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强化练4中国从古至今的交通变迁(解析版)_第1页
专题强化练4中国从古至今的交通变迁(解析版)_第2页
专题强化练4中国从古至今的交通变迁(解析版)_第3页
专题强化练4中国从古至今的交通变迁(解析版)_第4页
专题强化练4中国从古至今的交通变迁(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强化练4中国从古至今的交通变迁(解析版)一、选择题1.秦统一后,修建了驰道。秦驰道“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驰道的修建有利于()①秦朝的长治久安②巩固国家统一③推行郡县制度④减轻百姓负担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驰道是秦朝加强统一的措施之一,此举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统一,有利利于推行郡县制度,②③正确;据所学可知,秦“二世而亡”①错误;驰道的修建需要大量劳动力,这增加了百姓负担,④错误。故B项正确。2.隋朝大运河“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这表明大运河的直接作用是()A.有利于边疆经济开发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C.加速了两岸城市发展D.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可知,大运河便利了南北运输,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故B项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边疆,故A项错误。C项表述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隋朝开凿大运河,加重了民众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故D项错误。3.据史料记载,郑和七下西洋耗费巨大,带回的价值无法估量的异国珍宝大多归入皇室宝库,或用于赏赐王公大臣;而达·伽马等西方航海家从东方带回的珍宝则进入市场,获取巨额利润。这说明()A.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影响航海结果B.社会制度不同决定对外政策差异C.西方的远航比郑和下西洋获利多D.社会环境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答案:D解析:材料主要是讲述郑和和达·伽马等西方航海家对带回来的珍宝的不同处理方式,中国的归入皇室宝库或赏赐王公大臣,而西方的则进入市场获取利润,这是由双方不同的社会环境造成的,故D项正确。经济发展水平也是由社会环境所制约的,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中西方的社会制度问题,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二者在航海中都获利,无法判断谁多谁少,排除C项。4.下图反映了近代上海福州路拓宽后日益繁荣的景象。马路两边店铺林立,电车、自行车、人力车混杂通行。该图片可以说明()A.上海社会风貌已成完全西化之势B.传统衣食住行风格依然没有变化C.近代通讯工具电话、电报普遍使用D.电力技术推动了近代交通工具变革答案:D解析:材料只是反映出上海社会生活的一方面,不能说明上海风貌已经呈现出完全西化之势,排除A;B说法错误,排除;由材料不能得出电话和电报的使用情况,排除C;电车的出现及使用反映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力技术,推动了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D正确。5.轮船进入中国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的开放相联系;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中出现的。材料现象表明()A.外国侵略阻碍了中国近代交通发展B.西方控制了中国近代运输业C.晚清时期中国交通的发展丧失独立性D.近代中国的交通发展缓慢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及材料可知,材料体现了晚清时期中国的交通是在外国侵略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说明当时中国交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列强的影响,丧失了独立性,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外国侵略客观上对中国近代交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西方控制了中国近代运输业,B项错误;D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6.下表是1978―1997年中国主要年份客运量情况统计表(单位:万人)。由此可推知()年份客运总量铁路公路水运民用航空1978253993814911492292304223119856202261121104764863086374719907726829571264808527225166019951172596102745104081023924511719971326094933081204583225735630A.居民出行交通方式日益多元化B.各种交通方式客运量持续增长C.公路交通客运方式占主流地位D.改革开放助力交通客运业发展答案:D解析:据表格可知,人们出行的交通方式有铁路、公路、水运和民用航空,所变化的只是各种交通方式客运量的不同,材料无法体现“居民出行交通方式日益多元化”,排除A项;C项是材料的现象,并不属于推论,排除;“持续增长”与表格信息不符,排除B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交通运输业获得飞速发展,推动了交通客运业的发展,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代交通比秦汉时有进步,且为隋宋所不及。交通干路往往还相互交织,干路之长至少应在二万五千里以至二万六千里。唐有驿一千六百三十九所,驿三十里一置。据《元和郡县志》载,上都(长安)与各州之间都有通道,各方路线俱自长安辐射。唐代运河的使用,提高了东南诸郡在全国的地位,在交通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唐朝的域外交通,,“入四夷之路,最要者七”,尤其是安西入西域道、安南通天竺道以及广州通海夷道,路线最远。——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材料二近代以来,火车、轮船逐步代替了车马和木帆船,原来因地方荒僻、交通不便而滞留下来的物产能够运出去,变成有价值的商品;大量能够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商品也得以运进来,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轮船进入中国是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的开辟相联系的;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中出现的。——摘编自苏生文《中国早期的交通近代化研究(1840—1927)》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强调:“交通运输是建设中一种先行部门。”经过努力,以铁路为中心的交通运输建设取得新进展,运输能力有了较大提高。1952—-1957年,新建铁路33条,康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25万千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交通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答案:特点:交通干路分布密,里程长;以长安为中心,主要服务于政治和军事;运河的使用促进南北交通发展;域外交通发达。原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开放的对外政策;贸易发达,经济繁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解析: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一“交通干路往往还相互交织,干路之长至少应在二万五千里以至二万六千里。唐有驿一千六百三十九所,驿三十里一置”可知,交通干路分布密,里程长;由材料一“上都(长安)与各州之间都有通道,各方路线俱自长安辐射”可知,以长安为中心,主要服务于政治和军事;由材料一“唐代运河的使用,提高了东南诸郡在全国的地位”可知,运河的使用促进南北交通发展;由材料一“唐朝的域外交通,‘入四夷之路,最要者七’,尤其是安西入西域道、安南通天竺道以及广州通海夷道,路线最远”可知,域外交通发达。第二小问原因,可由第一小问推导而出,交通网络的发达离不开国家政权的稳固和经济的繁荣;域外交通发达与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和发达的对外贸易有着密切的关系;运河的使用则适应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发展趋势。(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交通领域的新变化并简析其影响。答案:变化:出现新式交通工具;建设新式道路。影响:提高了运输效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交通事业的近代化;推动了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便利了列强对华侵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解析:第一小问变化,由材料二“近代以来,火车、轮船逐步代替了车马和木帆船,原来因地方荒僻、交通不便而滞留下来的物产能够运出去,变成有价值的商品”可知,这一时期的主要变化是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和新式道路的建设。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析。积极层面主要体现在交通事业本身的发展及背后的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转型上;消极层面则由材料二“轮船进入中国是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的开辟相联系的;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中出现的”可知,交通的进步也便利了列强对华侵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