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研究,审计论文_第1页
高等院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研究,审计论文_第2页
高等院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研究,审计论文_第3页
高等院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研究,审计论文_第4页
高等院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研究,审计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等院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研究,审计论文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固然得到了史无前例的重视,但还没有成熟的理论体系,本文试通过分析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风险的特征,提出对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防备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建议。下面学术堂为大家整理了一篇高等院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研究审计论文,供大家参考。原标题: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分析摘要:高等教育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气力越来越遭到社会的关注,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也越来越大。本文从高校外部不利环境因素的影响、高校内部审计环境的影响、审计部门内部管理以及审计业务流程施行中审计人员行为等四方面,详细分析审计风险的成因,以便根据不同的成因来应对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进而提高高校资金的使用效果及效率。本文关键词语: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环境;审计风险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逐年增大,高等教育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气力越来越遭到社会的关注。高等学校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既是顺应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也是促进和完善内部管理的手段。经济责任审计的逐步深切进入,促进了高校内部管理的健康发展,但是由于其审计对象特殊、牵涉内容多、范围广、审计评价难度大,加之相应的法规体系尚不完善,所以面临的审计风险较高。审计风险由互相制约、互相关联的诸多因素共同影响构成。固然其直接成因是由被审计单位和审计人员造成的,但从宏观角度分析,审计风险的构成离不开外部环境负面因素的影响;从微观分析,审计风险与学校内部管理质量和内部审计管理体制密切相关,与审计部门管理状况和审计人员在施行各项流程中的行为与判定严密相关。本文将从高校外部环境风险、高校内部环境风险、审计部门内部管理以及审计业务流程施行中审计人员行为等四方面,详细分析审计风险的成因,以便根据不同的成因来应对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进而提高高校资金的使用效果及效率。一、高校外部环境风险〔一〕经济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外部环境不利因素能够诱发高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产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经济领域出现的违法违纪现象如商业贿赂、虚假信息等问题对社会危害严重;转轨时期社会风气浮躁,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做假账、报假数据现象波及面广;十分是随着当代技术的发展,一些不法行为操作更隐蔽、使用手段更高层次明。高校内部各单位在社会交往经过中不可避免地会遭到影响,各单位经济活动和管理事项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会增加,这给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带来大量潜在的风险。〔二〕审计法律环境的不利因素就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法规体系而言,一方面是现行审计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制度相对滞后。如1999年国家公布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2018年进行修订,公布经济责任审计规定,2020年7月才出台与之配套的施行细则,15年间国家层面出台经济责任审计的法规仅2项。教育部为贯彻决定于2000年9月印发(关于切实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通知〕、2007年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省属高校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2018年印发(教育部关于做好教育系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通知〕等3个文件,强调教育系统经济责任审计的若干重要方面,并未就教育系统的特点出台相关施行细则,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体系尚不完善。另一方面,高校教学科研、基本建设、采购、财务管理等活动牵涉的国家相关法规制度与审计法律、法规、制度之间存在不统一、不配套问题,给审计工作在法规根据的使用上带来困难,增加了审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二、高校内部环境风险〔一〕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相对滞后相对于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而言,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相对滞后。高校内部控制中普遍存在议事决策、岗位责任制、内部监督等机制建设不完善、执行不到位问题;各职能部门及院系等单位沟通协调和联动机制不畅;部分受权责任不明确;一些业务环节管理重叠或缺位;部分业务工作管理分散、缺乏归口管理等。学校层面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校内各单位经济活动、业务往来和财务管理的规范运行,增加了校内各单位发生错弊的风险,给校内经济责任审计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二〕内部审计投入尚显缺乏高校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视程度总体不高,主要表如今校内审计资源配置和利用方面:一是对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的支持力度不够。据吕先锫、王振青在(我们国家高校内部审计现在状况调查报告〕中披露,2020年,被调查的81所高校〔以部属高校为主〕设置了独立审计机构的占78%;与纪检部门合署办公的占22%.高校审计部门全职工作人员共有574人,均值为7人,与全部在校生均值28,697的比例为1:4,099.详细来看,全职人员10-16人的占22%,5-9人的占51%,1-4人的占27%.这种机构设置方式和人员配置状况与高校日益增加的审计任务和应当保证的工作质量要求尚有差距。同时高校任用与经济责任审计基本不挂钩,大多数调离、转任、升任后才进行审计,使得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与任用脱节;学校对审计查出的违纪违规问题处理动真格少、责任追查少,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流于形式,这对校内经济责任审计环境的负面影响很大。〔三〕内部审计独立性存在固有限制高校审计部门是学校内部管理机构,其管理权限由学校章程或相关制度明确。不管审计部门是独立设置还是与校内其他部门〔如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其内部属性无法改变,部门工作必须服从学校大局。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学校监管部门,既要执行国家、地方及学校法规政策,又要对校内其他部门、院系等单位执行相关法规政策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其独立性和工作开展力度必然遭到一定的影响。十分是碰到学校在决策管理中出现的短期行为或决策失误等情况,审计部门往往屈于学校领导的权利威慑,不敢直接反映问题或只反映现象不做评价和责任界定。内部审计这种受制于内部管理体制产生的屈服顺从性,总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审计独立性作用的发挥,给经济责任审计带来风险。〔四〕校内不实经济活动信息的影响高校部分单位面对剧烈的学术竞争、人才竞争、生源竞争等压力,一方面积极开拓、争抢资源;另一方面在强大压力下,为保持和提高声誉或制造优良业绩,采用夸张或掩盖事实、编报虚假信息等方式来到达目的。另外,由于高校经费拨款渠道、管理体制、法规制度中存在的弊端,部分单位和老师在经费使用中存在支出与业务活动不相关、使用虚假票据报销等问题。这种不讲诚信、造假舞弊的现象在高校某些领域屡屡发生,使得反映经济活动结果的相关信息失去真实性,也使施行经济责任审计的部门易被假象蒙蔽,造成审计失察。另外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大部分是在任的领导,由于其地位特殊,所在单位或部门相关人员或不敢反映真实情况,或出于个人恩怨恶意编造虚假信息,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干扰因素增加。三、审计部门内部管理风险〔一〕部门管理缺乏系统性内部长期以来高校审计部门以从事审计业务为主,主要精神集中在埋头做审计项目上,在内部管理上缺乏科学规划和系统管理。主要表如今审计部门内部事务管理、业务管理和人员管理方面制度建设不完善;部门在内部决策、执行和监督方面机制保证不够、互相牵制不到位;存在因人设岗、职责不明、责任追查不落实等问题;审计部门与学校领导的沟通、与基层单位的沟通、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不够充分,审计信息的传递不能保证管理和业务工作的需要。高校审计部门内部管理缺乏系统性,不能有效保证审计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规范进行,增加了经济责任审计主体的施行风险。〔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薄弱高校审计部门的质量控制比拟薄弱。首先是部门对审计质量控制的紧迫性认识缺乏,以为审计工作质量高低不是最紧迫的事,要紧的是先把工作做起来,待到审计人力资源、法规根据等条件成熟时再考虑提高质量问题。在这种观念下,审计质量控制被一拖再拖。二是缺乏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手段,如质量控制制度建设比拟薄弱,未建立项目分级复核制,或职责不明确,复核效果差;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考核不到位,如考核主观性较强、只看结果不重视经过、考核结果不与赏罚挂钩等;审计责任追查不落实,或未建立责任追查制度,或责任主体不明确,责任无法落实。上述认识上的缺乏和措施上的不得力,导致审计部门内部质量控制水平较低,增加了审计部门的管理风险,也增加了审计施行经过中检查风险发生的概率。〔三〕审计风险意识淡薄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普遍存在重任务微风险,重结果轻程序的现象。审计部门和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对部门内部管理风险和审计项目风险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对风险辨别、评估和控制的管理措施,对审计风险存侥幸心理。这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发生审计责任事故后很少被追查责任造成的。由于主观上忽视审计风险,容易导致审计人员敏感性下降,责任心不强,程序施行不到位,判定失误等一系列问题,加之缺乏对风险的控制,极易导致审计结论错误。〔四〕队伍建设跟不上发展需求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对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近些年,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充实了经济、管理、财务、法律、计算机、工程类等相关学科的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审计机构的总体实力加强了。但从审计业务的发展和需求来讲,审计人员本身能力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部门对现有人员专业培训、能力培养、业务拓展、职业发展和规划、后续教育以及潜能挖掘等方面规划和投入缺乏,审计人员本身成长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实践积累。面对新领域、新情况和新挑战,审计人员能力的局限性有可能影响到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这也是审计风险不可避免的一个原因。四、审计人员行为风险审计风险主要是通过项目审计反映出来的,审计人员在项目审计的各流程中由于未严格根据审计程序的要求操作,十分是在关键环节执行不到位,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重大错报就可能发现不了,进而构成错误的审计意见。在审计准备阶段主要表现为不重视审前调查、审前了解情况不到位、缺少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审计工作方案形式化等;在审计施行阶段的操作风险主要表现为:忽视审计访谈、控制测试执行不到位、本质性测试方式方法比拟机械等;审计报告阶段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审计评价不规范、责任界定不明确、三级复核不到位、总体把控能力较弱。以下为参考文献:[1]王翠琳,李西媛.基于重大错报风险辨别的新审计风险模型构建[J].财会月刊〔理论〕,2008〔04〕。[2]张勇.经济责任审计理论研究述评--基于国内1987至2007年研究的分析[J].审计研究,2018〔03〕。[3]秦小丽,常丽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