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同步试卷一、单选题1.我们常用1、2、3、4、5……来计数,发明这种计数法的是(
)A.
古代阿拉伯人
B.
古代埃及人
C.
古代印度人
D.
古代希腊人2.孔雀王朝的首都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该城市是(
)A.
底比斯
B.
华氏城
C.
罗马城
D.
巴格达3.公元前1500年左右,侵入印度并建立许多小国家的是(
)A.
雅利安人
B.
古代埃及人
C.
古代波斯人
D.
苏美尔人4.古印度文明最鼎盛时期是(
)A.
哈拉帕时期
B.
孔雀王朝时期
C.
图特摩斯三世时期
D.
摩亨佐·达罗时期5.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大河流域产生的。与“种姓制度、创立佛教”相关的古代文明发祥地是(
)A.
两河流域
B.
尼罗河流域
C.
黄河流域
D.
印度河流域6.阿育王在印度家喻户晓。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属于哪个等级(
)A.
婆罗门
B.
刹帝利
C.
吠舍
D.
首陀罗7.宗教的形成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与如图信息相关的宗教是(
)时间:公元前6世纪地点:古代印度人物:乔达摩·悉达多A.
佛教
B.
基督教
C.
伊斯兰教
D.
道教8.下列有关佛教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
B.
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
C.
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
D.
得到国王和富人的支持9.古代印度社会里,商人的女儿不能嫁给官吏的儿子,这是因为(
)A.
商人的财产相对多于官吏
B.
官吏的财产多于商人
C.
商人与官吏世代结下仇怨
D.
种姓制度的严格限制10.古代印度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作为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印度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下列与印度相关的古代文明成就是(
)A.
帕特农神庙
B.
《汉谟拉比法典》
C.
公历的产生
D.
发明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11.社会制度影响人们的生活。根据古印度种姓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首陀罗也有一定的自由和产业
B.
吠舍纳税供养婆罗门和刹帝利
C.
刹帝利担任祭司和公职人员
D.
国王和地方官员都属于婆罗门12.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为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A.
位于大河流域
B.
位于亚洲大陆
C.
四面邻近海洋
D.
处于内陆盆地13.“不依国主,佛事难成”说明了佛教的传播依赖于(
)A.
统治者的支持
B.
法律体系完备
C.
民主政治发展
D.
满足了人民的精神需要14.某班级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古印度历史,下列台词中不正确的是(
)A.
“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国家唯我独尊”
B.
“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C.
“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
D.
“我很苦恼,我爱上了一个上一等级的姑娘,但我们不能步入婚礼殿堂”15.根据种姓制度,古代印度社会分为四个等级:①吠舍;②婆罗门;③刹帝利;④首陀罗。其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①③②④
D.
④②③①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第一是“苦谛”,说明人生所经历的生、老、病、死等一切皆苦;第二是“集谛”,说明一切苦的原因在于欲望,有欲望就有行动,有行动就会造业(即通常所说的造孽),造业就不免受轮回(转生)之苦;第三是“灭谛”,说明必须消灭一切欲望,达到不生不灭的“涅磐”境界,才能消灭苦因,断绝苦果;第四是“道谛”,说明要达到“涅磐”必须修道。佛教主张修行以五戒为主,即不杀生、不偷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宣扬“众生平等”,不承认婆罗门教经典《吠陀》的权威性,反对杀生献血的祭把和烦琐复杂的宗教仪式,否认必须通过婆罗门祭司才能修行得道。请回答:(1)这是什么宗教的教义?它是什么时候由什么人创立的?(2)它的核心教义是什么?它的“众生平等”针对的是婆罗门教的什么制度?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他(指造物主)为了世界的繁荣,用自己的口、双手、双腿和双脚相应地制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国王)应极力使吠舍与首陀罗执行自己的义务,因为他们逃避自己的义务时,则使这个世界动摇。刹帝利无婆罗门不能幸福,婆罗门无刹帝利不能昌盛。——《摩奴法典》(1)这部法典出自古代哪个国家?反映了社会上什么制度?(2)这部法典有关规定的实质是什么?材料中提到的人各属于哪些阶级?(3)宣传造物主用不同部分造出不同的人,其目的是什么?三、综合题18.读下图,回答问题(1)图中的符号是什么?是什么人发明的?(2)它何时被什么人传到欧洲?(3)想一想,这种符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考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并加以改造,经过阿拉伯人传播,成为世界上人们共同使用的数字,12世纪初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A项古代阿拉伯人加以改造、传播,成为世界上人们共同使用的数字,不符合题意;
BD两项和阿拉伯数字的发明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古代印度人发明阿拉伯数字,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印度文明成就。要注意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2.【答案】B【考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华氏城是孔雀王朝的首都,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B项符合题意;ACD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古印度的有关知识。孔雀王朝(公元前324-前187)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3.【答案】A【考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解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们自称雅利安人,他们陆续定居下来并建立许多小国家,符合题意;
B.古代埃及人,不符合题意;
C.古代波斯人,不符合题意;
D.苏美尔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这是基础知识,很简单。4.【答案】B【考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雀王朝(公元前324年—前187年)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故B符合题意。
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是古代印度的早期文明遗址,故AD不符合题意。
在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属于识记层面的考查,难度不大。学生还要掌握古代印度种姓制度。5.【答案】D【考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大河流域文明与文明成就。注意掌握古代亚非文明成就。发祥于印度河流域的古代印度,产生了种姓制度、佛教等古代文明。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佛教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诞生了。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古印度文明代表﹣﹣种姓制度、佛教。6.【答案】B【考点】种姓制度【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构成了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为掌管宗教的祭司;第二等级刹帝利是掌有军政大权的贵族,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第三等级吠舍是指那些从事农、牧、工商业的普通雅利安人;第四等级首陀罗是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所以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属于刹帝利,B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印度种姓制度的有关知识。理解和掌握种姓制度创立的时间、实质、四大种姓、特点等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其中,第二等级刹帝利是掌握军政大权的贵族,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学生在做题时,往往认为“国王”是第一等级(婆罗门),这是一个易错点。7.【答案】A【考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解析】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佛教的创立与传播的有关知识。选项中,除道教是中国出生土长的宗教外,其他三个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宗教。理解和识记三大宗教产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创始人、基本教义、经典、影响等基础知识是答题此类题的关键。8.【答案】B【考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解析】A.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B.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忍耐顺从”,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因此“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是错误的,符合题意;
C.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D.得到国王和富人的支持,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注意题干中的“说法错误”,细心选择。9.【答案】D【考点】种姓制度【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古代印度有严格的种姓制度,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故D符合题意;
古代印度各等级的高低贵贱不是以财产的多少来划分的,故A和B不符合题意;
“商人与官吏世代结下仇怨”这一说法错误,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印度种姓制度的有关知识。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10.【答案】D【考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解析】结合题意及所学知识,古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并加以改造,这就是“阿拉伯数字”。
A.结合所学知识,帕特农神庙是希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
B.依据所学,《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成文法典,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
C.结合所学知识,罗马的历法来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阳历,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D.结合所学知识,古印度人发明了从0到9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将其进行改造,形成现在我们使用的阿拉伯数字,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古印度文明的相关史实。只要学生知道“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人发明的这一史实即可解答本题。11.【答案】B【考点】种姓制度【解析】印度种姓制度把古代印度居民从高到低分成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宗教祭祀,享有崇高地位;第二等级刹帝利充当武士,掌管军、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是一般平民,以农、牧、工、商为职业,多数人无政治权利;第四等级首陀罗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和沦落的雅利安人,主要从事低贱的职业。种姓之间界限森严。
A项首陀罗也有一定的自由和产业说法错误,首陀罗没有人身自由,不符合题意;
B项吠舍纳税供养婆罗门和刹帝利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项刹帝利担任祭司和公职人员说法错误,担任祭司和公职人员的是婆罗门,不符合题意;
D项国王和地方官员都属于婆罗门说法错误,国王和地方官员都属于刹帝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印度的种姓制度。12.【答案】A【考点】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解析】古代埃及、巴比伦和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属于四大文明古国,特征表现为农耕国家,均发源于大河流域,灌溉农业发达。古代埃及位于尼罗河流域,古代巴比伦位于两河流域,古代印度位于恒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古代中国诞生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四大文明古国临近大河,水资源丰富,土地肥美,宜于农耕,孕育了古老的文明。选项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大河文明的有关知识。四大文明古国都兴起于大河流域(大河流域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地势平坦,适宜耕作);都以农业为主;都建立起奴隶制度。13.【答案】A【考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解析】根据题干“不依国主,佛事难成”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传入中国后,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推广,成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工具。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题干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佛教创立的时间、主要教义和影响。14.【答案】A【考点】种姓制度【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度种姓制度规定,不同等级之间不可以通婚;商人属于第三等级吠舍;武士和国王同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虽然把持军政大权,但级别不是最高的,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宗教的祭司。
故答案为A。【点评】学生要熟练识记古代印度的四个等级,包括名称、阶层及影响。本题难度适中。15.【答案】B【考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种姓制度【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古代印度社会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第三等级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阶层。他们从事农、牧、渔、猎等,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他们从事农、牧、渔、猎等业以及当时被认为低贱的职业。因此古代印度社会分为四个等级的排序为:②婆罗门③刹帝利①吠舍④首陀罗。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难度低,通过教材记忆即可。二、材料分析题16.【答案】(1)佛教。公元前世纪,乔达摩?悉达多。
(2)人生一切皆苦,而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佛教的任务就是教导人们如何消除人的欲望而避免苦的因果。将人分成不同等级的种姓制度。【考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解析】本题是对古埃及的基础知识的考查。佛教教义的核心内容即四谛,所以判断是佛教。【点评】考察学生对佛教的产生,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的理解。17.【答案】(1)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2)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其中,婆罗门、刹帝利是奴隶主统治阶级,吠舍、首陀罗是被统治阶级。
(3)使种姓制度蒙上神圣的色彩,麻痹和欺骗人们。【考点】种姓制度【解析】(1)据材料“他(指造物主)为了世界的繁荣,用自己的口、双手、双腿和双脚相应地制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部法典是出自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2)据材料“他(指造物主)为了世界的繁荣,用自己的口、双手、双腿和双脚相应地制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部法典有关规定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其中,婆罗门、刹帝利是奴隶主统治阶级,吠舍、首陀罗是被统治阶级.古印度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学校元旦活动方案模板
- 2025年度社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书
- 一年级语文下册亮点大试卷电子版
- 2025年电动胡须刀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瓷盆清洁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珍迪消食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特级黑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牙龈保护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沈阳工学院《数学选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城市学院《戒毒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医保知识考试题库: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制度要点试题
- 2025届陕西省高考适应性检测(三)物理试题+答案
- 儿童寓言故事-乌鸦喝水
- 2025年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9-2024历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热力管网安全风险评估-全面剖析
- 人道主义补偿协议书
- 2025年北京市顺义区高考英语一模试卷
- 2025年03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合同制人员公开招聘2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2030中国实验室FTIR光谱仪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福建省漳州市医院招聘工作人员笔试真题2024
- 《人工智能安全导论》 课件 第四章 后门攻击与防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