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下册(统编2023版)散文学案2_第1页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下册(统编2023版)散文学案2_第2页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下册(统编2023版)散文学案2_第3页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下册(统编2023版)散文学案2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文阅读技巧散文的阅读大英实验学校钟玲自学案【中考动向分析】1、概括文章主题2、理清文章脉络,既要弄清文章的线索和顺序。3、品味文章语言。(本堂课目标)4、分析技巧作用。(本堂课目标)5、检测探究能力一、散文的概念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常说的是狭义的散文,指与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自由灵活的,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二、散文的分类我们常见的散文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议论散文略)(-)叙事散文。如《藤野先生》(二)抒情散文。如《春》《济南的冬天》三、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四、散文线索线索就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就是贯穿于全文的脉络。作(一)、确定线索的实用方法1、线索有不同的分类:根据作用可分为叙事线索、抒情线索、逻辑线索。根据多少可分为单线、复线、多线。根据重要程度可分为主线、副线。根据藏露程度可分为明线、暗线等等。2、怎样确定线索(1)、以感情(心理)为线索。我们的感情在生活中发生变化:如由厌恶到喜爱、或从喜欢到厌恶,就可以用这条感情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结起来。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中我的爱国情感是全文的暗线。(2)、以物件为线索。“物”便是文章的主轴、它左右着故事内容、连缀着情节。如《羚羊木雕》、《风筝》。(3)、以事件为线索。《爸爸的花儿落了》《藤野先生》中的明线。(4)、以行动(时间、地点的转移)为线索。如《桃花源记》当中有不少表示地点和方位的词缘溪行一忽逢桃花林一复前行一便得一山一,,”从口入一复行数十步一既出,小便扶向路一及郡下一”,,寻向所志一遂迷不复得路。这不同的处所正表明了空间的变换由此引出了丰富多彩的记叙内容。据此可以断定此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还有《小石潭记》等(5)、以景物为线索。“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工通过景物描写在写景中融进写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描写的景物画面作为贯穿于文章始末的线索。如《紫藤萝瀑布》。关于线索还有其他方法,他不仅出现在散文中,在小说中也有线索,例如《孔乙己》中以人物见闻为线索,《杨修之死》中事因为线索。中考链接五、反复细读,把握主旨【如何把握散文的主旨】(一)、先“三读”,了解相关信息1、读题目了解主要观点、主要内容、主要事件、主要材料(线索)。例如《我的母亲》从题目中可以知道本文是围绕母亲来写的,这篇文章的主旨就是表现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和优秀的性格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2、读注解了解创作背景、疑难词句。例如《藤野先生》课后研讨与练习中的第一题,让学生把握不好到底文章的主题是那种,大多数学生认为中心既表现藤野先生的品质也表现了“我”的爱国情感,但联系本文的写作背景就可以知道本文的中心是赞扬藤野先生。3、读作者知人论世,更好地理解文章情感。例如《小石潭记》中只有掌握作者当时被贬的遭遇才能理解本文的中心:生动地描写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凄清,抒发了作者贬官后的失意孤寂之情。(二)、重点读“五句”1、开头句2、结尾句3、过渡句4、抒情句5、议论句这些地方往往是作者比较直接表达观点态度、情感的地方,通过它们可以找到文章主旨。1、开头句例如《背影》中的开头句:我与父亲不想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2、结尾句例如《老王》的结尾句: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作。3、抒情句例如《谈生命》的这一句“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4、议论句例如《我的母亲》的这一句“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接人待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母亲J探究案探究点一:如何赏析散文语言特色。常考清单:1、分析词语的作用2、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3、指出散文的语言风格。【原则I”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义。一、探究点一(1)分析词语的作用【一】回顾语文书上有关知识,总结答题技巧。【二】、答题技巧(明确)【三】运用技巧(见阅读资料)二、探究点一(2)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J回顾语文书上有关知识,总结答题技巧。【二】答题技巧(明确)3、指出散文的语言风格【三】运用技巧(见阅读资料)三、探究点一(3)指出散文的语言风格。[-]回顾语文书上有关知识,总结散文语言特点【二】明确散文的语言特色。常考清单:1、选文(段)常考清单:1、选文(段)2、某段(句)3、选文(段)一、探究点二在文中什么作用?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1)手法及作用[-]回顾散文的分类及表现手法分为记事散文、抒情散文及议论散文(略)1•记叙散文以记叙人物、事件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记叙散文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等运用了表现手法。写人散文如《藤野先生》《我的母亲》等运用了等表现手法。写景散文如《小石潭记》《岳阳楼记》等记游散文,运用了表现手法。2、抒情散文借景抒情如《春》《济南的冬天》等采用了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式散文,即象征性散文如《海燕》《雪》作者将情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象形联想或意蕴联想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运用了等表现手法。【二】识记知识清单上表现手法的作用【三】答题技巧1、如何分析手法(1)理解各种手法的内涵,把握各自的作用(见中考必备知识)(2)看上下文的联系,从联系中分析文章所用的手法。对比、照应、悬念、伏笔、铺垫、欲扬先抑等技巧,都讲究的是文章前后内容的关联。判断时必须通读全篇,才能体会到作者的构思之妙。(3)、从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目的方面去分析写作手法。在写文章时,有些作者会别具匠心地选用一些写作手法,委婉曲折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我们细心揣摩,从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目的方面去判断作者所用的写作技巧。【四】运用技巧(见阅读资料)二、探究点儿(2)某段(句)在文中什么作用?[-]回顾语文书上相关段(句),并简要说说各自的作用。【二】识记作用(1)、首段常见的作用:统摄全篇,总领下文;开篇点题,点明主旨;引出下文,行文巧妙;欲扬先抑,形成对比;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人物精神品质;渲染气氛,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2)、结尾段常见的作用:篇末点题;总结全文、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完整;深化主题,升华感情;提出问题,引起思考等。(3)、中间段常见的作用:承上启下,引出下文;衬托铺垫,照应前文;扩展思路,具体展示;丰富内涵,深化主题等。【三】运用技巧(见阅读资料)三、探究点二(3)选文(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一】回顾旧知【二】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