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上第三单元——混合运算信息窗2《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掌握“先除法、后加减法”的运算顺序。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并会解决。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4.灵活的运用多种方法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学会整理信息。【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情境图,整理数学信息。(出示信息窗2的情境图)这是杨阳和爸爸、妈妈在采摘节上采摘葡萄的情境,你能从图上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指名交流)同学们通过观察,能够从图上获得准确的信息!现在我们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师教给学生整理信息的方法,并板书在黑板上。)小结:我们通过对信息的整理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可以清楚妈妈、杨阳、爸爸分别有哪些信息,这样我们可以根据问题直接找到需要的信息。【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身边情景图,图中的信息比较丰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信息整理,教给学生寻找信息的方法,为下面的解决问题提供一个思考的平台。】提出两步的数学问题。请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吗?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有:(1)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2)妈妈和杨阳一共摘了多少箱葡萄?(3)妈妈和爸爸一共摘了多少箱葡萄?(4)妈妈比爸爸多摘了多少箱葡萄?(5)妈妈和杨阳一共摘了多少千克葡萄?(6)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千克葡萄?(7)妈妈和爸爸一共摘了多少千克葡萄?(8)妈妈比爸爸多摘了多少千克葡萄?(9)杨阳和爸爸一共摘了多少箱葡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时地选择出“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问题进行口答(上述问题中的5、6、7、8),复习“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图中学生提出的问题中进行复习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既复习了上个信息窗的知识,为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学习做好铺垫,又节省了课堂复习环节的时间,为下面探究新知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二、自主学习,探索算法。(一)用自主探索方法,学习除减混合运算。1、解决问题: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同学们真是些喜欢动脑的孩子,可以根据信息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来解决: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同学们可以根据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进行思考,将算式写在练习本上。(学生尝试完成,教师巡视指导。)2、集体交流(1)师出示有代表性的错例进行展示,让学生针对错例进行交流。(2)师出示课件进行总结:现在我们一起来整理这个问题的思路。求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这是我们一年级学的“比多少”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从问题上思考,应该怎样解决?用妈妈摘的减去杨阳摘的,妈妈摘了12箱,杨阳不知道摘了多少箱,所以我们要先求杨阳摘的箱数。怎样解决杨阳摘了多少箱?35÷5=7(箱)。再用妈妈摘的减去杨阳摘的,12—7=5(箱)综合算式:12—35÷5=12—7=5(箱)请同学们观察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生可能回答:(1)得数相同。(2)都是先算35÷5,再算12—7。(学生边说老师边用红笔划出35÷5。)(先算除法再算减法)小结:在这个算式中有除法又有减法,我们可以叫它是“除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除减混合运算),我们总结出了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板书:先算除法,再算减法。)【设计意图:本节课始终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理念,教师利用观察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的相同点,让学生根据自己列出的算式来探索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总结解决应用题的方法同学们,我们刚才在探讨“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这个问题是从哪里出发进行思考的?我们是从问题开始入手进行一步步地思考,找到了第一步要先求杨阳摘的箱数。从问题上思考是我们解决应用题的一种方法。(板书:从问题上思考)【设计意图:在总结出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同时,教给学生解决应用题的方法,真是一举两得,也为以后学生在解决应用题时多了一种解题思路。】(二)体验成功的过程,学习除加混合运算。1、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妈妈和爸爸一共摘了多少箱葡萄?(出示大屏幕)你们学会了这种思考的方法吗?现在我们利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妈妈和爸爸一共摘了多少箱葡萄?下面同桌之间先根据大屏幕交流一下思路,然后在练习本上写出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你们听清楚要求了吗?2、集体交流,总结除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谁愿意交流你们的思路?(生交流)师出示大屏幕进行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小结: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顺利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有除有减我们可以叫它除减混合运算,这个算式有除有加我们可以叫它“除加混合运算”(补充课题:除加),你能从这个问题的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中总结出除加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吗?(板书:先算除法,再算加法。)【设计意图:有了解决上一个问题的引领,解决本题时,教师适当地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以后解决应用题打下基础。】(三)总结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1、出示上面两个问题的综合算式重新观察我们刚才解决的这两个问题中列出的综合算式,它们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共同点?预设生的回答:都是先算出除法。师出示问题: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你能进行总结吗?先指名回答,再总结并出示课件。(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面,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小结:通过我们的发现,我们认为可以将除加和除减的运算法则合二为一。(板书:先算除法,再算加减。)【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所学,在交流反思中,意识到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和数学内容的延续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欲望。】2、总结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同学们再思考: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指名回答,再出示大屏幕。)小结:这是我们对窗1和窗2知识的一个整合。【设计意图:心理学上认为成功的“喜悦”是指个体达到预定目标的一种愉快感情体验,是属于情感范畴。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在教学中,应该用一种赏识的目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他们都能够感受到这种成功的喜悦,体会到知识产生的整个过程,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三、应用巩固,提高能力。1、火眼金睛辨对错。54-54÷9332+468÷4770-140÷2=0÷9=800÷4=770-70=0=200=700师总结:为了减少这种错误,我们可以在做混合运算时,先想一想第一步先算什么,把先算的这一步用横线划出来,这样就会给我们一个提醒,减少错误的发生。2、先想想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20-96÷848÷4-10328+360÷33、读信息,解决问题。(1)两家共摘了多少个石榴?(2)小文家比小亮家平均每人少摘多少个石榴?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小结:本节课,我们在解决“比多少”“把两种东西合起来”的问题用“从问题上思考”来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后我们还会学习其他方法来分析问题,希望我们同学在解决应用题时多动脑,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五、板书设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先算除法再算加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先算除法再算加减先算除法再算加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先算除法再算加减妈妈12箱每箱5kg杨阳摘了35千克爸爸摘了45千克从问题上思考三上第三单元——混合运算信息窗2《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学情分析《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是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2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新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能进行乘加、乘减两步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在有加减法和除法的计算中,无论除法在前和在后都要先算除法。通过活动,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混合运算的意义,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基础。“除加、除减”由于有“乘加、乘减”的基础,所以学生在学习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时相对比较简单点,接受能力也会更强一些。整堂课我采取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启发式教学为主。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两个问题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我们这节课的重点,学生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后,让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和列式时的想法,交流两道算式都要先算什么,然后进行计算,从而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教学中,不是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己学,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利用情境、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以观察、比较、讨论和应用及计算为主线。引导学生以“观察、对比、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三上第三单元——混合运算信息窗2《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效果分析《除加除减混合运算》从教材编排上分析,可以看出教材在本单元不但是为了让学生学会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而是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情境中去学习运算顺序。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从教学设计上下了一番功夫,首先教给学生如何从凌乱的情境图中学会整理信息,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从本环节学生参与度看,学生达成度达到了90%以上。教给学生整理信息的方法后,进而教给学生如何从问题上思考,我用课件形象地向学生以简单的思路图进行展示,学生通过思路图清晰明白了并理解了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操作起来也比较顺手,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参与度达到95%。板书的充实、课件的补充、教师的总结,学生们清晰的了解到本节课的知识点,并学会了如何整理总结当堂所学知识,本节课学生思考问题的参与度达到90%,从课堂上表现看,本节课超额完成了教学目标,90%的学生顺利完成本节课的知识点。从本节课的巩固练习和课后的达标检测效果来看,由于有了高效课堂的效率,评测的结果正确度达到了98%,完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可以称得上是一节课高效率的数学课。三上第三单元——混合运算信息窗2《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教材分析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混合运算》,内容包括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列综合算式解答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两部分内容是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步骤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内容。因为这些知识及其思想方法是学生继续学习其他属性知识的基础,是更好地使用计算工具的前提,也是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载体,在教学中要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是第三单元信息窗2的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了对教学过程的探索。本节课的重点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并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标出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混合运算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中的作业,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有了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法则做铺垫,对于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起来要容易一些。我为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是: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掌握“先除法、后加减法”的运算顺序。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并会解决。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4.灵活的运用多种方法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学会整理信息。教学重点: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准确的计算。教学难点: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三上第三单元——混合运算信息窗2《除加、除减混合运算》评测练习1、先看看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560-270÷946÷2+2849元/辆3个81元一辆玩具汽车比一个变形金刚贵多少钱?三上第三单元——混合运算信息窗2《除加、除减混合运算》课后反思《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2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信息窗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教学的,信息窗3是带括号的混合运算,所以这一信息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基于这样的考虑,在备课中我也尽力去照顾它的特殊地位设计教学过程,思路中总是想着怎样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后回过头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总结:1、重视情境创设,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在日常的数学中,不难发现有的孩子们在解决问题时不知该如何寻找所需要的数学信息,针对此情况,本节课我在出示情境图后,将学生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类,教给学生整理信息的方法,在解决问题时教给学生如何直接选择需要的信息,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信息的整理在数学解决问题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重视算理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有了信息窗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铺垫学习,大部分学生不难推导出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因此,在探究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中,我没有专门为了探讨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而教学,而是在探讨运算顺序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发现本节课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是有特点的:比多少的问题、把两种东西合起来。这两种问题都是一年级就能解决的问题,因此我让学生从问题上出发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如:求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从问题上思考,用妈妈摘的箱数减去杨阳摘的箱数,妈妈摘的箱数是12箱,杨阳的不知道,所以第一步就求杨阳摘了多少箱?我将这些环节用思路图的形式展示在投影上,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一步一步地环节,通过清晰的思路图学生既学会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又能顺理成章地总结出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真是一举两得。3、重视错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展示学生作品时,我打破了以往教学的思路——展示正确学生的作业,而是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典型的学生作业进行展示交流,让学生从错误的作业中寻找焦点进行交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这节课中,我也感觉自己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这节课在细节的地方还有很多值得注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