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法总结-实验步骤实用文档_第1页
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法总结-实验步骤实用文档_第2页
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法总结-实验步骤实用文档_第3页
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法总结-实验步骤实用文档_第4页
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法总结-实验步骤实用文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法总结-实验步骤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

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法总结—实验步骤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法总结-实验步骤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细胞生化反应网络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蛋白-蛋白互作网络与转录调控网络对调控细胞及其信号有重要意义。把原来spaces空间上的一篇蛋白质与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研究方法转来,算是实验技巧分类目录的首篇。(另补充2:检测两种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验方法比较)一、酵母双杂交系统酵母双杂交系统是当前广泛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组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原理是当靶蛋白和诱饵蛋白特异结合后,诱饵蛋白结合于报道基因的启动子,启动报道基因在酵母细胞内的表达,如果检测到报道基因的表达产物,则说明两者之间有相互作用,反之则两者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将这种技术微量化、阵列化后则可用于大规模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根据需要发展了单杂交系统、三杂交系统和反向杂交系统等。Angermayr等设计了一个SOS蛋白介导的双杂交系统.可以研究膜蛋白的功能,丰富了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功能。此外,酵母双杂交系统的作用也已扩展至对蛋白质的鉴定。二、噬茵体展示技术在编码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上连接一单克隆抗体的DNA序列,当噬菌体生长时,表面就表达出相应的单抗,再将噬菌体过柱,柱上若含目的蛋白,就会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这被称为噬菌体展示技术。此技术也主要用于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有高通量及简便的特点,还具有直接得到基因、高选择性的筛选复杂混合物、在筛选过程中通过适当改变条件可以直接评价相互结合的特异性等优点。目前,用优化的噬菌体展示技术,已经展示了人和鼠的两种特殊细胞系的cDNA文库,并分离出了人上皮生长因子信号传导途径中的信号分子。三、等离子共振技术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PlasmonResonance,SPR)已成为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新手段.它的原理是利用一种纳米级的薄膜吸附上“诱饵蛋白",当待测蛋白与诱饵蛋白结合后,薄膜的共振性质会发生改变,通过检测便可知这两种蛋白的结合情况。SPR技术的优点是不需标记物或染料,反应过程可实时监控。测定快速且安全,还可用于检测蛋白一核酸及其它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四、荧光能量转移技术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广泛用于研究分子间的距离及其相互作用;与荧光显微镜结合,可定量获取有关生物活体内蛋白质、脂类、DNA和RNA的时空信息。随着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发展,FRET荧光显微镜有可能实时测量活体细胞内分子的动态性质.提出了一种定量测量FRET效率以及供体与受体间距离的简单方法,仅需使用一组滤光片和测量一个比值,利用供体和受体的发射谱消除光谱间的串扰。该方法简单快速,可实时定量测量FRET的效率和供体与受体间的距离,尤其适用于基于GFP的供体受体对。五、抗体与蛋白质阵列技术蛋白芯片技术的出现给蛋白质组学研究带来新的思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一个主要的内容就是研究在不同生理状态下蛋白水平的量变,微型化,集成化,高通量化的抗体芯片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研究工具,他也是芯片中发展最快的芯片,而且在技术上已经日益成熟。这些抗体芯片有的已经在向临床应用上发展,比如肿瘤标志物抗体芯片等,还有很多已经应用再眼就的各个领域里。六、免疫共沉淀技术免疫共沉淀主要是用来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一种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细胞裂解液中加入抗兴趣蛋白的抗体,孵育后再加入与抗体特异结合的结合于Pansobin珠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SPA),若细胞中有正与兴趣蛋白结合的目的蛋白,就可以形成这样一种复合物:“目的蛋白—兴趣蛋白—抗兴趣蛋白抗体—SPA\|Pansobin”,因为SPA\|Pansobin比较大,这样复合物在离心时就被分离出来.经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复合物四组分又被分开。然后经Westernblotting法,用抗体检测目的蛋白是什么,是否为预测蛋白。这种方法得到的目的蛋白是在细胞内天然与兴趣蛋白结合的,符合体内实际情况,得到的蛋白可信度高.但这种方法有两个缺陷:一是两种蛋白质的结合可能不是直接结合,而可能有第三者在中间起桥梁作用;二是必须在实验前预测目的蛋白是什么,以选择最后检测的抗体,所以,若预测不正确,实验就得不到结果,方法本身具有冒险性。七、pull-down技术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类型有牢固型相互作用和暂时型相互作用两种。牢固型相互作用以多亚基蛋白复合体常见,最好通过免疫共沉淀(Co—IP)、Pull—down技术或Far-western法研究.Pull—down技术用固相化的、已标记的饵蛋白或标签蛋白(生物素—、PolyHis—或GST—),从细胞裂解液中钓出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通过Pull—down技术可以确定已知的蛋白与钓出蛋白或已纯化的相关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体外传路或翻译体系中检测出蛋白相互作用关系.检测两种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验方法比较研究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是理解生命活动的基础.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是生物信息调控的主要实现方式,是决定细胞命运的关键因素。检测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实验方法有哪些?(补充: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法总结1)这些检测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总结如下.1。生化方法●共纯化、共沉淀,在不同基质上进行色谱层析(需要补充)●蛋白质亲和色谱

基本原理是将一种蛋白质固定于某种基质上(如Sepharose),当细胞抽提液经过改基质时,可与改固定蛋白相互作用的配体蛋白被吸附,而没有吸附的非目标蛋白则随洗脱液流出。被吸附的蛋白可以通过改变洗脱液或者洗脱条件而回收下来。GSTpulldown技术:为了更有效的利用蛋白质亲和色谱,可以将待纯话的蛋白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即将”诱饵“蛋白与一种易于纯化的配体蛋白融合。例如与GST融合的蛋白再经过GSH的色谱柱时,就可以通过GST和GSH的相互作用而被吸附。当载有细胞抽提物经过柱时,就可以得到能够与“诱饵”蛋白相互作用的目标蛋白了。

Epitope-tag技术:表位附加标记技术

就是将附加的抗原融合到目的蛋白以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同时还可以通过亲和层析法来纯化目的蛋白。缺点:表位附加标记可能会使融合蛋白不稳定,改变或使融合蛋白功能丧失。

以上两种方法都要共同的缺点:假阳性。实验所检测到的相互作用可能时由蛋白质所带电荷引起的,并不是生理性的相互作用;蛋白的相互作用可能并不是直接的,可是由第三者作为中介的;有时会检测到两种在细胞中不可能相遇却有极强亲和力的蛋白.因此实验结果还应经其他方法验证。●免疫共沉淀免疫共沉淀是以抗体和抗原之间的专一性作用为基础的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改法的优点是蛋白处于天然状态,蛋白的相互作用可以在天然状态下进行,可以避免认为影响;可以分离得到天然状态下相互作用的蛋白复合体。

缺点:免疫共沉淀同样不能保证沉淀的蛋白复合物时候为直接相互作用的两种蛋白。另外灵敏度不如亲和色谱高.●Far—Western

又叫做亲和印记。将PAGE胶上分离好的凡百样品转移到硝酸纤维膜上,然后检测哪种蛋白能与标记了同位素的诱饵蛋白发生作用,最后显影.

缺点是转膜前需要将蛋白复性。2。

等离子表面共振技术(Surfaceplasmonresonance)该技术是将诱饵蛋白结合于葡聚糖表面,葡聚糖层固定于几十纳米厚的技术膜表面.当有蛋白质混合物经过时,如果有蛋白质同“诱饵”蛋白发生相互作用,那么两者的结合将使金属膜表面的折射绿上升,从而导致共振角度的改变.而共振角度的改变与该处的蛋白质浓度成线性关系,由此可以检测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该技术不需要标记物和染料,安全灵敏快速,还可定量分析。缺点:需要专门的等离子表面共振检测仪器。3.

遗传学方法使某处发生缺损,检测对其他地方的影响.●基因外抑制子。基因外抑制子是通过一个基因的突变来弥补原有基因的突变.比如相互作用的蛋白A和B,如果A发生了突变使两者不再相互作用,此时B如果再发生弥补性突变就可以使两者的相互作用恢复,那么B就是A的基因外抑制子.缺点:需要知道基因,要有表型,筛选抑制子比较费时。●合成致死筛选

指两个基因同时发生突变会产生致死效应,而当每个基因单独发生突变时则无致死效应。用于分析两个具有相同重要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4.

双杂交技术

原理基于真核细胞转录因子的结构特殊性,这些转录因子通常需要两个或以上相互独立的结构域组成。分别使结合域和激活域同诱饵蛋白和猎物蛋白形成融合蛋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如果两种蛋白可以发生相互作用,则可使结合域和激活域在空间上充分接近,从而激活报告基因。

缺点:自身有转录功能的蛋白会造成假阳性。融合蛋白会影响蛋白的真实结构和功能。不利于核外蛋白研究,会导致假隐性。5.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

指两个荧光法色基团在足够近(〈100埃)时,它们之间可发生能量转移的现象。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可以研究分子内部对某些刺激发生的构象变化,也能研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它可以在活体中检测,非常灵敏,分辩率高,能够检测大分子的构象变化,能够定性定量的检测相互作用的强度。

缺点此项技术要求发色基团的距离小于100埃.另外设备昂贵,还需要融合GFP给蛋白标记。此外还有交联技术(cross-linKing),蛋白质探针技术,噬菌体展示技术(Phagedisplay)以及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来检测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Western杂交是将蛋白质电泳、印迹、免疫测定融为一体的特异性蛋白质的检测方法。其原理是:生物中含有一定量的目的蛋白.先从生物细胞中提取总蛋白或目的蛋白,将蛋白质样品溶解于含有去污剂和还原剂的溶液中,经SDS—PAGE电泳将蛋白质按分子量大小分离,再把分离的各蛋白质条带原位转移到固相膜(硝酸纤维素膜或尼龙膜)上,接着将膜浸泡在高浓度的蛋白质溶液中温育,以封闭其非特异性位点。然后加入特异抗性体(一抗),膜上的目的蛋白(抗原)与一抗结合后,再加入能与一抗专一性结合的带标记的二抗(通常一抗用兔来源的抗体时,二抗常用羊抗兔免疫球蛋白抗体),最后通过二抗上带标记化合物(一般为辣根过氧化物酶或碱性磷酸酶)的特异性反应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从而可得知被检生物(植物)细胞内目的蛋白的表达与否、表达量及分子量等情况。Western杂交方法灵敏度高,通常可从植物总蛋白中检测出50ng的特异性的目的蛋白隧道施工测量方法及步骤一、洞口段施工:1、边仰坡开挖:全站仪测量放样,利用挖掘机自上而下逐段开挖,不得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清除洞口与上方有可能滑塌的表土,灌木及山坡危石等,石质地层仰坡开挖需要爆破时,应以浅眼松动爆破为主.局部也可人工配合修整,开挖时应随时检查边坡和仰坡,如有滑动、开裂等现象,应适当放缓坡度。2、成洞面支护:仰坡刷坡完成后,及时用坡度板检查坡度,待坡度检查合格后,及时打设系统锚杆,并将锚杆头外露,挂设金属扩张网与锚杆头焊接成整体。挂网完成后立即喷射混凝土,并反复喷射,直到达到设计厚度为止。3、截水沟施工:在距仰坡坡口5米处开挖截水沟,截水沟开挖以机械为主,人工配合修整,修整完后,立即砌筑7。5#浆砌片石,并用砂浆抹面。二、辅助施工:1、长管棚:套拱施工:施工放样,模板安装、钢筋绑扎、导向管放样,127导向管安装,砼浇注。管棚施工:钢管规格:热扎无缝钢管¢108㎜,壁厚6㎜,节长3米,6米;n管距:环向间距50㎝;n倾角:仰角1°(实际施工按2°施工),方向与线路中线平行;n钢管施工误差:径向不大于20㎝;n隧道纵向同一截面内接头数不大于50%,相邻钢管的接头至少错开1米。A管棚施工方法:测量人员准确放样,标出洞中心线及拱顶标高,开挖预留核心土作为管棚施工的工作平台,开挖进尺为2.5米,开挖结束后,人工两边对称开挖(品字型)工作平台,台阶宽度1.5米,高度2。0米,作为施工套拱和管棚施钻的平台.管棚应按设计位置施工,应先打有孔钢花管,注浆后在打无孔钢花管,无孔管可作为检查管,检查注浆质量,钻机立轴方向必须准确控制,以保证孔口的孔向正确,每钻完一孔便顶进一根钢管,钻进中应经常采用测斜仪量测钢管钻进的偏斜度,发现偏斜超过设计要求,及时纠正。钢管接头采用丝扣连接,丝扣长15㎝,为使钢管接头错开,编号为奇数的第一节管采用3米钢管,编号为偶数的第一节管采用6米钢管,以后每节均采用6米长钢管。B管棚施工机械:n钻孔机械:配备XY-28—300电动钻机,钻进并顶进长管棚;n注浆机械:BW-250/50型注浆泵2台;C注浆参数:n采用水泥—水玻璃浆液.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1:0。5;水泥浆水灰比1:1;水玻璃浓度35波美度;水玻璃模数2.4;注浆压力初压0。5~1。0MPA;终压2。0MPA.2、小导管A超前小导管采用外径42㎜、壁厚3。5㎜的热扎无缝钢管,钢管前端呈尖锥状,尾部焊上¢6加劲箍,管壁四周钻8㎜压浆孔,但尾部有1米不设压浆孔,超前小导管施工时,钢管与衬砌中心线平行以10°~30°外插角打入拱部围岩,钢管环向间距20~50㎝。每打完一排钢管后,应立即喷浆封闭开挖面,然后注浆。注浆后,架设钢拱架,初期支护完成后,每隔(2~3米,试图纸而定)再另打一排钢管,超前小导管搭接长度一般为1。0米.B注浆参数:n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1:0。5;n水泥浆水灰比1:1;n水玻璃浓度35波美度;水玻璃模数2.4;n注浆压力0.5~1。0MPA;必要时在孔口设置止浆塞.3、超前锚杆:外插角必须大于14度,注浆饱满,搭接长度不小于1米.三、预埋件施工:预埋件按设计尺寸采用木版作成设计形状,安装于二衬魔板台车中,且位置准确(误差±50CM),固定牢固不得晃动,有管的必须中间穿铁丝通过。四、调平层施工模板安装的要求,在调平层两侧预先标定的位置上安装模板.侧模采用[10#槽钢模板,顶面标高应与相应里程的路面标高一致,允许偏差±2mm,用水准测量调整、确定标高。模板每隔一定距离内外固定,保证不位移,模板的接头应紧密平顺,不得有离缝、歪斜和不平整等现象,模板接头及底部均不得漏浆。砼灌注前,底层砼面上必须清洗干净。当砼运达施工地点时,直接倒向安装好模的路槽内,并用人工找补均匀。摊铺时应考虑砼震捣后的沉降量。虚高可高出10%,使震实后的面层标高与设计相符.《研究物质的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教学设计一、课题:第2节研究物质的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二、课型:新授课三、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有两条主线,一条是知识主线:钠和氯气的性质;另一条是方法主线:推广对初中学过的重要单质、化合物的性质及其研究方法的回顾、总结,再以钠和氯气的性质探究过程为载体,让学生初步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分类、比较)和程序(观察物质的外观→预测物质的性质→实验与观察→解释及结论)。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四种基本方法和四个基本程序。(2)、掌握钠的物理性质和钠与氧气、水反应的化学性质,知道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3)、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和氯气与铁、铜、氢气、水、碱反应的化学性质。(4)、了解次氯酸钙、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的性质和重要用途.(5)、进一步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本实验操作。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体验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的过程。(2)、实验探究钠与氧气和氯气性质,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以及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3)、在归纳金属钠的性质和预测氯气性质的过程中,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金属钠和氯气性质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养成探究物质奥秘的习惯;(2)、利用阅读材料《含氯化合物的漂白与消毒作用》,培养学以致用的观点。五、教学重点、难点:(1)、钠和氯气的化学性质(2)、四种研究方法和四个研究程序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问题推进法七、教学手段:(1)、资料准备:“交流研讨”、“观察思考"、“活动探究”等课堂活动记录及报告和课外作业.(2)、将学生分为4个人一组。(3)多媒体课件和实验仪器、药品。八、课时安排:4个课时九、教学过程:第1课时[引言]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认识物质的性质是化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深入地研究物质的性质,才能更好地利用物质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例如,通过对氢气的可燃性研究,可用作绿色能源和火箭的推进剂;通过对溴化银的感光性研究,制成了感光胶卷;通过对叠氮化钠(NaN3在强烈撞击的情况下能快速的分解并产生大量的氮气)的性质研究,制成了汽车安全气囊……由次可见,研究物质的性质是十分重要的。[质疑]那么,怎样才能更科学地认识物质的性质呢?研究物质的性质有哪些方法和程序呢?这就是本节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板书]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过渡]研究物质的性质就应首先把握研究的方法和程序。我们先探讨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板书]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交流研讨1]①在初中化学中,你认识了哪些物质?以铁与氧气为例说明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它们的性质的?②你认为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应按照什么程序来进行?试举例说明。[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发言、交流)[归纳展示]初中化学在学习过的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其研究方法:[结论]研究物质的性质常运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板书]1、观察法:[概述与展示](1)、观察法的含义:即仔细观看客观事物或现象。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2)、观察法的内容:①感官动作:a、用感官直接观察,主要是看“看"物质的颜色、状态、变化;“闻”物质的气味;“听"物质变化反应时的声音;“摸"物质的粒度、光滑度,这样的观察灵敏度较低。B、通过仪器间接观察,这样的观察灵敏度较高.②大脑思维:a、观察要有明确而具体的目的和计划。b、要积极地进行思维,及时储存和处理通过感官所搜集的信息。c、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综合。[温馨提醒]①在实验室里闻物质的气味时,必须十分小心,应用手在瓶口上方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②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化学药品或很热的实验仪器。(3)、观察的实践观察课题: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钠与水反应的现象观察目的:①认识金属钠的状态、颜色、熔点的高低和硬度、密度的相对大小。②认识金属钠与水反应所产生的各种现象。观察内容:①观察盛放在试剂瓶中的金属钠。用镊子将金属钠从试剂瓶中取出,用滤纸将其表面的煤油吸干,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钠,观察钠块的切面,用小刀挤压黄豆大的钠块。②取一只250mL的广口瓶,向其中加入150mL水,滴入1—2滴酚酞溶液。把一只漏斗倒罩在广口瓶的瓶口上,再在漏斗颈上套一支小试管.将切好的金属钠放入广口瓶中,迅速罩上漏斗,收集满生成的气体,然后将收集气体的试管移近酒精灯火焰,检验试管中的气体。观察记录:

[思考]你是如何通过观察来认识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与水反应的?在观察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金属钠应怎样保存?[归纳]通过看和听相结合的方法观察了钠的物理性质和与水反应的现象。观察发现:钠是一种银白色的固体,硬度小,密度小、熔点低的活泼金属。在常温下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并放出热量。金属钠应保存在煤油中.[板书]知识一:1、钠的物理性质:钠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熔点为97。81℃,沸点为882.9℃;密度为0。97g∕cm3。2、化学性质1:在常温下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并放出热量。2Na+2H2O==2NaOH+H2↑[小结]研究物质性质的第一种方法——观察法感观感知→大脑思维→现象分析与综合→性质结论[作业]1、下列物质可以用观察法鉴别的是()A、食盐与白糖B、银与汞C、铜与铝D、生石灰与熟石灰2、钠与水反应时产生的各种现象如下:①钠浮在水面上;②钠沉在水底;③钠熔化成小球;④小球迅速游动逐渐减小,最后消失;⑤发出嘶嘶的声音;⑥滴入酚酞后溶液显红色.其中正确的一组是()A.①②③④⑤B.全部C.①②③⑤⑥D.①③④⑤⑥3。怎样观察铁在氧气中点燃反应的实验现象?第2课时[引入]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采用了观察法,而研究其化学性质通常有采用什么方法呢?[质疑]通常采用实验法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板书]2、实验法(1)、实验法的含义: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的方法。(2)、实验法应注意事项:①实验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压强、溶液的浓度等条件,因为同样的反应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不同的反应。②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等。③实验中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后要写好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3)、实验法的实践:[实验探究]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布置学生阅读、观察、实验、记录并填写活动表。[活动探究](P10)[板书]知识二、钠的化学性质2:与氧气反应.4Na+O2==2Na2O(白色固体)2Na+O2Na2O2(淡黄色固体)[板书]知识三、过氧化钠的性质和用途:(1)、与水反应:Na2O2+H2O==4NaOH+O2↑(2)、与CO2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过氧化钠可用作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氧气的来源.[质疑]到此,我们已学习了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认识物质的性质,在研究物质的性质的过程中还有其他方法吗?[交流讨论2](P11)1、运用所学知识,比较金属钠与金属铁的性质

2、对金属的共同性质的预测物理性质:在常温下,绝大多数为固体,有金属光泽。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3、在研究金属钠的性质过程中所用到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和比较法.[板书]3、分类法:分门别类地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研究,可以总结出各类物质的通性和特性;反之,知道某物质的类别,就可以根据这类物质的通性推知该物质的一般性质。4、比较法:通过对照比较,找出物质性质间的异同,认识物质间的内在联系,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归纳和概括。[总结]上面是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常用的四种方法,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方法;在研究物质某方面性质时,可能只用到一种或两种方法,但在研究物质的整体性质时却常常是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综合应用。[小结]三种研究方法两项化学性质一个用途[作业]1、研究某气体的性质时,往往需要闻其气味,这种研究方法属于()A、实验法B、观察法C、分类法D、比较法2、下列物质通常状况下不是白色固体的是()A、金属钠B、Na2OC、Na2O2D、蔗糖3、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描述是()①金属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黄色火花;③燃烧后得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浅黄色固体物质A.①②B.①②③C.①④⑤D.④⑤4、已知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CO2+2H2O,现在用一根尖嘴导管来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的方法来检验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证明甲烷燃烧产物中有水的现象依据是;(2)、要证明甲烷燃烧产物中有二氧化碳,还应进行的实验方法是:.5、将H2、CO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观察到的现象是,气体的变为,再通过过量的过氧化钠,剩余气体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第3课时[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那么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是怎样的呢?[板书]二、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交流讨论]以盐酸为例,你认为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应该按什么程序来进行?[归纳总结并板书]1、基本程序:(1)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2)预测物质的性质(3)实验与观察(4)解释及结论[阅读教材、归纳展示]多媒体展示教材P11图1—2—6,教师讲述:第一、

要观察物质的外观,主要是物理性质,包括存在状态、颜色、气味。第二、

要对物质的性质进行预测。第三、

设计并实施实验来验证所做的预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归纳出与预测相一致的性质,并对实验中所出现的特殊现象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第四、

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物质的通性及特性。2、基本程序的应用——研究氯气的性质[引述]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在工业上,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大量用于制造盐酸、有机溶剂和杀菌消毒剂等.氯气有毒,对人体有强烈的刺激性,制取和使用氯气时要有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板书](1)、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思考]通常从哪些方面?用什么方法来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回答]从色、态、味、溶解性等方面,可采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板书]知识四、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能溶于水。(2)、研究氯气的化学性质1[预测性质]氯气是一种非金属单质,你认为它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你准备设计哪些实验来验证你的预测?[板书]①理论预测:在物质类型上,氯气是一种非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一般可与许多金属单质发生化合反应,所以氯气可能与钠、铁、铜等金属发生化合反应.由氯化氢的存在可想到,氯气可能与氢气发生化合反应。可设计氯气与铁、铜、氢气等反应的实验来验证上述预测。②实验探究:[交流与讨论]③解释与结论a、从哪些实验事实证明氯气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b、根据实验现象和推断的生成物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板书]知识五、氯气的化学性质:1、与金属反应:2Na+Cl22NaCl(白烟,水溶液为无色)2Fe+3Cl22FeCl3(棕黄色烟、水溶液为黄色)Cu+Cl2CuCl2(棕黄色烟,水溶液为蓝绿色溶液)2、与非金属反应:H2+Cl22HCl(白雾)2P+3Cl2(少量)2PCl3(白雾)2P+5Cl2(足量)2PCl5(白烟)S+Cl2SCl2[概念辨析]“烟”—-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气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如Na、Cu在Cl2中燃烧分别产生白烟和棕黄色的烟.“雾”——小液滴分散在气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如浓盐酸、浓氨水在空气即产生白雾.[思考]既然氯气的化学性质如此活泼,那么氯元素在自然界是以游离态还是以化合态存在?[小结]通过研究氯气性质的实验活动,归纳得出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是:观察物质物理性质→预测物质化学性质→实验验证或探究预测的性质→现象解释和结论[作业]1、研究物质的性质的基本程序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其主干一般分为四个步骤.下列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的第一步的是()A、预测物质的性质B、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C、进行实验和观察D、做出有关的解释和结论2、下列物质与氯气反应同时有烟雾产生的是()A、NaB、H2C、PD、Fe3、下列物质的溶液的颜色不正确的是()A、NaCl—无色B、FeCl3—黄色C、CuCl2-棕黄色D、HCl-无色4、根据Na2O、Na2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写出Na2O、Na2O2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第4课时[引言]上节课我们对氯气与金属和非金属反应的化学性质进行了探究,那么氯气还能与其它物质反应吗?能与水反应吗?[板书]2、基本程序的应用—-研究氯气的性质(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