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区域性分析_第1页
汽车零部件区域性分析_第2页
汽车零部件区域性分析_第3页
汽车零部件区域性分析_第4页
汽车零部件区域性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零部件区域性分析汽车零部件区域性汽车产业是工业经济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的主要省份和城市均有本地汽车企业,因此汽车零部件企业也在全国遍地开花。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因处于产业链的中间环节,上游对接原材料和配套加工企业,下游对接整车主机厂商,且对资本投入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选址上较多考虑配套完善、经济活跃、客户集中等因素。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分布上呈现集中化,集群化和规模化发展的态势,目前在东北、华北、华中、西南、长三角、珠三角六个产业集聚区域较为集中。汽车零部件行业进出口发展良好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领域创新要素已经形成一定积累,创新环境逐步向好,相关财政和产业政策不断优化、发明专利数量稳步提升,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带动汽零行业在进出口方面逐步形成良好发展态势。出口方面,2015年以来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含汽车关键件、零附件、玻璃、轮胎)出口波动幅度不大,除18年出口额突破600亿美元外,其余年度均在550亿美元上下浮动。20年我国汽车产品出口总额超710亿美元,其中,整车出口额157.35亿美元,同比下降3.6%,占比约22%;零部件出口额553.97亿美元,同比下降5.9%,占比约78%。其中,我国汽零部件出口以关键件(主要类别为车架和制动系统,分别出口50.41/49.43亿美元)和零附件为主,主要出口市场为不含中国的亚洲其他地区、北美洲和欧洲。进口方面,2015-2018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进口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出现较大跌幅,进口额同比下降12.4%;2020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由于国内需求的强劲拉动,进口额321.13亿美元,较上年微增0.4%。其中,我国汽零部件进口以关键件为主,占比近七成,其中,变速器进口额104.4亿美元,占关键件进口额比重达48%,主要来源国为日本、德国、美国和韩国;整体看,欧洲、亚洲为我国汽车关键件主要进口市场。汽车零部件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布局集群化发展特征明显近些年,得益于新兴市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汽车产业发展较快,从而带动汽车零部件行业不断扩大。同时,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专业化、体系化和规模化的不断发展也为行业内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此外,汽车产业的特点和规模决定了以产业链为核心在一定区域内聚集的企业群具有集群的竞争优势。在目前的生产组织形式下,汽车零部件的模块供应商对整车生产的参与程度更高,与整车厂的时间距离要求更近,从而缩小了配套半径,推动了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际整车厂商基于优化产业链、控制生产成本、压缩市场半径等目的,推行整车制造的全球分工协作战略和汽车零部件的全球采购战略,将部分研发、采购、销售和售后服务环节转移至新兴市场。以中国、巴西、印度等为代表的世界主要新兴经济体,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及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其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制造水平正逐步得到全球厂商的认可,来自于全球整车厂的订单不断增加,不仅可为其国内整车厂提供配套,而且还将为全球整车行业输送汽车零部件,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汽车零部件集散地之一。模块化采购是指整车厂以模块为单元向零部件企业采购配套产品,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世界各大整车厂商纷纷改革供应体制,由向多个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采购转变为向少数供应商采购;由单个零部件采购转变为模块采购,以充分利用零部件企业专业优势,而且简化了配套工作,缩短了新产品的开发周期。在模块化供货中,零部件企业承担起更多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工作,并积极实施整车同步开发或超前开发,越来越深的介入整车开发和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的提高零部件的通用化和标准化水平,增强规模效应。整车厂不仅在产品而且在技术上越来越依赖零部件厂商,零部件企业在汽车产业中已经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汽车零部件企业正走向独立化、规模化的市场发展道路。为满足日益提高的汽车安全、环保、节能的要求及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纷纷将新技术应用于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安全技术、电子技术、节能技术和环保技术已在汽车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电子化和智能化在开发新车型和改进汽车性能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通过优化设计、采用轻量或高强度材料,实现汽车零部件的轻量化。此外,能源问题的升温和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推动汽车零部件的环保、节能化。行业的发展趋势促使零部件企业不断向高端制造业升级转型,以实现控制成本的同时,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及技术水平,进而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中保持足够的竞争力。汽车零部件政策环境分析近年来,国家政策不断推进汽车行业调整升级,鼓励研发制造高质量、高技术水平的自主品牌汽车,并对新能源车保持较大的扶持力度,依靠政策红利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同时,伴随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发展,汽车零部件在汽车产业中的地位凸显。因此,我国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对汽车制造业的宏观管理和政策指导也不断涌现,并形成了汽零行业自律组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汽车零部件种类与数量繁多,且涉及到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在技术标准、生产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国家关于汽零制造业相关政策主要分布在汽车产业相关政策中。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生命周期角度来看,内外饰件、行驶系统行业已进入成熟期,部分自主企业技术比较完善,同时依靠一定成本优势,走上之路。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部件处于成长期,国内优质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实现产品线和客户端的延伸,逐步进入全球配套体系。而汽车电子行业处于高速增长的导入期。汽车零部件行业起步较晚,相对于发达国家发展较为滞后,行业内零部件供应商普遍规模较小,对于技术研发的投入不足,整体技术实力偏弱,中小规模零部件供应商普遍存在技术含量低等问题。相对于国内而言,发达国家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规模较大、专业化程度较高,在资金、技术等方面都具有较强优势,在技术上领先于国内大多数企业。因此,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企业在技术上与国外成熟企业存在一定差距。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和配套零部件行业的成长,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已经出现了一批具有自主开发设计能力且规模较大的零部件企业和在细分领域具备较强技术研发能力的中小规模零部件企业。通过同步开发、模具设计与开发、工艺制程、规模化生产等能力的强化,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经进入到了全球知名汽车制造商的供应链体系。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受益于海外汽车品牌和零部件企业国内设厂,是国家市场换技术政策的结果。伴随国内汽车销量大幅上涨,中国零部件企业从成本优势转向研发、集成、创新等高质量发展道路,并逐步走向海外。未来随着汽车行业新能源化、智能化,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有望凭借成本、先进制造能力、快速反应和同步研发能力,使全球市占率进一步提升。国外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目前,全球主要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商均在大力布局智能汽车、车联网相关的技术方案等,如计算机、现代传感、AI及自动控制等技术。随着全球化竞争日益加剧,汽车零部件行业呈现组织集团化、技术高新化、供货系统化和经营全球化等新特点。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汽车零部件收入为1.51万亿美元,2016-2021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目前,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要由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主导。根据资料显示,在2021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中日本企业共有23家上榜,其次是美国和德国,分别为22家和18家,三者占据百强榜的68%。再者从百强榜中前TOP10中,德国零部件企业有3家,分别是罗布特•博世、采埃孚和大陆,日本企业电装和爱信精机分列第2位和第5位。由于汽车零部件的专用性,在整车制造商开发新车型时,零部件制造商需要与整车制造商进行同步开发。目前,整车制造商的零部件外购率已经超过70%。为满足整车制造商产品开发需求和专业化分工协作的要求,行业内形成了金字塔式的零部件供应商体系,即按照零部件供应商之间及其与整车制造商的协作关系,将零部件供应商分成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和三级供应商。其中,一级供应商直接向整车制造商提供产品,参与整车制造商的整车项目开发,提供配套系统产品;二级供应商主要通过向一级供应商提供配套向整车制造商供应产品;三级供应商主要向二级供应商提供配套产品。汽车零部件市场格局行行查数据显示,在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上,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占49.25%,但占据了国内70%以上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在汽车电子、发动机关键零部件领域,外资厂商的市占率高达90%。因此,汽车零部件各个环节(发动机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电子系统、底盘系统、内饰件等)深度市场空间十分广阔。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是伴随整车厂起步发展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通常围绕整车生产基地集聚发展。目前,我国已逐步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京津冀、中部、西南六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六大产业集群产值占全行业的80%左右。但是目前我国汽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