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管同《抱膝轩记》(附参考答案与译文)_第1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管同《抱膝轩记》(附参考答案与译文)_第2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管同《抱膝轩记》(附参考答案与译文)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管同《抱膝轩记》(附参考答案与译文)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抱膝轩记【清】管同①自明祖都江宁,而杨吴城濠围于城内,其水流日就狭。及其东至竹桥,有水穴城来会。古所谓青溪一曲者也。折而南流,至柏川桥,再会钟山之水。又稍南,过大中桥,则淮水入东关,与相灌注,杨吴城濠虽就狭,而会是三水,半里之间,势犹浩瀚。②又其地北见鸡笼①,东北见钟山。而东岸率果园菜囿,杂植桃杏韭菘之属。山林映带,舟楫往来。虽居城中,殆无异于郊外。予自归江宁,家凡六徙。近乃僦宅②居是水之西。老屋百年,尘埃渗漏。每暑日激射,阴雨连绵,蒸炕沾淋,顾视无可逃避。予居之未尝不适也。独其屋仅四间,自奉母处妻孥置厨爨外,了无燕息之所,意尚阙③然。嘉庆十五年归自山东,始即第二室屏后一楹地,葺为小轩,颜曰“抱膝”。借书满架,置榻一张,偃仰啸歌,即获其所。然其为地,前近市廛④,后连闺闼,而左则直接邻家;不壁□板,凡夫行旅之歌唱,妇孺之呼啼,鸡犬之鸣吠,嘈杂喧阗⑤,殆无时不至。而当予神会志得,抗声高诵,家人每笑谓其音聒人。三者之声,盖往往为所掩也。③昔诸葛武侯隐处隆中,抱膝而吟《梁甫》⑥。时人问其志,但笑而不言。予之名轩,岂敢以武侯自命,盖亦陶公所云容膝易安之意而已。然予既厌薄文辞,又不汲汲然志在科举,斗室一间,讽书不辍。有相问者,予将何以答之耶?轩既葺,居者一年。明年,予为人所招,不恒在家。而其室遂废。然一时之兴,有不能忘,故追而记之。(选自《因寄轩文集》,有删节)【注】①鸡笼:鸡笼山。今江苏南京市城区北隅鸡山。②僦(jiù)宅:租宅。③阙:欠缺。④市廛(chán):商店集中的处所。⑤喧阗(tián):哄闹声。⑥《梁甫》,又作《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借以抒发己志。21.在第②段方框中填入的词语是(

)A.而

B.则

C.然

D.诸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交代了抱膝轩的地理环境,抱膝轩虽处城区,但山林映带,舟楫往来,亦有郊野之景;B.本文第二段与归有光对项脊轩的描写异曲同工,借事借物借细节抒情言志,“不事雕琢自有风味”;C.作者之所以修葺抱膝轩,是因为多次迁徙,长期租赁居住,且现居处临近集市,很嘈杂,影响了作者读书;D.抱膝轩修好后,作者实际居住时间并不长,但它寄托着作者读书自娱、安贫乐道、不慕功名的生活之趣。23.分折第③段中提到诸葛亮和陶渊明的意图。24.本文与《项脊轩志》一样,都是书斋记。尝试据此探究古人书斋记的创作特点。【答案】21.A22.C

23.提到诸葛亮是作者表达对居隆中的诸葛亮的仰慕之情;提陶渊明是愿效仿其高阶的品行,在容膝小室之中、在四面喧闹的环境中,“抗声高诵”,读书自娱。综合表达作者安贫乐道、不慕功名的生活志趣。读者也可借此文窥知陶渊明式的生活情趣对文人的深远影响。24.介绍书斋的景况、环境及由来;叙述与之有关的生活、读书细节;表达喜爱及怀念之情。【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不壁□板”,结合上下文应是“没有隔墙就弄了块板子”的意思,前后表并列,只有“而”合适。故选A。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是因为多次迁徙,长期租赁居住,且现居处临近集市,很嘈杂,影响了作者读书”错误,原为为“了无燕息之所,意尚阙然”,是因为完全没有了闲居、休息的地方,心里还是觉得有所缺憾。故选C。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相关内容作用的能力。结合“诸葛武侯隐处隆中,抱膝而吟《梁甫》。时人问其志,但笑而不言”可知,提到诸葛亮是作者表达对居隆中的诸葛亮的仰慕之情,仰慕他志向高洁;而陶渊明隐居后有“审容膝之易安”“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的明志之作及情怀,表达愿效仿其在容膝小室之中、在四面喧闹的环境中,“抗声高诵”,读书自娱。这两个人都能安于贫困,饱读诗书,有思想有才华,综合表达作者安贫乐道、不慕功名的生活志趣。2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文体特点的能力。《项脊轩志》是作者青年时代的书斋,开篇介绍其景况、环境及自己在其中的读书生活。接着着重叙述与项脊轩有关的人事变迁,细节描写生动感人。结尾表达对项脊轩的怀念之情。本文,“地北见鸡笼,东北见钟山。而东岸率果园菜囿,杂植桃杏韭菘之属。山林映带,舟楫往来”,为抱膝轩所处的自然环境;“了无燕息之所,意尚阙然。嘉庆十五年归自山东,始即第二室屏后一楹地,葺为小轩,颜曰‘抱膝’”,介绍书斋位置及名字的由来;“借书满架,置榻一张,偃仰啸歌,即获其所。然其为地,前近市廛,后连闺闼,而左则直接邻家;不壁而板,凡夫行旅之歌唱,妇孺之呼啼,鸡犬之鸣吠,嘈杂喧阗,殆无时不至。而当予神会志得,抗声高诵,家人每笑谓其音聒人。三者之声,盖往往为所掩也”,记述自己在轩中的读书生活,细节描写生动;“一时之兴,有不能忘,故追而记之”,表达对轩的喜爱及怀念之情。比较分析以上内容即可得出答案。【参考译文】自从明太祖建都江宁,杨吴城濠便被围到了江宁城内,河水逐渐变得狭小。直到它向东到了竹桥,有一条河水穿过城墙前来汇合。这就是古人所说的“青溪一曲”。折而向南流,到了柏川桥,又与从钟山流出的河水汇合。又慢慢向南流,过了大中桥,只见淮水流入东关,与它汇合,杨吴城濠虽然变得矮小,但与这三条水流汇合,半里之间,水势还是变得激荡宽广。加上此地向北可以望见鸡笼山,向东北可以望见钟山。而且东岸全是果园菜园,间杂种植了桃树、杏树、韭菜、菘之类的果木菜蔬。山林映衬环绕,船舶往来穿梭。虽然处于城中,大概和郊外也没有什么差别。我自从回到江宁,共搬了六次家,后来才租屋住在这条河的西边。是一座上百年的老屋,不时有尘埃渗漏下来。每当炎热夏日,骄阳暴晒,阴阴细雨,连绵不绝,或蒸烤闷热,或到处沾湿,环顾室内没有可以躲避的地方。我住在这里没有觉得有什么不适应的。只是这座屋只有四间,除了侍奉母亲、安置妻小、设置厨房以外,完全没有了闲居、休息的地方,心里还是觉得有所缺憾。嘉庆十五年从山东回来,才沿着第二间屋子后面腾出一间屋子的地方,修整成一座小轩,命名为“抱膝”。借来的书堆满书架,放置卧榻一张,起居俯仰,吟啸放歌,便得到了满意的处所。但是这里,前面靠近集市,后面连着内室,左边又与邻居家连在一起;没有隔墙就弄了块板子,那所有的行旅之人的歌唱声,妇女儿童的呼叫声、啼哭声,鸡犬的鸣啼吠叫声,嘈杂喧闹,大概没有一刻不传过来。但每当我神会志得,大声诵读,家人总是笑着说我的声音大得吵人。前三者的吵闹声,全都被我掩盖。当年诸葛武侯隐居隆中,抱膝吟诵《梁甫》,当时的人问他的心志,他只是笑而不答。我给小轩命名,哪敢用武侯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