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泓域咨询/残疾人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说明残疾人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 5一、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 5二、项目建设地点 5三、项目建设进度 5四、建设投资估算 5五、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6六、主要结论及建议 7第二章行业分析和市场营销 8一、残疾人保障和发展的背景 8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特点 9三、中国残疾人概况 11四、完善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政策取向探讨 12五、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内容与现状 15六、残疾人保障基本原则 18七、残疾人保障和发展的背景 19八、绿色营销的内涵和特点 21九、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特点 23十、客户发展计划与客户发现途径 25十一、中国残疾人概况 27十二、完善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政策取向探讨 28十三、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内容与现状 30十四、创建学习型企业 34十五、残疾人保障基本原则 38十六、新产品开发的必要性 40十七、关系营销及其本质特征 41十八、定位的概念和方式 43第三章人力资源 47一、录用环节的评估 47二、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类型 49三、劳动定员的形式 54四、岗位评价的主要步骤 55五、招聘成本效益评估 56第四章企业文化方案 58一、造就企业楷模 58二、培养现代企业价值观 61三、建设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65四、企业文化的特征 75五、企业文化投入与产出的特点 79六、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81第五章运营模式 92一、公司经营宗旨 92二、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 92三、各部门职责及权限 93四、财务会计制度 97第六章公司治理方案 104一、公司治理的主体 104二、内部监督比较 105三、董事及其职责 106四、内部控制的相关比较 111五、股东权利及股东(大)会形式 115六、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关系 119七、机构投资者治理机制 121第七章投资方案 124一、建设投资估算 124建设投资估算表 125二、建设期利息 125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126三、流动资金 127流动资金估算表 127四、项目总投资 128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128五、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 129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129第八章财务管理方案 131一、应收款项的日常管理 131二、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设计原则 134三、财务管理的内容 138四、对外投资的目的与意义 140五、对外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 141六、分析与考核 144第九章经济效益及财务分析 145一、经济评价财务测算 145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145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146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147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148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149二、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15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152三、偿债能力分析 15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154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项目名称:残疾人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项目项目单位:xx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待定),区域地理位置优越,设施条件完备。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的实际工作情况,xx集团有限公司将项目的建设周期确定为12个月。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719.74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124.1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7.10%;建设期利息26.3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71%;流动资金1569.2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2.19%。(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2124.15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1621.27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452.02万元,预备费50.86万元。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141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11353.71万元,纳税总额1255.53万元,净利润2012.74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42.23%,财务净现值4431.81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4.33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3719.741.1建设投资万元2124.151.1.1工程费用万元1621.271.1.2其他费用万元452.021.1.3预备费万元50.861.2建设期利息万元26.321.3流动资金万元1569.272资金筹措万元3719.742.1自筹资金万元2645.392.2银行贷款万元1074.353营业收入万元141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11353.71""5利润总额万元2683.65""6净利润万元2012.74""7所得税万元670.91""8增值税万元521.98""9税金及附加万元62.64""10纳税总额万元1255.53""11盈亏平衡点万元4354.20产值12回收期年4.3313内部收益率42.23%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4431.81所得税后主要结论及建议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行业分析和市场营销残疾人保障和发展的背景十三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如期实现。710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脱贫,城乡新增180.8万残疾人就业,1076.8万困难残疾人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1212.6万困难残疾人得到生活补贴,1473.8万重度残疾人得到护理补贴。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80%,辅助器具适配率达到80%。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达到95%,5万多残疾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城乡无障碍环境明显改善,关爱帮助残疾人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更加坚强地为梦想而奋斗,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在国际残疾人事务中的影响力显著提升。这些重大成就,有效改善了残疾人民生,有力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十四五时期,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快等因素,残疾仍会多发高发。残疾人人数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关心帮助。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残疾人返贫致贫风险高,相当数量的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生活还比较困难。二是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和就业质量还不高,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三是残疾人公共服务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质量效益还不高,残疾人就学就医、康复照护、无障碍等多样化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四是残疾人平等权利还没有得到充分实现,歧视残疾人、侵害残疾人权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五是残疾人事业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欠发达地区、农村和基层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尤其薄弱。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扶残助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决不能让残疾人掉队。十四五时期,要继续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团结带领残疾人和全国人民一道,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共建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特点(一)工作对象的特殊性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是残疾人,即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丁启文强调指出:我曾说过,因难不是这个群体的固有属性,而特殊是残疾人离不开对物的依赖,原因在此。正是因为如此,他们自然有特殊心理、特殊需求,残疾人在参与社会生活和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都要采取特殊手段。了解这一特点,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就要从残疾人实际出发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服务。(二)对象需求的多样性残疾人对基本生活、医疗卫生、康复、教育、就业、社会参与等方面有着各种需求,由于残疾人自身的障碍和需求的多样性迫切需要更广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明确这一特点,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就要倾听残疾人的意见、要求和建议,并针对残疾人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切实服务,以满足残疾人多样性的需求。(三)工作内容的综合性1、领域的综合性即我国残疾人事业由救济为主的社会福利工作,逐步发展成为包括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社会保障、权益保障、文化体育、无障碍环境建设、残疾预防等领域广阔的综合性社会事业。2、学科的综合性即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综合运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关专门学科的成果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结构的综合考察和分析研究。这不仅在于残疾人事业是多学科、跨部门、综合性、社会性很强的事业,而目还在于残疾人社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难度很大,有许多综合协调工作要做。3、方法的综合性即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综合运用个案工作方法、团体工作方法和社区工作方法,促进残疾人社会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认识了这一特点,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就要加强专业训练,将自己培养成为高素质残疾人事业专业技术人才。(四)工作过程的艰难性残疾人社会工作与一般社会工作不同,它的工作过程的艰难性显得尤为突出。残疾人群体不仅人数非常庞大,而目他们面临着的困难和问题非常多,其需要帮助的范用非常广。社会上一些人扶残助残意识不强,歧视残疾人、侵害残疾人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无疑增加了工作过程的难度。残疾人每项社会工作的落实,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就要做许多艰苦的联络、协调和落实工作。弄清这一特点,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就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中国残疾人概况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条: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数,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和各类残疾人占残疾人总人数的比例,推算2010年末我国残疾人总人数8502万人。各类残疾人的人数分别为:视力残疾1263万人;听力残疾2054万人;言语残疾130万人;肢体残疾2472万人;智力残疾568万人;精神残疾629万人;多重残疾1386万人。各残疾等级人数分别为:重度残疾2518万人;中度和轻度残疾人5984万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改革开放至今,残疾人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残疾人保障体系也更加完善,使得残疾人事业在各方面都迈向了一个新台阶。残疾人群体越来越受到关注,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趋势,虽然如此,必须意识到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综合当下的各方面因素来看,残疾人群体仍是一个特殊的、被边缘化的群体,因此,促进残疾人群体的合理权益得到保障,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仍需继续努力的目标。完善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政策取向探讨(一)残疾人社会保障既贯彻社会保障的基本宗旨残疾人社会保障不仅要满足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为残疾人构建抵御各种社会风险的社会安全网,而且还要体现新残疾人观,突出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有利于残疾人实现回归社会,缩小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的差距。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的提出是因为残疾人与健全人存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差异,这些差异导致残疾人的劳动能力下降。同时,由于社会排斥的存在,使残疾人实现就业、接受教育、提高生活水平遇到障碍,与健全人之间产生较大的差距,不仅如此,在经济支出上残疾人还要比一般人多支出医疗、康复、特殊教育、照顾和辅助器具制作等费用,因而残疾人比一般人更需要经济安全的保障,特别需要社会在就业、教育培训、康复、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给予特殊的扶助,这就必然体现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与健全人应有所区别。残疾人有获得基本生活保障的权利,同时,残疾人又是社会保障的特殊对象,社会应针对他们的特殊需要提供特殊的有针对性的物质帮助,就业保障、生活保障、教育保障、医疗康复保障、环境及服务保障等五个方面的保障正是适应残疾人的特殊需求而建立的,它的充分实施将会为缩小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的差距起到重要作用。(二)注重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相互配合残疾人生活保障是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基础,应当针对贫困残疾人的特殊性提供必要的额外的补助与津贴。残疾人由于身体残缺,无论是康复支出还是医疗支出都远远高出健全人,还要比常人多支出辅助器具制作及日常生活照料等费用,加之残疾人就业困难,就业质量低,贫困残疾人比贫困健全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更为严峻,全社会的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根本无法弥补残疾人的特殊支出,不能适应贫困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只有通过建立残疾人特殊津贴才能强化对残疾人的特殊补偿。残疾人康复保障是残疾人回归社会的首要条件,残疾人教育保障是残疾人立足于社会的基础,残疾人环境及服务保障是参与社会的基本条件。这几方面的保障协调配合,共同发挥作用,才能满足残疾人的特殊保障需求,缩小残疾人与健全人的差距,逐步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三)加大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力度农村残疾人占我国残疾人的绝大多数,农村残疾人的生存状况若长期得不到改观,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将长期缺失,就谈不上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发展。国家在残疾人社会保障发展中应把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做为重中之重,在社会保障政策上给农村残疾人以适当倾斜,在各地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时应优先重点考虑贫困残疾人,与其他健全人相比,农村贫困残疾人生活在一种无助、无奈的生活环境中,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对最低生活保障的需求更为迫切,应该优先予以保障。在中国,由于农民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农村残疾人具有双重的弱势性,农村残疾人家庭承受力上的极端脆弱性,以及农村残疾人社会网络资源上的稀缺性,必须成为农村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中的主导力量,更多地为农村残疾人在基本生存条件方面提供制度供给。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内容与现状(一)残疾人就业保障据全国第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我国16岁以上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约为3060万人,占当时残疾人总数的59.25%。限于我国的财力物力条件,不可能将所有的残疾人都供养起来,而发挥有部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的潜能,帮助他们就业,不仅能使其自食其力,减轻国家、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有利于开发劳动力资源,促使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而且还有助于使残疾人以平等的姿态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摆脱贫困。具体包括举办残疾人福利企业、工疗机构、按摩医疗机构和其他福利性企业组织,集中安排残疾人劳动就业;所有机关、团体、企事业组织、城乡经济组织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同时,国家鼓励残疾人自谋职业,并扶持农村残疾人参加各种形式的生产劳动。还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帮助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能力。截止十五末期,我国城镇残疾人就业率达80%以上,累计就业达463.6万人,其中按比例就业140.2万人,集中就业124.1万人,个体就业199.2万人。全国实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行政单位达到3166个,农村残疾人就业累计达到1803.4万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3048个。(二)残疾人生活保障对生活困难的、无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是残疾人社会保障中最基本的内容。据统计,在我国,贫困人口中半数是残疾人。我国对生活困难的残疾人通过临时救济、定期补助、五保供养、扶贫开发等途径给予基本生活保障,尤其是对重度残疾、一户多残等特困残疾人给予了特别扶助,提高他们的保障标准和水平。农村残疾人人口中,有319万人享受到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占农村残疾人口总数的5.12%,11.68%的农村残疾人领取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救济。另据统计,十五期间,我国扶贫开发累计扶持贫困残疾人1166万人,解决温饱699.7万人。(三)残疾人康复保障康复是帮助残疾人恢复和补偿功能,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后,残疾人康复事业蓬勃兴起,国家每年拨专款开始有组织开展大规模的抢救性康复工作。主要康复项目有:(1)白内障复明手术;(2)聋哑儿童语言听力训练;(3)肢残矫治手术。此后,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又扩展到低视力康复、精神病防治康复、智力残疾康复以及社区康复工作、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等。十五期间,我国通过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使642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全国已建成各级各类残疾人康复训练服务机构19000多个。(四)残疾人教育保障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是残疾人全面实现自身价值的基本条件。《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指出:会员国应保证残疾人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包括使最严重残疾的儿童享受义务教育。残疾人教育包括残疾人基础教育、残疾人特殊教育、残疾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残疾人高等教育。实践证明,无论是对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还是对成年残疾人的职业技术教育,都能极大地提高残疾人的自身综合素质,缩小与健全人的差距,使残疾人能较快地融入社会,增强其生存能力。改革开放后,我国残疾人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五)残疾人环境及服务保障残疾人服务保障是指社会为方便残疾人生活,满足残疾人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残疾人提供的各种无障碍设施、信息交流无障碍服务、各种优先服务和照顾。无障碍设施是残疾人和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城市道路、建筑物和信息无障碍建设的全面推进,为残疾人走出家门、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和公共服务提供了便利,拓展了空间,可以更好地实行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我国的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了进展,大中城市的主要道路和商场、医院、宾馆、影剧院、博物馆、机场、车站等公共建筑场所及居民住宅设置和改建了一大批坡道、盲道、扶手、交通音响信号装置等无障碍设施,12个城市开展了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创建活动;不少电视台开办了电视手语新闻栏目,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和电影加配了字幕。社会各界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环境逐渐形成。残疾人保障基本原则(一)坚持全面领导残疾人保障发展健全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推动残疾人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残疾人保障和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残疾人发展坚持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切实解决好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保基本、兜底线、堵漏洞、补短板、强弱项,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扎实做好基本民生保障,改善生活品质,不断增强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坚持依法治理残疾人发展健全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的法律政策体系,强化法治实施、法治监督和法治保障,形成残疾人组织依法发挥作用、残疾人依法办事的工作格局,提高残疾人事业法治化水平。(四)坚持残疾人保障改革创新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残疾人事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残疾人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破除制约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增强残疾人事业发展动力和活力。聚焦残疾人事业发展制度建设,建立完善残疾人工作制度、助残资源共享共用、智能智慧化服务、普惠+特惠保障标准等机制。(五)坚持残疾人保障实事求是立足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发挥红色资源、绿色资源和文化古城优势,集成政策、整合资源、优化服务,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区域残疾人事业均衡发展。残疾人保障和发展的背景十三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如期实现。710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脱贫,城乡新增180.8万残疾人就业,1076.8万困难残疾人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1212.6万困难残疾人得到生活补贴,1473.8万重度残疾人得到护理补贴。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80%,辅助器具适配率达到80%。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达到95%,5万多残疾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城乡无障碍环境明显改善,关爱帮助残疾人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更加坚强地为梦想而奋斗,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在国际残疾人事务中的影响力显著提升。这些重大成就,有效改善了残疾人民生,有力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十四五时期,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快等因素,残疾仍会多发高发。残疾人人数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关心帮助。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残疾人返贫致贫风险高,相当数量的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生活还比较困难。二是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和就业质量还不高,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三是残疾人公共服务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质量效益还不高,残疾人就学就医、康复照护、无障碍等多样化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四是残疾人平等权利还没有得到充分实现,歧视残疾人、侵害残疾人权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五是残疾人事业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欠发达地区、农村和基层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尤其薄弱。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扶残助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决不能让残疾人掉队。十四五时期,要继续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团结带领残疾人和全国人民一道,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共建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绿色营销的内涵和特点(一)绿色营销的内涵关于绿色营销,广义的解释是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体现的社会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充分考虑社会效益,既自觉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更自觉抵制各种有害营销。因此,绿色营销也称伦理营销。狭义的绿色营销,主要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谋求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协调,既要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企业利润目标,也要充分注意自然生态平衡,因此又称生态营销或环境营销。绿色营销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英国威尔斯大学的肯˙毕泰教授在《绿色营销——化危机为商机的经营趋势》一书中指出:“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预期及符合消费者与社会需求,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首先,企业所服务的对象不仅是顾客,还包括整个社会;其次,市场营销过程的永续性一方面需仰赖环境不断地提供市场营销所需资源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求能持续吸收营销所带来的产物。”绿色营销观要求企业在营销中不仅要考虑消费者利益和企业自身的利益,而且要考虑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将四方面利益结合起来,全面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二)绿色营销的特点绿色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具有以下特征:(1)绿色消费是开展绿色营销的前提。消费需求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绿色消费是较高层次的消费观念。人们的温饱等生理需要基本满足后,便会产生提高生活综合质量的要求,产生对清洁环境与绿色产品的需要。(2)绿色观念是绿色营销的指导思想。绿色营销以满足需求为中心,为消费者提供能有效防止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及损害健康的产品。绿色营销所追求的是人类的长远利益与可持续发展,重视协调企业经营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力求实现人类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3)绿色体制是绿色营销的法制保障。绿色营销是着眼于社会层面的新观念,所要实现的是人类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必须有完善的政治与经济管理体制,制定并实施环境保护与绿色营销的方针、政策,制约各方面的短期行为,维护全社会的长远利益。(4)绿色科技是绿色营销的物质保证。技术进步是产业变革和进化的决定因素,新兴产业的形成必然要求技术进步;但技术进步如背离绿色观念,其结果有可能加快环境污染的进程。只有以绿色科技促进绿色产品的发展,促进节约能源和资源可再生以及无公害的绿色产品的开发,才是绿色营销的物质保证。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特点(一)工作对象的特殊性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是残疾人,即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丁启文强调指出:我曾说过,因难不是这个群体的固有属性,而特殊是残疾人离不开对物的依赖,原因在此。正是因为如此,他们自然有特殊心理、特殊需求,残疾人在参与社会生活和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都要采取特殊手段。了解这一特点,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就要从残疾人实际出发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服务。(二)对象需求的多样性残疾人对基本生活、医疗卫生、康复、教育、就业、社会参与等方面有着各种需求,由于残疾人自身的障碍和需求的多样性迫切需要更广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明确这一特点,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就要倾听残疾人的意见、要求和建议,并针对残疾人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切实服务,以满足残疾人多样性的需求。(三)工作内容的综合性1、领域的综合性即我国残疾人事业由救济为主的社会福利工作,逐步发展成为包括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社会保障、权益保障、文化体育、无障碍环境建设、残疾预防等领域广阔的综合性社会事业。2、学科的综合性即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综合运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关专门学科的成果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结构的综合考察和分析研究。这不仅在于残疾人事业是多学科、跨部门、综合性、社会性很强的事业,而目还在于残疾人社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难度很大,有许多综合协调工作要做。3、方法的综合性即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综合运用个案工作方法、团体工作方法和社区工作方法,促进残疾人社会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认识了这一特点,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就要加强专业训练,将自己培养成为高素质残疾人事业专业技术人才。(四)工作过程的艰难性残疾人社会工作与一般社会工作不同,它的工作过程的艰难性显得尤为突出。残疾人群体不仅人数非常庞大,而目他们面临着的困难和问题非常多,其需要帮助的范用非常广。社会上一些人扶残助残意识不强,歧视残疾人、侵害残疾人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无疑增加了工作过程的难度。残疾人每项社会工作的落实,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就要做许多艰苦的联络、协调和落实工作。弄清这一特点,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就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客户发展计划与客户发现途径1、客户发展计划客户发展计划是企业通过对一定时期、一定市场区域内客户资源的分析而制定的新客户开发与老客户价值提升计划。其中,老客户价值提升计划指目标市场计划期内增加老客户对本公司产品购买量的计划。客户发展计划涉及客户关系管理全局,用于指导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各项活动,应当具备以下特点:一是明确性,明确规定所要达到的目标,不能模棱两可;二是可操作性,各项实施措施必须具体,以便于各部门相关人员执行;三是阶段性,结合企业自身条件、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等因素制定短期、近期与长期计划,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四是可达到性,应当考虑企业自身实际与市场环境实际,使得各部门相关人员有条件、有能力实现计划。2、客户发现途径客户发现是客户开发的前提。根据一般经验,客户发现主要有以下途径:(1)查阅法。查阅各种公开发布的含有工商企业信息的二手资料,如电话号码簿、工商企业名录、各种媒体的信息专栏与广告等。(2)市场咨询法。向有关部门咨询,如市场研究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3)会议法。参加各种会议,如行业会议、展览会、展销会等。(4)广告开拓法。利用各种广告媒介寻找准顾客,如直接邮寄广告、电话广告、电子商务广告等。(5)链式引荐法。请现有客户推荐新顾客。(6)社会关系拓展法。利用自身的种种社会关系寻找准顾客。(7)中心开花法。通过中心人物的链式关系扩大顾客群,中心人物有行业协会领导、主管部门领导、金融机构领导以及各类有影响力的人物等。(8)市场细分法。通过市场细分发现准客户。(9)历史顾客名单核对法。从以往有过来往或交易关系的客户名单中寻找现在可以继续发展业务关系的客户。(10)地毯式拜访法。销售人员直接走访特定区域所有可能有价值的企业以寻找准顾客。(11)社交群体接触法。在俱乐部、娱乐场、校友会、培训班等各类社交场合接触准客户。(12)个人观察法。销售人员通过对周围环境和人员的直接观察和判断寻找准顾客。(13)随机法。利用各种偶然的机会发现客户,如同机的乘客、同游的游客等。(14)吸引竞争者的顾客。(15)委托助手法。即聘用与委托专职人员帮助收集信息,上门拜访,寻找准顾客。中国残疾人概况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条: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数,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和各类残疾人占残疾人总人数的比例,推算2010年末我国残疾人总人数8502万人。各类残疾人的人数分别为:视力残疾1263万人;听力残疾2054万人;言语残疾130万人;肢体残疾2472万人;智力残疾568万人;精神残疾629万人;多重残疾1386万人。各残疾等级人数分别为:重度残疾2518万人;中度和轻度残疾人5984万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改革开放至今,残疾人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残疾人保障体系也更加完善,使得残疾人事业在各方面都迈向了一个新台阶。残疾人群体越来越受到关注,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趋势,虽然如此,必须意识到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综合当下的各方面因素来看,残疾人群体仍是一个特殊的、被边缘化的群体,因此,促进残疾人群体的合理权益得到保障,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仍需继续努力的目标。完善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政策取向探讨(一)残疾人社会保障既贯彻社会保障的基本宗旨残疾人社会保障不仅要满足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为残疾人构建抵御各种社会风险的社会安全网,而且还要体现新残疾人观,突出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有利于残疾人实现回归社会,缩小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的差距。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的提出是因为残疾人与健全人存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差异,这些差异导致残疾人的劳动能力下降。同时,由于社会排斥的存在,使残疾人实现就业、接受教育、提高生活水平遇到障碍,与健全人之间产生较大的差距,不仅如此,在经济支出上残疾人还要比一般人多支出医疗、康复、特殊教育、照顾和辅助器具制作等费用,因而残疾人比一般人更需要经济安全的保障,特别需要社会在就业、教育培训、康复、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给予特殊的扶助,这就必然体现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与健全人应有所区别。残疾人有获得基本生活保障的权利,同时,残疾人又是社会保障的特殊对象,社会应针对他们的特殊需要提供特殊的有针对性的物质帮助,就业保障、生活保障、教育保障、医疗康复保障、环境及服务保障等五个方面的保障正是适应残疾人的特殊需求而建立的,它的充分实施将会为缩小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的差距起到重要作用。(二)注重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相互配合残疾人生活保障是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基础,应当针对贫困残疾人的特殊性提供必要的额外的补助与津贴。残疾人由于身体残缺,无论是康复支出还是医疗支出都远远高出健全人,还要比常人多支出辅助器具制作及日常生活照料等费用,加之残疾人就业困难,就业质量低,贫困残疾人比贫困健全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更为严峻,全社会的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根本无法弥补残疾人的特殊支出,不能适应贫困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只有通过建立残疾人特殊津贴才能强化对残疾人的特殊补偿。残疾人康复保障是残疾人回归社会的首要条件,残疾人教育保障是残疾人立足于社会的基础,残疾人环境及服务保障是参与社会的基本条件。这几方面的保障协调配合,共同发挥作用,才能满足残疾人的特殊保障需求,缩小残疾人与健全人的差距,逐步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三)加大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力度农村残疾人占我国残疾人的绝大多数,农村残疾人的生存状况若长期得不到改观,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将长期缺失,就谈不上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发展。国家在残疾人社会保障发展中应把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做为重中之重,在社会保障政策上给农村残疾人以适当倾斜,在各地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时应优先重点考虑贫困残疾人,与其他健全人相比,农村贫困残疾人生活在一种无助、无奈的生活环境中,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对最低生活保障的需求更为迫切,应该优先予以保障。在中国,由于农民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农村残疾人具有双重的弱势性,农村残疾人家庭承受力上的极端脆弱性,以及农村残疾人社会网络资源上的稀缺性,必须成为农村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中的主导力量,更多地为农村残疾人在基本生存条件方面提供制度供给。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内容与现状(一)残疾人就业保障据全国第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我国16岁以上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约为3060万人,占当时残疾人总数的59.25%。限于我国的财力物力条件,不可能将所有的残疾人都供养起来,而发挥有部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的潜能,帮助他们就业,不仅能使其自食其力,减轻国家、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有利于开发劳动力资源,促使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而且还有助于使残疾人以平等的姿态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摆脱贫困。具体包括举办残疾人福利企业、工疗机构、按摩医疗机构和其他福利性企业组织,集中安排残疾人劳动就业;所有机关、团体、企事业组织、城乡经济组织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同时,国家鼓励残疾人自谋职业,并扶持农村残疾人参加各种形式的生产劳动。还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帮助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能力。截止十五末期,我国城镇残疾人就业率达80%以上,累计就业达463.6万人,其中按比例就业140.2万人,集中就业124.1万人,个体就业199.2万人。全国实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行政单位达到3166个,农村残疾人就业累计达到1803.4万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3048个。(二)残疾人生活保障对生活困难的、无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是残疾人社会保障中最基本的内容。据统计,在我国,贫困人口中半数是残疾人。我国对生活困难的残疾人通过临时救济、定期补助、五保供养、扶贫开发等途径给予基本生活保障,尤其是对重度残疾、一户多残等特困残疾人给予了特别扶助,提高他们的保障标准和水平。农村残疾人人口中,有319万人享受到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占农村残疾人口总数的5.12%,11.68%的农村残疾人领取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救济。另据统计,十五期间,我国扶贫开发累计扶持贫困残疾人1166万人,解决温饱699.7万人。(三)残疾人康复保障康复是帮助残疾人恢复和补偿功能,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后,残疾人康复事业蓬勃兴起,国家每年拨专款开始有组织开展大规模的抢救性康复工作。主要康复项目有:(1)白内障复明手术;(2)聋哑儿童语言听力训练;(3)肢残矫治手术。此后,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又扩展到低视力康复、精神病防治康复、智力残疾康复以及社区康复工作、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等。十五期间,我国通过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使642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全国已建成各级各类残疾人康复训练服务机构19000多个。(四)残疾人教育保障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是残疾人全面实现自身价值的基本条件。《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指出:会员国应保证残疾人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包括使最严重残疾的儿童享受义务教育。残疾人教育包括残疾人基础教育、残疾人特殊教育、残疾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残疾人高等教育。实践证明,无论是对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还是对成年残疾人的职业技术教育,都能极大地提高残疾人的自身综合素质,缩小与健全人的差距,使残疾人能较快地融入社会,增强其生存能力。改革开放后,我国残疾人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五)残疾人环境及服务保障残疾人服务保障是指社会为方便残疾人生活,满足残疾人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残疾人提供的各种无障碍设施、信息交流无障碍服务、各种优先服务和照顾。无障碍设施是残疾人和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城市道路、建筑物和信息无障碍建设的全面推进,为残疾人走出家门、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和公共服务提供了便利,拓展了空间,可以更好地实行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我国的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了进展,大中城市的主要道路和商场、医院、宾馆、影剧院、博物馆、机场、车站等公共建筑场所及居民住宅设置和改建了一大批坡道、盲道、扶手、交通音响信号装置等无障碍设施,12个城市开展了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创建活动;不少电视台开办了电视手语新闻栏目,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和电影加配了字幕。社会各界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环境逐渐形成。创建学习型企业彼得˙德鲁克在1988年就指出:“我们正在进入变革的第三阶段:从命令一控制型组织、分成许多部门与科室的组织,转变为以信息为基础、由知识专家组成的组织……但是,我们还远没有做到真正建立起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这是将来会遇到的管理上的挑战。”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企业必须以知识作为决策及决策之后的资源分配工作的根据和基础。也就是说,企业要建立新的组织机制,使之懂得如何倾听市场的条件信号,从所听到的内容及其经验中学习,然后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其自身能力,以其创造并满足顾客的产品和服务领先于他人。企业对倾听、学习和领先这三项挑战性工作做得如何,将决定其业务经营的成功或失败程度。(一)倾听倾听,或称探察,是指企业感知外部世界的所有活动。企业倾听有明确的目的性,就是建立知识基础,以便作出面向市场的决策。市场调研一直是企业常用的感知手段。但过分依赖市场调研部门,乃至完全依赖营销部门来倾听,并不能保证企业通过有效的倾听达到成功决策。通过相当狭小的感知渠道寻求众多对象的反映,调研机构和信息处理人员对信息的控制、保管和理解,都会成为企业有效倾听的障碍。要克服这些障碍,企业需要建立跨职能决策体系,设计出能促进信任、共享信息、积累知识和建立学习制度的各种决策方法。有效倾听必须保证企业能听取多种声音。这些声音主要来自与企业决策休戚相关的三,组群体:顾客、社区和企业。其中,顾客包括消费者和相关销售系统中的个人;社区包括政府有关部门、特殊利益集团和竞争者;企业除自身外,也包括供应商和投资者。倾听多种声音的目的是协调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多种声音往往会互相冲突,如洗衣粉生产商可能发现顾客想要含磷的洗衣粉洗出“更加洁白”的效果,而社区则要求禁止磷化物污染公共水源,使水“更加干净”。这时,企业(股东和员工)则要求生产一种既令顾客满意,又符合企业对环保的责任感,而且还能盈利的产品。企业的责任是,充分听取三大群体的意见,了解和分析它们之间存在的进行合作和造成冲突的可能性和条件,以作出面向市场的决策。(二)学习通过倾听取得的信息,需要转化为进行决策所需要的情报、知识、理解和智慧,否则就不会使企业得到任何改善。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建立企业的学习体系。企业欲在快速变化的复杂环境中获得成功,必须要求其每一个成员不断地学习、快速地学习,同时也必须要求这些个人学习有益于强化企业对内部和外部环境所拥有的共同知识(即组织知识),促进个人行为与建立在组织知识之上的集体行动保持一致。组织知识是每一个组织成员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与集体相关的知识中得到一致认可、共同拥有的那部分知识。组织知识不是所有人知识的总和,而是相关的和共同的知识,是个人知识的有机综合。它比任何个人知识丰富得多,而且为所有与之相关的人深刻理解和内部化。企业学习系统不仅要重视解决将个人学习和建立的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共识)问题,而且要解决彼此独立的职能部门的组织知识与其他组织成员的共享问题,亦即将部门相对福狭的各自“共识”,转化为企业组织知识问题。为此,加强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和相互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企业还必须将每一项业务程序视为学习过程,明确地将业务程序设计成鼓励学习并从中获得知识的程序。完成一项业务程序要求具备一定的知识状态。例如,在开发和设计一种新型汽车时,来自销售和服务、生产工艺、工程制造等部门和设计室的人需要有共同知识,以便能够共同明确规定设计过程所需要的信息和要求。这个共享知识的过程应当使他们每个人都能充分利用各自的知识状态,包括其根据经验获得的信息。这些人一致同意共享的信息就是该业务程序的组织知识状态。企业可以通过连续执行共同业务过程,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组织知识状态,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三)领先倾听和学习的结果,必须落实到做出更好的决策而实现“领先”上。这里的领先是指通过决策过程而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许多企业都有领先的追求。实践证明,达到领先不易,保持领先更难。能持续领先的企业,大都具有下列共性。(1)系统地倾听顾客和社区、竞争对手及企业内部的声音;(2)系统地学习上述声音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道理,以及把这些声音综合起来的方法;(3)拥有促进倾听和学习以及对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共同业务程序;(4)企业要具备这些领先要素,就必须建立一个决策网络,把组织的战略方针同资源分配和许多为实行该方针必须做出的决策紧密地结合起来。企业的这种决策网络的主要特征有下面两点。(1)以资源分配来定义决策。即认为决策实质上是决定如何分配资金、信息、人员、时间及其他企业资源。这一认识将有利于决策的执行和分清责任。如提高市场占有率决策就是用具体的资源分配来降低价格、加强促销、改进产品特性等。这样定义决策,有利于经理执行并对其执行结果负责。另外,也有利于决策者明确地解决相关的各种冲突。如决定提高市场份额,就意味着用于其他业务单位的资源有可能减少。决策者必须预先解决这些冲突,否则,决策的执行就会受到干扰。(2)建立以市场为依据的决策方法。这种方法是组织负责做决策和负责执行决策的两组人员进行有条理的对话。这两组人员共同学习、工作,建立起决策所依据的知识,在决策过程的四个阶段(即确定问题、提出备选方案、分析和建立联系)充分对话。企业决策网络最终使组织知识得以不断增加,并以此加强了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保证了企业能更好地实施市场(顾客)导向的营销观念。残疾人保障基本原则(一)坚持全面领导残疾人保障发展健全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推动残疾人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残疾人保障和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残疾人发展坚持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切实解决好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保基本、兜底线、堵漏洞、补短板、强弱项,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扎实做好基本民生保障,改善生活品质,不断增强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坚持依法治理残疾人发展健全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的法律政策体系,强化法治实施、法治监督和法治保障,形成残疾人组织依法发挥作用、残疾人依法办事的工作格局,提高残疾人事业法治化水平。(四)坚持残疾人保障改革创新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残疾人事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残疾人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破除制约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增强残疾人事业发展动力和活力。聚焦残疾人事业发展制度建设,建立完善残疾人工作制度、助残资源共享共用、智能智慧化服务、普惠+特惠保障标准等机制。(五)坚持残疾人保障实事求是立足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发挥红色资源、绿色资源和文化古城优势,集成政策、整合资源、优化服务,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区域残疾人事业均衡发展。新产品开发的必要性企业之所以要大力开发新产品,主要是由于:(一)产品生命周期的现实要求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企业同产品一样也存在着生命周期。如果不开发新产品,当产品走向衰落时,企业也同样走到了生命周期的终点。相反,能不断开发新产品,就可以在原有产品退出市场时,利用新产品占领市场。(二)消费需求的变化需要不断开发新产品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方便、健康、轻巧、快捷的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消费结构的变化加快,消费选择更加多样化,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一方面给企业带来了威胁,不得不淘汰难以适应消费需求的老产品,另一方面也给企业提供了开发新产品适应市场变化的机会。(三)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许多高科技新型产品的出现,并加快了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科技的进步有利于企业淘汰过时的产品,生产性能更优越的产品,并把新产品推向市场。企业只有不断运用新的科学技术改造自己的产品,开发新产品,才不至于被排挤出市场。(四)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现代市场上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要想保持竞争优势只有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才能在市场占据领先地位。竞争中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产品。定期推出新产品,可以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信誉和地位,提高竞争力,并扩大市场份额。关系营销及其本质特征约翰•伊根认为对关系营销目标最好的描述是:“在适当情况下,识别和建立、维持和增进同消费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同时在必要时终止这些关系,以利于实现相关各方的目标;这要通过相互交换及各种承诺的兑现来实施。”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关系营销致力于与主要顾客建立互相满意且长期的关系以获得和维持企业业务。”关系营销是以系统论为基本思想,将企业置身于社会经济大环境中来考察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认为企业营销乃是一个与消费者、竞争者、供应者、分销商、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关系营销将建立与发展同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作为企业营销的关键变量,把正确处理这些关系作为企业营销的核心。关系营销奉行的黄金法则是:同等条件下,人们将和他们认识、喜欢并且信任的人做生意。关系营销的本质特征包括以下几点:(1)信息沟通的双向性。社会学认为关系是信息和情感交流的有机渠道,良好的关系即是渠道畅通,恶化的关系即是渠道阻滞,中断的关系则是渠道堵塞。交流应该是双向的,既可以由企业开始,也可以由营销对象开始。广泛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可以使企业赢得更多、更好的支持与合作。(2)战略过程的协同性。在竞争性的市场上,明智的营销管理者应强调与利益相关者建立长期的、彼此信任的、互利的关系。这可以是关系一方自愿或主动地按照对方要求调整自己的行为;也可以是关系双方都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实现相互适应。各具优势的关系双方,互相取长补短,联合行动,协同动作去实现对各方都有益的共同目标,可以说是协调关系的最高形态。(3)营销活动的互利性。关系营销的基础,在于交易双方相互之间有利益上的互补。如果没有各自利益的实现和满足,双方就不会建立良好的关系。关系建立在互利的基础上,要求互相了解对方的利益要求,寻求双方利益的共同点,并努力使双方的共同利益得到实现。真正的关系营销需要达到关系双方互利互惠的境界。(4)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关系营销要求建立专门的部门,用以追踪各利益相关者的态度。关系营销应具备一个反馈的循环,连接关系双方,企业可由此了解到环境的动态变化,根据合作方提供的信息,以改进产品和技术。信息的及时反馈,使关系营销具有动态的应变性,有利于挖掘新的市场机会。定位的概念和方式(一)市场定位的概念“定位”一词,是由艾尔•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在1972年提出的。他们对定位的解释是:定位起始于产品,一件商品、一项服务、一家公司、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人。定位并不是对产品本身做什么事,而是针对潜在顾客的心理采取的行动,即把产品在潜在顾客的心中确定一个适当的位置。他们强调定位不是改变产品本身,改变的是名称和沟通等要素。定位理论最初是被当作一种纯粹的传播策略提出来的。随着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定位理论对营销影响已超过了原先把它作为一种传播技巧的范畴,而演变为营销策略的一个基本步骤。这反映在营销大师科特勒对定位所下的定义中:定位是对企业的产品和形象的策划行为,目的是使它在目标顾客的心理上占据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位置。因此营销人员必须开发所有的营销组合因素,使产品特色确实符合所选择的目标市场(即实体定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定位。现在使用的“定位”一词,一般都是在这个意义上来理解的,即它不仅仅是一种沟通策略,更重要的还是企业的一种营销策略。“定位”概念被广泛使用于营销领域之后,衍生出来多个专门术语,市场定位就是其中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市场定位,也被称为产品定位或竞争性定位,是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细分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和顾客对产品某些属性的重视程度,塑造出本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或形象并传递给目标顾客,使该产品在细分市场上占有强有力的竞争位置。也就是说,市场定位是塑造一种产品在细分市场的位置。产品的特色或个性可以从产品实体上表现出来,如形状、成分、构造、性能等;也可以从消费者心理上反映出来,如豪华、朴素、时髦、典雅等;还可以表现为价格水平、质量水,准等。企业在市场定位过程中,一方面要了解竞争者的产品的市场地位,另一方面要研究目标顾客对该产品的各种属性的重视程度,然后选定本企业产品的特色和独特形象,从而完成产品的市场定位。(二)市场定位的方式市场定位作为一种竞争战略,显示了产品或企业同类似的产品或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定位方式不同,竞争态势也不同。下面分析三种主要定位方式。1、避强定位这是一种避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优点是能够迅速地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能在消费者或用户心目中迅速树立起一种形象。由于这种定位方式市场风险较小,成功率较高,常常为多数企业所采用。2、迎头定位这是一种与在市场上占据支配地位的、亦即最强的竞争对手“对着干”的定位方式。显然,这种定位有时会产生危险,但不少企业认为能够激励自己奋发上进,一旦成功就会取得巨大的市场优势。例如在碳酸饮料市场上,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之间持续不断地争斗;在摩托车市场上,本田与雅马哈对着干,等等。实行对抗性定位,必须知己知彼,尤其应清醒估计自己的实力,不一定试图压垮对方,只要能够平分秋色就是巨大的成功。3、重新定位这是对销路少、市场反应差的产品进行二次定位。这种重新定位旨在摆脱困境,重新获得增长与活力。这种困境可能是企业决策失误引起的,也可能是对手有力反击或出现新的强有力竞争对手而造成的。不过,也有重新定位并非因为已经陷入困境,而是因为产品意外地扩大了销售范围引起的。例如,本田试图把它的元素(Element)车型定位在21岁的消费者,公司把元素描述成“在轮子上的宿舍”,广告表达的是一群年轻大学生在海滩上围绕他们的汽车开晚会,这吸引了很多新生代年轻人。而实际购买者的平均年龄却是42岁,许多年长的消费者在使用中能够找回自己年轻的激情。将怀旧情结作为卖点,本田开拓了中年消费者市场。实行市场定位应与产品差异化结合起来。如上所述:定位更多地表现在心理特征方面,它使潜在的消费者或用户对一种产品形成了特定的观念和态度。产品差异化是在类似产品之间造成区别的一种战略,因而产品差异化是实现市场定位目标的一种手段。人力资源录用环节的评估(一)录用员工的质量(业绩、出勤率等)录用人员的质量评估实际上是录用人员在人员甄选过程中对其能力、潜力、素质等进行的各种测试与考核的延续,也可根据招聘的要求或工作分析中得出的结论,对录用人员进行等级排列来确定其质量;其方法与绩效考核方法相似。当然,前文提到的录用比和应聘比这两个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录用人员的质量。(二)职位填补的及时性这主要是指招聘部门的反应是否迅速,能否在接到用人要求后短时间内找到符合要求的候选人。真正高效的招聘部门应该了解其他公司中干得出色的人并随时拥有各种候选人的资料,这就需要公司内部其他职能部门在平时就为招聘人员提供消息和便利。例如,在平时参加商务会议或其他活动时有意识寻找将来可能会对公司有用的候选人,并随时把他们推荐给人事部门的招聘人员,而负责招聘的人员就可以开始为这些潜在的候选人建立档案,甚至可以给他们打电话以了解其兴趣。如果公司内每个部门的人员都这么做,就可以拥有一个宝贵的人才库供随时使用。另外,招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影响招聘工作的及时与否。(三)用人单位或部门对招聘工作的满意度这主要包括对新录用员工数量质量的满意度,对招聘过程的满意度,是否按照用人单位或部门的要求招募到合适的人选,是否及时和用人单位或部门密切联系,负责共同招募和甄选候选人的招聘人员是否花时间与部门经理一起讨论他们对应聘人员的要求以及对所招新员工的绩效满意度等。(四)新员工对所在岗位的满意度这里可用员工满意调查表来衡量优秀的候选人,这些候选人大部分都以职业为重,但也非常关心自己能否得到特殊对待,自己的工资待遇等条件能人员招聘与配置否得到满足,以及对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的接受度。此外,应聘者是企业招聘过程的全程参与者,由于身份和地位的差别他们对招聘效果有着不同的看法。因此,招聘结束后,对录用的应聘者和没有录用的应聘者进行抽样调查,了解他们对于企业招聘有效性和科学性的看法,是十分必要的。一般来说,可以对应聘者进行两个方面的调查。第一,招聘工作的有效性。企业招聘信息的发布、招聘活动的组织、面试结果的公布、招聘活动的善后处理是否及时和合理等。第二,选拔程序的合理性。各考核、测验项目的组合和前后施测顺序是否科学,有无重复;选拔过程是否公正;是否尊重应聘者;招聘联络人、用人部门主管和选拔考官的能力、素质是否合格等。从保证招聘质量、提高招聘效率的角度来看,企业对每年的人员招聘活动过程及其成果,进行一两次系统深入的数量与质量的评估,有助于降低在后期管理中的解雇风险,减少解雇成本。当完成了上述人员招聘活动的评估工作以后,可以说本阶段的招聘工作就基本完成了。如有可能,企业主管领导还应当组织相关招聘人员召开一次总结表彰大会,除了对有功人员进行表彰之外,主要还是为了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发现招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利于下一个时期招聘工作的顺利开展。,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类型企业的组织结构承担着企业的决策支持、决策实施及业务控制等任务。在企业发展的历史上,企业的组织结构出现过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模拟分权管理、矩阵制等多种形式。(一)直线制直线制又称军队式结构,是一种最简单的集权式组织结构形式。其领导关系按垂直系统建立,不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自上而下形成垂直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直线制结构的优点:结构简单,指挥系统清晰、统一;责权关系明确;横向联系少,内部协调容易;信息沟通迅速,解决问题及时,管理效率高。直线制结构的缺点:组织结构缺乏弹性;组织内部缺乏横向交流;缺乏专业化分工,不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经营管理事务仅依赖于少数几个人,要求企业领导入必须是经营管理全才,但这是很难做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消防课程设计感受
- 二零二五年度商业办公区域租赁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海参产品众筹融资合同3篇
- 本科课程设计思想
- 2025年度消防通风系统安装与运行维护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卷闸门生产设备租赁与维护合同3篇
- 2024成都天府新区建设施工车辆租赁协议
- 2024年度单身公寓租赁合同附文化活动组织协议3篇
- 2024年装修服务合作回扣合同版B版
- 温泉研学课程设计
- 2024年中储粮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树人校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解析
- 中国和新加坡的英汉双语教育政策比较研究
- 2023-2024学年《Web开发基础》试卷及答案解析
- 期末试卷-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4年1月国开电大法律事务专科《法律咨询与调解》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铁路职业病防治工作课件
-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机制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案
- 皖医大儿科学习题及答案
- 刘铁敏《金融专业英语》(第2版)-习题参考答案20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