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学说的学习课件_第1页
发病学说的学习课件_第2页
发病学说的学习课件_第3页
发病学说的学习课件_第4页
发病学说的学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病学说的学习课件第1页/共39页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七章

发病

第2页/共39页主要内容

概说

发病原理发病类型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二节发病第3页/共39页一、概说

发病学说,是研究疾病发生的途径、机理、规律以及影响发病诸因素的理论。疾病的发生一般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机体自身的功能紊乱和代谢失调,二是外在致病因素对机体的损害和影响。

《内经》提出了“内外合邪”的发病观---发病机理首次提出“伏气致病”

说---

发病类型第4页/共39页二、发病原理

中医学认为发病原理在于邪正相搏。

正气是决定发病的主导因素,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邪正相搏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原理。疾病的过程就是正邪斗争的过程。

第5页/共39页(一)发病的基本原理正气与发病邪气与发病邪正相搏与发病第6页/共39页1、正气与发病:正气:是一身之气相对邪气时的称谓,包括人体的机能活动(包括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和抗病修复能力,是指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及对外环境适应等作用的一类精微物质。简称“正”。阴气---凉润、宁静、抑制、沉降---抑制阳邪正气阳气---温煦、推动、兴奋、生发---抵抗阴邪

第7页/共39页

正气强弱取决于三个基本要素:

脏腑等组织结构的完整性.精气血津液的充盈.各种生理功能的正常有序.第8页/共39页正气的防御作用:

抵御外邪驱除病邪修复调节维持脏腑经络机能的协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第9页/共39页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正虚感邪而发病正虚生邪而发病正气强弱可决定发病的证候性质“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第10页/共39页2、邪气与发病:

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包括存在于外界或人体内产生的种种具有致病作用的因素。即病因。简称“邪”。

“邪气发病”是中医学的一个基本观点。第11页/共39页邪气的损害作用有三个方面:导致生理机能失常---阴阳失调,精气血津液的代谢及功能障碍脏腑经络功能失调造成脏腑组织的形质损害---损伤皮肉筋骨、脏腑经络等改变体质类型---影响其对疾病的易患倾向第12页/共39页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形成疾病发生的原因影响发病的性质、类型和特点影响病情病位某些情况下主导疾病的发生第13页/共39页3.邪正相搏与发病

决定与否决定证候类型正胜邪却不发病邪胜正负则发病----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证第14页/共39页总结:正邪在发病中的作用

1.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根据(1)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刺法论》(2)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素问•评热病论》

第15页/共39页

正气阴气阳气凉润宁静抑制沉降凝聚温煦推动兴奋升腾发散抵抗阳邪侵袭抑制阳热邪气阻滞阳热发展祛除阳热抵抗阴邪侵袭抑制阴寒邪气阻滞阴寒发展祛除阴寒正气对邪气的防御作用:第16页/共39页

外邪乘虚而易袭人体.正虚无力祛邪外出,邪气入里.病情迁延不愈----后遗症.第17页/共39页

2.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1)影响发病的性质、类型和特点(2)影响病情和病位、预后(3)在一定的条件下,邪气起主导作用。

第18页/共39页3、邪正相搏,邪胜正负则发病正胜邪则不发病邪胜正则发病

第19页/共39页邪正相搏发病与否示意图邪气正气邪气胜正气—发病正气胜邪气—不病相搏第20页/共39页4、在不同的条件下,正与邪的主导作用不同

(1)正气的主导作用

“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猝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灵枢·百病始生》(2)邪气的主导作用

“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

----《瘟疫论》第21页/共39页

(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可归纳为环境因素、体质因素和精神状态三个方面。

(一)环境与发病1.气候因素2.地域因素3.生活工作环境4.社会环境废气废水废渣污染大气水源土壤食品疾病第22页/共39页

(二)体质与发病

1.决定发病倾向一般来讲:体质强盛,不易感邪发病;或虽被内外邪气所扰,病后易趋实证。体质弱,则易感邪发病,发病后易趋虚实夹杂证,或虚证。

第23页/共39页2.决定对某种病邪的易感性阳虚之体,每易感受寒邪;阴虚之质,每易感受热邪。肥人或痰湿内盛之体,易感寒湿之邪,易患眩晕、中风之疾;瘦人或阴虚之质,易感燥热之邪,易患肺痨咳嗽诸疾。

第24页/共39页

3.决定某些疾病发生的证候类型

(1)感受相同的病邪,因个体体质不同,可表现出不同的证候类型。同感湿邪阳盛之体阳虚者湿热证寒湿证热化寒化为第25页/共39页同感风寒之邪卫气盛者卫气虚者表实证表虚证或虚实夹杂证第26页/共39页(2)若体质相同,虽感受不同的病邪,也可表现出相同的证候类型。暑热之邪表现热象风寒之邪寒从热化阳热体质第27页/共39页

(三)精神状态与发病

精神状态好,情志舒畅,则正气强盛,邪气难以入侵,或虽受邪也易祛除。突然强烈的情志刺激可扰乱气机、伤及内脏而致疾病突发。如临床中常见的突发性的胸痹心痛、中风病等,可因强烈的情志刺激而诱发。长期持续性的精神刺激,如悲哀、忧愁、思虑过度易致气机郁滞或逆乱而缓慢发病,可引起消渴、胃脘痛、癥积等病的发生。第28页/共39页三、发病类型感邪即发徐发伏而后发继发合病复发第29页/共39页合病与并病区别:合病感受一种邪气,可致多部位侵害,出现多部位病症,属于发病类型范畴。并病是指在疾病过程中病变部位的传变,而原始病位依然存在,不属于发病类型范畴

“合则一时并见,病则以次相乘”第30页/共39页四、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发病途径及病变部位1、病由外入2、病由内生3、外伤致病第31页/共39页1.病由外入:主要是指病邪由外侵袭机体,其侵袭途径则有由皮毛而经络而脏腑,或由口鼻而入

(1)伤寒病的“六经传变”,即是由表入里,由皮毛经络入脏腑发病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顺序进行传变)(2)温热病发病途径:病邪由口鼻而入“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指出了现代临床常见的多种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染病的传染途径。第32页/共39页空气相染:被病邪污染的空气,常可经呼吸将病邪传染于人。饮食相染:系指进食陈腐不洁并被疫邪污染的食物,经口而入,直犯胃肠而发病。如霍乱、痢疾。接触相染:指接触传染而言。第33页/共39页2.病由内生:精神刺激、饮食、房室劳逸所伤年老体衰所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紊乱或减退机体对周围环境适应能力低下

病由内生第34页/共39页3.外伤致病:指跌仆、刀枪、虫兽伤等意外损伤,则可使机体皮肉、经络破损,气血亏耗,导致脏腑组织阴阳气血功能紊乱而发病。第35页/共39页(二)疾病的发展与传变

1、表里相传2、上下相传3、脏腑相传第36页/共39页1.表里相传:1.病邪侵入机体皮毛肌表经络脏腑(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