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词语和句式
(文言知识梳理)文言词语
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将学过的文言词语分类积累下来,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一、一词多义(一)、掌握什么是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本义是指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引申义是指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比喻义是指用打比方而形成的新的意义。(它也应该是引申义)
关于词的本义
词的本义有两种解释:一种理解是就词的来源说的,即该词最初的意义,如“向”的最初意义是朝北的窗户,“兵”最初意义是兵器,“走”的最初意义为跑等。把这“最初意义”叫作本义,这是词的本义。关于词的本义
词的本义有两种解释:另一种理解是就词的应用说的,把该词常用的那个意义算作词的本义,也叫“基本意义”。如“兵”的基本意义是“士兵”,“走”的基本意义是“步行”。关于词的引申义
词的引申义:词的引申义是从本义发展出来的,同基本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的意义。如“深”的基本义是从表面到底部或从外面到里面的距离大。如:“这条河很深”“这个院子很深”“深山”“深耕”这几“深”用的都是“深”的基本义。关于词的引申义
从“深”的基本义发展出来以下的这些引申义:
1、深奥、深刻,深入。如:道理很深
2、深厚。如:友谊很深
3、时间久。如:夜深人静
4、浓,重。如:颜色太浓“深”的引申义和基本义的联系是建立在相类似的基础上的关于词的比喻义
词的比喻义:词的比喻义也是一种引申义。但因为它使用比喻的手段,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所以把它独立出来和引申义并列,成为转义的一种形式。它是由本义通过打比方而产生的新义。如:地下工作——点滴经验——冻结资金——乱扣帽子——“地下”比喻隐藏在敌人的势力范围内“点滴”比喻零星的、微小的“冻结”比喻阻止流动或变动“帽子”比喻罪名或坏名义掌握词义的两种引申方式
1、连锁式。即本义和引申义环环相扣,逐步延伸开来。如“寒”本义是冷,引申为寒冷季节,再引申为缺乏冬衣或受冻,又引申为贫寒,进而引申为恐惧、害怕。例如: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一女不织,或受之寒大渡桥横铁索寒(二)、掌握词义的两种引申方式
2、辐射式。即词的引申义环绕一个中心,而从不同的方面展开,如“节”的本义,由其辐射产生的引申义有木节、关节、季节、节操、节拍等。例如:盘根错节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清明时节雨纷纷单于壮其节钿头银蓖击节碎不难看出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关于词的引申义
又如“负”,本义是背载物,载。引申为承受、承担,支撑;再引申为抱有、享有,又引申为依仗、凭借,进而引申为辜负、对不起等。
1、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载
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支撑
3、久负盛名享有
4、负势而上凭借
5、誓天不相负辜负(三)、掌握一词多义演变的联想方法
1、类似联想
2、接近联想
3、对比联想懂得一词多义的演变时不同的联想方法可以从看似孤立的一词多义之间找到一定的联系,以便根据上下文意,选出正确义项。多义词词义推断方法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课文迁移法成语印证法对句判断法语法分析法1、字形推断法(形训法)
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且形声字占80%以上,“形旁”给我们推断词义带来有利的条件。
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从“钅(金)、木、氵(水)、(火)、土”者词义与五行有关;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u)”者与兵器有关,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从“(言)、辶(走)、心、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其它还有:禾--五谷、贝--金钱、皿--器具、纟--丝麻、宀--房舍、求--毛皮、隹(zhui)--鸟雀、冖--笼罩、歹--死亡、月--肉、页--首、、目---眼、尸--身体……
如《念奴娇》"樯橹灰飞烟灭"中的"橹":木制的船具。"不刊之论"中的"刊"从形旁上看应该与"刀"有关;再如“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一句中“造”字的意义。“造”的义符为“辶”,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该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它意义”制造“”成就“显然与文意不符。”过“也同理,也可译为”拜访“之义,如《过故人庄》。
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欧阳修《伶官传序》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卫风.氓》组:绳索贿:财物(08年广东卷第5题)C、访(人名)复以舟师造湘城
造:前往
(09年安徽卷第4题)
C.过立恭(人名)宿别
过:拜访
(07年重庆卷第8题)B.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
遄:速疾
2、语境推断法例如:1、借助内部语境来推断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随着、和着)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应答)2、借助外部语境来推断①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叙述)②而渔工水师虽之而不能言(用文字记载)3、课文迁移法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其实课文中已出现过,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如:94年高考“扬州辟从事吏”同课文的“连辟公府不就”中的“辟”;97年高考“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同课文的“沛公不胜杯杓”中的“胜”;上海卷中“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同课文“向使六国各爱其地”中的“爱”;“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同课文的“便言多令才”。2001年高考“城之不拔者二耳”基本与“拔石城”同;“齐人追亡逐北”完全同《过秦论》中的“追亡逐北”同4、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势拔五岳掩赤城(出类拔萃,超出);腥操并御,芳不得薄兮(日薄西山,接近)。括号内词语加点字的意义是我们平时熟悉的,借助熟悉的成语词义,就能推断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义。又如:“在官清恪,未尝闻私”中的“恪”是“谨慎而恭敬”意,同成语“恪守不渝”中的“恪”同;“吾亦望汝副其此心”中的“副”与成语“名副其实”中的“副”同(符合)。
"或妄嗔怒"中的"妄"与成语"轻举妄动"中的"妄"义同。(胡乱),文句翻译题解题时可用代入成语的方法检验一下。
5、对句判断法(语言结构推断法)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我们可据之进行判断。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B、追亡逐北(亡.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C、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对应"用",被任用)D、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E、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族“字义同”灭“字)F、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劳:忧思劳苦;逸豫:安逸享乐)又如:"顽鲁者亦当矜怜"中的"顽鲁"义:
A、愚笨而鲁莽B、固执而粗鲁
C、顽皮而愚蠢D、愚昧而愚蠢孤立地看似乎都讲得通,但由于这句话同下面“贤俊者自可赏爱”构成整句。因此,你只需了解“贤”“俊”是在古文中是“有才能”之义,同义复词,而“顽鲁”也应是同义复词,就很容易能选出D项这一正确的答案。6、语法分析推断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如:《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中的“目”字,它前有状语,后带宾语,用作动词,既不能理解成"眼睛",也不能仅理解为"看",应该理解为"用眼睛示意"《促织》中“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中“高”字上带宾语,用作动词,联系原文,可推断为"抬高"。
2000年试题13题"取樵炊灶"中的"樵"前跟动词,因此应是名词,译为"柴薪"
辨析下列一组“信”字的词义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今以蒋氏观之,犹信信义著于四海分析:“信”在“之”前,作状语“确实”“犹”是副词,“信”处在谓语位置,是动词“相信”“信义”处在主语位置上,“著”是谓语,“信”为“信誉”巩固练习:指出下列句子中红色字的多种义项1.荆轲顾笑武阳。《荆轲刺秦王》2.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伶官传序》3.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4.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硕鼠》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6.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屈原列传》7.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孔雀东南飞》8.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信陵君窃符救赵》9.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10.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信陵君窃符救赵》11.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12.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芙蕖》
回头看访问顾念关心考虑顾及回还谢绝辞别谢罪感谢告诉凋谢二、古今异义随着语言的演变,有些词语的古今意义发生很大的变化,有的古代词语今天词义扩大了,有的缩小了,有的失去了古代词语的意义,即意义转移了。这种现象叫做古今异义现象。①因词义扩大而形成的古今异义,
例:江、河
(1)把[古义]动词。握住,端着。①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卖炭翁))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今义]①握住。②把持。③介词,将。④量词。(2)股[古义]名词。大腿。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今义]①大腿。②事物的一部分。③量词。(3)竟[古义]①动词。完毕,结束。②副词。终于,最后①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②或竟成痼疾。(《狱中杂记》)[今义]①完毕。②终于。③居然。④全。(4)履[古义]①动词。践踏,踩。②名词。鞋子。①足之所履,(《庖丁解牛》)②郑人有欲买履者。(《郑人买步履》)[今义]①践踏,踩。②鞋子。③脚步。④实践。(5)再[古义]数词。两次,第二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今义]①又一次,再一次,多次。②继续,还有。②因词义缩小而形成的古今异义,例:臭、谷(由谷类的总名到现在专指小米或稻子)(6)夫[古义]①名词,成年男子。②丈夫。③夫子,对老师的称呼。④指从事体力劳动或奴役的人。⑤读fú,文言句首发语词、句中助词和句末语气助词。⑥读fú
,指示代词,这那种等。①一夫不耕,或受之饥。(《论积贮疏》)②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口技》)③夫子何命焉为?(《公输》)④渔夫、夫役③今若焉,悲夫。(《黔之驴》)⑥是叶公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叶公好龙》)[今义]丈夫。(7)购[古义〕①动词。悬赏。②动词。购买。①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困窘饥饿,无依无靠,元军悬赏追捕得又很紧急)②于购三百盆皆病者。《病梅馆记》[今义]指购买物品。(8)或[古义]①不定代词,有人,有的。②副词,也许。③有时,间或。①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③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今义]①选择连词,或者。②副词,也许。(9)君[古义]名词。①封建帝王,一国之王。②对有地位的人的尊称。③对人的敬称。⑥[君子]指称有才德的人。①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原君》)②今君与廉颇同列。(《廉颇蔺相如列传》)③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④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劝学》)[今义]对人的敬称。(10)劝[古义]动词。①鼓励。②劝说。①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论贵粟疏>>)②肃劝权召瑜还。(《赤壁之战》)[今义]规劝(11)狱[古义]①名词。监牢。②名词。官司。诉讼案①狱中成法,质明启钥。(《狱中杂记》)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今义)监牢。③由词义转移而形成的古今异义,例:涕(眼泪—鼻涕)信(信使—书信)
(12)科[古义]①名词。法律条文。②名词。科举制取士的规格和年分。③动词。征税,判刑,摊派。④戏曲术语,多指元杂剧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演的舞台提示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②登科。③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促织》)④卜儿哭上科(《窦娥冤))〔今义]①课程或业务的分类。②机关企业分职办事的部门。生物分类的等级之一。(13)熙[古义]同“嬉”,开玩笑。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宴子使楚》)(圣人不是能和他嬉戏的人呀,我反自招来嘲笑呀)[今义]光明。熙熙,和乐的样子。(14)爷[古义]名词。父亲。阿爷无大儿,本兰无长兄。(《木兰诗》)[今义]祖父,常重叠使用。(15)窃[古义]私下,私意,“我”的谦词。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答司马谏议书》)[今义]偷窃。④词的感情色彩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就不同。例如:蚓无爪牙之利先帝不以臣卑鄙⑤注意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词。这类词古今外形相同,但意义不同。要准确理解,必须注意以下方面:1、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以为一个双音词。有时文言文中两个意义相关的词因为语法结构上的关系连在一起使用,而这两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变成一个词,词义也由原来的两个变成一个,这时不要把它们等同起来,用现代汉语的词义去解释。例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铁骑突出刀枪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一个双音节词拆成两个单音词来理解。有些词语虽然是双音词,但只有一个语素,这个语素是由两个音节连缀而成的,如果拆开,就不能表达一个语义如“琵琶”“可汗”“彷徨”等。另外要注意对偏义复词的理解与积累。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1.中心:今义:①文章的主旨;②主要场合或指挥机构;②事物的重心古义:心里。例如: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叶公好龙》)2.中间:今义:当中。古义:中,当中;间,夹杂着。,例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3。束手:今义:没办法。古义:投降。例如:近者奉辞伐罪,族麾南指,刘琼束手。(《赤壁之战》4.指示: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古义:指给人看。例如:壁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荫相如列传》)5.行为:今义,举动。古义:行,品行;为,做。。例如: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五人墓碑记》)6.父兄:今义:父亲和长兄,泛指家长。古义:有时偏指兄。例如: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孔雀东南飞》)7.赤子:今义:小孩子。古义:①百姓。例如:皆我东南赤子膏血也。(《方腊起义》)②初生婴儿。例如:赤子之心。(《孟子·离篓》)8.以为:今义:认为。古义:以,把;为,当做。例如: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字,而用另一个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这种现象叫通假。通假字有“约定俗成”的规律,不能认为凡是同音字都可以通假。
由于历史音变,有些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相差甚远。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本字的音。三、通假字例如: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诗经•氓》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诗经•氓》“于”是“吁”的借字,“说”是“脱”的借字。如果我们没有看出通假现象,只照它们字面上的意义来理解,就会解释不通或把句意解错。因此必须把我通假字的基本特点。通假,基本是同音通假。主要有四种情况:
1、同音通假蒲苇纫(纫,通“韧”)如丝终老不复取(取,通“娶”)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倍,通“背”)德也
2、双声通假(声母相同)孰为汝多知(知,通“智”)乎
3、叠韵通假(韵母相同)扁鹊望桓侯而还(还,通“旋”)举酒属(属,通“嘱”)客
4、形近通假(声母相同)将军被身(被,通“披”)坚执锐句子成分汉语句子多数由主语和谓语两个成分组成。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谓语是陈述主语的。例如:①他的态度//很坚决②我们车间//已经完成了全年的生产任务。③经他的手做成的大小事情//数不清。④院子//很干净。⑤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四、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1)左右欲刃相如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观察这两个句子,能看出什么规律吗?能愿动词“能、可、足、欲”等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2)未云何龙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皆指目陈胜范增数目项王观察这些句子,能看出什么规律吗?受副词“遂、弗、不、皆、已”等修饰的名词用作动词四、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3)
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用鱼网捕捉)“所”字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4)
一狼洞其中驴不胜怒,蹄之女幸而偶我观察这些句子,能看出什么规律吗?名词用在代词“之、尔、我、汝、其”等前面用作动词。四、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5)、
刑人如恐不胜
籍吏民、封府库我师道也榆柳荫后檐
族秦者秦也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两个名词连用,组成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则前名词或后一名词用作动词。四、词类活用(名词活用)名词用作动词的常用翻译方法:
A:名词前面加一个动词,变成动宾关系。陈胜王沛公军霸上
B:名词前面加一个介词,后面加一个动词。蹄之而后乃今图南
C:换一个相应的动词。女幸而偶我四、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二)名词作状语:(1)、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范雎至秦,秦王庭迎表示方位或处所。译为“向(朝、往)••••••”“从(在、当)••••••”(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常以身翼蔽沛公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示比喻,可译为“像••••••一样”“像••••••似的”四、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二)名词作状语:(3)、
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吾得兄事之表示对人的态度。(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乃丹书帛曰:陈胜王。表示工具或方法,译为“用(以、靠)••••••”等四、词类活用(动词活用)动词作名词(1)、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汝安敢轻我射
一屠晚归从动词在句子的位置来判断,看它是否处于主语、宾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2)、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从动词跟别的词结合的语法关系上判断,如用在“其”“之”后,则活用为名词。四、词类活用(形容词活用)(一)形容词作名词(1)、
小学而大遗将军身被坚执锐从形容词在句子的位置判断,看它是否处于主语、宾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2)、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四美具,二难并形容词用在“其”“之”或数词后,则活用为名词。四、词类活用(形容词活用)(二)形容词作动词
亲贤臣,远小人素善留侯张良秋毫不敢有所近形容词后带宾语。四、词类活用(数词活用)数词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观察位置,找规律。数词在谓语的位置上或在它的前面有能愿动词时,活用为动词。四、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定义: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臣活之)使动用法主要有动词使动、形容词使动、名词使动。
四、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之动词使动)
1、不及物动词使动。例如: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项伯杀人,臣活之鄢用亡郑以陪邻
却匈奴七百余里四、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之动词使动)
2、及物动词使动。例如:外连横而斗诸侯序八州而朝同列分析其主语。分辨及物动词是否为使动用法,主要还得认真分析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来确定,没有其他更简洁得方法。四、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之形容词使动)古代汉语里,形容词常作使动。它是使宾语所代表得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一般可以翻译为“使+宾语+形容词”的形式。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足以荣汝身四、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之名词使动)古代汉语里,形容词常作使动。它是使宾语所代表得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族秦者秦也四、词类活用(意动用法)意动用法主要要形容词意动、名词意动。定义: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作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形容词意动;或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名词意动)。经常可以翻译为:“把------当作(看作)------”“以------为------”“认为(觉得)------怎么样”四、词类活用(意动用法之形容词意动)例如: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
渔人甚异之于其身,则耻师焉四、词类活用(意动用法之名词意动)例如:吾从而师之
粪土当年万户侯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四、词类活用(意动用法使动用法之区别)对于意动用法,要把握它所表示的“认为”这个意义特点。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意动用法是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观就不一定如此了。君子之学以美其身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现考试说明中只保留了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天、与、则、者、之(强调“常见”和“用法”)虚词
1要根据上下文辨明意义解释下列语句中的“何”字。
A.隐隐何甸甸,便会大道口B.如太行、王屋何?C.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D.豫州今欲何至?E.作计何不量?F.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G.何不试之?H.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A语气助词,相当于“啊”;H通“呵”,呵问。G副词,怎么;F代词,为什么;E副词,怎么;D代词,哪里C代词,什么;B怎么样,把……怎么办;2.辨明用法
有些虚词不仅兼有实词的用法,而且在虚词范围内又大都有多种用法,这要根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代词代上文的“君子”副词相当于“难道”,加强反诘语气虚词词性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替名词、名词性词组成句子的词。分为三类:①人称代词。②指示代词。③疑问代词。人称代词如“吾”、“尔”、“汝(女)”;指示代词如“是”、“此”、“彼”、“兹”等。疑问代词如“何”、“奚”、“焉”等。代词例如:①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副词能修饰动词、形容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数量词。例如:①公【为我】献之。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王。③请【以剑】舞。④【以资政殿学士】行⑤故燕王欲结【于君】。介词与名词、代词及某些名词性词组结合,组成介词结构,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对象、处所、时间等意义的词。根据介词结构的意义和它们与中心语的关系,可以分为时地介词、原因介词、方式介词、人事介词四种。介词结构主要充当句子的状语。①(公子)欲以客往复秦军,与赵俱死。②夸父与日同走。③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④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⑧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⑨(于)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张)巡。例如:①“而”②河水清且涟漪。③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连词用来连接各类实词、词组成分句的词。根据连词所表示的关系,可以分为联合连词、偏正连词。表联合关系又可分为并列连词、递进连词、选择连词、承接连词四类。表偏正关系的又分为让步转折连词、因果连词、假设连词、条件连词、目的连词等。例: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以”作介词后面跟名词或代词或名词短语,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充当状语例: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以”作连词时,后面通常都是动词例:1、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助词古代汉语中的助词指不能单独使用,也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在句中起某种辅助作用的词。它一般分为结构助词(“之”),语气助词(“焉”“为”)、音节助词(“其”“之”“而”)两类。叹词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3.注意特殊现象文言虚词中还有一些特殊现象,要特别注意。
(1)兼词兼词是指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它所兼的两个词属于两个不同的词类。投诸渤海之北(2)虚词的连用虚词的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较多的是两个虚词的连用,也有三个连用的。
而已矣推断文言虚词八法1.句意分析法
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在学习和应试中常用。如“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根据句意“不是挟带着泰山来跨过北海这一类情况”,就可确定“以”是连词“来”,表目的。又如下句的“因”是什么词,可以结合句子的意思“府吏听说了这个变故,就暂时请假赶了回去”,确定“因”是连词“于是,就”,表承接关系。2.上下文推断法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也是在总体把握文句意义的基础上来确定某个词的用法和意义。如“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一句,这里的“乃”是副词还是连词呢?我们可以考查一下前文的意思:前文蔺相如说和氏璧是天下共同称颂的宝玉,赵王送璧时设九宾礼于庭,表示对大国的尊重,那么璧送来了,秦王也应对赵国表示尊重,“设九宾于廷”。这样开来,蔺相如提出的是一个必要条件,两句间是“只有……才……”的关系,因此,“乃”是应解释为“才”,表条件。
3.代入筛选法
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如“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我们知道“何”的主要用法和义项有:①疑问代词,译为“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样”等;②副词,译为“怎么能”“什么”“多么”等;③通“呵”,“喝问”;⑤复音虚词“奈何”“何如”“何乃”“何其”等。一一代入进行理解和筛选,就不难确定副词“多么”这个义项了。
4.交换理解法
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用法和意义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如判断“与我银,为君致阁职”“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这两句,我们知道第二句中的“为”是介词“替”“给”,代入第一句理解:“给我银子,我为你谋个内阁职务。”句子是通的,所以该处的“为”也作介词“替”“给”讲。5.结构推断法
一是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文言句子讲究整齐、对称,抓住这点,我们可从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推知相同位置的另外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而”是连词表修饰关系的,那么“以”也该和它相同,作连词表修饰关系。二是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作的成份来推断。不同的句子成份就决定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如“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两句,第一句的“其”在句中作主语,因此应该是代词“它(指鹤)”;后一句的其不作句子成份,只表反问语气,因此应该是副词。6.成语联想法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成语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古诗文,故此,其中许多虚词语的含义与用法和文言文中的完全相同。根据这一特点,利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推断文言虚词的含义,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如“急急乎唯进修是求”一句中“是”的意义和用法,就可根据我们熟悉的成语“惟命是从”“唯利是图”来推断,应该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又人“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中的“相”,我们可以用成语“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一相同结构的成语来推断,这里“相”是虚指代词“他”,有的又称他为特殊作用的副词。7.标志确认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我们就能迅速地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如判断句的标志“者”“也”“乃”等,被动句的标志“见”“于”“为所”等,宾语前置的标志“是”“之”等,其词性和意义是确定的,只要判断出是那种标志,就找到了它的用法和意义了。如“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中的“也”,只需抓住该句是“判断句”这个标志,就能确定“也”是助词,表判断语气。而“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中的“也”虽也是助词,但不是判断,只在句中起停顿的作用。8.句例推断法
作为“常见虚词”,它们在课文中必定多次出现过。如果平时熟读课文,能够记住大量包含“常见虚词”的例句,阅读和考试时就可用课文中结构相同的句子来推断有关虚词的含义了。如“朝野服焉,号为‘独立使君’”的“焉”,我们就可以课文中结构相同的句例——“微波入焉”“观人风者得焉”“从师而问焉”,得出此处的“焉”应该是代词,意思是“他”。
文言词义推断的原则就是“文从字顺”“合情合理”。以上介绍的八种推断方法最好能综合运用,这样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准确性更大,正确率更高。五、文言句式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强调“不同的”“特别的”。就文言文来说,这些句式却是很正常的。(一)、判断句:常用判断句形式:1、用“者”“也”表判断。2、用副词“乃”“则”“即”“皆”等表判断。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直接用“是”的很少)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5、无标志,直接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句:1、陈涉者,阳城人也。2、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3、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甫,余弟安国平甫,安上纯甫。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6、秦,虎狼之国。(二)、被动句:★有标志的被动句①动词后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例:而君幸于赵王。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②用“为”、“为……所……”表被动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若属皆且为所虏。(二)、被动句:★有标志的被动句③用
“见”、“于”,“见......于......。”表被动。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用
介词“被”表被动。例: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无标志的被动句(意念被动句)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帝感其诚(三)、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文言文中是很多的。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4.省略介词。
5.省略量词。例句:1、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2、军中无以为乐,请舞剑()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竖子不足与()谋。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赐之()彘肩(四)、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2、定语后置句3、状语后置句4、主谓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根据下列句子的特点,概括宾语前置句的几种类型:(1)古之人不余欺也。然不能自意能先入关破秦。(2)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微斯人,吾谁与归?(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何陋之有。(4)惟命是从唯利是图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以“是”“之”为标志)2、定语后置句: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例句:(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求可使报秦之人)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知其事之宾客)(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高之庙堂……远之江湖)3、状语后置句:⑴介词结构“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前面作状语,所以翻译的时候就把它当作了状语因此有人称它“状语后置”或“介宾结构后置”。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⑵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4、主谓倒装句: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五)、固定句式1、吾孰与徐公美?——孰与,与…比怎么样《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2、日食饮得无衰乎?——得无,该不会,表揣测的疑问词《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3、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该不会,表揣测的疑问词《促织》蒲松龄
4、求,无乃尔是过与(同“欤”,语气词)——无乃…与?恐怕…吧《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5、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何(以)…为,表反问的句式,为什么要…呢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6、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劝学》〈荀子〉
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哪里用得着…呢,表反问《逍遥游》〈庄子〉
8、山峦为晴雪所洗。——为…所…,表示被动关系《谏太宗十思疏》魏征(课后题)
9、今日见辱问于长者。——见…于…,表被动的固定格式《柳毅传》李朝威
10、“他人之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1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之谓也,…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下半年四川自贡市属事业单位考试聘用人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北京市延庆县事业单位招聘39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海地铁第一运营限公司多职能队员(巡视)(储备)招聘5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半年贵州六盘水市事业单位及国企业招聘应征入伍大学毕业生【92】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半年四川省江油市事业单位招聘95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农村建设诚信承诺书模板
- 银行网点智能系统布线合同
- 商场屋面瓦安装合同
- 2024年租房合同终止协议3篇
- 2024年物业中介服务定金协议
- 基于OBE理念的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及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
- 2024年6月浙江高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知识竞赛-少先队知识竞赛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 劳动合同(模版)4篇
- 保密工作会议领导讲话稿
- 四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过关训练共20天
- 货物采购供货方案(技术方案)
- 安全生产积分制管理制度
-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全册)
- 《弘扬教育家精神》专题课件
- 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管理标准WST842-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