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SSS、SAS)【核心知识精细梳理+巩固提升训练】人教版八年级数学 上册 核心考点精讲精练_第1页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SSS、SAS)【核心知识精细梳理+巩固提升训练】人教版八年级数学 上册 核心考点精讲精练_第2页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SSS、SAS)【核心知识精细梳理+巩固提升训练】人教版八年级数学 上册 核心考点精讲精练_第3页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SSS、SAS)【核心知识精细梳理+巩固提升训练】人教版八年级数学 上册 核心考点精讲精练_第4页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SSS、SAS)【核心知识精细梳理+巩固提升训练】人教版八年级数学 上册 核心考点精讲精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SSS、SAS)全等三角形判定——“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注意:如图,如果=AB,=AC,=BC,则△ABC≌△.题型1:用边边边判定三角形全等1.如图,A,F,B,D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C=DE,CB=EF,AF=DB.求证:△ABC≌△DFE.【变式1-1】如图,AC=DF,AD=BE,BC=EF.求证:△ABC≌△DEF;【变式1-2】如图,已知AB=AD,BC=DC,求证:△ABC≌△ADC.【变式1-3】如图,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B=DE,AC=DF,BE=CF.求证:△ABC≌△DEF;题型2:格点与三角形全等对数问题2.如图是5×5的正方形网格中,以D,E为顶点作位置不同的格点的三角形与△ABC全等,这样格点三角形最多可以画出()A.2个 B.3个 C.4个 D.5个【变式2-1】如图,方格纸中△DEF的三个顶点分别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像这样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的三角形叫格点三角形,则图中与△DEF全等的格点三角形最多有()个.A.8 B.7 C.6 D.4【变式2-2】图①、图②均为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ABC的顶点A、B、C均在小正方形的格点上,按要求在图①、图②中各画一个三角形.(1)在图①中画一个三角形与△ABC全等,且只有1个公共顶点.(2)在图②中画一个三角形与△ABC全等,且只有1条公共边.题型3:用边边边尺规作图3.请按以下要求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用直尺和圆规作ΔDEF,使得ΔDEF≌ΔABC,并指出判定ΔDEF≌ΔABC的依据(请在作图区内画图)【变式3-1】作已知△ABC的全等三角形.(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全等三角形判定2——“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注意:如图,如果AB=,∠A=∠,AC=,则△ABC≌△.注意:这里的角,指的是两组对应边的夹角.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如图,△ABC与△ABD中,AB=AB,AC=AD,∠B=∠B,但△ABC与△ABD不完全重合,故不全等,也就是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题型4:用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4.如图,点B、E、F、D在同一直线上,AB∥CD,AB=CD,BE=DF.求证:△ABF≅△CDE.【变式4-1】已知:如图,AB、CD相交于点E,且E是AB、CD的中点.求证:△AEC≌△BED.【变式4-2】如图,点A、F、C、D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B=DE,AF=DC.求证:△ABC≌△DEF.题型5:判定三角形全等求线段长度5.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中点,DE、DF分别是∠ADB、∠ADC的平分线,若DE=2,求DF的长.【变式5-1】已知:如图,AC⊥BC于C,DE⊥AC于E,AD⊥AB于A,BC=AE.若AB=5,求AD的长。【变式5-2】已知:如图,AB=AD,BC=DC,E、F分别是DC、BC的中点,求证:AE=AF题型6:判定三角形全等求角度6.如图,△ACD是等边三角形,若AB=DE,BC=AE,∠E=115°,求∠BAE的度数.【变式6-1】如图,在△ABC中,AB=AC,BD=CF,BE=CD,∠FDE=58°,求∠A的度数.【变式6-2】如图,在△ABC中,AB=AC,∠B=65°,D为BC上一点,BF=CD,CE=BD,求∠EDF的度数.题型7:判定三角形全等与证明7.如图:△ABC和△ADE是等边三角形,证明:BD=CE.【变式7-1】如图,AC⊥BC,DC⊥EC,AC=BC,DC=EC,则AE、BD有什么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题型8:判定三角形全等与探究8.探究等边三角形“手拉手”问题.(1)如图1,已如△ABC,△ADE均为等边三角形,点D在线段BC上,且不与点B、点C重合,连接CE,试判断CE与BA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已知△ABC、△ADE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CE、BD,若∠DEC=60°,则∠ADB+∠ADE=度;(3)如图3,已知点E在等边三角形△ABC外,点E、点B位于线段AC的异侧,连接BE、CE.若∠BEC=60°,猜想线段BE、AE、CE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变式8-1】综合与探究:如图,在△ABC,AB=AC,∠CAB=α,(1)操作与证明:如图①,点D为边BC上一动点.连接AD,将线段AD绕点A逆时针旋转角度α至AE的位置,连接DE,CE.求证:BD=CE;(2)探究与发现:如图②,当α=90°时,点D变为BC延长线上一动点,连接AD,将线段AD绕点A按照逆时针旋转角度α至AE位置,连接DE,CE.可以发现:线段BD和CE的数量关系是;(3)判断与思考:判断(2)中的线段BD和C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一、单选题1.尺规作图:作∠A′O′BA.SSS B.SAS C.ASA D.AAS2.如图,在OA,OB上分别截取OD,OE使OD=OE,再分别以点D、E为圆心,大于12A.SAS B.AAS C.ASA D.SSS3.如图,已知AB=AD,AC=AE,若要判定△ABC≌△ADE,则下列添加的条件中正确的是()A.∠1=∠DAC B.∠B=∠D C.∠1=∠2 D.∠C=∠E4.将三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这个三角形木架具有稳定性.解释这个现象的数学原理是()A.SSS B.SAS C.ASA D.AAS5.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C=2∠CDB,AB=12,CD=3,则△ABC的周长为()A.21 B.24 C.27 D.306.如图,已知∠1=∠2,若用“SAS”证明△ACB≌△BDA,还需加上条件()A.AD=BC B.BD=AC C.∠D=∠C D.OA=OB7.如图,AB=AC,AD=AE,∠BAC=∠DAE,∠1=25°,∠2=30°,连接BE,点D恰好在BE上,则∠3=()A.60º B.55º C.50º D.无法计算8.如图,OA=OC,OB=OD且OA⊥OB,OC⊥OD,下列结论:①ΔAOD≅ΔCOB;②CD=AB;③∠CDA=∠ABC;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二、填空题9.如图,OM=ON,若用“边边边”证明△CMO≅△CNO,则需要添加的条件是.10.如图,点D、E、F、B在同一直线上,AB∥CD、AE∥CF,且AE=CF,若BD=10,BF=2,则EF=.11.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在AC,BC边上各取一点P,Q,使AP=CQ,且∠ABP=20°,AQ,BP相交于点O,则∠AQB=.12.如图,在△ABC中,AB=AC,D,E,F分别在BC,AC,AB上,且BF=CD,BD=CE,∠FDE=α,则∠A的度数是.(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三、解答题13.如图,在△ABC中,AB=8cm,BC=6cm,AC=5cm,BD是△ABC的角平分线,点E在AB边上,AE=2cm.求△AED的周长.14.如图,等边△ABC的内部有一点D,连接BD,以BD为边作等边△BDE,连接AD,CE,求证:AD=CE.四、综合题15.如图,在△ABC与△ADE中,AB=AD,AC=AE,BC=DE,点D在BC边上.(1)求证:∠B=∠ADE;(2)直接写出∠1与∠2的数量关系.16.在一次数学探究活动中:如图,在ΔABC中,AB=5,AC=9,AD是B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