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理论_第1页
发展心理学理论_第2页
发展心理学理论_第3页
发展心理学理论_第4页
发展心理学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展心理学理论第1页/共40页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第一节精神分析的发展观第二节行为主义的发展观第三节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第四节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第五节现代认知学派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第六节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第2页/共40页第一节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一、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核心思想:性本能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一)人格结构早期:脑解剖模型意识/conscious前意识/preconscious潜意识/unconscious第3页/共40页第一节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一、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一)人格结构后来:结构模型本我(id)快乐原则自我(ego)现实原则超我(super-ego)至善原则:良心、理想自我在和本我的关系上,(自我)好像是骑在马背上的人,他驾驭着这匹桀骜不驯的马,约束着它前进的方向.——S·弗洛伊德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意识前意识潜意识第4页/共40页第一节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一、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一)人格结构(二)人格动力本能:人的生命和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原始冲动和内驱力自我本能:害怕危险,保护自我不受伤害.性本能:与性欲和种族繁延相联系的本能冲动生本能libido:包括自我本能和性本能死本能Thanatos:是有机体返回自己先前无机状态的趋向第5页/共40页第一节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三)人格发展:性本能是心理发展的主要动力发展现象固着(fixation):停滞,心理障碍导致的某一阶段的发展停顿或者延缓。倒退:当个人面临危机或受挫时,心理退回到较早的阶段因创伤而固着后成年人的人格口腔期(0-1岁) 依赖、攻击、嗜烟酒、话多肛门期(1-3岁) 爱整洁、小气、固执或相反性器期(3-5岁) 恋母、恋父、自负自夸虚荣妒忌潜伏期(5-12岁) 潜伏生殖期(12-成人) 理想水平很少有人能达到第6页/共40页二、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超越弗洛伊德之处: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社会文化因素心理过程的重心转移到了更能意识到的层面强调自我的建设性功能:相对强大、独立自我的基本功能:建立并保持自我同一感第7页/共40页二、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基本概念同一性:identity是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中重要方面前后一致的及较完善的意识,也就是以个人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的整合与协调一致。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有何意义?同一性危机:人在缺乏同一性时所感到的混乱和失望通常出现在育少年期,但又不限于年轻人。第8页/共40页三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信任:我能依赖你吗个体无助,依赖成人。满足需要——信任他人,产生安全感;不能满足或方法不当——怀疑他人,面对新环境时焦虑不安父母—>其他人自主性:能否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得到满足和鼓励——独立自主,不依赖他人,相信自己;过分限制儿(包办一切)或过分苛刻(稍错即罚)——见人羞怯,遇事没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行动畏首畏尾主动性:积极影响环境。好说,好问,好表现。问题有人耐心听取和回答,模仿成人能得到认可,就能发展孩子的主动性、好奇心,行动有目的,开始产生责任感;如果大人不耐烦,或过多制止-畏惧退缩,压抑、被动而内疚勤奋-自卑进入学校,开始进入竞争,感受到成功和失败的压力如果个体成功感多-勤奋进取,敢于面对挑战,继续追求成功;如果失败感多,甚至只有失败-自卑自贬,不敢面对困难和挑战同一性--角色混乱开始关注自我,置身于多重矛盾:生理成熟-社会禁忌;学校学习-社会生活;父母作主-自己决定?自己到底是谁,是什么样的人亲密-孤独:

个体从进入社会,开始工作,组建家庭乐于与人交往,建立友谊,分享苦乐,而不失去自己——孤独,不为他人需要生育下一代;也可以通过具有建设性和创造性的方式来化解回顾人生可能怀着充实的感情与世告别,也可能怀着绝望走向死亡自我调整:“以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老人对死亡的态度直接影响下一代儿童信任感的形成,构成生命循环第9页/共40页第二节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一、华生的“心理”发展观行为主义的突出特点:心理的本质是行为,不承认意识,只承认行为心理发展即行为塑造,有公式:刺激(S)——反应(R)否认遗传,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情绪发展:实验:儿童情绪的形成在三种非习得性情绪反应基础上形成的条件反射第10页/共40页第二节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二、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更强调操作性或工具性条件反射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强调对行为的强化第一,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鸽子转圈)第二,强化能避免行为消退。(想消退哭闹怎么办)第三,强化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两类,并认为这两种强化作用的效果都是改变行为反应概率。第四,及时强化有利于某种行为的巩固和发展。第11页/共40页第二节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二、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更强调操作性或工具性条件反射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二)将行为主义的理论应用于实践1.育婴箱2.行为矫正3.辅助教学机第12页/共40页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相同点:行为学习的机制都是S-R联结不同点S:刺激不同经典条件反射:两个刺激:无条件刺激明确,条件刺激与之匹配操作性条件反射:一个刺激:无条件刺激不明确,明确刺激是强化物R:反应不同经典条件反射:被动,是由无条件刺激引起的单一先天反应,行为被动,是老行为的新用途;操作性条件反射:主动,个体自发产生的多种反应,其一被刺激强化,操作主动,会产生创新行为S-R:联结不同经典条件反射:一个刺激强化另一刺激,实为S-S联结,最终形成S-R操作性条件反射:一个刺激强化某一反应,实为R-S,最终形成S-R第13页/共40页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一)三元交互作用:人、行为、社会(二)观察学习:个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

结果习得某些行为。“充气娃娃”实验实验结果:攻击行为B班>C班>A班实验结论:行为通过观察学习获得PBE材料攻击性行为影片被试分组A班B班C班(控制组)不同后果打人受惩罚打人受奖励打人没后果第14页/共40页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一)观察学习的强化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儿童就是在这种观察学习和自我学习中发展起那些符合社会准则的行为。(二)社会学习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社会学习——指任何一个社会团体都是用其认可的方式去引导它的成员按某种行为去行动。第15页/共40页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2.性别角色的获得→3.亲社会行为——→观察学习(课堂剧)评述:班杜拉的理论虽然承认认知因素,但没有对其进行充分探讨,而是偏重于行为研究。因此,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从基调上来说还是行为主义的。第16页/共40页第三节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区分两种心理机能:心理vs意识人与动物的区别:社会文化的影响认知发展的途径:语言社会文化历史经验促进了人类心理的发展心理发展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心理发展的过程:低在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第17页/共40页第三节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二、心理发展的标志和原因心理发展的标志:(低级高级)随意性增强概括机能增强机能间的组合性增强心理活动个别化。心理发展的原因:心理的发展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所制约;语言符号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高级心理机能是一种不断内化的结果。第18页/共40页第三节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三、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理论(ZPD)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学习最佳期限最佳期限就是指建立在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的机能之上.四、提出了儿童智力发展的内化学说内化靠语言第19页/共40页第四节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一、发生认识论描述从出生到青年初期智力发展的路线用数理逻辑刻划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发生认识论:认识(思维)如何发生?成熟论?经验论?建构论:思维起源于动作,

即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建构Piaget1896-1980第20页/共40页第四节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二、心理的结构认知的基本结构:图式(格式,scheme)图式:一个有组织、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先天遗传图式:抓握、吮吸、踢腿后天图式:写字、说话、骑车所有活动都是图式,或图式的联合图式的类别:行为、象征、运算第21页/共40页第四节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三、心理的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平衡——不平衡——平衡克服不平衡的三种基本途径:忽略、同化、顺应达到平衡的具体途径是同化和顺应。同化:把外界元素整合到已有结构中顺应:已有图式受外界元素影响发生改变同化和顺应之间也存在平衡问题:异常与偏离第22页/共40页第四节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四、发展的动力儿童智力发展之所以具有主动性,是由于智力结构本身具有活动的性质。儿童智力发展具有内在主动性——好奇心,构成了儿童发展的内在动力。第23页/共40页第四节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五、发展的阶段:四个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②前运算阶段(2~7岁);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④形式运算阶段(11、12~15、16岁)。核心词语:运算?1+1=2?……第24页/共40页第四节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任务:吃喝玩乐运算方式:依赖动作成就:主客体分化形成客体永久性、混沌初开形成因果联系第25页/共40页第四节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吃喝玩乐,成就多多分阶段1(0~1个月)反射练习2(~4.5个月)习惯动作3(~9个月)有目的动作逐步形成(3个月也有)4(~11、12个月)手段目的分化协调5(~1.5岁)偶然动作格式创新(尝试错误)6(~2岁)动作格式内部联合(有目的创新)第26页/共40页第四节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2、前运算阶段:(2~7岁)质的飞跃:表象思维符号性、直觉性的、非逻辑性运算方式:内化的操作;前运算:对注意焦点的具体图像进行心理操作两个小阶段: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直觉思维阶段(4~7岁)第27页/共40页第四节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2、前运算阶段:(2~7岁)现象:象征性游戏(假装游戏)出现延迟模仿、语言符号灵活运用自我中心(三阶段:重复、独白、集体独白)思维不可逆性(知道A>B但不知道B<A)思维直觉性(泛灵性、三山实验、现象学因果关系)物体不守恒进步与局限:第28页/共40页第四节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质的飞跃:运算:多个图式间的关系(多维性)成就:获得物体守恒(实验视频:水杯运算)能够理解规则,但刻板遵守群集结构的形成:会分类、排序,思维可逆进步与局限:第29页/共40页数目守恒(6—7岁)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AB问儿童:两排珠子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B行多(不守恒)”“一样多(守恒)”第30页/共40页物质守恒(7~8岁)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A与B一样大

小B球变了 A B A B问儿童:两个球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B更大”(不守恒)“一样大”(守恒)第31页/共40页长度守恒(7~8岁)基本原理:不管一根线段或棒在形状或空间安排上有何变化,长度保持不变向儿童呈现(Ⅰ)向儿童呈现(Ⅱ)A AB B问儿童:两根棒一样长还是不一样长?“B更长”或“A更长”(不守恒)“一样长”(守恒)第32页/共40页面积守恒(8~9岁)基本原理:不管方木条排列如何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向儿童呈现(Ⅰ)向儿童呈现(Ⅱ)A B问儿童:两张图上的表面积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B更大”(不守恒)“一样大”(守恒)第33页/共40页重量守恒(9~10岁)基本原理:不管形状如何改变,客体的重量保持不变向儿童呈现(Ⅰ)向儿童呈现(Ⅱ)A、两块叠在一起B、两块分放两边问儿童:两堆东西是一样重,还是不一样重?“A更重”(不守恒)“一样重”(守恒)第34页/共40页第四节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4、形式运算阶段(12~15)质的飞跃:命题运算摆脱了具体事物束缚,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的运算成就与局限:脱离具体事物、甚至不依赖具体形象能区分内容和形式,对命题进行运算假设—演绎推理思维结构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