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课件第14课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及习俗变迁(文科)_第1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课件第14课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及习俗变迁(文科)_第2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课件第14课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及习俗变迁(文科)_第3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课件第14课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及习俗变迁(文科)_第4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课件第14课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及习俗变迁(文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课件第14课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及习俗变迁(文科)第一页,共38页。人教版历史必修②第二页,共38页。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第三页,共38页。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课程标准:第四页,共38页。礼义廉耻以文治国中国五大民族三民主义你知道中山装造型的政治含义吗?上衣四个兜代表东南西北全国的统一

第五页,共38页。一、动荡变化中的近代社会生活1、近代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1)鸦片战争打破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的政策。(2)西方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俗传入我国(租界里西方人的潜移默化)。(3)一些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吸收外国的一些生产生活方式。第六页,共38页。2、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表现(1)西装、中山装旗袍。(2)西式食品:吃西餐成为一种时尚,西方的葡萄酒、巧克力糖、咖啡、汽水等也为百姓所接受。(3)西式花园洋房。(4)社会风俗方面:“断发易服”,倡导妇女“废止缠足”;改革传统婚姻制度,社交礼仪和称呼也由等级森严的规定演变为平等的西方的规范;此外称呼、历法和节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七页,共38页。二、新中国的新生活新风尚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1)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2)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第八页,共38页。2、表现A“吃”的方面:①统购统销,稳定物价。

②1987年基本解决了过去几千年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

③1987年又发动了“菜篮子工程”,使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摆上了百姓的餐桌。

④注意合理的膳食结构。

⑤走出了厨房,去餐馆搞家庭聚餐和朋友聚会。B“穿”的方面:①从灰蓝单调走向五彩缤纷,

②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

③融入国际潮流。第九页,共38页。C“住”的方面:①1995年安居工程和康居工程政策。

②人均居住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的改善。D“社会风俗”方面:

①新中国成立后,下令取缔了卖淫嫖娼、贩毒吸毒、聚众赌博、反动会道门等社会丑恶现象,社会风气为之一新。

②1950年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导致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家庭生活的重大变革。

③党和政府还提倡勤俭节约、热爱劳动、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使社会风气发生了根本转变。④生活质量提高,休闲生活成为一种社会时尚。第十页,共38页。1、近代以来影响我国人民生活变化的因素有哪些?(1)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侵略,使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涌进我国;(2)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也通过近代以来的战争和交往,发现了自己的落后,所以也积极主动吸收外国的一些生产生活方式;(3)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第十一页,共38页。1、1920年,一个到广州玩耍,他不可能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上班B、随身带有粮票C、在西餐厅就餐D、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2、揭开中国“断发易服”序幕的是A、近代买办B、留美幼童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准确点击第十二页,共38页。3、近代农村的新现象有A、用“洋火”做饭B、婚姻自由C、女子放足D、见面鞠躬4、下列不是维新派主张的是A、断发易服B、安居工程C、废止缠足D、改革婚姻制度5、影响近代人们物质生活和习俗变化的因素有①西方列强的影响②租界里西方人的潜移默化③清政府发展近代工商业的促进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①③第十三页,共38页。6、下列图片最能反映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新变化的是A、上袄下裙B、文明婚礼C、有时吃钱尚西人餐的成一为种D、安居工程第十四页,共38页。7、新中国成立后,针对投机商哄抬物价引起的粮食购销的尖锐矛盾,国家实行的粮食政策是A、发放油票B、粮食直补C、统购统销D、顺价销售

8、“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钩莲六寸长”反映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变化A、洋务运动时期B、维新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土地改革时期

第十五页,共38页。9、中国人称“元旦”为“阳历年”,并以此作为重日。这一现象大约开始于A、辛亥革命后B、新中国成立后C、戊戌变法后D、五四运动后10、下列行动不属于政府启动的是A、菜蓝子工程B、安居工程C、制定《婚姻法》D、国庆外出旅游第十六页,共38页。(1)留美幼童揭开“断发易服”的序幕。(2)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3)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有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革命的色彩。(4)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成立剪辫团,大力推行剪辫和放足。“断发易服”的发展过程第十七页,共38页。习俗风尚列举中国旧时期有哪些比较落后的风俗。婚丧礼俗。蓄长辫、女子缠足、搞迷信活动。日历使用阴历,女子遵从“三从四德”,女了地位低下。第十八页,共38页。告示:今日剪辫者奖酱肉面一碗第十九页,共38页。

女子缠足妇女缠过的畸形小脚被美化为“三寸金莲”,受到人们的广泛赞美。缠足能够沿习千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婚姻,婚姻的好坏取决于脚的大小,实际上女人一生的意义都在这双脚上。这样的一种风俗曾对于中国历史和社会产生过重大的影响。第二十页,共38页。女子需缠足男子则不缠足第二十一页,共38页。第二十二页,共38页。清末传统婚礼清末社交礼仪第二十三页,共38页。长袍马褂第二十四页,共38页。清代男女服饰第二十五页,共38页。鸦片战争前的旗袍改良后的旗袍旗袍的变化:第二十六页,共38页。进入30年代后,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称经典之作。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旗袍,被称作Chinesedress的旗袍,实际上正是指30年代的旗袍。三十年代的旗袍第二十七页,共38页。末代皇帝溥仪与皇后婉容的合影第二十八页,共38页。第二十九页,共38页。早期西装西装革履西装鸦片战争后传入,民国后流行第三十页,共38页。

虽说西装依然是男人们时髦的服饰,但中山装很快就开始与西装平分天下。中山装第三十一页,共38页。50年代的时尚——列宁装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20世纪50年代初年轻人中流行的一句顺口溜。20C50年代女性的又一时尚——布拉基(连衣裙)第三十二页,共38页。50年代的时尚——列宁装第三十三页,共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