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内质网中的分子伴侣BiP可与新生肽链结合,协助其加工与折叠,折叠后的蛋白质与BiP分离后进入高尔基体。当未折叠蛋白在内质网中累积时,与BiP结合的跨膜蛋白ATF6会转移到高尔基体上被激活,激活后的ATF6进入细胞核,激活BiP等分子伴侣基因的表达,进而保障内质网的稳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游离核糖体参与了与BiP结合的新生肽链的合成B.蛋白质的折叠可能与氢键或二硫键的形成有关C.激活后的ATF6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D.激活后的ATF6可能与DNA聚合酶结合以驱动转录2.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会解离为R-(带负电的蛋白质)和H+两种离子,H+被细胞膜上的H+泵(具ATP水解酶活性)逆浓度梯度泵出细胞,使细胞呈现内负外正的电位差,成为细胞积累阳离子的主要动力。由于R-(不能扩散到细胞外)的吸引,溶液中阳离子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进入细胞内,最终膜两侧离子浓度不相等,但达到了离子扩散速度相等的平衡,称为杜南平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质解离出的H+被膜上H+泵泵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B.通过杜南平衡在细胞内积累某阳离子时不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C.将H+泵出细胞外的过程中,需要ATP提供磷酸基团将H+泵磷酸化D.当细胞达到杜南平衡状态时,细胞膜内、外不再发生水分子的交换3.研究发现,氰化物能够抑制植物细胞线粒体内膜上的细胞色素氧化酶(COX,正常呼吸所需要的酶)的活性,而对同在该膜上的交替氧化酶(AOX)的活性无影响,使细胞在消耗等量呼吸底物的情况下产生更多的热量,这种呼吸方式称为抗氰呼吸。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COX与AOX均能参与有氧呼吸过程中丙酮酸的分解B.COX与AOX对氰化物敏感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空间结构不同C.消耗等量底物的情况下,抗氰呼吸过程产生的ATP会明显减少D.敲除细胞中的AOX基因可以提高植物抵抗氰化物等逆境的能力4.尿酸是嘌呤类碱基代谢的终产物,如果体内尿酸滞留过多,会引起尿酸以尿酸盐结晶的形式沉积于关节以及关节周围。这些结晶被吞噬细胞吞噬后,会破坏吞噬细胞内的溶酶体膜而引起吞噬细胞自溶性死亡。同时,溶酶体中的水解酶等导致炎症的物质释放出来,引发急性炎症,形成痛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TP与DNA、RNA的分子组成中都含有嘌呤类碱基B.尿酸盐结晶进入吞噬细胞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且消耗能量C.由尿酸盐结晶引起的吞噬细胞自溶性死亡属于细胞坏死D.控制海鲜等嘌呤含量较高食物的摄入可以减少痛风发作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对造成异常实验现象的可能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原因分析A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发现FeCl3组和肝脏研磨液组产生气泡的速率相近滴加的FeCl3溶液过少B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加入清水后,质壁分离的细胞未发生复原质壁分离时使用的蔗糖溶液浓度过高造成细胞死亡C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的叶绿素条带颜色较浅研磨前没有加入碳酸钙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两组实验中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颜色均无变化使用的酵母菌培养液煮沸后未冷却A.A B.B C.C D.D6.温度会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其作用机理如下图。其中曲线a表示底物分子具有的能量,曲线b表示温度对酶空间结构的影响,曲线c表示酶促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温度的升高,底物分子具有的活化能增多B.处于曲线c中1、2两点时,酶分子的活性相同C.酶适于低温保存的原因是底物分子具有的能量较低D.酶促反应速率是底物分子具有的能量与酶空间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7.某种植物宽叶抗病植株(AaBb)与窄叶不抗病植株(aabb)测交,子代有4种表型,宽叶抗病40株,窄叶不抗病40株,宽叶不抗病10株,窄叶抗病10株。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模拟上述实验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桶①中4种小球的数量应该相同B.不能用桶①中的小球模拟基因的分离定律C.桶②中小球的数量可以少于桶①中小球的数量D.从桶①和桶②各取1个球可模拟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8.果蝇的小眼和正常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但是基因A的外显率为75%,即具有基因A的个体75%表现为小眼,其余25%的个体表现为正常眼。现有一对果蝇进行杂交,F1中小眼︰正常眼=9︰7,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上述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根据上述比例可确定亲本的表型与基因型C.F1中表现为正常眼的果蝇有2种基因型 D.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中小眼︰正常眼=9︰79.研究发现,小鼠的卵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粒的大小有所不同,着丝粒较大的染色体更易与酪氨酸化(Tyr)的星射线分离,并与去酪氨酸化(dTyr)的星射线结合,从而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卵细胞(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细胞含有4个四分体,8条染色体B.图中细胞分裂后含有Tyr星射线的一端将形成次级卵母细胞C.分裂结束后,与卵细胞同时形成的极体中着丝粒大的染色体较多D.图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仍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0.下图为某家猪(2n=38)群体中存在的一种染色体变异。易位纯合公猪体细胞中无正常13、17号染色体,易位纯合公猪与多头染色体组成正常的母猪交配产生的后代均为易位杂合子。易位杂合子进行减数分裂时,13号、17号染色体分别与易位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联会,之后联会的三条染色体随机分开,移向细胞两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上述变异是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均异常导致的B.子代易位杂合子可能会产生染色体组成正常的配子C.易位杂合子减数分裂时会形成17个正常的四分体D.易位纯合公猪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72条染色体11.利福霉素是一种抗结核病药物,下图为在一定容器内用液体培养基培养结核杆菌并测定其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结果,其中在a时向培养液中添加了一定量的利福霉素,b时更换成含利福霉素的培养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为结核杆菌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a时,使用利福霉素导致结核杆菌产生抗利福霉素基因C.与a相比,c时结核杆菌种群中抗利福霉素基因频率高D.a~d期间,结核杆菌种群的基因库没有发生变化12.CO2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对呼吸运动的调节。切断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入神经,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基本保持不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CO2既是细胞内液的成分,又是内环境的成分B.CO2主要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来调节呼吸运动C.调节呼吸运动的信息分子有神经递质和CO2等D.剧烈运动产生的CO2和乳酸不会导致血浆pH明显下降13.研究发现,阻断实验动物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可导致其生殖器官萎缩;若恢复二者之间正常的血液联系,生殖器官的功能又恢复正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说明下丘脑和垂体之间不是通过神经联系,而是通过血液联系B.阻断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属于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C.阻断垂体与下丘脑血液联系的实验动物可通过饲喂促性腺激素恢复正常D.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性激素都定向运输到垂体细胞并作用于表面受体14.渗透压渴觉是由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的渴觉;低血容量性渴觉是动物血容量降低时,通过刺激心肺感受器和动脉压力感受器,经舌、咽、迷走神经传入下丘脑,最终产生的渴觉。等渗性脱水表现为失水的同时伴有等比例Na+的丢失,会激发产生渴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产生渗透压渴觉的感受器位于下丘脑,结构基础是完整的反射弧B.产生低血容量性渴觉的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等渗性脱水不会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导致低血容量性渴觉D.渗透压渴觉和等渗性脱水导致的渴觉都需要补充生理盐水才能缓解15.热射病是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迅速升高而引起的重症中暑。在高温、高湿或强烈的太阳照射环境下进行高强度体力活动,可导致劳力性热射病;年老、体弱、有慢性疾病患者持续数日处于高温和通风不良环境中,可导致非劳力性热射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产热过多是导致两种热射病发生的主要原因B.热射病患者体内多数酶的活性降低导致细胞代谢紊乱C.机体出现热射病症状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能力下降D.热射病的发生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稳态16.神经性耳聋、腓骨肌萎缩症是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B、b和D、d基因控制。图1为某家族遗传系谱图,其中已死亡个体无法知道其性状,经检测Ⅳ21不携带上述致病基因。为了确定腓骨肌萎缩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科研人员对Ⅲ9~Ⅲ13个体的该基因扩增后用某种限制酶处理并进行电泳,结果如图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性耳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腓骨肌萎缩症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C.Ⅲ10个体的基因型为BbXDXd或BBXDXdD.V22与V23婚配,后代中表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二、多选题17.茎尖和根尖分生组织细胞中有许多来源于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小型原液泡,随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原液泡通过相互融合、自体吞噬等作用,不断扩大形成液泡乃至中央大液泡。光合作用的中间产物柠檬酸和苹果酸运输到液泡中大量积累,以避免细胞质基质的pH下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液泡膜、内质网膜与高尔基体膜的组成成分、结构相似B.根尖细胞内中央大液泡的形成依赖于生物膜具有流动性C.液泡可以调节细胞的酸碱平衡、维持渗透压的相对稳定D.柠檬酸和苹果酸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运输到液泡中储存18.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又称糖酵解,糖酵解时产生了还原型高能化合物NADH。在有氧条件下,NADH中的电子由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载体所组成的电子传递链传递,最终被O2获得。下图为线粒体内膜上电子传递和ATP的形成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通过线粒体内膜进、出膜间隙的方式不同B.有氧呼吸过程中ATP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NADHC.线粒体内膜两侧H+梯度的形成与电子传递过程有关D.NADH中的电子全部来自于糖酵解过程,最终被O2获得19.某二倍体植物的抗虫与不抗虫性状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M/m和N/n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中只要存在显性基因植物就表现出抗虫性状,基因M会使花粉育性降低50%,基因N存在纯合致死现象。现用若干植株甲(Mmnn,♀)与植株乙(mmNn,♂)杂交得到F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植物中抗虫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B.F1抗虫植株中同时含有两种抗虫基因的个体占C.F1中同时含两种抗虫基因的植株杂交,F2中不抗虫植株占D.该二倍体植物种群在进化过程中M和N的基因频率均会下降20.海鲜过敏是由于海鲜中富含的异种蛋白直接或间接地激活免疫细胞,引起相应化学物质的释放,继而产生一系列复杂反应,其机理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a需特异性识别异种蛋白后才能分泌IgE抗体B.被异种蛋白直接活化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参与①过程C.正常人体的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与IgE的分布场所不同D.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异种蛋白引起的免疫过度反应三、实验题21.磷是植物生长必需的矿质元素之一。缺磷时,植物会启动一系列的应对机制以促进磷的吸收。研究人员将长势相同的小麦幼苗随机分为4组,分别置于等量的不同培养液中培养。HP-S组:磷供应充足,不补充蔗糖;HP+S组:磷供应充足,补充蔗糖;LP-S组:磷供应不足,不补充蔗糖;LP+S组:磷供应不足,补充蔗糖。相关生理指标的检测结果(蛋白PT2为细胞膜上的磷转运蛋白)如下图。(1)磷元素在植物体内参与多种化合物的合成,如在光反应中参与合成________,用以驱动在________中进行的暗反应。(2)由图1可知,缺磷时,补充蔗糖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________(填“更强”或“更弱”)。由图2可知,光照下小麦对磷的吸收和积累显著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黑暗条件下。补充蔗糖对磷的吸收和积累的促进效果更加显著,推测光照条件下来自暗反应阶段的________可转化为蔗糖。(3)由图3可知,缺磷条件下根中蛋白PT2的表达量较高,这种变化的生理意义在于________。根中蛋白PT2表达量变化幅度显著高于地上部,由此说明________。22.经典的睡眠调控模型认为,睡眠稳态主要由睡眠压力进行调控,控制机体获得一定的睡眠量。随着清醒时间的延长,睡眠压力逐渐增加;随着睡眠的进行,睡眠压力被逐渐清除。我国科学家通过研究找到了使人变困的相关神经元,即分泌腺苷的神经元。一定量的腺苷与神经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会使人感觉疲惫并昏昏欲睡,随着腺苷浓度的增加,睡眠压力增大从而促使人睡眠。(1)由题意推测,腺苷可能是一种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性神经递质。睡眠稳态的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2)研究发现,乙酰胆碱能神经元和谷氨酸能神经元的活动与胞外腺苷浓度高度相关,且神经活动总是提前于腺苷释放,据此可推测腺苷的释放可能是________活动的结果。激活乙酰胆碱能神经元,会诱发细胞外腺苷轻微增加;而激活谷氨酸能神经元,则会诱导细胞外腺苷大量增加,由此进一步推测可知________。(3)研究表明,咖啡因的结构与腺苷相似,人持续脑力劳动时间过长时,喝咖啡也不会再有提神的作用,原因可能是________。四、综合题黑腹果蝇有P品系和M品系两大类,不同品系之间杂交后代的育性如下表所示:M品系(♀)P品系(♀)M品系(♂)可育可育P品系(♂)不可育可育23.由实验结果可知,子代不育现象仅在亲本组合为________时出现,其反交时子代可育,相同品系的果蝇相互交配时子代也是可育的。研究发现,________品系的细胞质中存在导致子代不育的物质,而子代的可育性能借助________品系精子携带的基因表达出的物质得以恢复(精子形成过程中有关基因发生了表观遗传修饰),但另一品系的精子中核基因不能表达出恢复的物质。24.利用P品系和M品系的雌、雄果蝇,确定某黑腹果蝇种群X属于P品系还是M品系,应该采取的杂交方案是________。若实验结果为________,则可确定其属于P品系,而不属于M品系。25.P品系的黑腹果蝇核DNA中有许多能够转移的片段,称为转座子。研究发现,这种不育现象与“转座子”有关。P品系的转座子也称为P因子,其结构如下图所示:P因子两端的末端重复序列是P因子转移所必需的,中间编码区可以编码转座酶,转座酶能够识别P因子两端的末端重复序列并将其切割下来,然后插入到其他基因的编码区。P因子能够插入相关基因编码区的前提是________26.胰岛B细胞内K+浓度为细胞外的30倍左右,细胞外Ca2+浓度为细胞内的10000倍左右,与神经细胞一样,也存在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图1所示。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有多个成员,其中对胰岛素敏感的为GLUT-4,其作用机制如图2所示。(1)由图1可知,进食后葡萄糖通过________方式进入胰岛B细胞,经氧化分解产生ATP,ATP浓度升高引起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触发了Ca2+通道打开,导致________,使胰岛B细胞膜内的电位变为________电位,分泌胰岛素。(2)由图2可知,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后,引起________,增加了细胞膜上GLUT-4的数量;同时胰岛素促进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________,从而使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能力增强。(3)蛋白M被胰岛素激活后会发生磷酸化,使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Akt磷酸化,进而促进葡萄糖转运蛋白向膜转移。Akt的磷酸化受阻导致组织细胞(如脂肪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表现为胰岛素抵抗,这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之一。为研究人参皂苷对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研究人员用1μmol/L地塞米松(DEX)处理正常脂肪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用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处理胰岛素抵抗细胞,相关检测结果如下图。根据结果推测,人参皂苷能降低血糖的原因是_______。若要进一步确定人参皂苷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而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来降低血糖,需在上述实验基础上检测________水平和胰岛素含量。27.研究发现,布偶猫的雌猫在发育早期,体内的两条X染色体随机失活一条,并浓缩成巴氏小体。发生染色体失活的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也保留相同的染色体失活状态。基因E使白色呈现红色;基因e使白色呈现黑色。(1)检测发现,基因E、e同时存在时为红黑交错的双色雌猫,产生该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2)布偶猫的粗糙眼与正常眼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相关基因与眼型的关系如下图。①一对粗糙眼布偶猫杂交,F1全部为正常眼,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F2,F2中的正常眼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3中个体的表型比例为_______。②现有甲、乙、丙三种纯合的粗糙眼布偶猫,请设计杂交实验筛选出双隐性纯合的粗糙眼布偶猫。(写出实验方案)_________。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D【分析】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有的依附在内质网上称为附着核糖体,有的游离分布在细胞质中称为游离核糖体。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详解】A、与BiP结合的新生肽链的合成场所为细胞内游离的核糖体,A正确;B、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形成需借助氢键或二硫键,B正确;C、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过程是需要消耗能量的,C正确;D、驱动转录过程的酶应为RNA聚合酶,D错误。故选D。2.D【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也需要消耗能量。【详解】A、蛋白质解离出的H+被膜上H+泵泵出细胞外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所以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A正确;B、由于R-(不能扩散到细胞外)的吸引,溶液中阳离子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进入细胞内,最终膜两侧离子浓度不相等,但达到了离子扩散速度相等的平衡,此过程不消耗能量,B正确;C、在主动运输过程中,ATP可提供一个磷酸基团将转运蛋白磷酸化,所以将H+泵出细胞外的过程中,需要ATP提供磷酸基团将H+泵磷酸化,C正确;D、水分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膜,所以当细胞达到杜南平衡状态时,细胞膜内、外还发生水分子的交换,D错误。故选D。3.C【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NAD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NAD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NAD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详解】A、据题意可知,COX与AOX在线粒体内膜上,参与了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过程,即二者参与催化呼吸过程中的NADH与氧气结合反应,丙酮酸的分解在线粒体基质,A错误;B、氰化物对AOX与COX的活性影响不同,可知二者对氰化物的敏感程度不同,按照结构决定功能的原则推测,二者结构不同,根本原因是基因不同,B错误;C、细胞在消耗等量呼吸底物情况下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总量是相同的,其中一部分用来合成ATP,其余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抗氰呼吸比正常呼吸产生的热量更多,则合成的ATP就更少,C正确;D、通过题干信息可知,氰化物不影响AOX活性,故敲除细胞中的AOX基因可以降低植物抵抗氰化物等逆境的能力,D错误。故选C。4.B【分析】细胞凋亡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不同,细胞凋亡不是一件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过程,它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等的作用,它并不是病理条件下,自体损伤的一种现象,而是为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而主动争取的一种死亡过程。【详解】A、ATP又叫腺苷三磷酸,是一种不稳定的高能化合物,由1分子腺嘌呤,1分子核糖和3分子磷酸基团组成。DNA、RNA中含有嘌呤类碱基,A正确;B、尿酸盐结晶被吞噬细胞吞噬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属于耗能的过程,不需载体蛋白协助,B错误;C、有尿酸盐结晶引起的吞噬细胞自溶性死亡,同时,溶酶体中的水解酶等导致炎症的物质释放出来,引发急性炎症,因此属于细胞坏死,C正确;D、控制含嘌呤量高的食物摄入可减少尿酸盐的合成,减少痛风发作,D正确。故选B。5.A【分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详解】A、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加入催化剂时滴加的FeCl3溶液太少,不会出现FeCl3组和肝脏研磨液组产生气泡的速率相近的现象,A错误;B、蔗糖溶液的浓度过大,细胞失水过多死亡,质壁分离现象明显,但不能复原,B正确;C、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若研磨前没有加入碳酸钙,色素会被破坏,滤纸上的色素带颜色偏淡,C正确;D、若加入酵母菌时未将煮沸的培养液冷却,酵母菌死亡,则两组实验的澄清石灰水均不变浑浊,D正确。故选A。6.D【分析】据图分析:曲线a表示底物分子具有的能量,随着温度升高,底物分子具有的能量直线上升;曲线b表示温度对酶空间结构的影响,随着温度升高,酶空间结构由稳定变为空间结构解体(数值为0);曲线c表示酶促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随着温度升高,酶促反应速率先升高后降低,最后反应速率为0。【详解】A、曲线a表示底物分子具有的能量,由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底物分子具有能量增加,活化能是指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A错误;B、处于曲线c中1、2位点酶促反应速率相等,但酶分子活性不一定相同,B错误;C、酶适于低温保存,原因是低温只是抑制酶活性,不会使酶变性失活,而非底物分子的能量低,C错误;D、由图可知,底物分子的能量与酶空间结构都会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即酶促反应速率是底物分子具有的能量与酶空间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故选D。7.C【分析】AaBb和aabb杂交,子代比例宽叶抗病(AB)40株,窄叶不抗病(aabb)40株,宽叶不抗病(Abb)10株,窄叶抗病(aaB_)10株,不符合1:1:1:1,说明这两对基因不遵循白由组合定律,两对基因位于1对染色体上,旦在减数分裂过程发生了交叉互换。【详解】A、由于窄叶不抗病(aabb)只产生ab的配子,根据测交结果,宽叶抗病(AaBb)产生了AB:Ab:aB:ab-4:1:1:4,故桶1中4种小球数量不同,A错误;B、桶①中的A和a两种小球的数量比为1∶1,可以模拟分离定律,B错误;C、桶②中小球模拟ab的配子,其数量可以少于桶①中小球的数量,C正确;D、基因重组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从桶1和桶2中各取1个球,模拟的是配子的结合,没有发生自由组合,D错误。故选C。8.D【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由题干信息,黑腹果蝇的复眼缩小(小眼睛)和正常眼睛是一对相对性狀,分别由显性基因A和隐性基因a控制,可知控制果蝇复眼缩小(小眼睛)和正常眼睛的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错误;B、若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两亲本杂交,理论上后代中小眼睛:正常眼睛=3:1,由题干信息知,具有A基因的个体只有75%是小眼睛,其余25%的个体为正常眼睛,故实际上F1中小眼睛:正常眼睛=(3/4×75%):(1/4+3/4×25%)=9:7,符合题意,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亲本的表现型均为小眼睛或均为正常眼睛或一个为小眼睛,另一个为正常眼睛,B错误;C、F1中表现为正常眼的果蝇有3种基因型,分别为AA、Aa、aa,C销误;D、F1个体的基因型为1/4AA、2/4Aa、1/4aa,A基因的频率为1/2,a基因的频率为1/2,F1自由交配,获得的F2中小眼睛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2)×(1/2)+2×(1/2)×(1/2)]×75%=9/16,正常眼睛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2)×(1/2)+[(1/2)×(1/2)+2×(1/2)×(1/2)×25%=7/16,F2中小眼睛和正常眼睛之比仍然为9:7,D正确。故选D。9.C【分析】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时,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这个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详解】A、图中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四分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的,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错误;B、卵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着丝粒与去酪氨酸化(dTyr)的星射线结合,从而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卵细胞,因此图中细胞分裂后含有dTyr星射线的一端将形成次级卵母细胞,B错误;C、着丝粒较大的染色体更易与酪氨酸化(Tyr)的星射线分离,并与去酪氨酸化(dTyr)的星射线结合,分裂结束后,与卵细胞同时形成的极体中着丝粒大的染色体较多,C正确;D、图中没有非同源染色体,只有一对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C。10.D【分析】分析题图:易位纯合公猪体细胞无正常13、17号染色体,由于13和17号染色体的易位,形成了一条易位染色体和残片,残片的丢失而导致易位纯合公猪体细胞减少了两条染色体,故其细胞内只有36条染色体。【详解】A、图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故易位类型个体细胞中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数目也发生改变,A正确;B、易位纯合公猪无正常13、17号染色体,而易位杂合子含有易位染色体和正常13、17号染色体,其有可能产生染色体组成正常的配子,B正确;C、易位杂合子含有易位染色体和正常13、17号染色体,它们不能形成正常四分体,其它正常染色体可以形成17个正常的四分体,因此易位杂合子减数分裂会形成17个正常的四分体,C正确;D、易位纯合公猪因为13和17号染色体的易位,形成了一条易位染色体和残片,残片的丢失而导致减少了两条染色体,故细胞内只有36条染色体,即初级精母细胞中只存在36条染色体,且含有异常染色体,D错误。故选D。11.C【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遗传平衡群体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2)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不定向的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3)自然选择能够定向的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5)共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详解】A、结核杆菌是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不存在染色体变异,只有基因突变,A错误;B、a时,使用利福霉素只是起了选择作用,利福霉素不会导致结核杆菌产生抗利福霉素基因,B错误;C、与a相比,由于利福霉素的选择,含有抗利福霉素基因的细菌才能生存,c时结核杆菌种群中抗利福霉素基因频率高,C正确;D、a~d期间,由于利福霉素的选择,结核杆菌种群的基因库中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基因库发生了变化,D错误。故选C。12.B【分析】多数植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但少数植物营养器官如马铃薯的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块根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而动物的无氧呼吸都是产生乳酸。CO2可刺激呼吸中枢,参与体液调节。【详解】A、CO2通过细胞呼吸在细胞内生成,需要通过内环境运输排除体外,故既是细胞内液的成分,又是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B、根据题意“切断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入神经,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保持不变”,说明CO2主要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调节呼吸运动,B错误;C、呼吸运动包括反射的过程,有神经调节部分,需要神经递质参与,故调节呼吸运动的信息分子有神经递质和CO2,C正确;D、哺乳动物剧烈运动产生CO2和乳酸会导致血浆pH有所降低,但不会明显下降,原因是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D正确。故选B。13.B【分析】1.下丘脑可以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释放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这属于分级调节。2、当性激素含量过多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激素,这属于反馈调节。【详解】A、该实验只能说明垂体与下丘脑之间存在血液联系,不能说明不存在神经联系,A错误;B、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而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阳断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依据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B正确;C、促性腺激素是蛋白质,饲喂会被消化酶消化,因此不能饲喂,C错误;D、激素通过血液运输不是定向的,只是特异性作用于靶细胞,D错误。故选B。14.C【分析】1、Na+和Cl-主要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K+主要调节细胞内液渗透压。2、食物过咸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可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下降。【详解】A、渴觉的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感觉的形成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A错误;B、动物血容量减少引起渴感,是通过渗透压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将兴奋传递给大脑皮层进而产生渴感,该过程是神经调节,B错误;C、等渗性脱水表现为失水的同时伴有等比例Na+的丢失,故等渗性脱水不会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但会因血容量降低而导致低血容量性渴觉,C正确;D、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又称混合性脱水,即失水和失盐的程度差不多,应采用给患者输入生理盐水和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的方法进行治疗,D错误。故选C。15.A【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详解】A、环境温度过高或高强度的体力活动是导致热射病的主要原因,A错误;B、人体内酶的活性最适温度为37°C左右,热射病患者细胞内酶活性改变,细胞代谢紊乱,B正确;C、机体出现热射病症状后,体温改变,下丘脑的体温调节能力下降,C正确;D、热射病的发生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稳态,机体的调节能力有限,D正确。故选A。16.C【分析】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如先天愚型、多指(趾)、先天性聋哑、血友病等,这些遗传病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并且出生一定时间后才发病,有时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出现明显症状。【详解】A、Ⅲ9和Ⅲ10不患神经性耳聋,而生下一患耳聋女孩Ⅳ16,说明神经性耳聋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A正确;B、Ⅳ20和Ⅳ21生下一患病女孩,而且Ⅳ21不携带致病基因,说明腓骨肌萎缩症为显性病;再通过电泳结果比较Ⅲ10和Ⅲ12比较男女患者致病基因型不同,说明致病基因应在X染色体上,如果在常染色体上Ⅲ10和Ⅲ12电泳结果应该相同,所以腓骨肌萎缩症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正确;C、Ⅳ18两病皆患,所以Ⅲ10耳聋相关基因为Bb,Ⅲ10患腓骨肌萎缩症(XDX-),Ⅳ16未患腓骨肌萎缩症(XdXd),因此Ⅲ10腓骨肌萎缩症相关基因为XDXd,故Ⅲ10的基因型为BbXDXd,C错误;D、Ⅳ16患神经性耳聋(bb),V22正常,因此V22基因型为BbXdY,Ⅳ20基因型为BbXDY,Ⅳ21正常(BBXdXd),V23的基因型为1/2的BBXDXd,1/2的BbXDXd,所以他们后代中出现正常男孩的概率:7/8(不患神经性耳聋B_概率)×1/4(不患腓骨肌萎缩症的男孩概率)等于7/32,D正确。故选C。17.ABC【分析】生物膜系统是指细胞膜、各种细胞器膜和核膜,各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详解】A、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小型原液泡,随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通过相互融合、自体吞噬等作用不断扩大形成液泡乃至中央大液泡,说明液泡膜的组成成分、结构与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相似,A正确;B、形成中央大液泡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B正确;C、光合作用的中间产物柠檬酸和苹果酸可被转移到液泡中,以避免细胞质的pH下降,说明液泡可调节细胞的酸碱平衡与维持渗透压的相对稳定,C正确;D、光合作用的中间产物柠檬酸和苹果酸运输到液泡中大量积累,说明柠檬酸、苹果酸跨液泡膜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输,D错误。故选ABC。18.AC【分析】细胞的需氧呼吸是指需氧代谢类型的细胞在有氧条件下,将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CO2和H2O,并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的过程,需氧呼吸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作糖酵解,是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过程;第二阶段称作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循环),丙酮酸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反应,最终生成CO2和NADH;第三阶段为电子传递链过程,前两个阶段产生的NADH最终与O2反应生成水,并产生大量能量的过程。【详解】A、由图中信息可知:H+由线粒体基质进入线粒体膜间腔时,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出膜间隙由高浓度到低浓度,属于被动运输,A正确;B、有氧呼吸过程中ATP中的能量最终来源是葡萄糖,B错误;C、NADH中的H+和电子被电子传递体所接受,使得线粒体内膜外侧H+浓度升高,线粒体内膜两侧形成H+梯度,C正确;D、NADH中的电子一部分来自于糖酵解过程,一部分来自于水的分解,最终被O2获得,D错误。故选AC。19.ABD【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详解】A、已知两对等位基因中只要存在一个显性基因植物就表现出抗虫性状,由于基因N存在纯合致死现象,所以该植物中抗虫植株有MMNn、MmNn、MMnn、Mmnn、mmNn共5种基因型,A正确;B、根据题意可知,植株甲(Mmnn♀)产生的雌配子为Mn:mn=1:1,植株乙(mmNn♂)产生的雄配子为mN:mn=1:1,F1中MmNn(抗虫):mmNn(抗虫):Mmnn(抗虫):mmnn(不抗虫)=1:1:1:1,抗虫植株中同时含有两种抗虫基因的个体占1/3,B正确;C、让F1中同时含两种抗虫基因的植株(MmNn)杂交,由于基因M会使花粉育性降低50%,所以F1产生的雌配子及比例为MN:Mn:mN:mn=1:1:1:1,产生的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MN:Mn:mN:mn=1:1:2:2,F2中不抗虫植株mmnn为2/6×1/4=1/12,由于基因N存在纯合致死现象,所以致死个体的比例为1/6×1/4+2/6×1/4+1/6×1/4+2/6×1/4=1/4,F2中不抗虫植株占1/12÷(1-1/4)=1/9,C错误;D、由于基因M会使花粉育性降低50%,基因N存在纯合致死现象,故该二倍体植物种群在进化过程中M和N的基因频率均会下降,D正确。故选ABD。20.CD【分析】据图分析,异种蛋白首次进入机体,使得成熟的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a细胞(浆细胞),a细胞分泌抗体,吸附在皮肤和内脏黏膜下的肥大细胞表面;过敏原再次进入时,与皮肤和内脏黏膜下的肥大细胞表面上的抗体结合,使细胞释放组织胺,从而引发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破坏组织细胞,不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详解】A、a细胞为浆细胞,不具备识别异种蛋白的能力,A错误;B、辅助性T细胞膜上是抗原-MHC受体,识别的是抗原-MHC复合体,不能直接识别异种蛋白,B错误;C、②中抗体分布在肥大细胞的膜表面,③再次接触异种蛋白发生过敏反应,正常体液免疫的抗体分布在体液中,与图中过程不一致,C正确;D、如图所示,过敏反应是二次接触到异种蛋白才发生的免疫过度反应,D正确。故选CD。21.(1)
ATP和NADPH
叶绿体基质(2)
更强
高于
(CH2O)(3)
增强根细胞的对磷的吸收能力
根是吸收磷元素的主要器官【分析】1、直接能源物质:ATP。2、光合作用分两个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发生水的光解产生氧气,同时产生ATP和NADPH(用于暗反应);暗反应阶段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固定和三碳化合物还原。【详解】(1)光反应阶段生成NADPH和ATP;NADPH和ATP用于暗反应C3的还原(场所在叶绿体基质),其中NADPH和ATP具有磷元素。(2)对比图A中的LP+S和HP+S以及LP-S和HP-S的单株干重,可知缺磷组的单株干重更小,说明缺磷对植物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对比图A中的HP-S和HP+S的单株干重的差值以及LP-S和LP+S的单株干重的差值,前者的差值更小,说明补充蔗糖对于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在磷缺乏的条件下表现得更强。从图B结果可以看出,光照条件下的纵轴值明显大于黑暗条件下,说明光照条件下的植株的磷吸收和磷积累显著高于黑暗条件下;根据暗反阶段会生成有机物(CH2O),推测光照条件下来自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CH2O)可以转化为蔗糖,从而促进植株对磷的吸收。(3)对比图C根中LP+S和HP+S以及LP-S和HP-S的PT2的表达量,可知,缺磷条件下根中PT2的表达量增加,这样能够增强根细胞的对磷吸收能力,在缺磷的条件下吸收更多的磷以满足植物生长发育的需求。从图C结果可以看出,根中的PT2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地上部,因为根是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器官,对磷的吸收越多,PT2的表达量就越高。22.(1)
抑制
神经调节(2)
乙酰胆碱能神经元和谷氨酸能神经元
腺苷的释放主要与谷氨酸能神经元有关(3)持续脑力劳动时间过长,产生的腺苷多,与突触后膜上的腺苷受体结合的机率比咖啡因高【分析】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递,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只能单向传递。【详解】(1)一定量的腺苷与神经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会使人感觉疲惫并昏昏欲睡,随着腺苷浓度的增加,睡眠压力增大从而促使人睡眠,据此推知,腺苷可能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此过程涉及神经调节睡眠稳态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2)据题意可知,腺苷的释放是受乙酰胆碱能神经元和谷氨酸能神经元活动的影响;根据题意,激活谷氨酸能神经元,则会诱导细胞外腺苷大量增加,如果激活乙酰胆碱能神经元,会诱发细胞外腺苷轻微增加,故推知腺苷的释放主要与谷氨酸能神经元有关。(3)人持续脑力劳动时间过长时,会产生更多的腺苷,则即使喝咖啡也不会再有提神的作用,很可能就是持续脑力劳动时间过长,产生的腺苷多,与突触后膜上的腺苷受体结合的机率比咖啡因高。23.
M品系为母本,P品系为父本
M
M
24.
让P品系的雄果蝇和X的雌果蝇杂交,M品系的雌果蝇和X的雄果蝇杂交
前者杂交子代可育,后者杂交子代不育
25.该编码区含有与P因子末端重复序列相同的序列【分析】1、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2、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23.从杂交结果看,同品系之间的杂交子代是可育的,雄性P品系和雌性M品系的杂交子代是不育的,但反交子代是可育的。由于M品系作为母本子代不育,则说明M品系的细胞质中存在导致子代不育的物质,M品系作为父本时子代可育,则说明子代的可育性能借助M品系精子携带的基因表达出的物质得以恢复(精子形成过程中有关基因发生了表观遗传修饰),但另一品系的精子中核基因不能表达出恢复的物质。24.现有标准的P品系果蝇和标准的M品系果蝇,要测定黑腹果蝇X是哪种类型,应该将雄性P和雌性X杂交,雌性M和雄性X杂交。若雄性P和雌性X杂交子代可育,雌性M和雄性X杂交子代不育,则可判定X是P品系,而不是M品系。25.P因子两端的末端重复序列是P因子转移所必需的,中间的编码区可以编码转座酶,该编码区含有与P因子末端重复序列相同的序列,转座酶能切割下P因子,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MEAI-hydrochloride-生命科学试剂-MCE
- 财务报销合同范本
- 口罩代工合同范本
- 2-5-Dihydroxybenzoic-acid-sodium-Gentisic-acid-sodium-生命科学试剂-MCE
- 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法的同步发展
- 科技教育下的电子商务培训新模式
- 电子竞技文化的传播与价值体现
- 演练预算合同范本
- 项目回收合同范本
- 科技类企业的移动营销挑战与应对策略
- 建设用地报批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史赛克关节镜系统
-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诗歌 专练(含答案)
- 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单元作业设计
-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5120-2021)【可编辑】
- 2023年中国(安徽)大学生茶文化创新大赛试题库
- 仪器分析绪论
- 锂离子电池简介课件
- 音乐剧《猫》赏析分析课件
- 射线数字成像(DR)技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