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集合_第1页
教学设计方案集合_第2页
教学设计方案集合_第3页
教学设计方案集合_第4页
教学设计方案集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方案集合【表明】教学设计计划共含5篇,由的会员投稿推荐,小编希望下列多篇范文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第1篇:教学设计计划

教学设计计划怎么写?下列是我们给你的范文格式参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质量的初步概念,会利用质量的单位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3、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办法,能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过程与办法

体验一些物体的质量,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练习天平的使用,养成学生使用物理仪器测量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质量概念的理解和天平的使用办法。

难点: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和用天平测量实际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天平及砝码、橡皮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点出实物】课桌和凳子,大头针和铁锤

【设问】这些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如何去分类?

【总结】像大头针、铁锤、课桌和凳子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我们称之为物体;而铁和木材我们称之为物质。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何去理解物体和物质呢?

〔设计意图: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物体和物质的区别,更加直观,更容易接受理解。〕

二、进行新课

1、质量的概念和单位

【引入】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由物质构成,物体有大有小,我们如何去衡量构成一个物体的物质的多少呢?请同学们根据提示进行自学。

【自学指导】

(1)什么是物体的质量?用什么符号表示?

(2)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怎样?

(3)质量的单位与平时生活中所使用单位有何不同?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4)阅读课本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的质量。

2、质量的测量

【过渡】同学们,你知道你自己的质量是多少吗?如何去测量?现场出示体重秤,并找学生实际测量质量。

生活中还有哪些测量质量的工具?

【过渡】实验室使用的测量质量的仪器叫做天平

〔1〕认识天平的构造

托盘天平的构造(教材110页图6.1-2)

【设问】

1、能否用天平测量我们自身的质量?

2、能否用手直接拿砝码?

3、能否用天平直接测量液体和化学物品的质量?为什么?

【总结】

〔2〕使用考前须知

①每个天平都有自己所能称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量程〕;

②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③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中,应使用烧杯或者白纸间接称量。

设计合作探究一:如何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质量

展示:如何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你桌面上橡皮的质量呢?

(对独学内容的考察)

〔3〕正确使用天平

①把橡皮放在左盘

②用镊子夹砝码放在右盘〔估计物体质量,用镊子夹砝码从大到小添加〕

③当右盘中参加最小质量的砝码时,假设指针向右偏,此时应该去掉小砝码,用镊子向拨动游码〔相当于向右盘加小砝码〕,直到指针指分度盘中线横梁再次平衡。

橡皮质量=砝码质量+游码刻度值

游码示数读法:先认清分度值,再读游码的左边所对刻度值。

【过渡语】我们已经学会了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物体的质量有什么特性呢?

3、质量是物体本身属性

下列几种情况物体质量有没有变化,即所含物质多少有无增减?

〔1〕将橡皮泥换一个形状(2)冰熔化成水(3)将铅笔由赤道带到南极。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拓展与延伸】

1、用天平如何测出一张邮票的质量?

2、用天平如何测液体的质量?

三、课堂小结

教师来回巡视并给予指导帮忙学生归纳总结这节课的知识要点

四、课堂检测

要求:合上课本,独立完成,字迹工整

教师巡视、出示答案、给予指导帮忙

五、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第2篇:教学设计计划

猜你正在找教学设计计划的怎么写?则就给你这篇范文参考。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观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课前准备

1.察看实践:组织学生在黄昏到柳堤察看夕阳。

2.教学用具:CAI课件

三、教学设计

(一)导人新课。

1.课前播放有关夕阳的影像资料。

2.一曲动听的音乐,将我们带人了美丽的黄昏。课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柳堤观赏了夕阳,谁能给我们说说你印象最深、觉得最美的一刻的夕阳是什么样的《

3.学生谈见闻和感受。

4.进入新课,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学生课前实践察看时收集到的信息并进行交流,以学定教,自然导入课题,不仅激发了他们察看生活的兴趣,还把语文和生活结合起来,非常自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检查复习。

1.游戏:摘云朵

2.合作复习

3.开火车读生字

4.看录像,听范读

5.读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段落。

[设计意图:把每一个生字的字音读准,这是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一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游戏中进行复习稳固,孩子们学得开心,调动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范读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学生通过细看录像中的景象,静听课文的范读,能清晰地掌握每个自然段所描绘的情景,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拐杖。]

(三)有感情地朗读,激活画面。

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1.老师也非常喜欢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注意听老师读,待会儿请同学们给我评评《

2.师生评价。

3.轻声读读这段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声音轻些,速度慢一些,看看你还能想像到些什么《

4.指导朗读。

A: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辉。

师:读这句时,你好似看到了什么《这时太阳的样子像什么《

师:这时的光已经不再刺眼,我们能很分明地看着太阳,你看到的和课文里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一样的呢!真会想象。

师:全班同学一齐读读这句话。

B: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

(1)连绵起伏的山是什么样的《小手比画比画。

(2)大伙评评,到底谁比画的是连绵起伏的山《为什么《

(3)(手势表示)对,一个接着一个,一起一落,这就是连绵起伏。

师:我们广西也是山水之乡,你在哪儿也见过连绵起伏的山呢《(放课件:广西连绵起伏的山)

师:一齐读读这句话1

5.美美地把这一段课文读读。

【设计意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情感外显的特殊形式。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们不但要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察看、联想、发现和发明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更要引导他们读得有滋有味,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种语言文字的感情叙述出来。]

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1.引读:太阳慢慢地往下沉

2.则美的景色,这么美的课文,你还有别的办法把课文读得更生动,学得更有趣吗《

3.学生反应。

4.发明办法,合作学习。

5.展示成果。

句式联系:

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

火红的天空十分壮美。被染成五颜六色的云朵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6.有感情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办法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发现,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

品味第五自然段。

1.(放课件:老年人晚年幸福的生活)你们察看得真仔细!不仅夕阳红了,爷爷奶奶的脸也红了,他们的心更红了呢!(板书:更红)我们祝愿他们的生活也像夕阳一样美好、幸福1

2.如果你就是课文里的这个小朋友,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3.回归课题,有感情地朗读课题:?夕阳真美》

【设计意图:水到渠成,不露痕迹地表白,摒弃了以往归纳、升华中心的生硬,不失机会地把握住学生情感升华的一瞬间,无形之间渗透德育,教学效果很好。]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夕阳给我们带来了美丽,夕阳更给我们带来了高兴,我们赞美夕阳,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1

2.自读全文。

【设计意图:这么美的课文,只有多读,才能真正领悟到文中之意,体会到文中之情,学生才能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回归板书,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回归板书,总结全文)日落任沉着,余晖照晓丛。山河多壮丽,人老心更红。

2.美丽的夕阳,曾令无数人陶醉,进而为它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让我们走近夕阳,更多地了解它吧!同学们上上网,网上的资料可多了,有你喜欢的资料,可以动手抄写下来。

3.假设有时间,课堂交流展示,假设无时间,课后交流。

[设计意图:在新课标中,教会学生学会积累,这是一个新兴的技能。把收集、处理信息的指导不失机会地放进课堂,防止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的为难。】

第3篇:教学设计计划

教学设计计划的写法与格式是什么?请参考下列这篇范文。

[使用教材]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

[设计思路]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本设计充沛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商店购物、寄贺卡、义卖等三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并了解元与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保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采取分组活动教学,6-8个同学分为一组,分为6组。

[教学准备]

1.一个漂亮的盒子,里面装着人民币;

2.每个组准备一个存钱罐,每个里面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和几张外币;

3.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一套;

4.每个学生准备好3元钱,用信封装好;

5.货架及价格分别为2元1角和5角5分的物品各4种;

6.表格,每个学生两张〔表1,表2〕;

7.动画mtv?一分钱》;

8.义卖活动记录表,每个加入义卖的小组两张,文具店表格如下,其他店可自定,格式一样〔表3〕;

9.根据3个义卖点义卖的内容准备物品,每个点准备8种,用塑料篮装好,8张工作牌及3个义卖店的店牌;

10.flash课件,视频展示台,电脑,投影仪等。

[活动过程]

一、在分类中初步感知人民币

师:〔出示一个盒子〕,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礼物,你们猜猜是什么?

生1:糖。

生2:纸斤。

师:到底是什么呢?请个小朋友来摸摸看。这是什么?

生1:钱。

师:小朋友们这么快就猜出来了,看来你们对钱还是挺熟悉的。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存钱罐,里面装了各种各样的钱,请你们把它们分一分类。分完了之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分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分类,然后选一个代表来汇报结果〕

师:谁来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生1:我们把纸币放在一起,把硬币放在一起。

生2:我们把所有是1的钱放在一起,把不是1的放在一起。

生3:我们把见过的钱分成一类,把不认识的钱的钱分成一类。

师:我们来看看这一组同学分的,他们把我们平时常用的钱分到了一类,把没有见过的钱分到了一类。分地非常好。则你们知道我们平常用的钱又叫做什么呢?

生:人民币。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你们都认识哪些人民币呢?〔出示课件:所有面值的人民币,见图一〕

生1:我认识100元的,10元的,5元的,和1元的。

生2:我认识1角和5角的;

生3:我认识2角和1分的。

生4:我认识5分的。

师:看来同学们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今天我们先研究小面值的,大面值的我们下节课再研究。〔出示课件,小面值人民币,见图二〕

二、在实践活动中探索新知

师:我们看到屏幕上有这么多人民币,则你们会不会区别它们呢?会不会把10元的当成1元来用呢?请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辨别的`,交流完以后,老师要考考你们。

〔分组讨论〕

师: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认识人民币了。你们看看这张是多少面值的?〔在视频展示台上出示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

生:1元。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1:因为上面有阿拉伯数字1,还有汉字圆。

第4篇:教学设计计划

下面由的作者为你提供教学设计计划的写法。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盛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A案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过乡村生活的经历吗?想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篇课文,读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应〞“和〞“乐〞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注意“肺〞“嚼〞“裹〞的字形特点。

2.同桌互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乡村孩子淳朴可爱,乡间景色美丽亲切,孩子的活动丰盛多彩,孩子的情感热烈活泼。〕

3.同桌交流,小组交流。

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局部,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a.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

b.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通过细致的察看,将一个五彩斑斓的田间世界再现出来,同时也蕴涵着一种丰登的喜悦〕

c.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比照、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近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阅读时,要读出赞叹的语气〕

〔4〕把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局部读给大家听。

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课外拓展,丰盛语言

按照本组课文的读书办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和?同步阅读》中的相应文章。

B案

由图入题

1.察看插图或教学挂图,你猜一猜,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什么情景?〔盛夏时节乡间田野孩子们无拘无束的生活情景〕

2.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认真读一读课文吧!〔板书课题〕

感知课文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

〔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乡村孩子在田野中无拘无束地高兴游戏〕

2.默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写出真实感受。

3.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品味语言

1.画出你自己最喜欢的局部,试着读出喜欢的感情。

2.教师巡视指导朗读。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局部。

第5篇:教学设计计划

希望这篇教学设计计划范文能对你的学习与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