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概说
一
病因
凡能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即是病因。
二
病因学说研究各种致病因素的概念、形成、性质、致病特点及其所致病证临床表现的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第一页,共110页。第一页,共110页。三病因的分类《内经》以阴阳为总纲对病因进行分类,将病因和发病部位结合起来。如《素问·调经论》说“夫邪之所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2第二页,共110页。第二页,共110页。东汉张仲景将病因与发病途径相结合,指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进”3第三页,共110页。第三页,共110页。宋代陈言在《金匮要略》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因学说”,进一步明确了不同的病因有不同的侵袭和传变途径。他在《三因极—病证方论》中指出六淫邪气侵犯为外所因,七情所伤为内所因,饮食劳倦、跌仆金刃及虫兽所伤等为不内外因。现代对病因的分类,基本沿用此法。4第四页,共110页。第四页,共110页。
辨证求因(审症求因)是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是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也是中医病因学的主要特点。四辨证求因的概念5第五页,共110页。第五页,共110页。询问病因示意图病因邪机体正机能障碍临床表现询问病因症状体征辨证导致产生为依据6第六页,共110页。第六页,共110页。第一节六淫7第七页,共110页。第七页,共110页。一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
(一)六淫的基本概念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淫,有太过和浸淫之意。8第八页,共110页。第八页,共110页。六气:自然界气候变化万物生长基本条件机体正气不足机体不能适应六淫六淫:气候变化异常六气9第九页,共110页。第九页,共110页。(二)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10第十页,共110页。第十页,共110页。1外感性口鼻肌表11第十一页,共110页。第十一页,共110页。12第十二页,共110页。第十二页,共110页。长夏湿秋燥冬寒13第十三页,共110页。第十三页,共110页。3地域性14第十四页,共110页。第十四页,共110页。4相兼性
六淫可单独侵袭人体,也可两或两种以同时侵犯人体。感冒风寒风热暑湿痹证风寒湿15第十五页,共110页。第十五页,共110页。二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16第十六页,共110页。第十六页,共110页。(一)风邪1风邪的基本概念
凡致病中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17第十七页,共110页。第十七页,共110页。
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风性主动2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8第十八页,共110页。第十八页,共110页。轻扬开泄性质
病位在上主要病症头痛、鼻塞、咽痒主要病症恶风、发热、汗出病位在表致病特点19第十九页,共110页。第十九页,共110页。性质风善行而数变
病位游走不定症状变化多端风疹块之皮疹时隐时现、此起彼伏行痹之四肢关节疼痛,游走不定致病特点20第二十页,共110页。第二十页,共110页。性质
主动致病特点动摇不定症状四肢抽搐牙关紧闭角弓反张21第二十一页,共110页。第二十一页,共110页。性质为百病之长四季皆可致病致病特点多兼他邪伤人
风寒、风热、风湿、风寒湿等兼夹证风邪袭人致病最多22第二十二页,共110页。第二十二页,共110页。(二)
寒邪
自然界中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等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1寒邪的基本概念23第二十三页,共110页。第二十三页,共110页。
外寒:寒邪侵人所致病证,称为外寒病证。伤寒:寒邪伤于肌表,郁遏卫阳,称为“伤寒”。
中寒: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称为“中寒”。24第二十四页,共110页。第二十四页,共110页。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
寒性收引
2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25第二十五页,共110页。第二十五页,共110页。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致病特点寒证、伤阳证主要病症伤寒:恶寒、无汗中寒:脘腹冷痛、呕吐腹泻伴有形寒怕冷,四肢不温26第二十六页,共110页。第二十六页,共110页。寒性凝滞致病特点气血运行迟滞甚则凝结不通产生疼痛主要病症伤寒:头身疼痛中寒:脘腹冷痛寒痹:关节冷痛27第二十七页,共110页。第二十七页,共110页。性质寒性收引
致病特点腠理汗孔收缩筋脉牵引拘急四肢拘急,屈伸不利恶寒、无汗、发热28第二十八页,共110页。第二十八页,共110页。
1湿邪的基本概念自然界中具有重浊、粘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三)湿邪29第二十九页,共110页。第二十九页,共110页。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
湿性重浊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湿性黏滞
2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30第三十页,共110页。第三十页,共110页。为阴邪致病特点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临床症状湿阻胸隔见胸隔满闷;湿阻中焦见脘痞腹胀,食欲减退;湿停下焦见小腹胀满,小便淋涩不畅。31第三十一页,共110页。第三十一页,共110页。粘滞
致病特点病程的缠绵性分泌物和排泄物多滞涩不畅临床症状症状的粘滞性湿疹、湿痹、湿温病程多较长或反复发作32第三十二页,共110页。第三十二页,共110页。重浊致病特点分泌物排泄物秽浊不清头重身困,四肢发沉,关节重着疼痛临床症状
沉重感小便混浊,大便溏泻、下痢粘液脓血、面垢眵多33第三十三页,共110页。第三十三页,共110页。趋下致病特点伤及人体下部,症状多见于下部。淋浊
带下
泄泻
痢疾
下肢水肿
下肢溃疡临床症状34第三十四页,共110页。第三十四页,共110页。(五)燥邪1燥邪的基本概念
凡自然界具有干燥、收敛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35第三十五页,共110页。第三十五页,共110页。温燥与凉燥的区别温燥凉燥时间初秋深秋气候有夏热之余气,燥与热结合有近冬之寒气,燥与寒结合证候燥而偏热(温燥证)燥而偏寒(凉燥证)36第三十六页,共110页。第三十六页,共110页。燥性干涩,易伤津液易伤肺阴
2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皮肤干涩,甚则皲裂,鼻干咽燥,口唇燥裂,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秘结
干咳少痰、痰黏难咯痰中带血主要病症主要病症干燥37第三十七页,共110页。第三十七页,共110页。(六)火邪1火邪的基本概念
凡自然界中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热邪。38第三十八页,共110页。第三十八页,共110页。火、热的异同联系:本质均为阳盛,均为外感六淫,致病基本相同。区别:热邪致病多表现为全身弥漫性发热;火邪致病多表现为某些局部症状。(另:温邪与火热之邪同类,是温热病的致病因素,一般只在温病学范畴内应用。)
39第三十九页,共110页。第三十九页,共110页。火热为阳邪,其性趋上火热易生风动血
2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火热易扰心神火热易伤津耗气火邪易致疮痈40第四十页,共110页。第四十页,共110页。为阳邪,性趋上致病特点
发为实热性病证高热、烦渴、汗出、脉洪。侵害人体上部临床症状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糜烂、牙龈肿痛、耳内肿痛流脓。41第四十一页,共110页。第四十一页,共110页。易扰心神火热入营血心神不宁而心烦、失眠临床症状
轻者
重者
狂躁不安,神昏、谵语42第四十二页,共110页。第四十二页,共110页。高热神昏、四肢抽搐、两目上视临床症状
吐血、便血、尿血、皮肤发斑易生风动血
热极生风
迫血妄行43第四十三页,共110页。第四十三页,共110页。易致疮疡热入营血腐蚀血肉疮疡以局部红肿热痛为特征临床症状44第四十四页,共110页。第四十四页,共110页。(六)暑邪
凡夏至以后,立秋之前,致病具有炎热、升散、兼湿特性的,称为暑邪。1暑邪的基本概念45第四十五页,共110页。第四十五页,共110页。2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阳热证高热、烦渴、面红、脉洪大炎热湿暑夹杂证身热不扬、烦渴、身重倦怠,苔黄腻多夹湿腠理开泄上犯头目伤津耗气口渴多饮,气短乏力。头昏、目眩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升散上扰心神多汗46第四十六页,共110页。第四十六页,共110页。第二节疠气的概念一、疠气的基本概念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
有急症!47第四十七页,共110页。第四十七页,共110页。二、疠气的致病特点
1、发病急骤,病情危笃。2、传染性强,易于流行。3、一气一病,症状相似。48第四十八页,共110页。第四十八页,共110页。三、影响疠气产生的因素
(1)气候因素自然气候的反常变化,如久旱、酷热,洪涝、湿雾瘴气、地震等;(2)环境因素环境卫生不良,如水源、空气污染、食物污染等;49第四十九页,共110页。第四十九页,共110页。
(3)预防措施不当若预防隔离工作不力,也往往会使疫病发生或流行;(4)社会因素若战乱不停,社会动荡,工作环境恶劣,生活极度贫困,则疫病不断发生和流行。50第五十页,共110页。第五十页,共110页。第三节
七情内伤
七情内伤,是引起脏腑精气功能紊乱而致疾病发生或诱发的一种致病因素。七情内伤致病,因其直接伤及内脏精气,故可导致多种情志病和身心疾病。51第五十一页,共110页。第五十一页,共110页。一七情的基本概念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对外界刺激的不同反应,属人人皆有的情绪体验,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或诱发疾病。52第五十二页,共110页。第五十二页,共110页。一方面,情志活动由脏腑精气应答在外在环境因素的作用所产生,脏腑精气是内脏活动产生的内在生理学基础。另一方面,外在环境的变化过于强烈,情志过激或持续不解,又可导致脏腑阴阳的功能失常,气血运行失调。二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53第五十三页,共110页。第五十三页,共110页。三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致病特点影响脏腑气机直接伤及内脏多发为情志病证七情变化影响病情54第五十四页,共110页。第五十四页,共110页。1七情损伤相应之脏2七情首先影响心神(一)直接伤及内脏皆从心而发恐伤肾悲忧伤肺思伤脾惊喜伤心怒伤肝55第五十五页,共110页。第五十五页,共110页。3数情交织,多伤心肝脾4易损伤潜病之脏腑潜病,指病证已经发生存在但无明显临床表现的病证。潜病之脏腑是指潜病所在的脏腑。56第五十六页,共110页。第五十六页,共110页。
气血运行紊乱(二)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悲则气消恐则气下
喜则气缓惊则气乱思则气结57第五十七页,共110页。第五十七页,共110页。肝气上逆影响脾胃急躁易怒、头痛、头胀、面红、目赤嗳气、呕吐、腹胀、腹泻、食欲不振怒则气上血随气逆吐血、呕血、甚则昏厥主要病症主要病症主要病症58第五十八页,共110页。第五十八页,共110页。心气涣散心悸、失眠、精神不能集中喜则气缓喜笑不休、妄言、妄动主要病症主要病症心神失常59第五十九页,共110页。第五十九页,共110页。脾气郁结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思则气结精神萎靡,反应迟钝主要病症主要病症心气郁结60第六十页,共110页。第六十页,共110页。病机临床表现
悲则气消肺气消散声低息微、气短乏力,精神萎靡不振、甚则失魂落魄。惊则气乱心气紊乱神无所归惊惶失措、心悸、失眠、甚惊恐不安,语无伦次。
恐则气下
肾气不固气陷于下二便失禁、滑精、遗精61第六十一页,共110页。第六十一页,共110页。情志表现知与不知渐与暂易复与难解惊惊吓、突然紧张惊不自知,从外入也惊出于暂惊易复恐恐惧、害怕心理恐为自知,从内入也恐出于渐恐难结恐与惊的区别表62第六十二页,共110页。第六十二页,共110页。
情志病证指发病与情志刺激有关,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情志病包括:因情志刺激而发的病证。(如郁证、癫、狂)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的病证。(如胸痹、真心痛、眩晕)其他原因所致但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如消渴)(三)多发为情志病证63第六十三页,共110页。第六十三页,共110页。一有利于疾病的康复:积极乐观,七情反应适当,有利于疾病好转乃至痊愈。二加重病情:情绪消沉,悲观失望,或七情异常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恶化。(三)七情变化影响病情64第六十四页,共110页。第六十四页,共110页。饮食失宜饮食不洁饮食不节饮食偏嗜第四节饮食失宜65第六十五页,共110页。第六十五页,共110页。过饥胃腑失养正气虚弱脏腑失养,功能衰退,全身虚弱胃部不适,胃脘疼痛气血亏虚易感外邪而生病主要病症主要病症主要病症一饮食不节66第六十六页,共110页。第六十六页,共110页。聚湿、化热、生痰过饱食积日久脾胃受损脾胃久伤或营养过剩脘腹胀满疼痛,嗳腐吞酸,呕吐泄泻,厌食,纳呆饮食积滞不化主要病症主要病症消渴、肥胖、痔疮、心脉痹阻主要病症67第六十七页,共110页。第六十七页,共110页。二饮食不洁饮食不洁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腹泻、痢下脓血轻:脘腹疼痛、呕吐腹泻重:神智昏迷、死亡腹痛时作、面黄肌瘦、嗜食异物主要病症食物中毒
胃肠功能紊乱肠寄生虫病主要病症主要病症68第六十八页,共110页。第六十八页,共110页。三饮食偏嗜寒热偏嗜偏寒:损伤脾胃阳气致寒湿内生偏热:胃肠积热酿成痔疮等嗜酒成癖:聚湿、化痰、化热,甚至产生徵瘕(一)69第六十九页,共110页。第六十九页,共110页。(二)五味偏嗜五味与五脏各有一定的亲和性,长期嗜好某种性味的食物,可导致本脏的功能失调,也可破坏脏腑之间的协调关系。肝酸脾甘心苦肾咸肺辛70第七十页,共110页。第七十页,共110页。(三)食类偏嗜专食某种或某类食品,或厌恶某种食物而不食,或膳食中缺乏某些食物,久之均可成为某些疾病发生的原因。71第七十一页,共110页。第七十一页,共110页。第五节劳逸失度过劳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劳过度72第七十二页,共110页。第七十二页,共110页。
耗气(脾肺之气)少气懒言、体倦神疲、喘息汗出。劳力过度形体损伤久立伤骨,久行伤筋73第七十三页,共110页。第七十三页,共110页。劳神过度耗伤心血、损伤心神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纳呆、腹胀、便溏。主要病症主要病症损伤脾气、脾失健运74第七十四页,共110页。第七十四页,共110页。房劳过度耗伤肾精、肾气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精神萎靡、性机能减退临床症状75第七十五页,共110页。第七十五页,共110页。二过逸过逸安逸少动,气机不畅阳气不振,正气虚弱长期用脑过少,加之阳气不振而致神气衰弱76第七十六页,共110页。第七十六页,共110页。第六节病理产物一痰饮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以较稠浊的称为“痰”,清稀的称为“饮”。77第七十七页,共110页。第七十七页,共110页。
痰又可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有形之痰是指视之可见,闻之有声的痰液。无形之痰是指只见征象,不见其形质的痰病。在临床上只能通过其所表现的症状特点来确定。78第七十八页,共110页。第七十八页,共110页。(一)痰饮的形成病因病机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外感六淫三焦水道不利肝失疏泄肾阳不足脾失健运肺失宣降痰饮脏腑功能失调津液代谢障碍,水液停滞。79第七十九页,共110页。第七十九页,共110页。(二)痰饮的致病特点痰饮的致病特点
致病广泛变幻多端易于蒙蔽心神影响水液代谢阻滞气血运行80第八十页,共110页。第八十页,共110页。1.阻滞气血运行痰饮为有形之邪,可随气流行,或停滞于经脉,或留滞于脏腑,阻滞气机,妨碍血行。81第八十一页,共110页。第八十一页,共110页。流于经络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甚至半身不遂,或形成瘰疠痰核,阴疽流注。痰饮阻肺胸闷气短,咳嗽痰鸣。痰浊阻痹心脉恶心呕吐痰饮停胃胸闷心痛82第八十二页,共110页。第八十二页,共110页。2.影响水液代谢痰饮本为水液代谢失常的病理产物,但是痰饮一旦形成之后,可作为一种继发性致病因素反过来作用于人体,进一步影响肺、脾、肾等脏腑的功能活动,影响水液代谢。83第八十三页,共110页。第八十三页,共110页。痰湿困脾水湿不运痰饮阻肺宣降失职,水液不布影响肾、膀胱的气化功能,水液停蓄。痰饮停滞下焦84第八十四页,共110页。第八十四页,共110页。痰浊为病,随气上逆,尤易蒙蔽清窍,扰乱心神,使心神活动失常,出现头晕目眩、精神不振,或出现神昏谵妄,或引起癫、狂、痫等疾病。3.易于蒙蔽心神85第八十五页,共110页。第八十五页,共110页。痰饮随气流行,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肌肤腠理,可停滞而致多种疾病。由于其致病面广,发病部位不一,且又易于兼邪致病,因而在临床上形成的病证繁多,症状表现复杂,故有“百病多由痰作祟”之说。4.致病广泛,变化多端86第八十六页,共110页。第八十六页,共110页。二瘀血
瘀血是血液停积体内形成的病理产物。又称“恶血”、“衃血”、“蓄血”、“败血”、“污血”等。
87第八十七页,共110页。第八十七页,共110页。离经之血停积体内的病理产物血运不畅而阻滞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瘀血为继发病因体内血液停滞导致新的病变88第八十八页,共110页。第八十八页,共110页。血瘀是指血液运行不畅或血液瘀滞不通的病理状态,属于病机概念。瘀血是能继发新病变的病理产物,属于病因学概念。瘀血和血瘀的区别89第八十九页,共110页。第八十九页,共110页。瘀血外伤—络伤血溢气虚—气不摄血血热—迫血妄行气虚—血行无力气滞—血行受阻血寒—寒凝血滞血热—煎熬粘滞血离脉道,停积于体内血行不畅,阻滞于脏腑经络(一)瘀血的形成90第九十页,共110页。第九十页,共110页。(三)瘀血的致病特点1易于阻滞气机气血载行气滞血瘀气滞血瘀91第九十一页,共110页。第九十一页,共110页。2影响血脉运行
瘀血形成后,无论瘀滞于脉内,还是留积于脉外,均会影响心、肝、脉等脏腑的功能,导致局部或全身的血液运行失常。92第九十二页,共110页。第九十二页,共110页。3影响新血生成
“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故久瘀之人,常可表现出肌肤甲错,毛发不荣等失濡失养的临床特征。93第九十三页,共110页。第九十三页,共110页。病位固定:局部刺痛,固定不移,或徵瘕肿块形成而久不消散等。病证繁多:4病位固定,病证繁多瘀阻于肺瘀阻于心胸痛、气促、咳血胸闷心痛94第九十四页,共110页。第九十四页,共110页。瘀阻于胞宫瘀阻于脑痛经、闭经、经色紫暗有块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痴呆,语言蹇涩瘀阻于肌肤肿痛青紫胁痛,徵积肿块瘀阻于肝95第九十五页,共110页。第九十五页,共110页。瘀血致病病症特点肿块疼痛刺痛固定不移拒按青紫肿胀癥积血色紫暗夹有血块面色爪甲口唇舌质涩迟弦结代出血望诊脉诊固定不移色紫暗不畅脉涩96第九十六页,共110页。第九十六页,共110页。结石,是指体内某些部位形成并停滞为病的沙石样病理产物或结块。三结石结石的形成用药不当情志内伤饮食不当体质差异(一)97第九十七页,共110页。第九十七页,共110页。(二)结石的致病特点
1、多发于肝、肾、胆、胃、膀胱等脏腑2、病程较长,病情轻重不一。3、阻滞气机,损伤脉络。98第九十八页,共110页。第九十八页,共110页。除六淫、疠气、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病理产物之外的致病因素,统称为其他病因。第七节其他病因99第九十九页,共110页。第九十九页,共110页。一、外伤(一)外力损伤(二)烧伤烫伤(三)冻伤(四)虫兽所伤100第一百页,共110页。第一百页,共110页。一、诸虫(一)蛔虫(二)蛲虫(三)绦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成人提升测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小学一年级语文考试实际题目及答案
- 脆皮年糕测试题目及答案
- 2024年汽车美容师考试资料获取技巧试题及答案
- 2024视觉设计考试分析题及答案
- 2024年美容医美技术现状考题及答案
- 2024年药理学复习经验分享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计算机基础考试成功的试题及答案策略
- 二手车评估与客户满意度的关系研究试题及答案
- 职高汽修面试题及答案
- 河南郑州航空港区国际教育集团招聘考试真题2024
- 中小学校长在教师大会上讲话:以八项规定精神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根深・重明・规立・法新・行远
- 2025山东航空股份限公司社会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年开封尉氏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笔试真题
-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外交政策试题及答案
-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打印版
- GB/T 45251-2025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
- 西交大政治考题及答案
- GB/T 6433-2025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
- 【MOOC期末】《英美文学里的生态》(北京林业大学)期末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4年共青团入团考试测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