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讽喻诗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讽喻诗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讽喻诗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讽喻诗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讽喻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讽喻诗一、概念讽喻诗是作者对世态、人生等进行真知灼见的探索,或从正面作出评判,或从侧面发出讽刺而撰写的诗篇。鲁迅先生指出:“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所以它不是‘捏造’,也不是‘诬蔑’;既不是‘揭发阴私’,又不是专记骇人听闻的所谓‘奇闻’或‘怪现状’”。而是针对“在那时却已经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至可恶”的事情,加以提炼、夸张而形成讽刺。发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这是人类进步的必然;关注社会,心系民众,针砭时弊,更是历代进步作家的共同使命。二、特点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其辞质(质朴)而径(易懂),欲见之者易于谕也;其言直(直率)而切(准确),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流畅)而肆(上口),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新乐府》)三、主题:讽喻诗从内容上来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揭露现实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另一类则是通过品评历史事件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

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客从①杜甫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②珠。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缄之箧笥③久,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注:①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年)杜甫在长沙所作。②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③箧笥: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客送我一颗珠子,仿汉乐府民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的格式。B.颔联中,珠子中隐隐有字,因为珠由泪点所成,所以从珠上想出“有隐字”。C.颈联中,下句用“俟”字呼应上句的“久”,表明将珠子藏在竹箱中的目的。D.本诗运用了鲛人传说,呈现出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是一首寓言式的讽喻诗。2.作者是怎么从一颗小小的珠子逐步生发展开到忧民的情怀的?请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凤凰台次李太白韵①郭祥正高台不见凤凰游,浩浩长江入海流。舞罢青蛾同去国,战残白骨尚盈丘。风摇落日催行棹,湖拥新沙换故洲。结绮临春②无处觅,年年荒草向人愁。【注】①北宋诗人郭祥正曾登上金陵西南凤凰山上的凤凰台,创作了这首诗。②《陈书·张贵妃传》:南朝陈后主至德二年,于光昭殿前起临春、结绮、望仙三阁。高数十丈,并数十间。后主自居临春阁。张贵妃等居结绮、望仙,以复道交相往来。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次韵是和诗的一种方式,也叫步韵。本诗即是按李白原诗的韵和用韵次序写的一首和诗,其立意、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与原诗存在关联。B.首联侧重写实。昔日凤凰游的盛景已不在,唯剩一座空台面对汹涌澎湃、东流入海的浩浩长江,永恒的江山与衰歇的人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C.颔联侧重怀古。“青蛾”原指美人之眉,这里比喻美貌的女子,它与战争之后长江边上野草丛中的累累白骨形成了对照,令人触目惊心。D.尾联“年年荒草向人愁”感慨之中兼具讽喻,与李白《登金陵凤凰台》“长安不见使人愁”虽都是登台抒发的愁情,但愁的内容并不相同。4.“风摇落日催行棹,湖拥新沙换故洲”两句被后人认为是诗歌中“写景说理”的典范,请简要分析。(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野老歌①(唐)张籍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②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③。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注】①野老歌:一作“山农词”。②官仓:指各地官员税收,此指贪官。③橡实:橡树的果实,荒年可充饥。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体裁看,这首诗保留着乐府诗的特点,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属于歌行体。B.“化为土”三字,揭示官家不劳而获的现实,突出被剥夺的痛苦和粮食被践踏的痛心。C.全诗八句,前四句开门见山写山农不得食,五、六句直陈采果充饥,结尾卒章显志。D.白居易评价张藉诗歌“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这首诗也体现其讽喻现实的功能。6.这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落梅刘克庄①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②,坠似骚人去赴湘③,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注】①刘克庄,南宋豪放派词人,江湖诗派诗人。嘉定十七年(1224年)刘克庄为建阳(今福建北部,在当时属荒僻之地)令。任建阳令期间,他创作了《落梅》。宝庆三年(1227年),权臣史弥远发起“江湖诗祸”。作为江湖诗派领袖的刘克庄,因《落梅》诗被诬告谤讪时政,获罪而被罢职,坐废乡野长达10年。②迁客来过岭:用“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韩愈的典故。③骚人去赴湘:用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永州的典故。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落梅景象,与李煜“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所描写的意境极为相似,透露出浓重的感伤,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B.颔联写飘零的梅花就像匆匆过岭的迁客,坠落的梅花犹如不得已赴湘的骚人。对仗工整,比喻形象,描绘出落梅在风刀霜剑摧残下凋零、四散飘坠的凄惨情景。C.颈联写莓苔沉沦萎顿于泥土之中,而梅花粘在衣袖上,香气经久不灭。作者赞美了梅花高洁的品质,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颇有异曲同工之妙。D.刘克庄的这首咏梅诗,通篇不着一个“梅”字,却不仅刻画出梅花的品格和遭际,而且处处透露出诗人的心迹与情感。写梅又似写人,运笔委婉,寄托遥深。8.有人说,《落梅》一诗因言近旨远,讽喻之意溢于言表而成为宋代的咏梅佳作。请结合尾联分析诗中包含的讽喻之意。(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闲居白居易深闭竹间扉,静扫松下地。独啸晚风前,何人知此意。看山尽日坐,枕帙移时睡。谁能从我游,使君心无事。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竹”和“松”营造了一片静谧、优美的景象,有自然的意趣。B.颔联中,“独啸”这一细节体现出诗人闲适自得的一面,也使全诗的意境具有动态美。C.颈联中,“尽日”写看山时间之久,“移时”状枕帙入睡之快,两相对照。D.尾联道出了诗人孤独的内心,期盼有谁能够相伴,互道无尽心事。10.有人说白居易的讽喻诗志在“兼济”,多写得意气激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请简要分析本诗所体现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河湟①【唐】杜牧元载②相公曾借箸③,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④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唯有凉州⑤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注】①河湟:这里指的是吐蕃统治者自从唐肃宗时期以来占据的河西,陇右之地。②元载:唐代宗时的宰相,曾对西北动防提出建议,后来因事下狱而死。③借箸:为君王筹划国事,出自《史记》中张良为刘邦谋划的故事。④遗弓剑:古代传说黄帝仙去,只留下弓和剑。⑤凉州:李唐王室出自陇西,偏好凉州一带的音乐。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前两联回顾中唐宰相元载和唐宪宗的事,写他们都曾力图收复失地,但都没有实现。B.诗歌颈联借苏武牧羊归来时须发皆白的故事,写河湟地区的百姓身陷异族统治而忠心不移。C.诗歌后两联运用对比,将河湟百姓受奴役和唐朝百姓闲散安乐对比,突出了对前者的同情。D.本诗将史实和典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全诗叙事与议论相结合,自然而又富有历史厚重感。12.这首诗和杜牧的名作《阿房宫赋》都含有针砭讽喻之意,请分析二者在思想情感上的异同之处。参考答案:1.D

2.①先以传说开篇:“泉客珠”象征用血泪凝结而成的劳动果实,珠上有字,欲辨不成书,暗示百姓有苦难言。②接着继续叙事:“珠”被珍藏于竹箱,等待官府征敛,开箱后化为血水,暗示官府盘剥的是百姓的血汗。③尾句直接议论:用一“哀”字直接写出百姓的苦痛,血汗已被榨干,官府的征敛有增无减,表达忧民情怀。【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D.“呈现出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说法错误,本诗虽然借用了鲛人的传说,但从整首诗抒发的忧民情怀来看,仍然是一首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主旨和情感的能力。前两联的意思是:有客人从南方来,送我珍珠,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首联中用了“泉客珠”的传说,“泉客”是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诗人巧妙地、准确地运用了这个传说,用“泉客”象征广大的被剥削的劳动人民,用泉客的“珠”象征由人民血汗创造出来的劳动果实。后两联接着叙述故事的发展,“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意思是:我把珍珠久久地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来征求,暗喻了官府对百姓的剥削。“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意思是: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化成了血水,可想的是我现在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应付官家的征敛了。珍珠“化为血”,寓意为官家征敛的实为平民百姓的血汗。这又是从泪化为珠想出来的。尾句“哀今征敛无”点明作诗本旨,敛,仍有加无已,所以说“哀今征敛无”,意谓而今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供搜刮的。作者用“哀”字直抒胸臆,点明了被盘剥百姓内心的苦痛,控诉了残酷的剥削制度,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体现了诗人忧民的情怀。3.C

4.①写景:运用了“风摇”“落日”“故洲”等意象,以及对比、视听结合的手法,既写了红日随云晃动,风浪催送舟船的长江晚景,又写了新沙改换故洲的对比与发现,渲染了深邃苍凉的氛围。②说理:诗句景中寓理,意蕴深刻。一方面表现了人在大自然面前渺小,历史兴亡不以人意志改变的感慨;另一方面说明了自然永恒的力量,人间沧海桑田的变化,以及王朝兴衰与更迭的客观规律。【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比喻”错误,“青蛾”原指美人之眉,在这里使用借代手法,泛指美貌的女子。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炼句的能力。“风摇落日催行棹,湖拥新沙换故洲”两句的意思是:傍晚起风了,风助浪势,不断地催送着那些船,湖水拥来的新沙,便改换了故洲,如今只能见新洲了。颈联先宕开一笔,然后又拉回到追念古昔的思路之上。夕阳西下时,刮起了风,滔滔长江中正行着几条船,风助浪势,不断地催送着那些船向前、向前;西半天上,渐渐下沉的红日也不时随着云朵晃动着,仿佛要被那风摇落下来似的。借助“风”“浪”“舟”“湖水”“沙”“故洲”等典型意象,眼前仿佛出现红日摇动之景,耳边似乎听到风浪推动船只之声,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生动地描摹出傍晚时分所见江面景象。“新沙”“故洲”形成对比,渲染了深邃苍凉的氛围。这种景象,使诗人想到:大自然的力量真是巨大的,那湖水不断地拥来新沙,日久天长,便改换了故洲的结构,如今只能见新洲而不见故洲了。以此说明六代兴衰不过是王朝更替中的一幕,自然、社会发展的力量是巨大的,他们都遵循着客观规律,不可更改。5.C

6.①通过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粮食“化为土”“养犬长食肉”,与农民“不得食”“登山收橡实”作对比,表达了极为沉痛的心情,既有对农民遭受剥削的同情,也有对权贵奢靡浪费的痛心;以农民“傍空室”与权贵“珠百斛”作对比,揭示了贫富悬殊的极不合理的社会现象。②以朴实平易的语言叙事,表达显得通俗易懂、真切自然。“输入官仓化为土”,口语化,通俗易懂,表达了对官家糟蹋粮食的痛心。③采用客观描述叙事,全诗描述了客观事实,没有直接的流露个人情感,但客观形象的对比,发人深思,诗人的倾向鲜明,揭露深刻。【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卒章显志”错误。最后两句虽只写了“西江贾客”生活的豪奢,实际是与山农的生活作对比,将不满情绪推向更强。故选C。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从“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可知,一方面是老农终年辛苦却“不得食”,要忍饥挨饿;一方面却是官家不劳而获,且把粮食放入官仓“化为土”。老农负担重而“不得食”和官府把粮食“输入官仓化为土”作对比,突出老农生活的艰辛和受官府压迫之重。从“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可知,一边是农家老小登山攀摘野果充饥,生活极度贫困艰苦;一边是富商“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生活极度富足奢靡,又构成了鲜明对比,又揭示出了贫富悬殊的极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本诗通过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本诗以“老人”的口吻叙事,语言平实质朴、通俗易懂,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切自然。如开头两句交代人物身份,叙说一位老农由于家里贫穷住在山里面,仅仅耕种贫瘠的山田三四亩。运用平叙的手法,如话家常;“输入官仓化为土”,叙述老农辛苦收获的粮食都被收入官府腐烂成土,表现出老农被剥夺的痛苦和他眼见心血被践踏的痛心。作者虽然只道事实,用语极通俗易懂,读来却至为沉痛,字字饱含血泪,表达了对官家糟蹋粮食的痛心之情。全诗运用客观叙述的手法,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僧之情。作者通过呈现老农痛苦的生活场景,突出表现了农民生活的痛苦和当时社会的不合理。虽然作者没有发表议论,但作者的批判思想蕴含于客观叙述之中,揭露了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行,发人深思。7.C

8.尾联表面上指责“东风”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嫉恨梅花孤高。实际上是采用比喻手法,把“东风”比作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执掌权柄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