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合同法易考知识点(完整版)资料_第1页
自考合同法易考知识点(完整版)资料_第2页
自考合同法易考知识点(完整版)资料_第3页
自考合同法易考知识点(完整版)资料_第4页
自考合同法易考知识点(完整版)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考合同法易考知识点(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

自考合同法易考知识点(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第一章合同与合同法本章是关于合同及合同法的基础知识。所谓合同。又叫契约,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它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是引起当事人之间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产生、变更、终止的合法行为,而非事实行为。第二、合同的目的和宗旨是在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第三、合同是当事人意思一致的;示,是他们之间的协议。这里的意思表示一致是要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均要作出意思表示,且其意思表示是平等、自愿、真实和完全一致的。合同是债发生的最重要、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所谓债是发生在特定主体之间的,以请求为特定行为的法律关系,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享有权利的是债权人,负有义务的是债务人。在债的法律关系中、债的主体、客体和内容都是待定的债的主体是指债的当事人,具有特定性和相对性债的客体是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债的内容则是主体所依法享有的权利和义务。由合同引起的债叫合同之债。但无论是债的关系或合同关系,均须纳人法的调整范围之中。合同法就是调整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交易关系的法律,是我国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确认了我国现实法活中的15种有名合同,并进一步强调无名合同也适用其总则的热定、但值得注意的是,合同法只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交易关系。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技议应用其他法律的规定,而不适用合同法。学员学习本章内容时,应了解合同的概念和特征,债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合同关系的要素及相对性原理,理解合同的分类,了解合同法及其特征。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是:(1)基础知识:合同的概念及特征;合同的要素;合同的分类及划分依据,并能举例说明之;合同法的概念及适用范围;合同法的特征:合同法的历史发展。(2)重点及难点问题包括:合同与经济合同的关系;债的概念及法律特征;债与合同的关系,合同关系的相对性原理;债的关系的三要素及其内容;合同法与物权法的关系;合同法与民商法的关系等。第二章合同法的基本原则第二章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整个合同法的根本性准则,其内容不仅适用于总则部分,对于分则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如果合同法的分则没有规定时,可以按照合同法总则中所确定的原则精神去处理。因此,合同法的原则在合同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合同法确立了下述四项基本原则:一是合同自愿原则。其基本涵义是指当事人依法享有在缔结合同、选择相对决定合同内容以及在变更和解除合同、选择合同补救方式等方面的自由。即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当事人是否订立合同、与谁订立合同、订立什么样的合同以及是否变更或解除合同、选择合同补救方式等方面享有完全的自主权,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强迫、阻止或干预当事人订立、变更或解除合同。这一原则在我国合同法第4条作了明确规定,且在合同法的总则和分则均具体现出了这一原则精神。二是诚实信用原则,该原则简称诚信原则。是指当事人在从事民事活动中诚实守信,以善意的方式履行其义务,不得滥用权利及规避法律或合同规定的义务。它同自愿原则一样,不仅是合同法的原则,同时也是民商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该原则对于保持和弘扬传统道德及商业道德,维护正常的交易秩序,平衡利益冲突,为解释法律和合同提供准则等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三是合法原则。该原则不仅要求当事人应在合同法及其它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合同权利并履行合同义务,同时也包含了事实上的另外一个原则,即公序良俗原则。公序良俗原则的基本要求就是当事人在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过程中,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不得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四是鼓励交易的原则。合同法确认此原则的目的是基于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消除长期以来计划经济的影响,避免过多的行政干预。它的基本涵义是:只要是当事人在真实意思一致基础上产生的交易,不违背法律和社会的公共利益。不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即使缺少了某些合同要件,也不一味的宣告全同无效,而给予当事人予以调整、补正的机会,从而使交易能够顺利进行。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合同法鼓励的交易,必须是合法、自愿的交易。合同法在关于无效合同、合同的成立及法效、可撤销合同、效力待定合同、合同的解释、合同的解除以及合同的形式等方面均体现了这一原则精神。学员学习本章内容时,应深刻理解我国合同法的基本原则的内容,了解合同法原则的类型及意义。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是:(1)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合同自愿原则;诚实信用原则。(2)重点及难点问题:合同自愿原则的内容;合同自愿原则在合同法中的具体体现;确立诚实信用原则的必要性;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法中的具体体现;合法原则的内容;确认鼓励交易原则的必要性;鼓励交易原则在合同法中的体现等。此外。学员应注意把握新合同法与以往合同法相比较所体现出来的立法进步。第三章合同的成立本章是合同法的重点章节之一。合同的成立是指计约当事人就合同主要条款达成协议。但此时并不意味着合同已经产生法律上的拘束力,即合同是否生效还应具备法律规定的要件。合同的成立一般应具备订约的当事人、订约当事人就合同条款达成合意以及经过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要约和承诺是订立合同的必经程序,是合同成立的基本规则。要约和承诺作为订约的意思表示,对要约人和受要约人均产生法律上的拘束力。所谓要约,又称发盘、出盘、发价或报价等,是希望与他人订约的意思表示。要约应当具备一定的构成要件,即要由具有订约能力的特定人作出;具有订立合同的意图;向特定的受约人发出;内容须特定等。要约一经发出,即产生法律上的拘束力,在生效时间上,尽管各国有不同的规定,但我国合同法采取到达生效主义,即要约到达受要约人而生效。在要约存续期间,要约人受到要约的拘束,不得随新闻发言人撤销或对受要约人随意加以限制更或扩张。禁止要约人违反法律和要约的规定随意撤回要约及变更要约的内容。当然法律也允许要约人在要约到达之前、受要约人承诺之前撤回或撤销要约,但均须符合法律的规定。要约对于受要约人同样产生法律上的后果,受要约人只能在要约的有效期间内享有相应的权利。合同的成立要求受要约人的承诺必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井以适当的方式到达要约人。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承诺须与要约一致,即承诺不能修改要约的实质内容,但不包括对要约的非实质性内容的修改。修改要约实质内容的承诺,视为新要约。承诺生效时,合同即告成立。具体合同的成立方式包括协商成立、确认成立和批准成立。同样,与要约一样。承诺也可以撤回或撤销。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承诺是时要约的承诺,对于要约邀请则不是承诺。要约邀请是希望他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又叫引诱要约。它是一种事实行为。小能因相对人的承诺而成立合同。学员学习此内容时,应注意要约和要约邀请的区别,对实践中常见的一些事实行为,如寄送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投聘说明书以及商业广告等,应做到能清楚地判明它是属于要约或要约邀请。总之,要约和承诺是合同成立的必经程序。与此同时合同法进一步要求合同当事入在订立合同时应奠定诚实信用原则,否则,将有可能承担缔约过失的责任。学员学习本章内容,应了解合同成立的概念,理解要约制度的全部内容、注意要的与;要约邀请的区别,理解承诺制度的全部内容。把握确定合同成立的时间和地点规则,能运用缔约过失责任制度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包括:(1)基础知识:合同的成立及具体条件;合同成立的两个阶段;合同成立的方式等。(2)重点及难点问题:要约的概念及构成要件;要约邀请的概念及其与要约的区别:如何判断某些事实行为是要约或是要约邀请;要约的生效时间及存续期间;要约对要约人的拘束力;要约对受要约人的拘束力;要约的撤回和撤销;要约失效的概念及原因;承诺的概念及其条件;承诺生效的标准;承诺迟延和承诺撤回;合同成立的时间和地点规则的内容;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及特点;我国合同法确认的缔约过失类型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学员应在学好本章理论的基础上。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注意本章内容与其他章节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做到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题和案例第四章合同的内容与形式合同的内容,从法律关系的角度讲,就是合同当事人所依法享有的合同权利和应承担的合同义务。合同法所规定的主要条款是合同权利义务的表现形式。当事人依照法定程序订立合同。意思表示一致便形成合同条款。合同条款固定了当事人各方的权利义务。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合同的内容。一般来说,一个有效的合同。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应具备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合同法所规定的主要条款;二是其他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条款;三是根据合同的类型和性质应具备的条款;四是当事人约定的条款。上述均可作为合同的主要条款、但并非是说合同就是上诉条款的简单罗列;具体合同不同,所包含的条款也不同。只不过加上述条款在合同中出现,可视为合同中的主要条款。此外,合同的成立,还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加以表达。作为当事人合意的表现形式。合同有门头形式、书面形式和推定形试。学员学习本章内容时,应注意了解台同内容、合同形式的概念、理解合同内容与合同条款、合同权利义务相互间的关系了解合同形式对合同成立、合同生效的影响。掌握合同权利的概念和特征,理解合同的义务内容。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包括;(1)基础知识:合同内容的基本涵义;台同形式的概念及具体形式。(2)重点及难点问题:合同的提示性条款;合同的主要条款;合同的普通条款;合同权利、合同义务与债的关系;怎样理解合序订立合同。意思表示一致便形成合同条款。同条款固定了当事人各方的权利义务。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合同的内容。一般来说,一个有效的合同。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应具备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合同法所规定的主要条款;二是其他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条款;三是根据合同的类型和性质应具备的条款;四是当事人约定的条款。上述均可作为合同的主要条款、但并非是说合同就是上诉条款的简单罗列;具体合同不同,所包含的条款也不同。只不过加上述条款在合同中出现,可视为合同中的主要条款。此外,合同的成立,还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加以表达。作为当事人合意的表现形式。合同有门头形式、书面形式和推定形试。学员学习本章内容时,应注意了解台同内容、合同形式的概念、理解合同内容与合同条款、合同权利义务相互间的关系了解合同形式对合同成立、合同生效的影响。掌握合同权利的概念和特征,理解合同的义务内容。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包括;(1)基础知识:合同内容的基本涵义;台同形式的概念及具体形式。(2)重点及难点问题:合同的提示性条款;合同的主要条款;合同的普通条款;合同权利、合同义务与债的关系;怎样理解合同权利的内容;怎样理解合同义务的内容;如何从合同的内容上宙查和判定合同的效力;合同形式对合同效勺的影响如何;草拟一份合同。此外,学员应注意本章知识与其它章节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案例分析、草拟合同义本是本章的难点问题。第五章合同的效力本意是合同法的重点章节之一。合同法通过时合同的确认,从而维护正常的交易关系。因此,合同是否有效。不仅关系到法律是否给予保护,另一方面也关系到当事人订立合同的目的能否实现。任何有效的合同,都须具备法律规定的要件。既行为人民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和社会的公共利益;具备法律所要求的合同形式。当然,由于交易活动是复杂的,合同法允许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可以的条件或附期限。具备法律所规定的条件,合同会门依法成立并生效,对当事人即产生法律上的拘束力,当事人可以按照合同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不履行合同或履行合同不适当,则要承担违约责任。不具备法律所规定的条件,原则上合同应归于无效。按照合同法的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定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者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现的强行性规定等的合同,均属无效。并且无效合同的无效时间具有溯及力,即合同自始无效。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过去我国相关的合同法对合同无效的确认范围过,宽泛,致许多合同仅因欠缺个别要件而被归于无效,使许多本来可以通过调整。补正就可以履行并达当事人订立合同之目的的合同因被宣告无效而无法履行,影响了交易活动的进行,为此,合同法在明确厂合同无效的标准的同时,还规定了可撤销合同和效力待定合同,这两类合同实际上是允许当事人通过行使权利而达到其订立合同的目的。效力待定合同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不完全符合有关生效条件的规定,因此,其效力能否发生。尚未确定,一般须经有权人表示承认才能生效。这类合同通常是无缔约能力人、无代理权人、无处分权人等与他人订立的合同。从表面上看,好象合同已具备了有效的条件,其实尚待权利人追认,其后果是权利人承认。合同生效,否则,该合同将被归于无效。效力待定合同不同于无效合同,也不同于可撤销合同。可撤销合同包括两种情形,一是当事人订立的合同显失公平;二是当事人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这类合同的撤销权是由当事人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主动撤销合同。当事人申请撤销的,被撤销的合同与无效合同一样,自始无效,当事人承担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如当事人不申请撤销。仍可履行。当然,合同无效有全部无效与部分无效之分。部分无效如不影响主要部分履行的,法律允许当事人履行其有效部分。学员学习本章内容,应了解合同效力与合同成立的区别及意义,掌握合同的生效要件,了解并能运用附条件和附期限的合同,理解效力待定合同制度,把握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制度,能运用缔约过失责任和返还财产制度。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是:(1)基本概念:合同生效、附条件的合同、附期限的合同、效力待定合同、无权代理、表见代理、无处分权行为、无效合同。本人、相对人、欺诈、可撤销合同、重大误解的合同。显失公平的合同、乘人之危等。(2)重点及难点:合同生效的内容;合同生效与合同成立的区别;合同的生效要件;民法通则关于自然人行为能力的确认;意思表示一致的基本涵义;附条件合同中对所附条件的具体要求;附期限合同中关于所附期限的具体规定;效力待定合同的几种表现形式;效力待定合同与可撤销合同、无效合同补正的不同;无效合同的特征;无效合同的范围;如何审查和制定合同的无效;可撤销合同的特征;当事人如何行使撤销权;可撤销合同的种类;如何理解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乘人之危的合同有哪些特征;承担无效合同的责任方式如何;无效合同的无效时间及溯及力的规定等。同时,学员应特别注意本章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要求能运用本章知识和相关章节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案例。因为任何形式的合同案例、均会涉及合同有效或无效。第六章台同的履行所谓合同的履行是指债务人全面地、适当地完成其合同义务,债权人的合同债权得以实现当事人订立合同是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只有通过合同的履行,这种目的才能达到。因此,合同的履行是实现当事人权利的重要途径。合同的履行以有效合同为前提,无效合同谈不上履行的问题。合同的履行应按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的约定来进行。并遵守适当履行、协作履行、经济合理履行的原则。全面履行合同义务。适当履行又叫全面履行,是指当事人合同规定的标的及其质量、数量。由适当的主体在适当的履行期限、履行地点以适当的履行方式,全面完成合问义务。协作履行原则要求当事人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协助对方当事人履行其义务,并适当履行自己的义务。经济合理履行则要求当事人讲求经济效益,以较小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一般来说,合同生效以后,当事人可以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并享受合同权利。但实际的复杂性,会使合同履行出现一定的困难,从而导致合同的不履行、不完全履行或暂时不能履行这些情况除符合法律规定依法方可以免责外,应承担其相应的法律责任。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合同法从现实的客观情况出发,对双方合同的履行规定了三个抗辩权,即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履行抗辩权。这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双方合同的当事人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一方在另一方未为对待给付以前。可拒绝履行自己的债务的权利。它要求当事人互负债务、且该债务没有规定改履行的先后顺序,有给付的可能,并已届清偿期。该权利的行使以对方当事人未履行债务为前提。先履行抗辩权则是强调互负有债务的当事人,后履行债务一方在先履行一方当事人没有履行债务的情况下,有权拒绝对方要求自己履行债务的请求。不安抗辩权是指负有先履行债务的一方当事人确有对方当事人下履行或可能不履行其债务的证据时,可暂时中止自己的债务履行,并通过对方当事人。在对方当事人提供了担保,或履行债务以后,应履行自己的债务。但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个抗辩权行使不当。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害的、应承担法律责任。此外。本章涉及到的情势变更原则,也是值得学员注意的重点问题。学员学习本章内容,应了解合同履行的含义、原则、具体规则和履行抗辩权,掌握合同履行对履行主体、履行标的、履行地点、履行期限和履行方式的要求,理解双方合同中的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履行抗辩权三项制度。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是:(1)基础知识:合同履行的概念;合同履行的原则;合同履的规则;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2)重点及难点问题:如何理解合同履行的基本涵义;如何理解情势变更原则;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概念及构成要件;同时履行抗辩制度的适用范围;怎样区分当事人一方违约与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的概念及构成要件;如何行使先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的效力如何;不安抗辩权的概念及成立条件;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及效力如何等。其中,运用本章知识,尤其是三个抗辩权的知识和相关章节的内容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和案例是本章的又一难点问题。第七章合同的保金合同的保金是指法律为防止因债务人的财产不当减少或不增加而给债权人的债权带来损害,允许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或代位权,以保护其债权。合同法规定合同保金的目的在于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但合同保金措施的行使应在合同有效成立期间,且已发生了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合同保金的主要方式是代位权或撤销权的行使。所谓代位权是指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代位权的行使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这是因为代位权涉及到债权人、债务人、债务人的债务三方法律关系,且代位权的行使同时又影响到其他债权人的权利乃至债务人的利益。所谓撤销权是指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撤销权与代位权同属合同保金的形式。但二者是有区别的。同时,它们也不同于可撤销合同中的撤销权。撤销权的行使亦应符合法律规定。本章亦属合同法课程的重点章节。学员学习此章内容,应了解合同保全的概念和特征,理解债权人的代位权的概念和债权人的撤销权的概念,弄清债权人的代位权的构成要件和债权人撤销权的构成要件及法律效果。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是:(1)基础知识;合同保全的概念及特征;债权人的代位权的概念及特点;债权人的撤销权的概念等。(2)重点及难点问题;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要件;如何理解债权人的代位权的行使及其效力;撤销权与代位权的区别;债权人的撤销权与可撤销合同中的撤销权的不同;撤销权行使的构成要件;怎样理解撤销权的行使;撤销权的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代位权的行使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这是因为代位权涉及到债权人、债务人、债务人的债务三方法律关系,且代位权的行使同时又影响到其他债权人的权利乃至债务人的利益。所谓撤销权是指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撤销权与代位权同属合同保金的形式。但二者是有区别的。同时,它们也不同于可撤销合同中的撤销权。撤销权的行使亦应符合法律规定。本章亦属合同法课程的重点章节。学员学习此章内容,应了解合同保全的概念和特征,理解债权人的代位权的概念和债权人的撤销权的概念,弄清债权人的代位权的构成要件和债权人撤销权的构成要件及法律效果。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是:(1)基础知识;合同保全的概念及特征;债权人的代位权的概念及特点;债权人的撤销权的概念等。(2)重点及难点问题;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要件;如何理解债权人的代位权的行使及其效力;撤销权与代位权的区别;债权人的撤销权与可撤销合同中的撤销权的不同;撤销权行使的构成要件;怎样理解撤销权的行使;撤销权的效力如何等。其中,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案例是本章的又一重点问题。第八章合同的变更和转让合同的变更和转让是在合同履行前或履行过程中,由于某种特定的情况,合同当事人修改合同内容或将合同权利义务转让给他人享有或履行的行为。狭义的合同变更权指合同内容发生变化。广义的合同变更不仅包括合同内容的变化,也包括合同主体的改变。合同的转让实际上就是合同主体的变更。由于合同是当事人基于特定目的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除了即时清结者我,大多数的合同均是要在合同生效后的一定时期内或相当长的一定时期内履行。这样就可能由于某种客观情况的变化,导致合同的履行存在一定的困难或通过对合同调整,会使合同的履行效果更好。但对合同的变更和转让又往往会影响到当事人订立合同的最初目的。甚至其目的不可能达到。因此、合同的变更和转让应严格依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的约定来进行。合同的变更在这里是狭义说,仅指合同内容的改变。当事人变更合同内容应符合法律要求。合同主体的变更乃是合同的转让,它又区分为合同权利的全部或部分转让、合同义务的全部或部分转让。合同权利和合同义务的全部或部分转让三种情况。但不论哪种转让均须依照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方式等来进行。同时、由于合同变更和转让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害的还应当依法承担与其过错相适应的法律责任。本章是合同法课程的重点章节之一,尤其是本章第二节的内容。学员学习本章内容。应了解合同变更的概念和合同转让的概念与特征,理解合同转让的原因和种类。掌握合同变更的条件和法律效力。弄清合同权利、合同义务、合同权利和义务转让的条件和效力。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是;(l)基础知识;合同变更的概念;合同变更的类型:合同变更的效力;合同转让的基本类型。(2)重点及难点问题:合同变更的条件;合同权利转让的概念;合同权利转让的原因;合同权利转让的要件;合同权利转让的效力;合同义务转让的概念;怎样理解合同义务转让中给责的债务承担;债务承担合同成立后,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产生债务承担的效力;合同义务转让中免责的债务承担的效力如何;什么是合同权利和合同义务的概括转移;合同承受的概念、生效条件及效力;合同权利和义务概括转移的方式如何等。此外,应注意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运用本章和相关章节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第九章合同的解除合同解除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以后。当解除的条件具备时。因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使合同自始或仅向将来消灭的行为。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合同解除发生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履行前或履行过程中。这是由于合同成立后,因某些宏观情况的变化,导致合同的履行成为不可能或不必要,如一味地要求当事人履行合同,则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害。因此,允许当事人解除合同,可使当事人避免更大的损失、但值得注意的是。合同一旦解除,当事人最初订立合问的目的显然不可能实现。同时,不适当的解除合同,或许会给当事人带来更大的损害。我国合同法明确规定了合同解除的条件,其一般解除条件大体上包括四个类型:一是协议解除的条件;二是约定解除的条件;三是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的;四是违约行为。除此以外,还有合同解除的特别条件等。另一方面,合同解除还应当遵守法定程序。包括协议解除的程序、行使解除权的程序和法院裁决解除的程序等。按照上述条件和程序解除合同,但其法律后果并不仅仅限于终止当事人之间将来的合同权利和义务关系。合同解除的效力是否溯及既往。所带个的结果却大相径庭。合同解除不影响合同中的结算条款。解决争议条款以及赔偿损失的条款的效力。学员学习在本章内容。应了解合同解除的概念,合同解除与相关制度的异同、理解合同解除的效力。熟记合同解除的条件和程序。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是;(1)基础知识;合同解除的概念及特征;合同解除的类型;合同法规定的一般法定解除条件的类型;合同解除的程序种类等。(2)重点及难点问题:合同解除与合同终止的不同;合同解除与合同撤销的不同;合同解除与合同所附解除条件的异同;合同的解除条件;协议解除的程序;合同解除的效力等。其中,合同解除的效力中关于溯及力问题、关于赔偿损失的问题、行使解除权的程序及具体要求、法院裁决解除合同的程序、运用本章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和案例等。也是本章的重点及难点问题。第十章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简称合同的终止或合同的消灭,是指合同关系在客观上不复存在,合同权利和合同义务归于消灭。导致合同权利义务关系终止的原因很多,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基于当事人的意思;二是基于合同目的的消灭;三是基于法律的直接现定具体又可分为免除、解除、清偿、混同、废除。抵销、提存等等合同权利义务关系的终止、不仅是主合同权利义务关系的终止。当了合同相关的从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如担保关系及其他关系等也归于消灭同时、合同权利义务关系终止后,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学员学习本章内容;应了解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概念,抵销、提存、免除、混同、清偿等致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方式的概念及特点;理解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各种原因理解合同权利义务终止后的义务及违犯它所产生的责任。熟记抵销、提存、免除、混同等的条件及效力。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是:(1)基础知识;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概念;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原因: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后果;合同权利义务终止后的义务及责任;清偿的涵义;关于抵销的概念及其分类;抵销的方法;提存的概念及种类;提存的主体、标的及方法:免除的概念及方法;免除的效力;混同的概念及种类;混同的原因及效力等。(2)重点及难点问题: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与合同变更的不同;代为清偿的概念及条件;清偿抵充的概念、方法及其要件;抵销的法律性质;抵销的要件、抵销的效力;提存的原因;提存的效力等。第十一章违约责任违约责任,也称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因违反合同义务所承担的责任。违约责任的产生是以合同的有效存在为前提的。合同一旦生效以后,将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上的拘束力,当事人应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面地、严格地履行合同义务,任何一方当事人因违反有效合同所规定的义务均应承担违约责任。所以,违约责任是违反有效合同所规定的义务的后果。违约责任是民事责任的一种,不包括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构成违约责任的条件区分为一般构成要件和特殊构成要件。特殊构成要件是指各种具体的违约责任形式所要求的责任构成要件,如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是过错、损害事实、违约行为、违约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违约金责任的构成要件是过错和损害行为。一般构成要件是指违约当事人承担任何违约责任形式都必须具备的要件,这种要件大体上包括两个,一是违约行为,违约行为根据履行期限是否到来又可区分为预期违约和实际违约两种类型;二是过错,即不存在法定和约定的免责事由。当然,要求违约当事人在某一具体合同中承担违约责任,仅有违约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是不够的,还应考虑构成违约责任的特殊要件。>第十一章违约责任违约责任,也称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因违反合同义务所承担的责任。违约责任的产生是以合同的有效存在为前提的。合同一旦生效以后,将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上的拘束力,当事人应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面地、严格地履行合同义务,任何一方当事人因违反有效合同所规定的义务均应承担违约责任。所以,违约责任是违反有效合同所规定的义务的后果。违约责任是民事责任的一种,不包括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构成违约责任的条件区分为一般构成要件和特殊构成要件。特殊构成要件是指各种具体的违约责任形式所要求的责任构成要件,如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是过错、损害事实、违约行为、违约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违约金责任的构成要件是过错和损害行为。一般构成要件是指违约当事人承担任何违约责任形式都必须具备的要件,这种要件大体上包括两个,一是违约行为,违约行为根据履行期限是否到来又可区分为预期违约和实际违约两种类型;二是过错,即不存在法定和约定的免责事由。当然,要求违约当事人在某一具体合同中承担违约责任,仅有违约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是不够的,还应考虑构成违约责任的特殊要件。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实际履行、损害赔偿、支付违约金、定金责任方式等。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出现了法定的免资事由,或符合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免资条款的违约行为,应当免除当事人的责任。本章是合同法课程的重点章节之一。学员学习本章内容,应了解违约责任的概念及特征,理解违约责任的形态及其责任,掌握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掌握实际履行的构成要件;理解损害赔偿的概念及特征,熟记损害赔偿的完全赔偿原则及其限制性规则,弄清违约金的概念、特征、类型以及与其他责任形式的区别,了解有关定金的概念及基本规定。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是:(1)基础知识:违约责任的概念及特征;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违约责任的表现形态;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双方违约的概念及构成要件;免责事由的概念及特点;免责事由的种类;责任竟合的概念及特点等。(2)重点及难点问题:违约行为的概念及特点;如何理解关于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预期违约的概念及特点;明示毁约的概念及其及其应具备的条件;默示毁约的概念及构成要件;实际违约的类型及具体要求;实际履行的概念及特点;实际履行的构成要件;损害赔偿的概念及特征;损害赔偿与实际履行、解除合同、支付违约金等其他违约补救方式的区别;约定损害赔偿的概念及与法定损害赔偿的区别;如何理解完全赔偿原则;怎样理解损害赔偿的范围;关于损害赔偿的减轻;违约金的概念及特点;违约金与其他责任形式的区别;怎样理解对约定违约金的调整;定金的概念及特点;定金与其他责任形式的区别;对第三人行为造成的违约如何确认违约责任;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竟合发生的原因;怎样处理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竟合等。另外,学员亦应注意运用本章和相关章节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及案例。第十二章合同的解释合同解释是指对合同及其相关资料的含义所作的分析和说明。合同解释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不明确、不具体的合同内容归于明确、具体,使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得以合理的解决。但这种解释,只是在处理合同纠纷的过程中,对作为裁判依据的事实所作的权威性说明才具有真正的法律上的意义。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学理解释等只对于总结合理规则。提出立法建议、指导审判实践等具有参考意义。学员学习本章内容,应了解合同解释的概念和特征,理解合同解释的意义,掌握合同解释的原则和规则,了解合同漏洞的补充,掌握格式条款和免责条款的解释方法。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是:(1)基础知识:合同解释的概念;合同解释的主体、客体及效力;合同解释的原则;合同解释的规则,格式条款解释的原则;免责条款解释的方法及原则等。(2)重点及难点问题:合同漏洞的概念及发生的原因;合同漏洞的填补方法等。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规范劳动用工管理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关系处柳东升一、劳动合同制度的发展过程1979年我国开始设立经济特区,引入了市场经济的管理模式。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从1984年开始,我国在部分国营企业中开始了劳动合同制度试点工作。1986年以《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暂行规定》(国发[1986]77号)为标志,我国在国营企业中全面推行了劳动合同制度。1995年1月1日《劳动法》实施,劳动合同制度在全社会推行。因此可以说,现行的劳动合同制度是1995年1月1日实施《劳动法》确立的。在《劳动法》实施十多年的实践中,逐步发现《劳动法》存在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在现实的需要下,2007年6月29日经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第一条就明确了是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二、《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的关系。为什么我们国家在已制订了《劳动法》的情况下,还制订一部《劳动合同法》哪?它有什么意义,这两部法律是什么关系哪?首先从时间看,《劳动法》是1995年1月1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是2021年1月1日实施的,两部法律实施的时间不一样;二是从法律名称看,《劳动法》中劳动的概念和《劳动合同法》中劳动合同的概念,应该说劳动的概念大于劳动合同的概念。因此我的理解是,《劳动合同法》从法律名称来看,立法的意图来说主要是要解决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等过程中的法律责任问题。为什么我们要主要针对这一现象专门制订一部法律哪?这是因为《劳动法》在制订时把我们的劳动关系设计为一种理想的状态,就是所有的用人单位都与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双方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依法行使各自的权力和义务,将劳动合同作为劳动关系的确认标准。但在《劳动法》十几年的实践中我们发现,现实中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者不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约定霸王条款等行为严重地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导致了劳动关系的不和谐,因此我们需要从法律的高度对这种不和谐的现象进行限制,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就导致了《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因此我们说《劳动合同法》是对《劳动法》的补充和完善,它将用工作为劳动关系的确认标准。同时,《劳动合同法》也对我们现实中新出现的和我们传统劳动用工关系有很大区别的用工形式,如劳务派遣问题,非全日制用工问题,从法律上予以了明确。三、《劳动合同法》相对于《劳动法》对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的义务作了哪些重要的调整,对用人单位的权力作了哪些限制。(一)从法律上规定了用人单位不得收取劳动者的抵押金、抵押物(《劳动合同法》第九条)(二)加重了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1、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2、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3、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三)强化了用人单位应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义务《劳动法》确定的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条件是三个: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双方同意续签劳动合同,劳动者本人提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要求。《劳动合同法》确定的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条件是在该法第十四条规定的三种情形下,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其中该条第(三)项是一项较大的调整)。(四)对试用期的期限、不得约定试用期的情形、试用期劳动者的工资保障进行了明确(第十九条、二十条、八十三条)。(五)取消了用人单位在一般情况下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的权力(第二十二条、二十三条、二十五条)。(六)对特殊人员予以了特别保护一是对从事危害作业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疑似职业病人在诊断或观察期间的;二是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达到等级的;三是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医疗期内的;四是女职工在“三期”内的;五是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不得依据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第四十二条)。(七)对经济补偿的计算办法进行了调整。一是将原来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调整为不满六个月计算半个,超过六个月计算一个月;二是取消了一般情况下最多不超过12个月的限制,增加了特殊情况下最多不超过12个月的限制;三是取消了按企业平均工资计算经济补偿的规定。(《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八)对劳动者因该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的情形被迫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以及劳动合同期满因用人单位的原因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均应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第四十六条)。(九)加重了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由劳动者选择是否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当劳动者不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不能继续履行时,用人单位应支付劳动者正常解除情况下经济补偿的二倍的赔偿金(第四十八条、第八十七条)。(十)对劳动合同的订立次数进行了规定明确了从《劳动合同法》实施之日起计算次数(第九十七条)。(十一)对经济补偿金的计算作出了分段计算的规定对《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存续至今的劳动关系,在解除或终止计算经济补偿时,《劳动合同法》实施前的年限,按《劳动法》及其配套规定执行,《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年限,按《劳动合同法》规定执行。四、劳动合同概念、意义及存在必要性的法律(一)、劳动合同的概念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法第十六条)。劳动合同法对此概念未作新的调整和改变。(二)、劳动合同的意义(作用)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建立劳动关系时协商约定的书面化,它是一种事前的约定;劳动合同是双方在履行、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关系时,双方发生争议后处理的依据,它是事后处理的依据。如果我们用一句俗语来概括劳动合同的意义,我把它理解为,这就是;“先说断,后不乱。”我们还有一句话叫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劳动合同就是我们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关系建立时事先立下的规矩,双方的权力、义务就应当在这个规矩的范围内行使。反之如果我们在劳动合同签订时没有将双方的权力、义务约定清楚,则必然会造成“先未说断,以后必乱”的现象。我们的用人单位面对的是成百上千的职工队伍,而这支队伍又处在不断的新旧更替变化之中,所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我们在日常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什么样的特殊情况都有可能遇到,而我们的法律政策不可能针对所有的特殊情况作出规定,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劳动合同严格的约定,使我们员工队伍的管理一直处于有序的管理之中。(三)劳动合同存在必要性的法律原理我认为我们从法律的角度还应该明白一个概念,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以及从国家到地方的一系列劳动用工管理的规定,还需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允许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就一些问题进行协商约定哪?劳动合同存在必要性的法律原理是什么哪?这是因为,无论是《劳动法》还是《劳动合同法》它们都兼有公法和私法的双重性。那么什么是公法和私法哪?公法是指涉及到公共权利和利益,不以当事人意志为转移的法律,它以保护公共权利和利益作为出发点,涉及到普通大众与国家之间的服从与管理关系。如两部法律中规定的社会保险的问题,它就属于公法的调整范畴,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应当无条件的服从和遵守。我们人民法院之所以不将社会保险缴纳的争议纳入劳动争议的审理范围,就是因为人民法院将劳动争议把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民事纠纷,由民庭来处理劳动争议,而社会保险的缴纳由于属于公法的调整范畴,所以人民法院认为应当通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方式解决(目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社会保险的赔偿的争议是予以受理的,几种保险的赔偿规定)。而私法它是相对于公法的一个概念,它追求的原则是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处理跟自身有关的权利和义务,当事人双方可以相互协商达成共识。如工资的具体标准、劳动合同的具体期限、工作岗位和工作地点等问题的确定,都允许双方协商约定。由于《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具有公法和私法的双重特性,这就是劳动合同存在的必要性的法律原理。对劳动合同存在的必要性的法律原理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对劳动合同本身的认识和对劳动合同的把握和使用,真正发挥劳动合同应有的作用。(四)、《劳动合同法》中明确的劳动合同的签订原则: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其中诚实信用原则的确定在我们劳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是非常有用的规定。由于我们国家还没有建立相应的诚信制度,因此我们需要在劳动合同中对不诚实信用的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行约定。(介绍国外诚信制度的情况)四、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手段大家翻开《劳动法》一共107条,翻开《劳动合同法》一共98条,如果大家细细的研读,就会发现,两部法律的绝大多数条款都是规定用人单位的义务和责任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们说法律应当对法律规定的双方当事人都应当平等、公平的,什么是公平?就是双方的权力和义务应当对等,但在这两部法律中为什么却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这是因为在劳动关系中的双方当事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它们双方先天性的地位决定了它们处在不平等的地位,用人单位因为占有生产资料,处于支配地位,劳动者需要通过提供劳动才能获得劳动报酬,因此它们的地位先天就不平等。那么国家为了使这一对关系达到平等,必须通过国家机器的手段,通过法律的规定,对用人单位进行一定的限制,强化用人单位的义务和责任,从而使这对关系在国家的干预下达到平衡。那么用人单位权利又如何保护哪?用人单位管理职工的手段又是什么哪?其实《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都付予了用人单位一定权力和手段,只是我们用人单位如何用好法律付予的权力问题。(一)、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要体现的意思:将用人单位对特定的劳动者特别的要求约定于劳动合同中,作为日后双方发生争议时的处理依据,劳动合同约定条款的约定,应当体现特殊性的要求。(二)、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在规章制度中用人单位要体现的意思:将用人单位对本单位劳动者的普遍要求落实于各项规章制度中,作为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需普遍遵守的操守规范,它体现了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普遍要求。两者的区别与联系:1、劳动合同体现特殊性要求,规章制度体现普遍性要求,两者进行合理的使用才能达到规范管理的目的;2、劳动合同的实现是通过双方事前的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进行约定,它体现了双方共同的意愿,而规章制度的实现是用人单位通过相应的民主程序制订的,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单方要求,两者产生法律效力的程序是不一样;3、劳动合同只要不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违背双方的真实意愿,双方签字即具有法律效力,规章制度除不违反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外,还必须经过相应的民主程序和公示程序后方能生效。因此相对于规章制度而言,劳动合同生效的条件和程序更简单,用人单位对劳动合同的把握能力更强,所以用人单位要高度重视劳动合同的签订,充分发挥劳动合同的作用,才能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4、规章制度是对劳动合同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两者的配合使用才能达到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统一。由于劳动合同受篇幅的限制,劳动合同不可能将双方在劳动关系履行过程中所有的行为都约定在劳动合同中,因此需要通过规章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明确。5、劳动合同一经签订后,其约定的内容相对来说是比较固定的、稳定的,只有在特殊情况下经双方协商一致才能变更,任何一方无权单独变更劳动合同的约定。而规章制度的完善过程却是经常性的,是随着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的,因此任何单位不能通过一成不变的规章制度来管理职工。对劳动合同的约定和对规章制度的制订和完善的工作应当是我们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和最主要的工作。这项工作也是对我们人力资源管理干部最有挑战性的工作,也最能体现我们人力资源管理干部的能力和水平。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当树立的观念我们常常说态度决定一切。观念决定什么哪?观念决定我们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我们只有树立了正确的观念,才能在工作有正确的思路,找到切实有效的办法。(一)证据的观念。在劳动争议发生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是通过双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来认定案件的基本事实的(举证责任)。因此我们要注意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注意收集相关的证据并予以保留。收集证据的过程也是有技巧的,有的证据在事前和事中收集是容易的,而事后收集证据难度是非常大的;(案例介绍,对事情调查的过程就是收集证据的过程)(二)管理从严的观念。要通过不断的完善劳动合同的约定和规章制度的规定,达到从严管理的目的,从严管理职工队伍,掌握对职工进行处理的主动性,达到有效管理的效果;(三)以人为本的观念。我们说从严管理,并不是对所有犯错误的职工都要作出最严厉的处理,都要一棍子将人“打死”。除了对那些累教不改,情节特别严重的职工进行严厉的处理外,对多数职工要以教育为主,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体现用人单位的人性化管理。多数用人单位采用因劳动者违纪的原因解除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的处理方式,因此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用人单位常常因为处理的程序错误或者提供的证据不足,导致了用人单位在案件中的败诉。我们的劳资人员一定不要忘记,自己既是单位的管理者,同时也是单位的普通劳动者。不仅自己要树立这一观念,还要向单位的高层管理者灌输这一观念,我们有的用人单位的领导干部常常由于不了解法律政策的规定,会给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干部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举例),因此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干部要向领导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向他们解释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这样做的法律后果是什么。六、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劳动合同中约定条款的约定(一)、劳动合同中签字盖章的特定性劳动合同必须由劳动者本人签字或者确定其出具的委托书的真实性后,由其委托代理人签字,用人单位必须使用法人章,不能用其它公章代替(无劳动合同的后果:未签订劳动合同达一年以上的,视为双方已订立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二倍的工资,《劳动合同法》第十四、八十二条)。(案例)(二)、劳动合同中双方身份识别信息的真实性《劳动合同法》在第十七条中对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增加了双方身份识别信息内容,但我个人认为规定的内容还不全,还应增加邮政编码的内容。由于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中有诚实信用的规定,但《劳动合同法》中并未规定其中一方未提供真实信息的处罚办法,因此在劳动合同中应当约定当一方提供的信息不真实时的处理办法。有的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还有学历及其它特殊要求的,因此双方在约定中应当增加相应内容。另外要提醒大家,属劳动者个人的身份内容,最好是由劳动者本人填写,否则会出现劳动者对劳动合同中填写内容不予承认的现象。双方还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在劳动者拒绝配合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可根据对方提供的身份信息约定双方法律文书的送达方式,并可约定由于对方提供的信息不真实,造成不能送达的法律责任。(三)、劳动合同中劳动者到用人单位的工作时间的明确由于劳动者到用人单位工作的时间与劳动合同订立的时间常常不一致,多数用人单位在使用劳动者时均未填写招工登记表,因此双方发生争议后,劳动者到用人单位开始工作的时间常无法确定,因此应在劳动合同中载明劳动者到单位工作的起始时间,因为该工作时间涉及到劳动者的经济补偿的计算年限和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的年限问题。(四)、劳动者供养直系亲属的明确由于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发生工亡后,其供养亲属以是否由该工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作为是否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的界定标准,而其供养亲属是否由该工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在实践中难以确定,因此需要由职工本人在劳动合同中说明其供养亲属的状况,同时最好由职工本人书写说明并由其成年亲属签字确认。(五)、劳动合同期限的约定——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起止时间的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劳动合同法》中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概念规定,个人认为是不准确的。(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重点介绍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概念: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十五条)期限到期的标志:工作任务完成限制条件:不得约定试用期(《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意义:《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五项)未将该种劳动合同到期终止列入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注:即将出台的(实施条例)对该条已作出了新的规定)——属《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应签订无固定期限三种情形,而双方可以签订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列外情形。《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二款:“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操作办法:劳动者提出要求签订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书面申请)(六)、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的约定原则上讲,相对于特定的劳动者,对于他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也应当是特定的,但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又可能是要根据工作需要进行调整的,因此在劳动合同中应考虑到这种变化,并将其约定在该内容中。该约定不宜太细,也不宜太粗,否则用人单位单方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地点或工作岗位的做法,就属于单方变更劳动合同的行为,该行为不具有合法性。另外,工作内容中最好要约定劳动标准,这对于确定劳动者是否胜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劳动合同中还应明确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和职务,为了保证职务的能上能下,可对职务进行聘用制,实行定期考核,定期聘用。(案例)(七)、劳动报酬的约定正常情况下的工资约定:一是要明确劳动报酬的支付时间,二是要明确劳动报酬的支付标准,对于实行计件工资的人员,还应当约定定额任务,计酬单价,三是要明确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渝劳社办发[2006]124号),要注意该基数不能低于最低工资。四是要约定工资的构成。另外,劳动合同中劳动报酬的具体金额最好用中文表述。(案例)非正常情况下的工资约定:在规章制度部分讲述(八)、专项培训的约定《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违约金和赔偿的概念区别。培训费的组成(什么是培训费,培训费包括哪些费用,在目前没有政策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双方需要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劳动合同期限与服务期限的调整。依法建立规章制度(一)规章制度的制订程序;(二)规章制度的制订原则;合法性,2、合理性,3、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定性与定量)。(三)用人单位应着重建立哪些规章制度1,工资支付制度包括工资支付方式;支付时间;组成部分(基本工资概念、标准工资概念、岗位工资),工资构成的设计是用人单位需要特别高度重视的,因为工资的标准是用人单位在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时的计算基数,是工伤职工计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计算基数,是用人单位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的计算基数,用人单位支付给职工的病假工资也是以职工的工资作为计算基数的。工资组成的设计是有技巧的,建大家认真研读一下《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国家统计局令第1号)。工资奖惩办法(扣发职工的工资是有前提条件的,且扣取的数额是要受到限制的,对此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明确的,但设计职工在怎样的情况下获得额外的工资或额外的奖金是可行的)。职工对工资支付提出异议的时间和处理办法(该内容最好在劳动合同中也进行约定),最好有一个职工对工资无异议的书面证据,对一段时间的工资支付情况进行确认。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包括探亲假工资、婚丧假工资、事假工资、年休假工资、病假工资以及女职工在三期内的工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的工资)。(1)探亲假工资相关规定:A、国发[1981]36号(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第五条:“职工在规定的探亲假期和路程假期内,按照本人的标准工资发给工资”。B、渝劳办发[2000]249号(重庆市劳动局《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的实施细则通知》第三条:“职工探亲假期间(包括路程假)的本人工资照发”C、渝劳社办发[2006]124号(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企业职工加班加点工资计算基数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职工婚丧假、探亲假、年休假期间的工资支付标准,劳动合同有约定的,从其约定,合同没有约定的,按集体合同约定的标准确定,无集体合同约定的,按用人单位相同岗位人员同期平均工资确定”。(2)婚丧假工资相关规定:渝劳社办发[2000]24号(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企业职工请婚丧假的处理意见的通知)第三条:“职工在批准的婚丧假和路程期间,本人的工资照发。奖金是否发给,由单位自定”。(3)事假工资目前对事假期间是否支付工资没有政策性规定。个人理解,按照工资是劳动者劳动报酬的概念,职工在事假期间没有工资,因此单位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对职工确因私有事,经单位批准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支付职工一定的生活费,标准由双方约定,或在工资支付制度中予以明确。(4)年休假工资按渝劳社办发[2006]124号的规定,由双方合同约定。(特别提醒:企业规章制度应设定享受年休假的条件)(5)病假工资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企业职工病假待遇暂行规定》的通知(渝府发[2000]47号按本人工资的60%至95%发给,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6)女职工在三期内的工资相关规定《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9号)第四条:“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重庆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第三十二条:“不得在女职工三期内借此降低其基本工资或取消其应有的福利待遇”。劳动部关于印发《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问题解答》的通知第13条:“产假期间,工资照发。”(7)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的工资《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5号)第三十一条:“工伤职工在停薪留新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2、请假制度(最容易被不诚信职工钻空子的制度)必须设计严格的请假程序(包括事前请假、事中和事后请假),同时还要严格的设计一些请假条件(事假、病假条件),要制订对不按规定请假(请霸王假)的人员的处理办法(视为旷工)。(案例)3、考勤制度着重要解决谁考勤,如何考,如何保留考勤证据。要具体明确考勤人,该考勤人要得到职工的认可,机械考勤与人工考勤要相结合。(案例)4、劳动纪律制度其实请假制度、考勤制度都属于劳动纪律制度的组成部分,之所以将它们单独进行讲解,是要大家明确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在劳动纪律制度中要明确对旷工行为进行界定,对旷工达到违纪处理条件的标准要进行明确,对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进行明确和量化,对什么是单位的严重经济损失,怎么的行为达到处理的标准,进行明确的界定。对违反行为规范的行为要有处理方式的规定。(案例)5、财务制度费用报销人应当对本人产生的费用,本人亲自报销,不能由其他人代为报销。(案例)八、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手续办理(一)劳动合同终止的手续办理《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是否需要提前三十日的说明。(二)正常情况下劳动合同解除的手续办理《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劳动法》第二十四)与第三十七条(《劳动法》第三十一条)解除的办理区别(案例)。提醒我们用人单位的劳资人员,不要随意出具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三)非正常情况下劳动合同解除的手续办理1、劳动者不辞而别手续怎么办?2、因劳动者严重违纪,劳动者不配合怎么办?法律文书的送达,征求工会意见的程序(《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三条),因劳动者违纪单位解除其劳动合同处理决定的书写。(四)用人单位以劳动者严重违纪为由解除劳动者的劳动合同,违纪解除不成立的法律责任该种行为包括:证据不充分,严重违纪事实不能成立,规章制度的制订程序不合法,规章制度中违纪的定性不准确,处理的程序不合法等。后果:1、以上行为均属于《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的违法解除的行为;2、由劳动者选择是否继续履行劳动合同;3、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或者劳动合同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要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支付正常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的两倍支付赔偿金。特别提醒:当劳动者既严重违反了单位的规章制度,又被追究了法律责任时,用人单位最好依据单位的规章制度进行处理。否则一但人民法院对职工的原判决作出改判,则用人单位原作出的处理也面临被撤消。(案例)九、非全日制劳动用工问题《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八条至七十二条。这是一种我们用人单位需要认真研究的用工方式。《劳动合同法》在对此种用工形式规定得不够明确,比如什么样的工作可以采用此种用工形式,社会保险问题如何办理。只是我们重庆市对此有一些规定。它的好处:1、可以随时终止用工;2、终止用工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3、社会保险费用可以减少。它的限制条件:以小时计酬为主,每周不超过24小时工作时间,劳动报酬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15日。十、劳务派遣问题1、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将劳务派遣协议的内容告知被派遣劳动者(《劳动合同法》第六十条一款);2、用工单位支付给劳务派遣单位的劳务费和管理费应当分开(《劳动合同法》第六十条二款)。以上内容是我在多年从事劳动争议仲裁工作中对我们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总结的一些经验和教训,以及我通过学习《劳动合同法》的一些认识和体会。希望对我们参加这次《劳动合同法》培训的同志们在工作中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也希望大家通过这次学习,不断地总结工作经验,规范我们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提高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让我们大家一起,为构建我市和谐的劳动关系共同的作出努力。谢谢大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法律类毕业设计(本科)

xx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课题名称论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教学点名称xx广播电视大学 年级名称xx法学本科班 专业名称法学 学生姓名xx学生学号xx指导教师xx 摘要关于对劳动者的保护可谓任重道远,劳动者权益的保护问题会直接影响一国经济、政治、文化乃至各个领域,因此劳动者的保护问题应当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本文在通过《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对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做出了具体的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便使劳动者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文章主要从《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保护亮点和不足之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劳动合同法》的多处规定都加强了对劳动者的保护,但仍有一些规定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讨论。最后针对《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有待完善之处谈了几点自己的建议。关键词:劳动者权益亮点有待完善建议目录一、关于《劳动合同法》的概述……………03(一)《劳动合同法》的概念和特点………03(二)《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背景和立法宗旨……………04(三)《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06二、《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亮点……………06(一)关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合同订立方面……………06(二)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方面……………………08(三)关于试用期方面……………………09(四)关于违约金方面的规定……………10(五)关于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方面…………11(六)关于单位规章制度的确立方面……………………11三、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不足……………12(一)《劳动合同法》没有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作出专门的保护规定…………………………12(二)《劳动合同法》关于企业裁员后对员工经济补偿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商榷…………………………13(三)劳动合同法过渡性条款的规定存在缺陷…………13四、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几点建议…14(一)重视农民工权益的保护……………14(二)提高裁员后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水平,明确月平均工资的范围…15(三)加强劳动合同法“施行细则”或“司法解释”对过渡条款适用范围的规制………16结束语……………………16参考文献…………………17浅谈劳动合同法我国《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0年12月8日公布实施的,至今已有16年之久,该规定是在当时我国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现在看来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了。随后,国家于2021年1月1日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因为关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切身利益,该法律草案自2005年12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后,就引发了各界的广泛争论,前后收到了近20万份公众意见书,征集意见之多,范围之广,真是前所未有。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因此社会各界都应该对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重视起来。一、关于《劳动合同法》的概述(一)《劳动合同法》的概念和特点1、《劳动合同法》的概念《劳动合同法》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劳动合同法》是指所有调整劳动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劳动合同法》、《劳动法》、《合同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劳动合同的法律规范。狭义的《劳动合同法》是指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命名的调整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劳动合同法》在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确立的劳动合同制度框架基础上,不仅对劳动合同期限、试用期、经济性裁员、经济补偿金等内容作了补充和完善,而且对劳动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有不少变化和调整,进一步完善了劳动合同制度,弥补了原有制度的缺欠,在兼顾企业利益的基础上,促进劳动者就业稳定。它的颁布和实施,对促进我国劳动关系和谐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2、劳动合同法的特点综观《劳动合同法》的内容,有以下几个特点:(1)在寻求建立稳定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上,侧重保护劳动者的利益。对劳动者实行“单保护”还是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实行“双保护”一直是《劳动合同法》草案中争论的焦点。实际上,两者并非是不可协调的。在现代民主国家,法律的制定总是要在相关的利益主体之间寻求平衡,以对社会主体之间的利益进行合理的分配。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相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处在弱势地位,法律理应对不公平的社会现实进行矫正。因此《劳动合同法》在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的同时,强调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其目的也是为了对劳资双方实现从形式平等到实质平等,从而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2)在尊重自治的基础上,强调国家对劳动关系的强制。合同本是双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合意的结果,就此《劳动合同法》也明确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变更应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志。但劳动合同和普通民事合同并非完全相同,当事人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强资本,弱劳工”的普遍格局决定了国家必须加强法律干预。现代劳动立法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多地体现了国家干预的特点,《劳动合同法》同样体现了这一点,在劳动合同的形式、期限、内容、劳动合同的履行和解除、经济补偿金、违约金条款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从而通过法律的强制规定来规范当事人的行为。(3)与时俱进,体现了充分的灵活性和开放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的深化,劳动关系的多样化和复杂化日益显现出来,《劳动合同法》对此也做了必要的应对。特别是关于“非全日制用工”、“劳务派遣”等新型劳动关系的规定。另外,《劳动合同法》将事业单位劳动关系纳入其调整对象,既解除了关于事业单位劳动关系调整方面的争论,也顺应了事业单位改革的发展趋势,具有前瞻性。(二)《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背景和立法宗旨1、《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背景我国现行《劳动法》严重滞后于现实需要。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了市场经济的进程,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1994年7月4日《劳动法》颁布,1995年1月1日施行。这部《劳动法》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调整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自实施以来,它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协调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0多年来,我国劳动用工制度发生了巨大变革,劳动力市场机制得以建立,在全社会范围内逐渐形成了竞争机制、风险机制和能进能出的机制,使劳动力资源的效率配置成为可能,劳动者的劳动权也日益受到重视。劳动法的实施、劳动制度的改革,不仅使劳动者的权益得到法律保护,使企业的效益有了提高,也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劳动用工情况多样化,劳动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劳动关系,如灵活用工、劳务派遣工、家庭用工、个人用工等等。同时,在实行劳动合同制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短期化、滥用试用期、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将正常的劳动用工变为劳务派遣等等,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也给整个社会的稳定带来隐患。因此,有必要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对劳动合同制度做进一步的完善。另外,从全球范围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顺利接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