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心理学课件_第1页
格式塔心理学课件_第2页
格式塔心理学课件_第3页
格式塔心理学课件_第4页
格式塔心理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四章格式塔心理学第一节格式塔心理学概述第二节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第三节格式塔心理学的简要评价第四节拓扑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的发展第一节格式塔心理学概述一、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的背景二、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三、格式塔心理学的发展一、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的背景(一)社会背景(二)哲学背景(三)科学背景(四)心理学背景(二)哲学背景1.康德的先验论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人的经验是一种整体现象,不能分析为简单的各种元素胡塞尔的现象学胡塞尔(EdmundHusserl,1859-1938)强烈反对任何形式的分析(三)科学背景物理学场,场论爱因斯坦观察者的参照背景或参照系(四)心理学背景1.马赫(ErnstMach,1838-1916)的影响《感觉的分析》(1886)2.斯顿夫的影响师徒关系,将现象学思想引进心理学实验室3.形质学派的影响厄棱费尔,“格式塔”,“质”(一)马克斯·韦特海默(MaxWertheimer,1880~1943)1904年获得博士学位1910~1912年,似动现象研究1916~1926年,柏林大学心理学研究所1929年,法兰克福大学1933~1943年,纽约市社会研究新学院《视见运动的实验研究》(1912)《创造性思维》(1945)(二)沃尔夫冈·苛勒(WolfgangKöhler,1887~1967)1909年,获得博士学位1913~1920年,研究黑猩猩1920年,哥廷根大学1922~1935年,柏林大学1935年,斯瓦斯摩学院《人猿的智慧》(1925)《格式塔心理学》(1929)(三)库尔特·考夫卡(KurtKoffka,1886~1941)1903年,柏林大学学习哲学1904~1905年,爱丁堡大学1908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10年,开始与韦特海默、苛勒共事1911~1924,吉森大学1924年,康奈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访问1927年,史密斯学院《心之成长》(1921)论文《知觉:格式塔理论引论》(1922)《格式塔心理学原理》(1935)三、格式塔心理学的发展1912年诞生1920年,确立在德国的主导地位1930年代中期,在美国较有影响。格式塔心理学在美国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是传播与初步接纳期(1912~1930年)第二个时期是迁移时期(1930~1945)第三个时期是融合期(1945年之后)第二节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一、心理学的对象论二、心理学的方法论三、同型论四、知觉论五、学习理论六、创造性思维学说一、心理学的对象论直接经验主体当时感受到或体验到的一切具有超几何、超物理的性质既包括客观世界,也包括主体的主观世界行为考夫卡:表面行为,现象的或经验的行为行为环境考夫卡:地理环境,行为环境三、同型论心身问题上的主张isomorphic(同型),源于希腊语iso(相似的)和morphic(形状)。脑活动模式和意识经验模式在结构上是相同的。波林曾指出:“三个主要的格式塔心理学家都支持同型论——此说主张知觉场在其次序关系上与作为基础的兴奋的脑场相符合,虽然不必有完全符合的形式。”四、知觉论(一)似动现象在黑色背景上依次呈现的两条白线。当t=60ms时,呈现客体会引起最佳运动印象;当t=30ms时,则引起静止客体的同时出现;当t=200ms时,则会有静止客体的先后出现。原先静止的两条线,在一定条件下被知觉为单线移动的现象,叫似动现象或“phi现象”。(二)知觉组织原则图形与背景接近原则相似原则闭合原则连续原则五、学习理论——(一)顿悟学习接竿实验①问题解决前有一个困惑或沉寂的时期,表现为迟疑不决,有长时间停顿;②从问题解决前到问题解决之间的过渡不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发的质变过程;③在问题解决阶段,行为操作是一个完整的、连续的顺畅过程,很少有错误行为;④由顿悟获得的问题解决方法能在记忆中保持较长时间;⑤由顿悟而领会的学习原则很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有利于解决新问题。顿悟学习的特点五、学习理论——(二)学习迁移桑代克:共同要素说格式塔:关系迁移说迁移不是共同的特殊因素的迁移,而是整体结构、关系或格式塔的迁移。苛勒的验证实验六、创造性思维学说韦特海默,《创造性思维》(1945)思维是依据整体的作用完成的,创造思维也是在把握问题整体的基础上产生的。把问题的细节放在整体情境的关系中来加以考虑,决不能忽视整体学习者把问题情境看作一个整体,教师也必须把情境作为一个整体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概览问题情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第三节格式塔心理学的简要评价一、格式塔心理学的贡献二、格式塔心理学的局限三、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一、格式塔心理学的贡献提出了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的整体观。革新了知觉领域的研究。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学习理论。二、格式塔心理学的局限具有主观唯心主义色彩。心理学的术语和理论观点不甚明确。对其他学派的批评有失公允。实验研究不够严谨。三、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格式塔心理学激发了思维、记忆、教育、人格、社会、临床等许多分支领域的研究。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强有力地激励了其他心理学体系,迫使他们重新审视和修改自己的观点。第四节拓扑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的发展一、行为公式二、心理场三、动机理论四、人格组织五、团体动力学六、拓扑心理学的简要评价一、行为公式行为公式:B=f(PE)表明:行为由环境和人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勒温:心理环境B=f(PE),B:行为P:人E:环境二、心理场心理场(psychologicalfield)心理生活空间(mentallifespace)生活空间(lifespace)含义:特定时间内影响个体生活的所有心理事实。三类影响人类行为的可能事实准物理事实准社会事实准概念事实生活空间的拓展生活空间的动态性三、动机理论需要,紧张系统蔡戈尼克效应效价正效价负效价冲突类型趋近-趋近冲突趋近-回避冲突回避-回避冲突

四、人格组织内部个体区域边缘层中心层运动知觉区域边缘区域中心区域五、团体动力学勒温将拓扑心理学的概念和原理用于研究团体的生活空间,把团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考察团体的行为和心理对个体的影响,以及个体对团体的影响。团体是一个具有内在动力的整体,要改变个体首先要设法改变团体,团体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改变,会对其中的个体产生压力,促使其行为向与团体一致的方向改变。团体气氛与领导方式的研究六、拓扑心理学的简要评价贡献第一,勒温的心理学理论既突破了传统心理学的框架,又吸收了各派心理学的所长,体现出难能可贵的整合特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