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汪曾祺散文读后感2篇汪曾祺散文读后感1
最早起先读汪曾祺的作品,是在中学时学校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汪曾祺的作品选《梦家乡》,作为课外阅读的内容,语文老师还特地开拓了课程给我们讲析其中的一些经典作品。我依旧记得语文老师在上面讲课,下面的我慢慢被汪老书中描写的世界吸引,几节赏析课下来,这本书已经被全部读完。
我是一个高邮人,是汪曾祺正宗的同乡。他在很多作品里以高邮为原型所描写的南方小镇,和我所见到的这些年来的高邮有些一样、又不太一样。这些年来的高邮和别的全部地方的县城一样,竖起了高楼大厦,建起了宽敞的广场,从前小巷前后的住家都变成了整齐统一的住宅小区;但是假如在运输河堤上向下望去,就能看到有着密密麻麻老房子的街区和最初记忆里的高邮并无二致,要是再深化老城,走进那些幽深宁静的小巷子,看到房前屋后的花花草草和古旧的窗棱门板,就会觉得时间仿佛在此刻倒流,依稀能望见一些汪老作品中小镇的影子。
汪曾祺的作品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如话家常般平淡质朴。无论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他首先肯定会不紧不慢地叙说故事发生的地理和人文环境。这样的叙述就像是潺潺流过的河水,不热闹、不沉闷、不因人事而变。《晚饭花》里起先的一段对于李家巷的叙述就令人印象深刻:
这是一条南北向的巷子,相当宽,可以并排走两辆黄包车。但是不长,巷子里只有几户人家。西边的北口一家姓陈。这家好
像特殊的潮湿,门口总飘出一股湿布的气味,人的身上也带着这种气味。他家有好几棵大石榴,比房檐还高,开花的时候,一院子都是红通通的。结的石榴很大,垂在树枝上,始终到过年下雪时才剪下来。陈家往南,直到巷子的南口,都是李家的房子。
往往寥寥数百字,一个恬淡的小巷景象就跃入眼帘。读汪老的文章,就似乎倾听一位性情亲善、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话语平常,但饶有味道。正如他自己曾经说过:“??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故事的情节或欢快、或哀痛、或挣扎、或无奈,但这些风景在他的笔下仿佛跃然而生,恒久不会变更。
汪曾祺的作品中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很难遇见大悲大喜的描写。尽管他自己走过的人生岁月充溢了艰难坎坷,但是藉由乐观的特性和率真的文笔,他的文字里很难看到那段荒唐岁月留下的痕迹,一张张面孔都仿佛游离在时间之外,有着自己的世外桃源,生活简洁欢乐,连仅有的不快也被一笔带过。人物心中那些快乐或苦涩的瞬间,他并不会去刻意放大,而是以最平铺直叙的语言让这些心情融入到四周的环境里。《受戒》的最终,小英子和明海的一段对话很好地说明白这一点:
小英子突然把桨放下,走到船尾,趴在明子的耳朵旁边,小声地说:
“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
明子眼睛鼓得大大的。
“你说话呀!”
明子说:“嗯。”
“什么叫‘嗯’呀!要不要,要不要?”
明子大声地说:“要!”
“你喊什么!”
明子小小声说:“要——!”
“快点划!”汪曾祺散文选读后感6篇汪曾祺散文选读后感6篇
英子跳到中舱,两只桨飞速地划起来,划进了芦花荡。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这段对话简简洁单,没有任何刻意的心理描写,但是我们却能分明从明子的表情、声音和小英子的动作中充分感受到一种少男少女初恋情愫萌芽的喜悦。最终一段对于芦花荡的描写,单独看来平淡无奇,放在这里,却充溢了朝气盎然的活力和希望。而这份毫无修饰的纯真情感,无关名利,却很难让人不为之动容。再如《大淖记事》里巧云失身后的一小段描写:
这种事在大淖不是第一次发生。巧云的残废爹当时就知道了。他拿着这十块钱,只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邻居们知道了,姑娘、媳妇并未多争论,只骂了一句:“这个该死的!”
巧云破了身子,她没有淌眼泪,更没有想到跳到淖里淹死。
人生在世,总有这么一遭!只是为什么是这个人?真不该是这个人!怎么办?拿把菜刀杀了他?放火烧了炼阳观?不行!她还有个残废爹。她怔怔地坐在床上,心里乱糟糟的。她想起该起来烧早饭了。她还得结网,织席,还得上街。她想起小时候上人家看新娘子,新娘子穿了一双粉红的缎子花鞋。……
巧云和十一子本已志同道合约定终身,却在这时候失了身,这本应是个悲愤交加的故事,换作现在的电视剧里,巧云唯恐是要哭哭啼啼地要死要活,苦痛一生。但是在汪老的文章里却看不到这份沉重。一番轻描淡写中,我们能够看清巧云和四周人的悲与愤,但更能看到大淖人民生命中的韧性和坚韧,另一种更重要的情感在这里占据着主导地位,那就是敬重生命。这是一种对生命最朴实的致敬。
汪曾祺的文章中,人物的描写最为传神,尤其是一些民间的小人物,他们普一般通,却又因为正直、诚恳或是“大隐隐于市”的绝技让人钦佩。这些小人物是汪曾祺笔下亦真亦幻的南方小镇中不行或缺的点睛之笔,或者说他文章里那些看似冗长无目的的环境描写,因为这些人物的存在而相互印证着“一方水土一方人”的道理:这些人物就应当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这样的世界就应当培育出这样的人物,没有为什么,就是这样浑然天成。《鉴赏家》讲解并描述了一个卖果子的小人物和一个大画家之间的故事,其中对于小人物叶三的描写是这样的:
到了肯定的日子,他就来了。里面听到他敲门的声音,就知道:是叶三。挎着一个金丝蔑篮,篮子上插一把小秤,他走进堂屋,扬声称呼主子。主子有时走出来跟他见见面,有时就隔着房门说话。“给您称——?”——“五斤”。什么果子,是看也不用看的,因为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肯定的。叶三卖果子从不说价。买果子的人家也总不会亏待他。有的人家产时就给钱,大多数是到节下(端午、中秋、新年)再说。叶三把果子称好,放在八仙桌上,道一声“得罪”,就走了。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
短短的一段描写,将卖果人叶三的正直、细致的特性和那个年头人与人之间同等、信任的情感描写得淋漓尽致。但叶三的秉性只是一个基调,小人物们往往有着不同于别人的特长,叶三的特长就是爱画、懂画。他的“懂”不艰深晦涩,不附庸风雅,往往是出于对生活最简洁最朴实的视察,而季匋民却偏偏观赏他的率真,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叶三本身具备的特质,卖果人和大画家这两个有着很大阶层差距的人之间才会衍生出一种宝贵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情感。在汪老日常讲叙式的笔下,这种情感显得特别悠远、坚贞,令人感动。
汪曾祺曾在一篇访谈中说道:“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让人觉得生活是美妙的,人,是美的,有诗意的。”汪曾祺的一生都在用笔挖掘寻常百姓身上的诗意和人性,以温情抚慰人间苦难,以善意反观世间百态,仿佛用温顺的声音告知每一个人“这世间的苦难终究都会过去,希望始终都在”。阅读汪曾祺,须要一些耐性,须要一些幽默,更须要一些善意和爱。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2
孔老夫子有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食色性也”。这说明,吃东西和喜爱美丽的事物是人的本性。因此,吃,也就成了人类永恒的主题之一。
古往今来,关于描写吃的文章多矣,然吾独喜汪曾祺先生的风格。究其根本,在于其文字中充溢了对这世界的赞美与感谢,对生活的酷爱与真诚。
在《家乡的食物》里,作者重点写了一样平常不过的食品—炒米。文章一开头,作者引用了《板桥家书》中的一段话:“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挚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此句一出,忽然让人觉得很亲切!处于社会最下层的人民,用一碗炒米,暖和着彼此的身体与心灵!
在文章的结尾,作者描写了在战乱年头的一个小插曲,没有常见的凄风苦雨,也没有常人心目中的离乱之苦,而是用幽默、浪漫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战乱中与炒米相伴的夜晚:“记不得是哪一年,总之是我还小,国民革命军孙传芳的军队在我们县境内开了仗,我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炼阳观,把一坛炒米和一坛焦屑带了去。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爱好。许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泡焦屑度过的”。在如此乱境中,还能保持这样的一份淡定,一份宁静,一份从容,甚至一份幽默,这是何等的大才智,大志气!而这才智和志气有来自何处?文中自有交待:“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没有对生活的无比酷爱,没有对生命的无比礼赞,怎么会有如此的胸襟与气魄?
在《野鸭、鹌鹑、斑鸠、鵽》里面,作者描绘了一个让人无法释怀的场景:“突然,砰,——枪声一响,斑鸠应声而落。猎人走过去,捡起斑鸠,看了看,装在猎袋里。他的眼睛很黑,很冷”。短短数十字,充溢了对弱者的悲悯,对鲜活生命消逝的愤懑与无奈,只有心中有大爱,才能流露出如此恳切的情怀!
《豆汁儿》描写的则是北京城底层人民鲜活的生活画面:“豆汁儿是制造绿豆粉丝的下脚料。很便宜。有了豆汁儿,这天吃窝头就可以不用熬稀粥了。这是贫民食物。豆汁儿摊上的咸菜是不算钱的”。最好玩的一段在结尾处:有保定老乡坐下,掏出两个馒头,问“豆汁儿多少钱一碗”,卖豆汁儿的告知他5分钱。“咸菜呢?”“咸菜不要钱。”“那给我来一碟咸菜。”寥寥数语,充溢了人间烟火的气息,忽然让人感到这世界是如此的真实,如此的可爱,如此的让人留恋!
在《端午的鸭蛋》里,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与傲慢,甚至带一点狡黠的童趣:“我的家乡是水乡,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擅长腌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殊标明:高邮咸蛋。高邮的咸鸭蛋,的确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字里行间,若有若无地透着一点淡淡的乡愁,犹如茉莉清茶的芳香,淡淡地充满在空气里。
在《虎头鲨、昂嗤鱼、砗螯、螺蛳、蚬子》以及《栗子》里,除了谈吃,还体现了中国学问分子特有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剥蚬子的人家旁边堆了好多蚬子壳。有一年修运输河堤,按工程规定,有一段堤面应铺碎石,包工的贪污了款子,在堤面铺了一层蚬子壳。前来检收的委员,坐在汽车里,向外一看,白花花的一片,还抽着雪茄烟,连说:很好!很好!”还有这一段:“河北的山区缺粮食,山里多栗树,乡民以栗子代粮。栗子当零食吃是很好吃的,但当粮食吃唯恐胃里不大好受。”这两段文字,疏放中透出凝重,为国忧思之情,为民慨叹之感,跃然纸上,将一个“中国式的抒情人道主义者(作者自称)”的心灵,抒发的淋漓尽致!
相对于西式快餐的标准化、流程化和工业化,中餐更加像一门艺术。而凡属艺术,都大抵逃不掉绝响的宿命。在《肉食者不鄙》中,作者就抒发了对逝去的时间无比怀念的情怀。其中,作者提到了昆明的锅贴乌鱼时,便大发追慕之情:“护国路原来有一家本地馆子,叫东月楼,有一道名菜锅贴乌鱼,乃以乌鱼片两片,中夹火腿一片,在平底铛上烙熟,味道之鲜美,难以形容。前年我到昆明去,向本地人问起东月楼,说是早就没有了,锅贴乌鱼遂成《广陵散》。”其中,对于往昔岁月的怀念,对美妙事物的追思之情溢于言表。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真正的美食家,肯定不会暴殄天物。罗马暴君尼禄,常常在会见群臣时,手里拿着一个硕大的火鸡腿。我认为,这不是贪吃,而是放纵!西太后慈禧,每餐必有一百零一零一道菜,这也不是在吃,而是在摆排场!在《手把肉》里,作者一段话,道出了个中情怀:“蒙古人用刀子割肉真有功夫。一块肉吃完了,骨头上连一根肉丝都不剩。有小孩子割剔得不净,妈妈就会说:吃干净了,别像那干部似的!干部吃肉,不像牧民细心,也可能不大会使刀子。牧民对奶、对肉都有一种近似宗教心情似的敬重,正如汉族的农夫对粮食一样,糟踏了,是罪过。”真正爱吃的人,肯定是酷爱生活,体恤民生的!
在汪老关于谈吃的系列散文中,我最喜爱的就是《五味》这一篇。这篇文章,以极其平民化的视角,以一个酷爱生活的中国式学问分子的味蕾,带着我们尝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黄河两岸。文章中,不仅道出了酸甜苦辣的个中味道,而且,为我们绽开了一幕幕活生生的生活画卷。
写到山西人喜醋时,用安排经济时期的一段蒙太奇式的描写来定格:“有一年我到太原去,快过春节了。别处过春节,都供应一点好酒,太原的油盐店却都贴出一个条子:供应老陈醋,每户一斤。”吃醋过年,真是一绝!
谈及南方人爱吃甜食,作者顺便订正了一个人们心目中普遍存在的相识偏差:“都说苏州菜甜,其实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包子的肉馅里也放许多糖,没法吃!”这段文字,足以为苏州菜正名,岂不美哉!
说到吃苦,作者特举一例:“有一个贵州的年轻女演员上我们剧团学戏,她的妈妈不远迢迢给她寄来一包东西,是择耳根,或名则尔根,即鱼腥草。她让我尝了几根。这是什么东西?苦,倒没关系,它有一股剧烈的生鱼腥味,实在招架不了!”看来,就算是在口味上兼容并蓄的汪老,也有消受不了的东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鼻中隔脓肿的健康宣教
- 肩先露的健康宣教
-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开发》课件-第3章
-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健康宣教
- 萎缩性鼻炎的健康宣教
- 颞骨岩部炎的健康宣教
- 鳃源性囊肿与瘘的健康宣教
- 理财规划师课件-财务
- 清华大学Java课件l
- 《词类活用笑笑草》课件
- 【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及影响因素探究11000字(论文)】
- 六年级趣味数学思维拓展题50道及答案
-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职责
- 第六章《发展与合作》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 四川省住宅设计标准
- 中央空调设备采购及安装合同
-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英语试卷附答案
- 股权激励对赌协议范本
- 银行保安服务 投标方案(技术标)
- 食材配送服务方案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