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高考文化经典题复习_第1页
2017年浙江高考文化经典题复习_第2页
2017年浙江高考文化经典题复习_第3页
2017年浙江高考文化经典题复习_第4页
2017年浙江高考文化经典题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年浙江高考文化经典题复习第一页,共100页。

2017高考文化经典题

复习攻略第二页,共100页。2016年浙江高考真题(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墨子·节用》:“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证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①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②不劳,其兴利多矣。”

【注】①加用:更有用,更有价值。②德:通“得”。

23.从这段文字看,“节用”的含义是□□□□□□

。(不超过6个字)(1分)

24.根据选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为政”思想。(4分)

第三页,共100页。参考答案23.

去无用之费

24.

①非攻:不赞成通过对外掠夺来增强国力。②节用:合理地节约用度。(③珍惜人力物力,减轻百姓负担)【解析】

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物象的特征等,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

第四页,共100页。2017年浙江高考样卷(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一、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论语.微子》)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二、义,利也。(《墨子.经说上》)

今用义为政于国家,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墨子.耕柱》)

2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儒家与墨家对“义”的不同理解。(3分)22.结合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儒家之“义”或墨家之“义”的看法。(3分)第五页,共100页。参考答案21.

①儒家认为“义”是君臣父子兄弟等之间的伦理道德规范(或礼法),可以维系社会的纲常秩序。

②墨家认为义即利,可以利人利民。

答出①给2分,答出②给1分。

22.示例:略。

表明看法给1分,说明理由给2分。言之成理即可。第六页,共100页。考试题型及分数1、题型:主观题一道填空题一道简答题也可能2道简答题2、分值:2016高考:5分(1+4)2017样卷:6分(3+3)第七页,共100页。考纲解读2015年以前:传统文化经典《<论语>选读》的理解和评价”。2015年以后《考试说明》:“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解读分析:根据此处的变换及试卷结构分析,原先的《<论语>选读》题转换成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注意不是不考论语,而是考查范围扩大了。第八页,共100页。文化经典主要有哪些?1、孔子及《论语》儒家2、孟子及《孟子》儒家3、荀子及《荀子》儒家4、老子及《道德经》道家5、庄子及《庄子》(《南华经》)道家6、韩非子及《韩非子》法家7、墨子及《墨子》墨家第九页,共100页。浙江高考卷

考查内容的演变2011年:1论语;2韩非子2012~2014年:纯《论语》2015年:《孟子》2016年:《墨子》2017样卷:1论语、孟子;2墨子2017高考???第十页,共100页。2017高考可能的形式考法家:1、论语、荀子、韩非子或考道家:2、论语、老子、庄子第十一页,共100页。复习建议1、把握主要思想家的政治思想观点;2、精选各大思想家的论著片段进行阅读训练;3、能够联系实际指出其对我们的启发思考;4、重视比较阅读,比较各个思想家思想观点的异同。第十二页,共100页。第十三页,共100页。第十四页,共100页。第十五页,共100页。第一部分:

孔子及《论语》第十六页,共100页。孔子的生平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商丘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第十七页,共100页。(一)政治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第十八页,共100页。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仁、礼1、仁是礼的内核;2、礼是仁的目的与外在表现。3、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第十九页,共100页。(二)经济思想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他说:“见利思义”。要求人们在物质利益的面公元前,首先应该考虑怎样符合“义”。他认为“义然后取”,即只有符合“义”,然后才能获取。第二十页,共100页。(三)教育思想①教育对象:有教无类。②教育目的:安邦治国,学而优则仕。③教育内容:六经(六艺)、以“文行忠信”作文施教的主要内容,排斥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把思想品德的教育放在首位,重视体育教育,讲美育;④学习规律:要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理解“学”与“思”的关系。⑤教学方法:注重启发诱导,强调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注意切磋讨论,教学相长。“当仁,不让于师”。第二十一页,共100页。(四)哲学思想:中庸之道有持中、稳健、理性、包容、调和的特色1、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2、执两用中,实行稳健的主张3、符合社会人生常道,做到合情合理。4、宽容包纳,和而不同第二十二页,共100页。(五)修身养性:君子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2、安贫乐道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4、直道而行5、与人为善6、文质彬彬第二十三页,共100页。

《论语》中几道重要的

探究题第二十四页,共100页。1、《为政以德》P5孔子说“均无贫”这个是否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相同?“均无贫”与“均贫富”含义不同。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而均无贫则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均贫富”实际含义在劫富济贫,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孔子不可能具有这种思想。第二十五页,共100页。2、《仁者爱人》P25

同是主张相爱,孔子的仁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墨子的兼爱则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说“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的主张和孔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孟子说“墨子兼爱,是无父也”?孔子的仁爱是以尊尊亲亲为基础的有差等的爱,墨子的兼爱是取消等级差别的普遍之爱,这就破坏了严格区分上下尊卑的宗法等级制度,所以孟子说墨子的兼爱是无父。第二十六页,共100页。《君子之风》P30孔子说:“君子喻于义”,但只是主张“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韩非则认为君臣父子之间只有利害关系,没有道义关系,彼此是用“计算之心以相待的”,都是为了追求各自的“大利”。而后来的儒家则走向另一个极端,产生了讳言利,排斥利的倾向,如董仲舒就主张“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试对这三种主张作简要评论。第二十七页,共100页。

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的价值观,完全是功利主义的。他们崇尚竞争、崇尚实力,否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这种主张可以一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它把人们追求势利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化、绝对化,毒害了人们的思想,破坏了人际关系,败坏了社会风气,从长远来说,会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战国时期的秦国就是这样。

孔子之论符合人为了生存追求利益而又要遵守“道德”、正确处理好利与义关系的实际,应该是所有经商言利者的原则。所以中国历来就有“儒商”,无论是“徽商”还是“晋商”都以“诚信”为本。到现代,如日的本商人、企业家都奉《论语》中的道德为本,大力提倡言“利”而不忘“义”,至于韩非子和董仲舒之论,都走向了两个极端,但今天仍有市场,尤其是韩非子之论,在今天,还有不少商人、企业家昧着良心、不顾消费者生命健康赚钱。

所以说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观。义利观第二十八页,共100页。《中庸之道》P68“中庸”“和”的精神实质是什么?有人把这种主张看作“折中主义”,你认为符合实际吗?不是。“中庸”与“和”是通过做事适度在矛盾中求统一。中庸不是无原则地调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与和谐。不能把中庸等同于折中主义。第二十九页,共100页。模拟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5-6题。(5分)①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②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论语,阳货》)③子路问于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孔子曰:“君子,其未得也,则乐其意:既已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荀子.子道》)5.根据①②两则材料,概括人生追求过程中两种不同的心态。(2分)6.根据上面三则材料,分析君子无忧的原因。(3分)第三十页,共100页。参考答案5.①乐以忘忧②患得患失6.(1)孔子认为,君子在追求目标时,享受的是努力追求理想过程中的快乐;(2)在达到某一目标时,享受的是理想实现的快乐。(3)君子追求不是物质生活所带来的快乐,他们不会像小人一样,为了一己之利而陷入患得患失的狭隘境地。第三十一页,共100页。第二部分:

孟子及《孟子》第三十二页,共100页。孟子生平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县东南部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武力的手段实现统一。而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第三十三页,共100页。《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第三十四页,共100页。相关资料1、学过的课文:《寡人之于国也》《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名言名句: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第三十五页,共100页。主要思想:仁政、民本、性善1、仁政思想: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2、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认为君主应以保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

3、性善说。孟子的“性善说”,主要发挥孔子“仁”的观念。认为“人皆有不忍之心”,他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他十分重视道德修养,认为士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第三十六页,共100页。模拟试题1:王何必曰利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第三十七页,共100页。1.根据文意,请分别解释“仁”、“义”的含义。(2分)

2.孟子认为“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所以,“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韩非子认为君臣父子之间只有利害关系,没有道义关系,彼此是“用计算之心以相待”的,都是为了追求各自的“大利”。(见《韩非子六反》)。请你对此二人的观点作分析和评论。(3分)第三十八页,共100页。参考答案1.“仁”:是一种广泛的道德观念,是各种善的品德的概括,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

“义”: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准则。第三十九页,共100页。2.孟子主张重义,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轻利;另外,孟子的主张会调和君与臣、人与人的关系,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好转,而这也正是孟子所要追求的“大同社会”的基础。

韩非子完全是功利主义的。他把人们追求势利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化、绝对化,这种主张可以一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但从长远来说,会给社会造成很大的危害:破坏人际关系,败坏社会风气。第四十页,共100页。模拟题2:(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23.上述文字中,除了“箪食壶浆”外,还有成语“

”也源出于此。(1分)24.请简要概括孟子的战争观,并结合孟子的思想谈谈对战争观的看法。(4分)第四十一页,共100页。参考答案23.水深火热(1分)24.①反对非正义的战争,支持正义的符合百姓意愿的战争。②孟子的战争观体现了“民本”(或“仁政”)思想;③他的观点是辩证的,变通的。(共4分。①能从“反对”与“支持”两方面回答2分,只答出一方面1分;若回答“燕民悦,则取之;燕民不悦,则勿取”1分。②写出“民本”或“仁政”1分。③写出“辩证”或“变通”等意思1分。)第四十二页,共100页。模拟训练3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17-18题。(5分)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国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选自《孟子·离娄上》)

[注]①节文:礼节,礼仪,在这里用作动词。17.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孟子认为智的实质在于明白仁和义的道理且在行动上不背离。B.孟子认为能恭敬地遵循礼仪侍奉父母,是礼的实质之一。C.孟子认为,乐的实质是乐于依礼侍奉父母、顺从兄长。D.孟子认为人之所以手舞足蹈,是因为由礼、智产生了快乐并消除了厌恶的情绪。18.孔子曾说过“人而不仁,如礼何”,结合上面选段简要分析孔孟对于“礼”的看法有什么相同点。(3分)第四十三页,共100页。参考译文孟子说:仁的实质是侍奉父母:义的实质是顺从兄长;智的实质是明白这两方面的道理而不背离;礼的实质是在这两方面不失礼节、态度恭敬;乐的实质是乐于做这两方面的事,快乐就产生了;一产生就抑制不住,抑制不住,就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第四十四页,共100页。模拟训练317.D(文中说乐于做“仁”和“义”两方面的事,就产生的快乐,抑制不住这种快乐,就手舞足蹈起来了)18.两人都认为“礼”与“仁”密不可分(或:“仁”是“礼”的思想核心:或:“礼”的实质是“仁”)。孟子讲要依礼节对待自己的父母和兄长,孔子也讲到“礼”是离不开“仁”的,无法单独存在。第四十五页,共100页。模拟训练4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19-20题。(2分)孟子曰:“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盛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注】与国:盟国。19.当时的“良臣”常以具备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____、____、____三方面的才能自诩。(每空填2字)(3分)20.选段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3分)第四十六页,共100页。参考译文孟子说:“如今服事国君的人都说:‘我能为国君开拓土地,充实府库。’如今所说的好臣子,正是古代后说的残害百姓的人。国君不向往道德,不立志行仁,却去想法让他富有,这等于是去让夏桀富有。(又说:)‘我能够替国君邀约盟国,每战一定胜利。’一如今所说的好臣子,正是古代所说的残害百姓的人。国君不向往道德,不立志仁行,却去想让他武力强大,这等于是去帮助夏桀。从当今这样的道路走下去,不改变当今的风俗习气,即便把整个天下给他,也是一天都坐不稳的。”第四十七页,共100页。参考答案19.军事外交财政(财经、经济)20.主要反映了孟子的仁政和王道思想。孟子认为,如果君王不以正道和仁德为追求,臣子只一心帮助君王搜刮民脂、开疆辟土,这无异于残害百姓。这样的君巨,即使把天下都给他们也是坐不长的。第四十八页,共100页。第三部分:

荀子及《荀子》第四十九页,共100页。荀子的生平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今河北邯郸)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第五十页,共100页。荀子的思想1、在天人关系上,他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2、他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3、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4、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第五十一页,共100页。相关资料学过的课文:《劝学》第五十二页,共100页。模拟训练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王者之法:等赋,政事,财万物,所以养万民也。田野什一,关市几而不征,山林泽粱以时禁发而不税。相地而袭政,理道之远近而致贡。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使相归移也,四海之内若一家。故近者不隐其能,远者不疾其劳,无幽闲隐僻之国,莫不趋使而安乐之。夹是之谓人师,是王者之法也。

——节选自《荀子·王制》1.请写出《寡人之于国也》中和选文中画线句意思相近的两句话。(2分)2.荀子又认为秦国“威动海内,强殆中国。然而忧患不可胜校也,勰勰(xI,担心害怕貌)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轧己也”。(《荀子·强国》)。结合选文有关内容,请简要评析苟子的国家“统一观”。(3分)第五十三页,共100页。参考译文奉行王道的君主的法度:规定好赋税等级,管理好民众事务,管理好万物,这是用来养育亿万民众的。对于农田,按收入的十分之一征税;对于关卡和集市,进行检查而不征税;对于山林湖堤,按时封闭和开放而不收税。考察土地的肥瘠来分别征税,区别道路的远近来收取贡品。使财物、粮米流通,没有滞留积压;使各地互通有无来供给对方,四海之内就像一家人一样。所以近处的人不隐藏自己的才能,远处的人不厌恶奔走的劳苦,即使是幽远偏僻的国家,也无不乐于前来归附听从役使。这种君主叫做人民的师表。这就是奉行王道的君主所实行的法度。第五十四页,共100页。参考答案

1.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子河内。

2.荀子认为,秦国即使能够即使赢得全国统一,也很难持久,因为国家的统一不应单纯建立在武力征服下,而应建立在诸侯国的共同利益和共识上,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稳固而强大的国家。另外,经济的统一是国家统一的基础。但是,这种统一不是靠强力剥夺,而是建立在互惠、互利基础上,建立在一种道义的力量上。第五十五页,共100页。模拟训练2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7-8题。(10分)子路日:“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日:“必也正名乎!”子路日:“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日:“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阚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选自《论语·子路》)彼国者,亦有砥厉,札义节奏是也。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选自《荀子·强国》)7.孔子认为治理好一个国家,首先要__,而葡予认为治理好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________。(4分)8.请结合上面的材料分析,从治理国家角度来看,荀子与孔子观点有无不同之处?(6分)第五十六页,共100页。参考答案7.正名隆礼(或:礼)8.有不同之处。孔子的“正名”也就是为了“复礼”(“兴礼乐”)。从“国之命在礼,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中可以看出,荀子在强调“礼”同时,也重视“法”。在荀子看来推礼治,固然是儒家思想的治道,但是如果纯粹的王道无法在现实中推行,那么退一步实行以法强国的霸术也是可以的。第五十七页,共100页。模拟训练3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15-16题。(10分)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日:“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曲,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阜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注】①戴不胜:宋国大夫.②座岳:庄,街名;岳,里名,都在齐都城临淄城内。这里代指齐都中的闹市区。③薛居州:宋国人.15.孟子对戴不胜讲述了“一傅众咻”的故事,其用意是什么?(4分)16.《三字经》中提到孟母“择邻处”,苟子‘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童: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请结合选文并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6分)第五十八页,共100页。参考译文孟子对戴不胜说:“你希望你的君王学好吗?我明白地告诉你。假定有个楚因大夫在这里,想让他的儿子学齐国话,那么请齐国人教他呢,还是请楚阔人教他呢?”戴不胜说:“请齐国人教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许多楚国人哇啦哇啦干扰他,即使天天鞭打他,逼他学会齐圈话,也不可能学会。如果带他到齐国都城的闹市上住上几年,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讲楚国话,也不可能。你说薛居州是个好人,让他住在宋王宫中。如果在王宫中的人,不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都样的人,宋王还能同谁一起干坏事昵?如果在王宫中的人,不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人,宋王又能网谁一起做好事昵?仅仅一个薛居州,能对宋王起什么作用呢?”第五十九页,共100页。参考答案15.环境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善恶观。孟子用“一傅众咻”的故事告诉戴不胜,要想让君王“向善”(推行仁政),仅靠薛居州一个人的影响力是十分有限的,要让君王身边的人都像薜居州一样,营造起良好的“善”的氛围才行。16.示例:孟子、孟母、荀子都淡到了环境之于人的重要,无论是学习还是修德。因此,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与品学兼优的学生多接触,从而使自己的学习、品德都有提升。第六十页,共100页。第三部分:

老子及《道德经》第六十一页,共100页。老子生平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第六十二页,共100页。老子的思想

总论:以“虚无”的“道”来解释为世界的根本,一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的方法。1、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变。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2、老子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蕴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3、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第六十三页,共100页。模拟训练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8分)【甲】治大国,如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选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乙】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故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选自《韩非子·解老》)7.甲乙两段文字谈的都是____方面的主张。“烹小鲜”与“治大国”之间的共同点是:____。(2分)8.老子和韩非子关于治国的主张有哪些异同?(3分)9.如何理解材料中所说的“道”和“法”?请你结合现实发表评论。(3分)第六十四页,共100页。参考译文治理大国,好像煎烹小鱼。用“道”治理天下,鬼神起不了作用,不仅鬼不起作用,而且鬼怪的作用伤不了人。不但鬼的作用伤害不了人,圣人有道也不会伤害人。这样,鬼神和有道的圣人都不伤害人,所以,就可以让人民享受到德的恩泽。“小鲜”即小鱼。盏烹饪小鱼不能随意折腾翻动,否则就要破碎销形。治理大国和烹小鱼一样,要清静无为,不能政令繁苛。因为一旦人民不堪其扰,国家就要一片混乱了。通俗地说:治理国家要实行无为政治尽量减少政令颁布,但一旦颁布,就要严格执行,不可朝令夕改。第六十五页,共100页。参考答案7.治国(1分),清静无为、不扰民(1分)8.相同点:以民为重,不伤民(或:无为而治(1分)不同点:老子:主张以道来治理,遵循自然之道,互不干扰,以德互交。(1分)韩非子观点:以法治理,要保持法律的稳定简明性,不要轻易改变,让百姓安心。(1分)9.老子的“道”是指遵循自然的规律,各自不伤对方,自然德到,这种境界是更高的境界,是人达到一定的自觉后才有如此行为。(1分)韩非子是强调在法治的前提下各自相安无事,各自遵循自己的规则,不违背法律,统治者不朝令夕改,执法公正,如此达到清静无为。(1分)在当今社会,比如违法行为,自然德到,大多人无法达到。应该制定严格的法律来约束人的行为。两者应是相辅相成,互补治国更合理些。(1分)第六十六页,共100页。第四部分:

庄子及《庄子》第六十七页,共100页。庄子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中期宋国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对《庄子》散文的辉煌艺术成就,鲁迅曾说:“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世有“老庄”之称。第六十八页,共100页。著作:《庄子》(《南华经》)《庄子》一书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其中内篇为庄子本人所作,外篇、杂篇可能出自其门人及后学之手。其文构思巧妙,想象奇幻,词汇丰富,尤以巧用寓言见长,富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不仅在先秦诸子中独具一格,而且对嵇康、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乃至鲁迅、郭沫若等后世著名作家的思想和创作,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寓言这一文学形式及其定名,即从庄子开始。其中《螳臂挡车》《东施效颦》等寓言故事,至今仍常为人所称引。第六十九页,共100页。相关材料1、学过的课文:《逍遥游》《秋水》2、庄子的故事:庄周梦蝶庄子拒仕庄子薄葬第七十页,共100页。主要思想1、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2、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3、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第七十一页,共100页。模拟训练1(一)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1-2题。(10分)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子日:“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猬乎!狂者进取,猬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庄子·外篇》)1.孔子和庄子在交友上有怎样的共识?试用简明的话语概括。(4分)2.上述材料对你交友有怎样的启示?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第七十二页,共100页。参考答案1.适度交往,保持距离。2.①把握交往的“度”,过犹不及,反受其辱。②交往中主张“中庸之道”,但当结交巾道不行时,要变通,可以结交狂狷者。③坚持“君子之交”,以“义”合而不以“利”合,清淡如水。第七十三页,共100页。模拟训练2(二)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3-4题。(5分)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请,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日:“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比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责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日:“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日:“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庄子》)注解:①巾:覆盖用的丝麻织品。这里名词用作动词,用锦缎包裹。笥:一种盛放物品的竹器。名词用作动词,用竹匣装。3.孔子和庄子都是追求快乐的人,他们所追求的快乐有什么不同?(2分)4.在孔子和庄子的两种不同快乐方式中,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联系你的人生态度简要说一说。(3分)第七十四页,共100页。参考答案3.孔子:坚守仁义,安贫乐道。庄子:保全生命,享受自由。4.示例1:更倾向于孔子式的快乐。真正的快乐并不在于富贵而在于内心是否充实是否☆贵。孔子心怀仁义,安贫乐道,这是一种无法用金钱获取的快乐:而庄子追求的快乐只悬一己避世隐居独善其身的快乐,缺少社会的责任感,所以,我不赞同。(观点+理由)

示例2:更倾向于庄子式的快乐。生命与自由是人生快乐的源泉,庄予鄙弃名利富贵,因为在他看来,珍爱生命,享受生命赋予的自由才是真正的快乐,他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孔子追求的快乐只是“道不行于世”后一种无奈的自我安慰、自命清高而已,所以我并不赞同。第七十五页,共100页。第五部分:

韩非子及《韩非子》第七十六页,共100页。生平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汉族、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称韩非子或韩子。韩王(战国末期韩国君主)之子,荀子的学生。作为秦国的法家代表,备受秦王嬴政赏识,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死。他被誉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另一人为庄周》。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第七十七页,共100页。韩非子思想1、重“法”“术”“势”:韩非总结法家三位代表人物商鞅、申不害、慎到的思想,主张君王应该用“法”、“术”(人主驾驭群臣的统治之术)、“势”(人主的权势)三者结合起来治理国家,此为法家之博采众长之集大成者。韩非主张加强君王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织。2、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他们崇尚竞争、崇尚实力,否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这种主张可以一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它把人们追求势利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化、绝对化,毒害了人们的思想,破坏了人际关系,败坏了社会风气,从长远来说,会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第七十八页,共100页。第六部分:

墨子及《墨子》第七十九页,共100页。生平墨子(生卒年不详),名翟(dí),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

,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

,生前担任宋国大夫。

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第八十页,共100页。思想:兼爱、非攻、节用、尚贤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第八十一页,共100页。模拟试题1:

鲁阳文君将攻郑,子墨子①闻而止之,谓阳文君曰:“今使鲁四境之内,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杀其人民,取其牛马、狗豕、布帛、米粟、货财,则何若?”鲁阳文君曰:“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子墨子曰:“夫天之兼有天下也,亦犹君之有四境之内也。第八十二页,共100页。今举兵将以攻郑,天诛其不至乎?”鲁阳文君曰:“先生何止我攻郑也?我攻郑,顺于天之志。郑人三世②杀其父,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我将助天诛也。”子墨子曰:“郑人三世杀其父,而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天诛足矣。今又举兵,将以攻郑,曰吾攻郑也,顺于天之志。譬有人于此,其子强梁③不材,故其父笞④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则岂不悖⑤哉!”第八十三页,共100页。参考译文:

鲁阳文君将要攻打郑国,墨子听到了就阻止他,对鲁阳文君说:“现在让鲁四境之内的大都攻打小都,大家族攻打小家族,杀害人民,掠取牛、马、狗、猪、布、帛、米、粟、货、财,那怎么办?”鲁阳文君说:“鲁四境之内都是我的臣民。现在大都攻打小都,大家族攻打小家族,掠夺他们的货、财,那么我将重重惩罚攻打的人。”墨子说:“上天兼有天下,也就象您具有鲁四境之内一样。现在您举兵将要攻打郑国,上天的诛伐难道就不会到来吗?”鲁阳文君说:“先生为什么阻止我进攻郑国呢?我进攻郑国,是顺应了上天的意志。郑国人数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降给他们惩罚,使三年不顺利。我将要帮助上天加以诛伐。”

第八十四页,共100页。墨子说:“郑国人数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已经给了惩罚,使它三年不顺利,上天的诛伐已经够了!现在您又举兵将要攻打郑国,说:‘我进攻郑国,是顺应上天的意志。’好比这里有一个人,他的儿子凶暴、强横,不成器,所以他父亲鞭打他。邻居家的父亲,也举起木棒击打他,说:‘我打他,是顺应了他父亲的意志。’这难道还不荒谬吗!”第八十五页,共100页。1、概括语段所体现的墨子的思想,除此之外墨子的主要思想还有那些?(2分)

2、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墨子这种思想的认识。(3分)第八十六页,共100页。参考答案:

1、①这则寓言讽刺了打着漂亮幌子而侵犯人家的无理行为,具体针对楚国的鲁阳文君借口助天进攻郑国的行为,它体现了墨子的“非攻”思想。

②墨子的主要思想还有“兼爱”、“尚贤”、“节用”、“贵义”等。

(2分,第二点答出其中一种思想即可)第八十七页,共100页。2、①“非攻”就是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对防御战,墨子是支持的,他自己就曾经带人帮人守城防御。②“非攻”和“兼爱”密不可分,只有“兼爱”才能做到“非攻”,也只有“非攻”才能保证“兼爱”。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互爱互利都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而人与人之间的互怨互损将激发矛盾,引发祸乱。③在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的今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高举霸权主义的旗帜,借口“民主”“人权”,横加干涉别国内政,不断制造战乱。在此背景下,我们重读墨子,了解他的“非攻”思想,对认清美帝国主义本质,维护世界和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分,每点1分,意对即可)第八十八页,共100页。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墨子①自鲁即②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③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④,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⑤劝⑥我者也,何故止我?”

(节选自《墨子·贵义》)模拟训练2第八十九页,共100页。【注释】

①子墨子:墨子先生。前一个“子”是尊称,如同说“老师”。②即:就,往。③莫:没有人。④处:居,闲居。⑤如:宜,应当。⑥劝:劝勉,鼓励。

1、用两个词语概括语段中墨子的形象特征,各不超过4个字。(2分)

2、谈谈墨子行为给你的启示。(3分)第九十页,共100页。附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