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高考政治三轮复习技能四第一页,共45页。能力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技能第二页,共45页。
ⅠⅡⅢ论证和探究问题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者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能够运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第三页,共45页。论证在逻辑学中的含义是指引用论据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的论述过程。而当这一过程在考试形式中出现,则主要表现为回答问题或完成题目要求的任务时论述和证明的能力。探究,即对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探究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立论的过程,即对某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考试过程中,探究实质上表现为一种态度,是对未知知识研究的欲望,或对某些结论勇于提出新的假设。考试题目设置的情境往往是课本中未曾出现过的,要求回答的问题也可能是学生从未遇到过的,在这种情形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探究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反映考生综合的学习能力,而且能够从侧面反映出考生追求真理、遇到困难不放弃、勇于挑战的意志品质。第四页,共45页。分清类别灵活处理1.归因论证类 (1)从主体与客体的必要性、重要性的角度来回答。如必要性分析,包括事物的必然性分析和重要性分析。必然性一般以“依据”的形式出现,既有理论依据,又有现实依据;重要性一般以“意义”的形式出现,既有现实意义,又有理论意义。
(2)从事物的危害性分析。注意:具体做题过程中,这三部分内容有时要结合材料或设问信息有所取舍或侧重。其答案连接词一般为“由……决定的”、“符合……的要求”、“原因在于……”、“有利于……”等。第五页,共45页。【例14】
(2016·海南卷,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甲市是我国制造业的重地,近5年来,在企业工资水平逐年提高的情况下,该市每年仍存在10万左右的劳动力缺口。2014年,甲市颁布了《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三年计划》,提出到2016年争取全市过半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机器换人”。
随着政府扶持政策的不断落实,甲市“机器换人”在制造业相关企业迅速推广。如今,甲市六成以上工业企业开展了“机器换人”,智能化设备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50%,减少用工6万余人,产品平均合格率从88.04%提高至94.42%,围绕机器人的研发、咨询、评估、维护等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需求增长迅速。第六页,共45页。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该市实施“机器换人”行动计划的合理性。解析
本题是分析说明型试题,限定知识是意识作用。该市实施“机器换人”行动计划发挥了正确意识的积极作用,弥补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推动了生产的发展。第七页,共45页。答案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正确的意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机器换人”计划适应了该市制造业工资成本增加、劳动力缺口较大的实际和产业升级的要求。“机器换人”行动计划的实施推进了该市制造业的升级,促进了经济发展。第八页,共45页。【小试牛刀14】
(2016·湖南十三校联考)2015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再次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看,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工作者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了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文艺工作者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要把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是文艺创作最广阔也最深厚的时代舞台。文艺工作者必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第九页,共45页。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说明文艺工作者为什么要避免作品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说明文艺工作者为什么要避免作品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知识范围非常明确。“无根”说明无实践基础,由此应联想到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无魂”说明文艺作品的价值取向有问题,由此应联想到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第十页,共45页。“无病的呻吟”乱喊乱叫,满足不了人民的文化需求,说明文艺创作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要避免三无作品,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由此应联想到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这一单元中的“社会发展规律”涉及的有关改革的内容。第十一页,共45页。答案①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或答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避免“三无”,文艺创作才能把握时代脉搏,引领社会进步。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避免“三无”,文艺创作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避免“三无”,文艺创作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避免“三无”,才能使作品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第十二页,共45页。2.建议措施类
答案要具有开放性和拓展性,鲜明地体现出对教材知识的变通运用、对时政热点和社会焦点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例15】
(2015·山东卷,41)
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某地人民广播电台创新社会主义道德宣传方式,用广播剧的形式把当地道德模范的事迹故事化,精心打造了34部“道德模范广播剧”,展现了道德模范的奉献精神,让人们在倾听中记住道德模范的故事,引导人们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道德。“道德模范广播剧”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不仅因为故事精彩,更因为那种源自道德的力量。第十三页,共45页。依据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谈谈应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解析
本题属于措施类题目,回答本题要注意设问的指向性,要求“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首先对材料中的具体措施分层,然后对应教材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措施,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等角度分析。第十四页,共45页。答案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道德榜样,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第十五页,共45页。【小试牛刀15】
(2016·山西太原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针对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微观层面,推进改革要着眼于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着力激发市场主体自身的活力,使各类要素能够便利地进出市场,自由地创造价值,自主地实现价值,形成经济持续增长的不竭动力;在宏观层面,推进改革要着眼于政府自身,着力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宏观管理方式,打造市场主体能够充分释放财富创造潜力的良好环境,并使各类政策工具的运用有利于存量资源的不断优化重组,提高国民经济的总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第十六页,共45页。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供给侧改革中政府应该怎样转变职能。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供给侧改革中政府应该怎样转变职能。解答时要明确行为主体是政府。要求用政府职能的知识来回答,政府职能从宏观角度说就是管理与服务;从具体来看,可从政府的五个职能逐一去思考政府在供给侧改革中应如何做,全面组织答案,思路条理要清晰。此外还可结合政府决策、执行、依法行政等角度,并把这些知识与政府职能的履行相联系进行思考。第十七页,共45页。答案①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的思想。②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在供给侧改革中,政府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增强微观经济的活力;政府要科学宏观调控,增强治理能力,提高效能,切实加强市场监管,依法规范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行为,维护市场经济运行秩序,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③在供给侧改革中,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宏观管理方式,健全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④在供给侧改革中,从决策到执行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审慎用权,依法行政,
自觉接受监督,让行政权力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内运行。第十八页,共45页。层次清楚主次分明1.层次清晰
将形成的答案划分成合理的要点,并用序号排列清楚,让整个答案清晰明了。2.主次分明
把最重要、最合适的答案要点往前放,把次要的答案要点往后放;把教材理论观点往前放,把关键性的词句凸显出来。第十九页,共45页。【例16】
[2014·天津卷,1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人制造了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又会对人的就业产生影响。一方面会使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减少,另一方面会使研发、销售和服务等就业岗位增加,这种变化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机器人与人的关系。第二十页,共45页。解析审设问可知,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的基本属性。解答本题,首先应答出矛盾的基本属性是什么,并进行知识细化;然后分别结合材料分析机器人与人对立表现在什么地方,统一表现在什么地方即可。答案①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机器人与人存在对立的一面,机器人的使用会造成一些工作岗位的减少,致使一些人失业。③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机器人与人存在相互统一的一面,机器人是由人制造和使用的,机器人的使用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要求人提高自身素质,管好用好机器人。第二十一页,共45页。【小试牛刀16】
(2016·兰州诊断)材料一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2014年我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为80.4%,在有统计数据的183个国家或地区中处第23位。数据显示,自1992年至今,我国劳动参与率已经下降了4.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0.22个百分点。目前,我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大约为10亿人,劳动参与率下降意味着平均每年有200万左右的劳动力退出劳动力市场。在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的大背景下,如果未来劳动参与率继续维持下降势头,将加剧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带来的劳动力供给紧张局面。第二十二页,共45页。材料二进入新世纪,面对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的重大转折性变化,人口总量增长势头明显减弱,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家庭养老抚幼功能弱化,少生优生成为社会生育观念的主流。顺应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第二十三页,共45页。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归纳材料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国家该如何应对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征。解析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归纳材料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国家该如何应对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征。我国劳动参与率已经下降,将加剧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带来的劳动力供给紧张局面;人口总量增长势头明显减弱,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家应对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征,必须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第二十四页,共45页。答案问题是劳动参与率下降,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劳动力供给紧张。①政府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提升科技水平以应对劳动力减少的趋势。②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用集约式发展方式取代粗放式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③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劳动者的各项后顾之忧,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④积极发挥财政的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提升劳动者素质。第二十五页,共45页。表述规范分析到位1.运用学科语言,表述规范
在政治主观题的表述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运用政治术语,切忌散文式和文学化语言;切忌相关术语混淆不清,如把党依法执政同政府依法行政混淆。第二十六页,共45页。【例17】
(2016·北京卷,38)
科技与人的关系是一个历久弥新、引人深思的话题。
材料由于技术正在变得强大而廉价——而且更加无处不在,所以越来越多的个人手中都已经掌握了这种力量。掌握这些力量的个人并不都是理智的、意图良好的,如基因组测序领域的突破能够治愈疾病,也能用于生产天花病毒的攻击性版本。 (摘自《第二次机器革命》)第二十七页,共45页。不管是在当今还是在未来,科技都可能造成破坏。但我们的生活受惠于科技变得更好了,这也是真真切切的事实。我想环境可能是个很好的例子。伦敦现在的天气说不上纯净无瑕,但也比50年代爆发煤炭烟雾事件那会儿强太多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需要依靠持续的技术革新。没有科技,我不认为我们能解决气候变化和贫困问题。(摘自《人与机器共同进化》)第二十八页,共45页。这样了不起的应用科学,它既节约了劳动,又使生活更加舒适,为什么带给我们的幸福却那么少呢?坦率的回答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学会怎样正当地去使用它。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在你们埋头于图表和方程时,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摘自《爱因斯坦文集》“对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学生的讲话”)第二十九页,共45页。阅读上述材料,围绕“科技与人的关系”这一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写一篇200~300字的短文。要求:观点鲜明;可以全面论述,也可以就某一点深入分析;知识运用准确、贴切;论述合乎逻辑,条理清晰。解析
本题考查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属于探究类题目,答案具有开放性。回答时要围绕“科技与人的关系”这一主题,哲学理论要准确。例如:可以就科技对人有利有弊,对科技的作用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利,又不能忽视其次要方面——弊的角度具体论述。第三十页,共45页。答案
等级水平等级描述水平4观点鲜明,能明确表达自己的见解;紧扣问题,全面展开论述,或就某点深入分析;知识运用准确、贴切;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水平3观点比较明确,能表达自己的见解;能扣住问题展开论述,或能就某点进行分析;知识运用比较准确、贴切;逻辑性较强,有条理水平2观点不明确;论述不能集中指向问题,罗列知识;知识运用不正确;论述缺乏逻辑,条理性差水平1应答与试题无关;重复试题内容;没有应答第三十一页,共45页。【小试牛刀17】
(2016·全国大联考Ⅰ卷)阅读下列材料,分析解决下列问题。
精准扶贫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虽然近些年扶贫工作有了很大进展,也更实效,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贫困区域密集、贫困人口众多、脱贫时间紧迫等问题依然存在。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与精神家园的塑造未能及时跟上,贫困者自身文化贫乏、个性懒惰、缺乏进取心有很大关系。因此,扶贫除了物质上的支持,还要有精神文化上的帮扶,要以“精神扶贫”助推“精准扶贫”。第三十二页,共45页。
精神扶贫要注重扶“智”,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巩固和提升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精神扶贫还要注重扶“志”,实现“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从思想上给予鼓励引导,并采取多种措施充分调动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努力培养和造就他们敢于直面困难、勇于迎难而上的信念和意志。以“精神扶贫”来推进“精准扶贫”,这势必将会成为我们实现脱贫的重要措施和手段。让人们都认识到精神价值的重要性所在,从而能够向着最终的目标不断迈进。第三十三页,共45页。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点,分析应该如何实现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的相结合。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论的知识,设问指向实现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的相结合,题目类型措施类。结合材料,主要从物质的决定作用、意识的反作用、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等方面,按照世界观、方法论和材料分析的顺序答题。第三十四页,共45页。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现精准扶贫,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坚持物质和精神两手抓,真正实现脱贫致富;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意识,促进物质的发展。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要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找准事物发展的规律,共创扶贫美好的未来;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在扶贫过程中,要依据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从客观规律出发,找准突破口,实现精准扶贫。第三十五页,共45页。2.理论结合材料,分析到位
组织答案时,要运用相关理论,紧扣材料信息,层层论述,用观点统率材料,用材料论证观点,切忌“观点与材料两张皮”的现象,既不能一味地堆砌理论,又不能一味地照搬材料,要做到有理有据。第三十六页,共45页。【例18】
(2015·北京卷,38)“众”最初的字形是人们在太阳下共同劳作。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共同劳作有了更多的可能。第三十七页,共45页。材料互联网时代,“众”的力量在社会公共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互联网给公民参与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给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公民通过社交网络为交管部门提供道路拥堵信息;民间环保组织依据政府公开的环境数据绘制“污染地图”,帮助政府监管污染企业;市政府通过门户网站向市民征集建议;城管部门请商户和市民通过网络平台为执法人员的工作打分……公民与政府在越来越多的社会公共领域中形成合力。第三十八页,共45页。第三十九页,共45页。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以“互联网时代的公民与政府”为题,写一篇短评。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论述合理,200字左右。解析
本题考查公民与政府的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明确从意义、措施等角度撰写短评。从公民角度讲,互联网使公民能够更好地行使权利,同时,公民也应注意履行应尽的义务、践行正确的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科医生基层实践培训
- 医疗器械高值耗材
- 【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动脉瘤的护理
- 企业品牌战略培训
- 2024标准广告公司合同书
- 2024至2030年中国导电导热胶带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玉米免耕播种机项目评估分析报告
- 2023年植入性支架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自动式温度调节阀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深圳大学《西方文明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30年中国肉牛养殖产业前景预测及投资效益分析报告权威版
-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英语考试真题
- 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卷
- 初中数学30种模型(几何知识点)
- 多能互补规划
- 天一大联考●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语文答案
- GB/T 44291-2024农村产权流转交易 网络交易平台服务规范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公开招聘应届毕业生补充(北京)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公司研发项目审核管理制度
- 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数学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