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非感染并发症课件_第1页
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非感染并发症课件_第2页
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非感染并发症课件_第3页
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非感染并发症课件_第4页
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非感染并发症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

非感染并发症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治疗许多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某些遗传性疾病的有效手段,但在这项复杂的技术实施过程中常伴随一系列的移植相关并发症。如不妥善处理,常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现就HSCT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肝静脉闭塞病(VOD)、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尿毒综合症(TTP/HUS)、出血性膀胱炎作一介绍。一.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发生机制1966年Billingham提出GVHD的发生必须具备3个条件移植物必须含免疫活性细胞;宿主必须具备供者移植物不存在的异体(allo)移植抗原,这些allo移植抗原被移植物中的免疫活性细胞视为异体抗原而发生免疫反应;宿主必须对移植物缺乏有效的免疫反应能力,致使移植物有足够的时间组织其免疫反应,并放大、扩展此反应。感染可触发GVHD,由于细菌和疱疹类病毒(尤其是CMV)的抗原和组织相容性抗原可能有交叉性,且在感染的细胞上能够更强地表达这些抗原。增强预处理的强度(特别是TBI)、GVHD的发生率随之增高

受者移植前反复多次输血,急性GVHD发生的危险增加。GVHD的预防方案及药物种类及剂量影响急性GVHD预防效果。可能触发急性GVHD的危险因素很多,但比较明确的因素为HLA不相合、非亲缘HSCT、女性供者以及细菌及病毒感染等。GVHD的临床表现与分度急性GVHD所累及的靶器官主要为皮肤、肠道和肝脏,免疫和造血系统可常受累;皮肤损害(斑丘疹)最常见和最早发生,HLA相合同胞移植后出现皮疹中位天数19天;肠道GVHD往往出现在皮肤GVHD之后,主要表现为腹泻,常在1个月之内发生;肝脏GVHD出现较晚常在30-40天之后。各器官aGVHD的分度

分度皮肤肝脏肠道0无皮疹胆红素:<34μmol/L腹泻量<500ml/日Ⅰ斑丘疹体表面积<25%胆红素:34~51μmol/L腹泻量>500ml/日Ⅱ斑丘疹体表面积<50%胆红素:51~102μmol/L腹泻量>1000ml/日Ⅲ全身广泛红斑丘疹体表面积>50%胆红素:102~255μmol/L腹泻量>1500ml/日Ⅳ全身广泛红斑丘疹伴水疱或皮肤剥脱胆红素:>255μmol/L腹泻量>2000/日或腹痛,肠梗阻急性GVHD的鉴别诊断药物疹:皮肤GVHD皮疹的出现往往有一定顺序,先见于手足、耳后、面部和颈部,然后再波及全身药物疹与用药有明显关系,可有药物过敏史,停用可疑药物,皮疹很快消失预处理所致肝损害及黄疸:预处理所致肝损害为肝细胞性黄疸,ALT明显升高,而碱性磷酸酶不高。肝脏GVHD表现为肝内胆管损伤,黄疸为瘀胆所致,其胆红素升高同时伴有碱性磷酸酶升高。肝脏GVHD往往在皮肤或肠道GVHD之后出现,单纯肝脏GVHD少见。肝静脉闭塞病(VOD):VOD多发生在移植后7-10天,而肝脏GVHD往往在30-40天之后。VOD进行性肝肿大、右上腹痛、腹水,而急性GVHD腹水罕见。B超,血管多普勒超声有助于VOD的诊断。全环境保护层流病房和肠道无菌处理可降低感染诱发的急性GVHD的发生率。T细胞去除成熟的T淋巴细胞在急性GVHD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采用不同的方法去除T细胞后能有效地预防GVHD,但在降低了GVHD的同时移植物排斥率和白血病复发率上升。药物预防细胞毒药物:经典的预防GVHD的方案是甲氨喋呤(MTX)15mg/m2,静脉注射,移植后第1天,第3、6、11天10mg/m2,此后每周1次10mg/m2,直至移植后102天。主要副作用为粘膜炎和造血恢复延迟。环孢素A:CSA能选择性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和IL-2产生和释放。CSA是预防GVHD的基本用药,一般自移植前1天开始3-5mg/kg.d,静脉滴注,维持4-6小时,直至患者能口服,按该剂量的3倍(8-12mg/kg.d)分2次口服,移植后50天按每周5%量递减,有学者提倡用6-12个月。应监测CSA血浓度,使CSA血清浓度维持在50-250ng/ml或全血浓度在200-600ng/ml。目前多采用短疗程MTX(1,3,6,11天)+CSA方案。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

在体内,MMF迅速降解为活性产物MPA。MPA能抑制经典途径的鸟嘌呤合成,从而阻断T细胞DNA合成。Basara等将MMF+CSA+MTX

预防方案进行临床观察,在HLA不完全相合的移植中,13例患者中仅4例发生急性GVHD。表明MMF+CSA+MTX预防allo-BMT的急性GVHD是有效的。使Th1细胞向Th2细胞转化:在移植免疫反应中,Th1细胞主要产生IL-2与TNF,这些细胞因子在介导急性GVHD方面很关键,而Th2细胞主要产生IL-4与IL-10,它们能下调急性GVHD。用G-CSF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所进行的移植中,尽管含比骨髓多10倍的T细胞,但两者急性GVHD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认为与Th1细胞向Th2细胞转化有关。因此,G-CSF有降低急性GVHD的作用。移植物的生物工程:近年来,有人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给移植物的T细胞中导入“自杀基因”,当加入某种化学物质时可以杀伤T细胞,从而达到控制GVHD的目的。有人用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将HSV-TK基因导入供者淋巴细胞,通过更昔洛韦诱导供者淋巴细胞清除,成功地控制了急性GVHD。因慢病毒载体能感染非分裂细胞,转导效率高,笔者所在的课题组上用慢病毒载体转导HSV-TK进入供者T细胞进行预防急性GVHD的研究。一线治疗细胞毒药物和甲基强的松龙(MP)是治疗急性GVHD的常用药物,而MP是治疗急性GVHD最好的药物。MP治疗剂量从1mg-60mg(kg·d)均有使用,临床多采用2mg(kg·d)剂量并分次(1次/12h/d)给予。曾有报道ATG治疗急性GVHD有优势,但以后的报道采用ATG15mg/kg,隔日1次,共6天给药,与MP组比较,两组急性GVHD疗效以及生存率并无区别。CSA静脉给药组与标准剂量MP组治疗后生存率亦无差别。与其他GVHD预防方案比较,接受CSA+MTX作为预防方案的病人治疗失败率低,如出现急性GVHD需一线治疗时,MP是最佳选择。二线治疗一线治疗失败即:MP治疗3d后GVHD仍进展;7d后临床征象无改善;或14d治疗后仅见部分反应。需二线治疗。抗CD3抗体:能较安全地调节T细胞功能,减轻GVHD。抗CD3单抗可用于皮质激素耐药的急性GVHD。

二.肝静脉阻塞病肝静脉阻塞病(VOD)是预处理毒性的最严重的并发症。多在预处理后3周之内出现,临床以肝脏肿大、黄疸、水钠潴留为主要表现。病理基础是放化疗所致的肝小叶3区的血窦内皮细胞以及肝细胞损害所致。VOD发生的相关因素预处理因素环磷酰胺(CY/TBI)方案发生VOD较高,尤其是在TBI﹥10~

20Gy的条件下;预处理方案含有马利兰(BU)也有较高的VOD发生率,尤其当剂量>16mg/kg时,多药方案中先给BU也会增高VOD的发生率。

VOD的临床表现主要临床表现是:肝脏肿大,体重增加,黄疸;最初征象是肝肿大,多在细胞毒性药物使用后8~10d,可以有肝区疼痛;60%的病人发生肢端水肿,20%出现腹水。VOD常见征象与移植后的天数的关系如下:肝脏肿大或充实感增加—常见于移植后的0.6±7.7d;体重增加大于基础体重的2%—常见于0.7±4.3d;血浆胆红素升高>34.2μmol/L—常见于5.9±4.8d。

VOD的预防改良预处理方案,改良的BU/CY方案较经典的BU/CY方案VOD发生率为低;肝素:-8d开始每天持续静脉点滴(IV)肝素,剂量150u/kg.d,当血小板明显减少时或有出血倾向时应停药(一般最初2周);PGE1持续IV,常从-8d用至+30d;复方丹参,如不用肝素时,可用复方丹参-8~+30d;VOD的治疗支持治疗,利尿剂等;tPA+肝素,注意出血倾向;tPA+C1酯酶抑制物(C1-INH-C);磷霉素能抑制TNF-α的释放,因而能降低VOD的发生率。

三.骨髓移植相关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溶血尿毒综合症(TTP/HUS)TTP/HUS的发病机制内皮损伤(内皮损伤可能是TTP/HUS的促进因素);CsACsA除了对内皮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以外,还有多种促血栓形成作用;其他因素:

TBI能够引起内皮损害;

⇛预处理期间的化疗药物,如VP-16、CY可能在HUS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TTP/HUS的临床特征Pettitt和Clark分析了多组BMT后TTP/HUS患者的资料发现,这些患者中的一部分死亡率﹥50%,另一部分≦10%;高死亡率组又称为多因素暴发性血栓性微血管病—其中大部分患者BMT后病变出现早,患病时正接受CsA治疗,有肾脏及神经系统症状;低死亡率组又称预处理相关的TTP/HUS—其中大部分患者病变出现较晚,发病时未用CsA,临床表现以肾功能不全为主;部分患者预后介于高死亡率组与低死亡率组之间—即TTP/HUS混合型。

TTP/HUS的危险因素

BMT后TTP/HUS死亡率增加主要与以下三个危险因素有关时间(BMT后120天内发病);使用CsA和FK560治疗;神经系统症状;

根据以上三个因素可将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三组患者的转归见表3:表3三组危险因素不同的患者的转归

组别

n(例数)死亡率(%)低危组(0个危险因素)4112中危组(1个危险因素)2326高危组(2个或3个危险因素)6085TTP/HUS的诊断当患者BMT后出现不能解释的溶血,需要输入血小板的数量突然增加,以及出现肾功能衰竭或神经系统症状改变时,应考虑TTP/HUS的诊断;此时应仔细检查血涂片中的破碎红细胞,确定微血管病的证据;如破碎红细胞≧5,同时伴有肾功能衰竭或神经系统改变,诊断可成立。

鉴别诊断单纯微血管病

患者仅有轻微的红细胞破碎(破碎RBC﹤5%),无TTP/HUS的其他表现,不需要特殊治疗。

CsA诱发的中枢神经系统改变

其表现有癫痫发作、皮层性视觉缺失、高血压、低镁。CsA引起的典型的神经系统改变在停用CsA48小时内消失,反复血涂片找破碎RBC有助于鉴别。TTP/HUS的治疗支持治疗;治疗并发症;停止使用CsA/FK506;用新鲜冷冻血浆或冷冻上清液进行血浆置换,或血浆置换+葡萄球菌蛋白A免疫吸附;长春新碱及脾切除:适用于冷冻上清液血浆置换治疗无效的高危组TTP患者。四.出血性膀胱炎出血性膀胱炎(HC)是allo-HSCT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肾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有人将HC分为早发性和迟发性两种:前者指预处理48h内发生HC,主要与大剂量环磷酰胺(CTX)有关;后者指预处理48h后发生HC,主要与病毒感染有关(BMT,2003;32:903)

发生率:文献报道,移植后HC的发病率为3%~35%,也有人报道达到6.5%~52%;而在未采用预防措施以前,其发病率可高达68%;近来采用各种预防措施发生率降至6.4%~23.3%;致病因素:环磷酰胺大剂量CTX被认为是移植后HC最主要的原因;CTX的代谢产物丙烯醛可与膀胱黏膜上皮结合,引起黏膜损伤;其毒性作用与用药时间和浓度呈正相关。其他药物应用马利兰(BU)的患者,发生HC的危险性也增加,CTX和BU联合应用者引起膀胱炎的危险性更高;青霉素类:包括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均可引起HC。病毒感染Akiyama等人认为腺病毒感染是骨髓移植后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病毒扩散到膀胱的机制可能是病毒血症继发病毒尿症,也可能为逆行感染;此外,与HC有关的病毒还有CMV、流感病毒等。诊断:尿频、尿急、尿痛;镜下或肉眼血尿;排除细菌或真菌感染。严重程度按WHO标准分为4级:ⅰ级:镜下血尿;ⅱ级:肉眼血尿;ⅲ级:肉眼血尿伴血块;ⅳ级:肉眼血尿,需输注红细胞。预防:水化、利尿、碱化尿液;可促进CTX的代谢物丙烯醛等及时排出,减少与膀胱黏膜上皮的接触,减轻损伤;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