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 微生物与免疫学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9228bdd8a8d4b40016d22e71e7dbbbd/c9228bdd8a8d4b40016d22e71e7dbbbd1.gif)
![抗体 微生物与免疫学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9228bdd8a8d4b40016d22e71e7dbbbd/c9228bdd8a8d4b40016d22e71e7dbbbd2.gif)
![抗体 微生物与免疫学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9228bdd8a8d4b40016d22e71e7dbbbd/c9228bdd8a8d4b40016d22e71e7dbbbd3.gif)
![抗体 微生物与免疫学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9228bdd8a8d4b40016d22e71e7dbbbd/c9228bdd8a8d4b40016d22e71e7dbbbd4.gif)
![抗体 微生物与免疫学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9228bdd8a8d4b40016d22e71e7dbbbd/c9228bdd8a8d4b40016d22e71e7dbbbd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免疫球蛋白和抗体Immunoglobulinandantibody起源1890年,德国贝林和日本北里发现被灭活的白喉或破伤风杆菌免疫过的动物,其血清具有中和毒素的作用,将其血清转移给其他动物产生针对白喉或破伤风的免疫力,同时发现抗毒素作用是特异性的。现在我们知道血清中存在的具有抗毒素活性的物质就是免疫球蛋白。(一)抗体的概念
抗体(antibody,Ab)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转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γ球蛋白(丙种球蛋白)
一、概述(二)免疫球蛋白概念: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分子相似的球蛋白。Ig的类型:分泌型(sIg)-存在于血液和其他体液,发挥免疫功能;膜型(mIg)-B细胞的抗原受体(BCR)(immunoglobulin,Ig)一、概述(三)Ig与Ab的关系Ig强调的是化学结构的概念,Ab而是生物学功能上的概念。所有Ab都是免疫球蛋白,而并非所有Ig都具有抗体活性。
注:Ig包括抗体和无抗体活性的异常免疫球蛋白一、概述(一)基本结构1、组成:H2L2
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H链)和两条相同轻链(L链)经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肽链结构。Ig可据此分类分型二、Ig的结构Ig的分类据H链的结构不同分:类IgG—γ(gamma)IgA—α(alpha)IgM—μ(mu)IgD—δ(delta)IgE—ε(epsilon)亚类IgG:IgG1~4
IgA:IgA1~2据轻链恒定区不同分型:κ(kappa)型λ(lambda)型κ:λ约2:1二、Ig的结构(一)基本结构2、分区与功能
可变区(V)恒定区(C)铰链区超变区(HVR)骨架区二、Ig的结构VLCLVHCH1CH2CH3CH4(IgM/IgE)轻链重链
VL/VH区内有高变区(HVR)或称为互补结合区(CDR)二、Ig的结构功能:VH和VL:为结合抗原的部位(HVR/CDR)CH1和CL:同种异型标志IgG的CH2和IgM的CH3:具有补体结合位点IgG的CH2+CH3:介导通过胎盘IgG的CH3、IgE的CH2和CH3:与多种免疫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Fc受体结合位点)二、Ig的结构二、Ig的结构二、Ig的结构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Ig结构像Y字,分为两重与两轻。结合抗原可变区,其它区域则恒定。二、Ig的结构(二)其它成分
1、连接链(J链):成分:为浆细胞合成的多肽链作用:连接Ig单体2、.分泌片(SP):成分:黏膜上皮细胞合成与分泌的含糖肽链作用:形成SIgA介导SIgA的转运至黏膜表面保护SIgA免受环境中蛋白酶的消化二、Ig的结构(三)水解片段
二、Ig的结构(三)水解片段
1.木瓜蛋白酶→IgG2个Fab段(抗原结合片段)Fc段(可结晶片段)——与免疫细胞和补体结合的部位2.胃蛋白酶→IgGF(ab′)2(双价抗体活性片段)pFc′(无生物活性)二、Ig的结构(三)水解片段
意义:阐明Ig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制备免疫制剂。
例:马血清抗毒素经胃蛋白酶处理后可除去Fc段,降低超敏反应的发生。二、Ig的结构
三、五类Ig特点(一)IgG
单体分子,四个亚类(IgG1~4);血清中含量最高(75%~80%);半衰期最长(23天);(临床治疗间隔2~3周)唯一可通过胎盘;抗菌、抗病毒、抗毒素主要抗体。三、五类Ig特点(二)IgM
膜结合型——单体,构成BCR血清型五聚体,分子量最大,又称巨球蛋白;占血清Ig含量的5~10%;人类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为天然ABO血型抗体;
三、五类Ig特点(二)IgM
感染发生时最先产生—感染早期免疫;
半衰期5天—血清中特异性IgM水平增高提示有近期感染;IgM不能通过胎盘→脐带血或新生儿血清中IgM水平升高表明胎儿有宫内感染;激活补体能力最强;三、五类Ig特点(三)IgA
两种类型——血清型:IgA1,单体;分泌型:SIgA,二聚体,占血清Ig含量的10~15%;粘膜局部抗感染免疫;婴儿可从初乳中获得sIgA,是重要的天然被动免疫
三、五类Ig特点(四)IgD单体分子铰链长占血清Ig含量的0.2%;存在形式①分泌型—血清中,功能不清;②膜结合型—成熟B细胞表面BCRmIgD是B细胞成熟的重要标志三、五类Ig特点(五)IgE
单体分子;血清中含量最低;半衰期3天;呼吸道和胃肠道浆细胞产生;介导Ⅰ型超敏反应;过敏性疾病和某些寄生虫感染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E水平增高。三、五类Ig特点新生儿脐带血中哪种Ig含量增高表示宫内有感染?为什么?2.胎儿可通过获得母亲的哪种抗体获得免疫力?为什么?3.在局部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为什么?4.Ig在血清中含量最高的是?最低的是?最大的?最早产生的?5.五类Ig中那些以多聚体形式存在?三、五类Ig特点(一)V区的功能
AgAgAgAgAbAbAbAb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中和作用Ig+相应Ag→阻止病原菌黏附阻止病毒穿入细胞
四、Ig的生物学功能(二)C区的功能
1、激活补体系统Ab(IgM、IgG1-3)+Ag→C1q→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IgG4、IgA形成聚和物→激活补体旁路途径
四、Ig的生物学功能(二)C区的功能
2、结合Fc受体,介导免疫细胞活性调理作用:IgG+颗粒性抗原→IgG的Fc段与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表面的FcγR结合→促吞噬细胞吞噬。②ADCC:IgG+靶细胞抗原→IgG的Fc段与NK细胞表面的FcγR结合→促进NK细胞杀伤靶细胞的作用;③介导Ⅰ型超敏反应:IgE
四、Ig的生物学功能四、Ig的生物学功能3、通过胎盘和粘膜
在人类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胎儿新生儿抗感染免疫
分泌型IgA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的黏膜,是黏膜局部免疫最主要因素。(二)C区的功能四、Ig的生物学功能四、Ig的生物学功能(一)多克隆抗体
1.定义(PcAb):在含有多种抗原表位的抗原物质刺激下可激活多个B淋巴细胞克隆,而产生多种针对不同抗原表位的抗体混合物。如:动物免疫血清(多种特异性)。2.实际意义(1)预防、治疗感染性疾病(2)临床诊断五、人工抗体的制备(二)单克隆抗体
1.定义(McAb):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只识别抗原分子一种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
2.优点:具有严格特异性和高度均一性高纯度、高产量、高效价
五、人工抗体的制备杂交瘤细胞骨髓瘤细胞—无限增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全球初级冲击式破碎机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座次礼仪健康管理系施怡宁讲解
- 2025个人借款楼房抵押合同范本
- 2025标准材料采购合同范本
- 打灰工班组承包合同
- 生活污水处理合同书范本年
- 墙面广告租赁合同
- 提高人际沟通与协调的技巧
- 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合同
- 活动板房工程合同范本
- 《民航服务沟通技巧》教案第16课民航服务人员平行沟通的技巧
- 深圳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系统操作手册(电子票据)
- 2023年铁岭卫生职业学院高职单招(数学)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呆死帐的发生与预防课件
- 10000中国普通人名大全
- 起重机械安装吊装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
- 华北理工儿童口腔医学教案06儿童咬合诱导
- 中国建筑项目管理表格
- 高一3班第一次月考总结班会课件
-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教学课件汇总完整版电子教案
- 我国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119)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