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等式一、知识点:1.实数的性质:;;.2.不等式的性质:性质内容对称性,.传递性且.加法性质;且.乘法性质;,且.乘方、开方性质;.倒数性质.3.常用基本不等式:条件结论,,基本不等式:常见变式:;4.利用重要不等式求最值的两个命题:命题1:已知a,b都是正数,若ab是实值P,则当a=b=时,和a+b有最小值2.命题2:已知a,b都是正数,若a+b是实值S,则当a=b=时,积ab有最大值.注意:运用重要不等式求值时,要注意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等”,即各项均为正数,和或积为定值,取最值时等号能成立,以上三个条件缺一不可.5.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设a>0,x1x2是方程ax2+bx+c=0的两个实根,且x1≤x2,则有△△>0△=0△<0图象ax2+bx+c=0的解x=x1或x=x2x=x1=x2=-b/2a无实数解ax2+bx+c>0解集{x︱x<x1或x>x2}{x︱x≠x1}Rax2+bx+c<0解集{x︱x1<x<x2}ΦΦ结论:ax2+bx+c>0;ax2+bx+c<06.绝对值不等式(1)|x|<a(a>0)的解集为:{x|-a<x<a};|x|>a(a>0)的解集为:{x|x>a或x<-a}。(2)7.不等式证明方法:基本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辅助方法:换元法(三角换元、均值换元等)、放缩法、构造法、判别式法特别提醒:不等式的证明,方法灵活多样,它可以和很多内容结合.高考解答题中,常渗透不等式证明的内容,最常用的思路是用分析法探求证明途径,再用综合法加以叙述。我们在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或基本不等式时要注意等号、不等号成立的条件。例:解下列不等式:(1);(2);(3);(4).解:(1)方程的解为.根据的图象,可得原不等式的解集是.(2)不等式两边同乘以,原不等式可化为.方程的解为.根据的图象,可得原不等式的解集是.①②用“穿根法”解不等式时应注意:①各一次项中的系数必为正;②对于偶次或奇次重根可转化为不含重根的不等式,也可直接用“穿根法”,但注意“奇穿偶不穿”,其法如下图.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含有的代数式,必须先把它们移到一边,使另一边为0再解.例:解不等式:(1);(2).解:(1)原不等式可化为把方程的三个根顺次标上数轴.然后从右上开始画线顺次经过三个根,其解集如下图的阴影部分.∴原不等式解集为(2)原不等式等价于∴原不等式解集为解下列分式不等式:例:(1);(2)(1)解:原不等式等价于用“穿根法”∴原不等式解集为。(2)解法一:原不等式等价于∴原不等式解集为。解法二:原不等式等价于用“穿根法”∴原不等式解集为例2:绝对值不等式,解此题的关键是去绝对值符号,而去绝对值符号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绝对值的意义二是根据绝对值的性质:或,因此本题有如下两种解法.例:解不等式解:原不等式等价于即∴.例3:已知f(x)是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且f(1)=1,若m、n∈[-1,1],m+n≠0时>0(1)用定义证明f(x)在[-1,1]上是增函数;(2)解不等式f(x+)<f();(3)若f(x)≤t2-2at+1对所有x∈[-1,1],a∈[-1,1]恒成立,求实数t的取值范围技巧与方法(1)问单调性的证明,利用奇偶性灵活变通使用已知条件不等式是关键,(3)问利用单调性把f(x)转化成“1”是点睛之笔(1)证明任取x1<x2,且x1,x2∈[-1,1],则f(x1)-f(x2)=f(x1)+f(-x2)=·(x1-x2)∵-1≤x1<x2≤1,∴x1+(-x2)≠0,由已知>0,又x1-x2<0,∴f(x1)-f(x2)<0,即f(x)在[-1,1]上为增函数(2)解∵f(x)在[-1,1]上为增函数,∴解得{x|-≤x<-1,x∈R}(3)解由(1)可知f(x)在[-1,1]上为增函数,且f(1)=1,故对x∈[-1,1],恒有f(x)≤1,所以要f(x)≤t2-2at+1对所有x∈[-1,1],a∈[-1,1]恒成立,即要t2-2at+1≥1成立,故t2-2at≥0,记g(a)=t2-2at,对a∈[-1,1],g(a)≥0,只需g(a)在[-1,1]上的最小值大于等于0,g(-1)≥0,g(1)≥0,解得,t≤-2或t=0或t≥2∴t的取值范围是{t|t≤-2或t=0或t≥2}例5:解关于x的不等式>1(a≠1)解原不等式可化为>0,①当a>1时,原不等式与(x-)(x-2)>0同解由于∴原不等式的解为(-∞,)∪(2,+∞)②当a<1时,原不等式与(x-)(x-2)<0同解由于,若a<0,,解集为(,2);若a=0时,,解集为;若0<a<1,,解集为(2,)综上所述当a>1时解集为(-∞,)∪(2,+∞);当0<a<1时,解集为(2,);当a=0时,解集为;当a<0时,解集为(,2)例6设,解关于的不等式.分析:进行分类讨论求解.解:当时,因一定成立,故原不等式的解集为.当时,原不等式化为;当时,解得;当时,解得.∴当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当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说明:解不等式时,由于,因此不能完全按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求解.因为当时,原不等式化为,此时不等式的解集为,所以解题时应分与两种情况来讨论.的解是.例8解关于的不等式.分析:不等式中含有字母,故需分类讨论.但解题思路与一般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完全一样:求出方程的根,然后写出不等式的解,但由于方程的根含有字母,故需比较两根的大小,从而引出讨论.解:原不等式可化为.(1)当(即或)时,不等式的解集为:;(2)当(即)时,不等式的解集为:;(3)当(即或1)时,不等式的解集为:.说明:对参数进行的讨论,是根据解题的需要而自然引出的,并非一开始就对参数加以分类、讨论.比如本题,为求不等式的解,需先求出方程的根,,因此不等式的解就是小于小根或大于大根.但与两根的大小不能确定,因此需要讨论,,三种情况.例9不等式的解集为,求与的值.分析:此题为一元二次不等式逆向思维题,要使解集为,不等式需满足条件,,的两根为,.解法一:设的两根为,,由韦达定理得:由题意:∴,,此时满足,.解法二:构造解集为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即,此不等式与原不等式应为同解不等式,故需满足:∴,.例10解关于的不等式.分析:本题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因为含有字母系数,所以还考查分类思想.解:分以下情况讨论(1)当时,原不等式变为:,∴(2)当时,原不等式变为:①①当时,①式变为,∴不等式的解为或.②当时,①式变为.②∵,∴当时,,此时②的解为.当时,,此时②的解为.说明:解本题要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关键是要找到分类的标准,就本题来说有三级分类:分类应做到使所给参数的集合的并集为全集,交集为空集,要做到不重不漏.另外,解本题还要注意在讨论时,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应首选做到将二次项系数变为正数再求解.例11解不等式.分析:无理不等式转化为有理不等式,要注意平方的条件和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一般情况下,可转化为或,而等价于:或.解:原不等式等价于下面两个不等式组:①②由①得,∴由②得∴,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即为.说明:本题也可以转化为型的不等式求解,注意:例12.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是,求实数之值.解:不等式的解集是是的两个实数根,由韦达定理知:.练习.已知不等式的解集为求不等式的解集.解:由题意,即.代入不等式得:.即,所求不等式的解集为.1).恒成立问题若不等式在区间上恒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上若不等式在区间上恒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上如(1)设实数满足,当时,的取值范围是______(答:);(2)不等式对一切实数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_____(答:);(3)若不等式对满足的所有都成立,则的取值范围_____(答:(,));(4)若不等式对于任意正整数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答:);(5)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生处工作计划
- 幼儿园保教工作计划大全
- 买卖合同范文七篇
- 幼儿教育工作计划集合七篇
- 中国卡座连接器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棉花姑娘教案四篇
- 网络对战小游戏课程设计
- 产科护士一天的工作计划
- 全新大一军训心得笔记10篇
- 毕业生自我介绍(15篇)
- 船舶安全停靠协议书
- 幼师课例分析报告总结与反思
- 医院门诊医疗费用管理制度
- 2024年回迁房买卖合同样本(5篇)
- 《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第3版)》期末复习题库(含答案)
- MOOC 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西安交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医院培训课件:《痞满(少阳太阴合病)患者中医个案护理》
- 泌尿外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
- JJG 633-2024 气体容积式流量计
- 2023年河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笔试试题及答案
-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