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学设计方案九篇_第1页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九篇_第2页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九篇_第3页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九篇_第4页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九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第第页有关教学设计方案九篇教学设计方案篇1

一、教学思路与设计理念

【教学思路】

课一开头,先让同学背诵以前积累的古诗。然后出示课件,让同学观看。接着师生合作,认读古诗,再指名读,相互评价。解决生字词,指导同学观看、诵读,感悟诗境、诗情。

【设计理念】

古诗词的语言是祖国语言宝库中的精华。古诗词教学是中学校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古诗词的教学不仅使同学学习、积累一些优秀的古典诗词,而且能使同学感受、了解内容丰富、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还可以涵养同学的性情,陶冶同学的情操。所以,古诗词的教学不仅要注意积累,还要注意教学过程的美丽,要让同学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让同学爱上古诗词,爱上悠久绚烂的中华文化。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春晓》这首诗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中,让读者先通过听觉,然后通过想象,既而转换到视觉,在人们的眼前呈现了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给人一种春光似海、春意正浓的美的感受。

本课教材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幅情景图,一首古诗,认字表和写字表,还有四道课后练习题。这首古诗语言自然朴实、通俗易懂,已经深远而又耐人寻味。在学习这首古诗时,我们要初步了解诗的大意,体会意境,熟读成诵。同时还要让同学体会古诗文的韵律美,提示停顿、重音,指导朗读。本课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供应的意境图,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到被春鸟唤醒的,打开窗户后被雨后春景所惊异的神情,从而可以看出户外春意盎然的美妙景象。

【学情分析】

这首古诗,好多孩子学前就已经会背了。假如我们再一味注意读背,那就如我们所说的:同学只是在数白嘴、背天书,毫无意义。试问,这样的课同学趣从何来?这无非是在铺张时间。所以这节课的教学我们必需把握一点:注意同学的认知水平,以学定教。

【教法分析】

依据低班级语文教学的特点是以识字、学词学句和朗读背诵训练为重点,我在教学中主要以读为主,读中熟字,读中解词,读中学句,读中悟情的方法。利用文中插图,配乐朗读等方法为同学创设秀丽的春晨情境,使同学置身于美景之中,从而使情感得到升华,与产生共鸣。针对于字词合作沟通认读,诗句的理解也是在合作沟通中到达教学目标的。用灵活的小手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春晓图”,并结合书上的插图用以体验和感悟古诗的意境。

三、教学目标

〔一〕学问教学点

1.学会“晓、眠、觉、闻、啼”这5个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知道“觉”是多音字。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古诗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二〕力量训练点

引导同学通过看图,培育观看、想象的力量。在讲解古诗的过程中,培育同学的口语表达力量。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古诗、品尝古诗,体会喜爱春天,珍惜春光的感情。

〔四〕留意表达创新和实践力量:

注意力量的培育,学会说和写,课后让同学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春天的美妙景色,并写下来。

四、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体会诗人,疼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二〕难点:对诗的意境的理解。

〔三〕解决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味及语言美。

五、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嬉戏卡片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背诵以前积累的古诗。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课下搜集背诵了好多的古诗,今日老师就给你们一个展现的机会,来,英勇地站起来给我们背一首吧!

2.出示课件,观看。

你们真是勤奋好学,背诵了这么多古诗,今日老师嘉奖你们看个动画片,课件示图。

真是太美了!老师想用一首古诗来描绘一下这幅图,你猜是什么诗?

〔同学猜想,会背的背给大家听〕

二、认读古诗。

1.师生合作,认读古诗

老师想背的就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写的这首《春晓》,我们的课本上也有这首诗呢,赶快看看它和我们背的这首《春晓》是不是一样呢!请同学们打开书17页,自己仔细地拼

一拼、读一读这首诗,假如遇到不熟悉的字,还是圈下来,一会儿想方法解决,好吗?

2.指名读,相互评价。

谁情愿把书上的这首诗给大家读一读?

〔生自读、勾画、沟通〕

3.这么好听的诗,老师也想给大家读一读,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

4.生评价老师

三、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

知道老师为什么能读这么好吗?由于老师交了好多的生字伴侣,瞧:春、晓、眠、觉、啼、多、少、处

2.合作识字。

快看看这里面有没有你熟悉的老伴侣,假如有快点和他们打个招呼,不熟悉的也要想方法熟悉他们,让他们成为你的新伴侣。

3.沟通识字状况。

哪个生字伴侣和你最要好抓紧给我们介绍介绍吧!

4.让我们一齐来认认他们吧!

5.检查认字状况。

你们是不是真的把他们记在心里了呢?那我可得请小老师来检查检查你们。

教学设计方案篇2

一、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培育、酬劳、陶冶、晨光熹微、接连不断等词语。能用陶冶、培育、接连不断等词语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从古井行到启迪,懂行了应当怎样做人。

3、通过学习课文,懂行古井为人们作出了奉献而不要酬劳,从而体会乡亲们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行。

4、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和主要内容。并能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含义较深的词语和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具预备

小黑板、卡片、图画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提题谈话

这篇课文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讲的是我的家乡有一口古时候留下来的水井。多年来古井始终为人们供应泉水,无私奉献自己全部的力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到很大的启迪,赞美古井无私奉献自己全部力气的高尚风格。这篇课文生字比较多,有些句子的意义比较深刻难以理解,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同探讨。

2、同学自己轻声读课文一遍,借助字典识字和理解词语。

3、通过自学,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4、检查自学状况。

(1)拼读生字,读准字音,出示简单读错的生字练读。(卡片)

rǔbǔtáoyěqiàn

乳汁哺育陶冶歉意

luòyìxúnchóu

络绎不绝年过六旬报酬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留意熹、暮、瘸、酬、歉等字的笔画笔顺和间架结构。

5、训练区分形近字,不要写错字形。(出示小黑板)

熹()暮()绎()歉()冶()

喜()幕()译()谦()治()

6、理解课文中有关词语。

启迪、无所求、年过六旬、微熹初露、接连不断、暮色降落、相依为命、难以估量。

7、指名同学分自然段朗读,检查能否读正确。

8、默读课文,思索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商量归纳。

(1)古井像母亲一样培育乡亲们。

(2)每天都有许多人到古井来取水。

(3)乡亲们常年关心老人担水。

(4)不收酬劳老人歉意。

(5)乡亲们用古井作对比。

(6)古井陶冶了乡亲们的情操。

依据每个自然段意思给课文分四段。(同学试分,老师检查)

9、范读课文。

10、作业练习

(1)区分字形,比一比并组成词语。(出示小黑板)

(2)同学朗读课文。

其次课时

〈一〉、教学内容:讲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引言

上节课,同学们经过初读课文,学会了本课字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以及给课文进行了分段。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读课文来进行课文分析。

二、讲读课文

1、出示挂图。先同学们观看。提问:同学们这幅图上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画的主要景物是什么?(一口水井,和来担水的人)从图画中我们看到这口水井就是我们课文中讲的那口古井。(板书古井)。提问:古井是什么?(古时候留下来的水井)这一段讲了古井的一些什么?(古井的位置,井水凉爽可口)这口古井与村里人们的亲密关系?(大半个村子的人,都到这儿取水)用了怎样的比方来赞美这一口井?(板书:温情的母亲,甜蜜的乳汁)这里是把古井比作一位温情的母亲。出示卡片:母亲乳汁培育这里是借物来比方人。(板书:以物喻人)

2、指名同学朗读其次自然段。提问:这一段写人们到古井取水的情形,从哪些方面进行表达?(1)从时间上看,取水人多,书上哪些词语可以说明?(从微熹初露到暮色降落)(2)从人数上看,取水人从书上哪些词语可以说明?(接连不断地闪过)闪安形容挑水的人过得快,还一个接一个。(3)从听到的声音看,取水人多。(挑水的工具发出的响声,象刚下过一场春雨)。同学们请思索来古井取水的人从从以上四个方面可以表达出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表示?(板书:取水人多,接连不断)供应的水是怎样的水呢?(板书:供应生命的泉水)。同学们我们知道古井给我们供应的水是生命之水,这么多人都要饮用她这说明白什么?(板书:以水养人)出示卡片,同学读词语微熹初露,暮色降落,一支支,接连不断,湿漉漉。

老师小结:取水的人多,说明古井和人们生活有亲密的关系,人们离不开古井。因此,用温情的`母亲、甜汁、培育来比方。她供应的水是生命的泉水,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过渡谈话:家乡的古井,不仅为乡亲信供应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情操,还懂得了怎样做人。这些事在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讲古井陶冶乡亲们品行的例子。

3、同学们现我们来学习(35节)。请一大组齐读。如今我们来思索一个问题。提问:在古井边每天都有一些事发生,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他写了动人的取水场面,还有哪一件事给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同学们想一想,是一件什么事请思索回答(指名回答,商量:村里乡亲们关心一对老人的故事。)这对老人遇到什么困难?在课文中找到有关内容,读一读,(遇到水的困难)乡亲们是怎样关心这一对老人的?请同学们找出有关词语说明。(今儿明儿那个;常年不空,总是满缸水)提问:乡亲们这样做接受过老人的酬劳吗?(没有)为什么?(由于古井陶冶了乡亲们的品行)课文中哪句话表达出来?(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酬劳。)这句话表现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是讲人们不仅从古井中吸取生命的水,而且还把古井看作了高尚的典范,以古井的精神来关心别人,表现了人们受到古井的启示,以古井为典范的思想感情。)(板书:关心老人不要酬劳,陶冶了乡亲们的品行)从乡亲们关心老人不要酬劳,说明白古井陶冶了乡亲们的情操,以她的美德教育了人。(板书:以德育人)

5、齐读课文最终两节。通过读后我们知道:文章更深刻地赞美古井的品行,使乡亲们懂得了怎样做人。提问:是怎样一层一层抒发感情的?(先用不仅还赞美古井,让乡亲们懂得怎样做;然后用难以估量无所求来赞美古井无私和奉献。最终用离乡十七年还常想起古井的启迪,来赞美古井的品行。)

提问:从那口古井受到什么启迪?(启迪们怎样生活,怎样做)(板书:懂得应当怎样做人)

6、老师小结:通过赞美古井不仅为乡亲们供应阗生命的泉水,还陶冶了乡亲样的品行,教育了我们怎样生活、怎样做人。进一步写了人们把古井当作自己的典范,深情地赞美了古井对人们深切的启迪。古井时时刻刻都在向人们无私的奉献着。(板书:无私奉献)

7、通过以上的讲读学习,和上节课同学们划分的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讲古井的位置和作用。

其次段:讲来古井挑水的人多。

第三段:讲村里人常年关心老人挑水,不要酬劳。

第四段:讲古井给人们的启迪。

8、同学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三、课堂练习

(1)用启迪、接连不断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温情的母亲甜蜜的乳汁(以物喻人)

取水的人

供应生命的泉水(以水养人)

古井接连不断

关心老人无私奉献

陶冶乡亲们的品行(以德育人)

不要酬劳

懂得应当怎样做人

总分总

教学设计方案篇3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活动,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欢乐。

2、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3、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能在日历上找到准确的日期。

活动预备:

1、教具:自制外型似房子的1月~12月的年历一份〔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区分〕;大年历图一张。

2、字卡:年、月、日;1月1日、6月1日、3月8日。

3、学具:4张作业清单,XX年历人手一张,铅笔人手一份。

4、阅历预备:幼儿已知自己的生日。

活动过程:

1、老师讲解并描述故事,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概念。

〔1〕老师讲解并描述故事《年***一家》,提问:年妈妈有多少个日娃娃?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年妈妈给房子起了什么名字?

〔2〕依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字卡年、月、日,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概念。〔一年有12个月,共365天〕

2、出示代表12个月的“房子”,进一步了解年、月、日。

〔1〕老师:今日年妈妈和她的日娃娃们也来到了这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出示代表12个月的“房子”,提问: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探究大月、小月和二月〕

〔3〕老师小结:一年里一共有十二个月,分别是: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房子住了31个日娃娃;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房子里住了30个日娃娃;那座最小的二月房子里只住了28个日娃娃。

3、熟悉年历并学习查看年历的方法。

〔1〕出示年历,引导幼儿观看数字代表的意义。提问:方框里的红色数字x是什么意思?或者表示什么?再引导幼儿认读:x月x日。

〔2〕鼓舞幼儿查找详细日期,如:1月1日、3月8日、6月1日。

〔2〕师幼共验证。

〔3〕师幼共同小结查找详细日期的方法。

4、幼儿分组操作,稳固查找详细日期的方法。

〔1〕出示作业清单、操作材料,讲解操作要求。

〔2〕幼儿分组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3〕师幼共同检验操作材料。

活动延长:

回家后找到爸爸妈妈或其他家人的生日,并标记。

附故事:

年***孩子真多呀!她给孩子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日”。年妈妈究竟有多少个“日”娃娃呢?数呀数呀,原来一共有365个日娃娃。这365个日娃娃住在一起吗?不,那么多的日娃娃挤在一起怎么能行呢?于是,年妈妈就为它们盖了12座小房子,让全部的日娃娃分别住到这12座房子里,并且给这些房子起名: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

这些房子怎么看起来有的大、有的小?而且还有一座最小的房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房子住的娃娃多一些,每座房子有31个日娃娃。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房子里住的日娃娃少一些,每座房子里有30个娃娃。那座最小的二月房子里只住了28个日娃娃。

年妈妈是那么地疼爱自己的孩子,它经常担忧她的孩子因贪玩而找不到家。于是,房子盖好了以后,年妈妈就从一月房子开头数着自己的孩子的名字:一月、二月、三月……从早数到晚。当它数到第十二个月里的最终一个娃娃时,就要带她的全部孩子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再也不回来了。到那个时候就会有一位新的年妈妈,带着她自己的孩子又住进这十二座美丽的月房子里,重复过着同样的生活。

教学设计方案篇4

【教学目标】

1、熟悉本课的14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理解文章中的成语,并学会用成语说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的情感

3、能够依据提示练习给课文分段。

4、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人类纯朴的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的情感。

【教学难点】

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

【教学预备】

请同学们回忆自己从小到大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逆境,以及当时是怎样走出逆境的。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老师以童年往事为话题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状况,解决字词障碍。

〔一〕生字注音

点缀〔zhuì〕抖动〔chàn〕清亮〔chè〕舒适〔tián〕骇〔haì〕

炫耀〔xuàn〕攫住〔jué〕呕〔ǒu〕憨直〔hān〕

〔二〕生词解释

浮光跃金:只月光照射下的水面闪着金光。这里比方月光照射下的水面。

不行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攫住:抓住。

憨直:憨实直爽。

三、初读感知

1、指名同学朗读文章,初步体会的思想感情。

2、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其次课时

一、自读课文,解决难点。

①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全班沟通,重点理解一围黑绿、嵌、点缀、舒适。〔为理解课文做预备〕

③理清脉络:给课文分层次。〔同学分的层次只要说得有道理就可以,此举主要是为了关心同学理清一下课文的层次。〕

二、品读课文,理解情感。

〔1〕找中心句

师:文章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这句话就是本文的中心句,同学们找一找〔板书:大自然和谐的美人类纯朴的爱〕

〔2〕研读荷塘的部分,认真体会文章的美。〔荷塘美和语言美〕

①自读课文,初步感受荷塘的美景。

②探究:是怎样把他眼中的秀丽的荷塘告知我们?〔引导同学体会比方句的妙处和一些词语的精用〕

③配乐朗读。〔使同学快速进入角色〕

〔3〕研读狗刨竞赛和戏水嬉戏。

问题一:在这秀丽的地方,过了一个怎样的暑假?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①自读思索。

②小组商量。

③沟通,师相机指导朗读。

问题二:是如何写出戏水时的激烈?哪些词语用得特殊好?

①自读思索

②小组商量。

③沟通,师相机指导朗读。

〔4〕体会小伙伴淳朴的爱。

①朗读想像我遇到危急的情景。

②想像一下当我在舍命挣扎时,小伙伴们的反应,表情,语言,动作。

③体会比方句铁链般。〔对小伙伴的信任依靠〕

④绝处逢生的我吓得哇哇大哭。可是小伙伴们却哈哈大笑,你们理解吗?他们为什么笑?

〔5〕了解景物描写对于烘托人物品质的作用。

①质疑:从本文的题目来看,本文是记事的。但却用了三个自然段来写景。这是否冲突?去掉这一部分好不好?为什么?

②思索后沟通。

三、布置作业:

回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童年往事,选择一件事写一写。

教学设计方案篇5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2、培育同学的理解力量。

3、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培育同学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用词的精确性,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沟通资料,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恐龙这种动物吗?喜爱它们吗?课前同学们已查阅了很多方面的资料。如今我们来沟通一下好吗?

听了同学们的沟通,我们都知道了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如今已经灭亡了,然而有谁回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敏捷的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二、整体感知,反馈预习

1、读全文:

指读,想: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哪部分内容感爱好。

2、查生字把握状况(随文)。

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阅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方法:

⑴先自己读。

⑵再商量。

⑶汇报:

①第一种大约消失在……和狗一般大小……

②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家族……

③其中,一些……长得……像鸟类……

④它们学会了滑翔……飞向蓝天的鸟类。

2、阅读感悟写法上的特点:

用词精确,生动的特点,如:

⑴地上第一种恐龙大约消失在两亿年。

⑵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浩大家族……

3、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爱的段落。

四、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设计方案篇6

一、班干部选举:

同学们选举自己心目中的班长〔口头说选谁〕并说出为什么选他〔她〕的理由。

二、导入:

刚刚我们班进行了一次选举,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选举有关的课文我选我〔板书〕。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把同学们提的问题写在黑板上〕通过学习,让我们来解开这些问题。

〔我选我是什么意思?我指的是谁?谁选谁?我选我当什么?为什么要我选我?〕

三、授课

1、师:下面老师来读课文,同学们留意老师朗读的语气,思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范读,读后提问。讲了一件班上选举劳动委员的事〕

2、下面同学们来分小组读课文并且在组长的组织下完成两个任务

①认读生字,读准字音,读流利课文

②商量回答黑板上提出的问题

完后,师出示投影生字,指名生读音并如何记住这些生字?沟通问题的答案

3、下面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谁当老师?谁当王宁?谁当解说者?三个同学分角色朗读,其他同学留意他们的读音是否正确,感情好不好?

〔读完后,让同学们说有没有错误,哪个地方好,哪个地方不好?你会怎样读?师适当引导〕

〔重点词句:静静静、突然、愣住了、我选我、大家都在想〕

4、分小组编话剧我选我并进行排练〕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当演员?下面给你一个机会,分小组编话剧我选我并进行排练,呆会儿我们请一个小组上台表演,好不好?

〔同学们在组长带着下,分小组表演〕

5、刚刚同学们都当了小演员,我来检验一下同学们体会得好不好,课文中教室里静静静的,大家都在想大家可能在想什么?〔结合课前的选举,说自己当时在想什么?〕一片掌声说明白什么?〔大家都欢迎〕王宁最终当没当上劳动委员呢?〔这样的班干部同学们老师确定都欢迎〕

6、哪一组上台表演?一小组表演或有老师参加。表演得很好,将来肯定能做一名好演员

7、刚刚我们班的选举,有想选自己的吗?那么王宁为什么敢选自己呢?他想为同学们服务并且对自己有信念。我们同学有很多也确定也想和王宁一样为同学们服务,那么你也可以选自己,不敢就是对自己没有信念。让得票多的同学说一说自己预备怎样当好班长。

8、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个句式〔投影〕

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

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是李小青。

自己举几个

四、评价。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这件事有什么想法?你认为王宁能不能当好劳动委员呢?〔学问或道理〕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么样?我认为大家表现都特别好。

五、下课

板书

我选我

选举劳动委员

静静静的

突然

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

愣住了

一片掌声

教学设计方案篇7

【教学要求】

1、了解《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词大意,并尝试引吭高歌。

2、在田字格中书写“区、臣、医”三个字,留意间架结构。

3、读读背背八条成语和《时间》诗歌。

4、通过口语交际练习,学会商议 。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播放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VCD,唤起同学对唱曲的记忆。

2、出示歌词,请同学自己小声读读,不熟悉的字可以查。

3、沟通朗读,留意读准字音。

4、这首歌词中有哪些不太明白的词语?同学质疑、商量。

〔1〕重点理解“荡漾”一词。字典中对“荡漾”一词的解释是:形容水波一起一伏的样子。歌词中的“荡漾”应当怎样理解?

〔2〕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我的家乡,是我终身难忘的地方,从诗中找一找,“我”难忘什么?补充想象,还有什么难忘的?

〔3〕再读读诗歌,“我”是在哪儿抒发自己的情感?仅仅抒发的是思乡之情吗?

〔4〕想象着歌词描绘的境界,想象着风雪中驻守者的心情,有感情地读读诗。

5、再次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VCD。

6、同学试着吟唱歌曲。

二、教学其次题:学写钢笔字

1、出示:区、臣、医。

2、引导同学观看这三个字的字形,说说它们的共同之处。

3、认真看字帖,说说在书写时要留意什么。〔1〕笔顺。〔2〕外框的样子要写得上窄下宽,底边要平稳。〔3〕出示“反犬旁”,说说哪些字带有这个偏旁。

4、老师示范书写,同学书空。

5、同学临帖,在田字格内书写,老师巡回指导。

6、反馈。①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书写,其余同学留意观看、评析。②展现写得好的同学作业,进行评析、表扬。③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订正性练习。

其次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背成语。

〔1〕出示八个成语。要求同学借助字典读准成语的音,不懂的成语做个记号。

〔2〕沟通朗读成语,订正读错的字音。

〔3〕沟通对八条成语的理解:或依据已学的课文、了解的人物来理解,如“才思灵敏、后生可畏”可联系前面学习的课文《少年王勃》;或依据有名人物的故事来加深印象,如理解“力透纸背”时可举怀素写字的例子;或让同学依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造造句子,学会运用;或让同学依据平日里的课外阅读说说自己的感悟,如“风华正茂、出类拔萃”

〔4〕再次朗读,加深印象。

〔5〕练习背诵,同桌相互提示。

〔6〕集体背诵。

〔7〕指名背。

2、读背《时间》

〔1〕世上最珍贵的是什么?同学们肯定会说是时间。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时间》这首小诗。

〔2〕请同学借助字典或小组合作,读通诗歌,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3〕同学质疑,商量沟通。

〔4〕提问:“小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勤劳的人从“小河”里捞起的是无穷的宝藏,而懒散的人只能捞起懊悔和绝望?

〔5〕同学们,你们想做什么样的人?

〔6〕鼓舞同学说说有关“时间”的名人名言或诗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学会商议 

1、谈话引入〔谈话要点〕:

〔1〕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与别人看法不一样的时候,也有可能会遇到做事拿不定想法的状况。怎样才能拿定想法,怎样才能与别人形成较全都的看法呢?

〔2〕学会和别人商议 ,是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比较可行的方法。

〔3〕怎样和别人商议 ,大有学问!

2、请同学认真看图,自己弄懂图意,不懂的可以请教老师。

3、同学沟通图意,引导绽开想象。

4、商量:遇到图中的状况,预备怎样和别人商议 ?在商议 过程中要留意什么?

5、老师依据同学的发言,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指导:

〔1〕去同别人商议 事情时,看法要恳切。

〔2〕在与别人商议 时,要让别人充分发表看法,留意取长补短。

〔3〕要把自己的想法跟别人说清晰。

〔4〕在一起商议 时要留意有礼貌,相互谦让。

6、四人一小组练习与别人商议 ,选择一幅图预备表演。

7、以每幅图为例,让几组同学表演在遇到某种状况时,是怎样通过商议 来解决问题的。老师也可以参加其中,扮演某个角色,既可示范,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每组同学表演完毕后,请观众畅所欲言,发表看法。

8、联系生活,说说在平常生活中,我们还遇到哪些与课本中相像的状况,遇到哪些难题,我们可以怎样商议 ,老师创设几个情境,让同学商量。再让同学选择其中的话题进行表演练习。

9、老师总结: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让人犯难的事。遇到难事多体谅,多商议 ,这样才能处理好难题,我们的关系才会变得更融洽。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观赏书中的优秀书法作品,请同学发表感想。

2、出示“戈、心”两字,揭示今日学写毛笔字的主要内容。

3、引导同学认真观看二字,尤其留意红笔标注的笔画“斜钩、卧钩”。

4、指导同学按图提示的运笔走势书空。

5、老师示范,并出示字帖上带有这两种笔画的汉字,进一步观赏感受。

6、同学在大字本上书写。

教学设计方案篇8

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1、学问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找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由于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是对该命题深刻理解的前提,而对命题理解力量是我们今后讨论数学必备的力量,也是讨论其它学科力量的基础.

难点: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由于理解和把握一个命题,肯定要分清它的题设和结论,所以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有些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不明显.例如,“对顶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等.一些没有写成“假如……那么……”形式的命题,同学往往搞不清哪是题设,哪是结论,又没有一个通用的方法可以套用,所以分清题设和结论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二〕教学建议

1、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或引导同学从详细到抽象,结合同学熟识的事例,来理解命题的概念、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能推断一些简洁命题的真假.

2、命题是数学中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虽然高中阶段我们还要学习,但对于程度好的A层同学还要理解:

〔1〕假命题可分为两类状况:

①题设只有一种情形,并且结论是错误的,例如,“1+3=7”就是一个错误的命题.

②题设有多种情形,其中至少有一种情形的结论是错误的.例如,“内错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这个命题的题设可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两个内错角都等于90°,这时两直线平行;其次种情形是两个内错角不都等于90°,这时两直线不平行.整体说来,这是错误的命题.

〔2〕是否是命题:

命题的定义包括两层涵义:①命题必需是一个完好的句子;②这个句子必需对某件事情做出确定或者否认的推断.即命题是推断某一件事情的句子.在语法上,这样的句子叫做陈述句,它由“题设+结论”构成.

另外也有一些句子不是陈述句,例如,祈使句〔也叫做指令句〕“过直线AB外一点作该直线的平行线.”疑问句“∠A是否等于∠B?”感叹句“竟然得到5>9的结果!”以上三个句子都不是命题.

〔3〕命题的组成

每个命题都是由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命题常写成“假如…,那么…”的形式.具有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用“假如”开头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开头的部分是结论.

有些命题,没有写成“假如…,那么…”的形式,题设和结论不明显.对于这样的命题,要经过分折才能找出题设和结论,也可以将它们改写成“假如…那么…”的形式.

另外命题的题设〔条件〕部分,有时也可用“已知……”或者“若……”等形式表述;命题的结论部分,有时也可用“求证……”或“则……”等形式表述.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使同学对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等概念有所理解.

2.使同学理解几何命题的组成,能够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两部分,并能将命题改写成“假如……,那么……”的形式.

3.会推断一些命题的真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分析语句,理解命题

1.老师让同学随便说一句完好的话,每个小组可以派一名同学说,如:

〔1〕我是中国人。

〔2〕我家住在北京。

〔3〕你吃饭了吗?

〔4〕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5〕画一个45°的角。

〔6〕平角与周角肯定不相等。

2.找出哪些是推断某一件事情的句子?

同学答:〔1〕,〔2〕,〔4〕,〔6〕。

3.老师给出命题的概念,并举例。

命题:推断一件事情中,每句话都推断什么事情.所谓推断,就是确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在数学课中,只讨论数学命题,请同学举几个数学命题的例子,每组再选一个同学说.〔不要让说过的再说〕

如:的句子,叫做命题,分析〔3〕,〔5〕为什么不是命题.

老师分析以上命题

〔1〕对顶角相等。

〔2〕等角的余角相等。

〔3〕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肯定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4〕假如a>0,b>0,那么a+b>0。

〔5〕当a>0时,|a|=a。

〔6〕小于直角的角肯定是锐角。

在同学举例的基础上,老师有意说出以下两个例子,并问这是不是命题。

〔7〕a>0,b>0,a+b=0。

〔8〕2与3的和是4。

有些同学可能给与否认,这时老师再与同学共同回忆命题的定义,加以确定,先不要给出假命题的概念,而是从“推断”的角度来加深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

4.分析命题的构成,改写命题的形式。

例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l〕分析此命题的构成,前一部分是后一部分成立的条件,后一部分是在前一部分条件下所得的结论.已知事项为“题设”,由已知推出的事项为“结论”。

〔2〕改写命题的形式。

由于题设是条件,可以写成“假如……”的形式,结论写成“那么……”的形式,所以上述命题可以改写成“假如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

请同学们将以下命题写成“假如……,那么……”的形式,例:

①对顶角相等。

假如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

②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假如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内错角相等。

③等角的补角相等。

假如两个角是等角,那么它们的补角相等。〔留意不仅仅限于两个角,假如多个角相等,它们的补角也相等。〕

以上三个命题的改写由同学进行,对〔2〕要更改为“假如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内错角相等。”

提示同学留意:题设的条件要全面、精确.假如条件不止一个时,要一一列出。

如: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角是直角,则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可改写为:

“假如两条直线相交,而且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

二、分析命题,理解真、假命题

1.让同学分析两个命题的不同之处。

〔l〕若a>0,b>0,则a+b>0

〔2〕若a>0,b>0,则a+b<0

相同之处:都是命题.为什么?都是对a>0,b>0时,a+b的和的正负,做出推断,都有题设和结论。

不同之处:〔1〕中的结论是正确的,〔2〕中的结论是错误的。

老师准时指出:同学们发觉了命题的两种状况。结论是正确的或结论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就有了对命题的一种分类:真命题和假命题。

2.给出真、假命题定义

真命题:假如题设成立,那么结论肯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假命题:假如题设成立,结论不成立,这样的命题都是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留意:

〔1〕真命题中的“肯定成立”不能有一个例外,如命题:“a≥0,b>0,则ab>0”。明显当a=0时,ab>0不成立,所以该题是假命题,不是真命题。

〔2〕假命题中“结论不成立”是指“不能保证结论总是正确”,如:“a的倒数肯定是”,明显当a=0时命题不正确,所以也是假命题。

〔3〕留意命题与假命题的区分.如:“延长直线AB”.这本身不是命题.也更不是假命题。

〔4〕命题是一个推断,推断的结果就有对错之分.因此就要引入真假命题,强调真假命题的大前提,首先是命题。

3.运用概念,推断真假命题。

例请推断以下命题的真假。

〔1〕若ab>0,则a>0,b>0。

〔2〕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3〕假如n是整数,那么2n是偶数。

〔4〕假如两个角不是对顶角,那么它们不相等。

〔5〕直角是平角的一半。

解:〔l〕〔4〕都是假命题,〔2〕〔3〕〔5〕是真命题.

4.介绍一个不辨真伪的命题.

“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即有名的哥德巴赫猜测〕

我们可以举出许多数字,说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而且至今没有人举出一个反例,但也没有一个人能证明它对一切大于4的偶数正确.我国有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已证明白“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质数与两个质数之积的和”.即已经证明白“1+2”,离“1+1”只差“一步之遥”.所以这个命题的真假还不能做最好的判定。

5.怎样区分一个命题的真假。

〔l〕实际生活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数学中判定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要经过证明。

〔3〕要推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

三、总结

师生共同回忆本节的学习内容。

1.什么叫命题?真命题?假命题?

2.命题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

3.怎样将命题写成“假如……,那么……”的形式。

4.初步会推断真假命题.

老师提示应留意的问题:

1.命题与真、假命题的关系。

2.抓住命题的两部分构成,推断一些语句是否为命题。

3.命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