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第1页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第2页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第3页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第4页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本章目录一、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社会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基本结束,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存在着斗争,但是社会主义的因素起着决定作用,由于社会主义的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有利的国际形势,就决定了它将不断增长并取得最后的胜利。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形态

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其中国营经济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经济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则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是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转变的一种过渡性的经济形态。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任务是恢复和发展生产,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并逐步扩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削弱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基础。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毛泽东认为,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就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外部就是与帝国主义的矛盾。这一分析为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所确认。但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两三年内,虽然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已经被推翻,但是大量的民主革命的任务还未完成,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残余的矛盾。1952年以后,这种状况才发生变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才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5,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及在国民经济中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建立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保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和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镇压反革命运动和抗美援朝运动的胜利。

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为中国向社会主义转变提供了充分的思想文化条件。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援助,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的国际环境。(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1952年,毛泽东基于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开始酝酿和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6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此进行了正式讨论,毛泽东对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第一次做了比较完整的阐述。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决议,正式批准了这条总路线。同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把总路线作为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和总纲。毛泽东对总路线修改手稿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和“三改”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因此,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

毛泽东两次修改《党在过渡时

期总路线的宣传与学习提纲》

1954年1月1日《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指出:“在发展国民经济中,我们必须努力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工业,把现有的社会主义工业扩大起来,办得更好;我们必须努力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的改造。这两方面的任务必须紧密联系在一起。好比一只鸟,它要有一个主体,这就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工业;它又要有一双翅膀,这就是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和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要过渡到社会主义,没有主体当然不行,没有翅膀也不行”。3,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客观依据一是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二是土地改革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三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四是当时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任何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史上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正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提出了对中国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原则、政策

土地改革后,不失时机地把小农经济引上社会主义道路。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实行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从实际出发,创造了从互助组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逐步过渡的形式,逐步把个体农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依靠农民的大多数,制定并贯彻正确的农村阶级路线。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的基本依据理论依据:

(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和平赎买的设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曾设想过无产阶级掌权后用和平赎买方式变革所有制对无产阶级的有益性;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对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马克思设想以和平的手段迫使资本家屈服于工人阶级,恩格斯认为如能用赎买的办法变革所有制,将是"最便宜不过了",但他们没有机会实现这种设想;列宁在十月革命后的1918年和1921年两次提出过赎买政策的方案和轮廓,但因俄国资本家不合作而未能实现。1894年恩格斯说:“我们决不认为,赎买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容许的;马克斯曾向我讲过他的意见:假如我们能赎买下,那对于我们是最便宜不过了。”(2)毛泽东关于中国资产阶级划分理论。毛泽东将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大资产阶级历来是革命的对象,民族资产阶级则具有两面性。把中国的资本主义分为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分别对它们采取没收和赎买政策。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中最富有特色,最富创造性的内容,是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最富实质性的发展内容之一。红色资本家:荣毅仁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的现实依据:(1)我国建立了强大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从政治上提供了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的保证。(2)我们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国家对主要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割断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的联系。从经济上提供了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的保证。1949年1952年国营工业产值36、8亿元142、6亿元国营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26、2%41、5%(3)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仍然具有两面性,既在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同时,又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民族资本主义在经济上也表现出两面性,既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又有作为剥削制生产方式有害国计民生的一面。因此,必须"利用"它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限制"它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改造"民族资本家为能够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

——摘自马克思《资本论》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发展壮大,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同生产力发展的矛盾愈来愈突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党和毛泽东,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创造性的提出了以和平手段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成功地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严格区分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对官僚资本无偿剥夺,对民族资本进行赎买。

(2)采取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3)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把原来的剥削者逐步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并确定以重工业为重点进行工业化建设的思路。党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主体,三大改造是两翼。社会主义改造是围绕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这个中心任务进行的,力求使之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以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而不允许对生产力造成破坏。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是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的。邯郸市郊区酒务楼村农民积极报名入社

2,以渐进的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改造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的指导方针是“积极发展,稳步前进”。形式上则采取了由互助组到初级社到高级社的逐步过渡。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指导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在组织形式上,是由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在方法上,从供销入手,实行生产改造;在步骤上,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逐步过渡:第一步是把私人资本主义企业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第二步再由国家资本主义企业转变为社会主义企业,在转变中采取了由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到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逐步过渡;在步骤上则是由大城市到中小城市、由主要行业到一般行业逐步推开。

实践证明,这种逐步过渡的方式是恰当的,有效的。这种逐步过渡的渐进方式,是和平改造能够实现的重要保证,不论是在农业、手工业还是资本主义工商业中,正是因为采取了这种渐进的改造方式,避免了在短时间内可能发生的剧烈的社会变动,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3,以和平的方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的三大改造都是以和平的方法完成的。在我国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党和国家较好的贯彻了“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因而使得农业合作化运动能够以和平的方式完成。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以和平的、赎买的方法来完成,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私有制不是无偿地、而是有偿地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和平赎买”政策的成功实现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发展。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1)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能够比较顺利地实现消灭私有制这样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但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并且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而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2)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基本上被消灭,社会主义经济成了国民经济中的主导成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它与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的社会主义政治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