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年月日
一.教学内容
1.年月日的认识
2.24时计时法
3.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r解有关大月、小月、平年、闰年、季度、世纪等方面的知识。集
注每个月各有多少天、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能够口答一些简单的求经过时间的应用题。
3.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
4.使学生会对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进行简单的应用。
5.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珍惜时间。
6.在教学中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界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
1.大、小月的记忆,平年、闰年的判断。
2.24时计时法的认识和应用。
3.求经过时间。
四.教学难点
会解答简单的求经过时间的应用题。
五.知识联系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时、分、秒的基础上,介绍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六.知识结构
(一)年、,月、日
1.年月日等时间概念的意义
(1)年历的认识
(2)大月、小月的认识
(3)平年、闰年的认识
(4)季度的了解
(5)世纪的认识
2.经过时间的推算(例1)
(二)24时计时法
1.24时计时法的认识
2.两种计时法的转化
3.时间和时刻概念
4.求经过时间
第一节
教学内容:年、月、口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有关部门大月、小月、平年、闰年、季度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各
有多少天,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知道一个世纪是一百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教学难点:大月、小月的记忆,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1.5时30分15秒开始演示动画片,这里面有哪几个时间单位?
2.谁来说说悉尼的奥运会是哪年哪月开始的?(板书:2000年9月15口)这里面有哪几个时间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时、分、秒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擦掉板书中的数字)
二.新授:
1.在学习之前老师先问你们点事情。咱们班上的胡海青今年几岁了?那你已经过了几个生口了?我认识一个老
爷爷今年已经60岁而他只过了15个生日,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想知道吗?等我们学习完
年、月、日之后,相信大家就都能回答这个问题了!
2.一年有几个月,你们知道吗?每个月的情况都不一样,具体是什么情况呢?现在就请把你的年历卡拿出来,
边看边思考这样两个问题。(自学之后,四人组讨论)
出示思考题:(投影)
1.看年历,找出各月份的天数。按天数,12个月可以分几类?
2.1996年和1997年全年各有多少天?你是怎样计算的?
3.讲解有关月的知识。
按天数,12个月可以分几类?(板书:31天、30天、29天、28天)
具体说说每个月分别属于哪类?(板书:1、3、5、7、8、10、12和4、6、9、11)怎样才能记住大月和小
月呢?。
出示左拳头图(投影):让学生自己握起左手数一数。
举牌游戏:大月举对勾的牌,小月举叉子的牌。(引出2月)
不计算你能说出每一年的天数都•样吗?为什么天数会不样呢?
那怎么能算出全年共有多少天的?(板书列式)
我们把二月份28天的年份叫做平年,二月份29天的年份叫做闺年。(板书:平年、闰年)
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
年月日
一年12个月365天
(1、3、5、7、8、10、12)叫大月31天
(4、6、9.11)叫小月30天
1996年(闰年)2月29天(全年有366天)
1997年(平年)2月28天(全年有365天)
在回答第3问的时候老师讲解:
由于天数不定,人们把31天的月份叫大月,30天的月份叫小月。怎样才能记住大月和小月呢?。
出示左拳头图(投影):让学生自己握起左手数一数。
举牌游戏:大月举对勾的牌,小月举叉子的牌。(引出2月)
4.在回答第4问的时候老师提问:你是怎么算出全年共有多少天的?(板书列式)
为什么天数会不一样呢?
5.在回答第5问的时候老师讲解为什么会有闰年:我们把二月份28天的年份叫做平年,二月份29天的年份
叫做闰年。那为什么会有闰年呢?经过科学家的测定,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
大约是365天6小时。一年以365天计算比较方便,这样一年就少算了大约6小时,四年就少算了大约24小
时,即少算了一天,因此每4年就要增加一天,增加这一天的那一年便是闰年,又因为4年中大约少算的24
小时,实际上并不是24小时,如果常年累月也会造成误差,所以遇到整百年一般不闰,必须是400年的倍数
才是闰年。因此,有一句话叫: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乂闰,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算一算你手中的年历是不是4的倍数?(找学生回答)
那1900年怎么算呢?(遇到整百年,必须是400的倍数)
小结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练习:判断下面哪些是平年,下面哪些是闰年。
19051840190219441955
19761987199221002400
6.老师说明:一年有四个季度。这和我们说的春、夏、秋、冬四季是不同的。
板书:一月、二月、三月第一季度
四月、五月、六月第二季度
七月、八月、九月第三季度
十月、十一月、十二月第四季度
第一、二季度是上半年,第三、四季度是下半年。
7.一百年是一个世纪,“世纪”也是时间单位。(板书:世纪)
例如:从1800年到1899年是十九世纪,从1900年至U1999年是二十世纪,从2000年到2099年是二H^一
世纪,我们刚刚进入到二十一世纪。
练习:提问:伟大领袖毛泽东生于1893年12月26日,他生于哪个世纪?你生于哪一年?是哪个世纪?
8.全课小结
开始我讲的故事,通过对“年、月、日”的学习,大家明白其中的道理吗?张峰的爷爷平均4年才过•个生日,
所以他是闰年2月29日出生的。
三.巩固练习
().你有什么好方法能记住各月有多少天吗?
出示儿歌(投影):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二月只有二十
八。平年三百六十五,闰年再把一日加。
(二).填空
1.1年5个月;()个月
2.29个月二()年()个月
3.5月最后一天是()日,是第()季度。
4.7月和8月共有()天。
5.2000年是()年,在()世纪。
(三).判断
1.4月、6月、9月、11月是小月,每月30天。()
2.凡单数的月都是大月。()
3.二月份只有28天。()
4.7月1日是党的生日,它的前一天是6月30日。()
5.1800年的2月有29天。()
板书设计:
年月日
一年12个月365天
(1、3、5、7、8、10、12)叫大月31天
(4、6、9、12)叫小月30天
1996年(闰年)2月29天(全年有366天)
1997年(平年)2月28天(全年有365天)
课后随记:
第二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如何计算周年、周岁,能够口答•些比较简单的计算周年、周岁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计算周年、周岁
教学难点:计算周年、周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下面各题
1.一个有几个月?大月有几天?小月有几天?分别是哪几个月?
2.•年有几天?有366天叫什么年?365天呢?
3.多出的一天在几月?平年2月有几天?闰年呢?
4.一个世纪有多少年?一年有几个季度?一个季度有几个月?第一季度是几月到几月?有多少天?
二.新授
例1.赵健1988年1月1日出生,到2000年1月1日,他几周岁?
学生读题,教师提问:
1.从1988年1月1口到1989年1月1口他是多大?
2.从1988年1月1日到1990年1月1日他是多大?
3.到1991年1月1日呢?
4.到2000年1月1日呢?
5.谁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有没有什么简单的办法?
小结:
可以用2000减1988得出12,就是他的年龄。
我们现在就用这方法做下面一题。
想一想:
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1日成立,到今年7月1日是多少周年?
学生读题。
提问:
1.谁能用刚刚小结出的方法做这题?
2.谁来用老办法给他检验一下是否做对了?
三.巩固练习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10月1日是多少周年?
2.伟大领袖毛泽东成语1893年12月26日,他生于哪个世纪?到今年是他诞辰多少周年?
3.你今年几周岁?你生于哪个世纪?
板书设计
求周年、周岁
例1:赵健1988年1月1日出生,到2000年1月1日,他几周岁?
答:他是12周岁。
课后随记:
第三节
教学内容:24时计时法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
2.使学生熟练掌握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互相的转化规律。
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24时计时法。
教学难点: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互相的转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知道一年有几个月,1个月里有几天,那么一天中有几小时呢?
2.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这样的时间吗?19:00等
—.新授:
1.教师边拨动表针边结合生活中的事件按时间顺序叙述。
(1)“在夜里时针和分针都指12,正是夜里12时是上•天的结束也是下•天的开始,所以称它为零
时。”
(2)表针拨到2、3时,“这时大家还在熟睡。”
(3)拨到5、6时,“天快亮了,准备上班的人要起床了。”
(4)到中午12时,我们吃饭的时候,时针iE好走了一圈,是12小时。
(5)到午夜12时也就是零时,表示这一天结束,下一天开始,这是时针刚好走了两圈.一天是24小
时。
2.24时计时法
(1)如果邮局、铁路、广播等部门要每个时间都有注明例:上午8时,下午8时,中午12时,夜里12
时等,非常麻烦,而且容易造成误解,发生事故。采用24时计时法,就比较准确方便了。
(2)教师边拨动表针,边说明,下午1时是13时,下午2时是14时,再往下可由学生一一对应着说
出,一直到夜里12时,24时,也就是第二天的零时。
(3)找一找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区别和转化规律。
3.说一说
(1)用24时计时法说出下面的时刻
早上7时、中午12时、夜里12时、下午8时、上午8时、晚上9时、中午1时、晚上11时
(2)铁路旅客列乍时刻表上写着某次列车19:45开车,你能说出它是在上午或者下午几时几分开车吗?
三.巩固练习
1.口答:一天有几小时?,16时是下午几时,18时45分是下午几时几分?
2.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时间
上午10时、下午7时、晚上10时、下午4时、下午2时
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
12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
一天有24小时下午1时—13时
下午2时一-14时
下午3时一-15时
互化方法:用12时计时法的时刻加12得24时计时法的时刻。
用24时计时法的时刻减12得12时计时法的时刻。
课后随记:
1.面积和面积单位
第一节
教学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概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会用单位进行测量。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念的能力,建立出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时间第•的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区分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长度单位(板书)
2.老师出示一个镜框,里面镶有一张大奖状。介绍:期末我校要为连续荣获“优秀班集体”的班级颁发一张大奖
状并用镜框镶起来。
问:现在请同学们帮助算一下,要做一个像这样长5分米,宽4分米的镜框,需要多长的铝条?18分米就是
这个镜框的什么?
设疑:光有镜框还不行,还需要给这个镜框配一块合适的玻璃做镜面,那么要配多大的玻璃,这个镜框面的大
小又叫什么呢?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新知识,就是面积。出示课题:面积。
二.新授
1.教学“面积”的含义
在讲台桌上摆着各种东西,让学生观察教师现在摸的是它们的什么?(表面)
这些东西乂统称为物体,那么比•比自己手里的本,问谁的表面大谁的表面小。
这说明物体表面有大小之分,所以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
出示我们以前学过的几种平面图形。让学生判断大小,(抽拉)这说明平面图形的大小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
们把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小结:什么叫做面积?(要求说的时候要全面)
强调用“或”连接。
让学生举例什么叫面积。(举出物体和平面图形两种,说的时候要完整)
2.面积单位
刚刚我们学习了什么叫面积,还知道了物体的面积和平面图形的面积。在这个单元里我们重点研究平面图形的
面积。
老师这里有两个图形,你能通过观察知道这两个图形的面积谁大谁小吗?
老师这里还有这样两个图形,现在你能不能观察出它们的面积谁大?有没有什么办法?
(把图形上画上方格,再数格的多少)
再看看这两个图形上也有方格,而且是•样多,你说它们样大吗?为什么方格•样多而不样大呢?
所以我们要规定小方格的大小,也就是面积单位。
拿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自己测量一下小正方形的边长。
说明: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板书)
从表述上看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有什么不同?(平方)
练习:2个1平方厘米是几平方厘米?5个1平方厘米是几平方厘米?9平方厘米里面有几个1平方厘米?
拿出自己的正方形用自己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看能摆下几个小正方形,它的有几平方厘米?为
什么?
如果用你手里的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测量一下你桌面的大小,你觉得行吗?有没有什么问题?为什么?
小组讨论:什么是1平方分米?自己制作一个1平方分米的面积单位?
说明;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板书)
练习:用1平方分米的面积单位测量一下你的数学书皮的面积大约是多大?(说明这样测量只能得到一个大
约的数字,更为精确的测量方法我们下一节课再研究。)
如果用1平方分米的面积单位去测量教室地面的大小,你觉得怎么样?那么我们需要什么?(一个再大一些
的面积单位)
好,我们现在就来自己试想一下,1平方米应该怎么定义。
说明: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板书)
3.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比较
1厘米是长度单位,表示的是一条线段的长度。
1平方厚米是面积单位,表示的是拿线段围成的一个面的大小。
让学生自己说说还有什么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容易混。
4.小结:我们今天都学习了那些内容?
三.练习:见书
板书设计:
物体表面
面积或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平面图形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面积单位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课后随记:
第四节
教学内容:求经过时间
教学目的:
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学会用口头推算计算出经过时间,并能口答一些简单的求经过时间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如何求经过时间。
教学难点:如何求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24时计时法,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以下如何计算工作时间。(板书课题)
二.新授
例2:一架从北京飞往乌鲁木齐的民航班机,13时起飞,16时•55分到达。路上共飞行多少时间?
1.演示:拨动指针
2.提问:
(1)从13时至I」14时经过了几小时?
(2)到15时经过了几小时?
(3)16时呢?
(4)16时55分呢?
3.学生小结:你是如何推算出来的?(板书答题)
例3:某电视台从早上6时开始播放节目,晚上11时结束。一天共播放多少时间?
1.提问:
(1)你能用上题总结出的方法做出来吗?
(2)在你的解答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3)你用什么方法解决了?
2.比较学生所用的方法:分段计算和利用24时计时法计算。
3.小结:通过例3我们学了什么新方法?
三.巩固练习:
1.提问:所有的时间单位是什么?它们之间的进率是什么?
2.出示电视时间表:
7:00东方时空
9:00少儿节口
提问:
(1)小红吃早饭的时候,她爸爸正在看东方时空,她是几点吃早饭的?
(2)如果小红要看少儿节目,她必须从儿点起开始写作业?(作业1小时)
课后随记:
六.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力口、减法的意义;力口、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种关系求未知数X,初步学习用
X表示要求的数,解答简单应用题。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的运算定律,能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做一些简便运算。
3.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的减法运算性质,能应用这个性质做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重点:力口、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
教学难点:减法的运算性质。
知识联系:在学生掌握亿以内的加、减法计算的基础。
知识结构:
1.力口、减法的意义加法的意义例1
减法的意义例2、3
2.加、减法个部分间的关系加法例1讲解关系
例2、3利用关系解题
减法例4讲解关系
例5、6利用关系解题
利用关系解应用题例7、8
3.加法的运算定律交换例1
结合例2
应用例3、4、5
4.减法的运算性质例1讲解
例2应用
第一节
教学目的:使学生在已经学过的加、减法知识的基础上,对加、减法的意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认识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都学过加、减法。今天我们要对加、减法的意义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
二.新授
1.例1:红星小学有男生260人,女生240人。全校共有多少人?
板书:260+240=500(人)
提问:(1)为什么要用加法?
(2)什么叫加法?加法是什么样的运算?
(板书:把两个数合并成•个数的运算叫做加
法)
(3)两个数分别指什么?
(4)合并成•个数中的个数指什么?
2.例2:红星小学全校共500人,其中女生240人,有男生多少人?
板书:500-240=260(人)
例3:红星小学全校共500人,其中男生240人,有女生多
少人?
板书:500-260=240(人)
提问:(1)这两道题为什么用减法?
(2)例2与例1比较已知变成什么?
(3)全校人数也就是什么?
(5)男生也就是什么?求什么?也就是什么?用什
么法计算?
例1与例3比较,提问:
(1)已知什么,求什么?用什么法算?
(2)概括什么叫减法?也就是减法是什么样的运算?
(3)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什么?减去的已知加数叫什么?求出的另一个加数叫什么?
3.观察这两组算式:
提问:具体说说加、减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结:减法里的被减数是加法里的和,减数和差分别是加法里的两个加数。因而,减法是加法的
逆运算。
逆:相反的意思。
逆运算:相反的运算。
三.巩固练习
1.根据364+752=1116直接说出下面两题的得数。
1116-7521116-364
提问:为什么不用计算就能说出得数?
2.把4477+258=4725改写成两道减法算式,并说出根据什么改写的?
四.作业
课后随记:
2.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教学目的:使学生全面地理解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便于应用这些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数X。
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320+80=
提问:这是个什么运算?加法是怎么样的运算?相加的两个数
叫什么?加得的数叫什么?
二.新授
例1.320+80500+700
400-801200-700
400-3201200-500
提问:看算式说出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二和)
举例:举出一、两组有这种关系的口算题。
提问:怎样求和?怎样求一个加数?怎样另求一个加数?
小结:无论求明E个加数都用和减去另一个加数。
(板书:一个加数二和•另一个加数)
以前我们在对加法进行验算时,用交换加数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现在还可以应用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
系。
327验算:814或814
+487-327-487
说说根据什么?
例2:填空
()+21=38
提问:填几?怎样想?你能应用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出来吗?
现在用X表示“()”中的数,我们来求未知数,
X是拉丁字母,•般情况下,它用来表示未知数。
X+21=38
X=38-21
X=17
(怎样求X?根据什么?)
讲解:X在这个算式中表示加数,根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即可求出X是多少。求未知数X,要按一定格式书
写。解题的书写格式与解方程一致。等号要与等号对齐,每步等号前要写X。(板书演示)
解答之后要把求出的未知数带入原题,看等号两边是否相等。(板书:17+21=38)说明解答正确。
三.练习
1.练一练:X+34=5227+X=64
2.P992
四.作业
课后随记:
第二节
教学目的:让学生体会的X作用,学会用设X的方法列出算式,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打基础。
教学重点及难点: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X+34=78321+X=546
二.新授
板书:(486+X=3000)
例3.486加上什么数等于3000?
出7J\图:OOOOO0
提问:1.不知道的这个加法怎么表示?
2.3000是什么数?在图中怎么表示?
3.根据题意怎么列式?
板书:486+X=3000
X=3000-486
X=2514
练一练:
(1)什么数加上1424等于6020?
提问:题中叙述的是个什么运算?用X表示什么数?6020是什么数?怎样列式?
(2)358加上一个数等于848,这个数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P993要求的数是什么?根据什么关系式?
2.P995说出列式及为什么这样列。
四.作业
课后随记:
3.加法的运算法则
第一节
教学目的: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概括出一般的规律,采用观察、对比、归纳的方法启发学生把感性认识启发
为理性认识,总结出定律。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30+70150+350263+137
70+30350+150137+263
二.新授
例1.看图求小明家和学校间的路程
板书:257+143=400(米)
提问:计算小明从学校到家多少米,又该怎么算?
板书:143+257=400(米)
问:两个算式相等用什么符号连接?
观察比较:
等号两边的相同点:都是257和143相加
不同点:加数的位置改变
出示:16+14()14+16
提问:两个算式结果怎样?用什么号连接?
等号两边的相同与不同?
这说明什么?
出示:130+250()250+130
提问:两个算式什么关系?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观察三组等式,提问:
1.这三个等式中,每组等式有几个加数?加数都一样吗?
2.这三个等式中,等号两边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概括定律,讲解:a+b=b+a
想•想过去的哪些计算中用到了加法交换率?
三.作业
课后随记:
第二节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率,知道过去学过的一些口算及简便算法就是应用了加法结合率。
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率
教学过程:
--复习
1.口算:46+3827+4835+29
38+57是怎样口算的?
2.说一说(1)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括号在算式中的作用
二.新授
1.例2:北街小学图书馆第一天买来科技书84本,故事书78本,第二次买来故事书90本"两次
共买书多少本?
第一次买・第一次买・
科技书84本故事书78本故事书90家
提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方法一:(84+78)+90
=162+90
=252(本)
提问: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
方法二:84+(78+90)
=84+168
=252(本)
观察算式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三个数相加,结果相同。
不同点:运算顺序不同
提问:什么符号连接两个算式?
(84+78)+90=84+(78+90)
2.先口算再说关系最后填符号
(7+8)+2(=)7+(8+2)
(150+30)+145(=)150+(30+145)
提问:(1)这三个等式,每组等号两边的算式中有几个加
数?加数一样吗?
(2)这三个等式,左边三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3)等式右边三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4)两组算式加的顺序相同吗?它们的和呢?
(5)你还能举出一组这样的等式吗?
(6)从这些等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率
(a+b)+c=a+(b+c)
4.应用:5+8+238+57
=5+(8+2)=38+(50+7)
=5+10=(38+50)+7
=15=88+7
=95
三.作业
课后随记:
第三节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加深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并应用于简算之中。
教学重点及难点:应用定律简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加法交换率?用字母怎么表示?
2.结合率呢?
二.新授
例3.465+274+26
思考:1.观察每个数的特征,提出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2.为什么?应用了什么定律?
注意:应用加法结合率不要丢掉小括号。
例4.25+42+75+58(试做)
=(25+75)+(42+58)
=100+100
=200
提问:为什么把42和57调位?应用了什么?还应用了什么?
提示:加法结合率不能改变加数的位置,只有交换率才可以。
例5.5354+7432+556+1738=
5354
7432
556
+1738
提问:怎样计算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想一想:1788+125+75
28+54+72+46
4578+(422+359)
(210+430+790)+570
提问:怎样计算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三.作业
课后随记:
4.减法的运算性质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减法的吞酸性质,以加深对减法计算的理解,还能应用这一运算性质
使一些计算简便。
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并能应用减法的运算性质。
教学过程:
四.导入
例1.四年级一班有图书84本,借给第一小队26本,借给第二小队30本,还剩多少本?
提问:84是什么量?(总量)
由几部分组成?
方法一:84-(26+30)
=84-56
=28(本)
方法二:84-26-30
=58-30
=28(本)
五.新授
1.观察并思考:这两个算式结果怎样?可以用身号连接?
84-(26+30)(=)84-26-30
提问:等号的左边和右边有什么不同?
计算:76—(16+34)()76-16-34
230-(158+42)()230-158-42
观察和比较:
(1)等号左边有什么相同?运算顺序各是什么?
(2)等号右边有什么相同?
概括•:减法的运算性质
a—(b+c)=a—b—c
2.我们做口算时就应用了这一性质:
72-58
=72-(50+8)
=72-50-8
=22-8
=14
例2.638-(438+57)
=638-438-57
=200-57
=143
提问:观察这一道是是怎样的运算试题?
题目中的数字有什么特点?
怎样计算简便?根据什么?
六.练习
765-(165+48)
832-346-154
七.作业
课后随记:
第二单元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七.教学内容
4.混合运算式题
5.应用题
八.教学目标
7.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地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
8.使学生能够解答两步计算的•般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9.结合解题和计算,进•步培养学生检杳和验算的学习习惯,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九.教学重点
4.小括号里有两级运算的式题。
5.两步应用题。(归总和差对应)
十.教学难点
1.小括号里有两级运算的式题。
2.归总和差对应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十一.知识联系
1.本单爰足在学生已经学过两级混合式题和带一个小括号的两步计算式题的基础上学习的。
2.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简单的两步应用题的基础上,从列分步算式过渡到列综合算式。
十二.知识结构
(三)三步计算式题
3.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不带括号。
(1)一般情况(例1)
(2)特殊情况(例2:两步两级运算可以同时算)
4.带括号的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
(1)小括号里有两级运算的式题(例3)
(2)带两个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例4:可同时算括号)
(四)应用题
1.连乘两步应用题(例1)
2.连除两步应用题(例2)
3.归总应用题(例3)
4.差对应应用题(例4)
1.式题
第一节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学会解答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
2.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书写要整齐,清楚,格式规范。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在小括号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也要按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小括号中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5x2+5x22+3x2+3(86-6)+(2x4)
7+3-7+3(18+2)x6+3500-25x4-5
15x(6+3)24x2-42-7200-180-60
2.口答: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如果只有乘除法运算顺序是什么?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新授:
例1.120-(81+38+19)
=120-(81+2)
=120-83
=97
提问:
1.题目里有哪些运算符号,括号里有什么运算?
2.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什么?
3.在括号里有加又有除先做什么呢?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小结运算顺序,并用红笔在题目上标出。
练•练:(459-27x5)+36
提问:括号里既有减法又有乘法,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学生试做,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口算:
2+8+2+8400+40+200+5
2x8-2x8(400+40+200)+5
2+8-2+8400+(40+200-5)
2.判断:
(137-37)+25x4
=100-100
=1()
215x(800-400+25)
=215x(400+25)
=215x16
=3440()
3.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120-(280-960-16)
48x(102+203-7)
4.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62-4x6+385+40x20-5
(162-4x6)+385+(40x20-5)
(162-4)x6+3(85+40)X20-5
四.课堂小结
1.在小括号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也要按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计算时注意以下几点
(1)审题写序号
(2)计算要认真
(3)致意括号不丢项
(4)不抄错数和符号
板书设计:
四则混合运算
例1.120-(81+38+19)
=120-(81+2)
=120-83
=97
在小括号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也要按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课后随记:
第一节
教学内容:归总应用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归总应用题的解题关键是总数不变,理解为什么要先求总数及怎么样求总数。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和解答归总应用题。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要先求总数及怎样求总数。
教学过程:
・•复习:
1
.学过的数量关系式有哪些?
单
价、数量、总价一组
度
速、时间、路程一组
效
工、工时、工总一组
N
要求下列问题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1)平均每筐苹果多少元?(求单价)
(2)修一条水渠几天完成?(求工时)
(3)•共行了多少千米?(求路程)
(4)平均每天修多少米?(求工效)
提问:
A.求什么?
B.公式是什么?
C.指出条件是什么?
D.结合题意说具体条件是什么?
3.书上22页,准备题。
二.新授:
例3.一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用12小时,平均每小时行72千米,火车提速以后,平均每小时行96千米。现
在火车从甲地到乙地要用多少小时?
1.学生读题,说已知条件和问题。
2.教师根据已知条件画线段图。
3.看图提问:
我们用一条线段来表示甲、乙两地的路程。提速前火车用12小时行完,平均每小时行72千米。
(1)而火不提速后,平均每小时要行96千米,提速后行的是哪段路?谁能在图上指出?
(2)从图上看两段路的长有什么关系?说明什么问题?(要行的路全长不变,也就是路程不变)
(3)再看图说说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4)谁来说说你打算如何解答?(因为路程没变,我们可以根据提速前的速度和时间先求出总路程,再根
据总路程和提速后的速度求出提速后所用的时间)
板书答案。
4.小结:这道题的解题关键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书上23页,试一试。
1.出示图,让学生看图编应用题。
如果提速后,火车从甲地到乙地只用了8小时、这时火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读题,提问:
(1)现在是让我们求什么?(速度)谁的速度?
(2)求速度要知道什么?不知道怎么办?
(3)为什么可以用提速前的总路程?
(4)怎么列式?(板书)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类应用题有一个什么特点?(总量是固定不变量,都要先求出总量才能进一步解
答)
因为这类题必须先用乘法求出不变的总量,所以又叫归总应用题。(板书课题)
板书设计:
归总应用题
例3.一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用12小时,平均每小时行72千米,火车提速以后,平均每小时行96千米。现
在火车从甲地到乙地要用多少小时?
A.求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列综合算式:
72x12=864(千米)72x12+96
B.再求提速以后要用的多少小时。=864*96
864+96=9(时)=9(时)
答:要用9小时。
课后随记:
第二节
教学内容:归总应用题练习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进•步理解归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及其解法。
2.在练习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归总应用题的教学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应用题?
为什么叫归总应用题?
(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归总应用题)
二.新授:
1.口答:
(1)小红平均每分钟走70米,10分钟由家走到学校。如果想7分钟走到学校,她每分钟要
走多少米?如果每分钟走50米,几分钟能到学校?
提问:a.这道题有几问?
b.第一问是什么?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c.条件给了吗?没给怎么办?为什么能这么求?
d.第二问求什么?怎么求?
(70x10-770x10-50)
(2)小明拿了一些钱去买文具,如果买5角一支的铅笔可以买8支,如果买4角一块的橡皮
可以买几块?如果用这些钱刚好可以买5个练习本,每本多少钱?
a.学生分析、列式
b.提问:第二问中的“如果用这些钱”指的是哪些钱?
(5x8+45、8+5)
2.给条件找问题
(1)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a.一共行了多少千米?b.行了几小时?)
(2)平均每人几个苹果?
(a.一共几个苹果?b.有几个人?)
(3)平均每小时做几个零件?
(a.一共多少个零件?b.做了几小时?)
(4)平均一支笔买几元?
(a.一共有几元?b.买了几支笔?)
三.小结
提问:做归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找出不变的总量)
四.作业
课后随记:
第三节
教学内容: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对应求单一量)
教学目的:
1.通过解答根据两个相对应的差求单•量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使学生初步理解两种数量的相对应的关系,学
会解答这•类应用题,并为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打下基础。
2.通过比较和变化条件,加深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并余解答各类应用题,学会用抓关键句的方法分析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根据问题找出两个相对应的条件
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上午行2小时下午行300千米
下午行4小时全天行700千米
上、下午共行6小时多行100千米
下午比上午多行2小时上午行400千米
2.应用题
工程队修一段公路,原计划每天修45米,8天完成。实际只用6天就修完了,实际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请学生用两种方法分析。
3.导入:以前我们学过两种分析应用题的方法,从条件入手和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今天我们学习•种新的分
析应用题的方法,抓关键句分析。
二.新授
例4:洗衣机厂门市部,上午卖出洗衣机3台,下午卖出同样的洗衣机5台,下午比上午多收货款1512元。
每台洗衣机多少元?
1.学生读题,熟悉题意,找出条件和问题。出示线段图。
2.小组讨论:
(1)找出题中的关键句。
(2)为什么你认为这句话比较关键?
3汇报结果.
下午比上午多收货款1512元是关键句,因为有这句话我们就要找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儿台洗衣机,下午比上午
多卖出2台洗衣机,说明1512元是2台洗衣机的价钱。
4.提问:这道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谁能结合图自己说一下?你是怎么列式的?(板书)为什么要加小括
号?
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应用题特点是找出相对应的两个数,之后求单•量,它的分析方法是抓关键句分
析。
三.巩固练习
1.洗衣机厂门市部,上午收货款2268元,下午收货款3780元,下午比上午多卖出2台洗衣机。每台洗衣
机多少元?
(1)学生读题,熟悉题意。
(2)提问:这道题和例4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学生分析。
(4)列式解答,订正。
2.洗衣机厂门市部,上午收货款2268元,下午收货款3780元,全天共卖出洗衣机8台。每台洗衣机多少
元?
(1)学生读题,熟悉题意。
(2)提问:这道题和上一题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学生分析。
(4)列式解答,订正。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的应用题的特点和分析方法是什么?
教师说明:今天我们学习的应用题,特点是根据题目给的一个差,先求出与之对应的另一个差,然后求单量;
或者根据题目所给的一个和,先求出与之相对应的另一个和,然后求单量。分析的方法是抓关键句进行分析。
五.思考题
选择条件把下题补充成为今天所学的应用题。
一辆汽车,,,O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条件:
上午行2小时下午行300千米
下午行4小时全天行700千米
上、下午共行6小时多行100千米
下午比上午多行2小时上午行400千米
板书设计:
应用题(抓关键句)
例4:洗衣机厂门市部,上午收货款2268元,下午收货款3780元,下午比上午多卖出2台洗衣机。每台洗
衣机多少元?
1.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台?综合算式:
5-3=2(台)1512-(5-3)
2.每台洗衣机多少元?=1512-2
1512+2=756(元)=756(元)
答:每台洗衣机756元。
课后随记:
第四节
教学内容:两差求单量练习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两差求单量和两和求单量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及其解答方法。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两差求单量和两和求单量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两差求单量和两和求单量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答:
(1)•辆汽车上午行了3小时,下午行了5小时。下午比上午多行了100千米。它平均每小
时行多少千米?
提问:a.这道题给了我们什么?
b.“多行了100千米是一个差”,什么是另一
个差呢?
(2)一辆汽车上午行了120千米,下午用同样的速度行了200千米。下午比上午多行了2小
时。它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提问:这道题和上一道题有何区别?
指导练习
1.补充条件再解答
同学们买作业本,四年级♦班有44人,四年级二班有47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吊顶装修合同简单
- 二零二四年家具搬运及安装合同
- 外观设计协议合同范本
- 保山学院《金融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保定学院《运动能力康复方案设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版区块链技术研发合作合同
- 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理培训
- 黄石合同范本
- 基于2024年度技术的煤矿自卸车销售协议
- 2024年度加工承揽合同工作内容与承揽人的责任
- 信息技术产品加工合作
- 【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融合问题探究10000字(论文)】
- QCT1189-2023乘用车用保险杠
- 2024合同Amazon店铺代运营协议模板
- HG/T 6313-2024 化工园区智慧化评价导则(正式版)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抢救流程图
- 中职学生学情分析
- 钢管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 现场监护人培训
- 中班语言诗歌活动《月亮》课件
- 小学生爱国知识竞赛题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