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基础过关练(解析版)_第1页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基础过关练(解析版)_第2页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基础过关练(解析版)_第3页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基础过关练(解析版)_第4页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基础过关练(解析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基础过关练(解析版)1.从15世纪开始,西班牙、英国、法国走向集权,成为欧洲最早一批“新君主国”。“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A.君主专制下的军政合一国家B.教皇控制下的宗教神权国家C.议会主导下的中央集权国家D.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答案:D解析:15世纪开始,西欧从中古时期向近代过渡,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的君主专制加强,民族国家逐渐形成,此时的“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故D项正确;“君主专制下的军政合一国家”是“新君主国”的外在形式,并非其本质,故排除A项;“教皇控制下的宗教神权国家”主要指的是教皇国,故排除B项;“议会主导下的中央集权国家”指的是近代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故排除C项。2.马丁·路德强调,国家权力为神所授,是唯一合法的权力,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德意志应当停止向教廷纳贡,取消教廷的最高宗教司法权,建立本民族的教会。这些主张()A.谋求君主行政权力代替教权B.摆脱了宗教信仰对人的束缚C.促进欧洲民族国家意识形成D.强调凭借革命手段改变现状答案:C解析:马丁·路德强调世俗王权高于教权,而且认为德意志应当脱离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本民族的教会,这些主张否定了教权,凸显了宗教的民族性,对于德意志乃至整个欧洲而言,有助于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中“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的表述不符,排除;马丁·路德并不反对人们信仰宗教,故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马丁·路德并未提出使用革命手段改变现状,故排除D项。3.17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格兰出现了“乡绅修(地方)志”的热潮。作者在介绍本地地名时,总是与撒克逊(史学界把在不列颠定居的日耳曼人称为撒克逊人)传统联系起来,讲述撒克逊时期的历史。这一现象反映了()A.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B.旧贵族向新贵族转变C.地方独立思潮的兴起D.东方修史传统的影响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乡绅修(地方)志'的热潮”“讲述撒克逊时期的历史”等信息可知,这一时期英国乡绅修地方志的热潮体现了其强烈的地方认同感和民族认同感,反映了这一时期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故A项正确;旧贵族向新贵族的转变主要是生产方式的转变引起的,材料内容并没有涉及生产方式的转变,故B项排除;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英国民族国家意识的逐渐形成,并没有强调地方独立思潮的兴起,故C项排除;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英格兰“乡绅修志”热潮受到东方修史传统的影响,故D项排除。世纪末和19世纪初,暴力冲突震动了整个大西洋世界,革命给欧洲和美洲的政治、社会带来巨大的转变,“欧美原来的帝国世界被由众多民族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所取代”。这反映了欧美革命()A.对世界造成了巨大破坏B.不利于个人对国家的忠诚C.使王权国家逐渐转变为民族国家D.不利于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暴力冲突震动了整个大西洋世界”并结合所学可知,这里的“暴力冲突”指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等,这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渐转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故B、D两项错误,C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年,欧洲部分国家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约各国主权独立、可选择信奉新教等要求得到罗马教会的承认。此事件对近代欧洲政治的重要影响是()A.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B.确立了教权与王权平等的原则C.动摇了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D.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一体化进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签约各国主权独立、可选择信奉新教等要求得到罗马教会的承认”可知,该条约承认各国主权独立,这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未体现近代欧洲确立了教权与王权平等的原则,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该条约的签订动摇了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且该说法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一体化进程与材料内容不符,且该说法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6.随着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国家之间的纷争加剧。国家之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其决定因素是()①国家性质②国家力量③国家利益④国家科技发展水平A.②④B.②③C.①②D.①④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因此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利益需要由国家力量来捍卫,所以②③均正确。国家性质和科技发展水平不是决定因素,所以①④排除,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7.下图是有关国际联盟的一幅漫画,它的主题恰当的是A.一劳永逸B.万劫不复C.南辕北辙D.一马平川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联实际上被英国和法国控制,且未能阻止二战的爆发,这与国联维护和平的最初目的相反,因此漫画的主题应是南辕北辙,故C项正确,A、D两项错误。“万劫不复”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项排除。8.1946年9月30日,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宣读了对纳粹战犯长达250页的判决书。判决书中写道:“本法庭认为,郑重废弃以战争为国家政策的工具,必然包含战争在国际法上为非法的主张;凡策划并进行这样的战争,因而产生不可避免的和可怕的后果者,在这样做的时候就是犯了罪。”该法庭对纳粹战犯作出有罪判决的法理依据直接来自()A.《国际联盟盟约》B.《非战公约》C.《大西洋宪章》D.《波茨坦公告》答案:B解析:1928年签订的《非战公约》主张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与材料信息相符,故B项正确;《国际联盟盟约》是国际联盟的组织章程,故排除A项;《大西洋宪章》是为动员世界人民,加强反法西斯同盟,打败德、意、日侵略者而制定的,故排除C项;《波茨坦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的主要内容,勒令日本无条件投降,故排除D项。9.1958年起,联合国在日内瓦召开世界海洋法会议,对保护海洋资源问题进行过多次协商。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订了人与生物圈计划,这是一个多学科的国际性计划。197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1988年联合国大会决定成立一个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专门研究温室效应、全球增温问题。这主要反映出()A.联合国对保护自然有长期的规划B.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合作C.全球化加强了世界经济的风险性D.联合国的职能发生明显变化答案:B解析:从1958年起,联合国组织召开了多次有关环境保护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