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5讲辽宋夏金元的统治核心考点01北宋的统治1.(2022·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高二上期末·8)曲宴是古代帝王赐宴的一种,其特别之处就在于无事而宴,参加的人员主要是宗室成员、外国使臣以及近密臣僚。下表为北宋初期官员出席曲宴的部分记载。这反映了宋朝()时期太祖朝太宗朝曲宴记载建隆二年,“宴刺史、统军、军指挥使以上及诸道进奉使于广政殿”太平兴国九年,太宗“诏宰相、近臣赏花于后苑”乾德二年,“宴大将王全斌于崇德殿”雍熙二年,“诏辅臣、翰林、枢密直学士喜于后苑”开宝九年,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党进辞行前‘宴于长春股”淳化三年,太宗申近臣和馆阁学士登秘阁“观书”,“赐从臣及直馆阁官饮”A.边患问题得以解决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科举制度日益完善D.崇文抑武局面形成【答案】D【解析】据材料图表记载可知,太祖朝主要宴请的是武将,太宗朝主要宴请的是文臣,说明太宗朝文臣地位上升,崇文抑武局面形成,故选D项;据所学,宋朝终其一朝也没有解决边患问题,排除A项;材料只是北宋初期官员出席曲宴的部分记载,只能反映皇帝的政治倾向,无法说明中央集权问题,排除B项;材料是北宋初期官员出席曲宴的部分记载,没有涉及科举制度的发展,排除C项。2.(2022·河北省定州市高二上期末·1)熙宁元年(1068年)四月,王安石提出全面改革的想法;第二年,他在宋神宗支持下成为众望所归的改革领袖。熙宁八年(1075年),王安石却面临变法派内部分裂以及宋神宗态度动摇的情形。这一变化主要是缘于()A.宋代“重文轻武”的传统B.王安石用人不当C.改革触犯了地主的利益D.宋神宗性格软弱【答案】C【解析】据材料“他在宋神宗支持下成为众望所归的改革领袖。熙宁八年(1075年),王安石却面临变法派内部分裂以及宋神宗态度动摇的情形”,可知王安石变法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改革并未取得成功,其主要原因是触动了大地主的利益,故选C项;宋代重文轻武主要是重视文官,而王安石也属于文官,因此并不是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王安石用人不当是客观原因,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宋神宗性格软弱使改革失去了统治者的支持,属于直接原因,而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3.(2022·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高二下3月联考·5)如表是宋代的几则史料。据此可知,宋代()时间史料宋太祖时期有大臣上言:“近廷臣承诏各举所知,或有因行贿获荐者,请自今许近亲、奴婢、邻里告诉,加以重赏。”太祖批准实行宋仁宗时期宰相陈执中本家笞女奴迎儿致死,引起轩然大波,开封“道路沸腾”,陈执中被“罢免相位”宋神宗时期朝廷广开言路,微至于庶人皂隶,苟有可言,皆得上闻A.国家立法保护奴婢B.雇佣关系普遍确立C.奴婢获得平等地位D.底层民众地位提高【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宋代奴婢可以告发主人罪行、宰相陈执中本家笞女奴迎儿致死被“罢免相位”,“庶人皂隶”可以给皇帝上言,说明宋代底层民众地位提高,故选D项;材料强调底层民众地位提高,既未体现国家立法,也不是保护奴婢,排除A项;雇佣关系是指受雇人向雇用人提供劳务,雇用人支付相应报酬,形成权利义务关系,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平等”说法错误,排除C项。4.(2022·北京学业水平·6)下面“笔记卡片”记录的是中国古代某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据此可知,该王朝是()中央:枢密院掌军政,三司掌财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地方:文官任知州,增设通判;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A.秦朝B.唐朝C.宋朝D.明朝【答案】C【解析】略5.(2021·山西省太原市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13)宋代把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区分为“生番”和“熟番”,“生番”仅要求保持臣属关系,朝廷不干涉其内政;“熟番”则按部落为单位进行编组,要听从朝廷的节制,甚至要服兵役。这种做法()A.实现了边疆与内地统一B.继承了传统的羁縻政策C.消除了民族间隔阂分歧D.维持了边疆的长期安定【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不同的管理政策,分为“生番”和“熟番”分别对其进行间接管理和直接管理,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在秦汉时期就出现了专门梳理少数民族问题的羁縻政策,“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即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因此可知材料中的政策是羁縻政策在宋代的延续,故选B项;宋代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政权并列,并未实现统一,排除A项;“消除”了民族隔阂的说法不准确,只能说是有利于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排除C项;“长期安定”不能保证且不符合史实,宋代和周边少数民族经常爆发冲突,排除D项。1.(2022·山东省滨州市二模·4)唐后期至五代时,枢密使一职先是以宦官充任,曾一度左右宰相任免,插手皇帝废立,后多为武将,权倾将相。宋初,枢密使多以文臣出任,专掌军政,与宰相分权。宋初统治者此举意在()A.削弱宰相权力B.结束藩镇割据C.防止权臣乱政D.提高行政效率【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枢密使一职在唐后期至五代时权力非常大,“权倾将相”,到宋初,枢密使“多以文臣出任”,并且“专掌军政”,大大缩小了其权力范围,防止其专权乱政,加强了皇权,故选C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枢密使权力范围的缩小,与“宰相权力”无关,排除A项;藩镇割据涉及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枢密使属于中央权臣,与“地方”无关,排除B项;枢密使权力的缩小,使得其不能够“权倾将相”,“与宰相分权”,这与“行政效率”无关,排除D项。2.(2022·山东省济南市高三4月高考模拟·4)《宋史》等官方资料显示,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每户家庭的平均人口数都低的出奇。其中数字最高的是天圣元年(1023年),每户平均人口数是2.57;最低的是元丰三年(1080年),竟然只有1.42。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宋代()A.人口出生率偏低B.社会矛盾异常尖锐C.主要统计赋役人口D.对户籍管理的松弛【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宋朝时期,每户家庭的平均人口数最高是2.57,最低是1.42,都没有达到3个人,这不符合常理(一般而言,一个家庭至少应该有三人),这种情况只能按照以下角度来考虑:这个平均数不是家庭全部人口数,而是每个家庭中间承担赋役的人口数,故选C项;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政府并没有实行计划生育,并且一个家庭中至少应该有3个人,也就是说,人口出生率偏低并不能成为题干所述现象的“合理解释”,排除A项;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主要矛盾主要体现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而这与“家庭的平均人口数”没有关系,排除B项;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政府为征收赋税的需要,会不断加强对户籍的管理力度,对人身控制呈现出不断松弛态势,排除D项。3.(2022·辽宁省抚顺市普通高中高三3月模拟·4)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的目的,但变法的内容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打击了他们的特权,故遭到激烈反对,终至变法失败。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A.触及权贵利益忽略了政治之改革B.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未有效调整C.执行过程用人不当加重百姓负担D.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答案】A【解析】题干“但变法的内容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打击了他们的特权,故遭到激烈反对,终至变法失败”,可知王安石变法打击了权贵利益,而遭到权贵的反对而失败,故选A项;中央集权不是王安石变法要解决的弊端,排除B项;题干未提及用人及其带来的后果,排除C项;题干涉及了王安石变法与权贵利益的具体原因,未涉及到生产关系与生产力间关系的根本原因,排除D项。4.(2022·湖南省高三第二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5)“湖湘学派”创始人胡安国(1074—1138),评述秦灭梁之事日:“按《春秋》灭梁者,秦也。圣人不书‘秦灭’,而书‘梁亡’者,不能守在四邻而沟公宫,亡其自致也。今勤王大众不以击敌,而以治城池。金帛用物不以募战士,而以赂敌国。堂堂大宋,万里幅员,奚至陵藉如此其甚哉!”胡安国意在()A.痛斥秦灭梁的行径B.纠正历史记载错误C.唤起强国御敌意识D.巩固理学主导地位【答案】C【解析】材料大意是《春秋》中记载秦灭梁之事,不说是秦灭了梁,而是记载梁的灭亡,因其不能低于四周邻国而亡,又提到宋代,地域辽阔,金钱不用来修缮城池壮大军事而是去贿赂敌国,认为这会招致和梁一样被灭亡的结果,旨在唤起国家的御敌意识而不是委屈求和以图暂时的安稳,故选C项;对秦灭梁只是客观陈述,主要目的是警示宋代,排除A项;历史记载并没出错,胡安国只是想以史为鉴,排除B项;理学的相关内容和材料中的表述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项。5.(2022·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一次联考·26)宋代宰相杜范认为:“凡废置予夺,(君主)一切以宰执熟议其可否,而后见之施行,如有未当,给、舍得以缴驳,台、谏得以论奏。是以天下为天下,不以一己为天下,虽万世不易可也。”这反映了宋代()A.君主专制得到加强B.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宰相试图限制君权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答案】C【解析】据材料“凡废置予夺,(君主)一切以宰执熟议其可否,而后见之施行,如有未当,给、舍得以缴驳,台、谏得以论奏”可知,宰相杜范认为君主和大臣要共同商议国家大事,如有不当,还有台谏官员可以纠劾补救,说明宰相试图限制君权,故选C项;材料主体是宰相认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君主一人的天下,其目的是限制君主专制,A项君主专制加强的说法与材料主旨不一致,排除A项;宋朝时期通过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等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B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主体是宰相杜范反对君主一人治理天下,认为应该君主、宰相等大臣共治天下,其目的是为了政府更好的运行,D项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紧张,一般表现为宰相对皇权的侵蚀或君主为加强君权,削弱相权,很显然与材料的主旨不符,且根据所学可知,宋代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君主专制,削弱了相权,故相权与君权关系紧张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6.(2022·山东济南三模·3)表2是宋代前期从太祖朝到仁宗朝用相人数及其平均任职年限统计。这反映了当时()表2时间用相人数平均任职年限太祖朝62.8太宗朝92.3真宗朝122.1仁宗朝231.95A.相权逐渐削弱B.政治局势动荡不安C.丞相干预朝政D.选官制度日趋完善【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知,从太祖朝到仁宗朝用相人数逐渐增多,且任职年限逐渐缩短,这种频繁更换宰相、增加宰相数量的做法反映了相权逐渐削弱,故选A项;通过宰相数量的变化不能说明宋朝的政治局势,排除B项;丞相数量增多说明相权逐渐被削弱,因此干预朝政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仅体现了丞相数量的变化,未说明这个时期如何选拔官员,排除D项。7.(2022·天津市滨海新区5月模拟·3)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给辽送岁币;宋夏关系,宋向夏称臣,每年送给西夏岁赐,宋金关系,每年给金送岁贡,对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宋政府的妥协是政治屈辱B.解决了宋政府的统治危机C.造成宋政府财政濒于崩溃D.有助缓解宋代的边防压力【答案】D【解析】宋代采取钱财换和平的方法处理边防问题,就经济上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北宋的经济负担,对国家的声誉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就整体上来说,用和平的手段处理边防问题有助于减轻边防危机,有助于缓解宋代的边防压力,故选D项;妥协是宋代根据现实情况自己作出的选择,不算政治屈辱,排除A项;“解决了”的说法夸大了钱财换和平的作用,排除B项;财政压力肯定存在,但是财政崩溃说法夸大了其产生的影响,且材料描述的内容并未涉及财政崩溃,排除C项。8.(2022·北京市昌平区二模·3)牒是古代的一种公文。下图为出土于浙江武义县南宋徐渭礼墓的公文示意图。这反映出()①行政文书由多名长官共同签署②行政文书是由尚书省负责下发③参知政事是枢密院的最高长官④皇帝的权力受到了极大地削弱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签署的内容可知有参知政事、枢密院、右丞相,说明由多位长官共同签署,故①正确;据材料“尚书省牒”,可知由尚书省负责下发,故②正确;枢密院最高长官是枢密使,故③错误;宋代设置“二府三司”,君主权力加强,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9.(2022·北京市房山区二模·4)读下图,在①②③④处填写对应的内容,正确的是()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A.道—府州军监—郡守—转运司B.路—府州军监—转运司—通判C.路—参知政事—郡守—节度使D.省—参知政事—节度使—巡抚【答案】B【解析】宋朝地方行政机构是路、州(府、军、监)、县三级制,①为路,②为府州军监;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③为转运司;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④为通判,故选B项;道是唐朝的一级行政实体,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宋代在中书门下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相权,与地方无关,排除C项;省是元明清地方行政机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10.(2022·山东省菏泽市二模·3)有学者认为,北宋中期,地主阶级内部剧烈分化,为变法造成了一些条件,但始终没有产生过一股足以不断推动变法前进的强大力量,王安石变法中各股地主政治势力都是朝后退步。这意在说明,当时()A.经济的发展导致地主阶级的分化B.过度中央集权的弊端日益显现C.王安石变法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D.统治阶级缺乏政治自救的能力【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内容中“始终没有产生过一股足以不断推动变法前进的强大力量”、“王安石变法中各股地主政治势力都是朝后退步”,可以看出该学者认为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是历史的必然,这说明宋朝的统治阶级缺乏政治自救能力,故选D项;在题干内容中虽然述及了“北宋中期,地主阶级内部剧烈分化,为变法造成了一些条件。”但是题干内容的着重点在于“但是”后面的内容,并且在题干内容中也没有分析“地主阶级内部剧烈分化”的原因,排除A项;在题干内容中仅是述及“地主阶级内部”的问题,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并且题干内容中着重分析的是其失败的原因,排除C项。核心考点02偏安的南宋1.(2021·天津滨海新区高一第一学期期末·9)岳飞《满江红》词有一句“靖康耻,犹未雪”,其中的“靖康”本是()A.地名B.人名C.年号D.谥号【答案】C【解析】1127年,北宋被金朝攻灭,两位皇帝徽宗、钦宗被俘,史称“靖康之变”,“靖康”是宋钦宗的年号,故选C项;“靖康”是宋钦宗的年号,不是地名,排除A项;“靖康”是宋钦宗的年号,不是人名,排除B项;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排除D项。2.(2021·福建龙岩高一第一学期期末·14)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11世纪中期多民族政权并存局面的是()【答案】D【解析】11世纪中期是我国的北宋时期,当时与北宋政权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西北的西夏和东北的辽,故选D项;西夏和辽位于北宋政权的北面,而不是南面,排除A项;作为当时并立的政权,北宋面积要大于辽和西夏,而且辽和西夏分别位于北宋的东北和西北方向,排除B项;北宋政权的西北方向是西夏,而不是辽,东北方向是辽,而不是西夏,排除C项。3.(2020·统编版历史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段检测三·9)诗人张以宁路过辛弃疾墓时赋诗云:“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原无北伐心。”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岳飞抗金,收复开封B.庆历新政,触犯既得利益C.绍兴和议,宋廷偏安江南D.北宋灭亡,蒙古统一【答案】C【解析】略4.(2020·浙江台州五校联盟高一第一学期期中·15)据考证,杭州小笼包源自古代开封灌汤包,而西湖醋鱼与历史更悠久的开封糖醋鱼的做法几近相同。这一现象的发生很可能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A.赤壁之战B.澶渊之盟C.宋夏和议D.靖康之变【答案】D【解析】“杭州小笼包源自古代开封灌汤包”是因为北宋灭亡后,南宋偏安杭州,北宋都城的生活习惯也传入了杭州,所以与北宋灭亡有关,故选D项;“赤壁之战”发生在三国时期,是三分天下的事件,与这个两个地点无关,排除A项;“澶渊之盟”宋辽之间的和议,与南方的杭州没有关联,排除B项;“宋夏和议”是宋夏之间的和议,与南方的杭州没有关联,排除C项。5.(2020·广东顺德高一第一学期期中·25)南宋时,人们题诗讽刺好养鹑鸽的赵构:“鹑鸽飞腾绕帝都,暮收朝放费功夫。何如养个南来雁,沙漠能传二帝书。”下列事件与这首诗相关联的是()A.“靖康之变”B.“宋夏和议”C.“辽宋和议”D.“绍兴和议”【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诗歌讽刺了赵构不理国事、偏安享乐的态度,“沙漠能传二帝书”意指养雁能带回在“靖康之变”中被金人囚禁的徽、钦二帝的音讯,故选A项;宋夏和议是北宋与西夏签订的协议,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辽宋和议是北宋与辽签订的协议,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绍兴和议是南宋与金签订的协议,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2022·山东省枣庄市三模·16)(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神化岳飞还是神话岳飞?公元1140年,金朝以金兀术为统帅,兵分四路大举进犯。岳飞奉命坐镇郾城,指挥抗金。因《金史》和《宋史》对这场持续三个月的大战记述不同,岳飞的战绩也饱受争议。以下材料均是关于这场大战的记载。材料一出处史料《宋史·岳飞传》飞时出视战地,望见黄尘蔽天,自以四十骑突战,败之。郾城再捷。飞进军朱仙镇,距汴京四十五里,与兀术对垒而阵,遣骁将以背嵬骑五百奋击,大破之,兀术遁还汴京。《宋史·杨再兴传》飞败金人于郾城,兀术怒,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及韩常兵逼之。飞遣子云当敌,鏖战数十合,敌不支。再兴以单骑入其军,擒兀术不获,手杀数百人而还。材料二出处史料《金史·宗弼列传》(兀术)自率取亳州及顺昌府、嵩、汝等州,相次皆下,时暑,还军于汴。岳飞等军皆退去。河南平。《金史·熙宗本纪》秋七月癸卯朔,日有食之。乙卯,宗弼遣使奏河南、陕西捷。注:《宋史》《金史》均为元朝修撰。《金史》的史料,多源于金朝官修的实录,编者以金国遗民为主。《宋史》多源于原宋代国史、实录、岳飞后人编撰的《鄂国金佗稡编》及续编等,编者以南宋遗民为主。材料三敕岳飞:自羯胡入寇,今十五年,我师临阵,何啻百战,曾未闻远以孤军,当兹巨孽,抗犬羊并集之众……如今日之用命者也。盖卿忠义贯于神明……鏖斗屡合,丑类败奔……载想忠勤,弥深嘉叹。降关子钱二十万贯,犒赏战士。故兹奖谕。——宋高宗《奖谕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宣抚使岳飞郾城胜捷犒赏诏》材料四金章宗在诱降南宋将领吴曦的书信中写到:“且卿自视翼赞(辅佐)之功孰与岳飞?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一旦见忌,遂被叁夷之诛,可不畏哉。”——《金史·完颜纲传》材料五金天眷三年(1140年)宗弼再取河南地,《金史》本纪但书:五月河南平,六月陕西平。《宗弼传》亦不书战败之事。然岳飞有郾城、朱仙镇之捷,韩世忠有淮阳之捷等,《金史》皆不书。或疑《宋史》各传特自为夸大之词而非实事,然《金史·宗弼传》谓是时宋将岳飞、韩世忠等分据河南州郡,复出兵涉河东,驻岚、石、保德之境,以相牵制;又《金史·阿鲁补传》谓宋将岳飞、刘光世等果乘间袭取许、颖、陈三州,旁郡皆响应,则《宋史·岳飞传》所云克复京西州郡、累战皆捷者,必非虚语。——摘编自清·赵翼《二十二史札记》之《宋金用兵需参观二史》(1)对于这场战争的胜负,为何材料一、二会有不同的记载?(2分)(2)材料三、材料四对于主题的研究有何价值?(4分)(3)依据赵翼的考证可能得出何种结论,试说明理由。(6分)(4)综合上述材料,历史研究选择史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分)【答案】(15分)(1)史料来源不同,著史者的立场不同。(2分)(2)高宗对岳飞的犒赏诏,记载了对岳飞郾城大捷的高度赞赏,可直接证明岳飞的战绩;金章宗的书信中对岳飞“战功暴于南北”的评价,则以来自敌方阵营的高度评价侧面验证了岳飞的卓著战功,二者相互印证、支撑。(4分)(3)《金史》本纪对宗弼取胜一事轻描淡写,只字不提金军与岳家军三个月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要战役,可能是对其败绩的隐瞒;其《宗弼传》《阿鲁补传》关于岳飞和韩世忠占据州郡要害地区、岳飞袭取三州之后得到其他地区响应等细节记载能够侧面佐证岳飞大捷。故而得出结论:宋金对战中,岳飞屡次取得大捷,战功卓著,创造神话。(6分)(4)选择史料要有典型性、代表性;注重史料的多元性;史料之间相互参证等。(3分)【解析】(1)据材料二“《金史》的史料……编者以南宋遗民为主”结合所学得出史料来源不同,著史者的立场不同。(2)据材料三“宋高宗《奖谕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宣抚使岳飞郾城胜捷犒赏诏》”得出高宗对岳飞的犒赏诏,记载了对岳飞郾城大捷的高度赞赏,可直接证明岳飞的战绩;据材料四“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得出金章宗的书信中对岳飞“战功暴于南北”的评价,则以来自敌方阵营的高度评价侧面验证了岳飞的卓著战功,二者相互印证、支撑。(3)据材料五“金天眷三年(1140年)宗弼再取河南地,《金史》本纪但书:五月河南平,六月陕西平”结合所学得出《金史》本纪对宗弼取胜一事轻描淡写,只字不提金军与岳家军三个月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要战役,可能是对其败绩的隐瞒;据材料五“然《金史·宗弼传》……《金史·阿鲁补传》谓宋将岳飞、刘光世等果乘间袭取许、颖、陈三州……必非虚语”结合所学得出其《宗弼传》《阿鲁补传》关于岳飞和韩世忠占据州郡要害地区、岳飞袭取三州之后得到其他地区响应等细节记载能够侧面佐证岳飞大捷。故而得出结论:宋金对战中,岳飞屡次取得大捷,战功卓著,创造神话。(4)据材料二“《金史》的史料……编者以南宋遗民为主”结合所学得出选择史料要有典型性、代表性;注重史料的多元性;据材料三“宋高宗《奖谕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宣抚使岳飞郾城胜捷犒赏诏》”材料四“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结合所学得出史料之间相互参证等。核心考点03辽、西夏和金1.(2021.7·云南学业水平·4)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后改为辽,实行南北面官制度。南面官负责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这反映出辽朝的()A.民族歧视政策B.兵农合一政策C.重农抑商政策D.因俗而治政策【答案】D【解析】略2.(2022·北京学业水平·7)金朝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这套管理系统被称为()A.三省六部制B.南、北面官C.猛安谋克D.行省制度【答案】C【解析】略3.(2021·海南学业水平·6)这是一个在草的世界中导入禾的系统的创举。北面官负责管理草原游牧地区的部落事务,而南面官主要仿制唐朝制度设立,负责处理定居人口特别是汉族人的事务。这一创举出现于()A.宋B.辽C.元D.明【答案】B【解析】略4.(2021·北京市延庆区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13)《金史》写道:“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亦可谓有志于治者矣。”这表明金章宗()A.延续了金世宗的功业B.建立了猛安谋克制度C.实行了南北面官制度D.造就了“大定之治”【答案】A【解析】据材料“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可知金章宗延续了金世宗的功业,故选A项;猛安谋克制度早在金朝建立初就已然存在,“建立”一词有误,排除B项;辽国实行南北面官制度,排除C项;金世宗造就“大定之治”,排除D项。5.(2022·辽宁沈阳三模·4)据统计,金代六部尚书共227人,女真族97人、汉族108人、契丹族13人、渤海族9人。据此可知,金代政权()A.中央始终为三省六部制B.北方汉族占据主导地位C.促进了北方民族的交融D.实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答案】C【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金代六部尚书除了本民族的女真人,还有汉族、契丹族、渤海族的尚书,可知金代统治者注意任用各民族的人才,推动民族交融,故选C项;“始终”不合史实,海陵王完颜亮改革后,中央为一省六部制,排除A项;“占据主导地位”不合史实,金代政权占主导的还是女真族,排除B项;“实现了”不合史实,虽然金代主张各民族平等,但实际上汉族遭到金代统治者的防范和猜忌,排除D项。1.(2022·山东省青岛市一模·4)《辽史》记载,“方夏,长养、鸟兽孳育之时,不得纵火于郊”。该思想()A.有利于生物资源的保护B.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C.推动了北方农业的发展D.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答案】A【解析】题干内容中“方夏,长养、鸟兽孳育之时,不得纵火于郊。”的意思是说夏天是各种动植物生长繁衍的季节,不能够在郊外“纵火”,这种做法有利于保护各种动植物资源,故选A项;少数民族封建化指处于封建社会以前落后状态的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向封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过渡,而在题干内容中述及的却是有关“生物保护”的内容,这与“少数民族封建化”无关,排除B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有关动植物保护的相关内容,与“农业发展”无关,排除C项;题干内容中的“郊”是指城市周围的地区,而不是“边疆地区”,排除D项。2.(2022·山东省潍坊市高三4月高考模拟·3)神册六年(921年),耶律阿保机对大臣道;”凡国家庶务,钜细各殊,若宪度不明,则何以为治?群下亦何由知禁”,于是命大臣”定治契丹及诸夷之法,汉人则断以《律令》”。这一举措()A.打破了农耕和游牧文明的隔阂B.基于辽境内政治经济不平衡C.反映了儒家成为治国指导思想D.旨在完善辽朝法律制度建设【答案】B【解析】据材料“定治契丹及诸夷之法,汉人则断以《律令》”可知,契丹建国后,既有从事畜牧业的游牧民族,也有从事农耕业的汉人和渤海人,辽朝统治者在考虑自身情况和借鉴中原汉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地缘关系的因俗而治的双轨制,用不同的法律去治理,故选B项;蕃汉分治说明农耕和游牧文明的隔阂仍然存在,排除A项;儒家成为治国指导思想与“定治契丹及诸夷之法”不符,排除C项;这一举措根本目的是巩固辽朝统治,而不是完善辽朝法律制度建设,排除D项。3.(2019·上海黄埔区高三第一学期期终调研考试·4)历史上西夏政权,位于下图中的()A.A处B.B处C.C处D.D处【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历史上的西夏政权位于关中地区,北边有辽,南边有北宋,故选C项;A处为宋政权,排除A项;B处为辽政权,排除B项;D处为吐蕃,排除D项。4.(2022·安徽“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7)辽朝职官设置分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辽朝此举()A.意在推行民族歧视政策B.减轻了北宋政权的边境压力C.导致民族关系日趋紧张D.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智慧【答案】D【解析】据材料“南面官负责……北面官负责……”可知,辽朝对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统治措施,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智慧,故选D项;此举体现了温和的民族政策,而非民族歧视,排除A项;辽朝此举有利于笼络民心,巩固自身政权和发展,加重了北宋政权的边境压力而非减轻,排除B项;此举有利于缓和民族关系,而非日趋紧张,排除C项。5.(2022·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期末练习·4)下表是关于西夏铸币的部分信息。从中可以看出()名称年号年代文字和书体人庆宝钱人庆1144—1148西夏文天盛元宝天盛1149—1169汉文(楷书)乾祐元宝乾祐1170—1193汉文(楷书、篆书、隶书)乾祐宝钱乾祐1170—1193西夏文①是契丹族历史发展的反映②保存了西夏的民族文化③排斥宋朝钱币的流通使用④是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D【解析】根据图表信息可知,西夏属于党项民族开创的王朝,与契丹族无关,故①错误;在西夏铸币中出现了西夏文撰写的年号,体现了党项的文化的民族特色,故②正确;宋夏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政治、经济贸易往来,西夏很难完全排斥宋朝钱币的流通,故③错误;西夏铸币中的年号大多都是仿照汉族字体和年号,体现了汉族与党项族之间的文化交融,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6.(2022·山东济宁三模·4)1042年,辽兴宗在给宋仁宗的信中写道:“封圻(疆土)殊两国之名,方册(典籍)纪一家之美。”第二年,他又写道:“两朝事同一家。”其意在表达辽和宋()A.政治上亲如一家B.经济上有互补性C.文化上有认同感D.关系上相互依赖【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两国”、“一家”都旨在表现辽这个少数民族政权和宋史具备一致性的,即民族虽有差异,但文化系统是一体的,都是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圈,因此材料中辽兴宗强调的是辽和宋之间在文化上的认同感是一致的,故选C项;辽宋作为并列的政权,始终存在纷争和差异,政治上亲如一家用来形容两个政权的关系不够准确,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表现任何和经济类型相关的内容,排除B项;宋辽之间不是相互依赖,是在综合考虑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两个政权之间的相互妥协,排除D项。7.(2022·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考模拟·5)辽政权在其统治区域内,契丹以及其他草原民族居住地实行部族制,设节度使管理。汉人和渤海人居住地设置州县。这是因为()A.草原民族居住地区不适合设立州县B.吸取了唐代设立节度使的经验教训C.因俗而治更有利于维护辽的统治D.辽政权统治下民族问题较为严重【答案】C【解析】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辽在草原民族居住地区设立了节度使,排除B。D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民族采用不同的治理方式,使得各民族分布的地区都能获得发展和更好的治理,这有利于维护其统治,故选C。8.(2021·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8)我国古代某一少数民族政权实行“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制度。这一政权是()A.辽B.西夏C.金D.元【答案】A【解析】据材料“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可知,这是辽朝的南北面官制,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故选A项;材料是辽朝的南北面官制,而不是西夏、金、元,排除B、C、D项。9.(2022·广东省2022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4)金世宗(1123—1189年)视《贞观政要》为治国的镜鉴。其在位时期,金国出现繁荣鼎盛景象,因其年号为“大定”,史称“大定之治”。这说明()A.虚怀纳谏是国家治理的根本B.民族交融推动社会进步C.儒家思想利于缓和社会矛盾D.仁政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答案】B【解析】材料中金世宗对唐朝《贞观政要》的借鉴,是少数民族政权向汉族学习先进的治国方法的体现,促进了民族交融,且据材料“出现繁荣鼎盛景象”可知,这种交融推动了少数民族社会的进步,故选B项;国家治理的根本是完善国家制度,虚怀纳谏只是国家治理的一种方式,不可能成为根本,排除A项;《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所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总结了唐太宗时代的政治得失,并非单纯宣传儒家思想,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从不同的角度看,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不一样的,不能单纯说仁政就是其核心,且儒家思想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项。核心考点04元朝的统治1.(2020.1·内蒙古学业水平·7)魏源在《圣武记》中论及元代省域时写到:“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材料说明元朝划分行省的目的是()A.固守天险B.加强管控C.民族融合D.保护资源【答案】B【解析】略2.(2021.1·内蒙古学业水平·4)元代设置的管理全国佛教僧徒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的中央官署是()A.驻藏大臣B.行中书省C.宣政院D.安西都护府【答案】C【解析】略3.(2021·湖南学业水平·4)为了巩固统一,元朝开创的新制度是()A.南、北面官制B.猛安谋克制C.行省制D.“四等人制”【答案】C【解析】略4.(2022·北京学业水平·12)下表是中国古代对边疆某一地区进行管理的措施。据此可知,这一地区是()时期措施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元朝设北庭都元帅府清朝设立伊犁将军A.西藏B.台湾C.云南D.新疆【答案】D【解析】略5.(2021·湖南省百所名校大联考高二上期中·9)《马可·波罗行纪》记载:“(蒙古)每个驿站都有一个高大、美观的宅院,使臣便居住在这里这种宅院的房间里陈设着华丽的卧榻,上面铺着丝绸质地的被褥,使臣需要的所有的东西都已经预备齐了。即便是一个国王到了这里,看见这样的住宿环境也会觉得很舒适、满意。”该记载体现出蒙古驿站的重要功能是()A.军事驻防B.基层治理C.中外交流D.皇帝行宫【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使臣需要的所有的东西都已经预备齐了”,可知蒙古驿站的重要功能是提供驻外使臣的使用,体现了中外交流的客观需要,故选C项;军队驻防的主体是士兵,而非使臣,排除A项;基层治理的主体是基层群众,而非使臣,排除B项;皇帝行宫的主体是皇帝和贵族,而非使臣,排除D项。1.(2022·山东济南三模·4)汉唐王朝对内陆边疆地区往往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很不稳定。元朝则以宣慰使、安抚使、千户等官职封予各少数民族首领,其职类、承袭、贡赋和征发等遂形成一定制度。元朝这一举措()A.扩大了地方官员的职权范围B.通过恢复分封制度以巩固统治C.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D.实现对少数民族地区直接管理【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册封和朝贡无法实现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控制,而元朝时期对边疆少数民族首领授予官职,并形成一定制度,有效加强了对边疆管理,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故选C项;元朝的措施是针对边疆少数民族,而非内陆地方官员,排除A项;元朝对少数民族首领授予官职,故恢复分封制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元朝依然是依靠少数民族首领管理边疆地区,而非直接管理,排除D项。2.(2022·重庆市一模(主城区)·5)元至正五年(1345),由中书右丞相脱脱担任都总裁的《辽史》《宋史》《金史》三部史书纂修成书。在三史的修订中,摆脱了正统之争,采取平等对待三朝的原则。汉、蒙古、畏兀儿等多个民族的学者参与了编修。元朝史书编修()A.创新了编写体例B.消除了民族分歧C.稳定了社会秩序D.助力了国家治理【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采取平等对待三朝的原则”可知,元朝史书的编修讲究客观理性的编撰原则,不带有政治方面的偏见,对元朝的国家治理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故选D项;材料中没有表明史书的体系,因此不能判断其体例是否具有创新性,排除A项;消除民族分歧的说法不准确,民族分歧始终存在,只能是逐步减少,但是消除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史书的编写和社会秩序之间没有直接联系,不能产生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排除C项。3.(2022·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一模·4)元代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大都依次为路、府、州、县,但边疆行省则有所不同。图2为云南行省管理层级结构示意图。该图表明元朝的行省制度()图2A.完善了少数民族地区郡县设置B.具有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特点C.扩大了地方行省的民政事务权D.运用犬牙相入原则以节制边疆【答案】B【解析】据材料“元代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大都依次为路、府、州、县,但边疆行省则有所不同”可知,元代对地方实行多重轨管理,在边疆设宣慰司,由当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体现了因俗而治、因地制宜的特点,故选B项;图表仅体现了云南地区的地方设置,未体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设置,排除A项;图表体现了云南行省的设置,不符合全部的行省设置,C项以偏概全,排除C项;元朝行省的设置体现了犬牙交错的原则,并不是只对边疆地区,排除D项。4.(2022·高三一轮复习联考(辽宁卷)·7)元朝中央设置御史台。御史台又在地方上建立了两个行台机构,即监临东南诸省的江南诸道行御史台和西南地区的陕西诸道行御史台。北部和中原地区不另置行台。在路以上设置肃政廉访司,定期检查各种案件账目,监督纠劾各级官吏。这可以用来说明元代()A.地方官员职权削弱B.御史台行政权力的加强C.监察体系系统严密D.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制衡【答案】C【解析】据材料“中央设置......”“又在地方上......”“在路以上设置......”可知,元朝在中央和地方都设有监察机构且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建立起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严密的监察体系,故选C项;A项是通过地方官员的职责权限体现的,材料信息与之无关,排除A项;御史台是中央行政监察机关,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并不掌握行政权力,故不存在行政权力的加强一说,排除B项;中国封建社会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制度,不存在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制衡机制,排除D项。5.(2022·湖南省高三11月联考·5)据元朝中期吏部统计:朝官共2089员,蒙古、色目有938员,汉人、南人1151员;京官共506员,蒙古、色目有155员,汉人、南人351员;外任官共19925员,蒙古、色目有5689员,汉人、南人14236员。这说明()A.元朝政权的性质是蒙古政权B.汉族官僚逐渐控制元朗政权C.元朝冗官冗费问题日益严重D.元朝注意发挥汉族官员作用【答案】D【解析】"朝官共2089员,蒙古、色目有938员,汉人、南人1151员;京官共506员,蒙古、色目有155员,汉人、南人351员;外任官共19925员,蒙古、色目有5689员,汉人、南人14236员"可见在元朝的官僚体系中,汉族官员在各个层次仍占有相当的比例,在地方管理中占有多数,可见元朝仍然重视汉族官僚的使用,故选D项;“朝官共2089员,蒙古、色目有938员,汉人、南人1151员”可以看出官员汉族官僚占有很大的比重,无法判断元朝政权的民族属性,排除A项;“汉人、南人1151员”虽然总数占多数,但无法证明其全部是汉族官僚,因为其“汉人”并不属于完全的汉族,其实质是原北方的少数民族,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元朝时期“朝官”“外任官”的总官僚数,没有以前的官员数字对比,无法反应其官员是否冗余,排除C项。6.(2022·河南省新乡市高三模拟考试·26)唐朝御史台的地位不能与“三省”并立,御史大夫的品秩仅为正三品,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 Unit 22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ection Ⅶ Writing-报告(教师用书)教学实录 北师大版选修8
- 人工智能训练师(高级)职业技能鉴定参考题(附答案)
- 2025年度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护理技能赛项-高职组考试题库-含答案
- 预防艾滋病活动总结
- 图书馆工作总结
- 2025技术合作项目合同书(模板)
- 写字楼物业管理服务合同范本
- 不锈钢电梯门套制作安装合同范本
- 2025照明设备采购合同范本样本
- 医学资料 医院护理交接班制度培训-2 学习课件
- 2025年医保政策法规考试题库及答案试卷(宣传解读)
- 山东省日照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2
- 基于社区的慢性病预防策略研究
- 2025家庭教育指导师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设计院招聘高校毕业生2人历年自考难、易点模拟试卷(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高中化学 硝酸-课件 学习资料
- 动态成本控制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 2025安徽国控投资有限公司社会招聘1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课件 欢乐购物街 活动3 小讲堂
- 饲料酶制剂效果评估-洞察分析
- 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率品管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