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人教版(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我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人教版篇1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乙醇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第三节常见的两种有机物.学好这一节,可以让学生把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既稳定了烷、烯、炔、芳香烃的性质,又为后面的酚、醛、羧酸、酯和糖类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带动了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把握乙醇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
②培养学生试验观测能力和对试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1)乙醇是醇类物质的代表物,因而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同时也是本节的难点。
(2)重点、难点的突破,可设计两个突破点:
①乙醇结构的特点可通过问题探究、化学计算和分子模型来推导,电脑展示来确定,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把握乙醇结构的同时,也学会规律推理的严密性;
②通过试验探究和电脑多媒体动画演示的方法认识和把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二、教法活用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情境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微妙。
2.试验促学法: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观测分析试验现象,把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3.计算机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瞬间变化定格化,有助于学生把握乙醇化学反应的本质。
4.归纳法:通过学生的归纳和规律推导,最终确定乙醇的分子结构。
三、教学辅助手段
1、说试验:
①乙醇与钠反应,可作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比较试验,且取用的金属钠尽量大小一致,表面积相差不大。
②乙醇氧化,铜丝一端卷成螺旋状,以增大催化剂的表面积,使反应速度加快。
2、说现代化教学手段:乙醇主要化学性质可用以下两个方程式作代表:
(1)2Na+2CH3CH2OH→2CH3CH2ONa+H2↑
(2)2CH3CH2OH+O2→2CH3CHO+2H2O
以上二个反应的过程可用电脑动画模拟,以便让学生深刻了解、把握各反应的本质及断键的部位,让微观反应宏观化。
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人教版篇2
一、学习目标
1.学会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2.学会用“双线桥〞法分析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并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4.辨析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并用韦恩图表示之,培养对比、类比、归纳和演绎的能力。
5.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得电子和失电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的关系,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三、设计思路
由复习氯气主要化学性质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引入,结合专题1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对这些反应进行判断,从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区别,并从电子转移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再升华到构建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关系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由复习上节课氯气有关反应引入本节课的研究主题。先由学生书写氯气与钠、铁、氢气和水,次氯酸分解、此氯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学生自己书写方程式,并留待后面的学习继续使用。
[过渡]我们结合在第一章中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来判断一下这些化学反应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还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媒体]
2Na+Cl2=2NaCl
2Fe+3Cl22FeCl3
H2+Cl22HCl
Cl2+H2OHCl+HClO
Ca(ClO)2+CO2+H2O=CaCl2+2HClO
2HClOO2↑+2HCl
[练习]学生自己进行判断,或可小组探讨、分析。
[表达]现在请大家在氯气与钠反应的方程式上,标出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
[思考与探讨]学生解决以下问题:
1.元素的化合价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2.元素的化合价在何种状况下会发生变化?
3.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有何关系?
4.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得电子数和失电子数有何关系?
[表达]陈述如何用“双线桥〞法表示上面所得到的信息。
[板书]
[表达]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的系数是与反应过程中得失电子的数目相关的。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叫做还原剂,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表现还原性。可以这样记忆: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具有还原性,被氧化。
[思考与探讨]辨析在2Na+Cl2=2NaCl的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是什么?
怎样判断元素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是被氧化还是被还原呢?
[板书]
还原剂氧化剂
有还原性有氧化性
被氧化被还原
[思考与探讨]
1.元素处于不同的化合价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可能表现哪些性质?并以氯元素的不同价态的代表物质进行分析。
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如何呢?用图形方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3.分析一下前面的几个反应中电子的转移状况,找出每个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人教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溶液的浓稀与溶液的饱和、不饱和这两组概念的区别。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试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突出的是要培养学生在试验基础上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2.利用试验和数据的结合,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对比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试验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沿着“问题—试验—分析—结论〞的思路,以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中心内容是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对比熟悉,但是对从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教材一开始就提出一杯水里是否可以无止境地溶解糖或食盐这样的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带到要探讨的问题中来。接着教材分别安排了两组试验[试验7-2]、[试验7-3]和[试验7-4],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只要条件固定,物质是不会无限制地溶解在溶剂中(彼此互溶者除外)。由此为依据,通过教师的归纳和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起“饱和溶液的概念〞。
1.通过[试验7-2],学生应当了解:
(1)要判断物质的溶解是否有限度,就必需确定“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这两个条件。
(2)当这两个条件不变时,物质溶解的确都各有其限度。学生有了这两点认识之后,就能对比简单理解:当溶质溶解达到它的限度时(假如条件不变),溶液就处在一种特别的状态即饱和状态。这时的溶液就是该状态下此溶质的饱和溶液。
如何教学生判断是否达到了溶解的限度呢?教材用“不能继续溶解而有固体剩余的时候〞,这是利用可直接观测到的宏观现象作为判断溶液饱和的一个依据。但是利用“有固体剩余〞来判断溶液已达饱和,又一定要以“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为前题,否则就没有意义。
[试验7-3]和[试验7-4]通过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关系:对于大多数溶液来说:
(1)说明当改变饱和溶液的任何一个条件时,饱和溶液的状态都会被破坏,成为“不饱和溶液〞。
(2)从反面证明饱和溶液定义的表达必需有两个前提为条件,否则就没有意义。
(3)客观上向学生介绍了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两种可能的方法,即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至于相反过程,即由不饱和溶液转为饱和溶液,由于可能会引起物质的结晶析出,在本节暂不宜展开探讨。
2.为了消除学生把溶液的浓稀与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混为一谈,教材作了一段专门表达。
通过[试验7-5],利用刚刚建立起来的饱和与不饱和概念及其判断方法,来辨别浓溶液与稀溶液,以及它们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区别,是很有说服力的,教师应很好利用这段教材,或讲解或指导阅读。在探讨时一定要向学生指明,溶液的浓稀,是指一定量溶剂中溶质的相对含量不同而言,与温度是否变化无关;饱和与不饱和是指溶质是否达到了溶解限度,受温度和溶剂的量两个条件的制约,表述的是溶液的一种存在状态,与溶液的“浓〞、“稀〞无关。
教学建议
(1)边试验、边分析、过探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他们积极思维,逐步建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教师演示试验并给出一些数据,引导学生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和区分不同概念的对比能力。
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人教版篇4
重点:
(1)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
(2)分析溶液“浓〞“稀〞跟溶液饱和与不饱和这两组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难点:
利用试验和数据结合,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对比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溶液。为了对溶液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就需要将溶液作以分类: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演示[试验7-2]在10毫升水里分别参与食盐和硝酸钾固体,直至不能再溶解。
[教师活动]提问:在试验演示过程中,溶液的温度是否改变?水的量是否改变?这个试验说明白什么?
[目的:为学生观测试验提供了一定的方向,有利于学生分析试验结果。]
[教师活动]演示[试验7-2]:在各盛有10毫升水的试管中;分别缓慢参与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边参与边振荡,直到试管里有剩余固体不再溶解为止。
[学生活动]观测试验并回复以上提出的问题。
[结论]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教师活动]
提问:在提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一定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
[学生活动]
学生动手做[试验7-3]。[试验7-4],并思考以上问题。
[目的:]
培养学生通过试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活动]
分析探讨并总结该试验。
[教师活动]
参与探讨并答疑,引导学生总结。
[结论]
(1)只有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饱和〞和“不饱和〞才有意义。
(2)当温度确定、溶剂量确定时,某溶液的饱和状态表示溶质溶解的值。
[目的: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为下一节溶解度概念的建立做好铺垫。]
[教师活动]说明:给定条件,溶液可分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日常生活中,为了粗略表示溶液里溶质含量的多少,溶液往往习惯被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
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教师活动]演示[试验7-5]:在各盛有10毫升水的试管中,分别参与2克食盐和0.1克熟石灰,振荡、并观测现象。
[学生活动]观测试验及所列数据,试判断正误。
[目的: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对比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投影)提供数据:
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不同物质的质量:
硝酸铵:192克碳酸钙:0.0013克食盐:36克氢氧化钙:0.17克
判断:(1)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2)饱和溶液是浓溶液。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
[结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过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教师活动]指导阅读教材第134页:如何确定某溶液是饱和溶液?
(四)总结、扩展
(1)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分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不给定条件可分为浓溶液、稀溶液。
(2)扩展练习:试判断:
①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②在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溶液中参与少量硝酸钾,假如溶液质量不变,则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③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多。
④一定温度下,溶质的质量不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会议室管理制度培训
- 油气管道保护培训交流
-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无答案)
-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 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含解析
- Windows Server网络管理项目教程(Windows Server 2022)(微课版)课件 易月娥 项目1、2 部署虚拟环境和安装Windows Server 2022操作系统、活动目录的配置与管理
- 编程语言概述-介绍编程语言特点
- 醉翁亭记课件
- 甘肃省兰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中模拟试卷(统编版+含答案解析)
- 园林施工组织设计
- 常德自来水公司水表管理制度
- 住宅小区室外道路及管网配套工程施工方案
-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安全技术
- 舌尖上的中国川菜完整
- 场地平整土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 10KV配电房改造施工方案
- 厨房工程培训方案
- EMR系统建设方案(通用)
- 口腔科门诊正畸患者就诊问卷调查表
- 现浇箱梁盘扣式现浇支架施工方案(通过专家论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