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疾病主讲人:刘家家概念
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地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并引发一系列代谢、功能、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症状、体征和行为的异常。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一定的原因造成的生命存在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体的形态和(或)功能发生一定的变化,正常的生命活动受到限制或破坏,或早或迟地表现出可觉察的症状,这种状态的结局可以是康复(恢复正常)或长期残存,甚至导致死亡。种类
疾病种类很多,按世界卫生组织1978年颁布的《疾病分类与手术名称》第九版(ICD-9)记载的疾病名称就有上万个,新的疾病还在发现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就是1981年发现后补进去的,起初归在免疫缺陷病中,后又改放到病毒引起的疾病中。“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法于阴阳”、“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等什么是疾病
疾“疾”,一个病字框,里面是一个“有的放矢”的“矢”。这个“矢”就是“射箭”的“箭”。它告诉你,那些从外而来侵害你身体的东西,就像一个人朝你放的冷箭,比如,感冒、风寒、传染病这些外来因素引起的不适就叫“疾”。疾还可以引申为疾驰、疾速,我们由此可以知道,“疾”这个东西来得快,去得也快,它是从外面来的,最后肯定还得从外面出去,只是个匆匆的过客。
病再看这个“病”字怎么写?“病”字里面是一个“丙”。在中国文化当中,“丙”是火的意思。在五脏里面,丙又代表心。所以,“丙火”又可以叫“心火”。心里有火,人就得病了,就这么简单。另外,“心火”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被压抑的情绪,就是失调的七情六欲。比如悲伤、忧虑、喜悦、恐惧、愤怒……这些都是人的情绪。生病的原因1、外因
⑴、四气五味2、内因
⑴、七情六欲3、不内外因
⑴、先天遗传四气五味
四气指药物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五味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药味。每味中药的四气五味不同,因而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四气五味理论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序录云:“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书中以四气配合五味,共同标明每味药的药性特征,开创了先标明药性,后论述药物功效及主治病证的本草编写体例,奠定了以四气五味理论指导临床用药的基础。四气
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特性。又称四性。寒凉和温热是两种对立的药性,而寒与凉、热与温之间只是程度的不同。另外还有平性,即药性平和。一般寒凉药多具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滋阴等作用,主治各种热症。温热药多具温中、散寒、助阳、补火等作用,主治各种寒症。对于有些药物,通常还标以大热、大寒、微温、微寒等词予以区别。药物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
1、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2、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而上,如附子、干姜。3、在治则方面,《神农本草经》云:“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素间.至真要大论》云:“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近代有关药物四气的临床观察和理化研究证明
1、寒凉药多具解热、抗菌、消炎、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及镇静、降压、抗惊厥、镇咳、利尿、抗癌等作用;2、温热药多具解热、镇痛、止呕、止呃、抗菌,促进免疫、强心、升压,兴奋中枢,改善心血管机能,促进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与代谢。五味是医家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用五行学说总结归纳而成的。药物的五味是通过长期的用药实践所获得的疗效而确定的。它不仅是药物味道的真实反映,也是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内经》认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这是关于五味所代表的药物作用最早的总结和概括。经后世医家不断补充和发展,五味所代表的药物作用及主治病证日臻完善。性味
①辛味。能散能行,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的作用。一般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辛味,故辛味药多用治外感表证及气滞血瘀等病证。②甘味。能补能和能缓,有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的作用。一般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制止疼痛的药物多具甘味,故甘味药多用治正气虚弱、身体诸痛及调和药性、中毒解救等。
③酸味。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酸味,故酸药多用治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久痢、遗精滑精、遗尿尿频、月经过多、白带不止等病证。④苦味。能泄能燥能坚,有清泄火热、泄降逆气、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一般清热泻火、降气平喘、止呕止呃、通利大便、清热燥湿、祛寒燥湿、泻火坚阴的药物多具苦味,故苦味药多用治热证、火证、气逆喘咳、呕吐呃逆、大便秘结、湿热蕴结、寒湿滞留等病证
⑤咸味。能下能软,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一般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化坚硬、消散结块的药物多具咸味,故咸味药多用治大便燥结、瘰疬瘿瘤、症瘕痞块等病证。咸味药多入肾经,有较强的补肾作用,用治肾虚证。还有些咸味药走血分,有清热凉血作用,主治热入营血的病证。五味之外,还有淡味及涩味。淡味能渗能利,有渗湿利小便的作用,一些渗湿利尿药多具有淡味。淡味药多用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病证五味也有阴阳的分属,1、辛、甘、淡属阳2、酸、苦、咸属阴。五味对五脏各部位有一定的选择性,《素问·宣明五气论》中有:“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之说。其作用是辛味药以散肺气之郁,甘味药以补脾气之虚,苦味药以泻心火,酸味药以敛肝阴,咸味药以补肾虚。《黄帝内经》上写道:“思则气结,怒则气上,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喜则气缓,悲则气消。”说的就是人不同的情绪对应着气的不同走向和变化。气本来是人体内的一种正常能量,它但现在被扭曲、被压抑了,宣泄不了,结果越积越多。“气有余”不就成邪火了吗?也就是说,您忧虑、恐惧或愤怒了,就会上火,病也就因火而生。六淫
所谓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阴阳相移,寒暑更作,气候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和限度。如果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使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的时候,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于是,六气由对人体无害而转化为对人体有害,成为致病的因素。在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的六种气候变化,称为“六气”,六气的正常运行变化,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变化,但如果六气太过或不及,则气候反常,在人体抵抗力低下时,就能成为致病因素,则称“六淫”或“六邪”。可二、三种邪气同时侵袭人体致病,如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湿热黄疸,风寒湿痹等,且可互相转化,如风寒不解入里化热;热邪不解耗伤津液可化燥;热极生风等。
六气太过、不及或不应时,影响到人体的调节适应机能及病原体的滋生传播,成为致病的邪气,属于外感病(包括一些流行性病和传染病)的病因。六淫致病,自外而入,称为外因。中医学认为在外感六淫邪气当中,风为六淫之首。也就是说风邪为六淫邪气的主要。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1.外感性
一是指病邪从肌表、口鼻侵犯人体,自外而来;二是指感受六淫之邪,初期多见表证。2.季节性
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如夏季多暑病等。3.地域性
六淫致病常与居住地区和环境密切相关,如西北高原地区气候寒冷而干燥等。
4.相兼性
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侵犯人体而发病,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5.转化性六淫致病在一定的条件下,其证候的性质可以发生转化。如表寒证可入里化热形成里热证。风邪(1)风性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具有轻扬、向上、向外、升散的特性。风邪侵犯机体可致机体腠理疏泄开张,表现为汗出恶风之症;从病位而言,风邪多侵犯人体的上部、肌表、腰背等阳位。(2)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是以自然界的风具有走窜流行、善动不居之性,说明风邪侵犯人体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点。如四肢关节疼痛,游移不定。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如荨麻疹的皮疹,皮肤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3)风性主动
风邪侵犯人体可使机体出现动摇、震颤的症状。如临床上常见的因受外伤,再感受风邪,出现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等症状。(4)风为百病之长长,始也,首也。风为百病之长,指风为外感致病因素的先导,六淫中的其他五气多依附于风侵袭人体而发病。寒邪(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性质属于阴,其气清冷,寒邪侵犯人体,导致阴寒偏盛,最易损伤人体的阳气。
(2)寒性凝滞而主痛凝,凝结;滞,阻滞。寒邪侵犯人体可使气血津液运行迟缓,凝结阻滞不通。由于血、津液“得温则行,得寒则凝”,而“不通则痛”,故寒邪侵犯人体可使机体出现各种疼痛的症状。寒邪所致疼痛的特点是,遇寒加重,得温减轻。(3)寒性收引收,收缩;引,牵引。寒邪侵犯人体可使机体的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临床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寒邪侵犯肌表,可致腠理闭塞,汗孔闭合,出现发热恶寒,无汗等症状。二是寒邪侵犯经络,引起筋脉收缩挛急,气血不通,见关节挛急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暑邪(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邪为夏季的火热之气所化,故为阳邪。火热之气具有炎热的特性。(2)暑性升散,最易伤津耗气暑为阳邪,主升主散,暑邪侵犯人体可致人体的腠理开泄而汗出,损伤机体的阴液。(3)暑多挟湿夏季不仅气候炎热,而且是多雨的季节,使空气中的湿度增加,故暑邪为病常兼挟湿邪同时侵犯人体而发病。湿邪(1)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
湿性属于阴,湿邪侵犯机体可损伤机体的阳气;湿为有形之邪,侵犯人体,易留滞脏腑经络,阻碍气机的运行。(2)湿性重浊“重”,即沉重、重着之意。湿邪侵犯人体可使人体出现沉重、重着的症状。“浊”,即浑浊、秽浊不清之意。湿邪为病,其分泌物和排泄物的性质具有秽浊不清的特点。(3)湿性粘滞粘,粘腻;滞,停滞。湿邪致病具有粘腻停滞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症状的粘滞性,如湿滞大肠,大便粘腻不爽;二是病程的缠绵性。由于湿性粘滞,停滞于某些脏腑组织,难以化解,故湿邪为病,多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性类水,水性趋下,故湿邪为病易侵犯人体的下部。燥邪(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为缺乏津液的表现,燥邪侵犯人体最易损伤机体的阴液,使皮肤、孔窍失于滋养而出现各种干燥、涩滞不畅的症状。(2)燥易伤肺
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与外界大气直接相通。故燥邪伤人,最易损伤肺津,从而出现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咳,以及喘息胸痛等症。肺与大肠相表里,燥邪自肺影响到大肠,则可出现大便干燥不畅等症。火(热)邪(1)火热为阳邪,易伤津耗气热为阳邪,热邪侵犯人体可出现高热等一系列的阳热症状。火热之邪伤人最易迫津外泄,损伤人体的阴液;津能载气,热邪在迫津外泄之时,往往导致气随津泄;且“壮火食气”,故热邪致病,还可出现体倦乏力少气等气虚的症状。(2)火热性炎上
“火曰炎上”,火热之邪具有燔灼向上的特性,故侵犯人体多表现上部症状比较突出。
(3)火热邪易生风、动血热邪引起的肝风内动,又称“热极生风”。其生风的机理有两点:一是热邪耗伤津液,使筋脉失养,而出现手足颤动;二是热盛易助阳,使肝阳升动不止,阳气升动无制则化风。
“动血”是指热邪为病,易引起各种出血的病症,如吐血、便血、皮肤发斑等。其机理也有两点:一是热邪使血行加快,迫使血液妄行横溢,容易导致出血;二是热邪可灼伤血络,使血出脉外。
(4)热邪易扰心神火热之邪侵入到营血分,可扰乱心神,而出现一些神志症状,如烦躁、神昏、谵语等。(5)火邪易致疮痈火邪侵入人体血分,可聚于局部,腐蚀血肉而发为疮疡痛肿。七情六欲七情六欲是指人们与生俱来的一些心理反应。不同的学术、门派、宗教对七情六欲的定义稍有不同。但是所有的说法都承认七情六欲是不可避免的。医家的七情六欲: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七情人之情志活动的统称,具体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是人体对客观事物或现象所作出的不同情志反应。七情与脏腑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七情分属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称为“五志”。七情做为致病因素,有别于六淫之邪从口鼻或皮毛入人体,而是直接影响有关的脏腑而病,情志因素不仅可以直接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而且对所有疾病的转归起着重要作用。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人体的情志活动,必须以气血作为物质基础,气血来源于脏腑正常的生理活动。《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