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系统分类01的课件_第1页
鸟类系统分类01的课件_第2页
鸟类系统分类01的课件_第3页
鸟类系统分类01的课件_第4页
鸟类系统分类01的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物生物学实验十一鸟类系统分类鸟类系统分类[实验目的]学会检索表使用方法。通过标本观察认识重要种类,掌握目主要特征。[材料和工具]

各种鸟类标本,鸟类图谱,鸟类检索表。[实验内容]

首先将观察喙形、羽形及羽数、跗跖鳞、趾形、蹼形等各种鸟鉴定到目。然后具体观察鉴定到科、属、种。分类主要依据全世界现生鸟类约9700种,分为3个总目,约28个目,其中雀形目就包括约5000种以上的种类。突胸总目鸟类分类所依据的主要特征:喙的形状:不同的喙形与其食性密切相关。羽的外形排列和羽数:主要是飞羽和尾羽。跗跖部被鳞状况:主要有盾状鳞、网状鳞和靴状鳞。趾的排列及数目:常见的有常态足、对趾足、异趾足、并趾足、前趾足等。蹼形:常见的有全蹼、满蹼、半蹼、瓣蹼等。腭(口盖)型:主要有裂腭型、索腭型、雀腭型和蜥腭型。雏鸟:主要有早成鸟和晚成鸟之分。鸟类外形名称鸟类识别要点形状与体长姿态飞行类型头嘴翼尾足羽毛颜色全黑:鸬鹚、骨顶鸡、八哥、乌鸦等;全白:白鹭、天鹅、白琵鹭等;黑白:喜鹊、风头潜鸭等;灰色:普通市鸟等;蓝色:蓝翡翠、蓝歌句鸟等;绿色:绿啄木鸟、柳莺;黄色:黄鹂、金翅雀等;红色:朱雀、红隼、红交嘴雀鸣叫:嘶哑:乌鸦、雉鸡婉转:画眉、黄鹂、八哥重复音节:单音节:银喉长尾山雀“吱,吱”2音节:大杜鹃“布谷”,白胸苦恶鸟“苦恶”3音节:大山雀“子子博”、冕柳莺“加加急”4音节:四声杜鹃5-6音节:大韦莺吹哨声:蓝翡翠、摩擦金属:树鹩

行为与习性栖息地季节尾羽的摆动方式:停于树干的姿态:行走方式:外形观察1.平胸总目(Ratitae)为现存体型最大的鸟类,适于奔走生活,分布限在南半球(非洲、美洲和澳洲南部)。具有一系列原始特征:翼退化、胸骨不具龙骨突起。不具尾综骨及尾脂腺。羽毛均匀分布(无羽区及裸区之分)、羽枝不具羽小钩(因而不形成羽片)。足趾适应奔走生活而趋于减少(2~3趾)。雄鸟具发达的交配器官。平胸总目的著名代表为鸵鸟(非洲鸵鸟)(Struthiocamelus),美洲鸵鸟(Rheaamericana)及鸸鹋(或称澳洲鸵鸟)(Dromausnovachollandeae),以及几维鸟(Apteryxoweni)。

鸵鸟产于非洲,是现在鸟类中体型最大的鸟。属鸵形目,鸵鸟科,适应于沙漠荒原中生活,主要以食植物为主,一般成小群(40~50只)活动。食植物、浆果、种子及小动物。卵乳白色,重1.35千克。是现在所有的鸟蛋中最大的。上新世时期(大约500万年以前),鸵鸟在地球上广泛分布。在俄罗斯的南方、印度和我国的中部和北部地区,都曾发现过鸵鸟的化石。西非鸵鸟和阿拉伯鸵鸟已属濒危动物。鸵鸟鸸鹋几维鸟仅产于新西兰有限岛屿上的稀有鸟类,为新西兰的国鸟。体大如鸡,翼与尾均退化,喙长而微弯,鼻孔位于喙的尖端(此点与众不同)。夜间挖取蠕虫等为食,白天钻入地面的洞穴或树根下隐藏。常发出“kiwi…”声,故名几维。产1~2枚金白色于洞内,卵的相对大小为鸟类之冠(卵重占体重的1/4)。几维鸟2.企鹅总目(Impennes)潜水生活的中、大型鸟类,分布限在南半球。具有一系列适应潜水生活的特征。前肢鳍状,骨具有发达的龙骨突起。腿短而移至躯体后方,趾间具蹼,尾短。骨骼沉重而不通气。具鳞片状羽毛(羽轴短而宽,羽片狭窄),均分布于体表。皮下脂肪发达,有利于在寒冷地区及水中保持体温。适应游泳生活,在陆上行走时躯体近于直立,左右摇摆。企鹅总目的代表为王企鹅(Aptenodytespatagonicus)。企鹅分布于南极边缘地区,主要食物是磷虾、鱼和鸟贼等,在极地海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转中占重要地位。其所排出的粪便,是极地苔藓、地衣等的主要肥料来源,在土壤形成方面由重要作用。可深入到内陆数百km处集成千百只大群繁殖。繁殖以后可沿海北上至非洲南部。是深入南极冰原内最远的脊椎动物。企鹅虽步行笨拙,但遇警时可将腹部贴地,双翅快速划雪,后肢似活塞般快蹬,滑行甚速。王企鹅3.突胸总目(Carinatae)突胸总目包括现存鸟类的绝大多数,分布遍及全球,总计约35个目,8500种以上。它们共同的特征是:翼发达,胸骨具龙骨突起,善于飞翔。最后4~6枚尾椎骨愈合成一块尾综骨。正羽发达,构成羽片,体表有羽区、裸区之分。具充气性骨骼。绝大多数均不具交配器官。我国所产突胸总目鸟类,计有26目81科。根据其生活方式和结构特征,大致可分为6个生态类群,即游禽、涉禽、猛禽、攀禽、陆禽和鸣禽。

3.1鹈形目(Pelecaniformes)大型游禽。4趾间具一完整蹼膜(全蹼)。嘴强大具钩,并具发达的喉囊以适应食鱼的习性。我国著名代表有斑嘴鹈鹕(Pelecanusphilippensis)、鸬鹚(Phalacrocoraxcarbo)、小军舰鸟(Fregataminor)及褐鲣鸟(Sulaleucogaster)。斑嘴鹈鹕: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地区,通体近白色,飞羽暗黑,喉囊特发达,以暂存食物,也有助于热天散发体温。可以翼击水将鱼趋赶到浅水处,可在树上或地上用树枝营巢,每次产卵2-3枚,白色。鸬鹚:俗名鱼鹰,体纯黑色。杂有花斑。通常集群捕鱼,渔民常训养之,用以捕鱼。集群在树上和岩石上营巢,每次产2-4枚淡绿色卵。两性孵卵,孵卵期为25天。斑嘴鹈鹕普通鸬鹚3.2雁形目(Anseriformes)大中型游禽。嘴扁、边缘具有梳状栉板(有滤食功能),嘴端具加厚的“嘴甲”。腿后移,前3趾间具蹼(满蹼)。翼的飞羽上常有发闪光的绿色、紫色或白色的斑块,称为“翼镜”。气管基部具膨大的骨质囊,有助于发声时的共鸣。雄鸟具交配器官。尾脂腺发达。雏鸟为早成鸟。雁形目鸟类遍布于全世界,主要在北半球繁殖。多具有季节性的长距离迁徙的习性,其中在我国繁殖、过路及越冬的种类有40余种。通常所说的野鸭、雁及天鹅均属此目。常见代表有:绿头鸭(Anasplatyrhynchos)、斑嘴鸭(Anaspoeciloehyncha)、豆雁(Anserfabalis)和大天鹅(Cygnuscygnus)。绿头鸭(Anasplatyrhynchos)及斑嘴鸭(Anaspoecilorhyncha):俗称野鸭、大麻鸭。为家鸭的祖先,是野鸭中的大型种类,绿头鸭雌雄异色,雄鸟头和颈呈金属绿色,颈下部有白环,体羽大体灰褐色,雌鸟体小,近棕褐色,腹面棕黄色,散布褐色斑点,故雌鸭又称大麻鸭。斑嘴鸭雌雄均近棕褐色,嘴黑褐色,先端具淡黄色斑块。繁殖于我国河北省北部以北地区,营巢于岸边草丛中,以杂草及绒羽垫衬,产淡绿或淡黄色卵8~12枚。绿头鸭斑嘴鸭鸿雁(Ansercygnoides)豆雁(Anserfabalis):体形大于鸭类,雌雄羽色相似,以暗棕色为主。鸿雁嘴比头长,豆雁嘴比头短。鸿雁为家鹅原祖。陆栖性较鸭类强,以植物为主食。豆雁鸿雁大天鹅(Cygnuscygnus):本目中体形最大,达1.5米,体羽纯白,嘴黄色具黑斑。颈部长,颈长等于体长,游泳时颈部直伸于水面垂直。栖息于湖泊和沼泽,以水生植物为主食。飞翔时,颈部前伸与身体呈一条直线。其飞翔高度可达9000米,可飞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鸟类飞翔最高的记录保持者。在长江以南越冬,初春返回内蒙古、东北、青海、新疆等地带繁殖,每窝产4-6枚卵,绒羽保温性强,体态优美,稀少而珍贵,是我国重要保护鸟类之一。大天鹅3.3潜鸟目(Gaviiformes)中小型游禽。腿后移,前3趾间具蹼(满蹼),跗骨侧扁,既擅长潜水又不失去飞翔能力,在陆上走路则很笨拙。嘴直而尖;两翅短小。尾短,被复羽所掩盖。雏鸟为早成性。在岛上或水边的沼泽地营巢。潜鸟目仅含潜鸟科(Gaviidae),共1属5种,我国有4种。潜鸟广泛分布于北极圈、地中海、里海、北美南部及中国沿海等高纬度地区,冬季南迁。红喉潜鸟(Gaviastellata)3.4鹱形目(Procellariiformes)大型海洋性鸟类。外形似海鸥,但体型粗壮。嘴强大具钩,由多数角质片所覆盖。鼻孔成管状。前3趾间具蹼(满蹼)。翼长而尖。产卵于岸边的地上或洞穴,有时卵下略垫以草叶。卵白色,每产一枚。两性均参加孵卵,孵卵期为70~80天。雏鸟为晚成鸟。我国常见的种类为短尾信天翁(Diomedeaalbatrus)。为漂泊性海鸟,除繁殖期外,几乎终日翱翔或栖息于海上。环志记载可作8000km的迁飞,并有“环球飞行”的记录。白额鹱(Puffinusleucomelas),分布于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及台湾。体形与燕鹱相似而大得多,体长约500毫米,体重约550克。前额、头顶前及头、颈侧均白色并缀以褐色纵纹,额部褐纹狭细;上体余部暗褐色,羽端近白;下体纯白色而无斑。腿、趾肉黄色。常见于海滨一带。夜出活动,飞翔强健有力;游泳、潜水迅速。主要取食鱼类和一些软体动物。结群繁殖于青岛海边的岩洞中。每产1枚卵,卵重约75克。短尾信天翁白额鹱3.5目(Podicipediformes)

中等大小游禽。趾具分离的瓣状蹼。羽毛松软如丝(可制上等毛革制品)。尾羽几为绒羽构成。在水面以植物茎叶营浮巢。我国常见种类为小(Podicepsruficollis)。在孵卵期间,有以绒羽或水草将卵覆盖的习性,有保温及保护的作用。可能是防御乌鸦(特别是小嘴乌鸦)、海鸥以及少数猛禽危害的一种适应。3.6鹳形目(Ciconiiformes)大中型涉禽。嘴、颈及腿均长。胫部裸露。4趾在同一平面上。我国常见的有两类,即鹳与鹭。它们外形很相似。鹳类中趾爪内侧不具栉状突.颈部不深曲缩成“S”型。我国常见种类有黑鹳(Ciconianigra)及东方白鹳(Ciconiaboyciana)。鹭类胸腰部侧面长有一种特殊的"粉冉羽",能不断地生长并破碎成粉粒状物.借以清除食鱼时所粘着的污物。中趾的栉状梳即用于梳除粉粒。我国常见种类有大白鹭(Egrettaalba)及苍鹭(Ardeacinerea)。黑鹳和东方白鹳:在高树和岩石崖上营巢,每次产3-5枚白卵,孵化期30-38天。白鹳在我国东北繁殖,是世界著名的珍禽。黑鹳东方白鹳白鹭在我国有多种,均属珍贵鸟类,其纯白的矛状羽和蓑羽是贵重的装饰品。在高树上营大而简陋的巢,每次产3-5枚淡绿色卵。大白鹭苍鹭3.7鹤形目(Gruiformes)体型大小不等的涉禽。腿、颈、喙多较长。胫部通常裸露无羽。趾不具蹼或微具蹼。4趾不在一平面上(后趾高于前3趾)。雏鸟为早成鸟。代表:丹顶鹤(Grusjaponensis),世界珍稀鸟类。秧鸡类白骨顶为狩猎对象,另有普通秧鸡(Rallusaquaticus)常见。大鸨是能飞翔的鸟类中体重最大的,世界濒危物种。丹顶鹤成鸟除颈部和飞羽后端为黑色外,全身洁白,头顶皮肤裸露,呈鲜红色。丹顶鹤的尾脂腺被粉(冉羽)。幼鸟体羽棕黄,喙黄色。亚成体羽色黯淡,2岁后头顶裸区红色越发鲜艳。丹顶鹤繁殖地在中国的三江平原的松嫩平原、苏联的远东和日本等地。它在中国东南沿海各地及长江下游、朝鲜海湾、日本等地越冬。丹顶鹤每年产一窝卵,产卵一般2~4枚。孵卵由雌雄鸟轮流进行,孵化期31~32天。雏鸟属早成雏。

普通秧鸡丹顶鹤3.8鸻形目(Charadriiformes)涉禽,多为中小型鸟类,种类很多,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体多为沙土色,奔跑快速。翼尖善飞。雏鸟为早成鸟。由于体色具有隐蔽性、能突然起飞而方向不定,是运动狩猎的主要对象。燕鸻(Glareolamaldivarum)嘴短而宽,尾分叉(土燕子),为我国捕食蝗虫的著名益鸟。此外还有白腰草鹬(Tringaochropus)、白腰杓鹬(Numeniusarquata)、大杓鹬(白腰杓鹬)(Numeniusmadagascariensis)、中杓鹬(Numeniusphaeopus)、小杓鹬(Numeniusborealis)林鹬(Tringaglareola)及水雉(Hydrophasianuschirurgus)。大杓鹬,又名红背大杓鹬、红腰杓鹬、彰鸡,是鸻形目、丘鹬科、杓鹬属,分布于中国为长江下游、华南与东南沿海、海南岛、台湾及西藏南部地区的冬候鸟。迁徙时经过中国东部广大地区,数量不多。国外分布于东北亚,冬季南迁至大洋州。中杓鹬,喙长而下弯,喙除了下喙基部肉色,其余黑色。头及颈部淡褐色,头顶有黑色纵纹,具有黑褐色过眼纹,眉纹淡色。背部黑褐色,杂以灰白色斑点,羽缘淡色。胸部黑褐色纵纹,胁部有黑褐色横斑。分布于河口开阔的草滩。小群活动,栖息于泥滩、河边浅滩等地,主要以小型鱼类及各种底栖动物为食,停息时常缩颈或将头颈插入背部羽毛中。大杓鹬中杓鹬水雉,国内分布于云南、四川、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苏、江西、湖南、湖北、香港、台湾和海南岛等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省区,有时亦向北扩展到山西、河南、河北等省。水雉黑嘴鸥黑尾鸥普通燕鸥体形似鸽而形似燕,常深入到内陆繁殖。鸥与燕鸥经常集成大群活动,在渔业区有时可对育苗造成危害。但燕鸥的多数种类嗜食草地螟等害虫,为非渔业区的益鸟。笑鸥普通燕鸥海鸥须浮鸥为体型略小(25厘米)的浅色燕鸥。腹部深色(夏季),尾浅开叉。繁殖期:额黑,胸腹灰色。非繁殖期:额白,头顶具细纹,顶后及颈背黑色,下体白,翼、颈背、背及尾上覆羽灰色。幼鸟似成鸟但具褐色杂斑,与非繁殖期白翅浮鸥区别在头顶黑,腰灰色,无黑色颊纹。

白翅浮鸥须浮鸥3.9隼形目(Falconiformes)肉食性鸟类,体多大、中型。嘴具利钩。脚强健有力,借锐利的钩爪撕食动物;善疾飞及翱翔,视力敏锐。幼鸟晚成。白昼活功。雌鸟较雄鸟体大。包括鹰科(苍鹰、鸢、秃鹫)和隼科(红脚隼,俗称青燕子)。我国隼形目鸟类种类和数量均多,羽毛(特别是飞羽及尾羽)有重要经济价值。常见种类有苍鹰(Accipitergentilis),黑鸢(Milvusmigrans),普通鵟(Buteobuteo),秃鹫(Aegypiusmonachus),鹗(Pandionhaliaetus),雀鹰(Accipiternisus),红脚隼(Falcovespertinus),红隼(Falcotinnunculus),游隼(Falcoperegrinus)。苍鹰:背部灰褐色,腹面白色,具深色模斑,尾部灰褐色,有四条深褐色横斑,尾端白色,高树营巢,喜捕食鸟类如野鸡、野兔等,被认为是猛禽中的害鸟。遍布全国。黑鸢:俗称老鹰。体羽暗褐色,耳羽黑褐色,飞翔时,翼下各有一块白斑,尾呈叉状(燕尾),高大树上营巢,一窝产卵1-3枚,捕食田间害虫。黑鸢苍鹰普通鵟为中型猛禽,体长51~59厘米,体重575~1073克。体色变化也比较大,通常上体主要为暗褐色,下体主要为暗褐色或淡褐色,具深棕色横斑或纵纹,尾羽为淡灰褐色,具有多道暗色横斑,飞翔时两翼宽阔,在初级飞羽的基部有明显的白斑,翼下为肉色,仅翼尖、翼角和飞羽的外缘为黑色(淡色型)或者全为黑褐色(暗包型),尾羽呈扇形散开。翱翔时两翅微向上举成浅“V”字形。雀鹰为中等体型(雄鸟32厘米,雌鸟38厘米)而翼短的鹰,俗称鹞子,体重130~300克。上体呈苍灰色,头顶及后颈部为乌灰色,颏和喉部为白色,虹膜为橙黄色,嘴为暗铅灰色,尖端黑色,基部黄绿色,蜡膜为黄色或黄绿色,脚和趾橙黄色,爪黑色。幼鸟胸腹部具三角形或椭圆形黄褐色斑纹。普通鵟雀鹰游隼,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栖息于山地、丘陵、荒漠、半荒漠、海岸、旷野、草原、河流、沼泽与湖泊沿岸地带,也到开阔的农田、耕地和村屯附近活动。主要捕食野鸭、鸥、鸿鸽类和鸡类等中小型鸟类,偶尔也捕食鼠类和野兔等小型哺乳动物。繁殖期4-6月。营巢于林间空地、河谷悬岩、地边丛林以及其他各类生境中人类难于到达的峭壁悬崖上。游隼红隼,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栖息于山地森林、森林苔原、低山丘陵、草原、旷野、森林平原、农田耕地和村屯附近等各类生境中。主要以蝗虫、蚱蜢、吉丁虫、螽斯、蟋蟀等昆虫为食,也吃鼠类、雀形目鸟类、蛙、蜥蜴、松鼠、蛇等小型脊椎动物。飞翔时两翅快速地扇动,偶尔进行短暂的滑翔。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悬崖、山坡岩石缝隙、土洞、树洞和喜鹊、乌鸦以及其他鸟类在树上的旧巢中。红隼3.10鸮形目(Strigiformes)夜行性猛禽。除外形具备猛禽类特征以外,其外趾能后转成对趾型,以利攀缘。两眼大而向前,眼周有放射状细羽构成的“面盘”。耳孔特大,耳孔周缘具皱襞或具耳羽,有利于收集音波。羽片柔软,飞时无声。营巢于树洞中,雏鸟为晚成鸟。所有鸮类均已列为我国重点保护鸟类。长耳鸮短耳鸮雕鸮红角鸮纵纹腹小鸮3.11雨燕目(Apodiformes)小型攀禽。后趾向前(称前趾型)。羽多具光泽。雏鸟为晚成鸟。楼燕(北京雨燕)(Apusapus):似家燕,但四趾朝前,翼窄而长,嗜食昆虫。金丝燕(Collocaliasp.)繁殖期以唾液腺分泌物营巢,即著名的滋补品“燕窝”。蜂鸟为世界上最小的鸟类,体重仅1g左右,主要分布于南美洲。以花蜜为食。3.12夜鹰目(Caprimulgiformes)夜行性,攀禽。并趾型(前趾基部并合),中爪具栉状缘。羽片柔软,飞时无声。口宽阔,边缘具成排硬毛,适于飞捕昆虫。体色与枯枝色相似,为白天潜伏时的保护色。不营巢,置1-2枚卵于地表,晚成鸟。夜鹰嗜食蚊虫,故又名蚊母鸟。有休眠现象,以度过缺食寒冷季节。我国常见种类为夜鹰(Caprimugusindicus)。3.13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攀禽。脚为并趾型。种类较多,形体各异。营洞巢,雏鸟为晚成鸟。本目在我国的常见代表有翠鸟(Alcedoatthis)、蓝翡翠(山鴗?)(Halcyonpileata)和三宝鸟(Eurystomusorientalis)。普通翠鸟普通翠鸟嘴形粗大似凿,背羽翠绿色,尾羽短小,以鱼虾为主食。沿岸崖穿凿土穴为巢。三宝鸟中等体型(30厘米)的深色佛法僧。嘴宽阔。整体色彩为暗蓝灰色,但喉为亮丽蓝色,嘴珊瑚红色,脚橘黄色/红色。广泛分布于东亚、东南亚、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及至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常栖于近林开阔地的枯树上。

三宝鸟蓝翡翠3.14形目(啄木鸟目)(Piciformes)攀禽。脚为对趾型。嘴形似凿。尾羽的尾轴坚硬而富有弹性,在啄木时起着支架的作用。凿洞为巢,产3~5枚白色钝圆形卵。孵卵期10~18天,晚成雏。我国常见的为灰头啄木鸟(黑枕绿啄木鸟)(Picuscanus)及大斑啄木鸟(Dendrocoposmajor)灰头啄木鸟(黑枕绿啄木鸟)(Picuscanus)。国内分布于东北、华北、内蒙古、青海、西藏、新疆、四川、甘肃、西南、华东、华南、香港、台湾和海南岛等东部、中部和南部各省区。主要以蚂蚁、小蠹虫、天牛幼虫、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昆虫为食。主要栖息于低山阔叶林和混交林,也出现于次生林和林缘地带,很少到原始针叶林中。秋冬季常出现于路旁、农田地边疏林,也常到村庄附近小林内活动。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很少成群。繁殖期4~6月。灰头啄木鸟大斑啄木鸟3.15鹃形目(Cuculiformes)攀禽。对趾型。外形略似小鹰。但嘴、爪不具钩。雏鸟为晚成鸟。多数分布于欧亚大陆的种类为寄生性繁殖。常见:大杜鹃(Cuculus

canorus)(布谷鸟)、中杜鹃(Cuculussaturatus)、小杜鹃(Cuculuspoliocephalus)和四声杜鹃(Cuculusmicropterus)。3.16鹦形目(Psittaciformes)攀禽。第4趾后转(称对趾型)。嘴坚硬具利钩。大多营巢于树洞中。雏鸟为晚成鸟。为热带鸟类,是著名的观赏鸟。虎皮鹦鹉绯胸鹦鹉3.17鸽形目(CoIumbiformes)陆禽。鼻孔外具有蜡膜(cere)。嗉囊发达,在育雏期能分泌鸽乳喂雏。雏鸟为晚成鸟。本目种类大多为狩猎对象。常见:毛腿沙鸡(Syrrhaptesparadoxus)、山斑鸠(Streptopeliaorientalis)、灰斑鸠(Streptopeliadecaocto)和珠颈斑鸠(Streptopeliachinensis)。灰斑鸠山斑鸠3.18鸡形目(Galliformes)适应于陆栖步行。腿脚健壮,具钝爪。上嘴弓形。嗉囊发达。翼短圆,不善远飞。雌雄大多异色。雏鸟早成。绿孔雀(Pavomuticus)、红腹锦雉(Chrysolophuspictus)环颈雉(Phasianuscolchicus)

褐马鸡(Crossoptilonmantchuricum)小型种类如鹌鹑(Coturnixjaponica)、灰胸竹鸡(Bambusicolathoracica)、鹧鸪(Francolinuspindadeans)、石鸡(Alectorischukar)等。灰胸竹鸡环颈雉又名雉鸡、野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