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307.2-2022 内河水下工程结构物检测与评定技术规范 第2部分:港口部分_第1页
DB34-T 4307.2-2022 内河水下工程结构物检测与评定技术规范 第2部分:港口部分_第2页
DB34-T 4307.2-2022 内河水下工程结构物检测与评定技术规范 第2部分:港口部分_第3页
DB34-T 4307.2-2022 内河水下工程结构物检测与评定技术规范 第2部分:港口部分_第4页
DB34-T 4307.2-2022 内河水下工程结构物检测与评定技术规范 第2部分:港口部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34/T

4307.2—2022 前言

.................................................................................

II1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 术语和定义

.........................................................................

14 基本规定

...........................................................................

1一般规定

.......................................................................

1检测工作质量与安全

.............................................................

25 检测准备与方案编制

.................................................................

2检测准备

.......................................................................

2检测方案编制

...................................................................

36 现场检测

...........................................................................

3重力式码头

.....................................................................

3板桩码头

.......................................................................

4高桩码头

.......................................................................

5港口护岸

.......................................................................

67 检测评定

...........................................................................

7评定单元划分

...................................................................

7评定内容

.......................................................................

7评定参数选定

...................................................................

8评定验算

.......................................................................

8评定分级

.......................................................................

98 检测评定报告编制

..................................................................

14检测报告的一般要求

............................................................

14评定报告的一般要求

............................................................

14附录

A(资料性) 水下检测报告封面及扉页样式..........................................

16附录

B(资料性) 水下检测作业记录表样式..............................................

19DB34/T

4307.2—2022

1 范围场检测、检测评定、检测评定报告编制等内容。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文件。GB

26123 空气潜水安全要求GB

28396 混合气潜水安全要求GB/T

50186 港口工程基本术语标准JTS

码头结构设计规范JTS

水运工程水工建筑物检测与评估技术规范JTS

港口设施维护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GB/T

50186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构件检测评定项目component

detection

items目。评定单元 assessment

4 基本规定一般规定4.1.1 下列情况应进行水下工程结构物质量检测与评定:a)

码头水工结构已运行使用若干年限、达到或超过设计使用年限需继续使用;b)

码头工程结构使用功能或使用条件发生变化;c)

出现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的非正常变形、变位、裂缝、破损和耐久性损伤等;d)

发生工程事故,需要通过检测分析事故的原因以及对结构可靠性的影响;DB34/T

4307.2—e)

损鉴定;f)

达到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规定的港口工程结构物检测评定周期。4.1.2 检测应根据检测的目的和要求确定,并能反映检测要素的变化过程;出现异常情况时,或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后继续使用的,应增加检测频次。4.1.3 码头主体结构、地基基础的检测周期宜为

3

5

年,其他项目检测周期参照

JTS

310

的规定执行。4.1.4 检测对象可由委托方指定或采用分类抽样方式确定。抽样方式应具有代表性,能反映结构的受力工作特征。检测数量不应少于

JTS

304

4.1.5 检测人员现场检测出发前应穿戴好安全帽、工作服、劳保鞋等安全装备。现场检测应有其他现场工作人员协助。4.1.6 检测前应检查现场环境,应具备安全可靠的现场检测工作条件,确认安全后开展检测工作,应遵守检测现场的规章制度。检测工作质量与安全4.2.1 不得损害结构安全性。4.2.2 检测方法应结合结构形式与检测要求等综合确定。除本规范所列检测方法外,在经论证认为有效可行且有可靠实测经验的情况下也可采用其他能够满足检测项目内容与质量评定要求的检测方法。4.2.3 必要时宜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检测方法进行综合检测。4.2.4 现场检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修补因检测造成的结构损伤。4.2.5 检测单位检测的数据和结论应真实、可靠、有效。4.2.6 检测单位应根据工程检测数据和验算结果进行工程结构物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评定。4.2.7 水下检测的潜水人员、设备和系统、作业程序等安全要求应按

26123

GB

28396

规定进行。4.2.8 水下检测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规定。4.2.9 内河港口水下结构物质量检测与评定,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5 检测准备与方案编制检测准备5.1.1应根据检测对象的具体情况和要求,进行工程初步调查。初步调查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a)

水文、气象、水下地形等水工建筑物的相关资料;b)

港口水工结构物设计文件、施工技术资料、竣工验收等相关资料;c)

港口水工结构物历年运行、检测、维护等相关资料;d)

水下作业区域周边地物、地貌、交通状况等资料;e)

被检测部位缺陷状况及现场条件等资料;f)

工程水域的环境信息;g)

其他与检测相关的文件资料。5.1.2 水下检测前,应对检测设备的硬件(含附属、耗材)、软件等进行检查、测试,确保设备配套齐全,在检校合格有效期内,功能完好、工作状态正常。5.1.3 检测前应对检测设备及附属软、硬件设施等进行检查、校正,保持正常工作状态。在检验合格DB34/T

4307.2—2022有效期内,各检测设备应配套齐全。5.1.4 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在检定或校准周期内,并处于正常状态,仪器设备的精度应满足检测项目的要求。5.1.5 水下检测前应做好通航安全措施。检测方案编制5.2.1 根据检测目的或检测要求,结合工程初步调查结果及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水下结构物检测的目的、范围和内容,编制方法适宜、可靠合理的检测方案。5.2.2 水下检测技术方案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a)

特点等;b)

检测目的或委托方的检测要求;c)

检测依据,主要包括检测所依据的标准及有关技术资料;d)

检测范围、内容和方法,包括检测项目、选用的检测方法、检测工作布置、检测工作量等;e)

检测作业流程及具体实施方案;f)

检测人员和仪器设备;g)

检测设备的安放和布设位置;h)

检测工作进度计划与工期;i)

检测配合工作及要求;j)

检测安全和环保措施;k)

水下检测成果形式。5.2.3 检测方案应满足相关的规范规定要求以及所检工程质量评定的技术要求。6 现场检测重力式码头6.1.1 检测项目内容6.1.1.1 水下基础与结构状态检测,包括基床和基础、墙身几何特征尺寸,前沿水深、地基基础冲刷淤积和淘空情况,基础和基床结构完整性。6.1.1.2 结构位移与变形的检测,包括结构整体及墙身构件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变形,以及墙身接缝宽度、接缝处错牙、平直度、相邻构件错位等。6.1.1.3 混凝土质量检测,主要检测单元包括基床和基础、墙身结构、其他水下构件;主要检测项目等。6.1.1.4 结构构件外观检测,包括混凝土结构构件表观(混凝土剥落、破损、露筋、蜂窝、空洞等)6.1.2 检测方式重力式码头检测方式见表1。水下量测、水下探摸、水下摄像、单波束测深、多波束测水下探摸、水下摄像、三维扫描声呐等水下探摸、水下摄像辅助水下检测设备。具备其他测试条读数显微镜来测试;裂缝深度还可采用取芯法、超声波平DB34/T

4307.2—2022表1表1 重力式码头检测方式6.2.1 检测项目内容6.2.1.1水下基础与结构特征状态检测,包括前沿水深、护底结构、地基淤积和淘刷情况、地基基础条件及回填土的现状、板桩墙结构形态等的检测。6.2.1.2 结构位移与变形的检测,包括结构整体及构件的位移、变形检测,以及板桩接缝宽度、接缝平直度、墙身错牙、墙身异位、板桩局部弯曲或凹陷等征状检测。6.2.1.3 结构质量检测,包括板桩结构形式、板桩构件断面尺寸、桩身材料或桩身配筋、桩身材料强度、构件腐蚀、钢筋锈蚀、涂层破损、钢结构锈蚀、板桩构件入土深度等。6.2.1.4结构构件外观完好度检测,包括混凝土构件表观(剥落、破碎破损、露筋、蜂窝、空洞等)走向、构件开裂等形态检测。6.2.2检测方式板桩码头检测方式见表2。水下探摸、水下摄像结合板桩结构施工记录等综合确定水下探摸、水下摄像、三维扫描声呐水下探摸、水下摄像辅助水下检测设备。具备其他测试条件来测试;裂缝深度还可采用取芯法、超声波平测法等DB34/T

4307.2—2022表2表2 板桩码头检测方式6.3.1 检测项目内容6.3.1.1 水下基础结构检测,包括桩周、护坡等冲淤及淘空检测,基础与前沿水深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6.3.1.2 结构位移与变形的检测,包括结构的位移和沉降,接岸结构的倾斜、位移和沉降,基桩桩径与所在泥面标高,基桩的倾斜与变形变位,以及桩身异位、桩局部弯曲或凹陷等征状检测。6.3.1.3 质量检测,包括桩基形式、桩身材料、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碳化深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混凝土配筋、腐蚀测试等。6.3.1.4 结构构件外观检测,包括混凝土构件表观(混凝土剥落破损、露筋、麻面、蜂窝、空洞、松电缆等破损检测等。6.3.2检测方式高桩码头检测方式见表3。水下探摸、水下摄像辅助水下检测设备。具备其他测试条件时,裂探摸摄像辅助其他检测设备,水下机器人录像,水下声呐成像,多件混凝土剥落、裂缝、腐蚀、蜂窝等形态的检测方法对于高桩码头钢管桩(含钢管混凝土复合管桩)的工作性状检测,可按照桩基常规检测方法进行。

DB34/T

4307.2—2022表3表3 高桩码头检测方式6.4.1 检测项目内容6.4.1.1 环境条件调查,包括水流、冰情等水文条件调查、工程地质条件调查、冲淤变化情况等。6.4.1.2 水下基础结构检测,包括前沿水深、护岸基础冲刷淤积及淘空检测,主要水下结构构件的裂缝、露石、露筋、冻融等破损和缺失情况等。6.4.1.3 水下结构位移与变形的检测:a)

化情况;b)

沉;脚结构的变化情况。6.4.1.4 质量检测,包括结构基本情况调查、结构基本特征参数、护岸与岸坡结构形式、岸坡稳定形态、结构混凝土质量等。DB34/T

4307.2—20226.4.1.5护岸结构构件外观检测,主要检测护坡护岸垫层的厚度、干砌石的厚度和材质、混凝土的厚度和强度。干砌石护坡中垫层有反滤设计时,应对垫层进行颗粒级配分析:a)

层的颗粒分析等;b)当港口护岸结构采用重力式结构时,应参照重力式码头检测内容与要求进行;当港口护岸结构采用板桩结构时,应参照板桩码头检测内容与要求进行。6.4.2检测方式港口护岸检测方式见表4。表4 港口护岸检测方式表4 港口护岸检测方式评定单元划分7.1.1根据规范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结合结构型式特征,将结构沉降段作为一个评定单元;按结构组成可将评定单元划分为下部结构、基础等子单元。7.1.2 评定单元的划分应满足下列要求:a)

根据结构特点选择一个或若干个有代表性的区段作为评定单元;b)

按地基、基础和结构将评定单元划分为若干个子单元;c)

按构件类别将子单元划分为若干个基本单元。评定内容7.2.1 地基基础冲刷淤积情况检测与评定。通过对比水下地形现状图和原始水下地形资料确定地基基础冲刷淤积情况。7.2.2 建筑结构物与岸坡稳定性分析与评定。进行抗滑稳定性与抗倾稳定性计算,复核其稳定性是否DB34/T

4307.2—2022满足相关标准要求。7.2.3 沉降、位移检测与评定。测量码头各观测点坐标和高程,与历史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判断码头态,并为安全评定提供依据。7.2.4 应对主要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碳化深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截面配筋、承载能力、形变等规范指标要求进行质量检测。7.2.5 外观劣化情况检测与评定。对水下结构构件进行逐件检查,了解构件的外观劣化情况,如钢材度进行评级。对有破坏或病害的现象应做具体受损程度的描述,并记录缺陷的位置、大小和状态。7.2.6 应结合结构现场检测资料与理论复核验算,对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进行评定,评定划分构件技术状态等级,评定结构等级。评定参数选定7.3.1 蚀状态,地基与基础特征参数、结构或构件变形变位、结构标高和角点坐标等。7.3.2 结构或构件几何参数应采用实测值,应分析并且计入材料劣化、锈蚀、局部缺陷等影响。7.3.3 材料强度标准值宜通过现场检测,并应按现行国家以及水运工程行业规范等有关规定确定。7.3.4 结构上的作用应经过调查或检测核实,按现行水运工程行业有关标准的规定原则确定。7.3.5 其他参数,宜结合水运工程行业标准、设计施工文件等资料进行调查或检测核实后研究确定。评定验算7.4.1 检测和验算的项目及内容应根据影响地基、基础、结构或构件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等因素确定。7.4.2应进行结构有关特征状态(几何尺寸与质量水平)与规范的结构构造要求、技术要求、结构变位变形的符合性复核。7.4.3当检测只能取得部分数据或改变结构构件使用条件时,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验算。7.4.4 根据结构各项目验算复核等级,取其最低一级作为该构件质量评定等级。7.4.5 安全性评定应根据工程调查和检测数据等资料结合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成果进行。7.4.6结构构件验算的计算模型应符合结构物实际受力和构造状态。7.4.7 验算方法应符合

167

的原则和要求,符合国家其他有关标准的规定。7.4.8主要验算项目应包括:a)

地基或基础承载力;b)

结构的整体稳定性;c)

构件的承载力、裂缝宽度与变形。7.4.9 内河港口水下工程结构物验算项目内容。7.4.9.1 重力式码头验算项目内容见表

5。DB34/T

4307.2—2022表5重力式码头验算项目内容7.4.9.2板桩码头验算项目内容见表

6。表5重力式码头验算项目内容7.4.9.2板桩码头验算项目内容见表

6。表6 板桩码头验算项目内容7.4.9.3高桩码头验算项目内容见表

7。表7 高桩码头验算项目内容7.4.9.4 港口护岸验算项目内容见表

8。表8 表港口护岸验算项目内容7.4.1158如存在其他对结构物安全性、适用性有较大影响的构件,则应增加其相应验算内容。评定分级7.5.1 评定分级步骤评定分级应从基本单元、子单元和评定单元依次进行:a)

根据检测项目的评定结果确定基本单元等级;b)

根据基本单元或子单元检测项目评定结果确定子单元等级;c)

根据子单元的评定结果,确定评定单元等级。7.5.2 安全性评定分级标准与处理要求安全性评定应按承载力极限状态验算的结果进行,分级标准及处理要求见表9。安全性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具有足够的承载力,水下构件技

安全性略低于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尚不显著影响承载力,水下构

安全性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显著影响承载力,水下构件技

安全性严重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已严重影响承载力,水下

结构物整体完好,变形、变位均在设计允许范围内,技术状态符

正常使用,技术状态符合

mm

mm

mm

mm局部有剥落,空鼓和剥落面积小

DB34/T

4307.2—2022表9 安全性评定分级标准及处理要求表9 安全性评定分级标准及处理要求码头适用性评定应以现场调查和检测结果为基础依据。适用性评定分级标准及处理要求见表10。表10 适用性评定分级标准及处理要求表10 适用性评定分级标准及处理要求7.5.4.1 氯盐引起钢筋锈蚀劣化度评定和混凝土碳化引起混凝土结构外观劣化度评定应根据外观检测结果按不同构件种类进行。7.5.4.2 根据码头水下不同构件外观检测结果,外观劣化度评定标准见表

。表11表11 外观劣化度检查评定标准

mm

mm

mm

mm

mm

mm

mm

40%

以上,局部穿洞或呈洞穴状,表面疏松

DB34/T

4307.2—2022表

11(续)表

11(续)定分级标准见表

12。表12混凝土冻融劣化度评定分级标准表12混凝土冻融劣化度评定分级标准7.5.4.5根据外观劣化度的评定结果和结构使用年限预测等情况,按表

13

中规定的结构耐久性评定分级标准及处理要求对码头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进行评定。表13表13 结构耐久性评定分级标准及处理要求0.95≤R0.90≤R0.95≤R0.90≤Rdd00=1.10=1.0三级:除整体稳定性验算取γ0=1.0外,其他验算项目均取γ0=0.90.95≤r<1.000.90≤r<0.95r<0.900.80≤r<1.000.70≤r<0.80r<0.700.95≤r<1.000.90≤r<0.95r<0.90

DB34/T

4307.2—2022表

13(续)表

13(续)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安全性或适用性评定。7.5.5 技术状态分级7.5.6 7.5.7 对于正在维修的设施,应按维修前的技术状态分类;对于维修后的设施,其技术状态应按照分类标准重新判定。7.5.8 码头水下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状态分级见表

。表14 码头水下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状态分级表7.5.8.1重力式码头水下构件技术状态分级见表

表14 码头水下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状态分级表7.5.8.1重力式码头水下构件技术状态分级见表

。表15 重力式码头水下构件技术状态分级表120.95≤R0.90≤R0.90≤R0.85≤Rdd00=1.10=1.0三级:除整体稳定性验算取γ0=1.0外,其他验算项目均取γ0=0.90.95≤R0.90≤R15160.90≤R0.85≤Rdd00=1.10=1.0三级:除整体稳定性验算取γ0=1.0外,其他验算项目均取γ0=0.9DB34/T

4307.2—2022表16 板桩码头水下构件技术状态分级表7.5.8.3 表16 板桩码头水下构件技术状态分级表表17 高桩码头水下构件技术状态分级表7.5.8.4表17 高桩码头水下构件技术状态分级表13/(0.90≤R/(0.85≤R/(

/(/(0.95≤R/(0.90/(

/(/(0.95≤R/(0.90/(

/(dd00=1.10=1.0三级:除整体稳定性验算取γ0=1.0外,其他验算项目均取γ0=0.9对实际存在的水下建筑物构件进行技术状态验算分级。DB34/T

4307.2—2022表18港口护岸水下构件技术状态分级表表18港口护岸水下构件技术状态分级表检测报告的一般要求8.1.1内河水下工程结构物检测报告应给出所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内河水下工程结构实体验证性检测和内河水下工程结构工程质量实体检测的报告应做出所检测项目的结果是否符合设计使用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检测报告封面、内页样式、扉页样式参见附录

A。8.1.2 检测原始资料应包括检测原始数据及其他相关数据,并附工作记录。水下检测作业记录表样式参见附录

B。8.1.3 8.1.4 检测报告应由检测人员、校核人员签字,经报告批准人审核签发,并加盖检测机构的公章或检测专用章。8.1.5 检测报告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a)

委托单位名称;b)

现状等;c)

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名称;d)

检测原因、检测目的,以往维修检测情况概述;e)

检测项目、检测方式及依据的标准;f)

主要仪器设备及状态;g)

抽样方案及数量;h)

检测日期及报告完成日期;i)

检测数据、数据分析、检测结果及检测结论;j)

设施维护建议。评定报告的一般要求8.2.1 评定报告应基于检测结果和客观事实。8.2.2 评定报告应包括结构特征尺寸、结构变位变形、结构与基础构造等指标数据与现行规范的符合14DB34/T

4307.2—2022性。8.2.3 按照

310

和其它港口工程相关技术规范规程,根据港口设施检测的病害内容与技术状态,研究并提出港口设施维护建议与技术处理方法。15DB34/T

430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