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范本_第1页
碳达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范本_第2页
碳达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范本_第3页
碳达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范本_第4页
碳达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范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泓域咨询/碳达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项目基本情况 7一、项目概述 7二、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7三、资金筹措方案 7四、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8五、项目建设进度规划 8六、研究结论 8七、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8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9第二章市场营销 11一、碳达峰发展背景 11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特点 12三、碳达峰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3四、碳达峰重点关注行业 17五、碳达峰后各国经济社会特征综合分析 18六、碳达峰目标下对工业能效的影响 20七、碳达峰发展背景 23八、创建学习型企业 24九、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特点 29十、碳达峰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30十一、体验营销的概念 33十二、碳达峰重点关注行业 34十三、营销环境的特征 36十四、碳达峰后各国经济社会特征综合分析 37十五、顾客忠诚 40十六、碳达峰目标下对工业能效的影响 40十七、竞争战略选择 43十八、新产品采用与扩散 47第三章发展规划分析 51一、公司发展规划 51二、保障措施 52第四章公司成立方案 55一、公司经营宗旨 55二、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 55三、公司组建方式 56四、公司管理体制 56五、部门职责及权限 57六、核心人员介绍 61七、财务会计制度 62第五章运营模式分析 66一、公司经营宗旨 66二、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 66三、各部门职责及权限 67四、财务会计制度 70第六章公司治理分析 74一、内部监督的内容 74二、信息披露机制 80三、董事及其职责 86四、决策机制 91五、股东大会决议 95六、公司治理的框架 96七、证券市场与控制权配置 100八、高级管理人员 110第七章经营战略管理 115一、营销组合战略的选择 115二、企业融资战略的概念 117三、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概念及特点 119四、资本运营战略的类型 120五、企业技术创新简介 125六、企业财务战略的内容与任务 129七、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129第八章经济效益及财务分析 132一、经济评价财务测算 132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132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133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134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135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136二、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137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139三、偿债能力分析 140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141第九章财务管理分析 143一、资本成本 143二、短期融资的分类 151三、筹资管理的原则 153四、短期融资的概念和特征 154五、营运资金的特点 156六、决策与控制 158第十章投资计划 160一、建设投资估算 160建设投资估算表 161二、建设期利息 161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162三、流动资金 163流动资金估算表 163四、项目总投资 164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164五、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 165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165报告说明碳达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906.4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191.1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2.48%;建设期利息14.0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74%;流动资金701.2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6.78%。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72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5630.08万元,净利润1150.76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46.11%,财务净现值3328.52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4.14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本项目生产线设备技术先进,即提高了产品质量,又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项目生产所需原料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主要原材料从本地市场采购,保证了项目实施后的正常生产经营。综上所述,项目的实施将对实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期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项目基本情况项目概述(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碳达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项目2、承办单位名称:xxx(集团)有限公司3、项目性质:技术改造4、项目建设地点: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5、项目联系人:郝xx(二)项目选址项目选址位于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906.4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191.1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2.48%;建设期利息14.0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74%;流动资金701.2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6.78%。资金筹措方案(一)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1906.47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332.77万元。(二)申请银行借款方案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573.70万元。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72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5630.08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1150.76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46.11%。5、全部投资回收期(Pt):4.14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2405.11万元(产值)。项目建设进度规划项目计划从立项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12个月的时间。研究结论综上所述,该项目属于国家鼓励支持的项目,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客观,项目的投产将改善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1906.471.1建设投资万元1191.141.1.1工程费用万元724.071.1.2其他费用万元447.401.1.3预备费万元19.671.2建设期利息万元14.061.3流动资金万元701.272资金筹措万元1906.472.1自筹资金万元1332.772.2银行贷款万元573.703营业收入万元72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5630.08""5利润总额万元1534.35""6净利润万元1150.76""7所得税万元383.59""8增值税万元296.44""9税金及附加万元35.57""10纳税总额万元715.60""11盈亏平衡点万元2405.11产值12回收期年4.1413内部收益率46.11%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3328.52所得税后市场营销碳达峰发展背景关于碳达峰,世界资源研究所(WRI)指出,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后,先进入平台期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然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碳排放达峰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达峰目标包括达峰时间和峰值。中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根据IEA数据库显示,从能源结构看,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中,煤炭的燃烧和使用贡献了约44%的二氧化碳排放(IEA数据库的最新数据为2018年,下同),石油贡献了约34%,天然气贡献了约21%,其他能源碳排放量占比不到1%;从碳排放的部门结构看,电力部门碳排放量占比最高,为41.7%,其次是交通运输为24.6%,工业部门碳排放占比排第三,为18.4%。与全球能源结构不同,中国的能源消费更依赖于煤炭,中国有80%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于煤炭,其次是石油(14.3%)和天然气(5.5%);碳排放部门中,占比最高的也是电力部门(51.4%),其次是工业(27.9%)和交通运输(9.7%)。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这已被主流科学界广泛认可。根据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到2100年,全球气温和海平面可能分别上升1.1-6.4℃和16.5-53.8厘米(2007年),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碳排放至少占总增加量的95%。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最大挑战之一,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骤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因此,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缓解全球变暖和相关的生态问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提出了全球碳排放大国的减排目标。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由此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目前全球已经有50多个(54)国家的碳排放实现达峰。2020年,排名前十五位的碳排放国家中,美国、俄罗斯、日本、巴西、印度尼西亚、德国、加拿大、韩国、英国和法国已经实现碳排放达峰。中国、马绍尔群岛、墨西哥、新加坡等国家承诺在2030年以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特点碳达峰碳中和还包括节能减排等工作进程本质上是一个数量关系的递进变化的过程。这个本质特点决定了碳达峰碳中和,节能减排等工作部署(规划、计划、措施等)必须基于算账,就是要把愿景与潜力、能源与生产、能源与生活、现状与发展、资源赋存条件与空间布局优化、静态与动态、保障与节约、整体与局部、全面与重点等方方面面的变量关系的账计算清楚,这样的工作部署(规划、计划、措施等)才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碳达峰碳中和,节能减排等工作都与能源有关,或者说首先与能源有关。而能源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是须臾不可或缺的资源,能源对生产生活的保障特性决定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成本、生活质量与秩序(河南水灾能证明这个问题)。也从一个方面决定着社会的稳定。碳达峰碳中和不是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沿袭,而是对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和扬弃。这个特点决定了双碳目标达成的力量组织是在实践第一线的全体劳动者和科技工作者,力量储备在青少年及其教育实践中。必须看到在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专家,但没有万能的专家。碳达峰碳中和包括了节能减排等工作本质上属于实践的范畴,这个特点决定了宣传、研究、讲座、论坛、理论探讨等是服务于发展着的实践,而不是为了名利而造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职务站位和专业站位的试金石。碳达峰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关于经济增长与碳减排节奏,首先从经济增速来看,国际案例表明,工业化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收入水平,碳减排对于尚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来说,无疑会对本国经济发展形成制约。如美国,2001年小布什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也应承担减排和限排的义务为借口,退出了《京都议定书》,而此后的四年美国经济迎来了高速发展。我国目前的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9%,2019)要超出大部分国家在碳达峰时期的占比(30%以下)10个百分点左右,未来10年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的压力,经济增速也势必会受到一定影响。在碳达峰后,各国的案例表明,虽然不少经济体增速中枢出现放缓,但放缓的程度有限,而且部分国家(比如英国这种第三产业持续增长的国家)增长不降反升。此外,还有部分研究者认为,在大多数情景下,碳达峰会对中国GDP造成正面影响。我国只要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即使在2030年碳达峰后,经济增长也未必会出现明显回落。从工业化阶段看,我国已基本进入工业化后期,工业化产生的碳排放将逐渐趋于缓和,此时要扩大能源消费结构,如使用碳排放值相对较低的天然气。目前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7.4%)远低于全球水平(16.2%),中国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水平也较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到更高水平,强大的经济条件将加强减排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而这也将提高能源效率。当前我国工业部门的碳排放比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扩大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降低工业生产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支持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将是未来10年经济发展的重点。关于城市化率与房地产业,中国的城市化率离碳达峰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尽管和其他很多拉美国家一样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但其在20世纪中叶以后,社会经济都发展较快,大量人口已经从农村来到了城市,城市化水平达到一个较高水平。由于未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和住房民生等社会保障,大量剩余劳动力形成了城市中规模巨大的贫民窟。这是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需要引以为戒的。对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目标,即到2020年城镇化水平到60%,这一目标已经实现。虽然下一个时期的城镇化目标官方尚未出台,但按照2030年实现碳达峰的目标要求,同时参考其他国家实现碳达峰时的城市化率水平,预计2030年我国城市化率目标在70%左右。过去10年,中国城市化率由2010年的49.9%上升到2019年的60.6%,提升了约10.7个百分点;而这10年也是中国房地产业蓬勃发展的十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加了近70%。尽管城市化率提升对房地产市场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但是将城市化率目标作为房价继续上涨的支撑因素并不恰当,因为过高的房价会提高农民进城的门槛,尤其是三四线城市,房价涨势蔓延对城市化率并不友好。在向碳达峰迈进的下一个10年,城市化率的同步提升对房地产业的影响将更为复杂,因为有政策、人口、土地、收入水平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关于能源结构与煤炭行业,受资源禀赋影响,煤炭是中国工业能源消费中最重要的能源产品,其能源消费占比远高于其他国家。中国碳排放大部分来自于煤炭,碳减排的对象无疑就瞄准了煤炭。上文国际案例中,五个国家实现碳达峰时的煤炭能源消费占比分别约为32.2%(英国,1990)、41%(德国,1991)、26%(美国,2007)、25.6%(日本,2012)、8.3%(巴西,2014),且这一占比在碳排放达峰后延续下降。对标来看,中国的同口径煤炭能源消费占比在63%左右(2019年),远超上述各国碳达峰时期的煤炭占比和世界平均水平的27%,能源结构的调整压力任重道远。当前,约束性能源政策已经开始影响行业,无论是宏观层面的可持续发展,还是微观层面的信用融资环境,对当前和未来一度时间里的煤炭行业都不太友好。下阶段,不管是煤炭企业的转型,还是去碳、碳捕获技术的研发和创新,都意味着煤炭行业在实现碳达峰目标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挑战,在技术、成本等方面缺乏优势的产能将面临加速退出。碳达峰重点关注行业从推动碳达峰行业看,水泥、钢铁、石化化工、陶瓷、建筑、造纸等传统行业是各地推动碳达峰的重点关注领域。以水泥行业为例,广东省在推动水泥行业碳达峰方面提出,以清远、肇庆、梅州、云浮和惠州等产业集中地区为重点,引导水泥行业向集约化、制品化、低碳化转型。完善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机制。推广应用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与装备,到2025年,符合二代技术标准的水泥生产线比重达到50%左右。加强新型胶凝材料、低碳混凝土等低碳建材产品的研发应用。加强燃料、原料替代,鼓励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工业废渣等废弃物。合理控制生产过程碳排放,探索水泥窑尾气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到2030年,全省单位水泥熟料碳排放比2020年降低8%以上。中国水泥协会表示,水泥工业作为工业领域重要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部门之一,在各地的碳达峰实施方案中均专门提及,对于各地区水泥行业实现碳达峰也提出了比较具体的措施和路径。继续推动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落后、低效产能退出;实施节能低碳行动,加大节能技改投入;加速原燃料替代应用技术普及;提高低碳水泥推广及应用力度、范围;继续加大水泥工业脱碳技术研究应用等仍是水泥工业的关注焦点。《上海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推进钢铁、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4%。到2030年,钢铁行业吨钢碳排放量强度较2020年下降15%,石化化工行业碳排放总量不增加,能耗强度持续下降。确保2030年前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碳达峰后各国经济社会特征综合分析(一)多数经济体增长趋于回落从实现碳达峰前后一国GDP增速变化来看,往往是碳达峰后经济增速趋于回落。如美国在碳达峰的前后10年,经济年均增速下降约1个百分点,巴西碳达峰(2014年)的前后5年相比,增速下降约3.9个百分点。而代表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GDP在实现碳达峰后依旧以增长为主。主要发达国家碳排放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达峰,这一情况并非偶然,而是由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决定的,彼时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人均GDP已达到2万美元以上,其中,美国在2007年实现碳达峰时人均GDP已突破5万美元。(二)城市化率普遍超70%,进程放缓在碳达峰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其城市化率均超过了70%。如,日本2012年实现碳达峰时的城市化率为91%,巴西为85.5%(2014年)。城市化和工业化往往相伴相生,一个国家碳排放达到峰值往往伴随着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阶段的结束,重化工业比重呈现显著下降,开始迈入后工业化时期。(三)第二,第三产业结构变动较为明显由于工业消耗了大部分能源,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碳达峰与产业结构调整高度相关,并在碳减排中发挥积极作用。尽管德国是工业大国,但在1990年实现碳达峰前后,第二产业占比稳步下降,从1980年的41%降至1990年的37.3%,再到2000年的27.7%,直接促成了显著的碳减排效应。而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由于产业结构变动较小使碳减排效益无法发挥,导致其碳达峰时间也相对较晚。加拿大于2006年实现碳达峰,2000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9.9%,到2010年为26.7%,仅下降约3个百分点;澳大利亚1990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8.9%,到2010年为25.2%,近二十年里的降幅相对于德国而言变动不明显。(四)人口普遍在1%以下低位增长人口增长会导致总碳排放量的增加,许多学者和文献通过对人口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贡献度研究,论证了人口增长是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从已实现碳达峰国家来看,一国实现碳达峰的时间点基本是处于本国人口增长率低速增长阶段,普遍低于1%,如英国为0.31%,德国为0.86%,法国为0.55%,巴西为0.84%,日本为负增长,在碳达峰后人口增长率一般会继续趋于下行。(五)低碳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是方向在天然气、煤炭、石油这三种能源中,煤炭最为低效。在提供相同能量的情况下,煤炭产生的碳排放量约为石油的1.5倍,天然气的2.2倍。因此,从能源消费结构看,一国碳达峰时往往伴随着煤炭、石油等高排放能源消费量到达峰值,尤其是煤炭,其在一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持续下降,而可再生能源消费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如英国和巴西可再生能源的年消费量已经远超煤炭消费量。2019年,英国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为煤炭的4倍,巴西约为3倍。碳达峰目标下对工业能效的影响(一)主要问题纵向比:近半数监测指标能效水平不升反降。单位产品能耗是反映能效水平主要的监测指标,指生产某一个计量单位的产品(或完成一个计量单位的工作量)所消耗的能源量。前三季度,我省纳入单位产品能耗统计监测的主要耗能工业企业共117家,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均超过1万吨标准煤,分布在以高耗能行业为主的10个行业。这部分企业数仅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0.7%,其综合能源消费量共3178.81万吨标准煤,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7.7%。前三季度,在我省主要耗能工业企业28项纳入监测的产品综合能耗指标中,13项指标同比上升,1项持平,优化率仅为50%。其中,煤炭开采和纺织业能效同比下降较大,主要监测指标吨原煤生产综合能耗和吨纱(线)混合数综合能耗同比分别上升13.7%和55.5%。横向比:近五成产品能效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前三季度,国家公布的23项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中,我省仅有11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占47.8%,煤炭、纺织、造纸以及合成氨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明显偏高。其中,吨原煤生产综合能耗、万米印染布综合能耗、机制纸及纸板综合能耗和氨碱法单位纯碱生产综合能耗4项指标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3.6%、41.2%、21.5%和18.3%。标杆比:部分高耗能产品能效水平距离国家标杆水平有差距。2021年11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明确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要求:各地须在规定时限内将能效改造升级到基准水平,拟建、在建项目力争全面达到标杆水平。前三季度,全省纳入统计监测的炼焦、化工、水泥、平板玻璃、钢铁和有色等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水平均达到基准水平以上,但化工、水泥、平板玻璃和钢铁行业部分产品能效水平未达到标杆水平。其中,氨碱法单位纯碱生产综合能耗、吨水泥熟料综合能耗、每重量箱平板玻璃综合能耗和转炉炼钢综合工序单位能耗分别比标杆水平标准高出10.5、4.1、25.3和11.7个百分点。(二)制约因素制约我省工业能效水平的因素,既有系统性的,也有偶发性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结构偏重:能效水平与工业结构有很大关联,我省重工业比重大,化工、水泥、钢铁等高耗能行业能耗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的85%左右,对能源依赖较高,相关行业企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装备技术和工艺水平提升较慢,产业升级、能效提升难度大。禀赋不足:自然地理条件的优劣对资源开采行业有先天的影响,是影响同类型行业企业能效水平的重要因素。我省煤炭资源的地质储存条件差,开采难度大,且煤质差、煤层薄,且随着开采时间的增长,难度将越来越大,我省的吨原煤生产综合能耗不但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同比上年也呈上升趋势,能效水平的改善只能依靠装备技术水平的提升。市场波动:企业生产线的平稳、饱和运转,能有效分摊固定生产消耗,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提升产品能效水平。调查显示,纺织业能效下降较快的主要原因是我省2家主要纺织企业受疫情影响,市场需求减少造成企业限产,生产不平稳,生产线不饱和运转,导致企业能效下降。碳达峰发展背景关于碳达峰,世界资源研究所(WRI)指出,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后,先进入平台期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然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碳排放达峰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达峰目标包括达峰时间和峰值。中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根据IEA数据库显示,从能源结构看,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中,煤炭的燃烧和使用贡献了约44%的二氧化碳排放(IEA数据库的最新数据为2018年,下同),石油贡献了约34%,天然气贡献了约21%,其他能源碳排放量占比不到1%;从碳排放的部门结构看,电力部门碳排放量占比最高,为41.7%,其次是交通运输为24.6%,工业部门碳排放占比排第三,为18.4%。与全球能源结构不同,中国的能源消费更依赖于煤炭,中国有80%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于煤炭,其次是石油(14.3%)和天然气(5.5%);碳排放部门中,占比最高的也是电力部门(51.4%),其次是工业(27.9%)和交通运输(9.7%)。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这已被主流科学界广泛认可。根据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到2100年,全球气温和海平面可能分别上升1.1-6.4℃和16.5-53.8厘米(2007年),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碳排放至少占总增加量的95%。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最大挑战之一,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骤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因此,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缓解全球变暖和相关的生态问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提出了全球碳排放大国的减排目标。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由此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目前全球已经有50多个(54)国家的碳排放实现达峰。2020年,排名前十五位的碳排放国家中,美国、俄罗斯、日本、巴西、印度尼西亚、德国、加拿大、韩国、英国和法国已经实现碳排放达峰。中国、马绍尔群岛、墨西哥、新加坡等国家承诺在2030年以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创建学习型企业彼得˙德鲁克在1988年就指出:“我们正在进入变革的第三阶段:从命令一控制型组织、分成许多部门与科室的组织,转变为以信息为基础、由知识专家组成的组织……但是,我们还远没有做到真正建立起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这是将来会遇到的管理上的挑战。”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企业必须以知识作为决策及决策之后的资源分配工作的根据和基础。也就是说,企业要建立新的组织机制,使之懂得如何倾听市场的条件信号,从所听到的内容及其经验中学习,然后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其自身能力,以其创造并满足顾客的产品和服务领先于他人。企业对倾听、学习和领先这三项挑战性工作做得如何,将决定其业务经营的成功或失败程度。(一)倾听倾听,或称探察,是指企业感知外部世界的所有活动。企业倾听有明确的目的性,就是建立知识基础,以便作出面向市场的决策。市场调研一直是企业常用的感知手段。但过分依赖市场调研部门,乃至完全依赖营销部门来倾听,并不能保证企业通过有效的倾听达到成功决策。通过相当狭小的感知渠道寻求众多对象的反映,调研机构和信息处理人员对信息的控制、保管和理解,都会成为企业有效倾听的障碍。要克服这些障碍,企业需要建立跨职能决策体系,设计出能促进信任、共享信息、积累知识和建立学习制度的各种决策方法。有效倾听必须保证企业能听取多种声音。这些声音主要来自与企业决策休戚相关的三,组群体:顾客、社区和企业。其中,顾客包括消费者和相关销售系统中的个人;社区包括政府有关部门、特殊利益集团和竞争者;企业除自身外,也包括供应商和投资者。倾听多种声音的目的是协调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多种声音往往会互相冲突,如洗衣粉生产商可能发现顾客想要含磷的洗衣粉洗出“更加洁白”的效果,而社区则要求禁止磷化物污染公共水源,使水“更加干净”。这时,企业(股东和员工)则要求生产一种既令顾客满意,又符合企业对环保的责任感,而且还能盈利的产品。企业的责任是,充分听取三大群体的意见,了解和分析它们之间存在的进行合作和造成冲突的可能性和条件,以作出面向市场的决策。(二)学习通过倾听取得的信息,需要转化为进行决策所需要的情报、知识、理解和智慧,否则就不会使企业得到任何改善。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建立企业的学习体系。企业欲在快速变化的复杂环境中获得成功,必须要求其每一个成员不断地学习、快速地学习,同时也必须要求这些个人学习有益于强化企业对内部和外部环境所拥有的共同知识(即组织知识),促进个人行为与建立在组织知识之上的集体行动保持一致。组织知识是每一个组织成员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与集体相关的知识中得到一致认可、共同拥有的那部分知识。组织知识不是所有人知识的总和,而是相关的和共同的知识,是个人知识的有机综合。它比任何个人知识丰富得多,而且为所有与之相关的人深刻理解和内部化。企业学习系统不仅要重视解决将个人学习和建立的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共识)问题,而且要解决彼此独立的职能部门的组织知识与其他组织成员的共享问题,亦即将部门相对福狭的各自“共识”,转化为企业组织知识问题。为此,加强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和相互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企业还必须将每一项业务程序视为学习过程,明确地将业务程序设计成鼓励学习并从中获得知识的程序。完成一项业务程序要求具备一定的知识状态。例如,在开发和设计一种新型汽车时,来自销售和服务、生产工艺、工程制造等部门和设计室的人需要有共同知识,以便能够共同明确规定设计过程所需要的信息和要求。这个共享知识的过程应当使他们每个人都能充分利用各自的知识状态,包括其根据经验获得的信息。这些人一致同意共享的信息就是该业务程序的组织知识状态。企业可以通过连续执行共同业务过程,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组织知识状态,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三)领先倾听和学习的结果,必须落实到做出更好的决策而实现“领先”上。这里的领先是指通过决策过程而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许多企业都有领先的追求。实践证明,达到领先不易,保持领先更难。能持续领先的企业,大都具有下列共性。(1)系统地倾听顾客和社区、竞争对手及企业内部的声音;(2)系统地学习上述声音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道理,以及把这些声音综合起来的方法;(3)拥有促进倾听和学习以及对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共同业务程序;(4)企业要具备这些领先要素,就必须建立一个决策网络,把组织的战略方针同资源分配和许多为实行该方针必须做出的决策紧密地结合起来。企业的这种决策网络的主要特征有下面两点。(1)以资源分配来定义决策。即认为决策实质上是决定如何分配资金、信息、人员、时间及其他企业资源。这一认识将有利于决策的执行和分清责任。如提高市场占有率决策就是用具体的资源分配来降低价格、加强促销、改进产品特性等。这样定义决策,有利于经理执行并对其执行结果负责。另外,也有利于决策者明确地解决相关的各种冲突。如决定提高市场份额,就意味着用于其他业务单位的资源有可能减少。决策者必须预先解决这些冲突,否则,决策的执行就会受到干扰。(2)建立以市场为依据的决策方法。这种方法是组织负责做决策和负责执行决策的两组人员进行有条理的对话。这两组人员共同学习、工作,建立起决策所依据的知识,在决策过程的四个阶段(即确定问题、提出备选方案、分析和建立联系)充分对话。企业决策网络最终使组织知识得以不断增加,并以此加强了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保证了企业能更好地实施市场(顾客)导向的营销观念。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特点碳达峰碳中和还包括节能减排等工作进程本质上是一个数量关系的递进变化的过程。这个本质特点决定了碳达峰碳中和,节能减排等工作部署(规划、计划、措施等)必须基于算账,就是要把愿景与潜力、能源与生产、能源与生活、现状与发展、资源赋存条件与空间布局优化、静态与动态、保障与节约、整体与局部、全面与重点等方方面面的变量关系的账计算清楚,这样的工作部署(规划、计划、措施等)才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碳达峰碳中和,节能减排等工作都与能源有关,或者说首先与能源有关。而能源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是须臾不可或缺的资源,能源对生产生活的保障特性决定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成本、生活质量与秩序(河南水灾能证明这个问题)。也从一个方面决定着社会的稳定。碳达峰碳中和不是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沿袭,而是对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和扬弃。这个特点决定了双碳目标达成的力量组织是在实践第一线的全体劳动者和科技工作者,力量储备在青少年及其教育实践中。必须看到在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专家,但没有万能的专家。碳达峰碳中和包括了节能减排等工作本质上属于实践的范畴,这个特点决定了宣传、研究、讲座、论坛、理论探讨等是服务于发展着的实践,而不是为了名利而造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职务站位和专业站位的试金石。碳达峰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关于经济增长与碳减排节奏,首先从经济增速来看,国际案例表明,工业化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收入水平,碳减排对于尚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来说,无疑会对本国经济发展形成制约。如美国,2001年小布什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也应承担减排和限排的义务为借口,退出了《京都议定书》,而此后的四年美国经济迎来了高速发展。我国目前的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9%,2019)要超出大部分国家在碳达峰时期的占比(30%以下)10个百分点左右,未来10年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的压力,经济增速也势必会受到一定影响。在碳达峰后,各国的案例表明,虽然不少经济体增速中枢出现放缓,但放缓的程度有限,而且部分国家(比如英国这种第三产业持续增长的国家)增长不降反升。此外,还有部分研究者认为,在大多数情景下,碳达峰会对中国GDP造成正面影响。我国只要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即使在2030年碳达峰后,经济增长也未必会出现明显回落。从工业化阶段看,我国已基本进入工业化后期,工业化产生的碳排放将逐渐趋于缓和,此时要扩大能源消费结构,如使用碳排放值相对较低的天然气。目前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7.4%)远低于全球水平(16.2%),中国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水平也较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到更高水平,强大的经济条件将加强减排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而这也将提高能源效率。当前我国工业部门的碳排放比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扩大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降低工业生产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支持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将是未来10年经济发展的重点。关于城市化率与房地产业,中国的城市化率离碳达峰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尽管和其他很多拉美国家一样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但其在20世纪中叶以后,社会经济都发展较快,大量人口已经从农村来到了城市,城市化水平达到一个较高水平。由于未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和住房民生等社会保障,大量剩余劳动力形成了城市中规模巨大的贫民窟。这是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需要引以为戒的。对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目标,即到2020年城镇化水平到60%,这一目标已经实现。虽然下一个时期的城镇化目标官方尚未出台,但按照2030年实现碳达峰的目标要求,同时参考其他国家实现碳达峰时的城市化率水平,预计2030年我国城市化率目标在70%左右。过去10年,中国城市化率由2010年的49.9%上升到2019年的60.6%,提升了约10.7个百分点;而这10年也是中国房地产业蓬勃发展的十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加了近70%。尽管城市化率提升对房地产市场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但是将城市化率目标作为房价继续上涨的支撑因素并不恰当,因为过高的房价会提高农民进城的门槛,尤其是三四线城市,房价涨势蔓延对城市化率并不友好。在向碳达峰迈进的下一个10年,城市化率的同步提升对房地产业的影响将更为复杂,因为有政策、人口、土地、收入水平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关于能源结构与煤炭行业,受资源禀赋影响,煤炭是中国工业能源消费中最重要的能源产品,其能源消费占比远高于其他国家。中国碳排放大部分来自于煤炭,碳减排的对象无疑就瞄准了煤炭。上文国际案例中,五个国家实现碳达峰时的煤炭能源消费占比分别约为32.2%(英国,1990)、41%(德国,1991)、26%(美国,2007)、25.6%(日本,2012)、8.3%(巴西,2014),且这一占比在碳排放达峰后延续下降。对标来看,中国的同口径煤炭能源消费占比在63%左右(2019年),远超上述各国碳达峰时期的煤炭占比和世界平均水平的27%,能源结构的调整压力任重道远。当前,约束性能源政策已经开始影响行业,无论是宏观层面的可持续发展,还是微观层面的信用融资环境,对当前和未来一度时间里的煤炭行业都不太友好。下阶段,不管是煤炭企业的转型,还是去碳、碳捕获技术的研发和创新,都意味着煤炭行业在实现碳达峰目标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挑战,在技术、成本等方面缺乏优势的产能将面临加速退出。体验营销的概念体验营销是指企业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向消费者提供一定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对事件、情景的安排、设计,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让消费者产生内在反应或心理感受,激发并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求,从而达到企业目标的营销模式。体验营销建立在对消费者个性心理特征的认真研究、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其以激发顾客的情感为手段,使整个营销理念更趋于完善,目的是为目标顾客提供超过平均价值的服务,让顾客在体验中产生美妙而深刻的印象或体验,获得最大程度上的精神满足。体验营销并非仅仅是一种营销手段,确切地说它是一种营销心理、一种营销文化、一种营销理念。在消费需求日趋差异化、个性化、多样化的今天,顾客关注产品和服务的感知价值,比以往更为重视在产品消费过程中获得“体验感觉”。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消费者在购买很多产品的时候,如果有“体验”的场景和气氛,那么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就能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在购买服装时,如果一家服装店不能让顾客试穿的话,有很多顾客就会马上离开;购买品牌电脑时如果消费者不能亲自试试性能,感觉一下质量,大多数消费者就会对其质量表示怀疑;购买手机时如果销售人员不太愿意让顾客试验效果,顾客马上就会扬长而去……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提供充分的体验就意味着能够获得更多消费者的机会。碳达峰重点关注行业从推动碳达峰行业看,水泥、钢铁、石化化工、陶瓷、建筑、造纸等传统行业是各地推动碳达峰的重点关注领域。以水泥行业为例,广东省在推动水泥行业碳达峰方面提出,以清远、肇庆、梅州、云浮和惠州等产业集中地区为重点,引导水泥行业向集约化、制品化、低碳化转型。完善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机制。推广应用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与装备,到2025年,符合二代技术标准的水泥生产线比重达到50%左右。加强新型胶凝材料、低碳混凝土等低碳建材产品的研发应用。加强燃料、原料替代,鼓励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工业废渣等废弃物。合理控制生产过程碳排放,探索水泥窑尾气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到2030年,全省单位水泥熟料碳排放比2020年降低8%以上。中国水泥协会表示,水泥工业作为工业领域重要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部门之一,在各地的碳达峰实施方案中均专门提及,对于各地区水泥行业实现碳达峰也提出了比较具体的措施和路径。继续推动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落后、低效产能退出;实施节能低碳行动,加大节能技改投入;加速原燃料替代应用技术普及;提高低碳水泥推广及应用力度、范围;继续加大水泥工业脱碳技术研究应用等仍是水泥工业的关注焦点。《上海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推进钢铁、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4%。到2030年,钢铁行业吨钢碳排放量强度较2020年下降15%,石化化工行业碳排放总量不增加,能耗强度持续下降。确保2030年前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营销环境的特征(一)客观性环境作为企业外在的不以营销者意志为转移的因素,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具有强制性和不可控性的特点。一般说来,企业无法摆脱和控制营销环境,特别是宏观环境,难以按企业自身的要求和意愿随意改变它,如企业不能改变人口因素、政治法律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但企业可以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和要求,制定并不断调整市场营销策略。(二)差异性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宏观环境存在着广泛的差异,不同的企业之间,微观环境也千差万别。正因为营销环境的差异,企业为适应不同的环境及其变化,必须采用各有特点和针对性的营销策略。环境的差异性也表现为同一环境的变化对不同企业的影响不同。例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很多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进行“国际性较量”,而这一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不同行业与企业的影响并不相同。(三)多变性市场营销环境是一个动态系统,构成营销环境的诸因素都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20世纪60年代,中国处于短缺经济状态,短缺几乎成为社会经济的常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曾遭遇“过剩”经济,不论这种“过剩”的性质如何,仅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而言,市场营销环境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营销环境的变化,既会给企业提供机会,也会给企业带来威胁,虽然企业难以准确无误地预见未来环境的变化,但可以通过设立预警系统,追踪不断变化的环境,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四)相关性营销环境诸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某一因素的变化会带动其他因素的连锁变化,形成新的营销环境,新的环境会给企业带来新的机会与威胁。例如,竞争者是企业重要的微观环境因素之一,而宏观环境中的政治法律因素或经济政策的变动,均能影响一个行业竞争者加入的多少,从而形成不同的竞争格局。又如,市场需求不仅受消费者收入水平、爱好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政治法律因素的变化,往往也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碳达峰后各国经济社会特征综合分析(一)多数经济体增长趋于回落从实现碳达峰前后一国GDP增速变化来看,往往是碳达峰后经济增速趋于回落。如美国在碳达峰的前后10年,经济年均增速下降约1个百分点,巴西碳达峰(2014年)的前后5年相比,增速下降约3.9个百分点。而代表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GDP在实现碳达峰后依旧以增长为主。主要发达国家碳排放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达峰,这一情况并非偶然,而是由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决定的,彼时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人均GDP已达到2万美元以上,其中,美国在2007年实现碳达峰时人均GDP已突破5万美元。(二)城市化率普遍超70%,进程放缓在碳达峰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其城市化率均超过了70%。如,日本2012年实现碳达峰时的城市化率为91%,巴西为85.5%(2014年)。城市化和工业化往往相伴相生,一个国家碳排放达到峰值往往伴随着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阶段的结束,重化工业比重呈现显著下降,开始迈入后工业化时期。(三)第二,第三产业结构变动较为明显由于工业消耗了大部分能源,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碳达峰与产业结构调整高度相关,并在碳减排中发挥积极作用。尽管德国是工业大国,但在1990年实现碳达峰前后,第二产业占比稳步下降,从1980年的41%降至1990年的37.3%,再到2000年的27.7%,直接促成了显著的碳减排效应。而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由于产业结构变动较小使碳减排效益无法发挥,导致其碳达峰时间也相对较晚。加拿大于2006年实现碳达峰,2000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9.9%,到2010年为26.7%,仅下降约3个百分点;澳大利亚1990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8.9%,到2010年为25.2%,近二十年里的降幅相对于德国而言变动不明显。(四)人口普遍在1%以下低位增长人口增长会导致总碳排放量的增加,许多学者和文献通过对人口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贡献度研究,论证了人口增长是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从已实现碳达峰国家来看,一国实现碳达峰的时间点基本是处于本国人口增长率低速增长阶段,普遍低于1%,如英国为0.31%,德国为0.86%,法国为0.55%,巴西为0.84%,日本为负增长,在碳达峰后人口增长率一般会继续趋于下行。(五)低碳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是方向在天然气、煤炭、石油这三种能源中,煤炭最为低效。在提供相同能量的情况下,煤炭产生的碳排放量约为石油的1.5倍,天然气的2.2倍。因此,从能源消费结构看,一国碳达峰时往往伴随着煤炭、石油等高排放能源消费量到达峰值,尤其是煤炭,其在一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持续下降,而可再生能源消费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如英国和巴西可再生能源的年消费量已经远超煤炭消费量。2019年,英国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为煤炭的4倍,巴西约为3倍。顾客忠诚高度满意是达到顾客忠诚的重要条件。不过,在不同行业和不同的竞争环境下,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之间的关系会有差异。所有市场的共同点是,随着满意度的提高,忠诚度也在提高。但是,在高度竞争市场(如汽车和个人电脑市场),满意的顾客和完全满意的顾客之间的忠诚度有巨大差异;而在非竞争市场(如管制下的垄断市场——本地电话市场),无论顾客满意与否都保持高度忠诚。尽管在某些场合,顾客不满意并不妨碍顾客忠诚,但企业最终仍会为顾客的不满付出高昂代价。企业如果没有赢得高水平的顾客满意度,是难以留住顾客和得到顾客忠诚的。除了简单地吸引和保留住顾客,许多公司还希望不断提高其顾客占有率。他们的目标不再是赢得大量顾客的部分业务,而是争取现有顾客的全部业务。例如,通过成为顾客购买产品的独家供应商,或说服顾客购买更多的本公司产品,或向现有产品和服务的顾客交叉销售别的产品和服务,以获得所属产品类别中更大的顾客购买量。碳达峰目标下对工业能效的影响(一)主要问题纵向比:近半数监测指标能效水平不升反降。单位产品能耗是反映能效水平主要的监测指标,指生产某一个计量单位的产品(或完成一个计量单位的工作量)所消耗的能源量。前三季度,我省纳入单位产品能耗统计监测的主要耗能工业企业共117家,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均超过1万吨标准煤,分布在以高耗能行业为主的10个行业。这部分企业数仅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0.7%,其综合能源消费量共3178.81万吨标准煤,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7.7%。前三季度,在我省主要耗能工业企业28项纳入监测的产品综合能耗指标中,13项指标同比上升,1项持平,优化率仅为50%。其中,煤炭开采和纺织业能效同比下降较大,主要监测指标吨原煤生产综合能耗和吨纱(线)混合数综合能耗同比分别上升13.7%和55.5%。横向比:近五成产品能效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前三季度,国家公布的23项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中,我省仅有11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占47.8%,煤炭、纺织、造纸以及合成氨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明显偏高。其中,吨原煤生产综合能耗、万米印染布综合能耗、机制纸及纸板综合能耗和氨碱法单位纯碱生产综合能耗4项指标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3.6%、41.2%、21.5%和18.3%。标杆比:部分高耗能产品能效水平距离国家标杆水平有差距。2021年11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明确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要求:各地须在规定时限内将能效改造升级到基准水平,拟建、在建项目力争全面达到标杆水平。前三季度,全省纳入统计监测的炼焦、化工、水泥、平板玻璃、钢铁和有色等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水平均达到基准水平以上,但化工、水泥、平板玻璃和钢铁行业部分产品能效水平未达到标杆水平。其中,氨碱法单位纯碱生产综合能耗、吨水泥熟料综合能耗、每重量箱平板玻璃综合能耗和转炉炼钢综合工序单位能耗分别比标杆水平标准高出10.5、4.1、25.3和11.7个百分点。(二)制约因素制约我省工业能效水平的因素,既有系统性的,也有偶发性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结构偏重:能效水平与工业结构有很大关联,我省重工业比重大,化工、水泥、钢铁等高耗能行业能耗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的85%左右,对能源依赖较高,相关行业企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装备技术和工艺水平提升较慢,产业升级、能效提升难度大。禀赋不足:自然地理条件的优劣对资源开采行业有先天的影响,是影响同类型行业企业能效水平的重要因素。我省煤炭资源的地质储存条件差,开采难度大,且煤质差、煤层薄,且随着开采时间的增长,难度将越来越大,我省的吨原煤生产综合能耗不但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同比上年也呈上升趋势,能效水平的改善只能依靠装备技术水平的提升。市场波动:企业生产线的平稳、饱和运转,能有效分摊固定生产消耗,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提升产品能效水平。调查显示,纺织业能效下降较快的主要原因是我省2家主要纺织企业受疫情影响,市场需求减少造成企业限产,生产不平稳,生产线不饱和运转,导致企业能效下降。竞争战略选择竞争者的反应模式、实力等特征决定了本公司竞争战略选择。1、竞争者反应模式与竞争战略选择竞争者反应模式指本公司对竞争者的攻击战略实施之后竞争者的回应方式。竞争者常见的反应模式有以下四种。(1)从容型竞争者。从容型竞争者指竞争者对某些特定的攻击行为没有迅速反应或强,烈反应。这类竞争者“从容不迫”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一是认为自己的顾客忠诚度高,不会转换购买。这类竞争者通常实力强大,市场份额高,品牌知名度高,市场掌控能力强。对于其他同类企业可能不放在眼里,认为小泥鳅掀不起大风浪。企业选择此类竞争者作为攻击对象,应当进行投入产出分析,测定所投入的竞争资金能否收到预期效果,能否吸引竞争者顾客转换购买。如果竞争者的顾客果真不会转换购买,则本公司的竞争战略和策略就是无效或低效的,竞争资金投入就是不值得的。二是竞争者正在对该业务进行收割榨取。竞争者或者认为该产品已经处于衰退期,没有大力发展的价值,没有必要费力地争夺市场扩大份额;或者正在进行战略转移,减少甚至放弃该业务。因此,不打算继续投入资金应对竞争,能销多少就销多少,能得多少利润就得多少利润。企业选择这类竞争者作为攻击对象,首先要分析该业务是否已经进入衰退期,如果已经进入衰退期,本公司是否有必要投入资金争夺市场扩大份额?如果竞争者是因为战略转移而不作反应,则可以成为本公司乘虚而入抢占市场的有利时机,攻击战略就易于收到显著效果。三是竞争者反应迟钝,举棋不定,对于受到攻击之后的可能效果缺乏认识,同时也缺乏做出迅速反应或强烈反应的条件,比如资金不足,等等。这类竞争者的一般实力不强,市场开拓能力不强。选择这类竞争者作为攻击对象易于取得显著效果。(2)选择型竞争者。选择型竞争者指竞争者只对某些类型的攻击做出反应,而对其他类型的攻击无动于衷。企业如果尚不具备与竞争者正面决战的实力,就应当分析竞争者在哪些方面反应敏感,在哪些方面反应不敏感,以制定最为可行的攻击战略,避免引起竞争者强烈反应。(3)凶狠型竞争者。凶狠型竞争者指竞争者对所有的攻击行为都做出迅速而强烈的反应。这类竞争者意在警告其他企业最好停止任何攻击。选择这类竞争者作为攻击对象必须慎之又慎,除非本公司的实力远在竞争者之上,有把握一举击溃而不畏惧它的凶猛反扑。否则,就会损失惨重或者两败俱伤。(4)随机型竞争者。指对竞争攻击的反应具有随机性,有无反应和反应强弱无法根据其以往的情况加以预测。此类竞争者大多是实力弱小的企业。本公司在具备一定实力的条件下,选择此类竞争者作为进攻对象易于取胜并实现预期效果。2、竞争者的其他特征与竞争战略选择企业要攻击的竞争者不外乎下列三类之一。(1)强竞争者与弱竞争者。攻击弱竞争者在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每个百分点方面所耗费的资金和时间较少,但能力提高和利润增加也较少。在自身实力强大的条件下,攻击强竞争者可以提高自己的生产、管理和促销能力,更大幅度地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利润水平。(2)近竞争者和远竞争者。多数公司重视同近竞争者对抗并力图摧毁对方,但是竞争胜利可能招来更难对付的竞争者。美国的战略研究专家波特举了两个毫无意义的“胜利”的例子:鲍希和隆巴公司曾积极同其他软镜头生产商对抗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导致失败者纷纷把资产卖给露华浓、强生和谢林一普洛夫等较大的公司,使自己面对更强大的竞争者。一家橡胶特种用品生产商把另一家橡胶特种用品生产商当作不共戴天的仇敌来攻击并抽走股份,给这家公司造成很大损失,结果几家大型轮胎公司的特种用品部门乘虚而入,很快打入了特种橡胶制品市场,倾销产品。(3)“良性”竞争者与“恶性”竞争者。“良性”竞争者的特点是:遵守行业规则;对行业增长潜力提出切合实际的设想;按照成本合理定价;喜爱健全的行业,把自己限制在行业的某一部分或某一细分市场中;推动他人降低成本,提高差异化;接受为他们的市场份额和利润规定的大致界限。“恶性”竞争者的特点是:违反行业规则;企图靠花钱而不,是靠努力去扩大市场份额;敢于冒大风险;生产能力过剩仍然继续投资。总之,他们打破了行业平衡。公司应支持良性竞争者,攻击恶性竞争者。更重要的是,竞争者的存在会给公司带来一些战略利益,如增加总需求,导致产品更多的差别,为效率较低的生产者提供了成本保护伞,分摊市场开发成本,服务于吸引力不大的细分市场,减少了违背反托拉斯法的风险等。新产品采用与扩散(一)产品特征与市场扩散1、创新产品的相对优点新产品的相对优点愈多,在诸如功能、可靠性、便利性、新颖性等方面比原有产品的优越性愈大,市场接受得就愈快。2、创新产品的适应性创新产品必须与目标市场的消费习惯以及人们的产品价值观相吻合。当创新产品与目标市场消费习惯、社会心理、产品价值观相适应或较为接近时,则有利于市场扩散,反之,则不利于市场扩散。3、创新产品的简易性这是要求新产品设计、整体结构、使用维修、保养方法必须与目标市场的认知程度相适应。一般而言,新产品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简单易懂,才有利于新产品的推广扩散,消费品尤其如此。4、创新产品的明确性这是指新产品的性质或优点是否容易被人们观察和描述,是否容易被说明和示范。凡信息传播便捷、易于认知的产品,其采用速度一般比较快。(二)购买行为与市场扩散1、消费者采用新产品的程序与市场扩散人们对新产品的采用过程,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美国学者罗吉斯调查了数百人接受新产品的实例,总结归纳出人们接受新产品的程序和一般规律,认为消费者接受新产品一般表现为以下五个重要阶段:(1)认知。这是个人获得新产品信息的初始阶段。新产品信息情报的主要来源是广告,或者其他间接的渠道如商品说明书、技术资料等。人们在此阶段获得的情报还不够系统,只是一般性了解。(2)兴趣。指消费者不仅认识了新产品,并且发生了兴趣。在此阶段,消费者会积极地寻找有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新产品的具体功能、用途、使用等问题。如果满意,将会产生初步的购买动机。(3)评价。这一阶段消费者主要权衡采用新产品的边际价值。如采用新产品获得的利益和可能承担的风险,从而对新产品的吸引力做出判断。(4)试用。指顾客开始小规模、少量地试用新产品。通过试用,顾客评价自己对新产品的认识及购买决策的正确性。企业应尽量降低失误率,详细介绍产品的性质、使用和保养方法。(5)采用。顾客通过试用收到了理想的效果,放弃原有的产品,完全接受新产品,并开始正式购买、重复购买。2、顾客对新产品的反应差异与市场扩散在新产品的市场扩散过程中,由于社会地位、消费心理、产品价值观、个人性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制约,不同顾客对新产品的反映具有很大的差异。(1)创新采用者。也称为“消费先驱”,通常富有个性,勇于革新冒险,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