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语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语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语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语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借助古诗注释、查找资料、查字典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3、学习“由文章内容想开去”的方法,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4、通过联系、引用、拓展等方法感受古诗中蕴含的人间真情,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5、简单了解古诗平仄规律,并能初步运用平仄规律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学习重难点】学习“由文章内容想开去”的方法,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学习准备】1、学案2、课件【学习过程】一、解诗题,明背景【设计意图】通过老师巧妙板书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古诗题朗读的停顿规律,并通过理解题目中“元二”“使”“安西”等词语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1、板书课题,思考老师这样写课题的用意。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先请大家看我写这首诗的题目,一边看,一边听,一边思考,我为什么要这样写?我先写一个字(送),接下来写两个字(元二),然后写一个字(使),最后写两个字(安西)。这首诗的作者是——王维。宋苏轼曾经这样评论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到底王维的诗中有些什么画,画中又蕴含着怎样的诗?师:还记得刚才老师提的问题吗,刚才我为什么要这样写题目?全班交流。预设:生1:停顿。生2:解释课题,2、指导多音字读音:朝、舍、更、尽。师: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这首诗。诗中有几个多音字他读得很准确,我们一起来找找:朝雨,为什么读朝呢?它另外的读音是朝,谁来给朝组个词?客舍,也就是旅店,它另外的读音是舍,给舍组一个词。更尽,(更加,三更半夜,尽管,尽量)3、出示诗中代表地点的词语:渭城阳关安西师:谁来读读?这三个词有什么特点?(地点)下面就让我们联系这些地点来看一看元二出使安西的路线图。(出示地图,利用白板演示路线)王维和元二是多年的好友,有一天,元二接受皇帝的使命出使安西,今新疆库车附近。作为好朋友的王维特地赶到渭城给元二送行,在旅店,两人喝酒话别,分别后,王维有感而发,写下了此诗。所以这首诗也叫《渭城曲》。同学们,唐人相送,送到渭城就不能再往西送了,因为渭城以西的路太难走了。元二第二天早上就独自启程了,他走到了阳关,这个阳关一直是两族必争之地,到了汉朝时见了这个关对外族进行抵御,所以出了阳关就是离开了咱们汉族人居住的地方了,也就是离开了故土,所以作者说西出——生:阳关无故人。再往西走啊走啊,最后到达了安西。二、读诗句,解诗意【设计意图】在初读古诗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诗意。诗缘情而发,所以学习古诗,首先让学生理解重点词,明白古诗的意思,这样可以为后面悟诗情奠定基础,也是学习古诗的重要方法。1、初步朗读古诗。师:这样一首送别的诗咱们又该怎样读呢?预设:3位学生读,声音洪亮,带着感受在读。师:全班一起像刚才这位同学一样来读一读。看来,咱们都是这样来读诗的。(板书:读诗句)2、小组交流诗意。师:古诗我们会读了,如果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就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感情,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来交流一下这首诗的意思。(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个别说。师:我们先来看看前两句诗,你想重点解释哪个词?谁还有补充?想不出来老师补充——生解释前两句诗的意思——谁能再来试着说一说前两句诗的意思?后两句同上。——同桌两个互相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3、再读古诗,交流理解诗意的方法。师:同学们对诗意的解释很准确,平时,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了解诗句的意思?预设:联系注释、查字典、请教老师、联系资料小结:同学们,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运用这些方法就可以帮我们更好的理解是诗文的意思。(板书:解诗意)理解了诗意,我们再来读的时候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谁能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读。三、入诗境,悟诗情【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去解读和领悟王维的内心,这既是一种语言想象训练,又是对朋友离别之情的感悟,实际上还表达了学生自己的心声,文与人、人与己的相遇交融。1、读古诗,感受古诗描绘的画面。师:读着读着这样的诗句,我们就好像走进了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中(板书:入诗境)你看到渭城的柳色如何啊?(师板书“柳”)预设生:青青的(你看到了这柳的颜色,想象着嫩绿的柳你来读一读吧),嫩芽(他只看到了颜色,你看到了嫩芽呢,你也读读吧),在雨中翩翩起舞等。(这雨呀,这柳呀,你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读出你的感受吧)师:在古代文学里,你一读到柳、雨就知道了其实是在表达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情。2、引用古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介绍王维为异客远离家乡的经历。师:看到了这代表依依不舍之情的柳和客舍,你是否想起了王维的这样一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课件出示】这两首诗中,同样有一个客字,谁能结合学案给大家说一下,王维何时曾为异客远离家乡,是啊!他当时还只不过是不在自己的故乡,而元二呢?要去的却是更加遥远的安西,他一定会倍加倍加的思亲,而这一切,此时此刻,只有王维才能体会。小结:诗中的画就是这柳,这客舍。而画中的诗则就是这凄凉和刚才我们品出的那不舍。所以这样的诗句我们怎样读啊?生个别读前两句。请2-3名学生读,配乐。3.通过视频、引用古诗等方法了解安西的环境体会路上的艰难。过渡:纵使有千般的不舍,分别的时刻还是到了,王维想到好友元二就要去往安西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谁能结合课前的学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看视频,这是怎样的一个地方,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吗?(狂沙漫天,环境恶劣,狂风大作)是呀!王维的好朋友元二要去的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你又能想到去往安西的路是一条怎样的路呀?【课件出示阳关的遗址,配乐】师:有几句诗是这样来描述的:“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唐·岑参)师引生读。师:现在谁能再来说说这是一条怎样的路?你从哪里读出了艰难?结合诗句来说一说。4、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离别画面。师:就是这样一条……的路而元二一走就要走上三千多公里,即使用当时最快的交通工具——马,也要走上半年多的时间才能到达安西啊!你的好朋友要踏上的就是这样一条路,临走前你还有没有什么话要对他说?预设生:保重,一路顺风,保重,永别。师评价:那就把你的祝福融入酒里吧,那就再劝一劝你的好友吧。5、走近诗人,感悟诗情。师:是啊,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板书更尽、故人。)师:王维是怎样的一个故人呢?2——3学生说。预设生:重情义,师:是呀,就是这样一位重情重义的老朋友,而事实上五年以后王维就去世了,他真的再也没有看到这么好的朋友最后一面,这是送别吗?这是诀别啊!这样的情感该怎样读呢?(课件出示后两句)生个别读。这样一首送别诗我们该怎么读呢?师:往西出了阳关,还会有这有情有义的故人吗?生:不会。师:还会有这代表依依不舍深情的杨柳和客舍吗?生:不会。师:还会不会喝到这一杯又一杯满是深情厚谊的酒啊?生:不会。师:那么,陪伴元二这一路上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吗?预设生1:还有王维对元二的关心。生2:还有王维对元二的挂念。生3:王维和元二间珍贵的友谊。师:所有的一切就是一个字——情师:正因为有了这份情,这些字才叫做诗呀!(板书:悟诗情)6、了解平仄规律,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师:同学们,在咱们唐朝,许许多多的诗人,他们读诗写诗时习惯遵循一种平仄的规律,现在在我们普通话里面有四种声调其中的一、二声就相当于古时候的平声,咱们就用一条横线表示,平声字要读的长一点。现在的三、四声就相当于古时候的仄声,用一条竖线来表示,要读短一点。这个规律又叫做平长仄短的规律。师:看,这首诗给它标上平长仄短的规律。老师先来读一遍,(充分融入自己的感情,想象情境,加手势)仔细听。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请一位同学读第一句:看老师的手势。预设生读不到位,老师指导:“城”是平声,读的时候要稍长一些。“雨”是仄声,读的时候要稍短一些。是不是这样读就读出古诗的味道来了、有点味道了。告诉大家一个窍门,读的时候摇头晃脑,韵味自然出来了。知道怎么读了吗,谁想来试试?个别指导2位,请3学生读全诗。全班一起配乐读。小结:了解了平仄规律,我们在读诗的时候就能更加贴近诗人的情感,古诗的韵味也就更浓了。本节课,我们由诗句内容想开去,由柳和客舍我们体会到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由这一杯一杯的酒体会到了老朋友的深情厚谊,这就是我们单元训练重点中提到的由课文内容想开去。四、拓诗篇续诗情【设计意图】以一首诗带动学生对同类诗的了解,进一步落实了本课训练重点,丰富了学生积累,回扣本单元人文主题——人间真情。师:一首流传千古的诗,一份亘古不变的情,《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运用“由古诗内容想开去”的方法来交流一下《赠汪伦》这首诗,交流诗意后,想象诗中一、二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并有感情地朗读。师小结:两首不同的诗,却都表达了深深的情,因为有了情,千百年来这些文字才被人们代代传颂,因为有了情,他们才被称为是民族的瑰宝啊。课下可以把你喜欢的诗试着吟诵给你的好友听。【板书设计】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读诗句解诗意柳平长入诗境客舍情故人悟诗情更尽仄短《送元二使安西》学情分析一、学生相关已知领域经过四年的学习,学生对古诗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绝大多数学生能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读古诗后,能借助课后注释等方法了解古诗的大意,初步想象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到作者和好朋友送别时的留恋之情。经过对本单元上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了送别诗所表达的情感,激起他们对送别诗的兴趣。学生已经掌握了边读边想,“由古诗的内容想开去”的阅读方法,并且绝大多数学生在阅读时能主动运用,这一训练重点要在本首诗的学习中进一步巩固运用。二、学生相关的未知领域这首送别诗的创作背景是学生所陌生的。安西位于我国现在的新疆境内,因为当时唐朝经历了多年战乱,受到突厥的不断骚扰,因此在新疆境内设立了安西都护府,来统治西域各国。元二正是奉朝廷之命,为国家守边重镇,在当时可谓是一大壮举。王维当时在长安做官,元二要从渭城出发,因此王维送元二从长安一直到了渭城,并在渭城住了一晚,因此就写下了这首送别诗。学生对诗中所描写的送别场景了解基本是停留于表面,对诀别的感受不具体、不形象、不深入,还没有感受到生离死别的痛苦与不舍,有待于教师课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品读课文,细细欣赏。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学生无法感受到二人在一杯杯的劝酒中那份痛苦、不舍,以及男人间生离死别的豪迈的悲壮,更无法理解西出阳关后条件艰苦、举目无亲的凄凉境地,因此这些都需要教师在上课时通过资料渗透和讲解品读来让学生有更深入的理解,并且通过层层递进的阅读训练与指导,激发出学生心中的依依不舍的感情,从而达到由感而读的目的。三、学生相关的难知领域首先,对于作者在本课中运用的写作方法,也就是借景抒情,尤其是“朝雨”和“新柳”的意境的营造,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尤其后两句叙事的表达,抓住“更尽”两个字体会作者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这些表达上的特点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才能发现的。其次,在了解了诗歌内容之后,怎样由诗句的内容想开去,并且通过想象画面来有感情的吟诵古诗,做到感情的自然抒发,这对学生学习古诗来说都是需要重点突破的。最后,学生能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研读古诗的方法应用到其他送别诗的阅读和背诵上,也是本课的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去搜集一些千古流传的送别诗,来进一步体会人间真情,这也是对学生课内知识的一个拓展。《送元二使安西》评测效果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单元的人文主题为“人间真情”,而单元训练重点则是“由文章的内容想开去”,在课堂上我围绕这一训练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古诗句想象画面感受到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在设计评测练习时,我紧紧围绕训练重点和人文主题来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通过评测,可以看出:1、绝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诗句的内容想象画面,能抓住“柳、朝雨、客舍”想象到渭城早晨细雨绵绵,柳树在小雨中随风摆动的样子。能抓住“更尽、故人”想象到诗人与朋友之间喝酒话别,依依不舍的画面。2、通过评测发现学生能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到诗句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体会到了朋友之间的依依不舍之情。3、也有个别学生没有掌握读诗句象画面的方法,将想象画面与古诗的意思理解混淆在了一起,这也说明教师还可以在本单元其它几篇课文的学习中再进一步的引导学生掌握“读文章想画面”的具体方法,将这个阅读方法掌握牢固。《送元二使安西》教材解读一、教材特点1、从思想内容上看:《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短短二十八个字,把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读来朗朗上口,感人至深。学习这首诗的意图,一是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二是让学生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教学这首诗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全篇而言:《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安西是指安西都护府,在今天的新疆库车附近。友人元二将要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情别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使人不难想到这对好友频频祝酒、殷殷话别的情景。就局部而言:(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渭城”是指秦时的咸阳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汉代改为渭城。这句诗点名了送别的地点、时间和环境气氛。渭城清晨一场如酥的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的更加翠色雨滴。(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这两行诗由写景转入送别:朋友,请再喝尽这杯醇香的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更”字表明酒以劝了多次,尽了多杯,这依依惜别之情虽只字未提,但都见于言外。2、从语言表达上看:就全篇而言:(1)借景抒情《送元二使安西》这篇文章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古诗的前两句通过描写朝雨营造了一种离愁别绪的惆怅气氛,奠定了离别的基调,而“柳”与“留”谐音,“柳”这一意象的使用正是为了表达作者对老朋友的挽留之情。作者正是通过描写朝雨和新柳等景物来表达自己对老朋友即将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这种手法就是借景抒情。(2)写景与叙事相结合在表达方面,作者还运用了写景与叙事相结合的方法。古诗的前两句作者描写了渭城清晨的景色与客舍周围的景物,古诗的后两句则通过叙事来表达对老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但是,作者没有刻画酒筵场面,也没有直抒离愁别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来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就局部而言:(1)渭城朝雨浥轻尘作者通过“浥轻尘”的这个词语表达出清晨的一场朝雨不是一场瓢泼大雨,而是一场淅淅沥沥、细密绵长的小雨。送别人置身于这样一场细密绵长的小雨之中,心情除了悲伤,就是惆怅。因此,作者正是通过描写朝雨烘托出一种惆怅黯然的离别气氛,离愁别绪弥漫其中。(2)客舍青青柳色新在古诗中,“柳”是一个常用意象,因“柳”与“留”谐音,因此常用来表达挽留、留恋之意。在这句诗中,作者只描写了客舍周围翠色雨滴的柳树景象,但是在客舍的周围绝不可能只有柳树这一种植物,而作者的眼中只看到了柳树,正是为了表达挽留之意,从而抒发自己在朋友即将远行之时的依依不舍之情。(3)劝君更尽一杯酒“更”字表明二人已经劝了很多次酒,也干尽了很多杯酒,但是这依依惜别之情却只字未提,但都见于言外。通过“更尽”这两个字,使人不难想到这对好友频频祝酒、殷殷话别的情景。二、教材位置1、人文主题的位置《送元二使安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第20课,位于第六组,是本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两首》表达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淳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几册里也有所涉及,本册教材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效仿的意愿。2、训练重点的位置:本组提出了“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这一训练重点,通过作者对课文内容的描写展开想象,想象出作者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情感。在本册第一组提出了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第二组提出了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第三组提出了体会童话的特点,第四组提出了比较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第五组提出了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之后,本组的这一训练重点承接了前面的学习,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巩固发展,同时更注重了对文章内容所描写的画面的想象和作者情感的表达。“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这一训练重点对于《送元二使安西》一课来说,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这节课的重点。在大体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应让学生反复吟诵,想一想:从诗中能够体会到什么?诗人送别老朋友时的心情怎样?从而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心情。之后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也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然后用语言准确生动的描述,或用画笔生动形象的描绘。与此同时,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体会作者在表达方法上的颇具匠心,引导学生认真揣摩。如《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更”字,语尽情遥,含吐不露,意蕴极为深厚。在充分调动学生情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还可以配上悠扬委婉的乐曲,如《阳关三叠》,以渲染离别气氛,达到在朗读中加深体会、在朗读中丰富想象、在朗读中获得审美感受的目的,自然地实现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3、课后思考题解读:课后第一题:“我能把这两首古诗背下来。”这一练习是引导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背诵古诗,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古典文学知识。课后第二题:“我们来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体会体会其中的情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对本题前面已有分析。选做题:“我还读过别的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词,我来给大家背一背。”这一练习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得以拓展,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送元二使安西》评测练习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同学们,通过课堂上的学习,请你运用“由古诗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想象古诗一、二句所描绘的画面:并体会诗句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作。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远赴阳关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诗歌以凝练的语言记录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特点。因此,诗歌中常留下空白之处,给人想象的时空。所以在课堂上,有这样三个点可以说是整堂课的亮点:一、注重训练重点的落实。“由文章的内容想开去”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在本课中,我将“由诗句的内容想开去”作为本课的学习重难点。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走入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中,让学生由诗句的内容想开去:在你的面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由朝雨、柳树、旅馆……想象渭城的景色,与后面安西的满目凄凉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预设学生在理解安西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时会遇到困难,于是补充安西的视频,描写去往安西道路艰难的诗句,通过这些媒体手段的运用让学生了解了安西环境的恶劣,进一步体会到了诗人对好友的依依惜别之情。课堂小结时再次回扣此学习方法,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课堂上的拓展训练,让学生在朗读《赠汪伦》这首古诗的同时,想象诗句一、二句话所描绘的画面,对本堂课的训练重点再次进行了落实巩固,学习效果扎实。二、注重情感的想象。读《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想象诗人与元二是怎样进行分别的。在一次次渲染离别时的愁绪,学生的情感渐渐地达到了高潮,有几个孩子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大部分的学生已经深深体会到到那份浓浓的离别之情了。想象诗中之画,感悟酒中之情。课上下来,学生感受到的是好友之间浓浓的离别之情,课堂上较好地把诗的写景部分与后面写情的部分有机的结合了起来。使朗读与感悟融合得浑然一体。三、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的感触到学习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试讲过程中,组内老师集思广益,力求在能在课堂上,多次创设学习情境,时而让学生回到旧知识、时而引领学生观赏“渭城朝雨浥青城,客舍青青柳色新”的伤感景色,时而让学生变成作者,时而听乐、时而摇头吟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百分之百的参与学习,融入课堂、融入文本、融入作者的情怀,才能让每一位学生得以成功体验。让学生真正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佳句,学生就像是喝了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又一杯酒,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一堂课下来,给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不足:一、教学中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一部分学困生的兴趣没有被很好地调动起来,使课堂成了部分学生展示的舞台,今后应多给学困生表达的机会,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二、语文教学,对学生的评价语言非常重要,它起到了点拨提升的作用,但在自己的课堂上,我的评价语言有些单调,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如果能够在朗读技巧上对学生再加以点拨,就能更加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总之,在组里老师们的指导下,这堂课上完了,但是留下的反思和以后对课堂的期许却深深地影响着自己。《送元二使安西》课标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古诗文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仔细阅读《课程标准修订稿》,我发现古诗文教学的地位在其中有着更为重要的体现:

1.明确了古诗文作为语文课程内容具有的重要意义。

在前言部分,《课程标准修订稿》反复提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古诗文无疑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最灿烂的瑰宝。《课程标准修订稿》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古诗文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内容设置中提到更高的位置。

2.古诗文教学有了比较具体的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修订稿》更加强化了古诗文教学积累、初步理解、掌握初步学法、读诗文展开想象、初步体会诗歌情感等目标。在第二学段,教学目标增加了“展开想象”。“展开想象”既是学习古诗文重要的方法,也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在本单元单元导读提示中也提出运用“由文章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来学习本组课文,这一训练重点也是本课教学中要落实得重要目标之一。另外,把“领悟内容”改为“领悟诗文大意”,要求更为清晰。诵读诗文时,把注意“声调”的要求改为注意“语调、韵律”,要求也更为具体。“声调”只涉及了音节的高低,是客观存在的;“语调”就是说话时语音高低轻重配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