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全册检测_第1页
九下全册检测_第2页
九下全册检测_第3页
九下全册检测_第4页
九下全册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第16周测历史试卷(九下)一、选择题(43小题,每题,共86分)1.日本大臣木户孝允提出:“立国之本,唯于用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者,唯在于教育而已。”下列明治维新措施与该思想对应的是()A.提倡“文明开化”B.实行征兵制C.废藩置县D.允许土地买卖2.近现代以来,美日关系经历了曲折复杂的变化过程。对如下图两幅图片所反映的美日关系,解读正确的是:()A.日本遭受美国侵略后,学习西方进行改革B.日本为打破华盛顿体系,偷袭美国珍珠港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美国的扶植下迅速崛起D.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加紧对日本进行技术输出3.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二者的共同点是()A.推翻了旧的政权 B.加强了中央集权C.废除了农奴制度 D.改变了社会性质4.1863年11月林肯在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中誓言:“要使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为实现此目标,他当时的首要任务是()A.制定宪法巩固独立战争成果 B.积极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C.结束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 D.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5.19世纪初,德国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德、法此时大力发展学校教育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增长的需要 B.社会人士的呼吁C.顺应工业化发展潮流 D.提高大众文化水平6.“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它们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裹着人们。城市的这一边住的是奴隶,那一边住的是老爷;这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那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从这里肮脏的下水道里却流出了足赤的黄金。”以上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没有涉及的是()A.促进了经济发展 B.导致了贫富分化加剧C.破坏了生态环境 D.促进了世界市场形成7.在《向日葵》这幅画中,画家梵高运用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表达了他()A.对美好生活的向往B.对“平民化”生活的向往C.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热情歌颂D.对“民主”和“自由”的追求8.牛顿的发现被认为跳出了神秘的黑匣子,用理性的光芒照亮了人类;达尔文则因提出进化论,被当时的支持者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二者的学说都()A.反映了工业时代的要求B.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C.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D.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9.诺曼·安吉尔在1909年出版的《大幻影》一书中写道:“目前欧洲军事竞赛的动机是什么?即国家为了给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找到出路,就必须推动地域扩张,对他国实施政治压力;作为竞争单位,国家的最终优势总归功于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的一方……”实质上欧洲军事竞赛最根本的目的是()A.为本国的发展找出路 B.为了正当地竞争C.为了加强本国的国防力量 D.为了瓜分世界,争夺霸权10.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战胜国从战败国中收回了阿尔萨和洛林。这里的战胜国和战败国分别是①英国②法国③德国④美国()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1.如右图漫画创作于20世纪前期中国社会急剧动荡的环境里。结合社会背景看,该漫画反映的情况是()A.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B.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嘲讽C.反对“尊孔复古”,颂扬新文化运动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12.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最终目标是()A.发展印度经济 B.改善人民生活 C.实现印度民族独立 D.打击英国殖民统治13.1922年,一个村庄的农民与当局发生冲突,杀死了20多名警察。甘地痛心疾首,绝食5天,并宣布停止非暴力运动。甘地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了()A.甘地的做法不适应印度的国情 B.甘地对非暴力思想的执着C.印度资产阶级的妥协性与动摇性 D.英国殖民当局的残暴14.“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为实践这一观点采取的措施是()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实行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D.制定新宪法15.对于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形成的某种政治经济体制,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该体制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五年计划”16.“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这则材料主要体现罗斯福新政的哪一项措施()A.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维护农业生产。C.强化对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 D.进行社会救济,稳定社会秩序。17.很多老一辈德国人认为:“如果希特勒能在1939年9月(对波兰的侵略行动)之前死去,他就会被作为德国历史上的伟人载入史册。”可见,纳粹党能够获得广泛支持的原因是()A.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进步人士 B.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C.利用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煽动复仇情绪D.当时的政府软弱无能18.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欧洲战争策源地和亚洲战争策源地指的是()①1922年墨索里尼等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②1933年希特勒开始执掌德国大权,其统治下的纳粹党建立法西斯专政③1936年,日本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④9380年,英、法两国为了保护本国利益,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纵容德意两围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9.如图是王强同学在学习某一知识点时所做的历史图示。图示中的空白处最适合填上()A.《凡尔赛和约》 B.凡尔登战役 C.慕尼黑会议 D.二战全面爆发20.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下列史实能够验证这一结论的是()①面对分裂势力的挑战,美国通过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②面对一战带来的灾难,俄国通过革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③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德国走上了法西斯化的道路④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美国开创了新的经济模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1.1941年,罗斯福曾说:“你可以把它(战争)比作一场英式足球赛,我们就好像是预备队,闲坐在一旁的长凳上瞧人家的。俄国和中国形成先上场的第一队……在球赛进行到我们的先锋队员快要疲乏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参加进去,做最后的一击,以决定全局的胜利。”导致美国“参加进去”的是()A.卢沟桥事变B.日本偷袭珍珠港C.德军进攻苏联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使德军陷入东西两面受敌,顾此失彼困境的事件是()A.《开罗宣言》的发表 B.《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登陆23.在电影《兵临城下》中,前线指挥官赫鲁晓夫在某场战役开始前做战争动员时说:“这是一座以伟大领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它不只是一座城市,它是一个象征。如果让德国人攻占这里,整个国家都会崩溃瓦解。”这场战争()A.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C.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D.标志着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24.唐尼·格拉克斯坦在《二战秘史》结语中写道:“关于反法西斯战争,传统的观点虽然承认官方军队和抵抗运动组织的作用同时存在……但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间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下列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凡尔赛和约》 B.《慕尼黑协定》C.《联合国家宣言》 D.《联合国宪章》25.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各国应该共同推进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决定成立“维护世界国际组织的会议是()A.华盛顿会议 B.嘉尼黑会议 C.开罗会议 D.雅尔塔会议26.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俄国、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为“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打下坚实基础的是()A.建立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B.成立联合国C.成立欧盟D.成立世界贸易组织27.二战结束后,两个持有不同的经济和政治体制的超级大国展开了数十年的对立。双方从未正式交战,而是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处于一种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这种对峙与竞争开始于()A.杜鲁门主义出台 B.马歇尔计划实施C.北约组织成立 D.华约组织成立28.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如火如荼,各国为争取经济和政治独立进行着不懈的斗争下列史实标志着非洲国家最终实现政治独立的是()A.埃及收回苏伊土运河主权 B.古巴建立人民政权C.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 D.纳米比亚独立29.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德国由美、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1949年,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联邦德国”,苏占区成立了“民主德国”。这反映了美苏关系()A.从紧张到缓和 B.从合作到对抗C.从敌对到友好 D.从和平到战争30.二战后初期,美国前总统胡佛在进呈给时任总统杜鲁门的一份报告中认为,如果继续执行限制德国的政策,除非让德国人饿死,否则德国将成为西方盟国纳税人的沉重负担,最终也将使欧洲其他国家“衣衫褴褛”。杜鲁门最终接受了胡佛的建议,其在经济方面的表现是()A.对德国分区占领 B.实行马歇尔计划C.让德国加入北约 D.推动欧洲一体化31.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1993年欧共体首脑会议宣布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12国成立欧洲联盟;2022年英国重获“单身的自由”。英国在入欧(脱欧)问题上的决定因素是()A.外国影响 B.综合国力 C.意识形态 D.国家利益32.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历了一个长达十年的经济增长期,出现了高经济增长率和低通货膨胀率并存的局面,再次超过欧盟,把日本也远远地甩在后面。这最主要是因为美国()A.抓住历史机遇,率先进入新经济时代 B.拥有广阔国际市场,掌握金融霸权C.大搞美苏争霸,意得冷战的最后胜利 D.善于自我调节,完成传统产业改造33.有史学家认为,马歇尔计划加速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但西欧经济的腾飞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生产力因素主要是()A.原有的工业基础设施完善 B.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C.走上联合自强的发展道路 D.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34.20世纪80年代以后,东欧各国面对经济危机,虽然有的国家开始进行改革,但由于措施不当,最终导致了社会制度发生变化,这实质上反映了()A.马歇尔计划的失败 B.苏联模式的失败C.民族解放运动的失败 D.资本主义制度的彻底失败35.1988年苏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首次提出“民主的和人道的社会主义”,这次会议标志苏联改革的重心由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域。这一时期担任苏联领导人的是()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36.他的“新”政策猛烈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的规划和科学的实验,他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他”是()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37.下列关于不结盟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结盟运动兴起后日益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一支重要力量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C.不结盟运动是美苏两极格局解体的根本原因D.不结盟运动是一个与美苏对抗的军事政治集团38.目前,内蒙古正在加速打造新型的智慧城市,越来越多的人在体会一部智能手机下载APP(微信或支付宝)走遍内蒙古,一部手机“手一划”,衣、食、住、行全搞定的便捷生活。产生上述变化的关键性技术是()A.计算机网络技术B.生物工程技术C.航空航天技术D.原子能技术39.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年代标尺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两次世界大战 B.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C.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D.多极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40.2022年,中美贸易战在全球引发了轩然大波。中美两国的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世界()A.网络信息化B.经济全球化C.政治多极化D.利益一体化41.法里德•扎卡里亚的《后美国时代》一书认为:“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群雄竞起”指的是()A.两极格局形成B.经济全球化趋势C.美国成为全球霸主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42.经济全球化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也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下列应对全球化措施不正确的是()A.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国际市场B.趋利避害,因势利导C.努力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D.坐观全球化,实行贸易壁垒43.中国抗“疫”最艰难的时刻,170多个国家、4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表达慰问与支持。迄今中国已向80多个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非盟提供援助,同各国分享防疫方案和治疗经验。“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高频热词。材料最能说明()A.“疫”情发展迅速,影响范围广 B.世卫组织积极推进抗“疫”斗争C.国际社会医药物资器械极端缺乏 D.国际社会合作抗“疫”成主旋律第II卷(非选择题)44.(14分)材料一:罗斯福新政的部分主要内容项目具体措施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通过你《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如水库你、发电站、公路、桥梁、机场、运动场、供应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福利体制;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材料二:在苏联,发展生产的首要目的一直不是放在满足广大人民的物质与文化需要上。勃列日涅夫18年的改革,以牺牲人民的消费品生产为代价,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苏联市场供应紧张。勃列日涅夫也曾谈到你,许多地方“向居民供应食品的困难依然存在”。这种畸形的经济,抑制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苏联经济出现停滞衰退是不可避免的。——陆南泉《苏联走进衰亡的勃列日涅夫时期》问题一:根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1分)罗斯福政府为了改善民生问题做出了哪些努力?(3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2分)问题二: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以上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8分)参考答案1—5:AADCC6—10:DACDC11—15:DCCBC16—20:CCDCB21—25:BDCCD26—30:CADBB31—35:DABBD36—40:AAACB41—43:DDD44:问题一: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指导。

(1分)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

“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3分)忽视消费品生产,片面发展重工业;固有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的影响;美苏争霸的影响。

(2分)

问题二:参考答案观点:关注民生是改革能够成功的重要条件。

(2分)论证:面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新政中,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

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推行“以工代赈”,解决工人就业问题;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这些措施的实行,关注了民生,和其他措施一起使得美国经济逐渐复苏,工业生产逐渐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苏联的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关注民生,以牺牲人民的消费品生产为代价,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苏联市场供应紧张,抑制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最后改革失败。

(4分)结论:作为政府,实行改革必须要将改善民生作为重要内容,只有这样,改革才有意义,才有可能成功。

(2分)1.A【分析】根据题干“立国之本,惟于用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者,唯在于教育而已”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时期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提倡“文明开化”,学习西方,重视发展教育的内容,符合题干的材料,B项是军事政策;C项是政治政策;D项是经济政策,B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2.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有关知识。从图一可以看出日本遭受到美国的侵略。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为了摆脱民族危机,日本实行学习西方的明治维新。BCD不能正确解读图片,不符合题意。故选A。3.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l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有:都是本国封建君主,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使本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改变了社会性质。ABC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4.C【详解】题目中林肯和1863年时间的给出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内战这一事件,根据课本当时的首要是解决南北问题,维护国家统一,所以C项正确,B错误,D是内战中的一项内容,A宪法已经在1787年制定。故选C。5.C【详解】依据题干“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19世纪初,德国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可知德、法建立学校是为了顺应工业化的发展,尽快培养一批批技术人才,故C符合题干;ABD与题干中的信息无关,故本题选C。6.D【详解】材料中没有体现工业革命促进市场形成的内容,D符合题意;材料“从这里肮脏的下水道里却流出了足赤的黄金。”体现了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A不符合题意;材料“这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那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体现了工业革命导致了贫富分化严重,B不符合题意;材料“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它们像不散的浓雾”体现了工业革命破坏了生态环境,C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都不符合题意,故选D。7.A【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近代的绘画艺术不断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画家。荷兰的梵高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位。梵高的代表作有很多,如《夜间的咖啡馆》《向日葵》等。《向日类》中明亮、艳丽的黄色花瓣,表达了画家对生命的赞美和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A选项符合题意。BCD选项的表述本身与题干无关,可直接排除,故选A。8.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体系和达尔文的进化论都冲击了宗教神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因此C项正确;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是在进入工业时代之前,排除A项;进化论没有得到科学实验的验证,排除B项;达尔文提出进化论是19世纪,启蒙运动发生在18世纪,因此进化论不可能促进启蒙运动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9.D【详解】依据题干“1909年”“即国家为了给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找到出路,就必须推动地域扩张”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列强的军事竞赛是指一战前夕协约国与同盟国集团的对峙,而一战爆发的实质目的是对外侵略扩张,瓜分世界,争夺霸权,D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侵略扩张不是正当竞争,B不符合题意;国防实力加强不是目的而是保障,C不符合题意;故选D。10.C【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战败,法国作为战胜国,战后通过《凡尔赛条约》从战败国德国手中收回了普法战争中失去的阿尔萨斯和洛林,C符合题意;英国是战胜国,但是没有收回阿尔萨和洛林,①不符合题意;美国是战胜国,但是没有收回阿尔萨和洛林,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11.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归还在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等的合理要求,但被英、法、美拒绝。《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转由日本继承。依据题干“20世纪前期”和图片中“公道待遇,玩弄于股掌之上”“山东省”等信息,表明了中国在世界上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看,该漫画反映的情况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故正确答案为D。ABC均与题干漫画信息不符,故选D。12.C【详解】1920年12月,国大党通过了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规定运动采取渐进方式,实现印度民族独立,C符合题意;ABD不是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最终目标,不符合题意;故选C。13.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0年12月,甘地提出了“非暴力不合作计划”,规定运动采取渐进方式,大体分三步走:印度人放弃英国殖民当局给予的头衔和名誉职位;对英国人的立法机关、法院和学校实行普遍抵制;号召家家户户恢复手工纺织并抵制英货;逐步进行抗税斗争,甘地的计划得到了各阶层人民的支持,1921年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进入高潮,这一年各地罢工396次,参加者60余万人,甚至部分地区出现农民拒缴租税和武装暴动,但是,到了1922年,由于群众斗争突破了非暴力的界限,甘地及国大党决定停止这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使印度的民族反帝运动暂时走向低潮,这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的内容无关,排除;故选C。14.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其特点是:把社会主义与商品、货币、市场关系联系起来,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发展经济,巩固了新生政权,B项符合题意;C.实行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D.制定新宪法是斯大林的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题干材料无关,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此题选B。15.C【详解】根据题干信息“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形成的某种政治经济体制”,由此判断与斯大林模式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但其弊端是长期阻碍了苏联经济发展,导致苏联解体。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从1918年开始;选项B.“新经济政策”是从1921年开始的;选项D.“五年计划”,苏联是从1928年开始的;所以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6.C【详解】为了克服经济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在工业方面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加强对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C符合题意;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是罗斯福新政在金融业采取的措施,A不符合题意;调整农业,维护农业生产,是罗斯福新政在农业上采取的措施,B不符合题意;进行社会救济,稳定社会秩序是罗斯福新政在推行“以工代赈”、社会福利方面采取的措施,D不符合题意;故选C。17.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徒乘机大肆活动。纳粹党利用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煽动复仇情绪,从而赢得了广泛的支持。因此纳粹党能够获得广泛支持的原因是利用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煽动复仇情绪。选项C符合题意;AB属于德国法西斯暴行,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项当时的政府软弱无能,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18.D【详解】1933年希特勒开始执掌德国大权,其统治下的纳粹党建立法西斯专政,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936年,日本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②③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①1922年墨索里尼等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不是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不符合题意;④1938年,英、法两国为了保护本国利益,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纵容德意两国是绥靖政策的表现,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①④的ABC三项;故选D。19.C【详解】仔细观察图片可知,这反映的应是慕尼黑会议。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召开慕尼黑会议,签署了《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以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英法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采取纵容德国的绥靖政策,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企图使祸水东引到苏联,因此《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C项符合题意;A项是处置一战的战败国德国而签订的和约,与示意图信息不符,排除;B项是一战的转折点,排除;D项是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排除。故选C。20.B【详解】依据题干材料“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即危机有两面性。结合课本所学,美国南北战争前,美国面临着国家分裂的危机,但是美国通过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为以后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面对一战给俄国带来的危机,俄国为摆脱危机,发生了革命,通过十月革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因此在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以调整供求矛盾,渡过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罗斯赴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开创了资本主义新的经济模式;①②④体现了“危害”中孕育着“机会”。B项符合题意;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德国却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并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③错误,排除ACD;故选择B。21.B【详解】依据材料“1941年”、“在球赛进行到我们的先锋队员快要疲乏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参加进去,做最后的一击,以决定全局的胜利”,结合所学可知,导致美国“参加进去”的是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日本偷袭珍珠港,揭开太平洋战争序幕。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紧随其后,对日宣战的有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22.D【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使德军陷入东西两面受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应该是涉及军事行动,首先排除选项AB;选项C.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没有体现德军陷入东西两面受敌,不符合题意,而选项D第二战场的开辟,是指二战时期,新开辟除苏联战场外,以西欧为主要区域的战场,它的开辟以诺曼底登陆为标志,使德军陷入东西两面受敌,顾此失彼困境。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23.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斯大林格勒是以斯大林的名字命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双方进行了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胜利,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故C符合题意;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日本投降标志着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24.C【详解】《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即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的宣言,亦《阿卡迪亚会议宣言》,又称《二十六国宣言》。宣言表示赞成《大西洋宪章》,并决心共同战败德、意、日法西斯侵略,不到侵略国无条件投降,决不和敌国单独议和。经与苏联磋商并告知有关国家后,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此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C。25.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由此可知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史实。故选D。26.C【解析】依据题干“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即欧洲各国友爱相处。结合课本所学,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基础上成立了欧盟,欧盟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欧盟还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反映了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的发展。为西欧筑起了“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C项符合题意;一战后建立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新秩序。A项不合题意;联合国是二战后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建立了国际组织,B项不合题意;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是经济全球化成立的重要表现,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27.A【详解】依据题干“二战结束后”“双方从未正式交战,而是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处于一种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可知反映的是二战后美苏冷战。结合课本所学,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居世界第一位,美国想称霸世界,但又不得不正式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于是推行冷战政策,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国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美国冷战的开始。A正确;BC是冷战政策的表现,排除;华约组织成立是苏联针对性的措施,标志着美苏对峙局面的形成,D排除;故选A。28.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0年3月,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人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故选D。29.B【详解】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决议,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美苏冷战开始,苏联与美、英、法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美苏开始由二战中的合作到对抗。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因此德国分裂反映了美苏关系从合作到对抗,B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30.B【详解】二战后初期,美国实行冷战政策。为了帮助西欧复兴经济,控制西欧,美国实行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故B符合题意;对德国分区占领不属于经济方面,排除A;让德国加入北约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推动欧洲一体化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故选B。31.D【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可知,随着欧洲经济高速发展,1973年,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1993年,欧共体首脑会议宣布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12国成立欧洲联盟;随着世界经济和英国自身的发展,2022年英国重获“单身的自由”。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与其它欧洲国家成立欧盟,包括当下选择退出欧盟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这表明影响英国决策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所以D项符合题意;而ABC三项均不是英国在入欧(脱欧)问题上的决定因素,排除。故选D。32.A【详解】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进行了社会改革,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美国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有很大的不同,人们认为美国经济进入新经济时代,其特点是信息化和全球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历了一个长达十年的经济增长期,出现了高经济增长率和低通货膨胀率并存的局面,再次超过欧盟,把日本也远远地甩在后面。这最主要是因为美国抓住历史机遇,率先进入新经济时代。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33.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西欧各国二战前经济发达,工业基础雄厚,凭借其原有的工业基础;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西欧各国重视科技教育,积极参与第三次工业革命,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发展经济;西欧各国纷纷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政策,都有利于促进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从生产力因素来看,主要是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B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34.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东欧各国面对经济危机,虽然有的国家开始进行改革,但由于措施不当,并未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的弊端,最终导致了社会制度发生变化,故B符合题意;题干是说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35.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88年,在苏联,戈尔巴乔夫执政,同年,苏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首次提出“民主的和人道的社会主义”,这次会议标志苏联改革的重心由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域,故D符合题意;斯大林在1924年到1953年执政,故A不符合题意;赫鲁晓夫在1953年到1964年执政,故B不符合题意;勃列日涅夫在1964年到1982年执政,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36.A【详解】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可知,“他”是赫鲁晓夫。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