落实课程标准中植物能够适应其所在的环境。举例说出生活在石头上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学情析】三年级学生对植物有一定的认识,在学习了第一单元之后对植物充满了探究的兴趣,同时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他们对沙漠和水里的植物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石头上的植物了解不多,他们长在石头的哪里,它们有什么在石头上生活的特殊本领并不了解。【教学标】科学知识:1.能认识一些在石头上生活的植物,并了解它们的特征。2.通过提取阅读资料中的信息,知道卷柏适应石头环境的生存本领:超强耐旱力。第页114页

苏教版小科学三年级册优质课教设计科学探究:1.能在观察图片的时候提取部位信息,发现一些植物生长在石头周边的什么环境里。2能将观察结果与卡片资料相结合在分析现象和信息的过程中发现青苔适应石面环境的结构特点。3通过提取阅读资料中的信息知道卷柏具有适应石缝环境的超常耐旱能力以及对它生存的意义。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石头上的植物,阅读青苔和卷柏等植物特点的资料,观察青苔的结构特点。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与同学合作探究石头上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3.形成热爱自然的感情,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能借助工具和查阅资料解决问题。2.能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制作)等科学方法认识事物。【教学点】了解石头上的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教学点】知道石头上植物的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及其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教学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学生材料:手持显微镜、青苔、干燥程度不同的卷柏、牙签、烧杯和清水,活动手册。【教学间】1课时【教学程设计】一、导新课1.谈话:同学们,植物一般生长在哪些环境?(土壤、沙漠、水里等——本单元前两课)大多数植物生长在土壤里,也有一些植物能生长在沙漠、水里以及寒冷的地方,那么石头上能长植物吗?2.课件示图,提问:这些植物长在哪里?(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石头表面、边缘、石缝)3.讲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认识石头上的植物。(板书课题:石头上的植物)。第页114页

苏教版小科学三年级册优质课教设计[设计图:引导学交流植的生长环境通过课展现几种植及其生环境景象,导学生观察图片的候提取位信息,发一些植生长在石头边的什环境里,从聚焦了一些长在石周边的物,激发学进一步究的兴趣。二、观研究青苔1.谈话:在这些石头上的植物中,大家平时见过吗?相对比较熟悉的是哪种植物?(课件呈现教材中三种植物,从左往右分别是南庭芥、青苔、虹如玉)2.提问:大家对青苔相对比较熟悉,青苔长什么样呢?谁能来说一说?3.谈话:青苔有没有根茎叶呢?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怎么观察?太小看不清楚怎么办?(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操作时要注意什么?4.课件示图,介绍实验方法、提出实验要求:⑴用两根牙签轻轻地从事先培植、选择好的苔藓丛中分离出几株个体;⑵操作时动作一定要准确、轻巧。⑶用手持显微镜观察一株青苔的样子,组内进行交流,会画的可以画下来。5.分组观察、交流、记录:青苔是否有根、茎、叶6.课件展示显微镜下青苔的图片,汇报交流:青苔是否有根、茎、叶7课件示图谈话这是其它植物的根茎叶青苔的根茎叶与它们相比较是否一样(青苔的“根”比较短小)它能满足植物吸水的需要吗?8.课件展示青苔的资料卡片,学生阅读,提取关键信息9.汇报交流:有什么发现?青苔通过什么来吸收水分的?(青苔有茎、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它的根是假根,起到固定植物的作用,不能吸收水分和养分。青苔通过表面那些细小的叶状结构直接吸收水分和养分。)10.提问:青苔需要通过茎和叶来吸收水分,你们能不能猜想一下,青苔的生长环境有什么特点?(潮湿)青苔需要通过茎和叶来吸收水分,这对青苔的生存有什么意义?(快速吸收水分)11.观看视频:一分钟了解苔藓12.小结:青苔为什么能生活在石头上这种环境?[设计图:通过手显微镜察青苔,能足学生好奇心和兴,在动观察过程中现生命神奇。通过察和阅资料,引导生直观知石头上的物有不样的特点。三、体卷柏的生理点1.出示干枯的卷柏图片,谈话:这是什么植物?它有什么特点?看起来怎么样?(干的、死第页114页

苏教版小科学三年级册优质课教设计的)它是活着的吗?如果把它种回土里或放到水中会怎样?2.讲述:这种植物叫卷柏,也是一种生活在石头上的植物。石头上的植物有各种各样适应环境的本领,其中,有些植物的耐旱本领十分惊人。请大家阅读有关卷柏的资料卡片,你能从中读取什么关键信息?卷柏为什么被称为“九死还魂草”?3有关卷柏的资料卡片交流什么发现?为什么人们把卷柏称九死还魂草4结柏有什么适应环境生存的特殊本领卷柏不同于青苔生理特征耐旱力超强5.观看视频:《卷柏-生命的力量》6.谈话:想不想了解一下让干燥的卷柏复苏过来?7.介绍实验方法:⑴把干燥不同的卷柏放到清水里,观察并记录它们复苏需要多长时间;⑵每隔一小时记录一次(拍照)。8.课件示图,分组活动:不同时间段拍摄的卷柏复苏情况照片,顺序打乱了,请你给复苏的卷柏排排序。课件示图(卷柏复苏前后对比图),小结:卷柏复苏的时间要根据干枯程度不同的情况,需要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复苏。9讨论交流卷柏的耐旱本领和仙人掌的耐旱本领有什么不同?卷柏的这种本领适应什么样的环境?卷柏的耐旱本领对它的生存有什么意义?(适应环境改变,增加生存机会。)10.小结[设计图:通过一列的观活动、体验动,让子们在已有知识基上做中学,同学合探究石头上物——柏,通过对试验直感受,提取读资料的信息,知卷柏具适应石缝环的超常旱能力以及它生存意义。]11.拓展:课后制作卷柏标本。⑴把几片新鲜的卷柏夹在书页里,让纸吸收水分,得到干燥程度不同的卷柏。⑵把干燥的卷柏固定在A4纸上,贴上标签(写上相关信息),塑封。四、了长在石头上他植物生存本领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石头上的青苔和卷柏这两种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么长在石头上的其它植物有哪些生存本领呢?2.讨论交流3.阅读资料4.小结:长在石头上的其它植物有哪些生存本领呢?第页114页

苏教版小科学三年级册优质课教设计[设计图:通过阅资料或看视频,引学生了其他石头上植物的存本领,拓学生的识面,了解多的植能够适应其在的环,以及适应境生存特殊本领。五、总拓展1.谈话: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2拓展寻找周围长在石头上的植物观察它们有哪些特殊的生存本领强调注意安全)[设计图:通过实观察和手制作,将堂延伸课外,进一培养学观察能力和手能力]【板书计】8.第页114页

苏教版小科学三年级册优质课教设计9.声音的产生【教材析】教材从生活入手,一步步揭示有关声音的科学。首先让学生感受声音,了解声音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其次让学生用保鲜袋制造声音,提出问题;接着引导学生猜测,实验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然后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最后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发声方式。教学时,学生在感受声音——制造声音——实验验证——解释现象——拓展感受的层层递进环节中,经历整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学情析】三年级学生对声音已有一定的了解,对声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如:说话的声音、上课铃声等,甚至有些学生在无意间的活动中能“制造”声音。但是,熟悉的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