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课改话握手〞_第1页
深入课改话握手〞_第2页
深入课改话握手〞_第3页
深入课改话握手〞_第4页
深入课改话握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深入课改话“握手〞审视几年来的课改历程,不难发现,一些数学教育仍缺乏理性思考,存在不少误区。就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的学生学习现状,笔者对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48名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升入该校中学的42名学生进行跟踪问卷调查。据此,笔者谈一孔之见,求教同仁。

一、问题“握手〞,接轨数学与现实

教材被大量教师视为学校教育的唯一课程资源,长期把教学定位在教材层面,侧重于学生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的形成。如此“照本宣科〞,不但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摸索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还简单忽视主体的能动作用。

(问卷对象六年级学生)

有这样两道选择题。

(1)甲数的1/2与乙数的1/3相等。比较:甲数()乙数。(A.>B.<C.=D.无法确定)

(2)梨质量的1/2与苹果质量的1/3相等。比较:梨质量()苹果质量。(A.>B.<C.=D.无法规定)就以上二题,学生做题调查结果统计:

以上二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语言表述上分析,题1是抽象的数学问题,而题2则是具体的现实生活问题;从数值上分析,题1中的甲数与乙数可以是任意数(包括自然数0),而题2中的梨与苹果是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实物,其质量必需是非零正数;从调查结果分析,题1的正确答案是D,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呈常态趋势,题2的正确答案是B,但调查显示学生的学习呈十分态分布,这说明学生对抽象的数学问题与生活的数学问题认知上存在困惑。“生活四处有数学,生活四处用数学〞已耳熟能详,加强数学问题教学与现实问题解决的接轨,对于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优化其认知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要培养学生从现实问题中发现数学问题。数学教学应从实际生活出发,从现实问题出发,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问题中认识、发现数学,并加强对数学语言的提炼,从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与应用,加强学生的数感。二是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教材中的大量数学知识,如,“繁分数〞、“质数和合数〞在生活中很少用到,但是并非一时未应用于生活的知识都是无用的。“学以致用〞是数学学习之目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擅长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使之“学有价值的数学〞;勤于指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使之“获得必需的数学〞;乐于诱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分析、研究生活数学问题,使之“在数学上得到发展〞。

二、活动“握手〞,链接课内与课外

不少教师苦苦追求狭隘的课堂空间,而忽略了学生广泛的课外实践,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实践意识得不到培养,导致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学习情绪低落。

(问卷对象六年级学生)

调查说明,学生的课外活动偏少。在大力倡导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今天,更应积极“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特性与创新精神〞。一是要加强个体课内外活动。叶澜教授认为,当数学和儿童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教学才具有活力,富有生命力。一味地强调课堂教学活动,而忽略课外实践,简单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教师应尽可能地把学生引向课外的生活,促进个体的课本知识同生活问题更加紧凑地结合。如,学习“元、角、分的认识〞时,在课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拟买卖活动,在课外,我们可以征得家长的同意,开展“周末我当家〞活动,让家长利用周末时间和孩子一起实践;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时,可以让学生回家调试可口的糖水品一品等。联系实际生活,选取数学素材,搭建充分发挥学生特性的课内外活动舞台,让学生积极投入学数学、用数学的课内外活动中。二是要加强群体课内外活动。“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遇〞,“给学生提供摸索与交流的空间〞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之一。组织群体性的数学课内外活动,是实现学生之间互动交往、增进情感、共同提高的有效手段。如,学习“比例的应用〞后,我们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应用比例知识测量一棵大树或建筑物的高度。这种群体性活动,能有效弥补个体活动之不足,更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心,培养学生的参与、表现意识。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学习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数学调查、数学试验等活动。

三、学科“握手〞,整合个体与整体

学科本位凌驾于课程结构之上,片面地“就数学教数学〞,造成学生“数学思考〞与“思考数学〞失衡。

(问卷对象六年级学生)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科教学的孤立性依旧存在。学科整合、渗透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这是一个实践性问题。加强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使之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对深化数学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一是要渗透育人理念。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育人树德〞。过去,不少教师把这一目标曲解为是《思想品德》、《语文》学科的教育任务。其实,数学学科也共同担负着这一任务。“育人树德〞的素材,从显性方面说,有教材介绍的数学史实,如有名数学家、经典案例、数学名著等,教学内容,如时、分、秒、纳税、利息等……教师应随数学活动的进展,有机地向学生渗透。从隐性方面说,大量的思想教育素材隐蔽在“数学练习〞中,如:“我国鸟类种数繁多,约有1166种。全世界鸟类约有8590种,我国鸟类种数占全世界鸟类种数的百分之几?〞这一题是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的素材。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体会。二是要渗透应用意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测、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加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数学同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科之间的协调与渗透,使教学发挥联动效应。如,学习“循环小数〞时,我们可以联系《科学》学科,提出:“在自然界或生活中,有这样‘循环’的自然现象吗?〞这类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研究其他学科的意识。三是要渗透“信息〞意识。当前,信息技术在学科活动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加强数学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是当前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教师要注意挖掘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课程之间的联系点。从“教〞的角度看,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为学生提供数学信息,提高教学效率;从“学〞的角度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查阅数学资料,获取数学信息等,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学段“握手〞,衔接基础与延续

学段教学严重脱节,一些高段任课教师责怪低段学生基础扎不牢,低段任课教师指责高段任课教师教不好。这种现象在其次学段与第三学段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

(问卷对象七年级学生)

上表显示,基础学段与后续学段教学区别较大。学段数学衔接问题,是任何学校都要面对的问题。加强数学衔接教学研究,使学生平稳地从低学段向高学段过渡,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九年一贯制〞的推行、数学课程标准的公布,教材也随之考虑数学教学的连续性与完整性,其目的是使每一个生命能够更自由、更健康、更具特性化地发展。那么,如何加强数学各学段教学的衔接呢?一是加强衔接学段数学教材研究。低段数学是高段数学的基础,高段数学是低段数学的延续。加强衔接学段数学教材的研究,我们可以从教材的编排体系着手,分析、对比数、式、形、体、思想、方法等,剖析教材的连接点、异同点,研究衔接教学方法,使过渡学段数学教学尽可能自然衔接,为学生步入高年级学习数学做好心理准备和知识储存。二是提倡衔接接受段任课教师“互动教研〞。“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研是加强教师之间相互沟通的一种手段,我们可以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师相互深入课堂听、评、议课,研究衔接阶段的教法与学法,共同摸索适应衔接阶段学生学习的方法,从而改进教学工作,减少衔接教学上的过程痕迹。三是实现衔接阶段学生之间“互动学习〞。这是减轻衔接阶段学生心理压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这就要求学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互动学习的机遇,特别要为衔接阶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